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51張PPT)古人談讀書增智慧·提修養·悟人生人文主題:讀書明智語文要素:根據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內容要點。根據表達的需要,分段表述,突出重點。情境設置——我是小小朗讀者《朗讀者》節目進校園活動即將開啟,本期朗讀的主題是“讀書”。蘇軾曾說:“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即:要反復閱讀,認真思索,自會明白書中真意。這是一種很好的讀書方法,那其他古人又是怎么談讀書的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古人談讀書》,穿越歷史,與古人對話,了解讀書之道,為當好小小朗讀者做準備吧!朗讀者第一場:走進《論語》,與孔子學讀書之道第二場:共讀朱熹,品悟讀書“三到”走進《論語》,與孔子學讀書之道第 一 場作者簡介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今山東曲阜)人。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思想創始人。被譽為“萬世師表”、“千古圣人”,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初識《論語》《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與《孟子》《大學》《中庸》合稱“四書”。目錄壹叁貳肆初讀文,感讀書之韻解文意,知讀書之理巧運用,悟讀書之法勤積累,明讀書之魂初讀文,感“讀書之韻”壹我會讀識zhìshí默而識之認識知識博聞強識記住我會讀敏而好學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喜好。hào同“智”,智慧的意思。zhì我會認恥謂誦豈chǐhuìwèisòngqǐ誨我會寫誨謂誦左窄右寬豈注意是“己”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學如不及,猶恐失之。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朗讀古文,讀準字音,讀通古文。zhìhàochǐzhìqǐnhuìhào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學如不及,猶恐失之。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朗讀古文,讀出韻味和節奏。解文意,知“讀書之理”貳解析文言文,方法回顧。01借助注釋02結合插圖03熟字組詞04聯系生活讀文說意。自主學習前三句,借助注釋,理解句意。聯系生活,在組內交流你對句子的感悟。學習單(一)借助注釋,讀文說意。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句意: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智慧。是:“這”的意思。知(zhì):同“智”,智慧。感悟:對待學習,我們要有求真求實的態度。借助注釋,讀文說意。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句意:聰敏而又好學,不以向地位、學問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指聰敏。好(hào):喜歡。以……為恥。結合資料,讀中悟理。典故:孔子拜七歲項橐為師感悟:對待學習,我們要有虛心求學的態度。孔老夫子居然拜七歲小孩為師,你覺得他是個怎樣的人?借助注釋,讀文說意。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句意:默默地記住知識,學習不感到滿足,教誨別人不知疲倦。指默默地。識(zhì):記住。滿足。教誨。感悟:對待學習,我們要有持之以恒的態度。巧運用,悟“讀書之法”叁讀文說意。合作學習后三句,借助注釋,理解句意。創設情境,合作表演,遷移運用。學習單(二)借助注釋,讀文說意。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句意:我不是生下來就什么都知道的人,而是喜好古代文化,靠勤勉求取知識的人。勤勉古代文化借助注釋,讀文說意。學如不及,猶恐失之。句意:學習知識就像追趕不上那樣,又會擔心丟掉什么。追趕上借助注釋,讀文說意。