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蘇教版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地球上的水資源》單元教學設計核心概念 10.地球系統。 11.人類活動與環境跨學科概念 1.物質與能量 2.系統與模型單元結構學習內容 10.2水循環。 11.1自然資源。內容要求 1.知道地球表面的海陸分布情況,說出河流、湖泊、海洋、冰川、地下水等主要水體類型。 2.說出人類生活離不開水的例子,樹立節約用水的意識。單元目標 1.科學觀念 (1)初步了解地球上水的基本狀況。 (2)初步認識大自然為人類生存提供了各種自然資源和能源。 2.科學思維 (1)能夠用實證的方法發現海水比淡水含有更多雜質。 (2)能夠通過猜測,討論和閱讀,知道地下水在地表的表現形態和形成原因。 3.探究實踐 (1)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制作簡易海水淡化裝置,體驗海水淡化的簡易方法。 (2)在教師引導下,能運用感官和選擇恰當的工具、儀器,觀察并描述不同水域的外部形態特征及形成現象。 4.態度責任 (1)能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了解一些節約用水的方法、措施,樹立節約用水的意識,愿意身體力行,節約水資源。 (2)能分工協作,進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學習,體驗淡水資源的有限及可利用淡水資源的供不應求,能說出導致用水量增加的客觀原因。學情分析 1.三年級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觸最多的是生活用水,很少有機會接觸工業用水、水產養殖、農業用水、水循環等與水相關的知識;他們不清楚自來水究竟來自哪里,感覺自來水是“用之不竭”的;他們以為水都在海洋,江河和湖泊很少能列舉冰川,地下水和沼澤等水體,也難以理解地下水的形成;這些都造成了學生對水的價值重要性的認識,存在片面性。 2.本單元讓學生在動手實踐活動中增強研究水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問題分析能力,樹立節約用水,可持續發展的意識及社會責任感。學業要求 1.能說出地球表面海陸分布的概況和主要水體類型。 2.對水體具有好奇心和探究熱情,樂于動手實驗,如實記錄觀察結果,具有用事實說話的意識。 3.知道淡水資源對生產和生活的重要性。 4.能在教師引導下分析自然資源與生產和生活的關系。 5.樹立保護和節約自然資源的意識。教學策略 1.任務情境: (1)創設真實情境,讓學生通過親身參與,實地調查等方法了解當地水資源的現狀,提出節約用水的措施與建議,養成節約用水的習慣。 (2)引導學生從全球和地區的角度關注自然資源枯竭、自然災害等問題,理解重大環境保護措施的積極意義。 2.學習活動: (1)調查活動 調查家庭一日用水情況,提出節約用水方案。 (2)項目研究 圍繞“水是生命之源”的主題,制作與展示手抄報,宣傳海報,組織科普圖書讀書會等活動。 3.學習資源:教學PPT、每課分組實驗材料、課時實驗觀察單等。學習評價 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