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美術第五課畫龍點睛說課稿 課型 新授 課時 1 序號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們: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美術第五課《畫龍點睛》。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教學反思等幾個方面展開我的說課。 一、教材分析 《畫龍點睛》屬于“造型·表現”學習領域,主要引導學生了解和掌握中國畫中以形寫神的藝術特點,通過欣賞名家作品以及實踐創作,體會中國畫筆墨的韻味與情趣,感受中國畫獨特的藝術魅力。教材中選取了多幅經典的中國畫作品,如《清明上河圖》《八十七神仙卷》等,這些作品人物形象生動,筆墨精妙,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視覺資源,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中國畫的藝術表現形式和文化內涵,激發學生對中國畫的學習興趣和創作熱情。 二、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繪畫基礎和造型能力,對美術課有著濃厚的興趣和好奇心。他們在之前的學習中接觸過一些繪畫形式和技巧,但對于中國畫這種具有深厚文化底蘊和獨特藝術語言的繪畫形式了解相對較少。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正處于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時期,具有較強的觀察力和想象力,喜歡探索新鮮事物,渴望通過自己的創作表達內心的想法和感受。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些特點,引導他們逐步走進中國畫的藝術世界,感受其獨特的魅力。 三、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目標 學生能夠了解中國畫以形寫神的藝術特點,掌握人物畫的基本繪畫方法,包括人物的比例、動態、神情的表現以及筆墨的運用技巧。 能夠運用中國畫的工具材料,臨摹或創作一幅具有一定主題和意境的人物畫作品,體現以形寫神的繪畫理念。 2.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欣賞、分析中國畫作品,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審美能力和藝術鑒賞能力。 在繪畫實踐過程中,提高學生的造型能力、筆墨表現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讓學生學會運用中國畫的藝術語言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引導學生小組合作交流,分享創作經驗和心得,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和溝通能力。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激發學生對中國畫藝術的熱愛和對傳統文化的尊重與傳承意識,增強民族自豪感。 培養學生耐心細致、嚴謹認真的學習態度和藝術創作精神,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和綜合素質。 四、教學重難點 1. 教學重點 理解中國畫以形寫神的藝術特點,掌握人物畫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如人物的比例結構、動態特征、面部表情和眼神的刻畫等。 學會運用中國畫的筆墨技巧,如中鋒、側鋒、濃墨、淡墨等,表現人物的質感、體積感和空間感,使畫面富有韻味和情趣。 2. 教學難點 在繪畫創作中,如何準確地捕捉人物的神態和氣質,通過簡潔而生動的形象塑造傳達出人物的內在精神世界,真正做到以形寫神。 引導學生在繼承中國畫傳統筆墨技法的基礎上,融入自己的創意和個性,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避免作品的千篇一律和生硬模仿。 五、教學方法 1. 講授法:講解中國畫以形寫神的概念、人物畫的繪畫方法和筆墨技巧等基礎知識,使學生對教學內容有初步的理性認識,為后續的學習和實踐奠定基礎。 2. 