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 人教版九年級英語 Unit 13 We're trying to save the earth. Section B 1a-1e 說課稿 課型 新授 課時 1 序號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們: 大家好!今天我將對人教版九年級英語 Unit 13 We're trying to save the earth. Section B 1a-1e 進行說課。本次說課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教學評價以及教學反思這幾個方面展開。 一、教材分析 1. 單元主題與地位 本單元聚焦于“保護環境”這一極具現實意義的主題。通過對各種環境問題的探討以及人們應對舉措的學習,旨在提升學生的環保意識,并使他們掌握相關的英語表達。Section B 1a 1e 是本單元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在 Section A 對環境問題初步認知與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入探討具體的環保行動與措施,為學生構建完整的環保知識體系和語言運用框架起到了關鍵的銜接與拓展作用。 2. 教材內容剖析 1a 部分通過呈現一些與環保相關的短語,如“turn off the lights”“ride a bike”等,引導學生復習和拓展關于環保行動的詞匯表達,為后續的聽力與口語交流奠定基礎。 1b 1d 構成了一個完整的聽力任務鏈。1b 要求學生根據所聽到的內容將環保行動與對應的好處進行匹配,初步檢測學生對聽力材料主旨的理解;1c 則聚焦于聽力細節,讓學生填寫人們采取特定環保行動的原因;1d 進一步拓展,讓學生根據聽力信息進行口語表達,闡述人們為保護環境所做的事情,鍛煉學生的信息整合與口語輸出能力。 1e 是一個開放性的口語討論活動,鼓勵學生結合自身實際情況,談論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能夠采取的環保行動,將課堂所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相連,提升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和環保實踐意識。 二、學情分析 九年級的學生經過之前的英語學習,已經積累了一定量的詞匯、短語和基礎語法知識,具備了初步的聽說讀寫能力。他們對周圍的環境問題有一定的感知和了解,并且在 Section A 的學習中已經對一些常見的環境問題及其嚴重性有了認識。然而,在聽力理解方面,部分學生可能會在捕捉關鍵信息、理解較長較復雜的句子以及聽力技巧運用上存在困難;在口語表達時,有些學生可能會出現表達不流暢、用詞不準確或者邏輯不清晰的情況。此外,雖然學生知道一些環保行動,但對于如何用英語準確、全面地描述這些行動及其意義,還需要進一步的學習與訓練。 三、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目標 學生能夠熟練掌握 1a 中與環保行動相關的短語,如“take public transportation”“recycle books and paper”等,并能正確理解其含義與用法。 通過聽力練習,學生能夠聽懂關于人們環保行動及其原因和好處的對話內容,準確獲取關鍵信息,完成 1b 1d 的聽力任務,并提高聽力理解能力與技巧。 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詞匯和短語,在 1e 的口語討論中,清晰、流暢地表達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能夠采取的環保行動以及這些行動對保護環境的積極意義,提升口語表達的準確性和邏輯性。 2. 過程與方法目標 借助圖片、視頻等多媒體資源展示環保行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參與熱情,幫助學生直觀地理解和記憶相關詞匯與短語。 通過聽力任務的設置,引導學生掌握預測聽力內容、捕捉關鍵詞、記錄關鍵信息等聽力技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組織小組合作討論與口語練習,讓學生在交流互動中相互學習、相互啟發,提高合作學習能力與口語交際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與創新思維,鼓勵學生提出個性化的環保行動方案。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使學生深刻認識到環境保護與每個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每個人都應為保護環境貢獻自己的力量。 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環保活動,將環保理念轉化為實際行動,養成良好的環保習慣,共同營造綠色、和諧的生活環境。 四、教學重難點 1. 教學重點 掌握 1a 中環保行動相關的詞匯與短語,并能在實際語境中準確運用。 完成 1b 1d 的聽力任務,理解聽力材料中關于環保行動的具體內容、原因和好處,并能進行有效的信息提取與整合。 在 1e 的口語討論中,能夠結合自身實際,用英語清晰、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環保行動及其意義。 2. 教學難點 聽力材料中部分句子較長、信息量大,學生可能難以在短時間內準確理解并捕捉關鍵信息,如“People are trying to save the earth by reducing waste and reusing things. For example, they are using reusable bags instead of plastic ones, which helps cut down on pollution.”等句子,幫助學生理解此類句子并掌握聽力技巧是教學難點之一。 在口語表達中,引導學生克服緊張情緒,組織連貫、邏輯清晰的語言,避免出現中式英語表達,并且能夠根據不同的情境靈活運用所學的詞匯與短語進行交流,也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挑戰。 