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節地球和地球儀一、地球的形狀和大小1、地球是一個球體,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① 。② 。③ 。④ 。首次證明地球是一個球體的歷史事件是 ,科學的確證地球是一個球體的證據是 。2、地球的形狀:3、列舉生活中能證明地球是一個球體的證據:① ② ③ ④ ⑤ 等4、地球的大小地球平均半徑: A地球最大周長: B地球表面積約: C二、地球的模型——地球儀1、寫“地球儀上的點和線”的名稱:A ,B ,C ,D ,E2、地球的最北點是 ,但是該極點上所有的方向都是 ;地球的最南點是 ,但是該極點上所有的方向都是 。三、緯線和緯度 經線和經度1、經緯線特點形狀特點 指示方向 長度特點緯線經線2、(1)一個人方向不變一直向南,方向不變, (能、不能)回到原出發點,最后只能到達 。(2)一個人方向不變一直向西,方向不變, (能、不能)回到原出發點。3、北緯用字母“ ”表示;南緯用字母“ ”表示:東經用字母“ ”表示;西經用字母“ ”4、 0°緯線 又叫 ; 0°經線 又叫5、南北緯度的分界線: ; 南北半球的分界線: ;6、東西經度的分界線: 東西半球的分界線:7、緯度范圍: 經度范圍:8、判斷南北緯和東西經的方法:① 。② 。9、南北半球判斷方法:10、圖析法:讀上圖可知(1)符合東半球的經度條件: 符合西半球的經度條件:(2) 20°W以東是 ,以西是 160°E以東是 ,以西是11、兩條經線組成經線圈的條件:12、高中低緯度的劃分:低緯: ;中緯: ;高緯:13、特殊緯線及緯度:赤道: 南回歸線: 北回歸線: 南極圈: 北極圈: 南極: 北極:14、做經緯網的方法: 。15、為什么用160°E和20°W組成的經線圈作為東西半球的分界線:16、經線長度相等,緯線長度不相等, 。第二節 地球的運動地球自轉與公轉對比圍繞中心 方向 周期 產生地理現象自轉公轉地球自轉方向的判斷: 。在兩極判斷東西經的方法:地球是自西向東轉的,(南極順時針北極逆時針在赤道看是自西向東)閱讀“地球公轉示意圖”,回答問題:字母 節氣 日期 太陽直射點 北半球晝夜長短 極圈內現象ABCD赤道上全年晝夜長短情況: 南北半球時間相同, 。4、閱讀“太陽直射點移動規律圖”,回答問題,(1)寫出節氣名稱:A B C D(2)太陽能夠直射的最北界線是 ,最南界線是 ,南北回歸線一年被太陽直射 次,熱帶地區一年被太陽直射 次。5、四季劃分:春季: 月 夏季: 月 秋季: 月 冬季: 月南北半球季節 ,例如我們是夏季,澳大利亞是 季6、人們根據 ,把地球表面劃分為五個帶: 、 、 、 、 。有太陽直射現象的是 帶,有極晝、極夜現象的是 帶,既沒有太陽直射現象也沒有無極晝、極夜現象的是 帶。1.3地形圖的閱讀常見的地形圖有 、 、 。等高線地形圖1、海拔是地面某個地點高出 的垂直距離。相對高度是地面某個地點高出 的垂直距離。舉例:小明身高1.6米,1.6米是小明的 (海拔、相對高度)。2、在地圖上,把 相同的個點連接成線,就是等高線。這種用等高線表示地形的地圖,叫作 。3、在等高線地形圖上,可以判斷坡度的陡緩,坡陡的地方,等高線 ,坡緩的地方,等高線 。4、等高線地形圖上不同的山體部位的判斷方法。A: 判斷方法: B: 判斷方法: C: 判斷方法:D: 判斷方法: E: 判斷方法:二、分層設色地形圖1、 圖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地表的高低形態和海底的起伏狀況。2、陸地表面的地形類型有 、 、 、 和 。地形 海拔范圍 地表特點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盆地 略三、地形剖面圖圖可以最直觀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勢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緩。第一節 大洲和大洋1、地球表面 %是海洋,而陸地面積僅占 % 。概括地說,地球上 海洋, 陸地。2、世界海陸分布很 ,陸地主要集中在 (南北)半球和 (東西)半球。