資源簡介 (共26張PPT)第一單元走進社會生活第一課 豐富的社會生活1.2 在社會中成長1.政治認同: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關注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自覺踐行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道德修養: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初步培養學生親社會的意識。3.法治觀念:在參與社會活動中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權利義務相統一的理念,做到尊法學法守法用法。4.健全人格:理解個人與社會、國家和世界的關系,積極適應社會發展變化,積極參與社會實踐。5.責任意識:樹立主人翁意識,對自己負責,關心集體,關心社會,積極參與志愿者活動、社區服務活動。核心素養目標:教學重點:養成親社會行為的原因/重要性。教學難點:如何養成親社會行為?自學導航-問題指引1.為什么個人離不開社會?2.親社會行為的表現?3.為什么要養成親社會行為?4.如何養成親社會行為?在社會課堂中成長01在社會課堂中成長一、在社會課堂中成長這個實驗說明了人的成長離不開社會。剛出生的人,僅僅是生理特征上具有人類特征,但還不具備人的品質。通過學習社會知識、從生物人變成社會人,完成了人的社會化。探究: 個人的成長離不開社會上世紀40年代,美國的心理學家丹尼士曾經做了一項慘無人道的實驗。他從孤兒院挑選了一批新生嬰兒把他們放在暗室中生活,只給他們吃住,讓他們與世隔絕。這些嬰兒起初在生理上和正常嬰兒完全一樣,慢慢地機能逐漸退化,最后變得越來越癡呆。這些嬰兒長到一定年齡后,再把他們釋放出來,讓他們過正常人的生活,雖然經過長時期的訓練和教育,但是絕大多數的孩子始終都沒能恢復人的基本特征,變得終生癡呆,只有個別人學會了吃飯、穿衣等簡單的生活能力。思考:這個實驗說明了什么 社會化是指一個人從最初的自然的生物個體轉化為社會人的過程。(P7相關鏈接)生物人社會人1.什么是社會化?一、在社會課堂中成長通過父母的撫育同伴的幫助老師的教誨社會的關愛等知識不斷豐富能力不斷提高規則意識不斷增強價值觀念日漸養成孩童逐漸成長為合格的社會成員"敬禮娃娃"郎錚北京大學學生1.個人成長與社會有什么關系?(1)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 P7父母的養育同伴的幫助教師的教誨社會的關愛知識技能不斷豐富能力不斷提高規則意識不斷增強價值觀念日漸養成生物的我社會的我社會化的途徑社會化的影響社會化的結果自然人社會化社會人的也離不開社會人生存和發展書本的生產伐木的木材紙漿的生產成品紙張編輯印刷裝訂學習娛樂精神滋養我們的衣食住行、學習和娛樂等都與社會的方方面面發生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學習娛樂(2)人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社會,社會為我們提供物質支持和精神滋養。(我們的衣食住行、學習娛樂等都與社會的方方面面發生千絲萬縷的聯系)住行2、為什么個人成長離不開社會?(1)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通過父母的撫育、同伴的幫助、老師的教誨和社會的關愛等,我們的知識不斷豐富,能力不斷提高,規則意識不斷增強,價值觀念日漸養成,我們逐步成長為一名合格的社會成員。(2)人的生存與發展都離不開社會,每個人都從社會中獲得物質支持和精神滋養。一、在社會課堂中成長02養成親社會行為愛心捐款無償獻血社會實踐關注時政幫助他人主動讓座志愿服務研學旅行“親社會”行為又叫“利社會行為”,指人們在社會交往中表現出來的一些有益于他人和對社會有積極影響的行為。一般親社會行為分為利他行為和助人行為。筆記 2、親社會行為的表現:如謙讓、分享、幫助他人、關心社會發展等。1.什么是親社會行為?1977年,孫小果出生在云南昆明一個公安家庭。1977年,孫小果出生在云南昆明一個公安家庭。父母感情一直不好,經常吵架、打架。爸爸酗酒,每次喝醉了就對妻子、兒子拳打腳踢。暴力充斥了孫小果的整個童年,他曾在日記里寫道:“父母吵架打架,覺得身邊充滿了暴力,整個社會生活都充斥著暴力。”在暴力環境中長大的孫小果,也堅信,只有拳頭才能解決問題。誰敢不服,打一頓就好了。暴力的種子,就這樣在他的心中種下,從小他就是個混混,不愛讀書,時常領著一群比自己年紀小的人在娛樂場所、游戲廳游蕩。母親覺得孩子還小,長大以后就懂事了。原本還心存恐懼的孫小果,在媽媽的縱容下,越加囂張跋扈,目無法紀。有人說助人是成年人的事,與青少年無關,你如何看?惡人孫小果的成長經歷案例分析1977年,孫小果出生在云南昆明一個公安家庭。1977年,孫小果出生在云南昆明一個公安家庭。父母感情一直不好,經常吵架、打架。爸爸酗酒,每次喝醉了就對妻子、兒子拳打腳踢。暴力充斥了孫小果的整個童年,他曾在日記里寫道:“父母吵架打架,覺得身邊充滿了暴力,整個社會生活都充斥著暴力。”在暴力環境中長大的孫小果,也堅信,只有拳頭才能解決問題。誰敢不服,打一頓就好了。暴力的種子,就這樣在他的心中種下,從小他就是個混混,不愛讀書,時常領著一群比自己年紀小的人在娛樂場所、游戲廳游蕩。母親覺得孩子還小,長大以后就懂事了。原本還心存恐懼的孫小果,在媽媽的縱容下,越加囂張跋扈,目無法紀。有人說助人是成年人的事,與青少年無關,你如何看?