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4八年級物理上冊拔高學習 期末復習課件(共10份打包)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4八年級物理上冊拔高學習 期末復習課件(共10份打包)

資源簡介

(共17張PPT)
北師版 八年級上
課時拔高學習
拔高學習1 物態變化相關圖像問題
CONTENTS
01
方法指導
02
典例講解
03
方法針對練
目 錄
物態變化中常見溫度-時間圖像的特點
1. 圖像呈上升趨勢,表示物體吸熱、升溫;圖像呈下降趨
勢,表示物體放熱、降溫。
2. 圖像中有一段平行于橫軸,表示這段時間內,物質吸(放)
熱,但溫度不變,這個溫度是晶體的熔點(凝固點)或液體
的沸點,如圖所示。
 
3. 有關溫度變化的圖像判斷方法:先找出導致物體的溫
度變化的因素,再判斷溫度是如何變化的;多個過程
要分段分析。
類型1 熔化、凝固圖像
如圖是“探究某物質熔化和凝固規律”的實驗圖像,下
列說法正確的是( A )
A
A. 第5 min時,該物質處于固液共存態
B. 在BC段,該物質由固態慢慢變
軟、變稠、變稀
C. 該物質的凝固點為40 ℃
D. 該物質可能是石蠟
思路引導
例1
圖像閱讀:(1)橫軸表示加熱時間,單位是min;縱軸表示物
質的溫度,單位是℃
(2)AD段物質溫度總體呈上升趨勢,中間為熔化過程;DG段物質溫度總體呈下降趨勢,中間為凝固過程
(3)兩個過程的圖像分別有一段與橫軸平行,溫度不變,所以物質是晶體,且凝固點為45 ℃
類型2 物態變化過程中的其他溫度-時間圖像
如圖所示,用一電子溫度計(能夠準確測量和直觀顯示溫
度)測出常溫酒精的溫度為26.5 ℃,將電子溫度計的熱敏電
阻探頭從酒精中取出后,觀察溫度計示數的變化,下列圖像
能正確反映該過程中溫度計的示數隨時間變化的是( B )
B
A
B
C
D
思路引導
例2
提取信息:將電子溫度計的熱敏電阻探頭從酒精中取出;室
內溫度為26.5 ℃
分析解答:酒精蒸發快,要從探頭上吸熱→探頭溫度降低;
圖像的起點是26.5 ℃,經過一段時候后,熱敏電阻探頭的
溫度會回到常溫
類型1 熔化、凝固圖像
1. [2024·宿遷月考]如圖所示為甲、乙兩種物質的溫度T隨加
熱時間t變化的圖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甲物質是晶體,乙物質是非晶體
B. 乙物質的熔化過程經歷了4 min
C. 乙物質在210 ℃時是固態
D. 乙物質在從B到C過程中溫度不變, 但
要吸熱
1
2
3
4
【點撥】
分析圖像可知,甲物質沒有固定的熔化溫度,即甲物質
沒有熔點,所以甲物質是非晶體,A錯誤;乙物質的熔化過
程經歷了4 min-2 min=2 min,B錯誤;乙物質在210 ℃時
可能是固態、液態、固液共存態,C錯誤;乙物質在BC段處
于晶體的熔化過程,此時吸收熱量,但溫度不變,D正確。
【答案】D
1
2
3
4
2. 如圖甲所示,在試管和燒杯中分別放入適量的碎冰,再把
試管放入燒杯中,并各放置一支溫度計,然后點燃酒精
燈。圖乙是燒杯中的溫度計A的示數隨時間變化的圖像,
已知試管內的冰熔化過程歷時4 min,則試管中溫度計B的
示數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可能是(  )
 
1
2
3
4
A
B
C
D
1
2
3
4
【點撥】
由圖乙可知,燒杯內的冰熔化時間是8 min-4 min=
4 min,在此期間,燒杯內的水持續吸熱,溫度不變,故試管
內的冰能達到熔點,但由于不能持續吸熱,所以不能熔化;
當燒杯內的冰完全熔化成水后,溫度繼續升高,這時試管內
的冰開始熔化,故試管內的冰從第8 min開始熔化,熔化時
間為4 min,在此期間試管內的冰持續
吸熱,溫度保持不變;第12 min時完全
熔化后,溫度繼續升高,C正確。
【答案】C
1
2
3
4
3. [2024·朝陽期末]某小組做“測量鹽水凝固點”的實驗。他們不用量程為-2~102 ℃的溫度計,而選用了-20~102 ℃的溫度計,這樣做的主要原因是
。小明和小紅分別通過實驗得到了鹽水的凝固圖像,如圖所示,則小明所測鹽水的凝固點是 。排除測量方法和讀數不正確的因素,你認為他們所測鹽水的凝固點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鹽水的凝固點
有可能低于-2 ℃ 
-4 ℃
鹽水的
濃度不同 
1
2
3
4
【點撥】
在標準大氣壓下,水的凝固點為0 ℃,但水中溶入鹽
后,凝固點會降低,有可能低于-2 ℃,所以要使用-20~
102 ℃的溫度計。由圖像可知,小明的實驗中,鹽水在凝固
過程中的溫度保持在-4 ℃不變,所以他所測鹽水的凝固點
是-4 ℃。小明和小紅的測量方法和讀數均正確,所以他們
所測鹽水的凝固點不同的主要原因是鹽水的濃度不同。
1
2
3
4
類型2 物態變化過程中的其他溫度-時間圖像
4. [2024·鹽城月考]小亮開始實驗時燒杯中的水量少了點,于
是在水沸騰后又往燒杯里加了一些冷水,用同樣大的火直
至將水再次燒開。下列能反映整個燒水過程中水的溫度隨
時間變化的圖像是(  )
A
B
C
D
1
2
3
4
【點撥】
在水沸騰后又往燒杯里加了一些冷水,水的溫度會
立即降低;繼續燒水時,水吸收熱量,溫度慢慢上升,
直至沸騰。前后兩次沸騰時,水的溫度是相同的,由此
可知,B正確。
【答案】B
1
2
3
4(共19張PPT)
北師版 八年級上
課時拔高學習
拔高學習2 特殊方法測長度
CONTENTS
01
知識總結
02
典例講解
03
方法針對練
目 錄
測長度的特殊方法
1. 累積法:測量對象過小,可以先測較多數目的量,再計算
得到測量對象的長度,例如:
累積法測銅絲直徑
累積法測一張紙的厚度
2. 輔助法:幾何體(如圓、圓錐等)的高度、直徑無法直接測
量,可以用三角板等進行輔助測量,例如:
測量圓的直徑
測量圓錐的高度
3. 替代法:曲線的長度無法直接測量時,可以將細線(無彈
性)與被測曲線重合,標出曲線的起點和終點,再將細線
拉直,測量標記之間的距離,例如:
測量A、B兩地之間的距離
要求測出粗細均勻的銅絲的直徑,下列為測量銅絲直徑
的實驗步驟:
A. 求出銅絲的直徑
B. 將銅絲在鉛筆上緊密地排繞成線圈,共n匝
C. 測出線圈的總長度s
(1)把上述步驟按實驗的操作順序排列: 。
(2)銅絲直徑的數學表達式為D= (用s和n表示)。
BCA 
 
(3)如果繞線繞得太松,會造成測量值偏 ;如果在數匝
數時少數了一匝,那么測出的結果會偏 。
大 
大 
思路引導

(3)提取信息:繞線松;少數一匝
信息轉化:繞線松→測量的長度比實際的長
少數一匝→n偏小
分析解答:根據銅絲直徑的數學表達式進行判斷
(4)如圖甲所示,小剛同學把一根銅絲緊密地排繞在鉛筆上,
一共繞了32匝。請你幫他讀出其長度為 cm,銅
絲的直徑約為 (結果保留兩位小數)cm。
5.00 
0.16 
(5)小剛想多鍛煉自己的實驗能力,他將紙帶緊密地環繞在圓
柱形鉛筆上,如圖乙所示,D1為鉛筆的直徑,紙帶環繞了
n'圈,則紙帶厚度的表達式是 (用圖中及題中所
給的符號表示)。
 
(5)提取信息:將紙帶緊密地環繞在圓柱形鉛筆上,測量紙帶
的厚度
信息轉化:用累積法測物體的厚度
分析解答:一共繞了n'圈,累積的厚度是兩個圓的直徑之
差的一半,用除法即可算出
思路引導
1. 在學習了長度的測量后,某同學為了測量物理課本內一張
紙的厚度,采用了如下步驟:
A. 量出一本物理書的厚度,記為L
B. 選用學生用三角尺并檢查零刻度線是否磨損(設沒有磨損)
C. 數出物理書的頁碼,記為n
D. 用表示物理書內每張紙的厚度,記為d
1
2
3
(1)上述錯誤的步驟是 和 ,應分別改為


(2)改正后,正確的實驗步驟順序為 。
(3)下面是某同學設計的數據記錄表格,表格第一行的
“1”和“2”處應分別填寫
和 。
A 
D 
量出
一本物理書除封面外的厚度,記為L 
用表示物
理書內每張紙的厚度,記為d 
BACD(或CBAD)
紙的總厚度/mm 
紙的張數 
1
2
3
實驗序
號 1 2 一張紙的厚
度/mm 平均值/mm

② ③ ④ 1
2
3
2. 常用的卷筒紙是緊密地繞成筒狀的,如圖所示。小明同學
想在不把紙放開的前提下,測量整卷紙的長度,他設計的
方案如下:
1
2
3
(1)將同類紙折疊n層,用刻度尺測得總厚度為d,則單層
紙的厚度為 。設紙的寬度為s,整卷紙的長度為
L,則紙筒的體積可表示為V= 。
(2)用刻度尺測得紙筒的外半徑為R,內半徑為r,則紙筒
的體積可表示為 。
 
