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生物專題學案一:細胞與生物體的結構層次(上)知識點一:細胞細胞1、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都有生長發育和繁殖的現象;生物具有新陳代謝的作用(如攝食、呼吸、排泄);生物都有應激性,對外界刺激有反應,因而能夠適應環境;生物都能遺傳和變異;生物都具有完整的結構(除病毒外的生物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生物的生活需要環境,也能影響環境。2、細胞發現史1673年列文虎克列文虎克借助工具——自制的________發現了“細胞”。1838~1839年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細胞學說,其基本觀點是:動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單位——______構成的。1858年魏爾肖“一切細胞來自于細胞。”從而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細胞學說:①所有動植物都由細胞構成;②細胞是生物體______和______的基本單位;③細胞由_________分裂產生3、細胞的大小在微米量級(10-6m),通常在幾微米到幾十微米之間細胞膜:保護細胞并控制細胞與外界的物質交換,非常薄。細胞質:是細胞進行生命活動的主要場所。細胞核:含遺傳物質,控制遺傳性狀。細胞壁:保護與支持植物細胞。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液 泡:內含細胞液。二、動、植物細胞結構的主要不同點植物細胞 動物細胞相同點 都有細胞核、細胞膜、細胞質不同點 有細胞壁和液泡,綠色部分的細胞內有葉綠體 沒有細胞壁和液泡,也沒有葉綠體(1)植物細胞比動物細胞多了細胞壁、葉綠體和液泡;(2)植物細胞的液泡中含有細胞液,細胞液的成分有水、無機鹽、糖分、色素等。三、細胞的生長、分裂和分化剛分裂的子細胞,大小只有母細胞的一半,能吸收________合成自身的________,不斷地______。這個過程就是細胞生長。細胞分裂:一個細胞分成兩個細胞且遺傳物質不變細胞分裂的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是:先加倍再減半,兩個新細胞的染色體形態和數目與原細胞的染色體形態和數目相同。(植物:在原來細胞的中部,逐漸形成新的細胞膜和細胞壁;動物:細胞中部的細胞膜向內凹陷,縊裂成兩個)。細胞的分化::在個體發育過程中,一個或一種細胞通過分裂產生的后代,在形態、結構和功能上發生差異性的變化,這個過程叫做細胞分化。能力提升1.下列表示植物細胞的是( )A. B. C. D. 【答案】C植物細胞吸水與液泡中的細胞液溶質質量分數有關。如圖所示細胞結構模式圖中,表示液泡的是( )甲 B.乙 C.丙 D.丁【答案】C3.紅蛇果的果皮細胞因含花靑素而呈紅色。將某品種的紅蛇果浸泡在熱水中,熱水變紅色;浸泡在冷水中,冷水不變紅。這一現象說明熱水破壞了果皮細胞的( )細胞壁 B.細胞膜 C.細胞質 D.細胞核【答案】B4.下列有關細胞的敘述,錯誤的是( )A.所有生物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B.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C.細胞是物質、能量和信息的統一體D.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答案】A5.對圖示三種活細胞共性的描述,不正確的是(都有細胞核 B.都有細胞壁都能進行呼吸作用 D.形態與功能都相適應【答案】B6.研究人員近日宣布,他們以裸藻為主要原料成功生產出塑料,裸藻是一類兼具動物和植物特點的單細胞生物,之所以把它稱為“裸藻”,原因是與其它的藻類細胞相比,它的細胞沒有( )細胞壁 B.細胞膜 C.細胞質 D.細胞核【答案】A7.成人的細胞數目約有2×1014個,200多種,人體的每一種細胞( )A.形態功能不同,但結構基本相似 B.都由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構成C.都是受精卵不斷分裂和生長的結果 D.都完成相同的生命活動【答案】A8.將人體口腔上皮細胞和南瓜葉肉細胞分別做成裝片,置于顯微鏡下觀察,口腔上皮細胞中容易被看見而葉肉細胞中不易被看見的結構是( )A.一層細胞膜 B.許多葉綠體C.一個大液泡 D.細胞核【答案】A9.下列有關細胞分裂、分化的敘述,正確的是( )A.細胞不斷分裂形成了不同的組織B.細胞的分裂與分化是生物體生長發育和繁殖的基礎C.細胞分裂后,新細胞的遺傳物質比親代細胞減少一半D.細胞的分化是指隨著細胞的生長其形態出現差異的過程【答案】B10.骨髓移植能夠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是因為健康人骨髓中的造血干細胞能不斷產生新的血細胞(如圖),這一過程稱為細胞的( )細胞分裂 B.細胞分化 C.細胞生長 D.細胞癌變【答案】B11.一粒種子能夠長成參天大樹,離不開細胞的分裂、分化和生長。