3、無論我們怎樣劃分,地球的任何兩個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 面積大于 面積。1、讀七大洲和四大洋分布圖,回答問題(1)大洲名稱: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2)完全在北半球的大洲: .(3)被赤道穿過的大洲: ,被赤道穿過大陸部分的大洲: 。(4)被極圈穿過,有極晝、極夜現象的大洲: (5)地跨寒、溫、熱三帶的大洲:(6)跨經度最廣的大洲: ;跨緯度度最廣的大洲:(7)主要分布在東半球的大洲: ;主要分布在西半球的大洲: 。(8)距離南極洲最近的大洲:(9)最大的大洲: ,最大的大陸: ,最大的島嶼: (位于 洲)最大半島: (位于 洲 )最小的大洲:2、讀 “南北半球圖”,回答:(1)在南半球圖中,A是 洋 B是 洋 C是 D是 洲E是 洲F是 洲G是 洲(2)在北半球圖中,大洋:① ,② ,③ ,④ 。大洲分界線:C ,D(3)緯度最高的洲是 ,緯度最高的洋是 ;跨經度最廣的洲是 ,跨經度最廣的洋是 ,被亞洲、歐洲、北美洲三大洲包圍的大洋是 ,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三大洋所包圍的大洲是 。(4)在赤道穿過的大洲中,既有太陽直射現象,又有極晝極夜現象的是大洲是3、讀七大洲和四大洋分布 圖,回答問題:(1)大洋名稱:A ,B ,C ,D ,(2)最大的大洋: ;最小的大洋:(3)完全在北半球的大洋:(4)緯度最高的大洋: ;跨經度最廣的大洋:(5)輪廓成呈“S”形大洋:3、洲界(1)A 是 洲和 洲分界線。(2)B 是 洲和 洲分界線。(3)C 是 洲和 洲分界線。(4)D 、 、 、 、 、 ,是 洲和 洲分界線。(5)E 是 洲和 洲分界線之一。4、七大洲輪廓 A ?。隆? C D E F G第二節 海陸的變遷一、滄海桑田1、造成海陸變遷的主要原因是: 和 ,次要原因是 ,例如 。2、我國科學工作者在喜馬拉雅山考察時,發現巖石中含有魚、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說明了什么?3、在我國東部海域的海底,人們發現了古河道及水井等人類活動的遺跡。說明了什么?二、從世界地圖上得到的啟示1、大陸漂移說是德國科學家 提出的,其證據是 洋兩岸,特別是 洲西岸和 洲東岸的輪廓線、古老地層、動物分布等十分相似。根據大陸漂移說推斷:太平洋在不斷 ,大西洋在不斷 。2、南極大陸為什么有豐富的煤炭資源? 答:三、板塊的運動1、讀六大板塊圖,回答:(1)塊名稱:A B ?。谩? D E F (2)全部是海洋的是 板塊。(3)阿拉伯半島、印度半島、澳大利亞位于 。(4)臺灣多地震的原因: 。 2、讀世界兩大山系分布圖,回答:(1)山脈 A:B:C:D:(2)世界兩大山系:由A、B組成的:山系由C、D組成的:山系3、讀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分布圖,回答:(1)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在:(2)世界兩大火山、地震帶: 火山、地震帶和 火山、地震帶4、讀六大板塊圖,回答:(1)板塊運動有兩種方式: 運動和 運動。張裂運動造成的后果: 。碰撞擠壓運動造成的后果: 。(2)運用板塊構造學說的觀點,解釋地理現象。A 在不斷 ,原因: 。B 在不斷 ,原因: 。C 是怎樣形成的? 。在地圖中找出阿爾卑斯山,分析形成原因第一節多變的天氣一、天氣及其影響1、天氣是一個地區 里的大氣狀況,它是時刻在變化的。2、氣候是一個地區 里的天氣平均狀況,一般變化不大。常用“ ”、“ ”等詞來形象氣候。如:昆明四季如春、熱帶地區全年炎熱等。二、明天的天氣怎么樣1、風向是指風的 。風力是風強弱的級別。表示的風向是 ,風力是 級。2、衛星云圖的閱讀: 在衛星云圖上綠色表示 ,藍色表示 ,白色表示 。云層越厚說明是 。3、常用的天氣符號。序號 1 2 3 4 5 6 7 8含義序號 9 10 11 12 13 14 15 16含義三、我們需要潔凈的空氣空氣質量的高低,與空氣中所含污染物的數量有關,可以用 來表示。清新的空氣,污染指數 ,污濁的空氣,污染指數 。第二節 氣溫的變化與分布一、氣溫的變化1、一天中,最高氣溫出現在 ,最低氣溫出現在 。