惡人孫小果的成長經歷案例分析①青少年處于走向社會的關鍵時期,我們應該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關注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養成親社會行為。 (必要性)(2)有利于我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獲得他人和社會的接納與認可。(3)我們只有主動關心社會,積極融入社會,傾力奉獻社會,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3、為什么要養成親社會行為?(原因/意義)P8①青少年處于走向社會的關鍵時期,我們應該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關注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養成親社會行為。(必要性)②親社會行為有利于我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獲得他人和社會的接納與認可。(重要性)③參與社會的過程,既是體驗社會生活的過程,也是在實踐中發展和成就自己的過程。我們只有主動關心社會,積極融入社會,傾力奉獻社會,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重要性)結合圖片和你參加的實踐活動,談談實際生活中如何做到親社會行為?遵守社會規則,熱心幫助他人。7月22日,河南鄭州。一支來自南陽的志愿者隊伍穿梭在受災小區中。他們自己掏錢購買物資送到受困群眾手中。李小濤今年22歲,是一名退伍兩年的特警退伍兵;19歲王思翱是在澳大利亞留學的學生,昨天還在上網課突然就想來幫忙;18歲的裴星智是在白俄羅斯留學的學生,背著父母來到鄭州當志愿者,到了后才敢給父母打電話報平安。親社會行為在人際交往和社會實踐中養成。積極投身社會實踐活動1我們要主動了解社會,關注社會發展變化,積極投身于社會實踐。(社會實踐)筆記4、怎樣養成親社會行為?(做法)親社會行為在人際交往和社會實踐中養成。P8 D22在社會生活中,我們要遵守社會規則和習俗,熱心幫助他人,想他人之想,急他人之所急。(人際交往)具體做法照顧行動不便的老人參加義務勞動為災區捐款參加志愿者活動等在社會中成長在社會課堂中成長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人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社會(物質支持和精神滋養)為什么要養成親社會行為如何養成親社會行為養成親社會行為什么是親社會行為課堂總結:1.“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人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2023年全國兩會在北京召開,某校“風聲雨聲”時政學習小組持續跟蹤學習兩會內容和精神。這啟示我們( ) ①作為中學生,不能局限于自己的學習空間,也應關注國家發展、社會變遷 ②應該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了解社會,融入社會,養成親社會行為 ③學習小組活動有利于塑造健康人格,獲得他人和社會的接納和認可 ④要增強關心社會、熱愛祖國的情感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B課堂練習2.2021年10月,各個地區再次籠罩疫情的“霧霾”,很多醫務工作者一直在醫院堅守,小艾的媽媽就是其中的一員。社區工作者得知后,給小艾送去圖書、零食等。小艾非常感動,她說以后會像媽媽、社區工作者一樣為他人和社會作貢獻。從中我們可以感悟到( ) ①個人能從社會中獲得物質支持和精神滋養 ②只有從事醫務工作才能實現人生價值 ③我們應主動關心社會,養成親社會行為 ④我們的生活與社會有著密切聯系A. 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D課堂練習3.2022年北京冬奧會志愿者從事對外聯絡、競賽運行、媒體運行與轉播、技術支持服務等工作,悉心服務,盡顯熱情周到,情暖賽場,展現奉獻精神。志愿者們紛紛表示這是人生當中最光彩的一次經歷,它將使個人終身受益。這啟示我們青少年應該( ) ①關心社會,關注國家發展 ②參與實踐,促進全面發展 ③奉獻社會,實現生命價值 ④自強不息,增強生命韌性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A課堂練習4.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民法典,新增了見義勇為免責條款,第一百八十三條和第一百八十四條規定,因保護他人民事權益使自己受到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民事責任,受益人可以給予適當補償;因自愿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民法典對于見義勇為行為免責的法律規定,有助于( ) ①弘揚真善美的行為 ②培養人們的親社會行為 ③依法維護見義勇為者的合法權益 ④身處危難之中的人們得到及時救助A. ①②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D課堂練習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