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諸暨市開放雙語實驗學校 2024 學年第一學期八年級社會法治期中考試試卷一、判斷題(本大題有 8 小題,每小題 1 分,共 8 分。對的寫 T,錯的寫 F。)1.我國水稻種植可到達黑龍江省的北部,其主要原因在于此地地勢平坦,適合耕作。( )2.我國的四大地理區域是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東北地區。( )3.云貴高原地表崎嶇不平,溝壑縱橫。人們在高原上開辟梯田,種植作物。( )4.1851 年洪秀全金田起義后率軍北上,1853 年太平軍占領南京,改名天京,并建立起與清朝對峙的政權。( )5.中國近代史上,英法聯軍和八國聯軍都攻占過北京,都焚燒和搶劫了圓明園。( )6.《馬關條約》的簽訂使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 )7.太平天國頒布的文件有《天朝田畝制度》和《資政新篇》。( )8.孫中山認為,“英國財富多于前代不止數千倍,人民的貧窮甚于前代也不止數千倍,并且富者少,貧者極多……這真是前車可鑒”。針對“前車可鑒”,孫中山提出了民族主義。( )二、選擇題(本大題有 20 小題,每小題 2 分,共 40 分。請選出各題中一個最符合題意的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2024 年 2 月 7 日,我國第五座南極考察站—秦嶺站正式開站。讀圖完成 9-10 題。9.秦嶺站位于長城站的 方向A.東南 B.東北 C.西南 D.西北10.該站以國內知名山脈“秦嶺”命名,下列關于秦嶺表述正確是( )①秦嶺是我國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②秦嶺是我國地理上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分界線③秦嶺—淮河是我國 800 毫米等降水量線的分界線④秦嶺一淮河是我國 1 月份 0℃等溫線的分界線A.①②③ 1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1.我國幅員遼闊、鄰國眾多。下列不.屬.于.我國陸上鄰國的是( )A.泰國 B.緬甸 C.阿富汗 D.巴基斯坦12.圖 1 中沙特阿拉伯的利雅得和中國上海氣候差異較大的主要原因是( )A.經度位置 B.緯度位置C.海陸位置 D.季風氣候圖 11{#{QQABRQAAogCgAhAAABgCUwFyCAEQkgAACQgGwEAEIAAAyAFABAA=}#}讀圖 2,回答 13-14 題。13.圖 2 中甲所示的地形區是( )A.內蒙古高原 B.青藏高原C.塔里木盆地 D.東北平原14.關于圖中甲區域,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圖 2A.瀕臨太平洋 B.是我國領土最北端C.與蒙古接壤 D.少數民族分布集中15.19 世紀 30 年代后期,英國輸入中國的鴉片數量激增,導致白銀大量外流。從中國的立場看,這一情形越來越無法容忍。中國因“無法容忍”而采取的最直接的措施是( )A.閉關鎖國 B.虎門銷煙 C.發動戰爭 D.平等貿易16.180 年前,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簽訂,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下列選項中,屬于該條約內容的是( )A.割九龍司地方一區給英國 B.賠償軍費白銀兩億兩C.開放廣州、寧波等五處為通商口岸 D.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班列六部之前17.指導構建時空坐標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下圖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這一單元的時空坐標。其中③代表的歷史事件是( )A.護國戰爭 B.新文化運動 C.五四運動 D.中國共產黨成立18.歌曲也是時代的記憶。有一首歌,高唱“打倒列強,打倒列強,除軍閥,除軍閥:努力國民革命,努力國民革命,齊奮斗,齊奮斗!”這首歌最有可能傳唱于( )A.太平天國運動期間 B.北伐戰爭時期 C.義和團運動期間 D.紅軍長征途中19.井岡山精神是以毛澤東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原理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而培育的一種偉大革命精神。井岡山時期,毛澤東領導我黨開創的革命新道路是( )A.城市中心道路 B.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C.和平建國綱領 D.社會主義革命道路2{#{QQABRQAAogCgAhAAABgCUwFyCAEQkgAACQgGwEAEIAAAyAFABAA=}#}20.右圖是一本書的目錄(部分),這本書的名字最有可能是( )A.《自強求富史》B.《變法改良記》C.《義和團運動》D.《革命先行者》21.