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4張PPT)第九單元 光現象第20課時 簡單光現象目錄CONTENTS課時思維建構1知識點梳理2課堂檢測301課時思維構建02知識點梳理1. 光源:能夠 的物體叫作光源,如太陽、螢火蟲、電燈等,月亮 光源。2. 光的傳播速度:光在 中傳播速度最快,c= m/s,光的傳播(選填“需要”或“不需要”)介質。發光 不是 真空 3×108 不需要 知識遷移 平面鏡中“發光”的像也不是光源,因為進入眼睛的光并不是由鏡中的像發出的。 知識遷移 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 易錯警示 1光年等于光在真空中傳播1年的距離,光年是長度單位。 3. 光線:為表示光的傳播情況,用一條帶箭頭的直線表示光傳播的徑跡和方向。4. 三種光現象的辨識光現象 介質 傳播方向 生活現象 高頻實例 歸類(填序號)光的直線傳播 同種 介質 ①日(月)食;②水底變淺;③筷子在水面處“折斷”;④一葉障目;⑤彩虹、日暈的形成;⑥汽車后視鏡觀察物體;⑦瞄準射擊;⑧小孔成像;⑨水面倒影;⑩海市蜃樓 光的 反射 同種介質 改變(反射角 入射角) 光的 折射 不同介質或同種不均勻介質 垂直射入時,方向不變;斜射入時,方向改變 不變①④⑦⑧⑥⑨②③⑤⑩等于 5. 鏡面反射與漫反射:一束光平行照射到鏡面上后,會被 的反射,這種反射叫作鏡面反射。物體凹凸不平的表面會把平行的入射光線向著四面八方反射,這種反射叫作漫反射。易錯警示 鏡面反射可能會造成光污染,漫反射可以使我們從各個方向看到物體。平行 易錯警示 光在發生折射時,空氣中的角始終是大角。 6. 光的色散:太陽光是白光,它通過三棱鏡后被分解成各種顏色的光,這種現象叫光的色散。如果用一個白屏來承接,白屏上就出現一條 、橙、黃、綠、藍、靛、 七種顏色的光帶,這說明白光是由各種色光 而成的。紅 紫 混合 7. 紅外線:在可見光譜的紅光之外的看不見的光叫作 ,應用于紅外線夜視儀、紅外線烤箱、紅外線遙控、紅外線自動感應裝置等。8. 紫外線:在可見光譜的紫光以外的看不見的光叫作 ,應用于紫外線燈滅菌、驗鈔機等。紅外線 紫外線 例1(2024·長沙模擬)在下列光現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D)A. 樹下光斑 B. 杯中“折”筆C. 空中彩虹 D. 山巒倒影D例2 如圖所示,在一個空罐的底部中央位置打一個小孔,再用一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將小孔對著燭焰,我們可以在薄膜上看到(選填“正立”或“倒立”)的 (選填“實像”或“虛像”),這就是小孔成像,它的原理是 。若將空罐向燭焰靠近,則薄膜上的像將 (選填“變大”或“變小”)。在此實驗中,光源是 。倒立 實像 光的直線傳播 變大 燭焰 例3 如圖甲所示,小明在碗底放一枚硬幣,慢慢后退,直至眼睛恰好看不到硬幣,小明保持不動,小剛緩慢地向碗中倒水,過一會兒小明又重新看到碗底的硬幣,如圖乙所示。前者小明恰好看不到硬幣是由光的導致的,后者又重新看到了碗底的硬幣是因為光的 ,小明看到的碗底的硬幣比真實的硬幣位置要 (選填“高”或“低”)。直線傳播 折射高 例4 實驗小組同學利用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進行“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實驗,平面鏡放在水平桌面上,紙板由A、B兩部分組成,可繞ON翻折。實驗序號 入射角 反射角1 30° 30°2 45° 45°3 60° 60°(1)實驗前,應將紙板 放置于平面鏡上。(2)多次改變入射角的大小,測得實驗數據如表所示。分析數據可得:當入射角變大時,反射角也會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反射角入射角。某時刻入射光線與鏡面的夾角為40°時,其反射角為 。豎直 變大 等于 50° (3)以ON為軸線,把紙板B向后折, (選填“能”或“不能”)在紙板B上看到反射光線OF,由此說明 。不能 入射光線、反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例4 實驗小組同學利用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進行“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實驗,平面鏡放在水平桌面上,紙板由A、B兩部分組成,可繞ON翻折。實驗序號 入射角 反射角1 30° 30°2 45° 45°3 60° 60°(4)在實驗過程中,若將紙板傾斜(即紙板與平面鏡不垂直),如圖乙所示,讓光線仍貼著紙板沿EO方向射向鏡面,此時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 (選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內,紙板上 (選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線。在 不能 例4 實驗小組同學利用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進行“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實驗,平面鏡放在水平桌面上,紙板由A、B兩部分組成,可繞ON翻折。實驗序號 入射角 反射角1 30° 30°2 45° 45°3 60° 60°(5)實驗小組同學又將一束光從紙板B沿著FO射到O點,發現反射光線沿著OE的方向射出,這說明在光的反射現象中,光路是 。