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句意:我曾經整天不吃,整夜不睡,用來思考問題,(但并)沒有益處,不如去學習。曾經睡覺,休息用來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思結合)創設情境,合作表演,遷移運用。吾乃聰明絕頂,無需勤學苦練,即可學有所成。人生漫漫,逍遙自在,快哉快哉!近日煩憂,雖廢寢忘食,苦思冥想,然不得其解。情境①情境②情境③(1)讀:自己讀一讀 ,想一想,可以用今天學的哪一句話進行勸導。(2)說:同桌交流,說一說各自的想法。(3)演:自選一種或多種情境,合作表演。學習要求創設情境,合作表演,遷移運用。吾乃聰明絕頂,無需勤學苦練,即可學有所成。情境①你會用哪一句話來相勸呢?為什么?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人生漫漫,逍遙自在,快哉快哉!你會用哪一句話來相勸呢?為什么?情境②學如不及,猶恐失之。近日煩憂,雖廢寢忘食,苦思冥想,然不得其解。你會用哪一句話來相勸呢?為什么?情境③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勤積累,明“讀書之魂”肆古人讀書的方法還有很多,課后同學們可以讀一讀《寫給孩子的論語課》《論語·儒者的諍言》《孔子的故事》這些書,并將書中的學習方法記錄下來,摘抄在書簽上,贈送給你身邊有需要的人。制作書簽,共享智慧。共讀朱熹,品悟讀書“三到”第 二 場《論語》中的讀書方法我們已經掌握。接下來,讓我們繼續走進儒家思想的傳承人——朱熹的文字中,再次去感受古人讀書的智慧吧。姓名:朱熹(朱子)身份:南宋哲學家、教育家成就:儒學大師,建立“程朱理學”體系主要著作:《資治通鑒綱目》《訓學齋規》等(1)自由朗讀第二則文言文,讀正確、讀流利。(2)用借助注釋等方法,小組討論課文的大意,想想朱熹提倡的讀書方法是什么。學習要求余/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不看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 /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讀準字音,讀出節奏。借助注釋,理解文意。余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我曾經說句意:我曾經說過讀書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稱為,叫做借助注釋,理解文意。心不在此,則眼不看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隨意那么也句意:心思不在讀書上,那么眼睛看得就不仔細,心思和眼睛就不能專一。就算口里再大聲地讀書,也絕不能記住,記住了也不能長久。借助注釋,理解文意。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要緊,重要。今義:著急難道,怎么句意:這“三到”里面,“心到”最重要。心思已經到了,那么眼睛和口還有不到的道理嗎?了嗎思考:讀書有三到,為何心到最急?根據課文內容,完成填空。心不在此決不能記三到之中心到最急三到之中,“心到”最急。一語道破讀書成敗的關鍵。誰能將古文里的句子,用下面的句式說?因為_________________,所以_________________。之所以_______________,是因為_______________。讀名言,說說下面哪句話與朱熹的讀書方法相同?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劉向讀書百遍,而義自見。——董遇一心一意萬事成,三心二意失良機。——劉一鳴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蘇軾拓展閱讀,談感受。少治《春秋》,孝景時為博士。下帷講誦,弟子傳以久次相授業,或莫見其面。蓋三年不窺園,其精如此。《漢書·董仲舒傳》顏師古注: "雖有園圃,不窺視之,言專學也。"典故:三年不窺園董仲舒專心苦學,不受外界干擾。董仲舒——三年不窺園同學們,在這兩場與古人的對話交流中,我們學到了兩位儒學傳承人的讀書之道。《朗讀者》進校園活動即將開始,你準備好了嗎?主持人提問提綱:·你用過課文中的讀書方法嗎?·文中的學習態度,哪些你做到了?哪些還沒有做到?·能說出一個具體的事例嗎?·今后你在學習讀書中應該注意什么?節目模擬訪談聯系實際,談談體會。課文中哪些內容對你有啟發?