欣賞法:展示大量經典的中國畫作品,包括古代名家作品和現代優秀作品,讓學生直觀地感受中國畫的藝術魅力,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和藝術鑒賞能力,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 3. 討論法:組織學生對欣賞的作品進行討論分析,引導學生思考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筆墨的運用以及作品所傳達的情感和意境等問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4. 示范法:教師進行現場示范,演示人物畫的繪畫步驟和筆墨技巧的運用,讓學生更清晰地了解操作方法和要點,降低學習難度,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 5. 實踐法:安排學生進行繪畫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鞏固所學知識,提高繪畫技能和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藝術實踐能力。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3 分鐘) 1. 展示一幅沒有眼睛的人物簡筆畫,引導學生觀察并提問:“同學們,你們看看這幅畫缺少了什么?如果給它加上眼睛,會有什么樣的變化呢?” 2. 邀請一位學生上臺為簡筆畫添加眼睛,然后展示添加眼睛后的作品,讓學生對比觀察并談談自己的感受。 3. 教師總結:“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在繪畫中,一個生動的眼神往往能夠讓人物形象鮮活起來,這就是中國畫中所說的‘畫龍點睛’。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中國畫的‘畫龍點睛’之妙?!币稣n題《畫龍點睛》。 (二)新授(10 分鐘) 1. 中國畫以形寫神的藝術特點 展示顧愷之的《洛神賦圖》和《列女仁智圖》等作品,引導學生觀察畫中人物的形象,提問:“這些人物的外貌、姿態和表情給你們帶來了怎樣的感受?畫家是如何通過繪畫表現出人物的性格和情感的?” 教師講解:中國畫強調以形寫神,不僅僅追求人物外形的相似,更注重通過人物的形象、動態、神情等細節表現出人物的內在精神氣質和情感世界。畫家通過對人物的眼神、手勢、身姿等微妙變化的刻畫,使觀眾能夠感受到人物的喜怒哀樂、賢愚善惡等不同的性格特征。 2. 人物畫的繪畫方法 人物比例:運用簡單的人體比例圖,向學生介紹人物頭部與身體的大致比例關系,如成年人一般為七頭身或八頭身,兒童則為三頭身或五頭身等。同時,強調在繪畫時要根據人物的年齡、性別、身份等因素靈活調整比例。 人物動態:通過展示一些動態各異的人物圖片或簡筆畫,分析人物在不同動作下身體各部位的變化規律,如重心的轉移、四肢的伸展與彎曲等。引導學生在繪畫時運用簡單的線條勾勒出人物的動態輪廓,表現出人物的生動性和自然感。 人物神情:以眼睛為例,詳細講解眼睛的形狀、大小、位置以及眼神的變化對人物神情表達的重要性。同時,提醒學生注意人物面部其他器官,如眉毛、嘴巴、鼻子等與眼睛的配合,共同塑造出豐富多樣的表情。 3. 中國畫的筆墨技巧 展示不同筆墨效果的中國畫作品,讓學生觀察并感受中鋒、側鋒、濃墨、淡墨等筆墨技法在畫面中的運用。 教師示范:中鋒用筆,線條圓潤飽滿,適合表現人物的輪廓和結構;側鋒用筆,線條變化豐富,可用于表現人物的服飾紋理和光影變化。濃墨厚重有力,可用于突出畫面的重點部分;淡墨輕盈透明,能營造出柔和、悠遠的意境。在示范過程中,讓學生觀察筆墨與水分的調和比例以及運筆的速度和力度對筆墨效果的影響。 (三)欣賞與分析(10 分鐘) 1. 展示多幅不同風格和題材的中國畫人物作品,包括古代文人畫、民間風俗畫以及現代創新型人物畫等,引導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欣賞和分析: 作品的主題和內容:了解作品所描繪的人物形象、故事情節或社會場景,體會畫家想要表達的思想情感和文化內涵。 以形寫神的表現手法:觀察畫家是如何通過人物的形象塑造、筆墨運用等手段體現以形寫神的藝術特點的,分析人物的神態、氣質和情感在畫面中的具體呈現方式。 筆墨技巧與風格:欣賞作品中獨特的筆墨韻味,分析畫家對筆墨技法的運用和創新,感受不同畫家的藝術風格和個性特點。 小組討論:將學生分成小組,針對展示的作品進行討論,每個小組推選一名代表進行發言,分享小組的討論結果。教師在學生討論過程中進行巡視和指導,鼓勵學生積極發表自己的見解,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和審美評價能力。 (四)示范與實踐(12 分鐘) 1. 教師示范 以“一位正在讀書的老者”為主題,進行人物畫示范創作。 首先,用鉛筆輕輕地勾勒出老者的大致輪廓,確定人物的比例和動態,注意頭部、身體和四肢的位置關系以及姿態的自然流暢。 然后,用中鋒蘸淡墨勾勒出人物的臉部輪廓和五官,重點刻畫眼睛,通過線條的粗細、疏密變化表現出眼睛的深邃和專注神情。接著,用側鋒淡墨畫出老者的頭發和胡須,表現出毛發的質感和蓬松感。 再用中鋒濃墨描繪老者的衣服輪廓和褶皺,運用不同的線條組合表現出衣服的材質和光影變化。在繪畫過程中,適當運用淡墨進行渲染,營造出畫面的層次感和立體感。 最后,用濃墨對畫面進行局部調整和點綴,如加重眼睛的瞳孔、強調衣服的關鍵褶皺等,使畫面更加生動、鮮明。 在示范過程中,詳細講解每個步驟的繪畫思路和筆墨運用技巧,強調在創作過程中要始終圍繞以形寫神的理念,注重人物神情和氣質的表現。 2. 學生實踐 布置作業任務: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人物形象或場景,運用所學的中國畫人物畫繪畫方法和筆墨技巧,創作一幅人物畫作品。可以是古代人物、現代人物,也可以是自己身邊的人物形象。 學生開始實踐操作,教師巡視指導,及時發現學生在創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并給予幫助和啟發。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嘗試不同的表現手法和風格,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同時,提醒學生注意繪畫工具的正確使用和畫面的整潔衛生。 (五)展示與評價(5 分鐘) 1. 展示學生的作品 組織學生將自己的作品展示在教室的展示區或通過投影儀展示在大屏幕上,讓學生相互欣賞和交流。 2. 評價作品 引導學生從以形寫神的表現效果、人物形象的塑造、筆墨技巧的運用、畫面的整體布局和創意等方面進行自我評價和互評。教師可以提出一些評價問題,如:“你覺得這幅作品中人物的神態是否生動?是如何表現出來的?”“畫面中的筆墨運用是否恰當?有沒有獨特的地方?”“作品的整體構圖是否合理?給你什么樣的感受?”等,讓學生積極參與評價活動,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師對學生的作品進行總結評價,肯定學生的努力和創意,對優秀作品給予表揚和獎勵,同時對存在的普遍問題提出改進建議,鼓勵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不斷提高自己的繪畫水平和藝術素養。 (六)課堂總結(2 分鐘) 1. 與學生一起回顧本節課所學的主要內容,包括中國畫以形寫神的藝術特點、人物畫的繪畫方法和筆墨技巧以及創作過程中的注意事項等。 2. 鼓勵學生在課后繼續欣賞中國畫作品,學習和借鑒優秀畫家的創作經驗,不斷提高自己的藝術鑒賞能力和繪畫水平。同時,引導學生嘗試將中國畫的元素和技法運用到其他藝術創作形式中,拓展藝術創作的思路和方法,培養學生的綜合藝術素養。 七、教學反思 在《畫龍點睛》這堂課的教學過程中,通過多種教學方法的綜合運用,學生對中國畫以形寫神的藝術特點和人物畫的繪畫方法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掌握,大部分學生能夠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創作出具有一定個性和創意的人物畫作品,教學目標基本達成。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對作品欣賞和討論環節表現出較高的興趣,能夠積極思考并發表自己的見解,這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新思維。然而,在實踐創作環節,部分學生在人物形象的塑造和筆墨技巧的運用上還不夠熟練,需要教師進一步加強指導和訓練。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更加注重學生的基礎技能培養,增加一些針對性的練習和輔導,同時鼓勵學生多觀察生活中的人物形象,積累創作素材,提高學生的觀察力和表現力。此外,還可以進一步拓展教學內容,引導學生深入了解中國畫的歷史文化背景和發展脈絡,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傳承和發揚中國畫這一優秀的傳統藝術形式。 以上就是我的說課內容,謝謝大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