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7張PPT)教學課件基礎模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第1課第二框 完成社會主義革命和推進社會主義建設社會主義在中國的確立與探索第一單元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開創、堅持、捍衛、發展為什么選擇社會主義是中國近代歷史發展的必然?本框總議題在新華字典里閱讀中國《新華字典》是新中國首部現代漢語字典,首次出版于1953年。自1950年啟動編撰以來,新華字典共經歷了12次修訂。作為世界發行量最大的工具書,它曾經陪伴幾代人學習語文、提高文化水平。“新華”二字,你們想到了什么?思考2023年是《新華字典》出版整70周年。作為新中國第一部規范型語文工具書,《新華字典》的“新華”二字就寓意“新的中華”。議題一:為什么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是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1919年五四運動1949年新中國成立接下來的路該怎么走?新中國成立是否標志著我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思考你認為中國是否具備進入社會主義社會的條件?新中國成立后面臨著怎樣的局面?經濟上,新中國繼承的是一個千瘡百孔的爛攤子。國內生產萎縮,民生困苦。人均國民收入只有27美元,不僅遠遠落后于當時的西方發達國家,而且還不到亞洲國家平均值的2/3。國民黨統治遺留下來的畸形發展的投機資本在新解放城市繼續興風作浪,加劇物價上漲,造成惡性通貨膨脹。有人甚至揚言:解放軍進得了上海,人民幣進不了上海。新中國成立后面臨著怎樣的局面?“銀元之戰”和“米棉之戰”“銀元之戰”是1949年6月,人民政府為制止惡性通貨膨脹、穩定物價,同投機資本進行的一場斗爭。當時擁有大量資產的投機者試圖通過銀元的投機來阻止人民幣進入市場,嚴重沖擊金融市場,引起物價飛漲,以上海市斗爭最為激烈。人民政府斷然采取了強有力的措施,查封上海證券大樓,逮捕進行非法交易的投機巨頭和銀元販子。商店也積極配合,拒收銀元。武漢、廣州等地也采取相應行動,嚴厲取締和打擊銀元投機活動。至新中國成立時,人民幣已基本占領了城鄉市場。“米棉之戰”是新中國成立初期打擊國內米棉投機活動的一場斗爭。在“銀元之戰”中受到打擊的上海投機資本不甘心失敗,很快轉向糧食、棉紗和煤炭市場,利用物資極其匱乏的情況,大做投機生意,引發又一次全國性漲價高潮。人民政府緊急從全國各地將大批糧食、棉紗和煤炭調往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當市場物價在投機商人哄抬之下達到頂點的時候,人民政府指導各地集中時間、集中物資統一向市場拋售,同時收緊銀根。暴漲的物價在市場規律的作用下迅速下跌。這次波及地區最廣、持續時間最長、漲幅最大的物價風潮,僅十天左右就被平息。人民政府經過這次斗爭,完全掌握了市場主動權。經過一系列努力,到1952年底,解放前遭到嚴重破壞的國民經濟得到全面恢復。軍事上,新中國成立時,人民解放戰爭還沒有完全結束。國民黨還有100多萬軍隊在西南、華南和沿海島嶼負隅頑抗。在新解放區,國民黨潰逃時遺留下的大批殘余力量,同惡霸勢力以及慣匪相勾結,嚴重危及社會新秩序的建立和穩定。解放軍在湘西龍山八面山剿匪國際上,妄圖稱霸全球的美國,在其“扶蔣反共”政策失敗后,仍然不肯放棄與中國人民為敵的立場,拒絕承認新中國,并竭力阻撓其他國家承認新中國,阻撓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對新中國實行政治孤立、經濟封鎖和軍事包圍。中國人民志愿軍跨過鴨綠江赴朝鮮作戰新中國成立初期人民政權的鞏固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建立和鞏固地方各級人民民主政權,肅清國民黨反動派殘余武裝力量和土匪,和平解放西藏,實現祖國大陸完全統一;穩定物價、統一財經工作,完成土地改革,進行社會各方面民主改革,社會面貌煥然一新;贏得抗美援朝戰爭偉大勝利,捍衛了新中國安全,彰顯了新中國大國地位。新中國在錯綜復雜的國內國際環境中站穩了腳跟。觀點一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已經創造了向社會主義過渡的經濟政治條件。觀點二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國的經濟文化發展水平同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應該等到資本主義充分發展以后再進行社會主義改造。毛澤東《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整個中國革命運動,是包括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兩個階段在內的全部革命運動;這是兩個性質不同的革命過程,只有完成了前一個革命過程才有可能去完成后一個革命過程。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準備,社會主義革命是民主主義革命的必然趨勢。”結合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國情,談談你對上面兩種觀點的認識。中國革命分“兩步走”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國情,決定了中國革命必須分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兩步走”:第一步,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形態,使中國社會變成一個獨立的新民主主義的社會;第二步,使革命向前發展,建立社會主義的社會。新民主主義革命(五四運動——新中國成立)社會主義革命(新中國成立——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必要準備必然趨勢土地改革、穩定物價、剿匪鎮反、抗美援朝,是鞏固人民政權緊迫而又必要的重大決策,為國家向社會主義轉變、實現工業化準備了條件。過渡時期總路線與總任務1952年9月24日,毛澤東在中央書記處會議上初步提出“中國怎樣從現在逐步過渡到社會主義去”的指導思想和大致設想。經過慎重考慮和反復醞釀,1953年6月15日,毛澤東在會議的講話中,首次提出了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的基本內容。