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2 在社會中成長(導學案)姓名: 班級:課題 1.2在社會中成長 課型 新授課 課時:1學習目標 (1)政治認同:通過分析雷軍的成長經歷,培養學生關注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增進關心社會的情感,自覺踐行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2)道德修養:通過分析雷軍的捐贈行為,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初步培養學生親社會的意識。 (3)責任意識:通過設計主題班會的活動,將個人成長與社會發展相結合,養成親社會行為,積極投身社會實踐活動。重點 社會對個人成長的作用。難點 親社會行為的養成。課前案自主預習:參照《知識清單》,(鉛筆)標劃出重點段、核心句、關鍵詞,落實在課本上。課堂案基礎知識點(10分鐘)1.什么是社會化?社會化是指一個人從 最初的自然的生物個體 轉化為社會人的過程。★2.社會對個人的成長的影響有哪些?1)人的成長是不斷 社會化 的過程。①社會化的途徑: 父母的養育 、 同伴的幫助 、 老師的教誨 、 社會的關愛②社會化的結果:我們的 知識不斷豐富, 能力不斷提高, 規則意識不斷增強 , 價值觀念日漸養成 ,我們逐步成長為一名合格的社會成員。2)人的 生存 和 發展 離不開社會。具體表現:①我們的衣食住行、學習和娛樂等都與社會的方方面面發生著千絲萬縷的聯系。②每個人都從社會中獲得 物質支持 和 精神滋養。★3.親社會行為的表現: 謙讓 、 分享 、幫助他人、關心社會發展等。4.養成親社會行為重要性 ①青少年處于 走向社會 的關鍵時期,我們應該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 關注社會, 了解社會 , 服務社會 ,養成親社會行為。★②親社會行為有利于我們養成 良好的行為習慣,塑造 健康的人格,形成 正確的價值觀念,獲得 他人和社會的接納與認可。★方式 親社會行為在 人際交往 和 社會實踐 中養成。 ①我們要主動了解社會,關注社會發展變化,積極投身于 社會實踐。②在社會生活中,我們要遵守 社會規則和習俗 , 熱心幫助他人 ,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意義 參與社會的過程,既是 體驗社會生活 的過程,也是在 實踐中發展和成就自己的過程。我們只有 主動關心社會 , 積極融入社會 , 傾力奉獻社會 ,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二)(交流合作→共享共長) 20分鐘組內交流,達到共識;【學習任務一】環節一:從雷軍的成長看個人與社會議學任務:結合議學情境及預習,請你談談雷軍的成長過程又叫什么?雷軍在社會生活中有哪些收獲?議學活動:細心的網友發現雷軍的手機用的是小米的,開的車也是自己研發的小米汽車。請你列舉在每天的生活中我們使用的物品。(計時1分鐘)議一議:你所列舉的這些物品與社會上哪些行業發生了聯系?【學習任務二】環節二:從雷軍的成功析親社會行為議學任務:結合議學情境及預習,請你談談雷軍的這種捐款是一種什么行為?這種行為有哪些表現?議學任務:結合議學情境及預習,請你評價雷軍的這一行為?這一行為有什么意義?議學思考:請你談談雷軍的捐贈行為啟示我們如何養成親社會行為?【學習任務三】環節三:積極參與社會生活成就你我議學延伸:和諧社會,和諧社區,呼喚我們積極地融入社會、關注社會、奉獻社會,我們要學會關愛,學會奉獻。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幫助別人,溫暖他人,哪怕只是一個微笑、一聲問候,都可以讓我們的社會變得更美好。我們班決定以上述材料為背景組織一次主題班會宣傳活動,請你為本次班會設計一個宣傳主題。(三)練習1.“你有一個桃,我有一個桃,彼此交換,我們仍然是各有一個桃;但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彼此交換,我們就都有了兩種思想,甚至更多。”這啟示我們要學會( )A.換位思考 B.分享 C.等價交換 D.走進社會2.七年級同學小黃“曬”了自己的一份周末作業:宣傳垃圾分類知識,參加社區公益活動……你認為這份作業( )①能完全避免產生厭學情緒②能增進關心社會的興趣和情感③不利于形成良好生活態度④有利于養成參與公益活動、愛護公共衛生的好習慣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近年來,由中學生完成的涉及校園欺凌、智慧養老等“最佳提案”,經政協委員提交全國政協。這彰顯了中學生( )①遵守社會公德②能夠見義勇為③承擔公民責任④主動親近社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社會世事沒有明白的文字記載,只能靠悟性,而悟性要有強大的閱歷和經歷做基礎。這段話告訴我們( )①要積極參加社會實踐②社會是險惡的,要小心謹慎③要學會從社會這本書中獲取知識④人的成長離不開社會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5.“只要有心,處處公益。”中學生參加社會公益活動的具體形式有( )①環境保護②努力學習③社區服務④舉報違法行為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參考答案:1.答案:B解析:B:養親社會行為要學會謙讓、分享、幫助他人、關心社會發展等。題干描述啟示我們要學會分享,B項正確;ACD:題干描述與換位思考、等價交換、走進社會無關,ACD說法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2.答案:C解析:②④:宣傳垃圾分類知識,參加社區公益活動,都屬于親社會行為,有利于能增進學生關心社會的興趣和情感,養成參與公益活動、愛護公共衛生的好習慣,②④說法符合題意;①③:忽略親社會行為的積極影響,錯誤理解親社會行為影響,①③說法錯誤;故本題選C。3.答案:D解析:4.答案:C解析:5.答案:B解析:(④③:公益活動是指一定的組織或個人向杜會揭贈財物等活動,內容重要有社區服務,環境保護,知識傳播,公共福利,幫動他人,社會援助,專業救援,文化藝術活動等等,因此①)環境保護,③)社區服務都是公益活動,故③③說法符合題意;②:努力學習不屬于公益活動,故②說法與題意不符,排除;③:舉報違法行為是法律意識強的表現,不屬于公益活動,故④說法與題意不符,排除;故本題選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