康有為的“維新思想”與孫中山的“三民主義”主張的共同點是( )A.進行變法改革 B.推翻清朝專制統治C.建立民主共和國 D.學習西方民主制度22.有學者認為,辛亥革命是中國從君主專制到民主社會轉型的開始。下列對這一評價理解正確的是辛亥革命( )①結束了我國的封建制度 ②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③打開了進步潮流的閘門 ④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任務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3.時間軸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對下列時間軸解讀正確的是( )A.在 A 時間,洋務派提出了“求富”口號B.B 和 D 爆發的運動都徹底批判封建道德禮教C.C 時間成立中華民國,確立為中華民國元年D.該時間軸反映的主題是中國近代化的探索24.打破了封建舊文化的統治地位,進一步打擊了封建專制思想,傳播了西方民主、自由精神,對遏制專制,推動中國政治民主化作出了重大貢獻。這反映出新文化運動( )A.推動了東西方全面融合 B.帶領中華民族走出苦難C.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奠基 D.是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25.作為新文化運動的領導人之一,陳獨秀曾被稱為“中國思想界的清道夫”。他把“啟蒙之水”灑向那“孔孟彌漫的大道上”。這里的“啟蒙之水”是指( )A.師夷長技 B.變法圖強 C.民主科學 D.自強求富3{#{QQABRQAAogCgAhAAABgCUwFyCAEQkgAACQgGwEAEIAAAyAFABAA=}#}26.《新青年》是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陣地之一,運動的倡導者們以筆為矛,在《新青年》上發表大量文章進行宣傳。下列人物與作品對應正確的是( )A.胡適——《文學改良芻議》 B.陳獨秀——《狂人日記》C.李大釗——《敬告青年》 D.魯迅——《文學革命論》27.毛澤東指出:“五四運動杰出的歷史意義,在于它帶著為辛亥革命還不曾有的姿態。”這種“姿態”是指五四運動具有( )A.追求民主共和的進步性 B.徹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C.發動武裝起義的正義性 D.迫切的救亡圖存的愛國性28.“五四的火炬,喚起了民族的覺醒”。下列敘述能佐證這一觀點的有( )①激發了青年的愛國熱情 ②馬克思主義得到廣泛傳播③人民接受民主和科學的洗禮 ④建立亞洲第一個共和制國家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4{#{QQABRQAAogCgAhAAABgCUwFyCAEQkgAACQgGwEAEIAAAyAFABAA=}#}八年級第一學期期中試卷參考答案判斷題(8分) F F T T F F T F選擇題(40分) CDADD DBCDB BDDBD DCABA非選擇題(52分)(11分)(1)B:俄羅斯 C:印度;①:黃海 ②:南海;(4分)島嶼⑥:臺灣島;(1分)⑤省區:四川省; 山脈甲:大興安嶺 山脈乙:昆侖山脈;(3分)黑龍江省;(1分) B ;(2分)30.(12分)(1)A省地處我國東南沿海, 東臨東海。 B省簡稱川。(3分)①自然: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平原面積較小,耕地面積不足,糧食產量有限。(2分)②人文:人口眾多,人均耕地少;工業化、城市化占用大量耕地,使耕地進一步減少;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糧食種植的比重下降。(2分)可行。(1分)A省瀕臨海洋,港灣和海島眾多,海洋灘涂和鹽堿地較多;依靠科技, 經過適當改良能夠種植海水稻,增加糧食產量。(4分)31.(15分)(1)必然性:英國成為頭號工業強國,并不斷向外進行殖民擴張,掠奪殖民地,開辟海外市場。(2分)偶然性:中國的禁煙運動成為鴉片戰爭爆發的導火線。(2分)(寫打開中國市場,商品傾銷地,原料掠奪等意思相近都可,禁煙運動和虎門銷煙都可。)(2)從整體看這一觀點是錯誤的,但就鴉片戰爭帶來的客觀影響來說也有合理性。(1分)因為①英國發動戰爭的根本目的是打開中國市場,其性質是一場侵略中國的戰爭。②戰爭的結果,使中國領土和主權完整開始遭到破壞,中國被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戰爭加重了中國人民的苦難。③但鴉片戰爭的客觀后果的確推動了中國的進步。一是使中國由閉關逐步走向開放,走向近代化;二是加速了中國社會內部的變革,如封建自然經濟解體,民族資本主義產生,社會上興起了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潮。但近代文明在中國的興起也與中國先進知識分子的主動追求分不開。④馬克思肯定了鴉片戰爭的客觀影響,絲毫沒有贊揚這場戰爭的正義性。(4分;①②任選一點得2分,③④任選一點得2分。)(3)示例一觀點:中國近代化的特征是被動反應,是西方推動的。