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2張PPT)第二課 把握邏輯要義第二框 邏輯思維的基本要求第一部分同一律:思維的確定性要求探究問題:兩個小同學的對話中有沒有邏輯問題 談談你的理由。你這么大聲的讀,影響到別人了!影響別人,又不影響你。別人都沒有怨言,你有什么不平的?影響“別人”探究與分享女同學:“影響別人,又不影響你。別人沒有怨言,你有什么不平的?”分析回答探究問題:男同學:你這么大聲的讀,影響到別人了!概念概念概念指“女同學和男同學之外的人”指“女同學之外的人”結論:在同一思維過程中,這種沒有保持概念同一性的思維,違反了同一律的要求,犯了“偷換概念”的邏輯錯誤。探究問題:賣茶人的回答違了什么要求,犯了什么錯誤?你這里有好茶嗎?我這兒全是好茶,從來不賣變質茶?“好茶”探究與分享“好茶”指沒變質的茶“好茶”指質量好的茶賣茶人的回答違反了同一律的要求,犯了“偷換概念”的錯誤。合乎邏輯的思維是具有確定性的思維。要正確反映客觀事物的事實和規律,必須讓思維確定下來,這就要遵循同一律的要求。一、同一律:思維的確定性要求1、遵循同一律的理由(1)常用公式:“A是A”。(2)基本內容: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A”,如果是真的,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就是假的。一、同一律:思維的確定性要求2、同一律的常用公式和基本內容在同一思維過程中,每一思想必須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轉移論題。故意違反同一律的要求,所犯的邏輯錯誤叫作“偷換概念”或“偷換論題”“概念”的同一性:在同一思維過程中,任一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必須具有確定性,不能隨意變換。“判斷”的同一性:在同一思維過程中,任一判斷斷定了什么必須具有確定性,不能隨意更改。一、同一律:思維的確定性要求3、同一律的要求同一律所反對的只限于在時間、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任意變更概念或判斷。在不同的時間或不同的條件下,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的概念或判斷,同一律并不要求它們一定是同一的。同一律并不否認認識對象的復雜多樣性及其變化和發展。反映事物變化發展的正確認識并不違反同一律的要求。因為同一律所反映的不是形色狀態或它們的變化,而是形色狀態和它們的變化的確實性的同一?!?br/>西紅柿是由蘋果綠變紅的它是由綠變紅的時候,它就是由綠變紅的。當它是綠的時候,它就是綠的。當它成為紅的時候,它就是紅的。當它是不綠不紅的時候,它就是不綠不紅的一、同一律:思維的確定性要求【拓展】同一律并不否認客觀事物及人的思想認識的變化發展第二部分矛盾律:思維的一致性要求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其人弗能應也。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思考:這位楚人為什么“弗能應” 探究與分享這位楚人“弗能應”的原因是:問話者的問題“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揭露了其論斷中的邏輯矛盾。分析回答探究問題:“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br/>“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存在邏輯矛盾。即同時肯定了“此矛可戳穿此盾”和 “此矛不可戳穿此盾”楚人的論斷違反矛盾律的要求合乎邏輯的思維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維。要避免思維出現不融貫一致的邏輯錯誤,就要遵循矛盾律的要求。二、矛盾律:思維的一致性要求1、遵循矛盾律的理由嚴禁觸碰!千伏高壓,一觸即死,違者法辦!(1)常用公式:“A不是非A”。(2)基本內容: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A”和“非A”(表示對A否定的論斷)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二、矛盾律:思維的一致性要求2、矛盾律的常用公式和基本內容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A”和“非A”不能斷定它們都成立。違反矛盾律要求的邏輯錯誤叫作“自相矛盾”。3、矛盾律的要求一輛自行車被盜,甲、乙、丙、丁四人涉嫌盜竊被拘審。四人口供如下:經查證,四個人的口供中只有一個是假的。探究問題:誰是作案人 你的結論是如何得出的。甲:我不是案犯丁:作案的不是我!丙:乙于5天前找人買盜車。乙:丁是案犯探究與分享分析回答探究問題:?。鹤靼傅牟皇俏?br/>乙:丁是案犯這兩個判斷是相互矛盾的根據矛盾律,矛盾的判斷不能同真,必有一假。因為四個人的口供中只有一個是假的假的口供必在乙與丁之間因此:乙是案犯甲:我不是案丙:乙于5天前找人買盜車。甲和丙的口供是真的這個論斷不是自相矛盾的。 可以從三個方面加以理解:可以解讀為人類的認識能力是無限的,個人的認識能力是有限的,這是針對不同對象而言的;可以解讀為人類在其存續的歷史長河中的認識能力是無限的,在其存續的特定歷史階段的認識能力是有限的;可以解讀為個人的認識能力是無限的(指潛能),但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表現出來的現實認識能力又總是有限的,無限是相對于有限來講的,有限是相對于無限來講的。探究與分享自相矛盾嗎?人類的認識能力既是無限的,又是有限的。探究問題:這個論斷自相矛盾嗎?思維中出現的自相矛盾不同于唯物辯證法所講的事物的客觀矛盾。思維中出現的自相矛盾不同于唯物辯證法所講的事物的客觀矛盾。矛盾律及其要求是就同一時間、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作的論斷而言的,自相矛盾的論斷是對客觀實際的錯誤反映。客觀事物是變化發展的,此事物可以變成彼事物。不同時間、不同方面對同一事物所作的相反論斷,并不是自相矛盾的。二、矛盾律:思維的一致性要求4、邏輯矛盾與辯證矛盾判斷以下矛盾的類別小明想畫一個方的圓。