一天內最高氣溫與最低氣溫的差,叫作 。2、一年中,北半球氣溫,通常大陸上 月最高, 月最低;海洋上 月最高, 月最低;南北半球相 反 。一年內最高月平均氣溫與最低月平均氣溫的差,叫作 。3、 夏季 ≥20℃:高溫(或炎熱)夏季 < 20℃:涼爽氣溫的表述 0~15℃:溫和≤ 0℃:寒冷4、由下圖可知,甲地的氣溫日較差是 ,氣溫年較差是 。二、氣溫的分布1、影響氣溫分布的主要因素:2、世界氣溫分布規律:A:氣溫大致由低緯向高緯遞減。(原因:由低緯向高緯獲得太陽光熱遞減)緯度因素B:同緯度地帶,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相反。 海陸因素C:氣溫隨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大致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0.6℃。地形因素6、右圖是某地7月份等溫線圖,回答下列問題:(1)該地位于 (南、北)半球。(2)①地氣溫 (低于、高于)②地,①地位于 (海洋、陸地)。6、讀“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圖”,回答問題(1)由圖可知世界氣溫分布的基本規律是: 。(2)南半球等溫線比較 ,原因: 。北半球等溫線比較 ,原因:(3)世界最低氣溫出現在 洲,最高氣溫出現在 洲。(4)年平均氣溫高于20℃的是 地區,年平均氣溫低于—10℃的是 地區。(5)圖中A 青藏高原 (地形區)年平均氣溫比同緯度其它地區偏 ,原因是 。(6)氣溫向南遞減是 (南、北)半球;氣溫向北遞減是 (南、北)半球。三、關于計算氣溫隨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大致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0.6℃。1、已知高地1200米和低地200米的海拔,又知低地氣溫5℃,求海拔高處的氣溫多少℃?(高—低)÷100×0.6℃=高地與低地的溫差2、已知高地1200米和低地200米的海拔,又知高地氣溫5℃,求海拔低處的氣溫多少℃?(高—低)÷100×0.6℃=高地與低地的溫差降水的變化與分布一、降水的變化1、 是降水的主要形式。2、降水的變化包括降水的 變化和 變化。3、 ≥100mm: 多雨降水量的表述 50—100mm:濕潤< 50mm: 少雨(干燥)二、降水的分布1、影響降水分布的主要因素:2、世界降水分布規律:A:赤道附近地帶降水多,兩極地區降水少。 緯度因素B:南北回歸線兩側,大陸西岸降水少,大陸東岸降水多。C:中緯度沿海地區降水多,內陸地區降水少。 海陸因素D:山地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地形因素3、讀“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1)A地比B地降水 。(2)由C到D到E降水量的變化規律是 , 造成三地降水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D地降水稀少的原因是: ;C、E兩地降水多的原因是: 。(3)M地比N地降水量 ,造成兩地降水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M地降水稀少的原因是 ;N地降水多的原因是 。第四節 世界的氣候一、氣候的地區差異 氣候的兩大要素: 溫二、世界氣候類型的分布1、讀“世界氣候類型的分布”圖,回答問題:氣候類型 分布 特點 對應圖表A 溫帶海洋氣候 南北緯40°~60°度大陸西岸,歐洲西部最典型 終年溫和濕潤 7B 地中海氣候 南北緯30°~ 40°大陸西岸,地中海沿岸面積最大 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 6C 溫帶大陸性氣候 大陸內陸地區 冬冷夏熱,氣溫年較差大,降水稀少 9D 溫帶季風氣候 南北緯35°-55°度亞歐大陸東岸 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8E 亞熱帶季風氣候, 南北緯25°-35°度亞歐大陸東岸 