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拿來主義》教學目標:1.揣摩課文中運用比喻、諷刺、反語和特定語境中詞語的含義,體會魯迅先生雜文尖銳犀利幽默詼諧的語言風格。2.理解本文在批判中立論的方法;分析和梳理文本層層推進的論證推理過程。3.聯系歷史背景,準確理解文中特定語境中詞語的含義,揣摩語言感彩。4.體會魯迅先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培養學生關心祖國的情感。能感受作者在對待中外文化上的拿來主義態度;能體會拿來主義的意義和非拿來主義的危害。教學重點:了解和學習魯迅先生對待外國文化的正確態度與方法,發揚“拿來主義”精神,閱讀中外作品時注意吸取精華,剔除糟粕。教學難點:領會運用形象化的比喻和幽默諷刺的語言來論證論點的寫作特色。導入:著名作家馮驥才先生到法國訪問時,在歡迎宴會上,有一位外國記者問他“馮先生,貴國學習西方資產階級的東西就不擔心變成資本主義嗎?馮驥才反問道“人吃了豬肉就會變成豬,吃了牛肉就會變成牛嗎?馮驥才先生幽默機智的回答贏得了滿堂喝彩,確實,我們學習西方資本主義的東西的確不會變成資本主義,同樣我們在對待我國的文化遺產時,只要堅持正確的原則,就一定會有利于新事物的發展,那這個正確的原則是什么呢?下面請同學們跟隨老師一起走進魯迅先生的《拿來主義》尋找答案。一、初步感知1.“拿來”是什么意思?為什么還要在它后面加上一個“主義”呢 師生交流討論后。明確:“拿來”是一個動作行為。“拿來”加上“主義”,是因為它很重要。這里的“拿來”跟我們平時所說的“拿來”不是一回事,它是一種形象的說法。“主義”是指一種重大原則或主張。“拿來主義”這個提法是魯迅的獨創,有它特定的含義。2.那么,魯迅先生為什么要提出這樣一種原則或主張呢 我們先簡單地來看一下寫作背景。本文寫于1934年,那是中華民族災難深重的年代。當時在如何對待文化遺產的問題上,存在著種種錯誤思潮和糊涂觀念。為了揭露和打擊敵人,為了澄清認識,魯迅先生寫了這篇文章,闡明了馬克思主義批判地繼承文化遺產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實行“拿來主義”的正確主張。文章中著重談的是如何對待外國文化的問題,但魯迅先生提出的主張也足以批駁那些對本國文化的錯誤觀點。因此,“拿來主義”完全適用于對待一切文化遺產。3.作者運用什么文體來論證“拿來主義”?雜文是短小的文藝性社會評論,既是說理的,又具有文學因素。我們現在所說的雜文,主要是指“五四”以來,以魯迅為代表的那種精辟犀利,帶有濃烈的文藝色彩的議論文章。接下來我們一起深入文本,看看作者如何論述拿來主義深入研讀1.何為拿來?①本文的論點是什么?明確:論點即第7段里的話:“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簡單說就是“拿來主義”。②作者在提出拿來主義之前提到了幾個“主義”?他們的表現、實質和危害是什么?做法 表現 實質 危害閉關主義 自己不去, 別人不來 排外 給槍炮打破大門——鴉片戰爭 又碰了一串釘子——喪權辱國條約送去主義 古董、畫展、梅蘭芳、徐悲鴻 (學術文藝) 媚外 子孫“磕頭賀喜,討一點殘羹冷炙” 子孫無可用的資源,仰食于他人 被“拋給”“嗟來之食”,成為奴仆送來主義 鴉片、廢槍炮、法國香粉、美國的電影、日本的小東西 傾銷 被侵略、被腐蝕③作者對這幾種主義都持什么態度?明確:否定(破)作者認為應該從錯誤的做法中必須采用“拿來主義”,(立)那,如何“拿來”?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拿來!2.怎么拿來?第8段“大宅子”比喻什么?明確:文化遺產對比現實對待文化遺產的態度和拿來主義者對待文化遺產的態度,完成下列表格。對待文化遺產的三種態度。(比喻論證)喻體 態度 本質孱頭 怕污染、徘徊不敢走進門 害怕逃避 (逃避主義)昏蛋 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燒光 全盤否定 (虛無主義)廢物 羨慕舊主人,欣欣然接受一切 全盤肯定 (投降主義)作者認為這三種態度都持否定態度(破)。拿來主義者對待文化遺產的態度:(比喻論證)喻體 本體 態度魚翅 有益無害 完全吸收鴉片 有益有害 批判地吸收煙燈煙槍 無益無害 保存一點+銷毀大部分姨太太 有害無益 堅決拋棄拿來主義者對待文化遺產的態度:先占有后挑選。吸取精華,剔除糟粕(立)。③本文的論點為什么不在開頭就提出來?明確:破立結合。“破”就是分析、評論或駁斥,指出其不足或錯誤之處。文中的“破”是為了“立”,是為了確立不違背常理的觀點。并且,這個觀點是與某種生活現象或錯誤言論完全相反或對立的。