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西門豹治鄴》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1. 認識“豹、娶”等 11 個生字,會寫“豹、派”等 15 個字,理解“田地荒蕪、人煙稀少、提心吊膽”等詞語的意思。2. 默讀課文,能根據提示梳理故事情節,簡要復述課文內容。3. 能借助第 16 自然段中描寫西門豹言行的句子,說出西門豹的辦法好在哪里,感受他的智慧。4. 學習西門豹破除迷信、為民除害的精神,懂得尊重科學、反對迷信的道理。二、教學重難點1.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理解西門豹懲治巫婆和官紳的方法及他的智慧。指導學生簡要復述課文內容。教學難點讓學生明白西門豹做法對百姓的教育意義,以及這種做法背后所蘊含的智慧和策略。引導學生從西門豹的故事中領悟到在生活中遇到問題要積極思考、運用智慧去解決的道理。三、教學方法講授法、討論法、朗讀法、情境教學法、角色扮演法、問題引導法四、教學準備1. 教師準備相關的教學課件、圖片、道具(如巫婆和官紳的頭飾等)。2. 學生預習課文,查找有關西門豹和鄴縣的資料。五、教學過程(一)趣味導入1. 播放一段有關古代鄴縣的視頻資料,展示鄴縣曾經的荒涼景象,如田地荒蕪、人煙稀少的畫面,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師:“同學們,在古代有一個地方叫鄴縣,曾經面臨著很多嚴重的問題。大家看,這就是當時鄴縣的景象。(播放視頻)你們想知道這個地方后來發生了什么變化嗎?是誰改變了它的命運呢?”2. 引出課題《西門豹治鄴》,板書課題,齊讀課題,引導學生對課題進行質疑。師:“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故事就發生在鄴縣,主人公是西門豹。(板書課題)大家齊讀課題。讀了課題,你們有什么問題想問嗎?”生 1:“西門豹是誰?”生 2:“他是怎么治理鄴縣的?”生 3:“治理的結果怎么樣?”師:“同學們的問題都很有價值,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一起走進課文去尋找答案吧。”(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1.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生字詞多讀幾遍。邊讀邊圈出生字詞,標注自然段序號。師:“現在請同學們打開課本,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如果遇到不認識的字,就借助拼音多讀幾遍。同時,把自然段標好序號,圈出生字詞。”(學生自由朗讀)2. 檢查生字詞的學習情況。出示生字詞課件,指名認讀,正音。師:“哪位同學來認讀一下這些生字詞?”(出示“豹、娶、媳、婦、淹、逼、浮、旱、徒、扔、饒、騙、灌、溉”等生字詞)生 1:“豹(bào),豹 子。”師:“讀得很準確。下一個,‘娶’。”生 2:“娶(qǔ),娶媳婦。”師:“非常好。大家一起讀一遍。”(學生齊讀生字詞)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師:“同學們,在這些生字詞中,有一些詞語的意思不太好理解,比如‘田地荒蕪’,誰能說一說它是什么意思?”生 3:“就是田地里長滿了野草,沒有人耕種,很荒涼。”師:“非常棒。那‘人煙稀少’呢?”生 4:“就是人很少,地方很空曠。”師:“對,大家理解得很到位。”3. 默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講了西門豹在鄴縣做了哪幾件事,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給課文分段,并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內容。師:“接下來,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思考一下西門豹在鄴縣做了哪幾件事?然后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給課文分段,并概括每段的主要內容。”(學生默讀思考)學生匯報交流。生 5:“西門豹在鄴縣做了三件事,一是調查原因,二是懲治巫婆和官紳,三是興修水利。課文可以分為三段,第一段是第 1 - 9 自然段,講西門豹到鄴縣后看到的情況,調查出田地荒蕪、人煙稀少的原因;第二段是第 10 - 15 自然段,講西門豹懲治巫婆和官紳的經過;第三段是第 16 自然段,講西門豹帶領百姓興修水利。”師:“這位同學概括得很全面,也很準確。那我們一起把課文的結構梳理一下。”(板書:調查原因、懲治巫婆和官紳、興修水利)(三)精讀課文,深入理解1. 學習“調查原因”部分(第 1 - 9 自然段)指名朗讀第 1 - 9 自然段,思考:西門豹初到鄴縣,看到了怎樣的景象?他是如何調查原因的?學生回答后,教師引導學生理解“田地荒蕪、人煙稀少”等詞語所描繪的鄴縣的荒涼狀況。師:“從‘田地荒蕪、人煙稀少’這兩個詞語中,我們可以想象出鄴縣當時是多么的破敗。那西門豹是怎么調查原因的呢?”生 6:“他找了一位老大爺,問了四個問題。”師:“非常好。那我們來看看西門豹問的這四個問題。(出示西門豹的四個問題)大家一起讀一下。”(學生齊讀問題)師:“從這四個問題中,你們能體會到西門豹是一個怎樣的人?”生 7:“他很細心,問得很詳細。”生 8:“他很關心百姓,想找出問題的根源。”師:“對,西門豹通過仔細詢問,深入了解了鄴縣存在的問題,為他后續的治理工作奠定了基礎。”2. 學習“懲治巫婆和官紳”部分(第 10 - 15 自然段)默讀第 10 - 15 自然段,畫出描寫西門豹言行的句子,思考:西門豹是怎樣懲治巫婆和官紳的?