 
πs(R2-r2) 
1
2
3
(3)由以上兩式整理可得,整卷紙的長度可表示
為 。
(4)步驟(1)中要多次測量求平均值,其目的是

 
減小誤
差 
1
2
3
3. 一陣涼爽的清風吹來,院子里的樹葉隨風飄舞,小明撿起
一片樹葉(如圖所示),想要測量它的周長。現在給你一條
細棉線、一把刻度尺,你能否測出這片樹葉的周長?請寫
出測量的過程和這片樹葉周長的表達式。
1
2
3
(1)測量過程:



(2)周長L= 。
將細線一端與葉柄緊貼,用細線沿著樹
葉邊緣擺放,使之與樹葉邊緣重合,確定細線回到葉
柄的位置,再將細線拉直,用刻度尺測量出兩點間的
距離d 
d 
1
2
3(共24張PPT)
北師版 八年級上
課時拔高學習
拔高學習3 運動狀態的判斷
CONTENTS
01
方法指導
02
典例講解
03
方法針對練
目 錄
類型1 根據運動狀態判斷參照物
類型2 根據參照物判斷運動狀態
類型1 根據運動狀態判斷參照物
[2023·邵陽]2023年5月28日上午,全球首架C919大型客
機從上海虹橋機場順利起飛,到達北京首都機場,完成首次商業載客飛行。飛機飛行過程中,某乘客看到機翼是靜止的,他所選的參照物可能是( D )
A. 云朵 B. 地面
C. 機翼 D. 座椅
【點撥】
飛機飛行過程中,機翼相對云朵、地面有位置的變化,
所以以云朵或地面為參照物,機翼是運動的,AB不符合題
意;研究物體的機械運動時,不能以物體自身為參照物,C
不符合題意;飛機飛行過程中,機翼與座椅之間沒有位置變
化,以座椅為參照物,機翼是靜止的,D符合題意。
【答案】D
思路引導
例1
提取信息:研究對象是機翼;運動狀態是靜止
信息轉化:機翼是靜止的,選擇的參照物相對于機翼沒有位
置變化
分析解答:相對于機翼位置沒有改變的物體→座椅、觀
察者等
類型2 根據參照物判斷運動狀態
[多選]觀察圖中的煙和小旗,關于甲、乙兩車相對于房
子的運動情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甲車可能向左運動,乙車一定向
左運動
B. 甲、乙兩車一定向右運動
C. 甲車可能運動,乙車一定向右運動
D. 甲車可能靜止,乙車一定向左運動
【點撥】
由圖中的信息可以判斷,因為房子的煙向左飄,所以風
向左吹,甲車可能向右運動、靜止或向左運動(運動速度小
于風速);因為乙車小旗向右飄,所以乙車一定向左運動,
且速度大于風速。綜上可知,AD正確。
【答案】AD
思路引導
例2
提取信息:研究對象是甲、乙車;參照物是房子;煙向左
飄,甲車小旗向左飄,乙車小旗向右飄
信息轉化:煙向左飄說明存在風,風和小車的速度關系對小
旗的飄向有影響,從而分析小車的運動情況
分析解答:房子的煙向左飄,所以風向左吹→(1)甲車運動狀
態有三種可能:①向右運動;②靜止;③向左運動,但運動速度小于風速;(2)因為乙車小旗向右飄,所以乙車一定向左運動,且速度大于風速
類型1 根據運動狀態判斷參照物
1. 小明在作文中寫道:“我坐在奔馳的火車里,靜靠在椅背
上,欣賞著窗外的景物,看到路旁的樹木迅速向后退
去……”文中“奔馳”“靜靠”“后退”所選用的參照物
分別是(  )
A. 火車、地面、椅背
B. 椅背、火車、地面
C. 地面、椅背、火車
D. 都是地面
1
2
3
4
5
【點撥】
“奔馳”的研究對象是火車,火車是運動的,相對于火
車位置不斷變化的物體是地面;“靜靠”的研究對象是小
明,小明是靜止的,小明和椅背之間沒有發生位置的改變,
所以“靜靠”以椅背為參照物;“后退”的研究對象是樹
木,樹木是運動的,相對樹木位置不斷變化的是火車。
【答案】C
1
2
3
4
5
類型2 根據參照物判斷運動狀態
2. 在陰雨天氣里,一輛火車在鐵軌上向西行駛,此時車外站
著的人會看到雨滴沿偏西方向下落,假設車速與風速相
同,那么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車內乘客看到雨滴豎直下落,此時刮的是東風
B. 車內乘客看到雨滴沿偏東方向下落,此時刮的是東風
C. 車內乘客看到雨滴沿偏西方向下落,此時刮的是西風
D. 車內乘客看到雨滴豎直下落,此時刮的是西風
1
2
3
4
5
【點撥】
以地面為參照物,火車向西行駛,雨滴沿偏西方向下
落,因車速與風速相同,則火車與雨滴在東西方向上沒有位
置的變化,所以車內乘客看到雨滴豎直下落;風向是指風吹
來的方向,雨滴向西偏說明風從東邊吹過來,即此時刮的是
東風。A正確。
【答案】A
1
2
3
4
5
3. 列車車廂的固定桌面上有一個可以滾動的小球,列車軌道
旁路面上有一攝像頭,先后拍攝兩張照片如圖甲、乙所
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小球相對于桌向東運動
B. 攝像頭相對于列車向東運動
C. 小球相對于攝像頭向西運動
D. 列車在向西運動
1
2
3
4
5
【點撥】
由圖可知,小球相對于桌、攝像頭的位置向東移動了,
所以小球相對于桌、攝像頭向東運動,A正確,C錯誤;攝
像頭相對于列車的位置向西移動了,所以攝像頭相對于列車
向西運動,B錯誤;列車相對于攝像頭的位置向東移動了,
所以列車在向東運動,D錯誤。
【答案】A
1
2
3
4
5
4. 如圖甲、乙所示為小明從車內后視鏡先后觀察到的后方車
輛運動情景,a、b、c為在平直公路上勻速直線運動的汽
車,則小明所乘車的速度比a車的速度 ;以b車為參
照物,a車是向 運動的;以c車為參照物,小明所乘
的車是 的。
 
大 
后 
靜止 
1
2
3
4
5
【點撥】
由圖知,四輛車運動的方向相同;圖乙中的a車小于圖
甲中的a車,說明小明所乘車與a車之間的距離變大,所以小
明所乘車的速度大于a車的速度;圖乙中的b車小于圖甲中的
b車,說明小明所乘車與b車之間的距離變大,所以小明所乘
車的速度大于b車的速度。a、b兩車相對于小明所乘車都向
后運動,但a車變化大,因此a車速度小于b車,即以b車為參
照物,a車是向后運動的。
 
1
2
3
4
5
甲、乙兩圖中的c車大小相同,說明小明所乘車與c車之間的
位置相對不變,因此以c車為參照物,小明所乘的車是靜止
的。
 
1
2
3
4
5
5. 為了鍛煉陽陽同學的獨立能力,今年“五一”節,媽媽讓
她獨自乘火車去合肥看望姥姥。
(1)她媽媽上車送行,正交談著,忽然傳來一聲長鳴,陽
陽看見并列的另一列火車徐徐向后離去,于是催促媽
媽快下車。陽陽媽媽朝窗外站臺看了一眼,又看了看
表說:“別著急,我們的車還沒有開動呢。”想一
想,她們得出不同結論的原因是

他們選取的參照物
不同 
1
2
3
4
5
陽陽以另一列火車作為參照物,得到的結論是自
己所乘火車是運動的;而媽媽以站臺為參照物,得到
的結論是火車是靜止的。因為他們選取了不同的參照
物,所以得到了不同的結論。
【點撥】
1
2
3
4
5
(2)在行駛的火車上,陽陽看見鄰座一位細心的媽媽叫幾
歲的小孩“別動”,這個“別動”的參照物是 。
A. 鐵路邊的樹木
B. 小孩的座位
C. 車廂里的流動服務車
D. 鐵軌
【點撥】
在行駛的火車上,叫小孩“別動”是相對于座位
來說的,所以這個參照物是小孩的座位。
B 
1
2
3
4
5
(3)因為火車在行駛時不斷地顛簸,在行駛的火車上寫字
就成了一件很難的事情。陽陽看到有人用皮帶把寫字
板固定在手臂上,這樣就能在寫字板上寫漂亮的字
了,如圖所示。你能幫她解釋其中的原理嗎?
寫字板與手固定后,無論車是否顛簸,手與寫字板的位置始終相對靜止。
1
2
3
4
5(共26張PPT)
北師版 八年級上
課時拔高學習
拔高學習4 速度圖像理解及相關計算
CONTENTS
01
方法指導
02
典例講解
03
方法針對練
目 錄
1. 分別理清兩條坐標軸所代表的含義
(1)s-t圖像中,縱軸代表物體與某點的距離,橫軸代表物
體運動的時間。
(2)v-t圖像中,縱軸代表物體運動的速度,橫軸代表物體
運動的時間。
2. 如果s-t圖像是一條不與橫軸平行的直線(如圖甲),說明
物體處于運動狀態;s-t圖像與橫軸平行(如圖乙),說明
物體處于靜止狀態。
 
3. s-t圖線傾斜程度代表物體運動速度的大小,傾斜程度越
大,物體運動速度越大。
4. 由圖像結合公式v=計算速度的大小。
a、b輛兩小車同時從同一地點出發沿直線向南運動,a車
運動的s-t圖像如圖甲所示,b車運動的v-t圖像如圖乙所
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2~4 s內,a車和b車都做勻速直線運動
B. 0~6 s內,a車的平均速度是15 m/s
C. 0~2 s內,a車和b車的運動狀態都不變
D. 4~6 s 內,以a車為參照物,b車向南運動
【點撥】
由圖甲可知,2~4 s內,a車處于靜止狀態,由圖乙可
知,b車處于勻速直線運動狀態,A錯誤;0~6 s內,a車運
動的路程s1=60 m,時間t1=6 s,則a車的平均速度v1==
=10 m/s,B錯誤;0~2 s內,a車處于勻速直線運動狀
態;0~2 s內,b車處于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所以a車和b車運
動狀態都不變,C正確;
4~6 s內,a車運動的路程s2=60 m-20 m=40 m,時間t2=2
s,則4~6 s內,a車的平均速度v2===20 m/s,b車的
速度為5 m/s,20 m/s>5 m/s,因此以a車為參照物,b車向北
運動,D錯誤。
【答案】C
思路引導