在“破”與“立”之間,過渡要自然,銜接要緊密,以使文章成為一個有機整體。全文采用的是破立結合的論述方法,前半部分重在“破”,后半部分重在“立”。第1段批判“閉關主義”的危害及“送去主義”的一些可恥行徑,是破。第2段提出“拿來”,是立。第3、4段指出“送去主義”的危害,是破。第5段進一步提出“拿來主義”,是立。第6段指出“送來”的危害,是破。第7段提出中心論點,是立。第8段闡明對待文化遺產的錯誤態度,是破。第9段闡明對待文化遺產的正確態度,是立。第10段提出實行“拿來主義”的人的膽識和品質,以及實行“拿來主義”的重要性,是立。文章先破后立,邊破邊立,破立結合。3.拿來如何?①我們究竟應當怎么對待外來文化?明確:總之,我們要拿來。②拿來之后怎么區別對待呢?明確:我們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毀滅。③正確對待外來文化有什么積極作用?明確: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會成為新宅子。④ 怎樣才能做到正確對待外來文化?明確:首先要這人沉著,勇猛,有辨別,不自私。⑤ 實行拿來主義有什么重要性和迫切性呢?明確:沒有拿來的,人不能自成為新人,沒有拿來的,文藝不能自成為新文藝。4.品味“拿來”①全文的寫作思路是什么?依照段落順序,用簡潔、準確、全面的語言來梳理全文的思路。明確:第1段先從現實問題入筆,列舉種種崇洋媚外的不良現象,然后第2段提出自己的觀點:送去之外,還得拿來,第3段解釋如果只有送去,我們的子孫后代就會沒飯吃,第4段和第5段進一步提出“拿來主義”,第6段列舉被“送來”嚇怕的例子,第7段指出那不是“拿來”,正確的“拿來”是“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第8段把文化遺產比作大宅子,列舉了對待大宅子的三種錯誤“拿來”態度,然后在第9段列舉了四種正確的“拿來”態度,最后水到渠成地在第10段中總結:“總之,我們要拿來。我們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毀滅。”并進一步闡明拿來主義的意義和實施拿來主義的人必須具備的條件。全文思路清晰而且自然順暢。②論述上有什么特點?這樣論述的效果是什么?明確:一是從社會問題入筆,列舉種種可恥行為,并指出危害,然后提出自己的觀點。這樣寫能顯出寫作的現實意義和社會價值。二是用比喻論證的方法來論述怎樣“拿來”,把文化遺產比作一座大宅子,先從反面介紹對待這座大宅子的錯誤態度,魯迅先用犀利,幽默的語言,嘲諷和鞭撻了對待文化遺產的三種錯誤態度,分別用“孱頭”“昏頭”“廢物”比喻逃避主義者、虛無主義者和投降主義者。第九小節中,又用魚翅、鴉片、煙槍和煙燈、姨太太來比喻文化遺產中的各種利弊部分,真是生動形象而又深刻含蓄。后從正面介紹正確態度,這樣就把深奧抽象的道理說得通俗形象,把人們難以理解的重大問題一下子說明白了。三是用詞幽默靈活。文章開篇就是撲面而來的幽默:“中國一向是所謂'閉關主義’,自己不去,別人也不許來。自從給槍炮打破了大門之后,又碰了一串釘子,到現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義’了。”另外還有“一路的掛過去”“我們當然是化為魂靈,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獄,但我們的子孫是在的’我們之中的一個窮青年,因為祖上的陰功(姑且讓我這么說說罷),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問他是騙來的,搶來的,或合法繼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換來的”。用詞的靈活,主要體現在或褒詞貶用--“一者見得豐富,二者見得大度”,或眨詞褒用--“我只想鼓吹我們再吝嗇一點”或變換用-一下子“拋來”,一下子“拋給”,一下子“送來”。讀可來既有風趣諷刺的效果,又新穎別致,耐人尋味。三、總結拓展1.總結文章批判了當時國民黨政府媚外求榮的妥協政策和一些人對待文化遺產的錯誤態度,剖析其錯誤本質,闡明了理性對待文化遺產及外來文化的基本原則和方法:既反對不加分析的全盤西化,又反對盲目排斥和拒絕接受任何外來文化,而主張實行“拿來主義”,即正確繼承傳統文化和選擇性借鑒外來文化,這是構建新文藝的必經之路。2.課后拓展閱讀魯迅的兩篇雜文《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和《文學與出汗》,進一步感受魯迅雜文的語言特點,每篇讀完后可以相互交流感受,相互促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