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 51 熱帶雨林氣候 赤道附近地區 終年高溫多雨 12 熱帶草原氣候 熱帶雨林氣候南北兩側 終年高溫,一年分干濕兩季 23 熱帶沙漠氣候 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西岸和內陸地區 終年炎熱干燥 44 熱帶季風氣候 亞洲南部的印度半島和中南半島 終年高溫,一年分旱雨兩季 35 高原山地氣候 高原山地 植被垂直變化明顯 116 寒帶氣候 南北極圈以內 終年寒冷干燥 10(2)熱帶雨林氣候 洲面積最大;熱帶沙漠氣候和熱帶草原氣候 洲面積最大; 氣候是世界上分布面積最大的氣候。(3)季風氣候顯著的大洲是 洲,主要分布在該洲的 部和 部,該種氣候的共同特點是 。(4)非洲氣候的分布特點是: 。三、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 :四、全球氣候變暖1、氣候變暖的危害: 。2、氣候變暖的人為原因有:① 。② 。3、緩解氣候變暖的有效措施:① 。② ③ ④ 。判斷氣候類型的方法 :第四章 居民和聚落第一節 人口和人種一、世界人口的增長1、截止到2011年10月31日全球人口的總數達到 億。在18世紀以前,世界人口增長十分 ;工業革命以后,世界人口增長的速度大大 ,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世界人口增長 。2、人口的增長速度通常用 來表示,人口自然增長率是由 和 決定的。3、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的大洲是 洲,最低的大洲是 洲。人口數量最多的大洲是 洲,最少的大洲是 洲(南極洲除外)。二、世界人口的分布1、人口的疏密程度用 來表示。人口密度計算公式: 總人口人口密度= 單位:人/平方千米總面積2、讀世界人口分布圖,回答問題。地區 分布 原因人口密集區(四密) A B C D A、BC、D。人口稀疏區(四疏) ①②③④三、人口問題1、人口數量過多,增長過快,會產生 、 、 、 等問題。2、人口增長過慢,甚至停止增長或不斷減少,會產生 、 、 等問題。3、為了解決人口問題,人口的增長要與 相適應,與 相協調。四、不同的人種1、根據 方面的特征,人類可以分為 、 和三個主要人種。2、讀世界人種的分布圖,回答問題。人種 分布黑種人黃種人白種人第二節 世界的語言和宗教一、世界的語言1、 是世界上的主要語言,也是聯合國的工作語言。其中, , 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是世界上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2、讀世界主要語言的分布圖,完成下表。語言 主要分布地區漢語 英語俄語法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二、世界三大宗教1、 是世界三大宗教,都產生 洲,其中基督教產生于 ,伊斯蘭教產生于 ,佛教產生于 。2、 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數最多的宗教,目前主要分布在 。 伊斯蘭教徒被稱為 ,目前主要分布在 ,伊斯蘭教在中國又稱 教或 教,信仰該教的少數民族有 等。佛教是世界第三大宗教,現在主要分布在 亞洲的東部和東南部 ,目前是 (國家)的國家。發源于中國的宗教是 教。3、看圖說出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代表性建筑物的名稱。A: B: C:第三節 人類的聚居地——聚落一、聚落與環境1、 不僅是人們的居所,也是人們進行勞動生產和社會活動的場所,有 和 兩種形式。2、鄉村一般規模較小,主要有 等不同類型。居住在鄉村的人們一般從事 等生產活動。城市規模較大,居住在城市里的人們主要從事 等生產活動。 的差異,是造成鄉村和城市的景觀有較大差異的主要原因。3、聚落的形成與 密切相關,聚落形成與發展的有利條件有: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4、聚落的形態與 密切相關,在平原地區聚落呈 狀,在河流、山麓、谷地等聚落呈 狀。