1953年,中國共產黨根據國內經濟、政治條件及國際形勢的變化,正式提出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即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并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毛澤東修改的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線的學習與宣傳提綱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并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對手工業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過渡時期的總路線一化三改社會主義工業化社會主義改造改革生產關系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革生產關系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是變革生產關系的社會主義革命。改造成什么樣?——社會主義改造的實質社會主義公有制建立,社會主義制度建立(初級階段)改造前改造方式改造后的性質實質是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是變革生產關系的社會主義革命。個體農民私有制個體手工業私有制資本主義私有制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社會主義集體公有制社會主義集體公有制社會主義公有制生產 合作社生產 合作社公私 合營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大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這是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體現了人民民主原則和社會主義原則。《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議題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后,是怎樣在艱辛探索中前進的?社會主義過渡時期新民主主義社會1949新中國成立1956社會主義改造接下來的路該怎么走?19661976197820231956年,我國基本完成社會主義改造,開始探索符合中國國慶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社會主義工業化已取得重大進展,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中國已經建立起來。中國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應該怎樣建設和發展,這是全黨面臨的全新課題。嶄新的課題1954年,毛澤東有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描述:“現在我們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壺,能種糧食,還能磨成面粉,還能造紙,但是,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改變我國工業落后狀況的要求顯得尤為緊迫。考慮上述實際情況,黨中央作出了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決策,要求首先保證重工業和國防工業的基本建設,特別是確保那些對國家起決定作用的、能迅速增強國家工業基礎與國防力量的主要工程的完成。1967年6月17日,我國成功爆炸了第一顆氫彈。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東方紅一號”衛星,是中國發射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于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由此開創了中國航天史的新紀元。新中國為什么能取得這些成就?如何開啟社會主義建設的新篇章?一切民族都將走向社會主義,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卻不完全一樣……在社會生活各方面的社會主義改造的速度上,每個民族都會有自己的特點。——列寧照抄是很危險的,成功的經驗,在這個國家是成功的,但在另一個國家如果不同本國的情況相結合而一模一樣地照搬就會導向失敗。照抄別國的經驗是要吃虧的,照抄是一定會上當的。這是一條重要的國際經驗。——毛澤東1956年4月,毛澤東指出:“我認為最重要的教訓是獨立自主,調查研究,摸清本國國情,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同我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制定我們的路線、方針、政策。民主革命時期,我們走過一段彎路,吃了大虧之后才成功地實現了這種結合,取得革命的勝利。現在是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我們要進行第二次結合,找出在中國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正確道路。”如何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沒有現成的答案可以遵循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蘇聯經驗教訓中國具體實際(第二次結合)++走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道路嶄新的歷史課題黨的八大召開黨的七大以后,中國社會發生了一系列深刻的變化。全國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到1956年上半年,全國絕大部分地區基本上完成了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一個嶄新的社會主義制度從此在中國建立起來。與此同時,第一個五年計劃的許多重要指標已有確實把握提前完成。在這種形勢下,為了加強執政黨的建設,探索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制定黨在新形勢下的路線、方針和政策,中共中央決定召開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這是一個過渡時期。社會主義制度確立后,進入社會主義全面建設時期。在艱辛探索中前進主要矛盾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不再是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而是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主要任務黨和全國人民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盡快把我國由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重要貢獻對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務作出了規定,為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黨的八大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探索的理論貢獻從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前的這段歷史,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艱辛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道路的時期。