鴉片戰爭前,中國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封建國家,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國戰敗,使中國獨立主權的完整性不斷遭到破壞,自然經濟也遭到破壞,西方資本主義經濟侵入我國,刺激了中國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產生和發展,中國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西方多次的入侵,改變了中國歷史發展的進程、中國向近代社會轉型是西方推動的。(6分)示例二觀點;中國走向近代是應付內外挑戰的主動奮斗。兩次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運動,使清政府面臨內憂外患局面。為挽救危機,洋務派主動學習西方先進技術,富國強兵,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近代化的運動;甲午戰敗,標志洋務運動破產,資產階級維新派進行維新變法運動,謀求制度的變革,在思想文化方面產生了廣泛而持久的影響;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后,清政府成了“洋人的朝廷”,資產階級革命派進行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6分)【觀點不影響論證,只要論證中做到原理和材料一一對應,論證需要3個,邏輯嚴謹,較為完整。】32.(14分)(1)國際:1901年,列強迫使清政府簽訂《辛丑條約》,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列強加緊對中國政治上的控制和經濟上的掠奪,民族危機加深。(2分)國內:清政府腐敗無能,社會矛盾尖銳。(2分)(2)①組建革命團體,宣傳革命思想。1905年成立中國同盟會,宣傳三民主義等革命理論和主張,號召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國。(2分)②頻頻發動武裝起義。1911年10月,革命黨人在武昌發動起義,推翻了清政府統治。(2分)③成立民主共和政府。1912年1月,以武昌起義為標志的辛亥革命爆發以后,獨立各省在南京組建中華民國臨時政府,不久,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積極探索民主共和道路。(2分)(3)一方面,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延續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的結束,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極大地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2分)另一方面,辛亥革命以后,新生的中華民國很快陷入政治混亂的局面之中,中國必須開展一場思想文化領域的革新運動,以徹底蕩滌封建舊文化的毒害。(或者:中國進入了北洋政府統治時期,政局動蕩不安,社會秩序混亂,人民生活困苦,中國并沒有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落后面貌。)(2分)諸暨市開放雙語實驗學校 2024 學年第一學期期中考試答題卷一、判斷題 (每小題 1分,共 8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答案二、選擇題(每小題 2分,共 40分)題號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答案題號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答案三、非選擇題(本大題共 4 小題,共 52 分)29.閱讀中國政區圖,完成下列各題。(共 11 分,每空 1 分)(1)寫出下列地理事物名稱:鄰國:B 、C 。 海域:①是 、②是 。(2)島嶼⑥是 島,島上的主要少數民族是高山族。(3)⑤省區的全稱是 ,山脈:甲是 ,乙是 。(4)我國領土最東端位于________省。當地人們迎來第一縷曙光時,帕米爾高原的天空可能是 ( )。(2 分)A.一片晚霞B.滿天星斗C.烈日當頭D.旭日東升30.(12 分)糧安天下,“種”鑄基石。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5{#{QQABRQAAogCgAhAAABgCUwFyCAEQkgAACQgGwEAEIAAAyAFABAA=}#}班級 姓名 座位號 考試教室.............................................裝…………………………..……………….訂…………………….………………………線…………………………………………………………………………………………………………………材料二 “海水稻”,學名為耐鹽堿水稻,能在鹽堿地生長,平均畝產在300公斤以上,可充分利用海洋灘涂進行種植。近幾年,A省多地引進“海水稻”,為解決缺糧問題提供了一個新的解決方案。