五、教學方法 1. 情境教學法:通過展示環境污染的圖片、視頻以及環保行動的實例等創設真實的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環境問題的嚴重性以及環保行動的必要性,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2. 任務驅動法:將 1a 1e 的教學內容設計成一系列具有明確目標的任務,如詞匯學習任務、聽力任務、口語討論任務等,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主動學習、積極探索,逐步提高語言知識與技能水平,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 合作學習法: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在小組內共同完成聽力任務、討論口語話題等。通過小組合作,學生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幫助、相互評價,分享學習經驗與成果,提高合作意識與團隊精神,同時也有助于拓寬學生的思維視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4. 多媒體輔助教學法:運用多媒體課件、音頻、視頻等教學資源,豐富教學內容與形式,為學生提供更加直觀、生動、形象的學習材料,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語言知識,提高教學效率與質量。 六、教學過程 1. 導入(Leadin) 展示一段關于環境污染現狀的視頻,如河流污染、空氣污染、垃圾堆積如山等場景,讓學生直觀地感受環境問題的嚴峻性。播放結束后,提問學生:“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environment around us What can we do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引導學生用英語表達自己的看法,從而引出本節課的主題——環保行動。 展示一些環保行動的圖片,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植樹造林、垃圾分類等,讓學生簡單描述圖片內容,復習已學的相關詞匯與表達,為 1a 的詞匯學習做好鋪墊。 2. 詞匯學習(Vocabulary learning) 呈現 1a 中的環保行動短語,如“turn off the lights when leaving a room”“take shorter showers”“recycle paper and bottles”等,通過圖片、例句以及教師的講解,幫助學生理解每個短語的含義與用法。例如,對于“recycle paper and bottles”,教師可以舉例:“We should recycle paper and bottles to save resources and reduce waste.”讓學生模仿例句進行造句練習,加深對短語的理解與記憶。 組織學生進行小組競賽活動,教師說出短語的中文意思,小組內成員快速搶答對應的英文短語,看哪個小組反應最快、回答最準確。通過競賽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競爭意識,提高學生對詞匯的掌握程度。 3. 聽力練習(Listening practice) 聽力前(Prelistening) 引導學生觀察 1b 中的表格內容,預測聽力材料可能涉及的環保行動、原因和好處,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進行大膽猜測,如“Maybe the listening will talk about riding a bike to reduce air pollution.”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在聽力過程中有針對性地捕捉信息,提高聽力效果。 簡單介紹聽力材料的背景信息,如對話的人物、場景等,讓學生對聽力內容有一個初步的了解,減少聽力理解的障礙。 聽力中(Whilelistening) 播放第一遍聽力材料,讓學生整體感知對話內容,完成 1b 的匹配任務。在播放過程中,教師提醒學生注意關鍵詞和關鍵句,如“because”“so that”等引導原因和目的的詞匯,以及一些環保行動的表述。 播放第二遍聽力材料,讓學生完成 1c 的填空任務,詳細記錄人們采取特定環保行動的原因。此時,教師可以暫停聽力材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記錄信息,同時巡視教室,觀察學生的答題情況,及時給予幫助和指導。 播放第三遍聽力材料,讓學生核對 1b 和 1c 的答案,并進一步完善自己的答案。然后,讓學生兩人一組,互相交流聽力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共同解決。聽力后(Postlistening) 讓學生根據聽力材料內容,回答一些拓展性的問題,如“What other environmental problems do you think the speakers might mention ”“Do you agree with the actions and reasons in the listening Why or why not ”通過這些問題,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同時加深學生對聽力材料的理解。 組織學生進行口語復述練習,讓學生根據聽力筆記,用自己的語言復述聽力材料的主要內容,包括人們采取的環保行動、原因和好處。這一環節旨在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信息整合能力,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水平。 4. 