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人美版《校園展美》教學設計(第3課)課題 校園展美 單元 第四單元 學科 美術 年級 七年級核心素養教學目標 審美感知:培養學生對校園藝術元素的敏銳感知力,提升他們的審美鑒賞能力,使他們能夠深入欣賞并專業評價校園內的藝術作品。藝術表現:通過精心指導學生運用多樣化的藝術工具,如標志、海報、展示牌和手舉牌等,來提升他們在校園文化藝術節場景布置中的藝術創作與表現技巧。創意實踐: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引導他們在豐富的實踐活動中設計出獨具匠心的藝術節手舉牌并嘗試提取校園藝術節中的元素制作文創產品,展現他們的創意與個性。4.文化理解:加深學生對藝術與校園文化內在聯系的理解,通過參與和體驗藝術節活動深化對校園文化價值的認識,并積極促進其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教材分析 本課教材圍繞校園藝術節的籌備和實施,引導學生發現和提取校園中的藝術元素,通過設計和創作活動,將藝術與校園文化相結合。教材內容不僅涉及藝術設計的基本技能,還強調了藝術與環境的互動,以及藝術在校園文化中的作用。教學目標 學生能夠理解并運用設計元素和原則來營造藝術節氛圍。2.通過小組合作,學生能夠設計并制作出具有校園特色的藝術節宣傳品。3.培養學生對校園文化的認同感和對藝術的欣賞能力。4.提升學生的創意思維、團隊協作能力和審美素養。教學內容 理解藝術節氛圍營造的重要性。學習設計元素和原則在校園文化設計中的應用。小組合作設計藝術節宣傳品。講授方法 講授法、討論法、實踐法教學重點 了解用設計營造藝術節氛圍的多種方式,掌握藝術設計作品中的設計構成元素。設計富有創意的校園藝術節班級牌,運用設計方法制作藝術節文創產品。教學難點 1.如何引導學生將創意與校園文化、藝術節主題相結合,設計出具有獨特魅力和實用性的作品。2.在設計過程中,如何讓學生合理運用設計元素,實現形式與內容的統一,營造出濃郁的藝術節氛圍。教學準備 1.多媒體教學設備,用于展示 PPT、微視頻等教學資料。2.繪畫工具,如畫筆、顏料、畫紙等,供學生在設計實踐中使用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環節一:導入 播放一段校園藝術節的精彩視頻,視頻中包含各種藝術表演、展覽以及校園環境布置等場景,引導學生觀看。提問:“同學們,藝術節是我們校園生活中的一大盛事,除了視頻中看到的表演,你們覺得還可以通過哪些方式來營造藝術節的氛圍呢?” 認真觀看視頻,感受藝術節的熱烈氛圍。積極思考并回答教師的問題,可能會提到海報、裝飾、舞臺布置等方式。 通過播放生動的視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對校園藝術節的興趣和回憶。 引導學生思考營造藝術節氛圍的方式,為后續教學內容做鋪墊。環節二:感知發現 結合清華大學 110 周年校慶校園活動的圖片,展示海報、邀請函、舞臺設計、掛旗、橫幅、作品展、文創產品、手舉牌等設計案例,向學生介紹這些藝術設計在校園活動中的應用。提問:“從這些案例中,大家能發現它們都有哪些共同的作用呢?標志在其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在不同場景中反復使用標識又有什么意義呢?”提出任務一:“現在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結合我們剛才看到的案例,深入討論標志的作用以及在不同場景中反復使用標識的作用。每個小組可以從區分商品、樹立形象、品牌價值、美化產品等方面進行思考,并舉例說明。” 巡視各小組討論情況,適時給予指導和啟發,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講解標志的作用、設計元素和原則,以及如何通過設計營造藝術節氛圍。 仔細觀察圖片,欣賞各種藝術設計作品。小組討論教師提出的問題,結合圖片內容進行分析和歸納。每組選派代表回答問題,分享小組討論的結果。 以知名高校的校慶活動為例,展示豐富多樣的藝術設計案例,拓寬學生的視野,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藝術設計在校園文化中的重要性。 通過小組討論和代表發言,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環節三:作品賞析與設計元素分析 展示一系列校園藝術節氛圍設計的作品,包括校園走廊裝飾、班級教室掛牌、班級主題黑板報、書畫作品展布置、手舉牌、掛旗、橫幅等。 引導學生逐一欣賞這些作品,分析其中的設計元素,如文字元素、圖案元素、色彩搭配等。 提問:“這些設計元素是如何組合在一起營造出藝術節氛圍的?它們分別傳達了什么樣的信息?”提出任務二:“根據我們對藝術節氛圍設計的了解,結合校園環境和場地,現在每個小組要合作完成一個藝術節氛圍設計方案。你們可以選擇其中一種或幾種設計類型,如舞臺設計、校園走廊裝飾、手舉牌設計等。在設計過程中,要充分考慮設計元素的運用,以及如何更好地營造藝術節氛圍。” 發放設計用紙和繪畫工具,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材料支持。 巡回指導各小組的設計過程,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及時解決學生在設計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認真欣賞各類作品,仔細觀察作品中的細節。 積極思考教師的問題,主動舉手發言,分享自己對設計元素的理解和感受。小組內成員分工合作,根據任務要求進行創意構思。 