請聯系自己的讀書體會,寫一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啊,課文中說的……我深有體會。我覺得“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說得很有道理,我在讀書時……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兼職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類文閱讀-24 古人談讀書讀書[宋] 陸九淵讀書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興味長。未曉不妨權放過,切身須要急思量。1.下列詞語解釋有錯誤的一項是( )A.興味:興趣,趣味。 B.未曉:天還沒亮。 C.思量:思考,考慮。2.“切”在字典中有三種解釋:①密合,貼近;②緊急;③切實,實在,著實。“讀書切戒在慌忙”中的“切”意思是( );“切身須要急思量”中的“切”意思是( )。3.我們有時讀書不要急躁,而要反復咀嚼、品味,這樣才能體會出無窮的興趣與意味來。表達這個意思的詩句是:“ , 。”4.詩人認為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 ,而與自己 的內容則一定要細讀深思。5.關于讀書,我們讀過許多膾炙人口的詩句,請寫出你積累的兩句。參考答案1.B2.③ ①3.讀書切戒在慌忙 涵泳工夫興味長4.暫且放過去 切身相關5.示例: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古人談讀書(兩則)聰與敏①,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聰與敏不學者,自敗者也。昏與庸②,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與庸而力學不倦者,自力者也。—— [清] 彭端淑“破”與“有神”三字③,全是教人讀書作文之法。蓋④破其卷,取其神,非囫圇用其糟粕⑤也。蠶食桑而吐者絲,非桑也;蜂采花而所釀者蜜,非花也。讀書如吃飯,善吃者長精神,不善吃者生痰瘤⑥。—— [清] 袁枚[注釋]①聰與敏:聰明和敏捷。 ②昏與庸:遲鈍和平庸。 ③“破”“有神”出自杜甫詩句“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④蓋:句首語氣詞,含有推論的意味。 ⑤糟粕:酒糟、豆渣之類粗劣的東西。這里比喻書中無用或不好的東西。 ⑥痰瘤:一種疾病,多因痰瘀積聚而成。1.根據意思寫出文中的漢字或詞語。(1)依靠、憑借。 ( ) (2)限制、阻礙。( )(3)自求上進。 ( )(4)形容整個兒。這里有不仔細咀嚼、消化的意思。 ( )2.把下列句子改寫成現代漢語。(1)聰與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聰與敏不學者,自敗者也。(2)蓋破其卷,取其神,非囫圇用其糟粕也。3.讀畫線句子,這句話通過形象的比喻說明了什么?4.這兩位名人的話各表達了怎樣的讀書觀點?用自己的話概括出來吧。彭端淑:袁枚:參考答案1.(1)恃 (2)限 (3)自力 (4)囫圇2.(1)聰明和敏捷,可以依靠也不可以依靠;憑借自己的聰明和敏捷而不去學習,是自己敗壞自己的人。(2)讀爛了書卷,汲取其中的精華,不是整個兒吞下去,采納它的糟粕。3.示例:這句話說明我們在學習前人的知識時,不要死學,而要通過自己的認識和經驗進行加工,進行創造和升華。4.示例:彭端淑的觀點是人的智力有高下之分,但智力不是學習好壞的關鍵所在,更重要的是要孜孜不倦地學習,去力求上進。袁枚的觀點是讀書時應汲取精華,揚棄糟粕,這正是古人“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精髓所在。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4古人談讀書[教學目標]1.認識“恥”“矣”等5個生字,讀準多音字“識”,會寫“恥”“誨”等5個生字。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3.能借助注釋,理解課文大意。能聯系自己的讀書體會,說出課文內容帶來的啟發。【語文要素】[教學重難點]1.能借助注釋,理解課文大意。2.能聯系自己的讀書體會,說出課文內容帶來的啟發。[教學課時]2課時第1課時◆課時目標1.通過多種方法識記5個生字,會寫5個生字。理解“知”“識”“厭”等字的古義。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一則古文,能借助注釋說大意,并聯系自己的讀書體會,談談《論語》中有關讀書的句子對自己的啟發。