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5張PPT)4.2我國的社會保障第二單元 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第三課 我國的經濟發展第四課 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與社會保障發展為了人民4.1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社會公平 (要求)公平-分好蛋糕基 礎促 進高質量發展 (目標)效率-做大蛋糕以人民為中心3.1 貫徹新發展理念3.2 推動高質量發展1、明確是什么? 2、明確為什么?3、回答怎么做?【知識體系】2025高考一輪復習風經濟生活必修二 第四課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與社會保障第四課 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與社會保障必備知識1.分配制度: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2.完善個人收入分配的舉措3.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的原因,內容和措施。問題清單1.我國分配制度的內容及其決定因素?按勞分配的含義?為什么要實行按勞分配?屬于按勞分配的收入形式有哪些?2.★生產要素參與分配的類型及其意義?3.居民收入有哪些類別?4.★如何完善個人收入分配?5.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的理解?6.勞動的地位,對勞動的基本要求?7.★社會保障的作用?8.★社會保障的主要形式(含義、地位、作用)?9.了解保險中社會保險和商業保險的區別?10.★如何來完善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必備知識與知識清單生產力生產關系生產資料所有制分配制度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決定決定決定考點二 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與社會保障知識點1 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①根本原因:由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生產力狀況決定②直接原因:生產決定分配,生產資料所有制決定分配方式。由我國的生產資料所有制結構(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決定③分配制度是促進共同富裕的基礎性制度。(P47教材修改)一.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制度(1)是什么:(2)為什么: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社會主義公有制條件下生產力的發展水平性質地位 范圍 基本內容和要求 決定 因素 現實的 經濟條件 前提物質基礎直接原因意義 不能實行按需分配按勞分配是社會主義的分配原則;按勞分配處于主體地位公有制經濟中生產資料公有制社會主義條件下人們勞動的性質和特點按勞分配存在于公有制及公有控股的股份制經濟中,其形式是工人的工資、津貼、獎金。還包括農民經營所承包土地獲得的收入。有勞動能力的社會成員必須參加勞動;在做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勞動者提供的勞動(勞動數量和質量)為尺度對個人進行分配,多勞多得、少勞少得注意:按勞分配≠公有制中的分配。按勞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經濟中,但公有制經濟中除了按勞分配,還存在按生產要素分配、福利性分配、社會保障收入。提高效率:有利于充分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激勵勞動者努力學習科學技術、提高勞動技能,促進社會生產的發展;體現公平:實行按勞分配是對以往幾千年來不勞而獲的剝削制度的根本否定,體現了勞動者共同勞動、平等分配的社會地位。不能實行平均分配1.按勞分配(1)按勞分配≠公有制中的分配。按勞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經濟中,但公有制經濟中除了按勞分配,還存在按生產要素分配、福利性分配、社會保障收入。(2)按生產要素分配≠非公有制經濟中的分配。按生產要素分配既可以與非公有制經濟相適應,也可以與公有制經濟相適應。(3)按勞分配≠勞動性收入。勞動性收入中,既包括公有制經濟中的按勞分配, 還包括非公有制經濟中的按勞動要素分配(4)不能認為“按勞分配意味著等量勞動必然獲得等量報酬。”按勞分配的實現程度與本企業的經濟效益密切相關。特別注意:生產要素的類型意義①按勞動要素分配:在私營、外資企業中獲得的工資、獎金和津貼②按資本要素分配:儲蓄存款利息、股息或股權轉讓所得、債券的利息、私營企業主的稅后利潤③按土地要素分配: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轉讓金收入④按知識要素分配:勞動者憑借知識要素獲得的收入(如著作版權、知識付費等)⑤按管理要素分配:企業管理人員憑借管理才能在生產經營中的貢獻參與分配⑥按技術要素分配:技術入股、專利使用、技術轉讓的收入⑦按數據要素分配:通過信息技術的收集、篩選、加工、處理的“大數據”而獲得的收入有利于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動資源優化配置,促進經濟的發展;2.多種分配方式并存——按生產要素分配與按勞分配的區別名 稱 比 較 按勞分配 按生產要素分配區別 適用 范圍體現地位聯系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公有制與非公有制)體現了勞動者共同勞動、平等分配的社會地位體現國家對公民權利的尊重,對勞動、知識、人才、創造的尊重在我國所有分配方式中居于主體地位是我國分配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①均由我國現階段的國情和客觀經濟條件決定;②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包括國有、集體經濟及其控股企業比較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歸納提升】①有利于完善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②有利于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是對數據要素所有權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確認,能激發人們開發和利用數據參與經濟活動的積極性,讓一切創造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③有利于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有利于推動我國數字經濟的發展,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發展新興產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④有利于拓寬人們的收入渠道,增加居民收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知識拓展:數據作為生產要素參與分配的現實意義(1)勞動性收入:通過勞動所獲得的收入。