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放馬山歌》逐字稿教材:新湘教版七年級上冊(一)視頻導入逐字稿:同學們,上課!請坐!歡迎來到今天的音樂課堂。每一個地區都有自己獨屬的音樂代表,接下來讓我們一起聆聽這首歌曲,它描繪著我國哪個地區呢?(視頻觀看完畢)云南,很好。這首歌曲叫做《彩云之南》,已成為云南的一張名片。關于云南,你知道它有哪些著名的風景嗎?我聽到有同學在說玉龍雪山,沒錯,玉龍雪山也是云南麗江的一張名片,它是納西族人心中的神山。云南還有哪些優美的風景呢?讓我們通過視頻一起來觀看吧。(視頻觀看完畢)同學們,云南省以獨特的高原風光,熱帶、亞熱帶的邊疆風物和多彩多姿的民族風情,聞名于海內外。視頻中的美景讓我們領略到了云南不一樣的風情,除了風景之外,云南特有的特色還有它的民歌,今天,讓我們走進云民歌《放馬山歌》,暢游在云南音樂的海洋中吧!了解山歌、感知《放馬山歌》起源與創作背景逐字稿:同學們,有一個問題想問大家,《放馬山歌》它究竟在民歌中屬于一種什么題材呢?是勞動號子還是小調?還是說他就是山歌題材,很好,這位同學回答的非常棒,單從名字來看,我們就能知道這是一種山歌題材。什么是山歌?所謂山歌,即人們在山野勞動生活時演唱的抒情性民歌。山歌的節奏一般比較自由,音調高亢嘹亮,有時為了更好的抒發感情,使歌聲傳的更遠,常常加上呼喚性的稱詞。云南山歌當中的代表作就是《放馬山歌》了,那么《放馬山歌》它起源于哪里呢?其實啊,它起源于古代的放馬活動,是牧民們為了驅趕野獸保護馬匹而唱的民歌。同時,《放馬山歌》的創作背景與當地的自然環境、社會生活和歷史文化密切相關。它是牧民們在長期放馬活動中,為了表達對馬匹的關愛和保護,以及對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恩而創作出來的民歌。初步感知逐字稿:師:這首歌曲究竟有著怎樣的魅力,讓無數云南人民為之高唱?讓我們一起來聆聽這首歌曲,仔細感受山歌的特點是否與我們剛剛所了解到的相同,它的音樂情緒和節奏又給我們帶來了什么感受呢?(音頻聆聽完畢)很好,老師有聽到這位同學說與我們之前所了解到的山歌特點相同,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當我們在聆聽這首旋律時,能夠感受到演唱者在演唱時的音色是高亢嘹亮的,并且能夠聽出他常常出現呼喚性的襯詞。這些都與剛剛我們所了解的山歌特點相一致。話又說回來,你們在聽的時候,他的音樂情緒和節奏又給你們帶來了什么感受呢?很好,情緒是歡快活潑的,而節奏聽上去較為規整,但是能夠明顯的感受到速度有些許稍快。接下來,讓我們再來聆聽一遍,請同學們邊聽邊觀察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歌曲共有幾段歌詞,它又是按照怎樣的順序去演唱的呢?(音頻聆聽完畢)很好,從譜例當中我們就能看到歌詞共有四段,那它又是按照怎樣的順序來排列?你們能找出他的重復記號嗎?好,這位同學,你來回答,不錯,他發現的非常準確,我們能夠看到旋律的第二行出現了兩個方框記號。這兩個記號被稱之為跳房子記號,所謂跳房子其實在我們音樂術語當中叫做重復記號,而第一個方框上方的123則表明了一二三句的結尾在此處,第二個方框上方的4表明第四句的結尾,我們要跳過第一個方框,進入到第二個方框結束。歌曲學唱逐字稿:現在讓我們牽起馬兒,跟著歡快的音樂體驗一把放馬的感覺吧。在“喲哦”的地方,你可以甩起馬鞭,跟著一起唱。最后一個“喲哦”,要有一個結束的感覺哦。(歌曲演唱完畢)同學們,我們一起看看歌詞,歌詞當中除了瀟灑的吆喝聲,還出現了哪些有特點的歌詞呢?非常好,能夠看到歌詞當中所被括號包圍起來的那些詞,他們其實在句中無一定含義,他們被稱為襯詞!襯詞多是一些語氣詞、象聲詞,沒有什么實際意思,但使歌曲的民族特色更加明顯,不同地域的民歌襯詞也不同,這也是民歌非常重要的特點之一。了解了稱詞之后,讓我們一起有節奏的朗讀歌詞吧。注意,在節奏當中出現了這樣一個特殊的節奏型,他是誰呢?你們能找找看嗎?好,這位同學,你來說,哦,你發現在兩行節奏當中音符后方出現了一個小點,你的觀察非常仔細,這個節奏叫做負點節奏。什么是負點節奏呢?就是在基礎音符的后面加一個后綴的“點”,使音符的時值再延長原來的一半。 從作用上看,附點音符可以把原本平淡乏味的音樂段落中增加出變化,引起聆賞者的興趣和情緒。在抒情歌曲中,不加附點音符的和聲會顯得極其平淡,而加上附點音符就可以讓歌曲有節奏感、有分寸感,令歌曲充滿濃濃的感情。請同學們跟著老師一起把附點節奏多打幾遍。(節奏打擊完畢)掌握了歌曲的節奏之后,讓我們進行師生的第一次合作吧。老師唱旋律部分,你們來唱稱詞部分,注意把握旋律的速度哦。(歌曲演唱完畢)同學們,你們掌握了嗎?很好,接下來讓我們換點難度,我來唱稱詞部分,你們來唱旋律部分。(歌曲演唱完畢)在唱的時候有沒有發現旋律當中出現了一些小小的音樂記號呢?它們在旋律當中起著怎樣的作用?很好,旋律當中總共出現了兩處比較特殊的地方,第一個是音符2的上前方有一個小音符,這種形式叫做倚音。我們這首歌曲,全曲是建立在五聲音階的基礎之上的,并以四音列的平穩極近為主,使得旋律聽上去比較舒緩,但是由于倚音的出現。原本平穩抒情的旋律加入了一些動感,再配上附點節奏,使之聽起來活潑歡快。第二個特殊的地方則是音符的上方有一個圓滑線,它在音樂術語當中叫做連音線,表示連音線內的音要唱得連貫、圓滑、流暢,在曲中的作用是使得演唱時連貫統一。我們看到樂譜上有一些動作,有哪些呢?這些手勢就是我們在唱歌的時候加入的,老師來給同學們示范一遍。(示范完畢)加入手勢,我們一起來感受吧!(手勢舞演唱完畢)唱完這首歌,大家有沒有覺得,除了襯詞,手勢,方言演唱也顯得極為重要,大家知道為什么要用方言演唱?同學們回答的非常正確!我們一起來學習云南的方言,正月念 zhen,登路尼程,den路尼程....,接下來讓我們完整的用方言,手勢動作來演唱一次。歌曲評價與國歌發展逐字稿:最后在拓展環節讓我們觀看實景花燈歌舞《放馬山歌》,感受云南特色舞蹈美吧。小結逐字稿:同學們,歡樂的音樂課堂馬上就要結束了。同學們,民歌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它可用于勞動,也可用于抒發情感,方方面面。今日,我們一起走進了云南,感受了《放馬山歌》。并從音樂中去體會到了人們放馬時的場景,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讓我們都來關注民歌,熱愛民歌,將民族文化傳承下去吧。課程上到這里,同學們下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