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在社會中成長”教學設計跟著書本去旅行:社會亦課堂 研學促成長1、教材分析《在社會中成長》是部編版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上冊第一課的第二框題內容,在明確“我與社會”關系的基礎上,通過“在社會課堂中成長”與“養成親社會行為”兩部分內容,從知與行兩個層面,幫助學生認識人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社會,人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圍繞青少年養成親社會行為的必要性及如何養成展開,引導學生親近社會服務和奉獻社會,積極參與社會公共生活。據此,本課以研學為主線,設置了研學目的——研學路線——研學內容——研學收獲四個環節,在研學目的中通過從小由動物撫養的狼孩明晰社會化的含義;通過視頻及學生自己設計研學路線,明晰人在社會課堂中成長的原因;通過研學中小唐日記的展示,知道了解親社會行為,進而采訪被贊的同學如何養成親社會行為,最后送上習總書記的六一祝福,愿同學們成長為擔當祖國發展的棟梁之材。2、學情分析從學情看,八年級學生的身體發育普遍趨于成熟,邏輯思維能力有較大提高,參與社會生活的愿望不斷增強,處于由家庭和學校走向社會的關鍵階段。對“我要成為什么樣的人、怎樣才能成為自己期望的那個人”等自我構建問題有不同的認識和表達,有抱負,有潛力,也需要正確引導,幫助學生融入社會生活,積極養成和踐行親社會行為,在承擔社會責任中獲得個人價值的提升,建構起積極豐滿的自我認識。3、核心素養目標政治認同:了解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道理,感知我們是國家的一份子,要熱愛家鄉,熱愛國家,樹立堅持國家利益至上的理念。道德修養:維護公共秩序,講社會公德,愛護公共財物,在公共生活中做一個文明的社會成員。健全人格:理解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學會處理與社會的關系;熱愛社會、熱愛生活。責任意識:關心社會,服務社會,主動參與志愿服務活動、社區服務活動,具有奉獻精神、擔當精神,樹立主人翁意識。4、教材重難點分析教學重點:正確認識親社會行為教學難點:理解親社會行為的必要性及做法5、教學過程導入:你有看過這個節目嗎?播放視頻《跟著書本去旅行》是一檔體驗式文化教育節目。節目以中小學課本或經典名著為線索,在“讀萬卷書”的同時“行萬里路”,走近文化古跡、實地實景講故事、身臨其境受教育,觸摸歷史、感知文化,讓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活起來。分享:暑期你去了哪些地方?有過哪些社會實踐經歷?談談你的付出與收獲。過渡:正如《人民日報》說“一個人見世面的方式,無非是兩個方面: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讓我們一起跟著書本去旅行,社會亦課堂 研學促成長。目標導學一:我研學·“研”途皆課堂一、研學目的你有思考過我們為什么要研學嗎?那用一個故事我們一起探究:材料:狼孩是從小由狼撫育起來的幼童,世界上已經知道的狼孩有十多個。狼孩和其他被野獸撫育的幼童統稱為野孩。印度狼孩卡瑪拉剛被發現時,生活習性與狼一樣;用四肢行走;白天睡覺,晚上出來活動,怕火、光和水;只知道餓了找吃的,吃飽了就睡;不吃素食而要吃肉(不用手拿,放在地上用牙齒撕開吃)不會講話,每到午夜后像狼似的引頸長嘯。經過7年的教育,才掌握4、5個詞,勉強地學幾句話,開始朝人的生活習性邁進。她死時估計已有16歲左右,但其智力只相當3、4歲的孩子。分析:①這則材料說明了什么?預設答案: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人需要在社會中生活②如何理解“社會化”一詞?社會化是指一個人從最初的自然的生物個體轉化為社會人的過程。在社會生活中,我們通過學習社會知識,了解和認識社會,并從中獲得社會經驗,形成社會認可的思維和行為方式,成為合格的社會成員。2、研學路線播放視頻:騎著毛驢上北京的庫爾班大叔3800多公里,這是從新疆于田開車到北京需要走的距離。然而,六十多年前,于田有一位名叫庫爾班·吐魯木的大叔,卻想騎著毛驢上北京。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新疆代表團審議時說:“我上小學時就從課文里讀到庫爾班大叔要騎著毛驢上北京看望毛主席的故事。”從吃人的舊社會,到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庫爾班深刻地體會到了生活的天翻地覆。在這樣的新生活里,庫爾班生發出了一個新的愿望,他想到北京去見毛主席,對毛主席親口說一聲“謝謝”,告訴他自己現在有多么幸福。那么庫爾班大叔真的是騎著毛驢去的北京嗎?讓我們跟著書本旅行團一起找尋答案。