圖像閱讀:
(1)圖甲:a車在0~2 s內做勻速直線運動,2 s運動20 m;在
2~4 s內靜止;在4~6 s內做勻速直線運動,2 s運動40 m
(2)圖乙:b車做速度為5 m/s的勻速直線運動
D:根據4~6 s內a車、b車的速度大小判斷b車的運動方向
1. [2023·日照]姐姐和弟弟在同一所學校上學。某一天吃過早
餐后,姐弟倆約定從小區門口出發去學校大門口會合。他
們的路程與時間的關系圖像分別如圖中的兩條實線所示,
弟弟的圖線為直線。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 弟弟比姐姐早5 min離開家
B. 弟弟和姐姐的平均速度相同
C. 弟弟和姐姐行走時的速度均為100
m/min
D. 姐姐一直做勻速直線運動
(第1題)
1
2
3
4
5
6
【點撥】
由圖像可知,姐姐比弟弟早出發5 min,A錯誤;姐姐的
平均速度v1===50 m/min,弟弟所用時間t2=15
min-5 min=10 min,則弟弟的平均速度v2===
100 m/min,弟弟和姐姐的平均速度不相同,B錯誤;
1
2
3
4
5
6
姐姐在0~5 min和15~20 min內行走,通過的路程均為500m,
則姐姐行走時的速度v1'===100 m/min,而弟弟全
程做勻速直線運動,行走速度為100 m/min,C正確,D錯誤。
【答案】C
1
2
3
4
5
6
2. 甲、乙兩輛小車同時從同一地點出發,沿同一方向做直線
運動,它們的s-t圖像如圖所示。當甲、乙間的距離為
2~4 m時,甲、乙從出發開始運動了(  )
A. 0~2 s B. 1~3 s
C. 2~4 s D. 3~5 s
(第2題)
1
2
3
4
5
6
【點撥】
根據速度公式可知,甲的速度v甲===3 m/s,乙
的速度v乙===2 m/s,當甲、乙之間的距離為2 m
時,設時間為t1,則s甲-s乙=2 m,即v甲t1-v乙t1=2 m,3
m/s×t1-2 m/s×t1=2 m,解得t1=2 s;當甲、乙之間的距離
為4 m時,設時間為t2,則s甲'-s乙'=4 m,即v甲t2-v乙t2=4
m,3 m/s×t2-2 m/s×t2=4 m,解得t2=4 s。因此,當甲、
乙間的距離為2~4 m時,甲、乙從出發開始運動了2~4 s。
【答案】C
1
2
3
4
5
6
3. 沿同一條直線向東運動的物體A、B,其相對同一參考點O
的距離s隨時間t變化的圖像如圖所示,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
(第3題)
1
2
3
4
5
6
①兩物體由同一位置O點開始運動,但物體A比B遲3 s才
開始運動
②t=0時刻,A在O點,B在距離O點5 m處
③從第3 s開始,vA>vB,第5 s A、B相遇
④5 s內,A、B的平均速度相等
A. 只有①④正確 B. 只有③④正確
C. 只有②③正確 D. 只有①③正確
1
2
3
4
5
6
【點撥】
①由圖像可知,兩個物體不是從同一地點也不是同時出
發的,B是從距離O點5 m處出發的,A在O點比B遲3 s出
發 ,①錯誤,②正確;③從第3 s開始,A的斜率大,故vA>
vB,第5 s A、B相遇,③正確;④5 s內,A、B運動的路程不
同,所用時間相同,根據v=可知,A、B的平均速度不相
等,④錯誤。故只有②③正確。
【答案】C
1
2
3
4
5
6
4. 如圖所示是甲、乙、丙三輛車在同一平直公路上的運動圖
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0~10 s內,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B. 丙運動了18 s后遇到甲
C. 甲、乙相遇時,丙通過的路程是120 m
D. 甲、乙、丙30 s內的平均速度相等
(第4題)
1
2
3
4
5
6
【點撥】
s-t圖像中,傾斜的直線表示勻速直線運動,甲做勻速
直線運動,其速度v甲===20 m/s;乙在5~10 s內靜
止,在0~10 s內的平均速度v乙===20 m/s,故甲、
乙在0~10 s內速度相等,A錯誤。
1
2
3
4
5
6
丙運動的速度v丙===12 m/s,甲、丙相遇時,總路
程為600 m,即v丙(t-5 s)+v甲t=600 m,12 m/s×(t-5 s)+
20 m/s×t=600 m;解得t=20.625 s,此時丙運動了20.625 s
-5 s=15.625 s,B錯誤。
1
2
3
4
5
6
乙10 s后運動的速度v乙'===20 m/s,甲、乙相遇時,
總路程為400 m,即v乙'(t'-10 s)+v甲t'=400 m,解得t'=15 s,
此時丙通過的路程s丙'=v丙t丙'=12 m/s×(15 s-5 s)=120 m,
C正確。甲、乙、丙30 s內通過的路程不同,故平均速度不
相等,D錯誤。
【答案】C
1
2
3
4
5
6
5. 如圖所示分別是甲與乙兩物體同時從同一地點出發在30 s
內的運動情況,由圖可知,甲物體后20 s內的平均速度
為 m/s,乙物體全程的平均速度為 m/s。
 
