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4張PPT)有的人——紀念魯迅有感回顧本單元課文,交流與魯迅有關的資料。學過的課文與魯迅有關的資料《少年閏土》《好的故事》及其閱讀鏈接《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野草》《魯迅的小故事和名言》……為別人想得多為自己想得少……甘愿為民犧牲憎惡黑暗社會我對魯迅的了解1936年10月19日,魯迅先生逝世,國民黨反動派血腥鎮壓人民,不允許人民悼念魯迅先生。直到1949年,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紀念日,全國各地第一次公開地隆重紀念他。臧克家親自參加了首都的紀念活動,目睹了人民群眾紀念魯迅的盛況,并瞻仰了魯迅在北京的故居。他深切追憶了魯迅為人民鞠躬盡瘁的一生,百感交集,于1949年11月1日寫了《有的人》這首短詩。背景資料臧克家(1905-2004)山東諸城人,中國現當代杰出詩人,著名作家、編輯家,忠誠的愛國主義者。他的主要作品有《烙印》《罪惡的黑手》《運河》《亂莠集》《從軍行》《淮上吟》《隨棗行》等。走近作者0203朗讀詩歌,梳理內容結合資料,感受形象再讀詩歌,體會寫法壹貳叁壹朗讀詩歌梳理內容學習提示一:1、自由朗讀全書,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合理停頓。2、思考:詩歌可以分為幾部分,每部分主要寫了什么?1、自由朗讀全書,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合理停頓。朗讀詩需注意:①關注標點的停頓。②關注詩行及詩節之間的停頓。③讀出詩歌語言的停頓。2、思考:詩歌可以分為幾部分,每部分主要寫了什么?有的人——紀念魯迅有感第一節第一至第四節第五至第七節有兩種人兩種人的不同態度兩種人的不同結局貳結合資料感受形象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肉體生存精神死亡生命結束精神永存結合資料,感受形象雖生尤死雖死尤生結合資料,感受形象魯迅是哪種人呢?你從哪句讀出來的?一邊讀一邊圈畫有關語句,并結合本單元的課文和你查找的資料,說說魯迅是一個怎樣的人。雖生尤死雖死尤生結合資料,感受形象有的人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自嘲》甘于奉獻結合資料,感受形象有的人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補充資料:據不完全統計,魯迅一生接待過 500 多名來訪青年,親自給青年回信達3500 多封。關愛青年對比騎俯有聲叫喚無聲作牛馬自我吹噓,欺壓人民默默無言,甘于奉獻更襯托出魯迅先生的謙卑結合資料,感受形象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著地下的火燒。我自愛我的野草,但我憎惡這以野草做裝飾的地面。地火在地下運行,奔突;熔巖一旦噴出,將燒盡一切野草,以及喬木,于是并且無可朽腐。——魯迅《野草·題辭》結合資料,感受形象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著地下的火燒。“地火”是指黑暗的舊社會,反動派的迫害。地火將燒盡野草,但魯迅卻說“我將大笑,我將歌唱”。一個樂觀勇敢、不怕犧牲、勇于斗爭的魯迅。結合資料,感受形象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著地下的火燒。魯迅先生勇于斗爭的精神就像野草一樣,是燒不盡的。魯迅為了寫作曾用過 100 多個筆名。正如白居易寫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結合資料,感受形象有的人他活著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魯迅病中還在寫作,他想喚醒更多的民眾。——《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結合資料,感受形象給人民作牛馬的人民永遠記住他!只要春風吹到的地方到處是青青的野草。他活著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著的人,群眾把他抬舉得很高,很高。結合資料,感受形象許多人來追悼他,向他致敬,有的甚至失聲痛哭。送挽聯送花圈的有工人,有學生,各色各樣的人都有。——周曄《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結合資料,感受形象花圈、唁電、挽辭、眼淚、哀哭從中國各個地方像洪流一樣地匯集到上海來。任何一個小城市的報紙上也發表了哀悼的文章,連最遠僻的村鎮里也響起了悲痛的哭聲。——巴金《悼魯迅先生》結合資料,感受形象與其說魯迅先生的精神不死,不如說魯迅先生的精神正在發芽滋長,播散到大眾的心里。——葉圣陶結合資料,感受形象魯迅是在文化戰線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數,向著敵人沖鋒陷陣的最正確、最勇敢、最堅決、最忠實、最熱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就是新生命的方向。——毛澤東我們再看看另一種人,他們做了什么?人民是怎么對待他們的?結果又如何?結合資料,感受形象騎在人民頭上的人民把他摔垮;把名字刻入石頭的名字比尸首爛得更早;他活著別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場可以看到;騎在人民頭上的人民把他摔垮;把名字刻入石頭的名字比尸首爛得更早;他活著別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場可以看到;反動派的暴行人民的仇視反動派的下場叁再讀詩歌體會寫法再讀詩歌,體會寫法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雖生尤死雖死尤生特色一:前后對比騎在人民頭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給人民作牛馬的人民永遠記住他!