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59張PPT)精準復習,提質增效——小學六年級上冊科學期末總復習研討第一單元《微小世界》知識點 第1課 放大鏡1.比較放大鏡的鏡片、玻璃片和近視眼鏡的鏡片(1)放大鏡中央厚、邊緣薄,能放大圖像。(2)玻璃片無厚薄,不能放大圖像。(3)近視眼鏡鏡片中央薄、邊緣厚,不能放大圖像。2.放大鏡的鏡片是透明的,且中央厚、邊緣薄。3.不同放大倍數鏡片的凸度不同,放大鏡的放大倍數和鏡片凸度有關。凸度越大,放大倍數越大。4.我們可以用一個燒杯、燒瓶、玻璃杯和礦泉水瓶等中央厚、邊緣薄的透明容器加滿水制作成一個放大鏡。也可以在透明的塑料膜或玻璃片上滴一滴水制作成一個放大鏡。5.放大鏡的鏡片又叫凸透鏡,近視眼鏡的鏡片又叫凹透鏡。6.使用放大鏡觀察物體的方法(1)方法一:保持觀察對象不動,人眼和觀察對象之間的距離不變,手持放大鏡在物體和人眼之間來回移動,直至圖像大而清楚。(2)方法二:把放大鏡移至眼前,移動物體,直至圖像大而清楚。第2課 怎樣放得更大1.一個凸透鏡的放大倍數是有限的,把兩個凸透鏡組合起來,能把物體放得更大。2. 制作一個組合凸透鏡(1)制作方法:①用一個放大鏡觀察書上較小的文字,當圖像放到最大并且清晰時,保持這個放大鏡的位置不動。②在第一個放大鏡下增加一個放大鏡,并和第一個放大鏡相互平行,上下移動第二個放大鏡,當圖像放到最大并且清晰時,測量這兩個凸透鏡之間的距離。③把兩個凸透鏡用紙筒固定。(2)當放大鏡離書本較近時,圖像清晰但放大的倍數較小;當放大鏡離書本較遠時,圖像模糊但放大的倍數較大;必須找到一個合適的位置,這個位置上的圖像是清晰的,放大倍數也相對較大。(3)組合凸透鏡的放大倍數大于其中任意一個放大鏡的放大倍數。3.組合凸透鏡中上方靠近眼睛的凸透鏡相當于顯微鏡中的目鏡,位于下方靠近觀察物體的凸透鏡相當于顯微鏡中的物鏡。4.用透鏡組合而成的顯微鏡叫光學顯微鏡。光學顯微鏡能把物體的圖像放大一兩千倍。5.用電子顯微鏡可把物體的圖像放大約200萬倍。6.顯微鏡的發明,把人類帶入了一個嶄新的微觀世界。第3課 觀察身邊微小的物體1. 顯微鏡的使用2.用肉眼、放大鏡、顯微鏡觀察同一物體,圖像的大小和視野(看到的范圍大小)均不同。圖像越大,視野越小;圖像越小,視野越大。3.在顯微鏡下,蝴蝶的彩色翅膀其實是由許多小鱗片組成的。4.在放大鏡下觀察,能發現不同昆蟲的觸角形狀不同。5.昆蟲頭上的觸角就是它們的“鼻子”,這個鼻子”能分辨各種氣味,有的比人的鼻子靈敏得多。6.蠅的眼睛是由許多小眼睛組成的復眼,能看到周圍360°范圍內的物體。7.受昆蟲啟發的發明創造(1)人類模仿蒼蠅的觸角,研制出“蠅式氣味分析監視儀”。(2)根據蒼蠅復眼的視覺原理,人類研制出了“蠅眼照相機”和“蠅眼雷達”,還仿制出一種“蠅眼探測系統”。(3) 蝴蝶翅膀上的鱗片會隨陽光的照射方向自動變換角度,從而調節體溫。科學家受蝴蝶的啟發,將人造衛星的控溫系統制成了對溫度敏感的百葉窗樣式。第4課 觀察洋蔥表皮細胞1. 第一個發現細胞的人是英國科學家羅伯特·胡克,他用顯微鏡觀察一塊軟木片,發現木片上看上去像有一間間長方形的小房間,就把它們命名為細胞。2.洋蔥表皮是由細胞構成的。3.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的物體必須薄而透明,所以物體需要制成玻片標本,才能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到它的精細結構4.洋蔥表皮玻片標本的制作過程(1)蓋上蓋玻片的方法: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它的一邊接觸載玻片上的水滴,然后輕輕地蓋上,避免蓋玻片下面出現氣泡。