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4.1尊重他人(導學案)姓名: 班級:課題 4.1 尊重他人 課型 新授課 課時:1學習目標 (1)政治認同:通過熱點事件的分析,培養學生關注他人、平等待人、換位思考、欣賞他人的能力,認同尊重的價值觀。 (2)道德修養:通過角色互換活動,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能尊重他人,踐行以文明禮貌、相互尊重、助人為樂為主要內容的道德要求,做社會的好公民。 (3)責任意識:通過尋找自己在尊重他人方面的不足及改正活動,培養學生尊重他人的意識,在實際生活中能做到尊重他人。重點 掌握尊重的重要意義。難點 樹立尊重意識,懂得如何尊重他人。課前案自主預習:參照《知識清單》,(鉛筆)標劃出重點段、核心句、關鍵詞,落實在課本上。課堂案基礎知識點(10分鐘)1.尊重他人的含義及表現是什么?含義:尊重即尊敬、重視。尊重他人是一個人 的外在表現。表現:尊重他人的人格,尊重他人的權利,尊重他人的勞動等。▲2.我們為什么要尊重他人?(原因/必要性)①尊重即尊敬、重視。尊重他人是一個人內在修養的 ;②每個人都是有 的個體,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會的尊重。③尊重使社會生活 。④尊重是維系良好人際關系的 ,是文明社會的重要特征。3.為什么每個人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會的尊重?①受到他人尊重能夠增強 、 ,產生良好的心理體驗,如滿足感、成就感等。②相反,如果得不到他人的尊重與認可,往往會產生自卑感、 等。4.孟子說:“敬人者,人恒敬之。”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①尊重使社會生活和諧融洽。尊重是維系良好人際關系的前提,是文明社會的重要特征。②尊重是相互的,尊重能夠減少摩擦, ,增進信任,形成互敬互愛的融洽關系,從而促進社會進步,提高社會文明程度。▲5.如何做到尊重他人 (做法)①積極關注、 他人。(尊重他人,需要我們考慮他人的感受,認真對待他人,給予他人應有的、適當的 ,而不冷落、忽視他人。我們應該重視他人,對他人的疑惑給予細致耐心的解答,對他人的請求給予熱情的 。)② 他人。(我們每個人在 和 上都是平等的。平等待人要求我們發自內心地尊重他人人格,對所有的人 。)③學會 ,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人際交往中,我們要設身處地為 ,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他人;應該將心比心,體會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的難處,包容他人,像尊重自己一樣 。)④學會 他人。(我們要善于發現他人的 ,真誠地 他人的優點和閃光點,給予他人積極的評價。)(二)(交流合作→共享共長) 20分鐘組內交流,達到共識;【學習任務一】環節一:了解尊重,議社會熱點事件議學任務:結合議學情境,小組合作,請你談談這位騎手遭遇到了什么?你如何看待該男子的行為?議學活動:1.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你遇到過哪些被尊重的事情?(一、三小組分享)2.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你遇到哪些不被尊重的事情?(二、四小組分享)3.這些案例啟示我們要怎么做?請總結這么做的原因(從個人、他人、社會角度回答。)【學習任務二】環節二:感悟尊重,析尊重他人之行議一議:結合議學情境,請你談談雙方在處理這件事情中是如何體現相互尊重的?議學活動:1.體驗殘疾人艱辛:在白紙上用左手寫四個字“尊重他人。”2.體驗盲人艱辛:閉眼在白紙上寫四個字“尊重他人。”議一議:談談在角色互換中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在生活中我們應該如何尊重他人?議學思考:在生活中,除了尊重他人,我們還應該尊重什么?【學習任務三】環節三:踐行尊重,啟尊重他人之智【議學延伸】請你談談在生活中,尊重他人,你還存在哪些不足?今后你將如何改進?請同學們寫在貼條上,貼在班級文化墻上,以便大家監督。(三)練習1.尊重是一團火,一團溫暖你我的火。這是因為( )①受到他人尊重能夠增強自尊、自信 ②受到他人尊重能夠獲得滿足感,成就感③尊重使社會生活和諧融洽 ④重視他人,對他人的請求給予幫助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2.“敬人者,人恒敬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言必信,行必果”這些經典的話語,告訴我們為人處世的道理有( )①尊重他人,平等待人②換位思考,與人為善③誠信做人,言而有信④自尊自信,敢于競爭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尊重是維系良好人際關系的前提,是文明社會的重要特征。關于尊重他人,以下同學的做法錯誤的是( )A.小朱是班上的熱心腸,對同學們的請求總能給予熱情的幫助B.小劉有很多朋友,因為他善于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大家愿意和他做朋友C.小羅是班長,當有同學給別人起侮辱性綽號時,她總會站出來制止D.小周在學校聽老師的話,但回到家中就是家里的“小皇帝”,對家人總是大喊大叫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啟示我們,與人交往中要( )A.積極關注他人B.學會區別對待C.學會換位思考D.學會欣賞他人5.如圖告訴我們( )A.彼此欣賞是交友的前提B.與人為善體現國家形象C.相互尊重促進社會和諧D.文明有禮是個人的選擇參考答案1.A 2.A 3.D 4.C 5.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