把名字刻入石頭的名字比尸首爛得更早;只要春風吹到的地方到處是青青的野草。他活著別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場可以看到;他活著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著的人,群眾把他抬舉得很高,很高。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有的人騎在人民頭上:“啊,我多偉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頭,想“不朽”;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著地下的火燒。有的人他活著別人就不能活;有的人他活著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再讀詩歌,體會寫法特色二:開頭總領再讀詩歌,體會寫法有的人騎在人民頭上:“啊,我多偉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頭,想“不朽”;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著地下的火燒。有的人他活著別人就不能活;有的人他活著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騎在人民頭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給人民作牛馬的人民永遠記住他!把名字刻入石頭的名字比尸首爛得更早;只要春風吹到的地方到處是青青的野草。他活著別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場可以看到;他活著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著的人,群眾把他抬舉得很高,很高。導致所以特色三:前后呼應前后呼應,內容清楚。對應著寫結果,又不急于先說出結果,先分別列出兩種人的不同做法,再將結果一一揭示,這樣的表達更扣人心弦,發人深思。再讀詩歌,體會寫法既然是紀念魯迅的文章,為什么不寫出魯迅的名字?而是以“有的人”代替呢?“有的人”不單單指魯迅,還包含了像魯迅一樣有氣節、有精神、有脊梁的人,他們能為人民奉獻一切。再讀詩歌,體會寫法既然是紀念魯迅的文章,為什么不寫出魯迅的名字?而是以“有的人”代替呢?“有的人”過去:現在:是梅蘭芳、張思德、劉胡蘭……是 2020 年抗疫戰中無私無畏的白衣天使、志愿者們,是駐守邊疆、保衛祖國的士兵們,是赴湯蹈火,在所不辭的消防員戰士們……特色四:以點帶面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兼職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類文閱讀-28* 有的人——紀念魯迅有感悼魯迅先生(節選)巴 金十月十九日上午,一個不幸的消息從上海的一角傳出來,在極短的時間里就傳遍了全中國,全世界:魯迅先生逝世了!花圈、唁電、挽辭、眼淚、哀哭從中國各個地方像洪流一樣地匯集到上海來。任何一個小城市的報紙上也發表了哀悼的文章,連最僻遠的村鎮里也響起了悲痛的哭聲。全中國的良心從沒有像現在這樣地悲痛的。這一個老人,他的一支筆、一顆心做出了那些巨人所不能完成的事業。甚至在他安靜地閉上眼睛的時候,他還把成千上萬的人牽引到他的身邊。不論是親密的朋友或者恨深的仇敵,都懷著最深的敬意在他的遺體前哀痛地埋下了頭。至少,在這一刻全中國的良心是團結在一起的。我們沒有多的言辭來哀悼這么一位偉大的人,因為一切的語言在這個老人的面前都變成了十分渺小;我們不能單單用眼淚來埋葬死者,因為死者是一個至死不屈的英勇戰士。但是我們也無法制止悲痛來否認我們的巨大損失;這個老人的逝世使我們失去了一位偉大的導師,青年失去了一個愛護他們的知己朋友,中國人民失去了一個代他們說話的人,中華民族解放運動失去了一個英勇的戰士。這個缺額是無法填補的。1.寫出下列詞語的反義詞。安靜——( ) 匯集——( ) 渺小——( ) 2.“一個不幸的消息”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畫線的句子是 句,從中我們可以體會到全中國人民 的心情。4.因為“死者是一個至死不屈的英勇戰士”,所以我們“不能單單用眼淚來埋葬死者”,還要 。5.為什么魯迅先生的逝世是一個巨大的無法填補的損失?請用“ ”把文中相關的句子畫出來。6.請寫出一句魯迅先生的名言。參考答案1.示例:熱鬧 分散 巨大 2.魯迅先生逝世了3.比喻 悲痛4.像魯迅先生一樣為中華民族的解放英勇奮斗5.但是我們也無法制止悲痛來否認我們的巨大損失;這個老人的逝世使我們失去了一位偉大的導師,青年失去了一個愛護他們的知己朋友,中國人民失去了一個代他們說話的人,中華民族解放運動失去了一個英勇的戰士。6.示例: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活在人類的心里(節選)王魯彥在千萬個悲傷的面孔和哀痛的心靈的圍繞中,魯迅先生安靜地躺下了,——正當黃昏朦朧地掩上大地,新月投著凄凄的光的時候。我們聽見了人類的有聲或無聲的欷覷(xī xū),看見了有形和無形的眼淚。沒有誰的死曾經激動過這樣廣大的群眾的哀傷;而同時,也沒有誰活的時候曾經激動過這樣廣大的群眾的歡笑。只有魯迅先生。每次每次,當魯迅先生仰著冷靜的蒼白的面孔,走進北大的教室時,教室里兩人一排的座位上總是擠坐著四五個人,連門邊連走道都站滿了校內的和校外的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學生。