0.5 
0.75 
1
2
3
4
5
6
【點撥】
甲物體后20 s內的平均速度v甲===0.5 m/s;
乙在前15 s內通過的路程s乙1=0.5 m/s×15 s=7.5 m,乙在
后15 s內通過的路程s乙2=1.0 m/s×15 s=15 m,乙通過的
總路程s乙=s乙1+s乙2=7.5 m+15 m=22.5 m,所以乙的平
均速度v乙===0.75 m/s。
1
2
3
4
5
6
6. [2024·保定期中]為了節能,某商場的自動扶梯安裝了智能
控制系統,在扶梯底端前1.5 m處安裝了如圖甲所示的紅
外系統:乘客通過紅外桿時,紅外傳感開關被觸發,扶梯
啟動,同時計時器開始計時,若在設定時間t內無乘客通
過,扶梯將停止運行。已知扶梯長為12 m,從啟動到勻速
運行階段的v-t圖像如圖乙所示,乘客步行速度在0.5~
1.5 m/s之間。
1
2
3
4
5
6
(1)求乘客從紅外桿處步行至扶梯底端的時間范圍。
解:扶梯底端前1.5 m處安裝了紅外系統,乘客步行的
最小速度是0.5 m/s,此時乘客從紅外桿處走到扶梯所
用的時間
t1===3 s
乘客步行的最大速度是1.5 m/s,此時乘客從紅外桿處
走到扶梯所用的時間
t2===1 s
故乘客從紅外桿處步行到扶梯所用的時間范圍為1~3 s
1
2
3
4
5
6
(2)為確保所有乘客都能安全乘坐扶梯到達頂端,設定時
間t應至少為多少秒?
解:為確保安全,速度最慢的乘客也能安全乘坐扶梯
到達頂端,由(1)可知,此時 t1=3 s,由圖乙可知,2 s
后扶梯勻速運動的速度是0.8 m/s,已知扶梯的長度為
12 m,故此時乘客乘扶梯從底端運動到頂端的時間
t3===15 s
整個過程的總時間t=t1+t3=3 s+15 s=18 s,即設定時
間t應至少為18 s
1
2
3
4
5
6(共24張PPT)
北師版 八年級上
課時拔高學習
拔高學習5 速度、路程、時間的
綜合計算
CONTENTS
01
方法指導
02
典例講解
03
方法針對練
目 錄
1. 過橋或隧道問題
當車通過較長的橋或隧道,且車長不可忽略不計時,一般
有以下兩種情況:
(1)車完全通過橋或隧道,如圖甲所示:s車=L橋(或隧道)+L
車=v車t。
(2)車全部在橋上或隧道中,如圖乙所示:s車'=L橋(或隧道)
-L車=v車t'。
2. 追及問題
(1)甲、乙從同一地點先后出發,乙追上甲時路程相同,
運動時間不同,s甲=s乙,即v甲t甲=v乙t乙,若甲、乙出
發時間間隔為t0,則v甲(t0+t乙)=v乙t乙。
(2)甲、乙從不同地點同時出發,乙追上甲時運動時間相
同,路程不同,若出發時二者相距s0,則s甲+s0=s乙,
即v甲t+s0=v乙t。(v甲<v乙)
3. 相遇問題
甲、乙從相距s的兩點出發,相遇時有s=s甲+s乙,即s=v
甲t甲+v乙t乙。
如圖所示,某一實驗室內有一寬度L為1.8 m的跑道,假
設有兩輛相同的玩具車停在跑道中線處,玩具車的長度l為0.4 m,寬度d為0.2 m,前后兩車的間距L0為1.2 m。某智能機器人處于C處,A車車頭恰好對齊CD連線(CD與跑道垂直)。
                   L=1.8 m
     l=0.4 m
d=0.2 m       L0=1.2 m
(1)若機器人沿CD通過跑道需要6 s,則機器人的運動速度
為 m/s。  =6 s
【點撥】
機器人的運動速度v====0.3 m/s。
0.3
(2)若A、B兩車速度均為0.4 m/s,同時從圖示位置出發向
右運動,兩車尾通過CD連線需要的時間分別為 s、
s。
     ==0.4 m/s
【點撥】
A車尾通過CD連線的時間tA====1 s;
B車尾通過CD連線的時間tB===
=5 s。
1 
5 
思路引導
第一步:看問題,求什么→(1)v;(2)t→需要速度公式v=
第二步:列出題中已知量
第三步:畫出各階段路程示意圖
(1)
(2)
第四步:代入公式計算
1. 現在很多公路上設有“區間測速”裝置,就是在同一路段
上布設兩個相鄰的監控點,基于車輛通過前后兩個監控點
的時間來計算車輛在該路段上的平均速度,并依據該路段
上的限速標準判定車輛是否超速違章。一輛轎車在經過如
圖甲所示標志牌后,通過相應“區間測速起點”和“區間
測速終點”時的速度分別為75 km/h和70 km/h,通過兩個
監控點的時間如圖乙所示。
1
2
3
4
(1)圖甲中“80”表示的意義是什么?
解:圖甲中“80”表示的意義是限速80 km/h
1
2
3
4
(2)求轎車通過區間測速路段的平均速度。
解:由圖甲可知,區間測速長度為8 km,則轎車通過
的路程s=8 km,由圖乙可知,轎車通過區間測速路段
所用時間
t=5:15-5:10=5 min= h
轎車通過區間測速路段的平均速度
v===96 km/h
1
2
3
4
(3)在不違章的情況下,求轎車通過區間測速路段所用的
最短時間。
解:當轎車按限速的最高速度行駛時,所用時間最
短,所以最短時間t'==0.1 h
1
2
3
4
2. K261次列車從北京開往十堰,從北京到十堰鐵路長約
1 358 km,該列車的運行時刻表如下,中途K261次列車
以72 km/h的速度穿越長度為3 000 m的一條隧道,火車
全部通過隧道的時間是170 s,請你計算:
站點 北京 鄭州 襄陽 十堰
到站時間 — 01:40 09:37 12:25
發車時間 17:29 02:12 10:00 —
1
2
3
4
(1)該列車由北京到達十堰的平均速度。(結果保留一
位小數)
解:由時刻表可知,該列車由北京到達十堰的時間
t=12:25+(24:00-17:29)=18 h 56 min≈18.9 h
該列車通過的路程s=1 358 km,該列車由北京到達十
堰的平均速度v==≈71.9 km/h
1
2
3
4
(2)該列車的長度。
解:該列車勻速穿越隧道的速度v'=72 km/h=20 m/s
該列車全部通過隧道時行駛的路程
s'=v't'=20 m/s×170 s=3 400 m
因s'=L隧道+L車,所以
L車=s'-L隧道=3 400 m-3 000 m=400 m
1
2
3
4
3. 獵豹是動物世界中的短跑之王,它奔跑的速度最高可達
120 km/h。如圖甲所示,草原上正在進行一場激烈的捕食
戰,獵豹和野兔在草地上沿直線同向勻速奔跑,其運動的
s-t圖像如圖乙所示。
1
2
3
4
(1)追趕過程中獵豹的速度是多少?
解:追趕過程中獵豹的速度v獵豹===30 m/s
1
2
3
4
(2)t=0時,野兔在獵豹前方300 m處,獵豹追上野兔需要
多長時間?
解:野兔的速度v野兔===20 m/s
t=0時,野兔在獵豹前方300 m處,設獵豹追上野兔需
要的時間為t″,則
s獵豹=s野兔+s0,即v獵豹t″=v野兔t″+s0
代入數據得
30 m/s×t″=20 m/s×t″+300 m,解得t″=30 s
1
2
3
4
4. [2024·寶雞一模]勻速直線運動路程的大小可以用v-t圖像
中的矩形面積來表示。在變速直線運動中,也可以用v-t
圖像中的“陰影部分面積”(如圖甲所示)來表示變速直線
運動的路程大小。如圖乙所示,一輛長途客車正在以v0=
20 m/s的速度在公路上勻速直線行駛,突然,司機看見車
的正前方37 m處有一只受到驚嚇的羊以5 m/s的速度在公
路上向前奔跑,司機經過1 s后開始剎車。若從司機看見
羊開始計時,客車的v-t圖像如圖丙所示。
   
1
2
3
4
(1)求在1 s內,客車運動的路程。
解: 1 s內客車運動的路程
s1=v0t1=20 m/s×1 s=20 m
1
2
3
4
(2)求從司機看見羊到減速為零這段時間內,客車的平均
速度。
解:從司機看見羊到減速為零這段時間內,客車的路
程為圖線與坐標軸圍成的面積
s=×20 m=60 m
平均速度v===12 m/s
1
2
3
4
(3) [科學推理]假設羊向前奔跑的速度不變,請通過計算說
明羊是否會被撞。
解:當客車速度減小至5 m/s時,經過的路程
s2=20 m+×(4-1) m=57.5 m
羊在4 s內通過的路程
s3=v3t3=5 m/s×4 s=20 m
因為s3+37 m=20 m+37 m=57 m<s2,故羊會被撞
1
2
3
4(共28張PPT)
北師版 八年級上
課時拔高學習
拔高學習6 回聲測距
CONTENTS
01
方法指導
02
典例講解
03
方法針對練
目 錄
1. 聲源運動,障礙物靜止
聲源運動(如鳴笛的汽車運動),障礙物靜止時,聲的
傳播時間和汽車的運動時間相同,則聲傳播的距離s聲=
v聲t,汽車運動的距離s車=v車t。
當汽車靠近障礙物時,汽車
鳴笛處到障礙物的距離s1=
(s聲+s車),收到回聲時汽車
到障礙物的距離s2=(s聲- s車) 當汽車遠離障礙物時,汽車
鳴笛處到障礙物的距離s1=
(s聲-s車),收到回聲時汽車
到障礙物的距離s2=(s聲+
s車)
2. 聲源靜止,障礙物運動
聲源(如超聲波測速儀)靜止,障礙物(如汽車)運動時
(汽車靠近超聲波測速儀),超聲波測速儀第一次從發聲到
收到回聲用時t1,第二次從發聲到收到回聲用時t2,前后
兩次發聲的時間間隔為Δt,則汽車在反射兩次聲波期間運
動的距離s車=s聲1-s聲2=v聲(t1-t2),運動的時間t車=Δt
-t1+t2。(想一想,若汽車遠離超聲波測距儀,則s車、
t車應該怎樣算)
國慶期間,小虎跟隨父母前往泰寧大金湖景區游玩,他
乘坐著一艘速度為10 m/s的汽艇勻速駛向一座山崖時,向山崖大喊一聲“祖國好”,歷時5 s聽到回聲,已知聲音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為340 m/s。問:
v汽艇=10 m/s
  v聲=340 m/s
t=5 s
(1)他聽到回聲時離山崖有多遠?
解:由v=可得,5 s內聲音在空氣中傳播的路程s聲=v聲t
=340 m/s×5 s=1 700 m
5 s內汽艇行駛的路程s汽艇=v汽艇t=10 m/s×5 s=50 m
由題知聲音傳播的距離減去汽艇前進的距離等于他聽到回
聲時到山崖距離的2倍,所以他聽到回聲時離山崖的距離
s1===825 m
(2)汽艇鳴笛的位置到山崖有多遠?
解:由題知聲音傳播的距離加汽艇前進的距離等于鳴笛時
汽艇到山崖距離的2倍,所以汽艇鳴笛時到山崖的距離
s2=(s聲+s汽艇)=×(1 700 m+50 m)=875 m
思路引導
例1
關鍵信息:汽艇勻速駛向山崖
信息轉化:v聲、v汽艇、t均已知,即可求出s聲、s汽艇
分析解圖:
分析解答:s聲=v聲t,s汽艇=v汽艇t→s1=(s聲-s汽艇),s2=
(s聲+s汽艇)
超聲波測速儀是有效地監控汽車行駛速度的儀器,其工
作原理如圖所示。當小汽車進入監控區域時,測速儀向汽車發出超聲波,超聲波經汽車反射后又被測速儀接收。已知測速儀每隔1 s發出一次信號,當一輛勻速行駛的小汽車
進入測控區時,測速儀第一次從發出信號到接收到信號整個過程用時0.4 s,第二次從發出信號到接收到信號整個過程用時0.3 s。已知超聲波的傳播速度為340 m/s。
Δt=1 s
 t1=0.4 s  
t2=0.3 s
  v聲=340 m/s
(1)小汽車第一次反射信號時距測速儀多少米?
解:由題知,測速儀第一次從發出信號到接收到信號用的
時間為0.4 s,由v=得,小汽車第一次反射信號時到測速
儀的距離
s1=v聲t1=×340 m/s×0.4 s=68 m
(2)這輛小汽車的速度為多少米每秒?(結果保留一位小數)
解:由題意知,測速儀第二次從發出信號到接收到信號用
的時間為0.3 s,由v=得,小汽車第二次反射信號時到測
速儀的距離
s2=v聲t2=×340 m/s×0.3 s=51 m
小汽車在兩次與信號相遇的過程中,行駛的距離
s=s1-s2=68 m-51 m=17 m
小汽車收到兩次信號的時間間隔
t=Δt-t1+t2=1 s-×0.4 s+×0.3 s=0.95 s
小汽車的速度v車==≈17.9 m/s
思路引導
例2(2)
待求量:小汽車的速度v車
已知量:v聲、t1、t2、Δt
分析解圖:
逆向推導求解:v車=→s=s1-s2=s聲1-s聲2→s聲1=v聲t1,
s聲2=v聲t2
t=Δt-t1+t2
1. 春節期間,瑤瑤隨父母坐車出去玩。通過一個隧道后,汽
車遠離山崖,期間汽車鳴笛一次,約3 s后,瑤瑤聽到回
聲,聽到回聲時距山崖555 m,則汽車遠離山崖的速度
為 m/s。 (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40 m/s)
【點撥】
30 
聲音傳播的路程s聲=v聲t=340 m/s×3 s=1 020 m;
聽到回聲時,汽車距山崖的距離L=555 m,聽到回聲時
汽車前進的距離s車=2L-s聲=2×555 m-1 020 m=90 m,
汽車的速度v車===30 m/s。
1
2
3
4
2. 如圖是模擬交警測速的簡化示意圖。
1
2
3
4
B為超聲波測速儀,它能發射短暫的超聲波脈沖信號,并
能接收反射信號。模擬測速時(限速60 km/h),一輛小車
一直沿著平直路面背離B勻速運動。假設B在t0=0時開始
發射信號,t1=0.4 s時接收到運動的小車反射回來的信
號;t2=3.8 s時再次發射信號,t3=4.6 s時又接收到反射
回來的信號。已知超聲波的速度為340 m/s,則信號第一次發出后0.2 s時,小車與B的距離為 m,小車勻速運動的速度為 m/s,這輛車 (選填“超速”或“未超速”)。
68 
17 
超速 
1
2
3
4
【點撥】
由題知,B在t0=0 s時開始發射信號,t1=0.4 s時接收到
運動的小車反射回來的信號,則第一次信號傳到小車所用時
間t=×(t1-t0)=×(0.4 s-0 s)=0.2 s,由v=可得,信號
第一次發出后0.2 s時小車與B的距離s1=v聲t=340 m/s×0.2 s
=68 m。
1
2
3
4
由題知,t2=3.8 s時再次發射信號,t3=4.6 s時又接收到反射
回來的信號,則第二次信號傳到小車所用時間t'=(t3-t2)=
×(4.6 s-3.8 s)=0.4 s,小車第二次反射信號時到測速儀的
距離s2=v聲t'=340 m/s×0.4 s=136 m,兩次信號與小車相遇
的時間間隔t車=t2+t'-t=3.8 s+0.4 s-0.2 s=4 s,這段時間
內,小車運動的距離s車=s2-s1=136 m-68 m=68 m,小車
勻速運動的速度v車===17 m/s=61.2 km/h>60 km/h,這輛車超速了。
1
2
3
4
3. 交通部門常用測速儀來檢測車速。測速原理是測速儀前后
兩次發出并接收到被測車反射回的超聲波信號,再根據兩
次信號的時間差,測出車速,如圖甲所示。某次測速中,
測速儀發出與接收超聲波的情況如圖乙所示,x表示超聲
波信號與測速儀之間的距離。(假設超聲波的速度為340 m/s,
且聲速與車速均保持不變)求:
1
2
3
4
(1)汽車收到第一次信號時到測速儀的距離。
解:由圖乙知,汽車收到第一次信號時,經過的時間
t1==0.3 s
此時到測速儀的距離
s1=v波t1=340 m/s×0.3 s=102 m
1
2
3
4
(2)汽車兩次收到信號的時間差。
解:由圖乙知,汽車兩次收到信號的時間差
t=1.6 s-0.3 s=1.3 s
1
2
3
4
(3)汽車的速度。(結果保留兩位小數)
解:由圖乙知,汽車收到第二次信號時,經過的時間
t2==0.2 s
此時到測速儀的距離
s2=v波t2=340 m/s×0.2 s=68 m
汽車收到兩次信號時到測速儀的距離差
s=s1-s2=102 m-68 m=34 m
汽車的速度v==≈26.15 m/s
1
2
3
4
4. 司機駕車做勻速直線運動,看到路旁指示牌標有“距障礙
物0.9 km”字樣,便鳴笛一聲,5 s后聽到回聲,又繼續
行駛22 s,司機再次鳴笛并聽到回聲。(此時聲速為340 m/s)
(1)汽車第一次鳴笛到聽到回聲時前進多少米?
1
2
3
4
解:由v=可得,聲音在5 s內傳播的路程
s聲=v聲t1=340 m/s×5 s=1 700 m
設汽車第一次鳴笛到聽到回聲時前進的距離為s1,由題
意知,s1+s聲=2s,則有
s1=2s-s聲=2×900 m-1 700 m=100 m
1
2
3
4
(2)汽車的速度為多少米每秒?
解:汽車的速度v車===20 m/s
1
2
3
4
(3)第二次鳴笛到聽到回聲經過多少秒?
解:汽車從第一次鳴笛到第二次鳴笛前進的時間
t2=5 s+22 s=27 s
汽車從第一次鳴笛到第二次鳴笛前進的距離
s2=v車t2=20 m/s×27 s=540 m
第二次鳴笛處到障礙物的距離
s3=s-s2=900 m-540 m=360 m
則有2s3=v車t3+v聲t3,代入數據,解得
t3===2 s
1
2
3
4(共20張PPT)
北師版 八年級上
課時拔高學習
拔高學習7 光學作圖
CONTENTS
目 錄
01
方法針對練
類型1 光的直線傳播作圖
如圖甲所示,青蛙“坐井觀天”,請在圖乙中畫出青蛙
(眼睛用點O表示)通過井口能觀察到的范圍。
 