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在細胞分裂過程中,動植物細胞的細胞質平均分成兩份的方式不同B.由于細胞內遺傳物質的不同,細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組織C.大樹具有的結構層次有細胞、組織和器官D.植物體逐漸長大主要是由于細胞的分裂和生長【答案】B12.如圖表示細胞的幾種生理過程,以下敘述錯誤的是( )A.①表示細胞的生長過程 B.通過③形成了不同的組織C.③導致遺傳物質發生了改變 D.②表示細胞分裂,結果是細胞數目增多【答案】C13.關于細胞分裂和分化的說法,錯誤的是( )A動植物細胞分裂過程中都有遺傳物質的復制和均分B.細胞分裂產生的新細胞都能持續進行分裂C.細胞分裂和分化是生物體生長發育的基礎D.各種組織的形成是細胞分化的結果【答案】B14.人體生命開始于父母產生的精子和卵細胞融合成的受精卵,一個受精卵經過復雜的過程形成體。(1)在發育過程中,由于細胞________形成不同的組織,繼而形成器官、系統和人體。(2)子女像父母,是因為父母將遺傳信息通過精子和卵細胞傳給了子女,攜帶這些遺傳信息的物質是________。由于神經調節和________調節,使人體成為一個統一的整體,并適應環境的變化。【答案】(1)分化(2)DNA(3)激素15.如圖是動、植物細胞結構模式圖,據圖回答:(示例:[⑥]細胞質)(1)圖___________(填“甲"或“乙")表示的是動物細胞。(2)擠壓水果可以得到果汁,這些汁液主要來自細胞結構中的[ ] ___________。(3)圖中結構②具有保護和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4)圖甲所示細胞特有的,能進行能量轉換的結構是[ ]___________。(5)生物體的生長發育與細胞生長、分裂和分化有關細胞分化的結果形成了不同的___________。【答案】(1)乙;(2)⑤液泡;(3)控制物質進出細胞(進行物質交換);(4)③葉綠體;(5)組織知識點二:顯微鏡的結構及使用1、顯微鏡的使用鏡座:是顯微鏡的底座,用以支持整個鏡體。鏡柱:是鏡座上面直立的部分,用以連接鏡座和鏡臂。鏡臂:取放顯微鏡時手握部位。鏡筒:連在鏡臂的前上方,鏡筒上端裝有目鏡,下端裝有物鏡轉換器。載物臺:在鏡筒下方,形狀有方、圓兩種,用以放置玻片標本,中央有一通光孔,兩側有壓片夾,用以固定玻片標本。遮光器:上有大小不等的圓孔,叫光圈,可調節光線強弱調節器:是裝在鏡柱上的大小兩種螺旋,調節時使鏡臺作上下方向的移動。①粗準焦螺旋:可使鏡臺作快速和較大幅度的升降,能迅速調節物鏡和標本之間的距離使物象呈現于視野中,通常在使用低倍鏡時,先用粗調節器迅速找到物象。②細準焦螺旋:可使鏡臺緩慢地升降,多在運用高倍鏡時使用,從而得到更清晰的物象。反光鏡:裝在鏡座上面,可向任意方向轉動,它有平、凹兩面,凹面鏡聚光作用強,適于光線較弱的時候使用,平面鏡聚光作用弱,適于光線較強時使用。2、顯微鏡的結構及使用(1) 安放一手握鏡臂,一手托底座,放在體前略左。從鏡盒取出物鏡裝在轉換臺上,取出目鏡裝在鏡筒上(2) 對光①動轉換器: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②轉動遮光器:選用較大光圈對準通光孔,然后一只眼注視目鏡,另一只眼睜開③轉動反光鏡:使反射光線經過通光孔、物鏡、鏡筒到達目鏡。當觀察到一個較亮視野,對光成(3) 放片放置玻片標本:使裝片中心正對通光孔中心。(4) 觀察①降低鏡筒:轉動粗準焦螺旋時,眼睛要從側面注視物鏡,使低倍物鏡接近裝片。②尋找物像:一只眼向目鏡內看,同時轉動粗準焦螺旋,直至看清物像,再轉動細準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③觀察物像:一只眼注視目鏡,另一只眼看著做記錄。(5) 整理和存放用擦鏡紙擦拭目鏡和物鏡,轉動轉換器,把兩個物鏡偏到兩旁,使鏡筒下降到最低處,最后把顯微鏡收進鏡箱中,送回原處。3、顯微鏡使用中的四個先后:(1)“先低后高”:觀察時,先使用低倍鏡,后使用高倍鏡。(2)“先大后小”:對光時,先使用大光圈,后使用小光圈。(3)“先下后上”:觀察時,先使鏡筒緩緩下降,后緩緩上升。(4)“先粗后細”:觀察時,先使用粗準焦螺旋,后使用細準焦螺旋。4、顯微鏡使用中的目鏡和物鏡目鏡越長,倍數越低物鏡越長,倍數越高目鏡 物鏡5、高低倍鏡與視野大小、明暗的關系6、顯微鏡成像是倒立的,放大的(上下左右都相反)7、視野中裝片移動的方法:物像移動方向與裝片移動方向是相反的。或者說:物像在哪一方,就把裝片移向哪一方。(物像在右上方,就把裝片移向右上方)8、視野中的污點有三種情況:物鏡上,目鏡上,裝片上。移動目鏡,如果污點隨之移動,則污點在目鏡上;移動玻片標本,污點隨之移動,則污點在玻片標本上;如果前兩次都不能移動污點,則污點在物鏡上。9、顯微鏡使用中的視野亮度問題影響顯微鏡觀察視野亮度的主要是光圈和反光鏡遮光器上有大小不等的光圈,反光鏡也有平面鏡和凹面鏡。光線強時用小光圈和平面鏡,光線弱時用大光圈和凹面鏡10、光線依次要通過反光鏡、光圈、通光孔、玻片標本、物鏡、鏡筒、目鏡,才能進入到人的眼睛。11、低倍鏡下觀察到的物像清晰,換上高倍物鏡后物像模糊不清,應用細準焦螺旋進行調節。