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海水的溫度導學案一、課題名稱海水溫度——搭“國信1號”,探“國魚”奧秘二、學習目標1.思考海洋熱量的收支方式,理解海水溫度的概念。 2.運用圖表資料,探究海水溫度的分布規律,思考影響海水溫度的因素。 3.運用圖表資料,理解海水溫度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樹立正確海洋觀。三、學習重難點重點:海水溫度的時空變化規律,海水溫度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難點:運用圖表等資料,探究海水溫度的分布規律及其影響因素四、課前準備課前預習教材50-52頁的內容五、學習環節知識梳理 夯基固源 【閱讀教材第50頁】 海水溫度的概念:海水溫度是指海水的_____________。 海水溫度的熱量收支:熱量來源: 熱量支出:合作探究 重難突破 活動一:大黃魚家居何處?——探規律 請閱讀導學案中活動一中的三組圖表材料,小組合作思考與討論,回答各自組別的不同問題,感受海水溫度在空間、時間上的變化規律。 第一組材料: (1)垂直分布規律 【前情知要】大黃魚最適合生長溫度為18℃-28℃,主要棲息于水深60米以內的海洋范圍。 材料一 太平洋西經170°低緯度某個觀測站水溫隨深度變化的曲線圖。 1.結合材料一與大黃魚習性,思考為何大黃魚主要棲息于水深60米以內? 2.結合材料一,思考海水溫度在垂直方向上有何變化規律? 第二組材料: (2)水平分布規律 【前情知要】“國信1號”是移動海洋牧場,其養殖系統完全利用海水,故自航過程中工作人員會不斷監測海水溫度。 材料二 5月“國信1號”在福建寧德外海海域裝上大黃魚魚苗,一路北上至黃海千里巖島附近。監測人員記錄下了北上途中的海水溫度,見下圖。 材料三 世界大洋8月表層海水溫度分布圖。 結合材料二,探究國信1號的監測人員記錄的溫度數值有何變化? 2.結合材料三,全球表層海水溫度在水平方向上分布有何規律? 第三組材料: (3)時間分布規律 【前情知要】因水溫變化,每年春季“國信1號”就要告別福建寧德老家,寧德附近海域水溫有何變化? 材料四 寧德市附近海域海水年水溫最低10℃以上,最高在30℃以下。 材料五 中國近海不同季節平均水溫表 1.結合材料四,推測寧德海域海水年水溫最低與最高分別是什么季節? 2.結合材料五,思考同一片海域,海水的溫度一年中是否始終相同?一年中海水溫度有何變化規律? 活動二:大黃魚家居溫度因何變化?——析原因 請閱讀導學案中活動二中的三則材料,查閱教材,自主思考活動二的3個小問題,并總結出影響海水溫度的因素。 材料一 北半球大氣上界太陽輻射總量隨緯度變化圖 材料二 摩爾曼斯克港(69°N,33°E)是北極圈內唯一的終年不凍港,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冬季海水不結冰,是俄羅斯最重要的北方極地海運基地和北方艦隊基地。 材料三 每年秋末冬初,寒潮開始自北向南影響我國,受其影響,渤海海區每年冬季都會結冰。 1.結合材料一,總結大氣上界太陽輻射的分布規律,思考及其與海水溫度的關系。 2.結合材料二,思考為何摩爾曼斯克港地處北極圈內卻為終年不凍港? 3.結合材料三,思考為何比摩爾曼斯克港緯度更低的渤海會每年結冰? 活動三:大黃魚因何來回游弋?——明影響 材料一 一名深海潛水員在下潛過程中,發現了海洋生物的不斷變化,下圖為潛水員繪制的垂直方向上海洋生物分布圖。 材料二 為了給大黃魚生長提供適宜的溫度,“國信1號”常年游弋在不同海域間自航轉場,夏天在北方,冬天去南方,是名副其實的“移動的海洋牧場”。 材料三 “國信1號”在自航轉場中,在山東海域附近監測到了三文魚(喜棲冷水,水溫低于18℃),在廣東海域監測到了東星斑(熱帶、亞熱帶海水魚類)。 材料四 我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大黃魚養殖國和出口國,“國信1號”每年可養出3700噸大黃魚,崔經理打算將“國信1號”養殖的大黃魚出口到歐洲。 材料五 家住蘭州的王同學打算到福建去參觀“國信1號”先進的養殖系統,她提前收集好了福建與蘭州兩地一周的天氣狀況。 1.運用材料一,描述海洋生物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有何特點?為何會形成該特點? 2.運用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為何“國信1號”會帶著大黃魚來回游弋?為何“夏天北方,冬天南方”? 3.結合材料三,思考“國信1號”為何在不同海域監測到的魚類品種不同?為何不同魚種存在于不同海域? 4.若崔經理想要保障常年運輸航線,你認為他應當選擇那一條航線?為什么? 5.結合材料五,對比福建與蘭州兩地的氣溫狀況,思考為什么會形成如此差異?歸納梳理 知識小結課后作業 學習致用 分析海水溫度對游泳活動的影響 海濱浴場是當地居民和游客喜愛的去處。我國海岸線綿長,擁有眾多海濱浴場。圖3.11為2016年6月-2017年6月葫蘆島、廈門、西沙3個海洋站的表層海水月平均溫度。通常表層海水溫度在20℃以上時適宜游泳。 1.分別描述3個海域的海水溫度季節變化特點 2.3個海洋站附近的海濱浴場分別有哪些月份適宜人們游泳? 3.比較3個海域適宜人們游泳的時間長短差異,并說明原因。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