5、分析下列地區民居特點與自然環境的關系。(從氣侯、民居特點、好處方面分析)(1)西亞熱帶沙漠地區的房屋具有墻厚、窗小的特點。這與當地自然環境有什么關系?(2)鄉村聚落中東南亞的民居常見雙層木樓或竹樓下層空著或放雜物、養牲畜,上層住人,這與當地自然環境有什么關系?(3)內蒙古草原的蒙古包。(4)黃土高原的窯洞。(5)因紐特人的冰屋.6、傳統聚落意義。7、被列為巜世界遺產名錄》的聚落有那些?第五章 發展與合作一、地域發展差異根據 的差異,大體可以把國家分為 國家和 國家。二、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分布1、讀“世界上主要的發達國家”圖,回答問題。(1)發達國家主要分布在 洲、洲(A 、B )、 洲(C 、D )。亞洲唯一的發達國家E 。世界上發達國家最集中的地區是 。發展中國家主要分布在 洲、 洲、 洲, 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2)從半球位置來看,發達國家主要分布在 ,發展中國家主要分布在 。在國際上,一般把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之間的政治、經濟商談稱為“ ” ,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互相合作稱為“ ” 。其中的“南”均指 國家,“北”指 國家。三、國際經濟合作1、目前, 、 、 、 已成為全球性問題。2、右圖是“美國某品牌手機相關聯企業的分布”圖,這充分體現了 。在國家合作中發達國家提供 等,發展中國家往往提供 等四、世界面積大國輪廓序號 1 2 3 4 5 6名稱面積大小經濟發展水平第一節地球和地球儀地球的形狀和大小1、①天圓地方。②太陽和月亮。③麥哲倫環球航行路線圖。④地球衛星照片。麥哲倫環球航行 , 地球衛星照片 。2、地球的形狀: 兩極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3、①麥哲倫環球航行 ②地球衛星照片 ③ 海岸觀船 ④登高望遠 ⑤月食等4、 A 6371 千米 B 4萬 千米 C 5.1億平方千米二、地球的模型——地球儀1、A 地軸 ,B 北極 ,C 南極 ,D 緯線 ,E 經線2、 北極 , 南方 ; 南極 , 北方 。三、緯線和緯度 經線和經度1、經緯線特點形狀特點 指示方向 長度特點緯線 圓圈(不同的緯線之間互相平行) 東西方向 不相等(長度由赤道向兩極縮短)經線 半圓(所有經線都相交于兩極) 南北方向 相等2、(1) 不能 南極 。(2) 能3、北緯“ N ”;南緯“ S ”; 東經“ E ”;西經“ W ”4、 0°緯線 又叫 赤道 ; 0°經線 又叫 本初子午線5、 赤道 ; 赤道 ;6、 0°經線和180°經線組成的經線圈 20°W和160°E經線組成的經線圈7、緯度范圍: 0°~90°(從赤道到兩極緯度度數由0°增大到90°)經度范圍: 0°~180°(從0°經線向東、向西經度度數增大到180°)8、①相鄰的兩條經線的經度,向東遞增為東經,向西遞增為西經。②相鄰的兩條緯線的緯度,向北遞增為北緯,向南遞增為南緯。9、赤道以北為北緯,既北半球,赤道以南為南緯,既南半球10、圖析法:(1)符合東半球的經度條件: <20°W 或者 <160°E (即:小小為東)符合西半球的經度條件: >20°W 或者 >160°E (即:大大為西)(2) 東半球 , 西半球 西半球 , 東半球11、除0°和 180°經線組成的經線圈以外, 東經+西經=180°12、低緯: 0°~30°;中緯: 30°~60°;高緯: 60°~90°13、 0° 23.5°S 23.5°N 66.5°S 66.5°N 90°S 90°N14、一、找點。二、找線。三、根據規律來判斷(參考上面第8題)。15、為了避免把同一個國家分到不同的半球上。16、緯度越低,緯線越長。第二節 地球的運動地球自轉與公轉對比圍繞中心 方向 周期 產生地理現象自轉 地軸 自西向東 一天 晝夜更替、時間差異、太陽東升西落公轉 太陽 自西向東 一年 ①晝夜長短變化.②季節變化.③五帶劃分④太陽直射點的移動.⑤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⑥一年中影子長短的變化等。