(2)制作洋蔥表皮玻片標本時,滴碘酒是為了讓細胞染色,便于觀察。(3)不要用摸過洋蔥的手揉眼睛。5.洋蔥表皮細胞的特點(1)在顯微鏡視野中,洋蔥表皮細胞的形狀大體為長方形,它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液泡等。(2)觀察洋蔥表皮細胞時,看到的小黑點是細胞核,看到的大泡泡是液泡。第5課 觀察更多的生物細胞1. 除病毒外,絕大多數生物體都是由細胞組成的。2. 發現血液紅細胞的是科學家簡·施旺麥丹。3.觀察更多的生物細胞(1)生物細胞的形態多種多樣,不同生物的細胞是不同的,同一生物不同組織或器官的細胞也是不同的。(2)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是不同的,雖然兩者都有細胞核、細胞質、細胞膜等結構,但是動物細胞沒有細胞壁、液泡和葉綠體。4.細胞是生物體最基本的結構和功能單位。生物的呼吸、消化、排泄、生長、發育、繁殖、遺傳等生命活動都是通過細胞進行的。5.我們的皮膚表面,每平方厘米含有的細胞數超過10萬個。6.自然界的大多數生物體都是由多細胞組成的,但也有一些生物,它們只有一個細胞,稱為單細胞生物。比如草履蟲、眼蟲、喇叭蟲、變形蟲、太陽蟲、細菌等,就是一個細胞。第6課 觀察水中微小的生物1.顯微鏡的發明使人們不僅看到了細胞,還發現了很多微小的生物。2.在水中生活著形態各異的微小的生物,他們也具有生物的特征:對環境有一定的需求,對外界的刺激有反應,會運動,能繁殖等。3. 在池塘的水中有不少微小的生物,可能有草履蟲、水蚤、鐘形蟲、喇叭蟲、變形、線蟲、新月藻、衣藻、眼蟲等。4.在顯微鏡下觀察水中微小的生物(1)用滴管吸取一滴池塘或魚缸里的水,放在載玻片上,然后蓋上蓋玻片,在顯微鏡下觀察。(2)在顯微鏡下看到在水滴中運動著的就是微小的生物。(3)控制微生物的運動速度的方法:①事先在載玻片上放少量脫脂棉纖維;②用吸水紙吸走多余的水分。5.我們還可以提前培養微小的生物(1)霉點是由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聚集而成的。(2)當我們用滴管取燒杯內的水時,可以適當靠近水面附近,這里的微生物比較密集。6.荷蘭科學家的安東尼·范·列文虎克是世界上首次在顯微鏡下發現微生物的人。7.絕大多數微生物都非常細小,只有通過顯微鏡等工具的幫助才能看到。而蘑菇、木耳、靈芝是生活中可以直接看到的微生物。第7課 微生物與健康1.在放大鏡和顯微鏡沒有發明以前,人們只能用眼、耳、鼻、舌、皮膚等感覺器官探知世界。那時候,人能發現的最小的動物,就是一些很小的昆蟲。2.放大鏡和顯微鏡的發明,使人們看到了細菌、病毒、生物細胞等。3.觀察工具的發展和觀察范圍的拓展,導致了許多科學發現和技術創新,由此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眼睛→放大鏡→光學顯微鏡→電子顯微鏡4. 微生物既給人們帶來了危害,也給人們帶來了好處。5. 微生物帶來的危害(1)科學家發現傷寒、鼠疫、霍亂等傳染病的元兇原來是細菌和病毒,并研制了許多對付細菌和病毒的藥物和方法。(2)有些微生物會引起霉變。霉變的食物對身體有害。空氣潮濕溫暖時, 新冠肺炎病毒正是各種霉菌生長和繁殖的最佳時機。因此,保持干燥低溫可以防霉。6.微生物帶來的好處(1)有些微生物能提供食物或幫助我們生產食物,如蘑菇、酸奶、甜酒、泡菜、腐乳、面包、醋、醬油等。(2)人們利用一些微生物處理有機垃圾和污水。(3)人類利用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謝產物制成的各種疫苗,為預防、控制傳染病的發生和流行做出了巨大的貢獻。