運用所學的設計知識,結合校園實際情況,在設計用紙上繪制設計草圖,標注設計說明,包括設計理念、選用的設計元素以及預期達到的效果等。 讓學生通過欣賞優秀作品,提高審美水平,培養對藝術設計的敏銳觀察力。幫助學生了解不同設計元素在營造藝術節氛圍中的作用,為學生自己的設計提供靈感和借鑒。通過小組合作設計實踐,讓學生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操作,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動手能力。 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讓學生在合作中相互學習、共同進步,體驗設計的樂趣。環節四:課堂實踐:設計校園藝術節班級牌 講解課堂實踐的設計要求:“同學們,現在我們來嘗試設計一個富有創意的校園藝術節班級牌。班級牌要展現藝術節的獨特魅力,形式簡潔大方,色彩搭配賞心悅目,同時要有較高的辨識度和一定的實用性。大家可以運用我們之前分析過的設計元素,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展示一些優秀的班級牌設計案例,為學生提供參考和啟發。 在學生設計過程中,巡視指導,對學生的創意和設計思路給予肯定和鼓勵,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具體的改進建議。2.學生作品展示與評價組織學生展示自己設計的班級牌作品。可以通過實物展示、投影儀展示等方式,讓每位學生的作品都能得到充分展示。 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提出評價標準,如是否符合設計要求、創意新穎程度、色彩搭配效果、實用性等方面。 對學生的作品進行總結評價,肯定學生的努力和創意,指出作品中的優點和不足之處,給予鼓勵和改進建議。 學生根據設計要求,獨立思考并開始設計班級牌。 選擇合適的繪畫工具和材料,在紙上繪制班級牌草圖,注重文字、圖案、色彩等元素的搭配,力求體現藝術節主題和班級特色。學生積極展示自己的作品,自信地介紹自己的設計思路和創意亮點。 認真傾聽其他同學的評價,客觀公正地評價他人作品,從中學習和借鑒優點,反思自己作品的不足。 讓學生通過設計班級牌,進一步鞏固所學的設計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的個性化設計能力。 班級牌作為校園文化的一部分,能夠增強學生的班級榮譽感和歸屬感,同時也為校園藝術節增添一份獨特的標識。提供學生展示自我的平臺,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通過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培養學生的審美判斷能力和批判性思維,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學習。環節五:課外拓展 文創作品拓展與聯想遷移展示一些清華大學校慶文創產品以及其他優秀校園文創作品,介紹文創產品的概念和特點。 提問:“這些文創產品是如何將校園文化元素與產品相結合的?它們有什么獨特之處?我們如何運用學過的設計方法將校園藝術節中的元素制作成藝術節文創產品呢?” 引導學生思考文創產品與生活的關聯,鼓勵學生發揮創意,嘗試設計不同形式的藝術節文創產品。 觀察文創產品,分析其設計特點和文化內涵。 小組討論教師提出的問題,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創意。 每個小組選擇一種文創產品類型,如文具、飾品等,進行初步的創意構思,記錄設計思路和要點。 拓寬學生的設計視野,讓學生了解文創產品這一藝術形式,認識到藝術設計在文化傳承和創新中的重要作用。 通過小組討論和創意構思,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文化創意能力,激發學生對文創產品設計的興趣。課堂小結 與學生一起回顧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包括標志的作用、藝術節氛圍營造的方式、藝術設計作品的構成元素、班級牌設計要求以及文創產品的概念等。 強調校園藝術節氛圍營造的重要性,鼓勵學生在今后的校園活動中積極發揮創意,為校園文化建設貢獻力量。 認真聆聽教師的總結,回顧自己在本節課中的學習收獲。 幫助學生梳理本節課的知識要點,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和記憶。 引導學生對課堂學習進行反思,激發學生繼續學習和探索藝術設計的熱情。課后實踐 布置課后實踐任務:“請同學們運用學過的設計方法,給自己班級設計一個班級標識,并制作成班級文創產品。在設計過程中,要充分體現班級特色和校園文化元素,注重創意和實用性。下節課我們將一起展示和分享大家的作品。” 提供必要的指導和資源支持,如推薦相關設計網站、書籍等,方便學生獲取更多靈感和素材。 課后根據教師要求,獨立完成班級標識和文創產品的設計制作。 可以與班級同學進行交流和討論,完善自己的設計方案。 通過課后實踐,加深學生對設計知識的理解,并提升其創新能力。教學評價 通過學生的設計作品和課堂表現來評價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和核心素養的發展。 通過小組互評和教師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全面評價學生的創意思維和團隊協作能力。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