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人類的認識能力既是無限的,又是有限的。這幾周的軍訓太緊張了,但已經不知不覺地過去了二、矛盾律:思維的一致性要求4、邏輯矛盾與辯證矛盾①和④論斷都犯了自相矛盾的錯誤。要么畫圓,要么畫方,不存在“一個方的圓”;既然“太緊張”,就不可能“不知不覺”。②和③論斷沒有自相矛盾?!霸搿迸c“靜”“鳴"與“幽”是對立統一的;認識能力的“無限"與“有限”也是對立統一的。邏輯矛盾辯證矛盾邏輯矛盾辯證矛盾第三部分排中律:思維的明確性要求探究問題:會議主持人的話是否合乎邏輯,為什么 《它倒底是一部怎樣的作品?》探究與分享在一次討論會上,關于某部古典作品是不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優秀作品,出現了兩種截然相反的評價意見。有人認為它是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也有人認為它不是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討論結束時,會議主持人表態說:“我反對第一種意見,也反對第二種意見?!?br/>分析回答探究問題:違反排中律的要求肯定判斷否定判斷矛盾關系結論:主持人的話不符合邏輯。因為兩個判斷構成矛盾關系,對兩個具有矛盾關系的判斷之一加以否定,必須對另一判斷予以肯定。邏輯思維反對在“是”與“非”之間騎墻居中,在矛盾關系的論斷之間持“兩不可”的態度。“它是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它不是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主持人對這兩個判斷同時加以否認三、排中律:思維的明確性要求合乎邏輯的思維是具有明確性的思維。邏輯思維既要排除自相矛盾的邏輯錯誤,也要反對在“是”與“非”之間騎墻居中,在矛盾關系的論斷之間持“兩不可”的態度。甲說:“你贊成丙撿到東西歸還失主的行為嗎?”乙答:“我不贊成。”甲問:“你反對嗎?”乙答:“我不反對?!?br/>對于撿到東西歸還失主的行為,乙的回答是在矛盾關系的論斷之間持“兩不可”的態度。1、遵循排中律的理由常用公式:“A或者非A”。基本內容: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三、排中律:思維的明確性要求2、排中律的常用公式和基本內容3、排中律的要求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形成的論斷“A”和“非A”,不能斷定它們都不成立。也就是說,不能同時否認”A“,又否認”非A“,對“是”與“非”各打五十大板。甲:下周去香山看紅葉,你去嗎?乙:誰說我不去?甲:你去,請登記吧!乙:我要是去,早就登記了。甲:那么,你是不去呀?乙:我已經說得很清楚了。乙的回答同時否定了“去”與“不去”,違背了排中律,犯了“兩不可”的錯誤.一輛自行車被盜,甲、乙、丙、丁四人涉嫌盜竊被拘審。四人口供如下:經查證,四個人的口供中只有一個是真的。探究問題:誰是作案人 你的結論是如何得出的。甲:我不是案犯?。鹤靼傅牟皇俏?!丙:乙于5天前找人買盜車。乙:丁是案犯探究與分享分析回答探究問題:丁:作案的不是我乙:丁是案犯這兩個判斷是相互矛盾的根據排中律,矛盾的判斷不能同假,必有一真。因為四個人的口供中只有一個是真的真的口供必在乙與丁之間因此:甲是案犯甲:我不是案丙:乙于5天前找人買盜車。甲和丙的口供是假的三、排中律:思維的明確性要求甲:下周去香山看紅葉,你去嗎?乙:誰說我不去?甲:你去,請登記吧!乙:我要是去,早就登記了。甲:那么,你是不去呀?乙:我已經說得很清楚了。乙的回答同時否定了“去”與“不去”,違背了排中律,犯了“兩不可”的錯誤.形式邏輯的基本規律的內容: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是形式邏輯的基本規律。形式邏輯的基本規律與實踐的關系:這些基本規律是人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對認識客觀事物的正確思維活動的總結。它們不是邏輯學家頭腦中固有的,也不是哪個權威規定的。人們通過無數次社會實踐,既認識了客觀事物的規律,也認識到了思維自身的規律。形式邏輯的基本規律是形成科學思維的必要條件。實踐證明,只有遵循形式邏輯基本規律的思維,才有可能成為科學的思維,而違背形式邏輯基本規律的思維,不可能是科學的思維。三、排中律:思維的明確性要求4、遵循形式邏輯的基本規律【方法技巧】矛盾律和排中律關系 矛盾律 排中律區別 含義不同 通常用公式“A不是非A”來表示矛盾律的內容,意思是說: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A”和它的否定論斷“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 通常用公式“A或者非A”來表示排中律的內容,意思是說: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要求不同 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A”和“非A”,不能斷定它們都成立 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A”和“非A”,不能斷定它們都不成立錯誤不同 “自相矛盾”(“兩可”) “兩不可”作用不同 運用矛盾律可以以真推假,即具有矛盾關系的兩個判斷,如果一個真,則另一個必假,常用于反駁 運用排中律可以以假推真,即具有矛盾關系的兩個判斷,如果一個假,則另一個必真,常用于證明聯系 矛盾律與排中律都是形式邏輯的基本規律,是人們在運用概念、進行判斷、進行推理時必須遵守的具體規則,它們從不同側面保證思維的確定性【知識整合】三大邏輯基本規律規律名稱 基本內容 公式 要求 邏輯錯誤同一律 思想自身同一 A是A 確定性(自身同一) 偷換概念、偷換論題矛盾律 一個思想及其否定不能同真 A并且非A 無矛盾性(不能同真,必有一假) 自相矛盾(兩可)排中律 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 A或者非A 明確性(不能同假,必有一真) 兩不可框架結構逆風翻盤 向陽而生The en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