7.人類不僅在顯微鏡下發現了生物的細胞,還發現生物的生長、繁殖以及其他生命現象都和細胞有關。在此基礎上,人類成功地培育出許多具有良好品質的動植物新品種。常見考題填空放大鏡和顯微鏡的發明,能讓我們看到( 微生物 )和(細胞 )。軟木片上的一個個小房間似的結構,是(細胞 )。第一個發現細胞的人是(英國)科學家羅伯特·胡克。顯微鏡的發明是人類認識世界的一大飛躍,把人類帶入了一個( 微觀 )世界。隨著顯微鏡的發明和不斷改進,科學家發現疾病的元兇是( 細菌 )和( 病毒 )。常見考題判斷題病毒是一種微生物,個體極其微小,絕大多數要在電子顯微鏡下才能看到。( √ )在放大鏡下觀察,發現天牛的觸角和蝴蝶的觸角形狀相同。( × )把整個洋蔥放在顯微鏡下,我們可以直接觀察到它的細胞結構。(× )第一個發現細胞的人是英國科學家羅伯特·胡克。( √ )我們可以直接看到木耳,所以木耳不是微生物。( × )所有微生物都是有害的。 ( × )常見考題選擇題.在顯微鏡下觀察水中的微生物時,不宜采集的水是( C )。A.池塘水 B.魚缸里的水 C.溫開水.使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時,如果提高放大倍數,那么觀察到的細胞變大,視野范圍( B )。 A.變大 B.變小 C.不變.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洋蔥表皮細胞是近似的(B ) A.正方形 B.長方形 C.圓.放大鏡的放大倍數和鏡片的凸度( A )。A.有關 B.無關 C.不確定是否有關.使用放大鏡觀察物體時,為了看清楚物體的細微結構,應將放大鏡沿著眼睛與物體之間的直線方向,緩緩地(C)移動,直至看清楚為止。A.繞圈 B.左右 C.上下.蒼蠅、蜻蜓、蝴蝶的眼睛都是( B)。 A.單眼 B.復眼 C.不能確定.魚缸里的水發綠,是( C )的作用。A.霉菌 B.酵母菌 C.綠藻常見考題連線題常見考題實驗分析題把實驗過程和結論填在括號里。實驗名稱:制作簡易顯微鏡。實驗材料:兩個凸透鏡(凸透鏡1,凸透鏡 2)。(1)取凸透鏡1觀察較小的文字,在圖像( 清晰 )的前提下,看看能放多大。(2)在凸透鏡1下增加一個凸透鏡2,并和凸透鏡1相互( 平行 ),( 上下 )移動凸透鏡2,看看能不能使文字圖像放得( 更大 )。(3)保持兩個凸透鏡間的(距離)不變,反復移進和移出凸透鏡2,比較所看到的圖像。(4)實驗結論是(兩個凸透鏡組合后能夠講物體放得更大)。第二單元《地球的運動》知識點 第1課 我們的地球模型1.地球的內部結構由地殼、地幔、地核組成。2. 地球表面主要是由海洋和陸地組成的。其中海洋的面積大于陸地的面積,海洋面積大約占地球表面積的71%,陸地約占29%。3.地球是一個球體。4.地球是一顆行星,圍繞著太陽轉動,這個運動叫地球公轉。同時,地球還在自轉。5. 地球形成的時間相當古老,它的年齡已經超過了40億年。6.觀察常用的地球儀,我們可以知道地球儀上與赤道平行,指示東西方向的圓圈是緯線;連接南、北兩極,指示南北方向的線是經線。第2課 晝夜交替現象1.地球是一個不透明的球體,太陽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地球上被陽光照到的地方處于白晝,沒被照到的地方處于黑夜。2.晝夜交替是地球常見的天文現象。3.地球上一晝夜的時間是24小時(或1天)。4.晝夜交替的假說我們可以用手電筒模擬太陽,用地球模型(或乒乓球等球體)模擬地球。通過模擬實驗可以證明上面四種假設都可能出現晝夜交替現象。5.晝夜交替現象的解釋可以有多種方案,結合其他事實我們發現:晝夜交替與地球自轉有關。第3課 人類認識地球運動的歷史1.