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3.1 維護秩序(導學案)
姓名: 班級:
課題 3.1 維護秩序 課型 新授課 課時:1
學習目標 (1)政治認同:。通過旅游中的亂象分析,明白社會中的各種規則,知道如何才能讓規則成為秩序。 (2)健全人格:通過旅游中違反規則的案例分析,引導學生知道良好的社會秩序促進社會正常運轉。 (3)責任意識:通過撰寫文明旅游宣傳語,引導提高自覺遵守規則、維護社會秩序的能力。
重點 認識秩序與規則的重要性。
難點 規則和秩序的關系。
課前案
自主預習:參照《知識清單》,(鉛筆)標劃出重點段、核心句、關鍵詞,落實在課本上。
課堂案
基礎知識點(10分鐘)
1.社會秩序是社會生活的一種 狀態,社會秩序包括社會管理秩序、 秩序、交通秩序和 秩序等。
2.社會規則,是人們為了維護 ,在逐漸達成默契與共識的基礎上所形成的。
3.社會生活有秩序,維護秩序靠 。
4.社會秩序有什么重要性?
社會規則是如何維護社會秩序的?
(二)(交流合作→共享共長) 20分鐘
組內交流,達到共識;
【學習任務一】環節一:聚焦秩序,悟生活需要秩序
議學任務:①視頻反映了一種什么現象?
②分析“該現象”出現的原因。
③這種“現象”持續,會造成哪些影響?
議學活動:連一連:以下行為屬于遵守什么社會秩序?
議學任務:結合議學情境,請你談談社會生活為什么需要秩序?
【學習任務二】環節二:走進規則,析社會規則之美
議學任務:這名導游為什么會遭到處罰 ?
議學活動:火眼金睛:以下行為屬于社會規則的什么類型?
議學任務:結合議學情境,請你談談面對占座這樣的行為,我們該如何應對?社會規則與社會秩序有怎樣的關系?
【學習任務三】環節三:維護秩序,共建社會之和諧
【議學延伸】文明旅游,是提高社會文明程度、促進社會和諧、形成良好社會風尚的有效途徑。講衛生、懂禮儀、守秩序、遵法規、愛護環境和公共設施等日常的公民行為基本規范。現請你撰寫兩條文明旅游宣傳語,與同學們分享。
(三)練習
1.公共秩序也稱社會秩序,是由一定規則維系的人民公共生活的一種有序化狀態。下列選項中的行為與社會秩序相一致的是( )
A.小明不隨意穿越馬路——遵守交通秩序
B.工人師傅維修路燈——遵守公共場所秩序
C.劉師傅按規程加工零件——遵守社會管理秩序
D.小林自覺排隊買汽車票——遵守工作秩序
2.沒有規則,就沒有有序的交通;沒有交通秩序,我們甚至連按時上學都得不到保障。這說明( )
A.社會規則維護公共秩序
B.凡是有規則的地方人們就沒有行動自由
C.社會生活需要秩序,規則保障秩序的實現
D.有了規則就一定有良好的秩序
3.《成都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自2022年12月1日起施行。該條例明確了人們在生產、生活、交通、旅游、醫療等活動中應遵守的行為規范。可見( )
A.制定社會規則是為了限制自由
B.社會規則具有強制性
C.不文明行為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
D.社會規則明確社會秩序的內容
4.下列調節我們行為的各種規則中,對應排列正確的( )
①上學就要遲到了,在路上還遇到了紅燈,我真想闖過去,但是我沒有這樣做
②我堅持每天上學都不遲到
③在公共汽車上我主動給老爺爺讓座
①法律 ②紀律 ③道德
B.①道德 ②紀律 ③法律
C.①紀律 ②法律 ③道德
D.①法律 ②道德 ③紀律
5.《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規定:對于擾亂文化、體育等大型群眾性活動秩序的行為,處警告或者200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500元以下罰款。《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定表明( )
A.治安管理處罰法以強制手段限制了人們的自由
B.治安管理處罰法以非強制手段劃定自由的邊界
C.社會規則旨在保障人們文體活動的自由
D.社會規則保障正常的社會公共生活秩序
6.某校門口在傍晚放學時總會出現交通混亂不堪的狀況,開著私家車、騎著電動車和步行前來的家長將學校門口的一段路堵得水泄不通。
請你為改變這種現象提幾點合理建議(請從個人、學校、政府三個角度回答)。
7.閱讀材料,完成問題。
2022年9月6日20時許,四川省達州市渠縣一女性業主侯某駕駛小型汽車進入小區時,因車位已滿,保安不允許侯某駕駛汽車進入小區。侯某遂與保安發生口角,隨后將汽車停放在小區匝道口就自行離開,車輛阻礙小區入口長達30分鐘。公安機關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對侯某依法予以行政處罰。
(1)運用所學知識,談談公安機關為什么對侯某的行為依法處罰。
(2)公安機關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對侯某的行為進行處罰,說明社會規則有什么作用?
參考答案
1.A 2.C 3.D 4.A 5.D
6.答案 :個人:自覺遵守規則,讓規則成為我們行動的準繩;
學校:加強學校保護,盡己所能解決校門口交通堵塞問題,如錯峰放學,劃定家長接送位置等;
政府:有關部門協助指揮交通,確保順利通行等。
7.答案:(1)社會正常運行需要秩序,侯某的違規停車行為破壞了公共秩序,造成交通堵塞;社會秩序是人民安居樂業的保障,侯某的行為破壞了社會環境,造成了不良影響。
(2)①社會規則明確社會秩序的內容。②社會規則保障社會秩序的實現。
展開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