設計:①從視頻中的研學,你學習到了哪些內容?預設答案:去遠處的地方需要準備食物且選擇合適的交通工具,應該具有質疑精神,用辯證的眼光看待事物。②請設計一條本地的研學路線,有助于學生了解人與社會的關系(可從物質、精神兩方面思考),并簡要說明設計理由。預設答案:地點一:袁隆平水稻博物館,設計理由:民以食為天,了解水稻是如何生產的及相關的知識,知道我們需要從社會獲得物質支持。地點二:岳麓書院設計理由:了解歷史文化,感受文化傳承的重要性,傳承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知識點一:在社會課堂中成長的原因P7①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②我們的衣食住行、學習和娛樂等都與社會的方方面面發生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人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社會,每個人都從社會中獲得物質支持和精神滋養。目標導學二:我成長·“學”中塑行為小唐的研學日記在研學過程中,我提前查找研學地資料,為其他同學擔任了講解員及引導員,雖然花費了一些時間和精力,但我學到了很多,受到別人的夸贊和感謝時,我很快樂;我還看到了謝宇看到地上有垃圾隨手撿起來;王鴻買了紀念章準備送給自己的朋友;我們下午一起在烈士紀念館誦讀《少年中國說》,立下“強國有我,請黨放心”的錚錚誓言...觀察:①小唐研學日記中記載的哪些行為值得點贊,并說說原因。②選擇一位我班的同學,夸一夸他在你們一起參加的研學中有哪些值得點贊的行為?這些行為有何意義?(如果沒有研學也可說說他為班級做過哪些貢獻)知識點二:親社會行為的含義及表現P8含義:親社會行為是積極的社會行為,有益于他人和社會(補充)表現:如謙讓、分享、幫助他人、關心社會發展等知識點三:青少年為什么要養成親社會行為P8①青少年處于走向社會的關鍵時期,應該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關注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養成親社會行為。(現狀)②親社會行為有利于我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獲得他人和社會的接納與認可。③參與社會的過程,既是體驗社會生活的過程,也是在實踐中發展和成就自己的過程。我們只有主動關心社會,積極融入社會,傾力奉獻社會,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四、研學收獲采訪:①被點贊的同學們請分享你有何養成親社會行為的小妙招?②結合本節課所學,談談在下次研學中,你會如何養成親社會行為?知識點四:青少年如何養成親社會行為P8(重點)①應該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關注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養成親社會行為②親社會行為在人際交往和社會實踐中養成。我們要主動了解社會,關注社會發展變化,積極投身于社會實踐。③在社會生活中,我們要遵守社會規則,熱心幫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讓我們一起共讀名言,體味其中的含義“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顧憲成“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顧炎武正如習近平總書記5月30日給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區之江小學的學生們回信中說,少年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把家鄉建設好,把我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需要你們這一代人接力奮斗。希望同學們樹立遠大志向,珍惜美好時光,堅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爭做愛黨愛國、自立自強、奮發向上的新時代好少年,努力成長為堪當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大任的棟梁之材。六、創新作業:每個城市都有屬于自己的英雄人物,請你推薦一個感興趣的人物故居,參考下面的提示,探究其成長過程。主人公對成長環境有怎樣的認識和判斷 主人公是怎樣確立自己人生志向的 主人公是如何利用社會條件實現人生目標的 主人公為社會作出了哪些貢獻 社會對主人公作出了怎樣的評價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