知識點三:觀察洋蔥表皮細胞、觀察人體口腔上皮細胞觀察洋蔥表皮細胞操作擦:用潔凈的紗布把載玻片和蓋玻片擦拭干凈滴:把載玻片放在實驗臺上,并在中央滴一滴清水(動物細胞滴加生理鹽水)撕:用鑷子從洋蔥內表皮上撕去一小塊透明薄膜;展:把撕下的薄膜浸入載玻片的水滴中,用鑷子將薄膜攤平蓋: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它的一側先傾斜,接觸載破片上的水滴,然后輕輕蓋在薄膜上,(避免蓋玻片下面出現氣泡)染:在蓋玻片一側滴一滴稀碘液(或亞甲基藍溶液)在相對應的另一側用吸水紙吸水觀:觀察,整理,記錄觀察人體口腔上皮細胞擦、滴(生理鹽水)、刮、涂、蓋、染(稀碘液)、觀能力檢測1.下列關于顯微鏡的操作,其中屬于“對光”環節的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B. C. D.【答案】C2.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時,要將視野由圖甲轉換成圖乙,下列操作不需要的是( )A.移動裝片 B.轉動物鏡轉換器C.轉動細準焦螺旋 D.轉動粗準焦螺旋【答案】D3.正確地蓋蓋玻片是成功制作臨時裝片的關鍵。圖1所示制作臨時裝片時蓋蓋玻片的操作,正確的是( )【答案】A4.用顯微鏡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裝片時,發現視野中有一處污點,移動裝片和轉動目鏡時,污點都不動,則污點可能在( )A.反光鏡 B.裝片 C.物鏡 D.目鏡【答案】C5.小紅在用顯微鏡觀察細胞時,發現視野的右上方有一污物(位于載玻片上),若要把它移到視野中央,應將載玻片向( )移動左上方 B.右下方 C.左下方 D.右上方【答案】D6.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正確操作順序是( )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④②①③ D.③④②①【答案】D7.小金用普通光學顯微鏡觀察下列細胞,其中描述正確的一項是( )A.在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中觀察到葉綠體B.觀察到人口腔上皮細胞的形狀有圓形、多邊形、圓柱狀等C.在紫色洋蔥鱗片葉外表皮細胞中觀察到淡紫色的淀粉分子在紫色洋蔥鱗片葉外表皮細胞中觀察到細胞壁【答案】D8.人體血液中紅細胞的數量約是白細胞的500﹣1000倍,個體比白細胞小,使用顯微鏡觀察已染色的人血涂片,在視野中清晰地看到許多紅細胞,卻看不到白細胞,如圖所示,為了能觀察到白細胞,應進行的操作是( )移動載玻片 B.放大光圈 C.調節反光鏡 D.換上放大倍數更大的物鏡【答案】A9.2018年5月,我國重大科研項目“全自動干細胞誘導培養沒備”研制成功。干細胞被醫學界稱為“萬能細胞”,在特定條件下它能再生成人體的其他種類細胞,這體現了細胞的( )分裂能力 B.分化能力 C.增殖能力 D.免疫能力【答案】B10.“制作人體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并用顯微鏡觀察”實驗中,下列操作正確的是( )A.制片時,用滴管在載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B.染色時,在蓋玻片一側滴加稀碘液,用吸水紙從另一側吸引C.調節時,用左眼觀察目鏡內,同時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下降D.觀察時,向左上方移動載玻片使位于視野右下方的物像移至視野中央【答案】B11.用高倍顯微鏡觀察細胞時,正確的操作順序應是( )①把裝片放在載物臺上,使標本位于通光孔的中央②眼睛從側面注視物鏡,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下降至標本上方2~3 mm處③轉動轉換器,使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④調節反光鏡,左眼注視目鏡,使視野明亮⑤用左眼注視目鏡,同時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上升,直到看見物像⑥轉動轉換器使高倍物鏡對準通光孔⑦調節細準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⑧將要觀察的物像移動到視野中央A.①③②④⑤⑦⑧⑥ B.③④①②⑤⑧⑥⑦C.①⑦②⑥⑤④③⑧ D.①②③④⑦⑥⑤⑧【答案】B12.小明同學用同一臺顯微鏡,通過調整目鏡和物鏡以及準焦螺旋,觀察同一標本四次。請問,其中視野最暗的目鏡和物鏡的組合是( )A.5倍、10倍 B.5倍、40倍 C.10倍、10倍 D.10倍、40倍【答案】D13.絕大多數細胞非常小,必須借助顯微鏡觀察。下列有關顯微鏡知識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對光后,通過目鏡可以看到白亮的圓形視野B.小明用顯微鏡觀察血涂片時,發現視野中有一個污點,他轉動目鏡,污點不移動,他判斷污點一定在物鏡上C.兩臺顯微鏡,1號顯微鏡目鏡10×,物鏡40×,2號顯微鏡鏡目鏡15×,物鏡10×,要使視野中觀察到的細胞數量最多,應選用2號顯微鏡在使用顯微鏡觀察玻片標本時,下降鏡筒時眼睛一定要注視物鏡【答案】B14.