教室里主宰著極大的喧鬧。但當魯迅先生一進門立刻安靜得只剩下呼吸的聲音。他站住在講桌邊,用著銳利的目光望了一下聽眾,就開始了《中國小說史》那一課題。他的身材并不高大,常穿著一件黑色的、短短的舊長袍。不常修理的粗長的頭發下露出方正的前額和長厚的耳朵,兩條粗濃方長的眉毛躺在高出的眉棱骨上,眼窩是下陷著的,眼角微朝下垂著,濃密的上唇上的短須掩著他的闊的上唇,——這種種看不出來有什么奇特,既不威嚴,也似乎不慈和。說起話來,聲音是嚴緩的,既不抑揚頓挫,也無慷慨激昂的音調。他那拿著粉筆和講義的兩手,從來沒有表情的姿勢,幫助著他的語言。還沒有見過誰將自己的一生獻給全人類,做著刺穿現實的黑暗和顯示未來光明的偉大的工作,使那廣大的群眾歡笑,又使那廣大的群眾哀傷。只有魯迅先生。他將永遠活在現在的和未來的人類的心靈里。1.根據意思,在文中找出相應的詞語。(1)形容聲音高低起伏,和諧而有節奏。 ( )(2)形容情緒、語調激動昂揚而充滿正氣。 ( )2.第一自然段破折號后面的語句告訴我們。3.用“ ”畫出與文中畫橫線句子互相照應的句子。說說是什么使那廣大的群眾歡笑,又是什么使那廣大的群眾哀傷?4.短文第五自然段是對魯迅的 描寫。5.這篇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參考答案1.(1)抑揚頓挫 (2)慷慨激昂2.魯迅逝世的時間;也寫出了魯迅的逝世使天地為之動容。3.沒有誰的死曾經激動過這樣廣大的群眾的哀傷;而同時,也沒有誰活的時候曾經激動過這樣廣大的群眾的歡笑。 魯迅將自己的一生獻給全人類,同黑暗作斗爭,為人民謀幸福,所以人民群眾歡笑;而魯迅的逝世又使人民群眾哀傷。4.外貌5.表達了對魯迅的敬佩以及對魯迅逝去的悲痛。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教學目標】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2.理解詩歌深刻的內涵,了解詩歌中對比手法的運用。3.能借助本單元的課文和相關資料,感受魯迅的人物形象。【語文要素】【教學重難點】能借助本單元的課文和相關資料,感受魯迅的人物形象。【教學準備】優翼教學課件【教學課時】1課時◆教學過程一、談話導入,揭示新課師:同學們,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我們對魯迅先生有了一些了解。魯迅走了,但他給后人留下了很多很多,有懷念,更有深深的思考。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紀念魯迅的文章,著名詩人臧克家為紀念魯迅逝世十三周年寫的經典詩篇《有的人》。(板書課題,齊讀)二、初讀詩歌,整體感知1.自讀詩歌,將詩歌讀流暢。2.再讀詩歌,要求:把握詩歌主要內容,理清詩歌的寫作思路。明確:第1小節寫了哪兩種人;第2~4小節寫出了這兩種人對待人民的不同態度;第5~7小節寫出了人民對這兩種人的不同態度。3.教師指導學生劃分朗讀節奏(課件出示),指導讀好停頓和重音。(教師示范第1小節,指名輪流讀第2~4小節,自由讀第5~7小節。)4.自由朗讀。三、對比品讀,理解內容,體會情感1.默讀詩歌,思考:這首詩在寫法上有什么特點?明確:對比的寫法。第2~4小節對比的是有的人對人民的不同態度;第5~7小節對比的是人民對有的人的不同態度。這兩部分內容之間又是一一對照的,寫出了兩種人的不同結局。2.(課件出示插圖和文字)小組對比朗讀,交流探討:(1)“有的人”指的是哪兩種人?這兩種人本質的不同是什么?(雖生猶死,雖死猶生)(2)對這兩種人,你認為作者的態度一樣嗎?你對這兩類人的態度呢?(學生自由說一說)小結:是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人,人民更愛戴、敬仰、懷念……損害人民利益的人,人民更痛恨、鄙視、憎惡……四、借助資料,自主探究,感受魯迅形象1.引導學生結合前面所學3篇課文及課外資料,圍繞“詩題叫‘有的人’,如果沒有副標題和學習提示,你能借助資料,讀出其中一種人就是指魯迅先生這樣的人嗎?從哪里讀出來的”這一問題展開學習。2.先自主學習,再小組合作,推選代表匯總。預設:(1)有的人/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借助魯迅《自嘲》一詩中的“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及其名言“我好像一頭牛,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牛奶、血”來理解,感受魯迅一心為民,甘愿為民犧牲的精神。)(2)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著地下的火燒。(借助魯迅的散文詩集名字——《野草》來理解)(3)有的人/他活著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借助前面所學課文及他人對魯迅的評價來理解,感受魯迅關心勞苦大眾、為別人想得多而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質。)(4)給人民作牛馬的/人民永遠記住他!(借助前面所學課文及隨文補充的資料來理解,結合其逝世當天的情景,體會“人民永遠記住他”所表達的情感。)3.說說魯迅是一個怎樣的人。4.全班齊讀這首詩,表達出自己對魯迅先生的情感。【教學板書】【教學反思】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8 有的人——紀念魯迅有感 作業設計.doc 28 有的人——紀念魯迅有感 教學設計.doc 【六上課件】第28課 有的人——紀念魯迅有感.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