分析作圖:連接點O與井的兩個邊緣并延長,箭頭指向點
O,兩線之間的范圍即為青蛙通過井口能觀察到的范圍
思路引導
類型2 光的反射作圖
1. 作入射光線或反射光線:作法線(過入射點作反射面的垂
線)→找出入射角(或反射角)→根據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
出反射光線(或入射光線)
2. 作反射面:作法線(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夾角的角平分
線)→作反射面(過入射點作法線的垂線)
[2023·鹽城]如圖所示,一束強光照到鏡面上,畫出反射
光線,并標出反射角的度數。
信息轉化:入射角為90°-40°=50°
分析作圖:過入射點作鏡面的垂線,即為法線;過入射點在
法線右側作與法線夾角為50°的射線,即為反射光線
思路引導
提取信息:入射光線與鏡面的夾角為40°
類型3 平面鏡作圖
1. 確定像點位置:(1)根據像與物體關于平面鏡對稱確定像
點﹔(2)兩條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的交點就是像點。
2. 確定平面鏡位置:連接像與物體,平面鏡的位置在該連線
的垂直平分線上。
[2023·菏澤]室內有一吸頂燈S,人從平面鏡MN中能夠看
到吸頂燈。請在圖中畫出人眼A經平面鏡MN看到吸頂燈的完
整光路圖。
分析作圖:作出點S在平面鏡中的對稱點S',連接S'A,與
MN的交點為反射點,連接S與反射點得到入射光線,連接反射點與A得到反射光線
思路引導
類型4 光的折射作圖
作入射光線或折射光線:作法線(過入射點作分界面的
垂線)→找出入射角(或折射角)→根據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或
其他介質中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作出折射光線(或入射
光線)。
[2024·鄭州四中期中]如圖所示,魚缸內有一條金魚A,B
是小文從空氣中看到的這條金魚的像,在C處用一激光燈將
金魚照亮。請完成其光路圖(保留作圖痕跡)。
思路引導
提取信息:A為物體,B為像
分析作圖:連接CB,與水面的交點為入射點,C到入射點為
入射光線;連接入射點與A,即為折射光線
類型5 綜合作圖
小麗在參觀海洋館時,看到在展箱內S'點有一條魚,還
看到了自己通過展箱玻璃成的像。圖中A點表示小麗的眼
睛,B點表示小麗的腳,S點是魚的實際位置。在圖中畫出:
(1)B點的像B'的位置。
(2)小麗看到魚的光路圖。
【點撥】
觀察水中魚時,魚反射的光線斜射入空氣中,發生折
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線遠離法線,眼睛逆著折
射光線看去,看到的“魚”在S'點,比魚的實際位置偏
左,即魚的實際位置S在S'的右邊。
思路引導
提取信息:S'點有一條魚,B點表示小麗的腳,A點表示小麗
的眼睛,S點是魚的實際位置
信息轉化:B是腳的位置,玻璃相當于平面鏡;S點是魚的實
際位置,S'是S經海水折射后的像
分析作圖:作B點關于玻璃的對稱點即為像B';連接AS',與
玻璃交點為入射點,入射點到A點為折射光線,連接S點與入射點就是入射光線
1. [2023·成都三模]如圖所示,根據兩人的影子畫出光路圖,
找到光源S的位置。
【點撥】
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連接兩人各自的頭
頂和影子頂部形成的直線,必定經過光源。
1
2
3
2. [2024·濰坊一模]如圖所示,水中一激光燈S發出的一束
光,經水中平面鏡反射后從水面的A點射出,請完成下列
作圖并保留作圖痕跡。
(1)在平面鏡反射時的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
(2)空氣中折射光線的大致位置。
1
2
3
【點撥】
過鏡面作S的對稱點S',即為S在平面鏡中的像,
連接S'A與平面鏡交于點O,即為入射點,連接SO就得
到入射光線,連接OA得到反射光線;過A點作垂直于
界面的法線,根據光從水中斜射入空氣中,折射光線
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的兩側,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作出空氣中的折射光線。
1
2
3
3. [2024·蘭州一模]一束射向平面鏡的光OP,經平面鏡
MN反射后進入水中,請畫出OP的反射光線和在水中
的折射光線。
1
2
3(共22張PPT)
北師版 八年級上
課時拔高學習
拔高學習8 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CONTENTS
01
知識總結
02
典例講解
03
方法針對練
目 錄
一、常考知識總結
1. 器材、環境選擇與目的
(1)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鏡——便于確定像的位置(玻璃板),
減小重影的影響(薄)。
(2)兩支相同的蠟燭——探究物與像的大小關系。
(3)實驗環境中光線暗些——使觀察到的像更清晰。
(4)重復實驗——避免偶然性,使實驗結論具有普遍性。
2. 器材組裝:薄玻璃板與桌面垂直。
3. 分析結論
(1)未點燃的蠟燭B與蠟燭A的像重合——平面鏡成像時,
像與物大小相等。
(2)測量物、像位置到平面鏡的距離——像與物到平面鏡
的距離相等。
(3)連接像與對應物的位置——連線與平面鏡垂直。
(4)綜合(1)~(3)——像與物關于鏡面對稱。
(5)在像的位置放光屏,不透過玻璃板直接觀察,光屏上
無像——平面鏡成的是虛像。
4. 實驗中的補充操作和現象分析
(1)在玻璃板背面緊貼一薄木板,透過玻璃板還能看到蠟
燭A的像。
(2)在桌面上無論怎樣移動蠟燭B,都無法與蠟燭A的像完
全重合的原因:玻璃板沒有與桌面垂直放置。
(3)研究像與物左右位置的關系時,選擇的模型應左右不
對稱。
(4)玻璃板傾斜時的像點分析:作燭焰上一點關于鏡面的
對稱點,再比較或分析,如圖所示。
 