“地心說”和“日心說”3. 地球會繞地軸自轉,地球的自轉產生了晝夜交替現象。4.地球還會繞著太陽公轉。第4課 誰迎來黎明1.地球上不同的地區,每天迎來黎明的時間不同。東邊的北京比西邊的烏魯木齊先迎來黎明。2.坐在前進的汽車上觀察窗外的樹木,樹木的運動方向是向后。3.觀察者坐在轉動的轉椅上觀察,周圍的景物圍著觀察者轉動,且景物轉動的方向與轉椅轉動的方向相反。4.每天看到太陽和其他天體東升西落,這說明地球的自轉方向是自西向東。5.地球自西向東繞地軸自轉,自轉一周的時間是24小時,并形成了天體東升西落的現象。第5課 影長的四季變化1.日影變化與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變化有關。2.圭表是中國古代測量正午時刻的日影長度的天文儀器。3.正午時,物體影子隨季節變化呈有規律的變化。4.根據圭面上表的日影長度,人們就可以確定四季和二十四節氣。5.正午時分物體的影長的變化規律(1)夏至正午時分物體的影長最短。(2)冬至正午時分物體的影長最長。(3)從夏至到冬至,正午時分物體的影長逐漸變長。(4)從冬至到夏至,正午時分物體的影長逐漸變短。(5)春分與秋分正午時分物體的影長一樣長。(6)在連續測量到正午時分物體的影長最短或最長之間的時間是一年。7.晝夜長短的變化(1)同一地方,夏至時晝最長、夜最短,冬至時夜最長、晝最短,春分、秋分時晝夜平分。(2)同一地方,從夏至到冬至,晝越來越短、夜越來越長;從冬至到夏至,晝越來越長、夜越來越短。8.太陽高度角(太陽仰角):太陽光的入射方向和地平面之間的夾角。第6課 地球的公轉與四季變化1.地球的公轉(1)公轉是指一個天體圍繞另一個天體轉動。地球的公轉是指地球圍繞著太陽轉動。(2)地球公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3)地球公轉一周的時間是一年。2.在地球公轉的過程中,地球地軸傾斜的方向不會改變,始終指向北極星。3.地球公轉軌道的形狀是橢圓形,每年一月初地球與太陽的距離最近,每年七月初地球與太陽的距離最遠。4. 在一個公轉周期中會發生四季變化,四季變化與地球公轉有關。5.四季變化與距離太陽的遠近無關(1)“地球距離太陽近時是夏季,地球距離太陽遠時是冬季”這個觀點是錯誤的。(2)地球距離太陽近時,是北半球的冬季;地球距離太陽遠時,是北半球的夏季。(3)同一時間地球上南北半球的季節正好相反。而同一時間地球距離太陽的遠近是一個定值。第7課 晝夜和四季變化對生物的影響1.地球不停的自轉形成了晝夜交替現象,地球在公轉的過程中產生了四季變化。2.晝夜交替對生物的影響(1)白晝與黑夜對生物影響最大的因素是光照。(2)有的動物適應較強的光照,主要在白天活動,稱為晝行性動物。(3)有的動物適應弱光,主要在夜間活動,稱為夜行性動物。(4)有一些植物會隨著晝夜交替而變化。例如,郁金香隨著太陽升起而開放,晚上郁金香會收攏花瓣。曇花和夜來香也會隨晝夜交替而變化。3.四季變化對生物的影響(1)不同的季節,一些動物會換毛,比如生活在北極地區的北極狐,夏季和冬季都會換上不同顏色的毛。(2)在寒冷的冬季,一些動物會用冬眠的方式過冬,比如刺猬、蛇、蛙、熊等。(3)一些植物到了秋冬季節會落葉,比如楓樹、楊樹。常見考題填空題1.地球的結構中,最里面的是( 地核),中間的是(地幔 ),最外面的是( 地殼 )。2.關于地球和地球的運動,古代天文學家托勒密提出了(地心說)理論。3.現在我們已經能通過(太空望遠鏡或者人造衛星)等直接觀測地球確實在自轉。4.太陽的東升西落、地球的晝夜交替,是因為地球在( 自轉 )。5.地球繞著太陽轉動,稱為地球的(公轉 ),方向是(自西向東 )。6.地球的自轉就是地球圍繞(地軸 )運動,地球自轉一周是( 一天或 24小時 )。