口語討論(Speaking discussion) 呈現 1e 的口語討論話題:“What can you do in your daily life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Make a list.”讓學生先獨立思考,在紙上列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能夠采取的環保行動,如“I can walk to school instead of taking a car.”“I can plant some trees in my garden.”等。 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每個小組成員輪流分享自己的列表內容,并說明這些行動對保護環境的意義。在小組討論過程中,教師巡視各小組,參與學生的討論,鼓勵學生積極發言,引導學生傾聽他人的意見和建議,并進行適當的補充和提問。例如,教師可以問:“How often do you do that ”“What difficulties might you meet when you do this ”等問題,幫助學生進一步拓展思路,豐富討論內容。 每個小組推選一名代表進行全班發言,匯報小組討論的結果。其他小組的成員可以進行提問或補充,形成全班范圍內的互動交流。教師對各小組的表現進行評價,肯定學生的優點和創新之處,同時指出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提出改進的建議。 5. 總結(Summary) 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所學的重點詞匯與短語、聽力技巧以及口語表達要點,如環保行動的表達方式、如何闡述行動的原因和好處等,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 再次強調環境保護的重要性,鼓勵學生將課堂所學的環保知識和行動方案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積極參與環保活動,為保護地球家園貢獻自己的力量。 6. 作業布置(Homework) 讓學生根據本節課的討論內容,寫一篇短文介紹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環保行動計劃,要求至少包含三個環保行動及其原因和好處,字數在 80 100 字左右。通過寫作作業,進一步鞏固學生所學的知識,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和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要求學生在課后向家人和朋友宣傳環保知識,分享自己的環保行動計劃,鼓勵更多的人加入到環保行列中來,擴大環保教育的影響力,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環保使命感。 七、教學評價 1. 形成性評價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觀察學生的課堂表現,如參與小組討論的積極性、回答問題的準確性與流利性、完成聽力和口語任務的情況等,及時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和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對學生的表現給予及時的反饋和評價,如表揚、鼓勵、糾正等,幫助學生調整學習策略,提高學習效果。 利用小組競賽、同伴互評等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競爭意識,同時讓學生在評價他人的過程中學習他人的優點,發現自己的不足,促進學生的共同進步。例如,在詞匯學習的小組競賽環節,對表現優秀的小組給予加分獎勵,并讓其他小組向他們學習;在口語討論環節,組織學生進行同伴互評,讓學生相互評價對方的口語表達內容、語言準確性、邏輯性等方面,教師根據學生的互評結果進行總結和補充評價。 2. 終結性評價 通過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如寫作短文的質量、對詞匯和短語的運用準確性、對環保行動的闡述完整性等,對學生本節課的學習效果進行綜合評價,了解學生是否達到了教學目標的要求。 定期進行單元測試或階段性測試,將本節課所學的知識和技能納入測試范圍,如聽力理解、詞匯運用、口語表達、寫作等題型,全面檢測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和語言運用能力,以便及時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調整教學計劃和教學方法。 八、教學反思 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通過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詞匯學習、聽力練習和口語討論等教學活動中來,較好地完成了教學目標,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培養和提升。然而,教學過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例如在聽力練習環節,部分學生仍然難以準確捕捉一些關鍵信息,需要在今后的教學中加強聽力技巧的專項訓練;在口語討論環節,個別學生參與度不高,可能是由于性格內向或者英語表達能力較弱,在今后的教學中應更加關注這部分學生,給予他們更多的鼓勵和指導,創造更多適合他們參與的課堂活動。此外,在教學評價方面,雖然采用了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但評價的方式和內容還可以更加多樣化和全面化,以便更準確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進步程度。針對這些問題,我將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反思和改進,努力提高教學質量,為學生的英語學習和綜合素質提升提供更好的幫助。 以上就是我的說課內容,謝謝大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