北逆南順。順著時針的轉動,遞增的是東經,遞減的是西經。閱讀“地球公轉示意圖”,回答問題:字母 節氣 日期 太陽直射點 北半球晝夜長短 極圈內現象A 春分 3月20或21日 赤道 晝夜相等B 夏至 6月21或22日 北回歸線 晝最長夜最短 北極圈內極晝,南極圈內極夜C 秋分 9月22或23日 赤道 晝夜相等D 冬至 12月22或23日 南回歸線 晝最短夜最長 北極圈內極夜,南極圈內極晝赤道上全年晝夜長短情況: 晝夜相等 南北半球時間相同,季節相反。4、(1)寫出節氣名稱:A 春分 B 夏至 C 秋分 D 冬至(2) 北回歸線 , 南回歸線 , 1 次, 2 次。5、春季: 3、4、5 月 夏季: 6、7、8 月 秋季: 9、10、11 月 冬季: 12、1、2 月季節 相反 , 冬 季6、 各地獲得太陽光熱的多少 熱帶、 北溫帶 、南溫帶 、北寒帶 、 南寒帶。 熱 帶, 寒 帶, 溫 帶。第三節 地形圖的閱讀等高線地形圖 、 分層設色地形圖 、 地形剖面圖 。等高線地形圖1、 海平面 。 另一個地點 。小明的 相對高度。2、 海拔 叫作 等高線地形圖 。3、 密集 , 稀疏 。4、A: 山峰 判斷方法: 等高線閉合,中間高,四周低B: 山脊 判斷方法: 等高線彎曲部分向海拔低處突出C: 山谷 判斷方法: 等高線彎曲部分向海拔高處突出D: 鞍部 判斷方法: 兩個山頂之間E: 陡崖 判斷方法: 多條等高線重疊的地方二、分層設色地形圖1、 分層設色地形 。2、 山地 、 丘陵 、 高原 、 平原 和 盆地 。地形 海拔范圍 地表特點平原 海拔在200米以下 寬廣平坦丘陵 海拔在200—500米之間 起伏較小山地 海拔在500米以上 起伏很大,坡度陡峻高原 海拔在500米以上 面積較大,外圍較都、內部起伏較為和緩盆地 略 四周高,中間低三、地形剖面圖地形剖面 圖可以最直觀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勢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緩。第一節 大洲和大洋1、 71 %, 29 % 。七分 海洋, 三分 陸地。2、不均勻, 北 東3、 海洋 面積大于陸地 面積。1、(1)大洲名稱:① 亞洲 ② 歐洲 ③ 非洲 ④ 大洋洲 ⑤ 北美洲 ⑥ 南美洲 ⑦ 南極洲。(2)歐洲、北美洲. (3) 非洲、亞 洲、大洋洲、南美洲 , 南美洲、非洲 。(4) 南極洲、亞洲、歐洲、北美洲(5)北美洲、亞洲. (6)南極洲 ; 亞洲 : 南極洲(7)亞洲、歐洲、非洲、大洋洲; 北美洲、南美洲 。(8) 南美洲(9)亞洲 , 亞歐大陸 , 格陵蘭島(位于 北美 洲): 阿拉伯半島(位于 亞 洲 )大洋洲2、(1)A 大西 洋 B印度 洋 C 太平 洋 D 南美 洲E 非 洲F 大洋 洲G 南極 洲(2)① 大西洋 ,② 北冰洋 ,③ 太平洋 ,④ 印度洋 。C 白令海峽 ,D 巴拿馬運河(3) 南極洲 , 北冰洋 ; 南極洲 , 北冰洋 , 北冰洋 , 南極洲 。(4) 亞洲3、(1)A 印度洋 ,B 北冰洋,C 大西洋,D 太平洋 ,(2) 太平洋 ; 北冰洋 (3) 北冰洋 (4) 北冰洋; 北冰洋(5) 大西洋3、(1)A 白令海峽 是 亞 洲和 北美 洲分界線。(2)B 巴拿馬運河 是 北美 洲和 南美 洲分界線。(3)C 蘇伊士運河 是 亞 洲和 非 洲分界線。(4)D 烏拉爾山、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 耳其海峽 ,是 亞 洲和 歐 洲分界線。(5)E 直布羅陀海峽 是 歐 洲和 非 洲分界線之一。4、 A 亞洲 B 非洲 C 北美洲 D 南美洲 E 南極洲 F 歐洲 G 大洋洲第二節 海陸的變遷一、1、: 地殼的變動 和 海平面的升降 ,次要原因是 人類活動 ,例如 填海造陸 。2、說明這里曾經是海洋,后來由于地殼變動發生海陸變遷,成為陸地。3、 說明這里曾經是陸地,后來由于海平面上升發生海陸變遷,成為海洋。二、1、 魏格納 證據是 大西 是 非 洲 南美 洲,不斷 縮小 ,不斷 擴大 。2、答:很久以前南極大陸位于溫帶或熱帶,有大片的森林,后來由于大陸板塊漂移才到達現在這個位置。三、板塊的運動1、(1)A亞歐板塊 B太平洋板塊 C印度洋板塊 D非洲板塊?。拧∧蠘O洲板塊?。