7.1851年,法國物理學家萊昂·傅科在巴黎先賢祠懸掛一枚擺錘,證實了地球的(自轉 )。8.晝夜交替現象是由地球(自轉)引起的,四季變化是由地球( 公轉 )引起的。9.白晝與黑夜對生物影響最大的因素是( 光照 )。白晝光強,黑夜光( 弱 )。10.地球與太陽的平均距離是(1.49億千米)。常見考題判斷題地球是一個像乒乓球一樣的理球體。(×)北半球是冬季時,南半球也是冬季。(×)地球向著太陽的一面是白晝,背著太陽的一面是黑夜。 (√)傅科擺”是地球自轉的有大力證據。(√)地球繞太陽轉一周所需的時間大約是24小時。 拍面不天 (×)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所有天體都圍繞著地球轉動。 (×)太陽是宇宙的中心,所有天體都圍繞著太陽轉動。 (×)坐在向前行駛的車上,看窗外的物體是向后移動的。 (√)由于地球的自轉,地球上出現四季變化的現象。 (×)同一地點,一年四季正午時分太陽的位置不同。 (√)常見考題選擇題.地殼的厚度大約是17(A)。A. km B. m C.dm.我們用手電筒和乒乓球驗證晝夜交替現象,用的實驗方法是(B)。A.對比 B.模擬 C.分析歸納.地核的平均半徑大約是(A)。A.3500 km B.2900 km C.2000km.下列現象與地球自轉有關的是(C)。A.晝夜長短的變化 B.四季的變化 C.晝夜交替.地球的自轉方向是(B)。A.自東向西 B.自西向東 C.順時針方向.在每年的(B),地球與太陽的距離最遠。A.1月初 B.7月初 C.12月初.產生四季變化的主要原因是(C)。A.太陽離我們的遠近B.星星的位置在不斷地移動C.地球的公轉使太陽光線照射在地球上的角度不同.地球公轉一周的時間是(A)。A.一年 B.一周 C.一天常見考題實驗分析題第三單元《工具與技術》知識點第1課 緊密聯系的工具和技術1.我們完成一項活動所使用的物品都可以稱之為工具,工具一般能夠使我們省力或方便。2.工具的選擇和使用(1)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2)做同樣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3)同一種工具,使用不同的方法,效果也會不同。(4)費力、難做的事情,使用恰當的工具,就可以省力、方便地完成。3.我們在活動中所用到的方法和手段稱為技術。4.生活中的常用工具(1)通信工具:手機、電話、電腦等。(2)測量工具:溫度計、刻度尺、秒表等。(3)機械工具:螺絲刀、鉗子、扳手、羊角錘等。(4)交通工具:自行車、汽車、飛機、輪船、火車等。第2課 斜面1.古時候的人們就已經開始利用斜坡了。他們利用斜坡將巨石從低處推到高處,這樣可以省力。斜坡就是一種斜面,利用斜面搬運物體可以省力。2. 利用斜面從下往上搬運物體比直接搬運物體要省力。3.斜面在生活中隨處可見。你可以在一些工具上見到斜面的應用,比如刀、斧等;你還能在許多交通道路、房屋建筑中找到斜面,比如盤山公路、橋梁、高速公路的排水設計等。4.人們利用斜面和其他技術修建了運河、水壩、水渠、水溝等設施,組成水利系統第3課 不簡單的杠桿1.一根木棒就可以變成杠桿。古人利用木棒撬動大石頭,或者將植物粗壯的根撬出來。杠桿和斜面一樣,都是一種簡單機械。2.杠桿上三個重要的位置(1)阻力點:杠桿克服阻力的位置。(2)支點:支撐著杠桿,使杠桿能圍繞著轉動的位置。(3)用力點:在杠桿上用力的位置。3.用一塊小石塊和木板撬動一塊大石塊時,支點距離阻力點越近,距離用力點越遠,就越省力。4. 杠桿在生活中的應用(1)增大力的作用效果:撬棍、啟瓶器、鉗子、羊角錘等。(2)擴展力的作用范圍:打撈網、筷子、船槳、釣魚竿等。