(1)描述 A 省地理位置,寫出 B 省簡稱。(3 分)(2)從自然和人文角度分析 A 省缺糧的主要原因。(4 分)(3)判斷材料二中 A 省缺糧“新的解決方案”是否可行,并說明理由。(5 分)31.(15 分)為深入了解“中國近代化探索之路”,某校八年級學生以此為主題開展項目化學習。項目化學習活動內容項 目 中國近代化的探索之路名稱項 目 本項目引導我們在活動中探究中國近代化過程中的幾大重要歷史事件,從而深入思考中簡述 國近代 化與國家命運之間的聯系。驅動性 中國如何進入近代化?問題【任務一】:中國進入近代歷史是必然還是偶然?6{#{QQABRQAAogCgAhAAABgCUwFyCAEQkgAACQgGwEAEIAAAyAFABAA=}#}材料一:19 世紀中期英國工業情況表 材料二:中國當初的目的全在禁煙。……工業項目 生產能力 戰爭雖非偶然的,無歷史背景的,然初煤炭產量 占世界產量的 2/3 不過因禁煙而起沖突,繼則因沖突而起蒸汽機產生的能量 占歐洲一半以上 報復,終乃流為戰爭。也有學者指出,生鐵產量 已超世界其他國家產量的總和 鴉 片 戰 爭 是 “偶 然 事 件 中 的 必 然 事件”。——民國學者蔣廷黻(1)根據材料一、二,說明鴉片戰爭爆發的“必然性”與“偶然性”。(4分)材料三:英國的大炮破壞了中國皇帝的權威,迫使天朝帝國與地上的世界接觸。與外界完全隔絕曾是保 存舊中國的首要條件,而當這種隔絕狀態在英國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時候,接踵而至的必然是解 體的過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閉棺木里的木乃伊接觸新鮮空氣便必然要解體一樣。——馬克思《中國革命和歐洲革命》(2)有人說“鴉片戰爭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近代文明”。你怎樣看待這一觀點?結合史實和馬克思的評價進行說明。(5分)過 程 性探究 【任務二】:中國近代化的特征是“被動反應”還是“主動奮斗”?材料四:武昌首義打響的這一槍,引發的不是一場無限革命,而是一場有限革命。……辛亥革命是有限的,它沒有觸動整個社會的結構,沒有把社會翻一個底朝天,它是相對有節制的。達到一個什么目標就 結束呢?…這個目標是有限的…—摘編自傅國涌《談出來的民國:回望 1911 年辛亥革命》材料五 ……英法聯軍……同治年間開始了自 材料六 …甲午戰爭…1896年,梁啟超等人在上海強運 動……同治二年,李鴻章設外國語文學校于 創辦《時務報》,這份報刊第一篇文章是《變法通議》,上海;同治四年,曾國藩、李鴻章設江南機器制 它以史實為依據猛烈抨擊封建頑固派的因循 守舊,造局于上 海,附設譯書局。——摘編自蔣延黻《中 反復論述變法救國的必要性。—摘編自陳秋萌《論國近代史》 近代報刊<時務報>在維新 變法中的歷史角色》成果與 (3)綜合任務二中的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中國近代化探索是“被動反應”還是“主動奮斗”評價 的項目驅動性問題的成果報告。(6分)(要求:結合你所選的觀點,論從史出,邏輯嚴謹)7{#{QQABRQAAogCgAhAAABgCUwFyCAEQkgAACQgGwEAEIAAAyAFABAA=}#}32.(14 分)辛亥革命是二十世紀中國的第一次歷史性巨變。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山雨欲來風滿樓。結合所學知識,說說這一時期“故園”(即祖國)暗無天日的國內外原因。(4 分)《自題小像》魯迅(1903 年)靈臺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磐暗故園。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2)驚天動地譜春秋。結合下列圖片信息,運用所學知識,革命黨人是如何驚天動地譜寫春秋的?(6 分)中國同盟會機關報 湖北武昌“起義門” 1912 年 1 月,南京臨時參議院成立(3)功過是非后人評。結合資料一、二,運用所學知識,談談你對辛亥革命的評價。(4 分)資料二資料一民國的建立并沒有帶來和平、秩序和在(民國初年)官府之文告,政黨之宣統一……很明顯,采取共和體制而帶來的言,報章之言論,街巷之談說,道及君主,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國家,還需要有恒必以惡語冠之隨之。一些更基本的東西來喚醒國家和人民。——梁啟超《異哉所謂國體問題者》——徐中約《中國的奮斗(第 6 版)》8{#{QQABRQAAogCgAhAAABgCUwFyCAEQkgAACQgGwEAEIAAAyAFABAA=}#}.............................................裝…………………………..……………….訂……………….………………………線……………………………………………………………………………………………………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八年級期中試卷判斷題和選擇題.pdf 八年級期中試卷材料題.pdf 八年級第一學期期中試卷參考答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