(重點)3.嘗試使用思維導圖、快速閱讀等方法、策略梳理信息,把握要點,加深對古文的理解。(難點)一、導語入手,引發思維1.引入:今天我們開始學習第八單元。(出示目錄和單元篇章頁)你預習后有什么發現?(生答)是的,都在講同一件事情,那就是——讀書。有談讀書、憶讀書、薦讀書、悟讀書。咱們今天就來談談讀書的那些事兒。(板書:談讀書)2.分享:昨天老師讓大家用詩句或者成語來談對讀書的感受,現在請分享一下。(“懸梁刺股”“鑿壁借光”“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3.揭題:大家發現了沒有?今天咱們分享的都是——古人談讀書。(板書:古人)二、準確初讀,整體感知1.借助注釋,自由大聲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古文,讀懂大意。2.指導朗讀,隨機正音。讀好“好”“知”“識”的變化讀音,“誨”讀第四聲,“窺”與“規”不同音。3.出示前測中書寫有問題的生字進行重點指導書寫。4.梳理文本主要內容。(1)兩則古文中你讀懂了哪一則?說說主要內容,然后嘗試填寫下面結構圖。(2)(展示結構圖)很明顯的,第二則很好找,因為作者采用了先總寫后分述的方法。朱熹告訴我們讀書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板書)(3)那第一則《論語》要告訴我們什么呢?今天這節課就來走近孔子,看看這位大圣人要告訴我們什么讀書感受。三、品讀古文,感悟古意1.根據學習單同桌互相學習,完成題(2)(課件出示學習單,如下圖)。(1)流利地讀。借助注釋,用自己的話說說每一句的大意,和同桌互說互評。(2)聯系自己的讀書體會,說說這六句話是古人分別談讀書的哪個方面。2.匯報交流。預設一: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要點:感受務實的學風。(1)用自己的理解說一說大意: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樣才是真正的智慧。重點學習“知”。(2)注釋里說,“知”同“智”,是智慧的意思。(課件出示:《不懂就要問》和《兩小兒辯日》片段)請同學們快速閱讀這兩篇閱讀,找一找,從中讀到了“智”嗎?(3)交流反饋并小結:承認自己還不懂,是智慧也是勇氣。預設二: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要點:感受謙虛的態度。(1)敏而好學,指天資聰明而又好學的人。不恥下問,指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學識比自己淺的人請教而感到羞恥。多么謙虛的態度。(2)舉例子。舉出老師或者長輩請教自己,或者自己向學弟學妹咨詢的案例。(3)查一查。大家知道《論語》是一部記載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孔子是在和誰的對話中講到了這一句呢?(4)資料補充:《論語·公冶長》第五篇。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5)用兩種方式對話,一種是原文,一種是現代白話文。預設三: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要點:感受學與教的不同。(1)用自己的話說出大意:默默地記住(所學的知識),學習知識不覺得滿足,教誨人不知道疲倦。(2)我們身邊是否有“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人?一起來找一找:①( )同學上課總是坐得很端正,時刻認真聽講,積極做課堂筆記,對所學的知識總是( ),掌握得很牢固。②( )同學每天除了學習老師教的內容,還總利用課余時間看許多課外書,學習其他知識,真是( )。③咱們的( )老師常常利用午睡時間,給同學們批改作業,放學后還留下來給同學們輔導作業,是個( )的好老師。3.根據前面三句談到的學習方法,自主學習后三句。4.梳理信息,把握要點。(1)再讀古文,發現規律。(2)引導:孔子的六句名言,既有讀書方法的指導,又有讀書態度的告誡(板書:方法、態度),還有教的學問,能否根據這三個方面完成預學單中的題(1) (3)展示反饋。5.流利地讀,并試著背誦。6.拓展提升。被稱為“萬世師表”的孔子在《論語》里還有很多關于讀書的名言名句,請大家來交流分享,談談對自己的啟發。例: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學習別人的長處很重要。