雖然經歷了嚴重曲折,但從總體上看,全黨、全國人民堅持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戰勝各種困難,取得了舉世矚目的重要成果。工業 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農業 初步滿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基礎設施 建筑、交通運輸等基礎設施建設獲得較快發展教育醫療 教育醫療事業得到長足進步精神面貌 人們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極大的改變科學技術 科技發展取得重要突破,研制出“兩彈一星”,成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響的大國在艱辛探索中前進結論我國社會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雄辯地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飛躍從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前夕,黨領導人民完成社會主義革命,消滅一切剝削制度,實現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實現了一窮二白、人口眾多的東方大國大步邁進社會主義社會的偉大飛躍。肯定在探索過程中,雖然經歷了嚴重曲折,但黨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取得的獨創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為在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物質基礎。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道路探索的歷史意義(共27張PPT)教學課件基礎模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第1課 社會主義在中國的確立與探索第一框 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偉大勝利第一單元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開創、堅持、捍衛、發展導入中國人民為何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中國共產黨?思考議題一:近代中國救亡圖存各種探索,為何未能改變悲慘的命運?一個人口幾乎占人類三分之一的大帝國,不顧時勢,安于現狀,人為地隔絕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盡善盡美的幻想自欺。這樣一個帝國注定最后要在一場殊死的決斗中被打垮。——卡爾·馬克思《鴉片貿易史》這樣一個帝國為什么注定最后要在一場殊死的決斗中被打垮?思考卡爾·馬克思1837英國爆發第二次經濟危機18世紀俄國彼得一世改革,對外侵略擴張1368明朝建立1370—1573明朝海禁1636清朝建立1793年英國借為乾隆皇帝祝壽的名義,派馬嘎爾尼率使團來中國,要求締約通商,遭到清政府拒絕。明朝中后期資本主義萌芽1757~1842“一口通商”乾隆朝后期清朝由盛而衰,至19世紀三四十年代,頹勢愈益加深。1840—1842第一次鴉片戰爭1850—1860第二次鴉片戰爭1883~1885中法戰爭1894—1895中日甲午戰爭1903—1905英國侵略西藏1900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904—1905日俄戰爭14C15C16C17C19C20C歐洲資本主義萌芽14—16世紀歐洲文藝復興運動15—17世紀新航路開辟1640~1688英國資產階級革命18世紀60年代至19世紀40年代第一次工業革命16—17世紀英國工手工業發展1789法國資產階級革命1776美國獨立19世紀中葉英國等資本主義國家由自由競爭資本主義向壟斷資本主義過渡19世紀60年代后期至20世紀初第二次工業革命1868日本明治維新18C西方中國結合教材第2頁的“閱讀與思考”,分析:西方列強的入侵給中國帶來了什么樣的影響?動物 代表國家 “勢力范圍”熊 俄國 東三省香腸 德國 山東青蛙 法國 廣東、廣西、云南老虎 英國 長江一帶太陽 日本 福建鷹 美國 飛來分食一人手舉銅錢,他是搜刮民財的貪官一個不顧民族安危,正尋歡作樂一人在馬旁練武,揭示昏聵無能的清政府用文字獄、八股文等手段壓迫思想之自由,愚弄、奴化人民一個昏昏似睡者,手中拉著網繩,網中一人正念著“之乎者也”鴉片戰爭后,在西方列強的侵略下,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難。從那時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成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半殖民地是指,形式上是擁有自己政府的獨立國家,實際上已經喪失了真正獨立的地位,但還不是完全的殖民地,僅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是指,封建社會解體,產生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但封建主義經濟仍占據支配地位,地主階級依然控制政權,保留著封建生產關系。因此,中國社會已不是原來的完整的封建社會,但也沒有變成資本主義社會,而是成了半封建社會。近代中國的社會性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與帝國主義中華民族與封建主義人民大眾近代以來,救亡圖存成為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迫在眉睫的歷史使命。爭取民族獨立 、人民解放,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成為中國人民必須完成的兩大歷史任務。英雄的中國人民始終沒有屈服,在救亡圖存的道路上一次次抗爭、一次次求索,展現了不畏強暴、自強不息的頑強意志。