(3)改變力的作用方向:鋤頭、撬棍等。第4課 改變運輸的車輪1.車輪是一種輪軸,由半徑較大的輪和半徑較小的軸組成。在漫長的歷史中,車輪也在不斷地改進和發展。2..輪軸可以省力,而且在軸不變的情況下,輪越大,輪軸越省力。3.生活中常見的水龍頭、扳手、滑輪、螺絲刀都可以看成是輪軸的變形。第5課 靈活巧妙的剪刀1. 剪刀是一種組合工具,它具有斜面和杠桿的結構特點。鋒利的刀刃和錐形的刀尖是斜面,刀刃和把手繞著中間的轉軸轉動,可以看作杠桿。2.剪刀是一種可以靈活、精細加工的工具。人們通過把手控制刀刃移動的方向和開合的角度,通過刀刃的方向和角度的變化可以靈活地對材料進行加工和剪切。3.三種剪刀(1)裁衣剪刀為了獲得更大的裁剪距離,剪刀的結構都會設計成等臂杠桿甚至是費力杠桿,但我們使用時并不覺得有多費力,這是得益于刀刃是斜面,刀刃越鋒利,裁剪起來就越省力。(2)理發剪刀(牙剪)也多為費力杠桿,刀刃是梳齒形狀,可以用來打薄頭發。(3)解剖剪刀的刀柄很長,刀刃很短,可以很省力。第6課 推動社會發展的印刷術1.我國的四大發明包括造紙術、火藥、指南針和印刷術。2.模擬活字印刷(1)檢字:把字模按照順序排列整齊。(2)刷墨:在活字印刷板上均勻涂抹墨汁。(3)拓印:鋪上白紙,拉平紙張,用拓印圓盤均勻壓印。(4)晾制:緩緩將白紙掀起,放到向陽通風處晾干。第7課 信息的交流傳播1.印刷革命帶來了書籍報刊的大量普及。2.書籍、廣播、電視、電腦、手機等都是人類信息交流和傳播的工具。3.比較不同的傳播工具(1)書本主要為我們提供文字、圖像等形式的信息,人們通過閱讀,獲取書籍所承載的信息。(2)電腦可以提供文字、圖像、音頻、視頻等更多形式的信息。電腦承載的信息更加多元,人們可以通過看、聽的方式獲取它所承載的信息。4.比較閱讀圖文和觀看視頻的傳播效果常見考題填空題1.寫出 3種你使用過的工具:(直尺)、(剪刀)、(木棍)。2.手機是一種( 通信)工具,方便人們聯系。3.工具常常是一些(物品),技術常常是一些(方法)。4.我們在測試技術與工具在實際運用中的效果時,采用的測試方法可以是(模擬)測試和(實際)測試。5.在杠桿上,支撐著杠桿使杠桿能圍繞著轉動的位置叫(支點 ),用力的位置叫(用力點 ),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點)。6.生活中常見的(水龍頭)、(扳手)、車輪等都屬于輪軸。7.剪刀是一種( 組合)工具,它具有斜面和(杠桿 )的結構特點。8.模擬活字印刷時,首先是檢字,然后是(刷墨 )、拓印和(晾制 )。9.手工抄寫的速度(低于)活字印刷的速度。10.書籍和電腦都是交流傳播信息的(工具)。常見考題判斷題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使用技術。(√)不能根據技術來發明工具。 (×)工具和技術都是可以改進的。(√)我們可以在刀上見到斜面的應用。(√)杠桿是一種復雜機械。 (×)剪刀、羊角錘等工具,外形與撬棍不同,因此不屬于杠桿。(×)自行車上組合應用了許多簡單機械,是一種比較方便的交通工具。(√)常見考題選擇題同一任務中(A )用到多種技術。 A.可以 B.不可以 C.只能米尺是測量(C)。 A.技術和工具 B.技術 C.工具要知道技術和工具在實際運用中的效果怎樣,下面做法正確的是(B)。A.我們自己想一想就可以確定 B.我們應當進行測試與評價C.只進行測試,不用建立評價指標.杠桿工作時,是圍繞(C)轉動的。 A.用力點 B.阻力點 C.支點.剪刀鋒利的刀刃和錐形的刀尖是(A)的應用。A.斜面 B.杠桿 C.轉軸. 下列工具中,沒有應用斜面的是(C)。A.菜刀 B.剪刀 C.扳手.從斜面上拉物體比直接把物體垂直提上去(B)。 A.