右圖為顯微鏡中的兩個視野,其中細胞甲為主要觀察對象,當視野①轉到視野②時,操作顯微鏡的正確步驟是( )A.轉動反光鏡,選擇平面鏡B.轉動反光鏡,選擇凹面鏡C.向右下方移動玻片標本D.向左上方移動玻片標本【答案】D15.小明使用顯微鏡觀察細胞,發現視野中的物像不是很清晰,應調節顯微鏡的( )A.細準焦螺旋 B.粗準焦螺旋 C.反光鏡 D.遮光器【答案】A16.若用同一顯微鏡觀察同一標本4次,通過調整目鏡、物鏡和細準焦螺旋,結果得到如下四個圖。試問其中視野最暗的是( )【答案】C17.下列材料和用具中,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應該用到的是( )①生理鹽水 ②清水 ③稀碘液 ④消毒牙簽 ⑤刀片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③⑤【答案】B18.在觀察臨時裝片時,如在視野中看到中央發亮,周邊黑暗的圓圈,該圓圈可能是( )A.污物 B.氣泡 C.細胞 D.墨水【答案】B19.制作洋蔥鱗片葉臨時裝片的正確步驟是( )①用鑷子撕取實驗材料 ②在載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③擦拭載玻片、蓋玻片 ④用碘液給實驗材料染色 ⑤將實驗材料浸入載玻片上的水滴中并收收展平 ⑥蓋上蓋玻片①②③④⑤⑥ B.③①②⑤④⑥ C.③②①⑤⑥④ D.①③②⑤⑥④【答案】C20.我市某校七年級學生小強制作了人的口腔上皮細胞、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臨時裝片,在顯微鏡下看到的情況如圖所示,據圖回答:小強所觀察到的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與洋蔥表皮細胞具有細胞膜、細胞核、細胞質等共同結構.但也觀察到人的口腔上皮細胞不具有 、液泡和葉綠體等結構。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的主要步驟是:擦拭載玻片和蓋玻片;滴生理鹽水;牙簽刮口腔內側壁;涂抹;蓋蓋玻片;染色等六個步驟.A圖中出現氣泡,是由于制作臨時裝片步驟的“ ”操作不規范引起的.已知小強觀察B圖使用的目鏡是5×,物鏡是10×,則該物像被放大了50倍.若想在視野中觀察到更多的細胞,小強應選擇物鏡放大倍數為 (填“8×”、“10×”或“15×”)的鏡頭,轉動C圖顯微鏡中標號 ② 所示結構進行觀察即可.(4)細胞中的遺傳信息存在于 .【答案】(1)細胞壁;(2)蓋蓋玻片;(3)8×;②;(4)細胞核21.下圖分別為生物結構和顯微鏡結構示意圖,請據圖回答:(1)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人體口腔上皮細胞的結構圖,應該是上圖中的 (填A或B)。(2)在細胞結構中,[ ] 是細胞生命活動的控制中心。(3)用顯微鏡觀察人體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在鏡下已經找到觀察物,如果要使物像更清晰些,應調節顯微鏡的[ ] 。(4)觀察小魚尾鰭內血液的流動時,在 倍顯微鏡下我們看到小血管內的紅細胞成單行通過,這種小血管相當于圖C中的 (填①、②或③)。【答案】(1)B;(2)4;細胞核;(3)③;細準焦螺旋;(4)低;②中考鏈接(2018,臺州中考)使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時,要讓已觀察到的像更大,接下來應進行的操作是( )【答案】C(2018,衢州中考)小柯利用顯微鏡觀察人體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要將如圖甲所示視野調整到如圖乙所示視野,他應該將載玻片( )A.向右移動 B.向上移動C.向左移動 D.向下移動【答案】C3.(2018,溫州中考)用如圖所示的顯微鏡進行對光時,低倍鏡正對通光孔,若要改變視野亮度,可調節( )A.物鏡轉換器 B.細準焦螺旋C.粗準焦螺旋 D.反光鏡【答案】D4.同一臺顯微鏡,采用不同的物鏡和目鏡組合觀察同一血涂片,出現圖甲和圖乙兩個視野,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如果目鏡一樣,圖甲的物鏡比圖乙的物鏡長B.如果物鏡一樣,圖乙的目鏡比圖甲的目鏡短C.若使用相同的光圈、反光鏡和通光孔,則乙視野亮度大D.要使視野中左下方的物像移到視野中央,應將玻片往右上方移動【答案】B5.觀察是科學探究的一種方法.科學觀察需要工具,顯微鏡就是其中一種工具.右圖為顯微鏡的結構圖,請根據圖填寫(1)各標號所示部位名稱:A ,C ,E ,F(2)使用顯微鏡的步驟是:安放→ →放片→→觀察.(3)進行觀察時,發現視野中有一污點,某同學轉動物鏡和移動玻片標本,污點都沒有隨著移動,說明污點在上。(4)使用顯微鏡觀察時,如果光線過強,應選擇_______①大光圈; ②平面鏡;③小光圈; ④凹面鏡(5)在載玻片上寫一個“b”字,用低倍鏡觀察,在視野內看到的是圖象是_______.