包括工資、獎金、津貼。(2)財產性收入:是指通過自己所擁有的各類財產獲得的收入,包括銀行存款所得的利息、股息、房屋出租所得的租金、農民土地流轉所得收入等(3)經營性收入:通過生產活動所獲得的收入,如開網店、個體工商戶。(屬于初次分配)(4)轉移性收入:是指國家、單位、社會團體對住戶的各種經常性轉移支付和住戶之間的經常性收入轉移,包括養老金、社會救濟和補助、政策性生產補貼、政策性生活補貼、救災款等。(屬于再分配)3.居民獲取收入的主要途徑轉移支付,又稱無償支付,主要是指政府或企業無償支付財物給其他經濟主體以增加其收入,是收入再分配的一種形式。政府向個人的轉移支付大都具有社會保障性質,上級政府對下級政府的轉移支付主要是為了平衡各地區的政府收入差距,企業對非盈利組織的捐贈也是一種重要的轉移支付。小呂爸爸在一家國企工作,每月有工資,年終還有獎金。媽媽是一家私人控股企業的管理人員,除工資外,持有的公司股票也有分紅。家庭投資理財由媽媽負責,銀行存款和國債都有收益。小呂的爸爸和媽媽周六和周日都休息,趁著雙休日來到小呂鄉下的姑姑家探望,姑姑和姑夫是農民,轉讓了自家承包地的經營權,一心一意經營“農家樂”,收入增加了很多。姑夫業余時間喜歡搞小發明,通過轉讓自己的發明專利、獲得一筆收入。姑夫的爸爸退休在家,每月都有養老金,姑夫的媽媽是個殘疾人,每月政府都有發放殘疾人補貼。思考:小呂一家獲得收入的途徑及分配方式小呂一家的故事項目 分配方式 收入途徑爸爸在一家國企工作,每月有工資,年終還有獎金。媽媽是一家私人控股企業的管理人員,除工資外,持有的公司股票也有分紅。家庭投資理財由媽媽負責,銀行存款和國債都有收益。姑姑和姑夫是農民,轉讓了自家承包地的經營權,一心一意經營“農家樂”,收入增加了很多姑夫業余時間喜歡搞小發明,通過轉讓自己的發明專利、獲得一筆收入姑夫的爸爸退休在家,每月都有養老金姑夫的媽媽是個殘疾人,每月政府都有發放殘疾人補貼。按勞分配勞動性收入管理要素資本要素勞動性收入財產性收入資本要素財產性收入土地要素勞動要素財產性收入經營性收入技術要素財產性收入福利性分配轉移性收入福利性分配轉移性收入【鞏固訓練】正確認識“三權分置”下農民收入的分配方式項目 分配方式農民自己經營所承包土地獲得的收入農民流轉土地所得收入農民土地入股到集體合作社勞作獲得的收入農民以土地入股民營企業分紅所得收入農民到流轉后獲得經營權的公司(非股份合作制企業)去打工農民的種糧補貼收入按勞分配/勞動性收入按勞分配/勞動性收入土地要素/財產性收入土地要素/財產性收入勞動要素/勞動性收入轉移性收入【知識拓展】5.弘揚勞動精神原因要求勞動是財富的源泉,我們獲取的任何收入歸根結底都來自勞動創造①弘揚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社會風尚。②樹立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的勞動觀。③鼓勵全體勞動者通過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致富。勞動只有分工不同,并無高低貴賤之別。任何時候都不能看不起普通勞動者,都不能貪圖不勞而獲的生活。知識拓展: 崇尚勞動原因①從財富和收入的角度:勞動是財富的源泉,我們獲取的任何收入歸根結底都來自勞動創造。②從物質資料生產的角度:物質資料生產離不開人的勞動和生產資料,勞動是物質財富的源泉,也是價值的唯一源泉。P3③從哲學角度:勞動創造了人和人類社會;勞動和社會交往促進了人腦的生成,促進了語言的產生和發展。必修44、完善個人收入分配①分配制度是促進共同富裕的基礎性制度。(新增)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②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貫徹協調和共享新發展理念的要求,有利于理順國家、企業和個人三者的收入分配關系③有利于體現效率、促進公平。(1)原因拓展:基尼系數,是國際上通用的、用以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居民收入差距的常用指標之一,表示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進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總收入的百分比。基尼系數最大為“1”,最小等于“0”。一般認為,基尼系數小于 0.2 時,顯示居民收入分配過于平均,0.2—0.3 之間時較為平均,0.3—0.4 之間時比較合理,0.4—0.5 時差距過大,大于 0.5 時差距懸殊。(2)措施①制度保證:理順國家、企業、個人三者的收入分配關系,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制度體系,健全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②兩個同步:堅持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勞動報酬提高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基本同步。③初次分配: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堅持多勞多得,鼓勵勤勞致富,促進機會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探索多種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眾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財產性收入。④再分配:要加大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等的調節力度。完善個人所得稅制度,規范收入分配秩序,規范財富積累機制,保護合法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⑤第三次分配:作用,引導、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積極參與公益慈善事業。⑥根本措施:大力發展生產力,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為收入分配公平奠定物質基礎。⑦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徹協調、共享新發展理念,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和區域協調。