費力 B.省力C.用力差不多盤山公路是運用了(B)原理。 A.輪軸 B.斜面 C.滑輪當支點到用力點的距離(B)支點到阻力點的距離時省力。A.等于 B.大于 C.小于使用下列簡單機械,一定能省力的是(C)。A.杠桿 B.輪軸 C.斜面常見考題常見考題實驗分析題.把實驗過程和結論填在括號里。實驗名稱:斜面的坡度對省力多少有影響嗎 (1)實驗材料:木板、不同高度的木塊、(彈簧測力計 )、重物。(2)我的假設:斜面的坡度對省力多少(有 )影響,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 )。(3)不改變的條件:同一個重物,同一塊木板,提升重物的(速度)相同。(4)需要改變的條件:斜面的(坡度)(5)實驗方法:①把一塊木板分別搭在高低不同的木塊上,做成幾個坡度不同的( 斜面 );②用彈簧測力計勾住重物,用同樣的(速度)沿不同坡度的斜面提升重物;③記錄下在每個斜面上用力的(大小),并進行比較。(6)實驗結論:斜面的坡度對省力多少(有 )影響;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第四單元《能量》知識點 第1課 各種形式的能量1.世間萬物都是運動的,能量是對物體運動的一種描述。2.能量的形式各不相同,聲、光、電、熱、磁都是能量的表現形式,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間是可以相互轉換的。3.尋找身邊的能量形式4.在我們觀察到的各種現象中,能量的表現形式雖然各不相同,但都可以轉化為一種新的能量形式——機械能。機械能可以使物體運動起來。第2課 調查家中使用的能量1.家里日常生活所使用的能量2.節能建議(1)房間無人時,要及時關閉電燈和電視。(2)不使用電腦時,可以設置成待機狀態或者關機。(3)夏季室內使用空調時,溫度設置不低于26℃。第3課 電和磁1. 1820年,丹麥科學家奧斯特在一次實驗中偶然讓通電的導線靠近指南針,發現指南針的指針竟然發生了偏轉。2.奧斯特實驗證明通電導線會產生磁性(電可以轉換成磁)。(1)組裝一個電路,點亮小燈泡,以確保電路是通路。(2)在桌上放一個指南針,觀察發現指針靜止時指南北方向。(3)將電路中的導線拉直,放置在指南針的上方,并讓導線的方向與磁針所指的方向一致。(4)接通電路,指南針會發生偏轉。再斷開電路,指南針會恢復原位。第4課 電能和磁能1.由線圈和鐵芯組成的裝置叫電磁鐵。4.將電磁鐵連接到電池上,給線圈通上電流,將電磁鐵與大頭針接觸,觀察到電磁鐵能夠吸起大頭針;斷開電流后,大頭針會落下。這說明電磁鐵接通電流后產生磁性;斷開電流則磁性消失。5.用電磁鐵搬運物體時,電能先轉換成磁能,然后電磁鐵吸引物體運動,電磁鐵的磁能轉換成物體的機械能。6.電磁鐵能指南北,且其磁極與電流的方向有關。(1)電池方向不變,改變線圈繞線方向,電磁鐵的磁極改變。(2)線圈繞線方向不變,改變電池方向,電磁鐵的磁極改變。(3)電池方向與線圈繞線方向同時改變,電磁鐵的磁極不變。1.電磁起重機通電時,電能轉換為磁能,可吸起鋼鐵;斷電時,磁能消失,鋼鐵就會落下。2.電磁鐵的磁性強弱與線圈匝數的關系(1)改變的條件:線圈的匝數。(2)不變的條件:電池的節數、鐵釘的大小等。(4)結論:電磁鐵的磁性強弱與線圈的匝數有關,其他條件相同時,線圈的匝數越少,電磁鐵的磁性越弱;線圈的匝數越多,電磁鐵的磁性越強。3.電磁鐵的磁性強弱與電流大小的關系(1)改變的條件:電池的節數(電流大小)。(2)不變的條件:線圈的匝數、鐵釘的大小等。(3)結論:電磁鐵的磁性強弱與電流大小有關,其他條件相同時,電流越小,電磁鐵的磁性越弱;電流越大,電磁鐵的磁性越強。第5課 電磁鐵第6課 神奇的小電動機1.