可逆的 1. 平面鏡成像特點:像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 ;像和物體到鏡面的距離;像和物體的連線與鏡面 ;成 (選填“實”或“虛”)像。總結:像與物關于鏡面 。2. 平面鏡的應用:鏡子、潛望鏡、塔式太陽能電站、球面鏡等。3. 凸面鏡:鏡面呈凸狀的平面鏡,起到 的作用,常應用于汽車的后視鏡、街口的反光鏡等。4. 凹面鏡:鏡面呈凹狀的平面鏡,起到 的作用,常應用于太陽灶、手電筒的反光裝置等。相等 相等 垂直 虛 對稱 擴大視野 會聚光線 易錯警示 平面鏡成像時物與像的大小相等,不會因物體的移動導致物與像的大小變化。 例5 (2022·益陽)如圖所示,人站在豎直放置的平面鏡前,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C )CA. 人面鏡時,他的像變大B. 人與平面鏡的距離增大時,他與像的距離變小C. 平面鏡垂直紙面向里移動,他的像位置不變D. 平面鏡的上端向人傾斜,他的像位置不變知識點3 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溫馨提示:若因軟件問題視頻無法打開,請在學科特色資源中查看原視頻實驗: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例6 小強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中,利用如圖甲的器材進行實驗。(1)為了得到更好的實驗效果,現有厚度為 6 mm和 2 mm的兩塊玻璃板,應選擇mm厚的玻璃板做實驗。2 (2)為了方便觀察,實驗最好在 (選填“較亮”或“較暗”)的環境中進行。(3)如圖甲所示,實驗時小強選取A、B兩支外形 的蠟燭,將白紙平鋪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板 放置于白紙中央。較暗 相同 豎直 (4)接著小強點燃蠟燭A,再將 (選填“點燃”或“未點燃”)的蠟燭B豎立在玻璃板后并移動,人眼一直在蠟燭 (選填“A”或“B”)一側觀察,直到看上去蠟燭B跟 (選填“蠟燭A”或“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在白紙上記錄蠟燭A和蠟燭A的像的位置。未點燃 A 蠟燭A的像 例6 小強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中,利用如圖甲的器材進行實驗。(5)移動點燃的蠟燭A,再做兩次實驗,在白紙上記錄像與物對應點的位置如圖乙所示。將白紙沿著放置玻璃板的直線折疊,發現點A1和B1,A2和B2,A3和B3基本重合,說明像和物到鏡面的 。距離相等 例6 小強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中,利用如圖甲的器材進行實驗。(6)實驗表明,平面鏡所成像的大小與蠟燭的大小 ,像和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 。像和物體的連線與鏡面 。平面鏡所成像的大小與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 (選填“有關”或“無關”)。相等 相等 垂直 無關 (7)若要確認平面鏡所成像是虛像還是實像,應進行的操作是 。取下蠟燭B,在蠟燭B的位置上放置一塊光屏,看光屏能否承接到蠟燭A的像(8)實驗中,若蠟燭B在玻璃板后的紙面上無論怎樣移動,都無法讓它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其原因可能是 。玻璃板未與桌面垂直放置 例6 小強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中,利用如圖甲的器材進行實驗。方法指導 1. 光的反射一般作圖步驟1.找入射點2.畫法線,標垂足30°3.做光線,標角度方法指導 2.光的折射一般作圖步驟1.找折射點2.畫法線,標垂足3.做光線例7 反射光線與平面鏡成60°角,請在圖中畫出入射光線,并標出入射角的度數。例8 如圖甲,牙醫借助平面鏡觀察牙齒的背面,請在圖乙中畫出能反映此過程的光路圖。例9 (2024·湖南)請畫出圖中入射光線AO從空氣斜射入湖水中大致方向的折射光線。03課堂檢測1. (2024·湖南)《墨經》中記載了影子的形成等光學現象。如圖所示,墻上手影形成的原因是( A )A. 光的直線傳播B. 光的反射C. 光的折射D. 光的色散A2.(2024·長沙)戲劇是我國的傳統藝術瑰寶。戲劇演員對著平面鏡畫臉譜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A. 平面鏡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B. 平面鏡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C. 演員面鏡時像變大D. 平面鏡所成的像是實像A3. (2023·株洲)如圖為一個光頭的人拿著倒置的掃把照鏡子(平面鏡)的情景。下列說法符合事實的是( D )A. 人變高了B. 人變胖了C. 人長出了頭發D. 人打了領帶D4.(2023·湘潭)如圖所示,白鷺平行于水面飛行,距水面2m。水中的“白鷺”是 (選填“實”或“虛”)像,它距空中的白鷺 m。虛 4 5. 畫出經圖示平面鏡組(兩鏡面互相垂直)反射后的反射光線。6. 小貓叉不著魚,作圖可解釋。請完成小貓看見魚(圖中A點)的折射光路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