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考模擬作文“奮斗與健康”寫作指導及范文2篇【原題再現】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語言文字運用II中講到晚睡晚起有害健康的問題,其實這個道理人人都懂,但現實生活中還是有很多人會熬夜學習,熬夜工作,在努力奮斗著。那么,我們到底該如何處理奮斗與健康之間的關系呢 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明確立場和觀點,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文題解析】這是一個二元關系思辨類的作文,重在討論“奮斗”和“健康”的關系,二者不可偏廢。二者的關系,最理想的狀態是平衡和兼顧;這種平衡和兼顧不是隨時能在天平的兩端將其放平,而是我們能夠意識到“奮斗是生命的底色”,而“健康是生命的基石”,不應該只倡導其中一項,而有所偏廢。關注材料中“我們”“引發了你怎樣的思考”所強調的寫作和思考的主體“我”,切己思辨,內省探究,以期改變。或許有學生會談到鄧稼先、焦裕祿、張桂梅等人為了事業而犧牲健康的例子,面對家國大義和崇高事業,這些了不起的人物不是不知道平衡的重要性和合理性,而是更清楚不能平衡時的選擇和取舍,我們從他們的選擇中看到的是大德大義,這是他人的選擇;材料中所言指向“現實生活中”的“我們”,“我們”是每一個普通人,在面對既要奮斗出成績,又不能犧牲自己健康這樣的兩難選擇時,我們該如何處理,即從自身出發,探究成因,尋找辦法;估計寫二者兼顧的學生很多,但有深度的未必多;這個話題仍有思辨的空間;我們鼓勵有合理的、有深度的、有建設性的思辨。【參考立意】①生活方式健康,奮斗才可持續②健康和奮斗相輔相成③奮斗可以,但拼命不行④在奮斗和健康之間尋找平衡⑤為什么有人努力奮斗而不顧健康……【范文展示1】科學安排時間,讓努力更高效魯迅先生有一句話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我不是天才,我只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在了工作上。”誠言,努力是一個人需要貫穿終生的習慣,但是,在當今快速變革的時代之下,許多以拼命熬夜、犧牲健康為代價的一些“假努力”卻成為大眾的追求,我們要拒絕這種假努力,科學合理地安排時間,讓努力更高效。科學合理地去安排時間是努力奮斗的前提。時間就像海綿,只要你愿意擠,總還是有的。做同一件事情,有些人花費碎片時間高效率完成,而有些人則用大量休息時間低效率完成。古人言:“磨刀不誤砍柴工。”只有把時間高效利用,合理安排,才能讓努力發揮其應有的價值。正如語言文字運用中所言,我們應該順應身體自然發展的規律,讓褪黑素正常地分泌,讓我們的睡眠質量得到保證,才會有精力去面對學業,工作乃至種種事情。相反的話,就會如《種樹郭橐駝傳》中“吾小人輟飧餐以勞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焉 ”不科學、不合理的安排,只會徒增疲勞和焦慮。在科學的時間安排上要堅持努力,讓高效努力引領我們走向成功。如《勸學》所言:“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當科學有效的時間安排成為我們可以借助的外部利器之時,我們就可以平衡好自己的健康與努力奮斗了,因為健康的身體成為了助力我們前行奮斗的好幫手,可謂是“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這樣,我們就需要努力、奮斗,結果自然不會太差。在科學的時間安排和學習方法之下,我們仍要堅持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向前走,“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努力、奮斗也是必然的。觀我國之強國之路,理解真正奮斗。中國由落后挨打到如今的繁榮富強,每一步都艱辛不易。而我國始終堅持不忘初心,順應時代發展規律,根據國情提出可行戰略和方針,科學合理地安排好每一步,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操之過急,不盲目制定目標,而是在綜合各種因素下進行科學的規劃,在這基礎上由眾人發揮作用,共同努力,共同奮斗,才有了如今的強大中國。我輩青年之任務應真正地去理解奮斗,在科學合理安排時間之下讓努力更高效,而不是一味犧牲健康以“假努力”來抱怨奮斗之無用,讓我輩拋棄“假努力”,科學合理安排時間,以健康之體魄讓努力更高效,奮楫向前,挺膺擔當,展現青春奮斗色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范文展示2】以強健體魄為本行奮斗之事擔當“少年負壯志,奮烈正當時”,新時代是奮斗者的時代。然而隨著時代的腳步加快,有些時候我們又不得不選擇挑燈夜戰,健康問題相伴而生。但是,我們應當明確的是,奮斗和健康從來不是對立的關系,健康永遠是奮斗的前提。我們應當在保持健康的基礎上,以奮斗者的姿態,躬身入局,挺膺擔當。以健康為基礎,懷行遠之志入時代征途。必須明確的是,健康一定時是奮斗的前提。“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如果奮斗是以犧牲健康為代價,那么必定無法行遠。我們追求健康,是為了更好地奮斗,一直走下去,最后達到我們共同追求的目標。“為祖國至少健康工作五十年”是清華大學一直秉持的原則,“五育并舉”中,體育也占據著極為重要的地位。試想一下,如果健康沒有如此重要的作用,我們又為什么總是反復強調它們呢 正是因為健康是奮斗的前提,是持續奮斗,長遠計劃的基礎。舍棄健康,以犧牲健康為代價去奮斗,對新時代的新青年而言,便如同“竭澤而漁”,終究不能長遠。值得深思的是,我們的身邊的確存在很多像這樣“竭澤而漁”的行為,就像熬夜工作學習,并非是因為不了解健康的重要性,而是因為不得而已。新時代,新的契機和挑戰,我們應當發揮主觀能動性,以協調應對挑戰。以協調為道路,行奮烈之事繪未來宏圖。可以借鑒的是,協調好健康和奮斗的關系,是我們走向更廣闊世界的必經之路。不奮斗就會被時代淘汰,而放棄健康就意味著無法行遠。只有在以健康為基礎,以奮斗為姿態,協調好兩者關系的前提下,我們才可以走得更遠,做出更多的貢獻。而在這一方面,我們從來就不缺乏榜樣。鐘南山院士以八十高齡仍然堅持每天鍛煉,保持強健體魄為我國的醫學事業做出貢獻;曾經袁隆平院士也同樣注重運動和身體健康,同樣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功業。健康是為了更好的奮斗,創造屬于我們的更大價值。陳延年曾經說過:“少年的肩上有清風明月和家國擔當,挑起時代的脊梁。”身逢盛世,今天的中國青年肩負重任。當以強健體魄為根本,以奮斗之姿入局,創造我們的價值,書寫我們的詩章。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