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九年級美術上冊教學設計2.5彩塑課型 造型·表現 課時 1課時教學目標1.了解中國陶瓷發展史,體會陶瓷藝術不同的造型語言和風格各異的表現形式。 2.學習陶與瓷的區別,從不同角度感受陶藝之美。 3.培養對陶瓷藝術的關注和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教學重難點1.重點:了解陶瓷歷史,能否積極主動的表達出對陶瓷藝術的感受。 2.難點:能夠自主分析鑒賞陶瓷藝術的特點和具體作品的獨特表現方式。教學方法講授法,提問法,欣賞法,對比法教學過程(一)新知導入 出示英語單詞“China”,提問:這個單詞什么意思 還有什么意思 (二)新知講解 1.思考:什么是陶瓷藝術 為什么說陶瓷是土和火的藝術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統稱,指將陶土或瓷土用水調和后,根據使用或欣賞的要求,按照美的規律設計,制作成一定的形狀,干燥后,用火加熱到一定溫度燒制,燒成堅硬的陶器或瓷器。 因此,陶瓷被稱為土和火的藝術。 2.講解陶瓷藝術發展史 (1)陶器發展史 新石器時代:陶器出現 陶器出現:距今約2萬年前,我國江西萬年仙人洞遺址出土的陶器,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陶容器制品。 中國是世界范圍內最早創造和利用陶器的國家。 彩陶出現:距今約8000-7200年前,我國甘肅秦安縣大地灣地區出現的彩陶 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彩陶文化之一,考古學上被稱為“大地灣文化”。這些陶器口沿上多繪有紅色寬彩帶,是中國最原始的彩繪圖案。 仰韶文化:距今約7000-5000年前, 彩陶大量出現在黃河流域,最著名的是河南澠miǎn池縣仰韶村遺址出土的彩陶。彩陶線條流暢、圖案絢麗,故仰韶文化享有“彩陶文化”之盛譽。 大汶口文化:距今約6500—4500年前,早期以紅陶為主,晚期發展為輪制陶器,出現了硬質白陶,標志著人們開始使用含鐵量極少的“高嶺土”,為后來瓷器的出現創造了條件。 馬家窯文化:距今約5000-4000年前, 1923年首先發現于甘肅省臨洮縣的馬家窯村。 彩陶其造型端莊、構圖嚴謹、圖案精美、線條流暢,是人類遠古先民創造的最燦爛的文化,是彩陶藝術發展的頂峰。 龍山文化:距今約4300—3900年前,以黑陶為主要特征,因最早發現于濟南市歷城縣龍山鎮城子崖而得名。這個文化以許多薄、硬、光、黑的陶器,尤其是蛋殼黑陶最具特色,所以也叫它“黑陶文化”。 商周時期:陶器過度到瓷器 先民們在燒制陶器時意外發現了“釉”。釉施于陶器之上讓陶產生了質的飛躍!同時燒窯技術也得到很大提升,誕生了原始青瓷。 這時期是陶器過度到瓷器的漸進階段,也是原始青瓷的發生發展階段。 秦朝:制陶頂峰 制陶工藝達到了頂峰,我們現在看到的兵馬俑就是最好的證明!這些陶俑制作精美、生動細致,展現了秦代高超的制陶工藝和雕塑藝術。每一尊陶俑都栩栩如生,仿佛一支龐大的地下軍團,隨時準備應召而出。 東漢時期:低溫鉛釉 陶匠們發明了低溫鉛釉,其主要呈色劑為銅和鐵。 在窯爐的氧化氣氛中,銅使釉呈現綠色,鐵使釉呈現黃褐或棕紅色,由此創燒出了綠色、黃褐色等彩釉陶器。 唐代:唐三彩 在漢代綠釉、黃釉的基礎上,發展出了藍釉等色釉,使釉陶步入了一個更加多彩的世界。 唐三彩隨之降臨,受到人們的普遍喜愛,直到現代仍有仿唐三彩的生產! 宋元明清時期:陶業發展繁榮 制陶技術的重要發展時期, 出現了許多著名的窯口 ,如龍泉窯、 定窯、 宜興紫砂陶制作窯口等。特別是宜興紫砂陶 ,以其獨特的制作工藝和藝術表現形式 ,成為了明清時期陶器制作的重要代表之一 。 (2)瓷器發展史 商周時期:在商代和西周遺址中發現的“青釉器”已明顯具有瓷器的基本特征。但它們胎體和釉層的燒制工藝較粗糙,與瓷器還不完全相同。因此被人稱為“原始瓷”或“原始青瓷”。 東漢時期:瓷器出現 這時期已經具備了較高水平的制瓷技術,瓷器胎質堅硬,表面施有一層青色玻璃質釉。 瓷器是中國的發明,所以中國也被譽為“瓷器的母國” 唐代:南青北白 中國瓷業的高光時刻,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 南青指浙江的越窯青瓷,北白指河北的邢窯白瓷,所以也有“南越北邢”的說法。 宋代:五大名窯 這時期的名瓷名窯遍及大半個中國,走向了瓷業發展的巔峰。 出現了我們最為著名的“五大名窯”——汝、哥、官、鈞、定。 元代:景德鎮成為中國瓷器產業中心,青花瓷興起 景德鎮開始成為中國陶瓷產業中心,其名聲遠揚世界各地。 青花瓷興起,除了藍色的青花,還有紅色,叫釉里紅。同時還出了紅藍搭配,叫青花釉里紅。 明代:景德鎮更加發力,燒出了各種各樣的顏色的瓷器,分為四個大類:釉上彩、釉下彩、斗彩和顏色釉。 清代:瓷器遠銷海外 瓷器在沿襲前朝技藝的基礎上,發展出了粉彩、琺瑯彩等多種技法,瓷器裝飾愈發精美。 同時,瓷器貿易的興起,使得中國瓷器遠銷海外,與世界各國文化交流日益密切。 3.對比:陶和瓷的區別 ①胎體質地不同 陶器:胎體不透明,質地較松,氣孔率較高,吸水率較高,質地粗糙含少量雜質 瓷器:胎體半透明,質地堅密,氣孔率較低,基本不吸水,質地細膩不含雜質 ②胎體顏色不同 陶器:多呈灰色、赭色、土黃色 瓷器:光亮潤澤,多為白色和淡黃色 ③燒成溫度不同 陶器:800—1200℃硬度差,敲扣聲發悶 瓷器:1200 ℃以上,硬度較高,敲扣聲清脆 ④有無掛釉之分 陶器:分無釉陶和釉陶 瓷器:表面一般都掛釉 (三)課堂小結 本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陶瓷藝術的發展史、陶和瓷的區別。希望同學們可以將這門傳統藝術繼續傳承發揚下去。教學反思本節課通過欣賞各種陶瓷作品,同學們感受到了陶瓷的藝術美和陶瓷藝術的樂趣,學習積極性很高,進一步加深了對陶瓷藝術的理解。板書設計土和火的藝術 1.陶瓷定義 2.陶瓷發展史 3.陶與瓷的區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