他為什么要這樣做?學生自學,小組交流討論。小組代表匯報,教師引導學生分析西門豹的做法。生 9:“西門豹說:‘把新娘領來讓我看看。’他一看見新娘,就說:‘不行,這個姑娘不漂亮,河神不會滿意的。麻煩你去跟河神說一聲,說我要選個漂亮的,過幾天就送去。’說完,他叫衛士架起巫婆,把她投進了漳河。西門豹這樣做是為了找個借口把巫婆除掉,因為巫婆是騙錢害人的罪魁禍首。”師:“分析得很有道理。那接下來西門豹又做了什么?”生 10:“西門豹等了一會兒,對官紳的頭子說:‘巫婆怎么還不回來,麻煩你去催一催吧。’說完,又叫衛士把官紳的頭子投進了漳河。西門豹這樣做是為了讓其他官紳害怕,不敢再為非作歹。”師:“非常正確。那后面呢?”生 11:“那些官紳都提心吊膽,大氣也不敢出。西門豹回過頭來,看著他們說:‘怎么還不回來,請你們去催催吧!’官紳一個個嚇得面如土色,跪下來磕頭求饒,把頭都磕破了,直淌血。西門豹說:‘好吧,再等一會兒。’過了一會兒,他才說:‘起來吧。看樣子是河神把他們留下了。你們都回去吧。’西門豹這樣做是為了徹底懲治官紳,讓百姓明白巫婆和官紳的騙局。”分角色朗讀第 10 - 15 自然段,體會西門豹的智慧和策略。師:“現在我們來分角色朗讀這部分內容,誰來扮演西門豹?誰來扮演巫婆?誰來扮演官紳的頭子?其他同學扮演老百姓。注意要讀出每個人物的語氣。”(學生分角色朗讀)3. 學習“興修水利”部分(第 16 自然段)指名朗讀第 16 自然段,思考:西門豹為什么要興修水利?興修水利的結果如何?生 12:“因為鄴縣經常鬧旱災,所以西門豹要興修水利。結果莊稼得到了灌溉,年年都獲得好收成。”師:“西門豹興修水利這一舉措對鄴縣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它從根本上解決了鄴縣的問題,讓百姓過上了富足的生活。”分析人物形象,體會智慧1. 引導學生回顧課文,找出描寫西門豹語言、動作、神態的句子,說一說西門豹是一個怎樣的人。師:“同學們,在課文中,有很多描寫西門豹的句子,這些句子生動地展現了他的人物形象。現在請大家找出這些句子,然后說一說西門豹是一個怎樣的人。”生 13:“西門豹說:‘這樣說來,河神還真靈啊。下一回他娶媳婦,請告訴我一聲,我也去送送新娘。’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西門豹表面上相信河神,實際上是想找機會懲治巫婆和官紳,他很機智。”生 14:“西門豹面對著漳河站了很久。那些官紳都提心吊膽,大氣也不敢出,西門豹回過頭來,看著他們說:‘怎么還不回來,請你們去催催吧!’從這里可以看出西門豹很沉穩,他用這種方式讓官紳們害怕,達到了懲治他們的目的。”師:“大家說得都很好。西門豹不僅機智、沉穩,還很有正義感,他關心百姓疾苦,敢于破除迷信,懲治惡勢力,是一位深受百姓愛戴的好官。”2. 組織學生討論:西門豹的做法對我們今天有什么啟示?師:“西門豹在兩千多年前就用他的智慧解決了鄴縣的問題。那他的做法對我們今天有什么啟示呢?”生 15:“我們遇到問題要像西門豹一樣,冷靜思考,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生 16:“不能相信迷信,要相信科學。”生 17:“要敢于和壞人壞事作斗爭。”師:“同學們說得都很對。西門豹的故事告訴我們,在生活中,我們要運用智慧,堅持正義,相信科學,為創造美好的生活而努力。”(五)簡要復述課文1. 引導學生回顧課文內容,根據板書提示,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抓住主要情節,簡要復述課文。師:“現在請同學們根據我們剛才梳理的課文結構,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抓住西門豹調查原因、懲治巫婆和官紳、興修水利這幾個主要情節,簡要復述課文。大家可以先自己練習一下。”(學生練習復述)2. 指名學生復述,其他學生認真傾聽,教師進行點評和指導。生 18:“西門豹到鄴縣后,看到田地荒蕪、人煙稀少,就找老大爺調查原因。原來巫婆和官紳以給河神娶媳婦為由騙錢害人。西門豹在河神娶媳婦那天,懲治了巫婆和官紳,讓百姓明白了真相。最后,西門豹帶領百姓興修水利,使莊稼年年獲得好收成。”師:“這位同學復述得很流暢,情節也很完整。但是在一些細節上還可以說得更生動一些,比如西門豹懲治巫婆和官紳時的語言和動作。誰再來試一試?”(繼續指名學生復述,教師指導)(六)課堂總結1. 教師總結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強調西門豹的智慧和他為百姓所做的貢獻。師:“這節課我們學習了《西門豹治鄴》,了解了西門豹在鄴縣的治理過程。他通過調查原因,懲治巫婆和官紳,興修水利,讓鄴縣從一個荒涼之地變成了一個富裕的地方。西門豹的智慧和他為百姓著想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2. 布置作業。熟讀課文,把這個故事講給家人聽。仿照課文,寫一寫自己運用智慧解決問題的一件事。(七)教學反思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通過多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分析人物形象,體會西門豹的智慧。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在討論和交流中深入思考。但在引導學生簡要復述課文時,部分學生還存在一些困難,在今后的教學中應加強這方面的訓練,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還可以進一步拓展延伸,引導學生閱讀更多關于古代智慧人物的故事,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