二、實驗方法——等效替代法的應用
等效替代法是在研究物理問題時,為了使研究問題簡
化,用一個簡單的物理量來替代其他物理量的方法。但是在
替代過程中不能改變原來的物理效果。在實驗中:
(1)探究像與物的大小關系→用蠟燭B替代蠟燭A→實驗時使
蠟燭B與蠟燭A的像重合。
(2)探究像與物的位置關系→用蠟燭B替代蠟燭A的像→實驗
時使蠟燭B與蠟燭A的像重合。
[2023·常德改編]如圖甲所示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
的實驗裝置,小賀把一支點燃的蠟燭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
再拿另一支外形相同的蠟燭B豎立著在玻璃板后面移動,直
到看上去跟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在白紙上記下蠟燭A和B的
位置。移動蠟燭A,重復做多次實驗。
(1)選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主要是為了 。
(2)實驗中兩支蠟燭要完全一樣,是為了
,這里采用的探究方法是 (選填“等
效替代法”或“控制變量法”)。
確定像的位置 
比較像與物的大
小 
等效替代法 
(2)提取信息:兩支蠟燭完全一樣
信息轉化:用相同的未點燃的蠟燭B與蠟燭A的像重合,
蠟燭B替代蠟燭A,可比較像與物的大小
分析解答:相同的蠟燭→比較像與物的大小關系;利用蠟
燭B替代蠟燭A→等效替代法
思路引導

(3)小賀多次改變蠟燭A的位置,并移動蠟燭B,確定每次像
的位置,將玻璃板及每次物和像的位置記錄在玻璃板下面
的白紙上,連接物和對應的像點,如圖乙所示,由此可得
出結論:像與物到平面鏡的距離 。
(4)[重影問題]若小賀發現蠟燭A竟然有兩個像,原因是

相等 

璃板較厚 
思路引導
(4)提取信息:有兩個像
信息轉化:玻璃的兩個面成的像距離較大
分析解答:兩個像的距離大→玻璃板較厚
(5)[虛實探究]移去蠟燭B,并在其所在位置處放一光屏,則
光屏 (選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蠟燭A的
像,說明平面鏡所成的像為 (選填“虛像”或
“實像”)。
不能 
虛像 
【拔高設問】
(6)[平面鏡兩側平移]實驗結束后,小賀突發奇想將玻璃板從
正中間截成兩塊,并分別向兩側平移一小段距離,則蠟燭
A通過玻璃板左右兩塊成像的情況是 (填字母)。
A. 都成完整的像,且兩個像在同一位置
B. 各成半個像,合起來成一個完整的像
A 
(6)提取信息:將玻璃板截成兩塊,并向兩側平移
信息轉化:分成兩塊的玻璃板與完整的玻璃板都在同一平
面(物體到玻璃板的距離不變)
分析解答:像與物關于鏡面對稱→確定像的位置和大小
(平面鏡“不夠長”時可以用虛線延長分析)
思路引導
(7)[傾斜問題]將蠟燭A豎直放在水平桌面上,點燃蠟燭A觀察
發現:玻璃板中蠟燭A的像位置偏高且傾斜。你認為在圖
丙所示的①、②、③三幅圖中, 圖是產生以上實驗
現象的原因。
② 
(7)提取信息:蠟燭A豎直放在水平桌面,它的像位置偏高且
傾斜
信息轉化:作燭焰關于玻璃板的對稱點,比較像點與燭焰
的位置
分析解答:像位置偏高且傾斜→玻璃板上側靠近蠟燭
思路引導
(8)[應用]通過對“平面鏡成像特點”實驗的探究,小賀明白
了小汽車前擋風玻璃之所以是傾斜的,目的是使車內物體
通過擋風玻璃所成的像位于擋風玻璃 (選填“上
方”“下方”或“正前方”),不妨礙司機視線。
上方 
1. [2024·重慶八中期中改編]如圖甲所示是小芳探究“平面鏡
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
1
(1)平面鏡成像的原理是 。
(2)實驗時應選用 (選填“較薄”或“較厚”)的玻
璃板代替平面鏡。
光的反射 
較薄 
(3)如圖甲所示,圖中A、B是兩支外形相同的蠟燭,A、B
分別放在玻璃板的兩側,只將蠟燭A點燃,移動蠟燭
B,直到看上去它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
出的結論是 。
像與物的大小相等 
1
(4)實驗時,小芳同學應在蠟燭 (選填“A”或“B”)
所在一側觀察蠟燭A經玻璃板所成的像。
(5)在白紙上記錄像與物對應的位置,重復實驗,得出如
圖乙所示的記錄結果,發現像點與對應的物點關于玻
璃板 。要繼續得出平面鏡成像的特點,下一
步的操作是

A 
對稱 
移去蠟燭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
屏,直接觀察光屏上能否承接到蠟燭A的像 
1
(6)本實驗多次改變蠟燭A的位置,得到多組數據的目的
是 (填字母)。
A. 多次測量取平均值,減小誤差
B. 避免實驗的偶然性,得到普遍規律
(7)小芳為了更好地研究像與物的左右位置關系,采用了
彩色LED光源進行實驗,你認為圖丙中字母形狀的光
源,能完成該實驗的有 個。
B 
3 
1(共44張PPT)
北師版 八年級上
課時拔高學習
拔高學習9 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CONTENTS
01
知識總結
02
典例講解
03
方法針對練
目 錄
一、凸透鏡動態成像分析
1. 蠟燭、凸透鏡、光屏的動態調節
(1)裝置調節:燭焰、凸透鏡、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
高度。
(2)實驗中蠟燭燃燒變短,光屏上像的位置會偏上,為了
使像成在光屏中央的調節方法:
①調節方法1:向上移動蠟燭。(注:移動蠟燭時注
意安全)
②調節方法2:同時向下移動凸透鏡和光屏。
2. 器材移動引起的變化
(1)成實像時:物近像遠像變大,即物距減小(增大) 像距
增大(減小) 像變大(變小)。
(2)成虛像時:物近像近像變小,即物距減小(增大) 像距
減小(增大) 像變小(變大)。
(3)無論成實像還是成虛像,物體離焦點越近,像越大。
(1)更換焦距不同的鏡片:焦距變小后,則像距變小,如
圖甲所示;焦距變大后,像距變大,如圖乙所示。
 
3. 變焦問題
①加凸透鏡: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像距變小,將
光屏向靠近透鏡方向調節。
②加凹透鏡:凹透鏡對光有發散作用,像距變大,將
光屏向遠離透鏡方向調節。
(2)加透鏡
(3)水透鏡:注水后焦距變小,抽水后焦距變大。
4. 物、像移動速度:物體從2倍焦距外向2倍焦距處靠近的過
程中,物體移動的速度大于像移動的速度;物體在1倍焦
距和2倍焦距之間向焦點移動的過程中,物體移動的速度
小于像移動的速度。
二、光屏上找不到清晰的像的原因
(1)“三心”不在同一直線上;(2)物距等于或小于一倍焦
距;(3)物距稍大于一倍焦距,此時像距遠大于2倍焦距,
像超出了光具座。
三、實驗改進
1. 用LED燈代替蠟燭,可使成像更清晰、穩定,環保,提高
安全性。
2. 用“F”字類型的光源,可探究像與物的左右關系。
[2023·廣東改編]小明在學習了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后,繼
續深入探究。選用表中某一規格的凸透鏡做實驗,調整好器材后如圖1甲所示,此時燭焰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
圖1
凸透鏡編號 焦距/cm 直徑/cm
① 5 3.5
② 5 4.5
③ 10 4.5
④ 15 4.5
(1)光屏上的像是 (選填“虛像”或“實像”)。
實像 
(2)一段時間后,小明發現燭焰的像如圖1乙所示,此時將蠟
燭向 調節可以使燭焰的像移到光屏中央。
(3)小明選用的凸透鏡的焦距為 cm。
上 
10 
圖1
思路引導

(3)提取信息:判斷選用的凸透鏡的焦距
信息轉化:根據成像性質判斷焦距范圍
分析解答:圖1甲中,u=15.0 cm,成倒立、放大的實
像,說明f<u<2f,求出f的范圍后,與表中數據比較
(4)小明將蠟燭換成“F”字LED光源,調整了光源和光屏的
位置,在光屏上仍可觀察到清晰的像,如圖2所示,則小
明看到的像應是 (填字母)。
D 
圖2
(4)提取信息:圖2,判斷小明看到的像
信息轉化:物距與像距的關系為u>v,像應為倒立、縮小
的實像
分析解答:找倒立(上下、左右均相反)、縮小的圖
思路引導
(5)小明認為凸透鏡成像的規律還與凸透鏡的直徑有關。若要
驗證其猜想,應在表中選取編號為 的兩個凸透鏡
進行實驗驗證。
①② 
(5)提取信息:驗證凸透鏡成像的規律與凸透鏡的直徑有關
信息轉化:利用控制變量思想,選用的透鏡應只有直
徑不同
分析解答:從表中找出焦距相同、直徑不同的透鏡
思路引導
(6)圖1甲中,調整好蠟燭高度后,保持凸透鏡在光具座上的
位置不動,僅將蠟燭和光屏的位置互換,發現光屏上仍能
觀察到燭焰清晰的像。這是因為在光的折射現象中,光路
是 的。
可逆 
圖1
【拔高設問】
(7)[動態分析]在圖2的基礎上,保持光源與凸透鏡位置不
變,用另一個凸透鏡替換原透鏡,發現需將光屏向右
移動才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此時像與原來
的像相比 (選填“變大”或“變小”),新換
用的凸透鏡的焦距 (選填“大于”或“小
于”)原凸透鏡的焦距。
變大 
大于 
圖2
思路引導
(7)提取信息:換透鏡后,光屏向右移動才能重新得到清
晰的像
信息轉化:光屏向右移動→像距變大,光線延遲會聚
分析解答:像距變大→像變大;光線延遲會聚→焦距變大
(8)[實驗改進]實驗中,小明發現蠟燭燃燒產生的異味令人難
受,用LED燈替代蠟燭作為光源的好處是