啤∶乐薨鍓K (2) 太平洋 板塊。(3) 印度洋板塊 。(4)臺灣多地震的原因: 位于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交界處,地殼活躍。 2、(1)A: 阿爾卑斯山 B: 喜馬拉雅山 C: 落基山 D: 安第斯山(2)阿爾卑斯—喜馬拉雅 山系 科迪勒拉 山系3、(1) 板塊交界地帶 (2) 地中?!柴R拉雅山 和 環太平洋4、(1) 張裂 運動和 碰撞擠壓 運動。 形成裂谷或海洋 海洋縮小或形成山脈 。(2) A 地中海 在不斷 縮小 ,原因: 地中海位于非洲板塊和亞歐板塊的碰撞擠壓地帶 。B 紅海 在不斷 擴張 ,原因: 紅海位于非洲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的張裂地帶 。C 喜馬拉雅山 是怎樣形成的? 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碰撞擠壓形成的。第一節多變的天氣一、天氣及其影響1、 短時間 2、 長時間 “ 年 ”、“ 季節 ”二、明天的天氣怎么樣1、來向 。 表示的風向是 西北風 ,風力是 10 級。2、 陸地 , 海洋, 云區 。陰雨區 。三、我們需要潔凈的空氣污染指數 來表示。指數 小 ,指數 大 。第二節 氣溫的變化與分布一、氣溫的變化1、 午后2時左右 , 日出前后 。 氣溫日較差 。2、 7 月最高, 1 月最低;海洋上 8 月最高, 2 月最低;相 反 。叫作 氣溫年較差 。4、31℃-24℃=7℃ , 24℃-(-20℃)=44℃ 。二、氣溫的分布1、因素: 緯度因素、海陸因素、地形因素6、(1)位于 北 半球。(2) 高于 , 陸地6、(1)規律是: 氣溫大致由低緯向高緯遞減 。(2) 平直 ,原因: 南半球海洋廣闊 。彎曲 ,原因:北半球海陸相間分布(3) 南極 洲, 非 洲。(4) 熱帶 地區, 寒帶 地區。(5)A 青藏高原 偏 低 ,原因是 青藏高原海拔高 。(6) 南 半球; 北 半球。三、1、(高—低)÷100×0.6℃=高地與低地的溫差(1200-200)÷100×0.6℃=6℃低地-溫差=高地氣溫5℃ - 6℃=-1℃2、(高—低)÷100×0.6℃=高地與低地的溫差(1200-200)÷100×0.6℃=6℃高地+溫差=低地氣溫5℃+6℃=11℃降水的變化與分布一、1、 降雨2、 季節 變化和 年際 變化。二、降水的分布1、因素: 緯度因素、海陸因素、地形因素(1) 多 。(2) 多——少—— 多 , 海陸因素 , D 位于內陸地區 ; C、E位于沿海地區 。(3) 少 , 緯度因素 , M位于南極地區 ; N 位于赤道附近地區 。第四節 世界的氣候一、氣候的地區差異 氣溫和降水溫二、世界氣候類型的分布(2) 南美 ; 非 ; 溫帶大陸性 。(3) 亞 洲, 東 部和 南 部, 雨熱同期 。(4) 以赤道為中心,呈南北對稱分布 。三、緯度因素、海陸因素、地形因素四、全球氣候變暖1、氣溫上升,會使極地地區的冰雪融化,引起全球海平面上升。如果海平面不斷上升,沿海低地地區可能被淹沒。2、①燃燒煤、石油等,大量排放二氧化碳。②砍伐森林減少了森林對二氧化碳的吸收,結果使得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氣溫也就隨著升高了。3、①使用新能源,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②集中供暖③綠色出行④大量植樹造林。第四章 居民和聚落第一節 人口和人種一、世界人口的增長1、 70 億。 緩慢 ; 加快 , 迅速 。2、 人口自然增長率 人口出生率 和 人口死亡率 決定的。3、 非 洲, 歐 洲。 亞 洲, 大洋洲 洲(南極洲除外)。二、世界人口的分布1、 人口密度2、地區 分布 原因人口密集區(四密) A亞洲的東部 、 B亞洲的南部 、 C歐洲 D北美洲東部 中低緯度、沿海和平原;氣候溫暖濕潤區 A、B地區自然條件優越,農業發展較早 。C、D地區工業發展較早,經濟發達。人口稀疏區(四疏) 沙漠地區熱帶雨林地高原山地極地地區 沙漠、雨林、高原山區、高緯度地區 ①極端干旱的沙漠地區.②氣候過于濕熱雨林地區 ③地勢高峻高原山區。④終年嚴寒的高緯度地區三、人口問題1、 就業困難 、 饑餓貧困 、 居住條件差 、 交通壓力大 等問題。