(6)此顯微鏡目鏡有5×和15×,物鏡有15×和40×,用這臺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時,要使觀察到的細胞最大,此時放大倍數是_______倍.【答案】(1)A鏡筒,C物鏡,E反光鏡,F粗準焦螺旋(2)對光 調焦(3)目鏡(4)②③(5)q(6)600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生物專題教案一:細胞與生物體的結構層次(上)知識點一:細胞細胞1、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都有生長發育和繁殖的現象;生物具有新陳代謝的作用(如攝食、呼吸、排泄);生物都有應激性,對外界刺激有反應,因而能夠適應環境;生物都能遺傳和變異;生物都具有完整的結構(除病毒外的生物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生物的生活需要環境,也能影響環境。2、細胞發現史1673年列文虎克列文虎克借助工具——自制的________發現了“細胞”。1838~1839年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細胞學說,其基本觀點是:動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單位——______構成的。1858年魏爾肖“一切細胞來自于細胞。”從而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細胞學說:①所有動植物都由細胞構成;②細胞是生物體______和______的基本單位;③細胞由_________分裂產生3、細胞的大小在微米量級(10-6m),通常在幾微米到幾十微米之間細胞膜:保護細胞并控制細胞與外界的物質交換,非常薄。細胞質:是細胞進行生命活動的主要場所。細胞核:含遺傳物質,控制遺傳性狀。細胞壁:保護與支持植物細胞。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液 泡:內含細胞液。二、動、植物細胞結構的主要不同點植物細胞 動物細胞相同點 都有細胞核、細胞膜、細胞質不同點 有細胞壁和液泡,綠色部分的細胞內有葉綠體 沒有細胞壁和液泡,也沒有葉綠體(1)植物細胞比動物細胞多了細胞壁、葉綠體和液泡;(2)植物細胞的液泡中含有細胞液,細胞液的成分有水、無機鹽、糖分、色素等。三、細胞的生長、分裂和分化剛分裂的子細胞,大小只有母細胞的一半,能吸收________合成自身的________,不斷地______。這個過程就是細胞生長。細胞分裂:一個細胞分成兩個細胞且遺傳物質不變細胞分裂的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是:先加倍再減半,兩個新細胞的染色體形態和數目與原細胞的染色體形態和數目相同。(植物:在原來細胞的中部,逐漸形成新的細胞膜和細胞壁;動物:細胞中部的細胞膜向內凹陷,縊裂成兩個)。細胞的分化::在個體發育過程中,一個或一種細胞通過分裂產生的后代,在形態、結構和功能上發生差異性的變化,這個過程叫做細胞分化。能力提升1.下列表示植物細胞的是( )A. B. C. D. 植物細胞吸水與液泡中的細胞液溶質質量分數有關。如圖所示細胞結構模式圖中,表示液泡的是( )甲 B.乙 C.丙 D.丁3.紅蛇果的果皮細胞因含花靑素而呈紅色。將某品種的紅蛇果浸泡在熱水中,熱水變紅色;浸泡在冷水中,冷水不變紅。這一現象說明熱水破壞了果皮細胞的( )細胞壁 B.細胞膜 C.細胞質 D.細胞核4.下列有關細胞的敘述,錯誤的是( )A.所有生物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B.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C.細胞是物質、能量和信息的統一體D.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5.對圖示三種活細胞共性的描述,不正確的是(都有細胞核 B.都有細胞壁C.都能進行呼吸作用 D.形態與功能都相適應6.研究人員近日宣布,他們以裸藻為主要原料成功生產出塑料,裸藻是一類兼具動物和植物特點的單細胞生物,之所以把它稱為“裸藻”,原因是與其它的藻類細胞相比,它的細胞沒有( )A.細胞壁 B.細胞膜 C.細胞質 D.細胞核7.成人的細胞數目約有2×1014個,200多種,人體的每一種細胞( )A.形態功能不同,但結構基本相似 B.都由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構成C.都是受精卵不斷分裂和生長的結果 D.都完成相同的生命活動8.將人體口腔上皮細胞和南瓜葉肉細胞分別做成裝片,置于顯微鏡下觀察,口腔上皮細胞中容易被看見而葉肉細胞中不易被看見的結構是( )A.一層細胞膜 B.許多葉綠體C.一個大液泡 D.細胞核9.下列有關細胞分裂、分化的敘述,正確的是( )A.細胞不斷分裂形成了不同的組織B.細胞的分裂與分化是生物體生長發育和繁殖的基礎C.細胞分裂后,新細胞的遺傳物質比親代細胞減少一半D.細胞的分化是指隨著細胞的生長其形態出現差異的過程10.骨髓移植能夠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是因為健康人骨髓中的造血干細胞能不斷產生新的血細胞(如圖),這一過程稱為細胞的( )A.