電動機是利用電能產生動力的機器。它的基本原理是用電產生磁,利用磁的相互作用推動轉子轉動。2.小電動機的構造(1)小電動機主要包括外殼、轉子、后蓋三部分。(2)外殼內有一對永久磁鐵;轉子上有鐵芯、線圈、換向器; 后蓋上有電刷。(3)換向器的作用是接通電流并改變電流的方向。(4)轉子上有線圈繞在鐵芯上,相當于電磁鐵。第7課 能量從哪里來1.太陽是自然界最大的能量來源。2.能量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這些能量之間可以相互轉換,可以儲存在一些物質中。電能可以由其他形式的能量轉換而來。3.太陽能通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進入生態系統,轉化了的能量通過復雜的食物關系在食物鏈和食物網中逐級傳遞。由此說明太陽能是所有生命活動的能量來源。4.電能的來源和轉換5.太陽能無人駕駛飛機的太陽能電池板把太陽能轉換成電能,電動螺旋槳(電動機)把電能轉換成機械能。常見考題填空題1.能量是對物體(運動)的一種描述,聲、(光)、電、(熱)、磁等都是能量的表現形式。2.在電路中,電池提供的電能經過小燈泡,轉換成了(光 )能和(熱)能。3.大多數汽車是由(汽油)提供能量,電風扇是由(電)提供能量。4.機械能可以使物體(運動)起來。5.一輛汽車大約只有20%的燃料用于驅動車輛,剩下的燃料主要轉換成了(熱)能和(聲)能,散發到環境中去了。6.你家使用的電器中,最耗電的是(冰箱 )。為了節約用電,看完電視后,應當及時(關閉 )電視電源。7.奧斯特把通電的導線(靠近)指南針,發現了通電導線可以產生 (磁性)。8.電路短路,電流很(強),電池會很快( 發熱)。所以只能短暫接通一下,馬上(斷開).9.通過適當的裝置,生活中的大部分磁能都可以由(電)能轉換而來。10.電磁起重機通電時能(吸起)鋼鐵,搬運到指定位置時斷開電流,鋼鐵便自動(落下)。常見考題判斷題磁鐵不具有“能量”。 (×)由線圈和鐵芯組成的裝置叫作電磁鐵。 (√)電磁鐵的磁性強弱與線圈的匝數無關。 (×)電磁鐵的南北極跟電流強度有關系。 (×)電動機是利用電能產生動力的機器。 (√)太陽是自然界最小的能量來源。 (×)常見考題選擇題能量是對物體( B)的一種描述。 A.大小 B.運動 C.靜止以下具有能量的是(C)。A.太陽 B.食物 C.二者都有普通電池電能的來源是(A)。A.化學能 B.光能 C.太陽能電池提供的電能經過小燈泡,轉換成了光能和熱能,在這個過程中,電能的總量(B)光能和熱能的總量。A.小于 B.等于 C.大于與電磁鐵的南北極有關的是(C)。 A.線圈匝數 B.電流大小 C.電流方向與線圈纏繞方向與電磁鐵磁性強弱有關的是(A)。A.電流大小與線圈匝數 B.線圈纏繞方向 C.電流方向下圖研究的是電磁鐵( C)的關系。A.線圈匝數和磁性強弱 B.鐵芯粗細和磁性強弱 C.電流大小和磁性強弱常見考題連線題常見考題實驗分析題.同學們在研究電磁鐵磁性強弱與線圈中電流大小的關系,得到下面的實驗數據。(1)實驗中改變的因素是:電池的數量(2)不改變的因素是:線圈和鐵芯(3)分析表格中的數據,歸納出實驗的結論是:串聯電池的數量越多,電流越大,磁性越強。或:串聯電池的數量越少,電流越小,磁性越弱。復習措施1、梳理復習,梳理教材,在復習的時候先開始梳理教材,形成一個系統的知識網絡。2、基礎復習,背知識點和做練習題結合復習,知識點過關。3、靈活復習,學生根據自己掌握情況自行進行復習。4、針對性復習,對于重點、難點教師做專項復習。5、及時復習,對于測試或者做題當中出錯率高的題立即展開復習。快樂學習,快樂成長!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