2、 勞動力短缺 、 國防兵源不足 、 社會撫養老年人的負擔加重(即:人口老齡化) 等問題。3、 社會、經濟的發展 相適應,與 環境、資源 相協調。四、不同的人種1、 體質 白種人 、 黃種人 和 黑種人2、讀世界人種的分布圖,回答問題。人種 分布黑種人 非洲的中部和南部、大洋洲西北部、美國等地黃種人 亞洲的東部和東南部、北美洲的北部、南美洲西北部。(印第安人和因紐特人)白種人 歐洲、北美洲中部、大洋洲東南部、非洲北部、亞洲西部和南部、南美洲東南部第二節 世界的語言和宗教一、世界的語言1、 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 , 漢語 , 英語 。2、語言 主要分布地區漢語 中國、亞洲的東南部等 英語 歐洲的西部、北美洲、亞洲的南部等 俄語 俄羅斯、歐洲東部、亞洲中部等 法語 法國、非洲中部和西部等 西班牙語 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許多國家 阿拉伯語 非洲北部、亞洲西部等 二、世界三大宗教1、 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 亞 洲, 亞洲西部 , 阿拉伯半島 , 古印度 。2、 基督 歐洲、美洲和大洋洲 。 穆斯林 , 亞洲的西部和東南部、非洲的北部和東部 , 回 教或 清真 教, 回族、維吾爾族 等。 亞洲的東部和東南部 ,目前是 泰國 (國家)的國家。 道 教。3、A: 基督教的教堂 B: 伊斯蘭教的清真寺 C: 佛教佛塔第三節 人類的聚居地——聚落一、聚落與環境1、 聚落 鄉村 和 城市 兩種形式。2、 農村、牧村、漁村 從事 耕作、放牧、捕魚 從事 工業、服務業 等生產活動。勞動生產方式3、 ①地形平坦,②土壤肥沃,③氣候溫暖濕潤,④水源充足,⑤自然資源豐富,⑥交通便利 。4、 自然環境 呈 團塊 狀,呈 條帶 狀。5、(1)熱帶沙漠氣候,終年炎熱干燥。墻厚隔熱、窗小阻擋風沙。(2)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濕熱。雙層木樓或竹樓,就地取材,有利于通風防潮,還可防蚊蟲,野生動物侵擾。(3)溫帶大陸性氣候,降水少,草場廣布,牧民逐水草而居。蒙古包選材輕便,便于搭建及拆卸。(4)冬冷夏熱,降水較少,氣候干燥。窯洞利用黃土具有直立性,不易崩塌,又比較干燥,容易開挖。好處是冬暖夏涼。(5)寒帶氣候,終年寒冷,冰雪廣布。冰屋就地取材,能夠擋風雪、防嚴寒。6、記錄了當時的歷史、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是我們了解當時人們生活情況的一部“百科全書”。7、被列為巜世界遺產名錄》的聚落有那些?法國巴黎塞納河沿岸,意大利的威尼斯城,我國山西省的平遙古城,云南省的麗江古城,安徽省的皖南古村落,澳門歷史城區。第五章 發展與合作一、地域發展差異發展水平 分為 發達 國家和 發展中 國家。二、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分布1、(1)在 歐 洲、 北美 洲(A 美國 、B 加拿大 )、 大洋 洲(C 澳大利亞 、D 新西蘭 )。亞洲唯一的發達國家E 日本 。世界上發達國家最集中的地區是歐洲西部 。發展中國家主要分布在 亞 洲、 非 洲、 南美 洲, 中國 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2)分布在 北半球的北部 ,發展中國家主要分布在 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南部 。“ 南北對話 ” ,“ 南南合作 ” 。 發展中 國家,“北”指 發達 國家。三、國際經濟合作1、 人口 、 資源 、 環境 、 發展2、 國際合作和經濟全球化 。 資金、技術、人才和管理經驗 等,發展中國家往往提供 自然資源、勞動力 等四、世界面積大國輪廓序號 1 2 3 4 5 6名稱 俄羅斯 加拿大 中國 美國 巴西 澳大利亞面積大小 第一 第二 第三 第四 第五 第六經濟發展水平 發展國家 發達國家 發展國家 發達國家 發展國家 發達國家北半球11DE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