避免在燃燒時
產生異味,減少污染,且成像穩定,實驗現象更明顯 
(9)[實驗設計]同學小紅認為:凸透鏡成實像時,不但像與物
上下是顛倒的,而且左右也是相反的。請你根據光源的不
同設計一種簡單的方法驗證小紅的觀點:



。(合理即可)
光源為點燃的
蠟燭,沿垂直于光具座方向水平吹動燭焰,觀察光屏上像
的晃動方向是否與燭焰的晃動方向相反(或光源為不對稱
的LED光源,如“F”字LED光源,直接觀察光屏上的像
與物的左右特點) 
1. [2023·遼寧改編]小毛用凸透鏡、蠟燭、光屏和光具座等器
材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1
2
3
(1)小毛將一束平行于凸透鏡主光軸的光射向凸透鏡,調
節光屏到凸透鏡的距離,直到光屏上出現
,此時凸透鏡和光屏的位置如圖甲所示,
從而測出凸透鏡的焦距。
最小、最
亮的光斑 
1
2
3
(2)實驗前要調整燭焰、透鏡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點撥】
要使像成在光屏中央,組裝器材時應“三心一
線”,即燭焰、透鏡、光屏的中心應在同一高度。
同一
高度 
1
2
3
(3)將蠟燭、凸透鏡保持在如圖乙位置不動,在
(選填“50~60 cm”“60~70 cm”或“70~80 cm”)刻度
線之間移動光屏,可使光屏上出現燭焰清晰的像。生活中
的 (選填“照相機”“投影儀”或“放大鏡”)
就是利用這一成像原理工作的。
60~70cm
照相機 
1
2
3
由圖甲可知,凸透鏡的焦距f=10.0 cm;由圖乙可
知,物距u=40.0 cm>2f=20.0 cm,所成的像是倒立、
縮小的實像,生活中照相機的成像原理與此相同,此
時像距的范圍是f<v<2f,因凸透鏡在50.0 cm刻度線
處,所以像在60~70 cm刻度線之間,故光屏位于此區
間內。
【點撥】
1
2
3
(4)在(3)的基礎上,保持凸透鏡位置不動,交換蠟燭和光
屏的位置,則光屏上燭焰的像相對燭焰是 (選
填“放大”或“縮小”)的。小毛將近視眼鏡的鏡片放
在凸透鏡與蠟燭之間合適的位置,則應將光屏
(選填“遠離”或“靠近”)凸透鏡,才能使光屏上
再次出現燭焰清晰的像。
放大 

離 
1
2
3
由(3)知,將蠟燭和光屏對調后,f<u<2f,成倒
立、放大的實像。近視眼鏡的鏡片為凹透鏡,對光有
發散作用,光線延遲會聚,像距變大,所以光屏應遠
離凸透鏡。
【點撥】
1
2
3
2. [2023·丹東改編]小潘同學選用焦距為15 cm的凸透鏡,做
“探究凸透鏡的成像規律”的實驗。
1
2
3
(1)實驗在 (選填“較暗”或“較亮”)的環境中進
行,現象更明顯。
(2)小潘將蠟燭、凸透鏡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點燃
蠟燭后,調整蠟燭、凸透鏡和光屏的高度,使燭焰、
凸透鏡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這樣做的
目的是使像呈現在 。
較暗 
光屏的中央 
1
2
3
(3)小潘將蠟燭放在10 cm刻度線處,移動凸透鏡和光屏到
如圖所示位置,光屏上恰好呈現一清晰的像,該像的
性質是倒立、 (選填“放大”“縮小”或“等
大”)的實像。
縮小 
1
2
3
(4)實驗過程中,小潘同學不小心用手指指尖觸摸到了凸
透鏡,這時光屏上 (選填“會”或“不會”)出
現指尖的像。
【點撥】
手指指尖觸摸到了凸透鏡,因指尖處于凸透鏡的1
倍焦距以內,成虛像,虛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所以在
光屏上不能看到指尖的像。
不會 
1
2
3
(5)保持凸透鏡位置不變,小潘將蠟燭移動到25 cm刻度
處,若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應把光屏向
(選填“左”或“右”)移動,像將 (選填“變大”
“變小”或“不變”)。
【點撥】
將蠟燭從10 cm刻度線處移動到25 cm刻度線處,
物距減小,像距變大,像變大,應將光屏向右移,才
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右 
變大
1
2
3
(6)保持凸透鏡位置不變,小潘將蠟燭移動到40 cm刻度線
處,無論怎樣移動光屏,在光屏上都找不到清晰的
像。當小潘的眼睛在凸透鏡的右側時,透過凸透鏡觀
察到燭焰 (選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的
像,生活中的 (選填“照相機”“投影儀”
或“放大鏡”)就是利用這樣的成像原理工作的。
正立 
放大鏡 
1
2
3
蠟燭移動到40 cm刻度線處時,u=10 cm,因焦距f
=15 cm,u<f,所以成正立、放大的虛像,物、像同
側,其應用是放大鏡。
【點撥】
1
2
3
(7)將蠟燭從10 cm刻度線處移動到15 cm刻度線處的過程
中,光屏上始終呈現清晰的像,則光屏移動的距
離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5 cm。
【點撥】
小于 
蠟燭從10 cm刻度線處移動到15 cm刻度線處,物
距始終大于2倍焦距,且物距減小,所以始終成倒立、
縮小的實像,且像移動的距離小于蠟燭移動的距離,
即光屏移動的距離小于5 cm。
1
2
3
3. 樂樂同學用自制的水透鏡來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當向水透鏡里注水時,水透鏡的焦距變小;當從水透鏡向
外抽水時,水透鏡的焦距變大。
(1)如圖甲所示,一束平行于主光軸的光射向水透鏡,在
光屏上得到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則此時水透鏡的
焦距為 cm。
8.0 
1
2
3
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經凸透鏡后會聚在主光軸上的一點,該點是凸透鏡的焦點,焦點到光心的距離是凸透鏡的焦距,所以此時水透鏡的焦距f=18.0 cm-10.0 cm=8.0 cm。
【點撥】
1
2
3
(2)樂樂同學移動蠟燭、水透鏡和光屏至圖乙所示位置
時,恰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利用此成像特點可
制成 (選填“照相機”或“投影儀”);若僅
將蠟燭與光屏的位置對調,則在光屏上 (選填
“能”或“不能”)看到清晰的像。
照相機 
能 
1
2
3
由圖乙可知,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縮小的實
像,應用于照相機;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故
保持水透鏡的位置不變,將光屏與蠟燭的位置對調,
在光屏上能看到清晰的像。
【點撥】
1
2
3
(3)在圖乙所示實驗場景下,樂樂同學從水透鏡中抽出適
量的水后,發現燭焰清晰的像變得模糊了,為了使光
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應該將光屏向 (選填
“左”或“右”)移動;樂樂同學把自己的眼鏡給水透
鏡“戴上”(如圖丙所示),在不移動光屏的情況下,光
屏上也能成清晰的像,由此判斷樂樂同學戴的是
(選填“遠視”或“近視”)眼鏡。
右 