細胞分裂 B.細胞分化 C.細胞生長 D.細胞癌變11.一粒種子能夠長成參天大樹,離不開細胞的分裂、分化和生長。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在細胞分裂過程中,動植物細胞的細胞質平均分成兩份的方式不同B.由于細胞內遺傳物質的不同,細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組織C.大樹具有的結構層次有細胞、組織和器官D.植物體逐漸長大主要是由于細胞的分裂和生長12.如圖表示細胞的幾種生理過程,以下敘述錯誤的是( )A.①表示細胞的生長過程 B.通過③形成了不同的組織C.③導致遺傳物質發生了改變 D.②表示細胞分裂,結果是細胞數目增多13.關于細胞分裂和分化的說法,錯誤的是( )A動植物細胞分裂過程中都有遺傳物質的復制和均分B.細胞分裂產生的新細胞都能持續進行分裂C.細胞分裂和分化是生物體生長發育的基礎D.各種組織的形成是細胞分化的結果14.人體生命開始于父母產生的精子和卵細胞融合成的受精卵,一個受精卵經過復雜的過程形成體。(1)在發育過程中,由于細胞________形成不同的組織,繼而形成器官、系統和人體。(2)子女像父母,是因為父母將遺傳信息通過精子和卵細胞傳給了子女,攜帶這些遺傳信息的物質是________。(3)由于神經調節和________調節,使人體成為一個統一的整體,并適應環境的變化。15.如圖是動、植物細胞結構模式圖,據圖回答:(示例:[⑥]細胞質)(1)圖___________(填“甲"或“乙")表示的是動物細胞。(2)擠壓水果可以得到果汁,這些汁液主要來自細胞結構中的[ ] ___________。(3)圖中結構②具有保護和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4)圖甲所示細胞特有的,能進行能量轉換的結構是[ ]___________。(5)生物體的生長發育與細胞生長、分裂和分化有關細胞分化的結果形成了不同的___________。知識點二:顯微鏡的結構及使用1、顯微鏡的使用鏡座:是顯微鏡的底座,用以支持整個鏡體。鏡柱:是鏡座上面直立的部分,用以連接鏡座和鏡臂。鏡臂:取放顯微鏡時手握部位。鏡筒:連在鏡臂的前上方,鏡筒上端裝有目鏡,下端裝有物鏡轉換器。載物臺:在鏡筒下方,形狀有方、圓兩種,用以放置玻片標本,中央有一通光孔,兩側有壓片夾,用以固定玻片標本。遮光器:上有大小不等的圓孔,叫光圈,可調節光線強弱調節器:是裝在鏡柱上的大小兩種螺旋,調節時使鏡臺作上下方向的移動。①粗準焦螺旋:可使鏡臺作快速和較大幅度的升降,能迅速調節物鏡和標本之間的距離使物象呈現于視野中,通常在使用低倍鏡時,先用粗調節器迅速找到物象。②細準焦螺旋:可使鏡臺緩慢地升降,多在運用高倍鏡時使用,從而得到更清晰的物象。反光鏡:裝在鏡座上面,可向任意方向轉動,它有平、凹兩面,凹面鏡聚光作用強,適于光線較弱的時候使用,平面鏡聚光作用弱,適于光線較強時使用。2、顯微鏡的結構及使用(1) 安放一手握鏡臂,一手托底座,放在體前略左。從鏡盒取出物鏡裝在轉換臺上,取出目鏡裝在鏡筒上(2) 對光①動轉換器: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②轉動遮光器:選用較大光圈對準通光孔,然后一只眼注視目鏡,另一只眼睜開③轉動反光鏡:使反射光線經過通光孔、物鏡、鏡筒到達目鏡。當觀察到一個較亮視野,對光成(3) 放片放置玻片標本:使裝片中心正對通光孔中心。(4) 觀察①降低鏡筒:轉動粗準焦螺旋時,眼睛要從側面注視物鏡,使低倍物鏡接近裝片。②尋找物像:一只眼向目鏡內看,同時轉動粗準焦螺旋,直至看清物像,再轉動細準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③觀察物像:一只眼注視目鏡,另一只眼看著做記錄。(5) 整理和存放用擦鏡紙擦拭目鏡和物鏡,轉動轉換器,把兩個物鏡偏到兩旁,使鏡筒下降到最低處,最后把顯微鏡收進鏡箱中,送回原處。3、顯微鏡使用中的四個先后:(1)“先低后高”:觀察時,先使用低倍鏡,后使用高倍鏡。(2)“先大后小”:對光時,先使用大光圈,后使用小光圈。(3)“先下后上”:觀察時,先使鏡筒緩緩下降,后緩緩上升。(4)“先粗后細”:觀察時,先使用粗準焦螺旋,后使用細準焦螺旋。4、顯微鏡使用中的目鏡和物鏡目鏡越長,倍數越低物鏡越長,倍數越高目鏡 物鏡5、高低倍鏡與視野大小、明暗的關系6、顯微鏡成像是倒立的,放大的(上下左右都相反)7、視野中裝片移動的方法:物像移動方向與裝片移動方向是相反的。或者說:物像在哪一方,就把裝片移向哪一方。(物像在右上方,就把裝片移向右上方)8、視野中的污點有三種情況:物鏡上,目鏡上,裝片上。移動目鏡,如果污點隨之移動,則污點在目鏡上;移動玻片標本,污點隨之移動,則污點在玻片標本上;如果前兩次都不能移動污點,則污點在物鏡上。9、顯微鏡使用中的視野亮度問題影響顯微鏡觀察視野亮度的主要是光圈和反光鏡遮光器上有大小不等的光圈,反光鏡也有平面鏡和凹面鏡。光線強時用小光圈和平面鏡,光線弱時用大光圈和凹面鏡10、光線依次要通過反光鏡、光圈、通光孔、玻片標本、物鏡、鏡筒、目鏡,才能進入到人的眼睛。11、低倍鏡下觀察到的物像清晰,換上高倍物鏡后物像模糊不清,應用細準焦螺旋進行調節。