知識拓展: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的比較 初次分配 再分配 第三次分配范圍 物質生產部門內部, 主要為工業企業 全社會 全社會主體 主要是企業 國家、政府 企業、組織、個人手段 市場機制決定 政府調控機制 (稅收、政策、法律) 通過個人自愿捐贈而進行的分配目的 提高效率,體現公平 主要是更加體現公平 更加體現公平舉例 按勞分配收入、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收入(如財產性收入、經營性收入等)、增值稅、關稅等 個人所得稅、財產稅; 社會保障制度等轉移支付,包括社會保險、社會福利、社會救濟和社會優撫等 捐贈、慈善、志愿行動等社會公益事業,助學、救災、濟困、解危、安老判斷初次分配 、再分配1.提高最低工資標準2.加強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3.建立企業職工正常工資增長機制4.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5.加大對農產品的補貼6.鼓勵資本、技術等要素參與分配,增加收入7.提高個稅起征點,調節個人收入分配8.疫情發生后,某企業捐給一線醫院等急需防護物資的地方,總計捐款捐物1300余萬初次分配再分配初次分配再分配再分配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慈善捐贈企業經營純收入稅收企業提留工資獎金國家企業個人財政收入企業基金個人收入上繳留給發給形成形成形成財政支出經濟建設科教文衛行政國防社會保障償還債務預算用于擴大再生產用于個人消費個人所得稅用于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知識拓展】提醒: 流轉稅(增值稅、消費稅、關稅等)屬于初次分配范疇。收入差距的表現 國家宏觀政策城鄉收入差距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過低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過低區域收入差距,主要指東西部收入差距行業收入差距,主要指壟斷行業收入過高我國收入差距的現狀與具體的國家政策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實施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加大財政的轉移支付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建立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貫徹新發展理念,統籌區域發展深化國企改革,提高國企上交利潤率,對國企高管實行限薪制等【知識拓展】(1)完善社會保障的必要性:(政府和社會承擔主要責任)社會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維護社會公平、增進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2)功能作用\意義:①社會保障通過防范和化解社會成員的生存危機,保障他們的基本生活權利,能夠有效維護社會生活秩序的穩定,發揮民生保障安全網作用。(穩定器)②社會保障通過國民收入再分配,發揮收入分配調節器作用,能夠調節不同社會群體之間的利益關系,化解社會矛盾和沖突,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調節器)③社會保障通過風險分攤與責任共擔,充分發揮社會互助功能,同時通過社會成員的自助與他助,推動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助推器)知識點2 我國的社會保障1.完善社會保障的原因基本形式 地位 保障對象 內容 作用社會 保險 社會保障體系的核心 繳納社會保險的勞動者 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 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傷、失業、生育等情況下依法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社會 救助 最先形成,歷史最悠久;“最后一道防線” 無法維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 現金和物資資助。例如:災害救助、最低生活保障(最常見) 保障最低生活水平保障社會成員生活安全和生存權利社會 福利 最高層次的社會保障 老年人、殘疾人、婦女、兒童和其他社會成員 社會化服務、實物供給或者福利津貼 滿足社會成員的生活需要并促使其生活質量不斷得到改善和提高社會 優撫 褒揚性、補償性、優待性、綜合性的特殊社會保障 軍人及軍烈屬等優撫對象 物質照顧、生活和工作安置、精神撫慰 有利于社會穩定;鼓舞士氣,提振民族精神2. 社會保障的主要構成相關鏈接:比較商業保險和社會保險商業保險 社會保險性質 自愿的市場行為 具有強制性和福利性質經營目標 追求利潤 保障社會成員的基本生活,維護社會穩定經營方式 保險公司經營 由國家經辦費用來源 全部由個人承擔 由國家、單位和個人分擔保障水平 滿足被保險人的較高層次的保險需求 保障社會成員基本生活需求購買商業保險是規避風險的有效措施(≠避免風險)要求 具體措施【全覆蓋】【盡力為 量力行】【權責清】【應保盡保、 多層次】4.怎樣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要公平對待每個公民并確保其享受相應的社會保障權益。①要建立起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的社會保障體系,形成沒有漏洞的“安全網”;(要全面)②要更多地維護好弱勢群體的利益,縮小貧富差距,促進社會和諧發展。(有重點)既要盡力而為,又要量力而行,要堅持社會保障水平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盡力而為:要通過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不斷滿足人民的社會保障需求。量力而行:建立起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保障適度的社會保障體系,才能使社會保障持續發展要做到權責清晰。必須明確各方的權利與責任,嚴格依法監管。堅持(法定)權利和義務的統一①原則:堅持應保盡保原則;②總體要求:按照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的要求;③奮斗目標:加快健全覆蓋全民、統籌城鄉、 公平統一、安全規范、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基礎反作用享受社會保障是社會成員的一項法定權利,也是現代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課堂小結完善個人收入分配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1.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制度2.按勞分配3.多種分配方式并存4.居民收入的來源5.勞動的重要性、要求1.完善收入分配的原因2. 完善個人收入分配的措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