四、總結回顧,布置作業1.這節課,我們重點學習了孔子關于讀書的名言警句,我們可以把他講到的讀書智慧分門別類進行總結歸納,做成思維導圖,在對自己特別有啟發的句子下面做記號。課后,請同學們再嘗試著讀讀第二則古文,看看自己讀后有什么啟發。2.教師可以提供思維導圖模板參考,如花朵型、章魚型、寶塔型等。第2課時◆課時目標1.讀出文言文的節奏感,熟讀成誦。2.能借助注釋、工具書讀懂古文的內容,初步體會古今詞義的異同,了解古文學習的基本方法。3.感悟朱熹主張讀書方法中“心到”的重要性,用以指導自己的讀書學習。(難點)一、誦讀《論語》,導入方法1.指名背誦上一堂課學習的《論語》中的六句名言。2.上節課我們是用什么方法來學習這六句名言的?(相機板書:誦、說、論)過渡:這節課,我們繼續深入學習朱熹的名言。二、品味“三到”,感悟用“心”(一)了解朱熹關于朱熹,你有哪些了解?(學生交流搜集到的資料。教師相機點撥,歸納總結。)(二)誦讀名言1.(出示朱熹名言)請同學們自由練讀這段話,想一想怎樣才能讀出古文特有的節奏和韻味。(1)理解古文的意思,根據意思來作停頓,注意不同的標點停頓不同的時長,讀出節奏。(2)關注“也”“矣”“乎”等古文中特有的語氣詞,適當拉長聲音,讀出古文的韻味。2.點紅語氣詞,標出停頓符號。學生誦讀。3.教師范讀,同桌配合讀,看著提示讀,男女生輪讀。4.嘗試背誦,學生展示。(三)讀懂名言1.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請同學們反復默讀這段文字,借助課文注釋和工具書,也可以用組詞法,嘗試著說說這段話的意思。實在不懂的地方標上“?”。2.小組同學之間交流句子的意思,互相補充、糾正。3.學生展示說句子的意思,小組成員補充。教師小結:古文中,有些詞語的意思和現代漢語不同,造成了我們理解上的障礙。因此,我們要善于借助注釋、工具書等資料,區別古今漢語的異義,準確理解古文的意思。4.帶著自己的理解,流利地誦讀名言。(四)深入品讀1.朱熹是一個大教育家,他發表了很多關于讀書的真知灼見。我們仔細讀這段文字,發現這段文字就是一篇小小的議論文。找找中心論點,看看作者是從哪些角度來論述的。(提示:論點是讀書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其中“心到”最重要。作者先從反面來論述“心不到”的后果,再從正面來論述。)2.作者以為“心不在此”會有怎樣的后果呢?3.把文中的反面論述改為正面論述:心到了,讀書會有怎樣的效果呢?出示句式:心在此,則__________________。(學生根據句式改編文中語言,從正面來論述。)4.朱熹反復強調“心到”的重要性。那么,這“心到”用在我們現在的話,實際上就是要求學生怎么做?(提示:朱熹要求學生讀書時要高度專注,深入思考。)5.拓展閱讀。(1)朱熹在《訓學齋規》中還這樣說道:(課件出示)大抵觀書先須熟讀,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繼以精思,使其義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爾。請用簡單的詞語來概括朱熹說的這句話的意思。(提示:熟讀、精思。)(2)關于讀書的態度和方法,朱熹還有以下精妙的論述:(課件出示)凡讀書,須整頓幾案,令潔凈端正,將書冊齊整頓放,正身體,對書冊,詳緩看字,仔細分明讀之。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是要多誦遍數,自然上口,久遠不忘。請用簡單的話來概括地說,朱熹要求學生讀書時要做到什么?(提示:使環境整潔,身姿端正;讀書聲音響亮,讀得準確,書讀百遍。)教師小結:朱熹的這些言論不就是對“讀書有三到”的具體闡述嗎?讀書端正了態度,運用了行之有效的方法,學業怎么會不日益精進呢?帶著你的感悟再次誦讀課文中朱熹的名言。6. 同學們,你自己有沒有讀書“心不到”的時候?說說你的體會。和同桌再說一說朱熹的訓導對你有什么啟發。三、課堂小結,布置作業1.古往今來,凡成就卓著的人無不對學習極其重視,因此留下了字字珠璣的讀書感悟,這是他們寶貴的經驗,也給我們后人以無盡的啟發。這是傳統文化中熠熠生輝的瑰寶,我們誦讀、品味,自會大有收益。2.課后請同學們熟練背誦朱熹的讀書名言,要用今天課上學到的寶貴經驗指導今后自己的讀書實踐。相信同學們的學業都會日益精進的。[教學板書]25 古人談讀書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4 古人談讀書 作業設計.doc 24 古人談讀書 教學設計.doc 【五上課件】第24課 古人談讀書.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