知識點三:觀察洋蔥表皮細胞、觀察人體口腔上皮細胞觀察洋蔥表皮細胞操作擦:用潔凈的紗布把載玻片和蓋玻片擦拭干凈滴:把載玻片放在實驗臺上,并在中央滴一滴清水(動物細胞滴加生理鹽水)撕:用鑷子從洋蔥內表皮上撕去一小塊透明薄膜;展:把撕下的薄膜浸入載玻片的水滴中,用鑷子將薄膜攤平蓋: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它的一側先傾斜,接觸載破片上的水滴,然后輕輕蓋在薄膜上,(避免蓋玻片下面出現氣泡)染:在蓋玻片一側滴一滴稀碘液(或亞甲基藍溶液)在相對應的另一側用吸水紙吸水觀:觀察,整理,記錄觀察人體口腔上皮細胞擦、滴(生理鹽水)、刮、涂、蓋、染(稀碘液)、觀能力檢測1.下列關于顯微鏡的操作,其中屬于“對光”環節的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A. B. C. D.2.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時,要將視野由圖甲轉換成圖乙,下列操作不需要的是( )A.移動裝片 B.轉動物鏡轉換器C.轉動細準焦螺旋 D.轉動粗準焦螺旋3.正確地蓋蓋玻片是成功制作臨時裝片的關鍵。圖1所示制作臨時裝片時蓋蓋玻片的操作,正確的是( )4.用顯微鏡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裝片時,發現視野中有一處污點,移動裝片和轉動目鏡時,污點都不動,則污點可能在( )A.反光鏡 B.裝片 C.物鏡 D.目鏡5.小紅在用顯微鏡觀察細胞時,發現視野的右上方有一污物(位于載玻片上),若要把它移到視野中央,應將載玻片向( )移動A.左上方 B.右下方 C.左下方 D.右上方6.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正確操作順序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④②①③ D.③④②①7.小金用普通光學顯微鏡觀察下列細胞,其中描述正確的一項是( )A.在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中觀察到葉綠體B.觀察到人口腔上皮細胞的形狀有圓形、多邊形、圓柱狀等C.在紫色洋蔥鱗片葉外表皮細胞中觀察到淡紫色的淀粉分子D.在紫色洋蔥鱗片葉外表皮細胞中觀察到細胞壁8.人體血液中紅細胞的數量約是白細胞的500﹣1000倍,個體比白細胞小,使用顯微鏡觀察已染色的人血涂片,在視野中清晰地看到許多紅細胞,卻看不到白細胞,如圖所示,為了能觀察到白細胞,應進行的操作是( )A.移動載玻片 B.放大光圈 C.調節反光鏡 D.換上放大倍數更大的物鏡9.2018年5月,我國重大科研項目“全自動干細胞誘導培養沒備”研制成功。干細胞被醫學界稱為“萬能細胞”,在特定條件下它能再生成人體的其他種類細胞,這體現了細胞的( )A.分裂能力 B.分化能力 C.增殖能力 D.免疫能力10.“制作人體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并用顯微鏡觀察”實驗中,下列操作正確的是( )A.制片時,用滴管在載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B.染色時,在蓋玻片一側滴加稀碘液,用吸水紙從另一側吸引C.調節時,用左眼觀察目鏡內,同時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下降D.觀察時,向左上方移動載玻片使位于視野右下方的物像移至視野中央11.用高倍顯微鏡觀察細胞時,正確的操作順序應是( )①把裝片放在載物臺上,使標本位于通光孔的中央②眼睛從側面注視物鏡,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下降至標本上方2~3 mm處③轉動轉換器,使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④調節反光鏡,左眼注視目鏡,使視野明亮⑤用左眼注視目鏡,同時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上升,直到看見物像⑥轉動轉換器使高倍物鏡對準通光孔⑦調節細準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⑧將要觀察的物像移動到視野中央A.①③②④⑤⑦⑧⑥ B.③④①②⑤⑧⑥⑦C.①⑦②⑥⑤④③⑧ D.①②③④⑦⑥⑤⑧12.小明同學用同一臺顯微鏡,通過調整目鏡和物鏡以及準焦螺旋,觀察同一標本四次。請問,其中視野最暗的目鏡和物鏡的組合是( )A.5倍、10倍 B.5倍、40倍 C.10倍、10倍 D.10倍、40倍13.絕大多數細胞非常小,必須借助顯微鏡觀察。下列有關顯微鏡知識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對光后,通過目鏡可以看到白亮的圓形視野B.小明用顯微鏡觀察血涂片時,發現視野中有一個污點,他轉動目鏡,污點不移動,他判斷污點一定在物鏡上C.兩臺顯微鏡,1號顯微鏡目鏡10×,物鏡40×,2號顯微鏡鏡目鏡15×,物鏡10×,要使視野中觀察到的細胞數量最多,應選用2號顯微鏡D.在使用顯微鏡觀察玻片標本時,下降鏡筒時眼睛一定要注視物鏡14.