視 
1
2
3
【點撥】
由題知,當從水透鏡內抽出適量水后,水透鏡
的焦距變大,對光的會聚能力減弱,為了使像正好
成在光屏上,應使光屏向右移動,遠離水透鏡;在
不移動光屏的情況下,光屏上也能成清晰的像,說
明眼鏡使光線提前會聚了,由此判斷樂樂同學戴的
是遠視眼鏡。
1
2
3(共32張PPT)
北師版 八年級上
課時拔高學習
拔高學習10 凸透鏡成像規律的應用
CONTENTS
01
知識總結
02
典例講解
03
方法針對練
目 錄
04
知識總結
05
典例講解
06
方法針對練
類型1 放大鏡、投影儀、照相機
1. 凸透鏡成像規律及其應用
物體的
位置 像的性質 像的位置 應用
u>2f 倒立、縮小
的實像 f<v<2f 物像
異側 照相機
u=2f 倒立、等大
的實像 v=2f 測焦距
f<u<
2f 倒立、放大
的實像 u>2f 幻燈機、
投影儀
u=f 不成像 /
u<f 正立、放大
的虛像 — 物像
同側 放大鏡
物體的
位置 像的性質 像的位置 應用
總結 二倍焦距處是成放大和縮小像的分界點;一倍焦距處是成實像和虛像的分界點。
2. 儀器調整
(1)放大鏡遵循“物近像近像變小,物遠像遠像變大”的
原則,調整方式:使物體被放得更大→增大物距(放大
鏡遠離物體)。
(2)投影儀和照相機都遵循“物近像遠像變大,物遠像近
像變小”的原則,調整方式如下:
①投影儀:使像變小→增大物距(投影片遠離投影儀鏡
頭),減小像距(投影儀靠近屏幕);使像變大→減小物
距(投影片靠近投影儀鏡頭),增大像距(投影儀遠離屏
幕)。
②照相機:擴大拍攝范圍(使像變小)→增大物距(照相
機遠離被拍攝物體),減小像距(鏡頭靠近膠片或鏡頭縮
短);縮小拍攝范圍(使像變大)→減小物距(照相機靠近
被拍攝物體),增大像距(鏡頭遠離膠片或鏡頭外拉)。
提示:無論是投影儀還是照相機,必須同時調節物距
與像距,才能使屏幕或底片上的像仍然清晰。
[2023·日照]某興趣小組開展“創新服務生活,科技改變
未來”的科技創新活動,模擬制作一款“智能”行駛玩具
車。該玩具車利用車載傳感器(攝像頭、雷達)采集生成道路特征數據,完成“自動”駕駛。關于作為傳感器之一的攝像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攝像頭的鏡頭是凹透鏡
B. 遇障礙物時,要想生成更大的像,鏡頭應該向前伸
C. 攝像頭成的像是正立的虛像
D. 成像時障礙物位于鏡頭的二倍焦距以內
【點撥】
攝像頭的鏡頭相當于一個凸透鏡,其成像原理是障礙物
位于鏡頭的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縮小的實像,ACD錯
誤。根據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近像遠像變大”的原則,遇障
礙物時,要想生成更大的像,應減小物距,增大像距,則應
將鏡頭向前伸,B正確。
【答案】B
思路引導
例1 B
提取信息:生成更大的像
信息轉化:要使像變大,則像距變大,物距變小
分析解答:物距變小,像距變大→鏡頭應向前伸
1. 小軍同學上生物課時,用一透鏡觀察植物,如圖所示,他
用的是 透鏡,若該透鏡的焦距為10 cm,標本到透
鏡的距離應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
于”)10 cm,該透鏡還可以應用于照相機中,此時所成像
是 (選填“正”或“倒”)立、縮小的 (選填
“實”或“虛”)像。
凸 
小于 
倒 
實 
1
2
3
4
5
【點撥】
圖中通過透鏡觀察到的部分是正立、放大的像,該透
鏡是凸透鏡,且物距小于焦距,故標本到透鏡的距離小于
10 cm。照相機的原理是物體位于凸透鏡二倍焦距外,成
倒立、縮小的實像。
1
2
3
4
5
2. [2023·威海]如圖所示,深秋的清晨觀察到草葉上形成了串
串露珠,透過露珠能夠看到遠處景物倒立的像,露珠相當
于 (填光學元件)。在生活中利用該成像原理的
儀器有 (寫出一個即可)。
凸透鏡 
照相機 
1
2
3
4
5
【點撥】
深秋的清晨觀察到草葉上形成了串串露珠,露珠相當
于凸透鏡,透過露珠能夠看到2倍焦距之外的景物的倒
立、縮小的像,應用此原理的儀器有照相機、攝像機等。
1
2
3
4
5
3. 小華利用學過的知識制作照相機模型:他先用太陽光測出
所用凸透鏡的焦距;再用硬紙板制作兩個粗細相差很少的
紙筒,使一個紙筒剛好能套入另一個紙筒內,并能前后滑
動,在一個紙筒的一端嵌上凸透鏡,另一個紙筒的一端蒙
上一層半透明薄膜,如圖1所示。
1
2
3
4
5
(1)制作模型時,小華測得凸透鏡的焦距是10 cm,則移動
內筒使半透明薄膜距前端凸透鏡的距離在 cm
到 cm范圍內,才能找到清晰的像。
【點撥】
10 
20 
照相機的成像原理是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時,像
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由于凸透鏡的焦距是
10 cm,則移動內筒使半透明薄膜距前端凸透鏡的距離
在10 cm到20 cm范圍內才能找到清晰的像。
1
2
3
4
5
(2)小華用此照相機模型觀察到物體的像如圖2甲所示,要
讓半透明薄膜上的像變大些,如圖2乙所示,應使鏡頭
離被觀察的物體 (選填“遠一些”或“近一
些”),同時調節內筒位置,使半透明薄膜上的像變得
清晰。
近一些 
1
2
3
4
5
【點撥】
根據圖2中的甲、乙可知,乙相對于甲來說,像變
大了,則像距應該變大,物距變小,所以應使鏡頭離
被觀察的物體近一些,同時調節內筒位置,使半透明
薄膜上的像變得清晰。
1
2
3
4
5
4. 如圖所示,小明利用凸透鏡成像原理來研究電影放映時銀
幕上的影像情況。
1
2
3
4
5
(1)進入影院,小明發現銀幕表面較為粗糙,觀眾在不同
位置都可以看到銀幕上的影像,這是因為光在銀幕上
發生了 反射。
【點撥】
坐在電影院內不同位置的觀眾都能看到銀幕上的
影像,是由于光在銀幕上發生了漫反射。
漫 
1
2
3
4
5
(2)小明在銀幕上看到了清晰的影像,這個影像相對于膠
片上的圖案是 (選填“正立”或“倒立”)的。
同時,影像又是放大的,因為膠片放在了鏡頭
的 (填字母)的位置。
A. 一倍焦距以內
B. 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間
C. 二倍焦距以外
倒立 
B 
1
2
3
4
5
【點撥】
電影放映機的鏡頭相當于一個凸透鏡,成倒立、
放大的實像,則物距與焦距的關系是2f>u>f,即膠片
應放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間。
1
2
3
4
5
(3)若放映過程中發現影像大小超出了銀幕邊界,要使影
像縮小到銀幕范圍內且仍然清晰,在放映機鏡頭靠近
銀幕的同時,還要將膠片到鏡頭的距離調 (選填
“大”或“小”)一些。
【點撥】
要使銀幕上的像變小,像距變小,物距應變大,
即應將放映機靠近銀幕的同時,將膠片到鏡頭的距離
調大。
大 
1
2
3
4
5
類型2 顯微鏡、望遠鏡

型 望遠鏡 顯微鏡
開普勒式望
遠鏡(常見天
文望遠鏡) 伽利略式望
遠鏡 牛頓反射式望
遠鏡 原


1
2
3
4
5

鏡 凸透鏡 凸透鏡 主反射鏡:凹
面鏡 凸透鏡

型 望遠鏡 顯微鏡
開普勒式望
遠鏡(常見天
文望遠鏡) 伽利略式望
遠鏡 牛頓反射式望
遠鏡 目
鏡 凸透鏡 凹透鏡 第二反射鏡:
平面鏡 凸透鏡
1
2
3
4
5

型 望遠鏡 顯微鏡
開普勒式望
遠鏡(常見天
文望遠鏡) 伽利略式望
遠鏡 牛頓反射式望
遠鏡 成


點 物鏡:倒
立、縮小的
實像;目
鏡:正立、
放大的虛像 正立、放大
的虛像 縮小的虛像 物鏡:倒
立、放大
的實像;
目鏡:正
立、放大
的虛像
1
2
3
4
5

他 更適宜于觀
察天體 伽利略用自
制的望遠鏡
觀察天體,
以確鑿的證
據支持了哥
白尼的“日
心說” 接收光的口徑更大、能較好地消除色差 反光鏡的
作用:反
射外界光
源的照明
光線,照
明標本

型 望遠鏡 顯微鏡
開普勒式望
遠鏡(常見天
文望遠鏡) 伽利略式望
遠鏡 牛頓反射式望
遠鏡 1
2
3
4
5
如圖所示,有一種望遠鏡由兩個凸透鏡組成。靠近眼睛
的叫目鏡,靠近被觀測物體的叫物鏡。來自遠處物體的光經物鏡折射后,在目鏡的 (選填“一倍焦距
內”“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或“二倍焦距外”)成倒
立、 (選填“放大”或“縮小”)的實像,該像經目鏡成正立、放大的 (選填“虛”或“實”)像。為了使看到的像變大,應讓物鏡成的像 (選填“靠近”或“遠離”)目鏡。
一倍焦距內 
縮小 
虛 
遠離 
1
2
3
4
5
思路引導
第四空
提取信息:使看到的像變大
信息轉化:目鏡的成像原理與放大鏡相同
分析解答:目鏡成虛像→由“物遠像遠像變大”的規律進行
判斷
1
2
3
4
5
5. [2023·晉中模擬]小明用顯微鏡觀察上皮組織細胞時,通過
調節,已使被觀察物體處在視野的中央了,但像太小,觀
察不清楚,這時他應該(  )
A. 使物鏡遠離物體,目鏡位置不變
B. 使物鏡靠近物體,目鏡遠離物鏡一些
C. 使物鏡遠離物體,目鏡靠近物鏡一些
D. 使物鏡位置不變,目鏡靠近物鏡一些
1
2
3
4
5
【點撥】
顯微鏡的物鏡成一個倒立、放大的實像,相當于投影儀
的作用,根據“物近像遠像變大”的規律,應縮小物距,才
能使像變大;顯微鏡的目鏡起一個放大鏡的作用,以物鏡所
成的像為物體,再進行二次成像,此時的“物體”在目鏡的
一倍焦距之內,根據放大鏡“物遠像遠像變大”的規律,應
使目鏡遠離物鏡一些,B正確。
【答案】B
1
2
3
4
5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道| 祁门县| 济宁市| 辽中县| 海安县| 肥城市| 阿合奇县| 大安市| 两当县| 平度市| 丘北县| 个旧市| 思南县| 石楼县| 高碑店市| 翁牛特旗| 中江县| 滁州市| 阿瓦提县| 西吉县| 丽江市| 绍兴县| 客服| 龙州县| 大埔区| 炉霍县| 绥滨县| 那坡县| 丰宁| 贡嘎县| 定边县| 左权县| 中阳县| 徐水县| 福建省| 外汇| 雅安市| 塔河县| 石嘴山市| 庐江县| 桂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