右圖為顯微鏡中的兩個視野,其中細胞甲為主要觀察對象,當視野①轉到視野②時,操作顯微鏡的正確步驟是( )A.轉動反光鏡,選擇平面鏡B.轉動反光鏡,選擇凹面鏡C.向右下方移動玻片標本D.向左上方移動玻片標本15.小明使用顯微鏡觀察細胞,發現視野中的物像不是很清晰,應調節顯微鏡的( )A.細準焦螺旋 B.粗準焦螺旋 C.反光鏡 D.遮光器16.若用同一顯微鏡觀察同一標本4次,通過調整目鏡、物鏡和細準焦螺旋,結果得到如下四個圖。試問其中視野最暗的是( )17.下列材料和用具中,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應該用到的是( )①生理鹽水 ②清水 ③稀碘液 ④消毒牙簽 ⑤刀片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③⑤18.在觀察臨時裝片時,如在視野中看到中央發亮,周邊黑暗的圓圈,該圓圈可能是( )A.污物 B.氣泡 C.細胞 D.墨水19.制作洋蔥鱗片葉臨時裝片的正確步驟是( )①用鑷子撕取實驗材料 ②在載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③擦拭載玻片、蓋玻片 ④用碘液給實驗材料染色 ⑤將實驗材料浸入載玻片上的水滴中并收收展平 ⑥蓋上蓋玻片A.①②③④⑤⑥ B.③①②⑤④⑥ C.③②①⑤⑥④ D.①③②⑤⑥④20.我市某校七年級學生小強制作了人的口腔上皮細胞、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臨時裝片,在顯微鏡下看到的情況如圖所示,據圖回答:小強所觀察到的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與洋蔥表皮細胞具有細胞膜、細胞核、細胞質等共同結構.但也觀察到人的口腔上皮細胞不具有 、液泡和葉綠體等結構。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的主要步驟是:擦拭載玻片和蓋玻片;滴生理鹽水;牙簽刮口腔內側壁;涂抹;蓋蓋玻片;染色等六個步驟.A圖中出現氣泡,是由于制作臨時裝片步驟的“ ”操作不規范引起的.已知小強觀察B圖使用的目鏡是5×,物鏡是10×,則該物像被放大了50倍.若想在視野中觀察到更多的細胞,小強應選擇物鏡放大倍數為 (填“8×”、“10×”或“15×”)的鏡頭,轉動C圖顯微鏡中標號 ② 所示結構進行觀察即可.(4)細胞中的遺傳信息存在于 .21.下圖分別為生物結構和顯微鏡結構示意圖,請據圖回答:(1)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人體口腔上皮細胞的結構圖,應該是上圖中的 (填A或B)。(2)在細胞結構中,[ ] 是細胞生命活動的控制中心。(3)用顯微鏡觀察人體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在鏡下已經找到觀察物,如果要使物像更清晰些,應調節顯微鏡的[ ] 。(4)觀察小魚尾鰭內血液的流動時,在 倍顯微鏡下我們看到小血管內的紅細胞成單行通過,這種小血管相當于圖C中的 (填①、②或③)。中考鏈接使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時,要讓已觀察到的像更大,接下來應進行的操作是( )小柯利用顯微鏡觀察人體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要將如圖甲所示視野調整到如圖乙所示視野,他應該將載玻片 ( )A.向右移動 B.向上移動C.向左移動 D.向下移動3.用如圖所示的顯微鏡進行對光時,低倍鏡正對通光孔,若要改變視野亮度,可調節( )A.物鏡轉換器 B.細準焦螺旋C.粗準焦螺旋 D.反光鏡4.同一臺顯微鏡,采用不同的物鏡和目鏡組合觀察同一血涂片,出現圖甲和圖乙兩個視野,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如果目鏡一樣,圖甲的物鏡比圖乙的物鏡長B.如果物鏡一樣,圖乙的目鏡比圖甲的目鏡短C.若使用相同的光圈、反光鏡和通光孔,則乙視野亮度大D.要使視野中左下方的物像移到視野中央,應將玻片往右上方移動5.觀察是科學探究的一種方法.科學觀察需要工具,顯微鏡就是其中一種工具.右圖為顯微鏡的結構圖,請根據圖填寫(1)各標號所示部位名稱:A ,C ,E ,F(2)使用顯微鏡的步驟是:安放→ →放片→→觀察.(3)進行觀察時,發現視野中有一污點,某同學轉動物鏡和移動玻片標本,污點都沒有隨著移動,說明污點在上。(4)使用顯微鏡觀察時,如果光線過強,應選擇_______①大光圈; ②平面鏡;③小光圈; ④凹面鏡(5)在載玻片上寫一個“b”字,用低倍鏡觀察,在視野內看到的是圖象是_______.(6)此顯微鏡目鏡有5×和15×,物鏡有15×和40×,用這臺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時,要使觀察到的細胞最大,此時放大倍數是_______倍.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細胞與生物體的結構層次上(學生版).doc 細胞與生物體的結構層次上(教師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