從那時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成為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習近平在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圖片]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國人民奮起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吶喊,進行了可歌可泣的斗爭。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接連而起,各種救國方案輪番出臺,但都以失敗告終。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但未能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和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分小組討論:1840年到五四運動以前,中國各階級為挽救民族危亡做了哪些探索?提出了哪些主張?結果如何?1911辛亥革命1899—1900義和團運動1898戊戌變法(103天)1861—1895洋務運動1851—1864太平天國運動事件 內容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戊戌變法清末農民起義。頒布了革命綱領《天朝田畝制度》和《資政新篇》,提出了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沒有真正得到實施;利用宗教發動民眾,起義后建號卻是天國而不是民國;在軍事上達到全盛時,領導集團由于驕傲自滿,不僅沒有繼續加強革命隊伍的組織建設,反而還大都熱衷于追求個人權勢,思想和作風日益封建化,越來越脫離群眾。清政府統治集團中的洋務派希望利用西方先進技術維護清朝統治,即“師夷長技以自強”。作為封建傳統思想的衛道者,極力反對對封建思想和封建制度進行任何形式的變革,沒能在外國侵略者面前表現出“自強”“中興”。資產階級維新派主張在中國進行變法,進行制度變革,在康有為、梁啟超等人的推動下,光緒皇帝接受了改革方案實行維新變法。維新派把改革的希望寄托于沒有實權的光緒皇帝身上,試圖以自上而下的資本主義改革,推動中國的資本主義發展。鴉片戰爭后,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社會各階級、各階層、各政治派別探索國家出路。事件 內容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清末農民運動。提出“扶清滅洋”的口號,但沒有先進階級的領導,以慈禧太后為首的清政府,采取假宣戰,真投降的欺騙手法,對外投降帝國主義,對內鎮壓義和團運動,使義和團處于內外夾攻的境地。資產階級革命派發起成立資產階級政黨——中國同盟會,制定“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綱領,后來將這個綱領闡發為“民族、民權、民生”,即三民主義,提出以資產階級共和國取代腐朽專制的清封建王朝的革命目標。1911年發動起義,推翻清王朝,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三個月后,革命果實被竊取。辛亥革命之后,中國嘗試過君主立憲制、帝制復辟、議會制、多黨制、總統制等各種形式,但都沒有找到強國富民的正確道路。歷史決定主題,也選擇歷史使命的真正承擔者。民族資產階級??力量十分弱小,具有軟弱性和妥協性特點地主階級同帝國主義相勾結,維護自身的統治地位農民階級不代表先進生產力,無法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務中國封建社會自身的沒落、人們思想守舊、政治腐敗的內在因素,與西方資本主義的興起和向外擴張結合形成的歷史合力,完全阻斷了中國社會緩慢自發地走向資本主義社會的時機和可能性。無論是變法維新,還是師夷長技以制夷,以及各種改良主義方案,都無法挽救中國淪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命運。沒有找到解決中國前途命運問題的正確道路和領導力量;沒有改變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和中國人民的悲慘境遇;沒有完成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習近平在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近代以來為救亡圖存進行的各種探索屢遭失敗。屈辱的歲月,艱辛的探索,反復證實了一個結論:中國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領救亡運動,迫切需要新的組織凝聚革命力量,迫切需要開辟一條新的道路。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為苦苦探尋救亡圖存出路的中國人民指明了前進方向。十月革命爆發后第三天,上海《民國日報》就以《突如其來的俄國大政變》對其加以介紹。之后,《時報》《申報》《晨鐘報》《太平洋》《勞動》《東方雜志》等紛紛對十月革命過程、勞工政權、反地主反資本主義基本方針及和平友好外交政策等進行報道。為什么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在中國產生了如此強烈的反響?思考議題二:為什么中國人民選擇了馬克思主義, 選擇了中國共產黨?“試看將來的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李大釗十月革命幫助了全世界的也幫助了中國的先進分子,用無產階級的宇宙觀作為觀察國家命運的工具,重新考慮自己的問題。走俄國人的路——這就是結論。——毛澤東中國先進分子從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真理中看到了解決中國問題的出路。1917.11.07(俄歷10月25日)十月革命爆發以1919 年五四運動為標志,中國工人階級開始獨立登上政治舞臺,中國進入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向新民主主義革命轉變的標志:1919年五四運動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不同于資產階級領導的,旨在推翻封建專制主義壓迫、確立資產階級政治統治的舊民主主義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目標是無產階級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掌握革命領導權,徹底完成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任務,并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新民主主義革命新在哪里?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中國的無產階級迅速覺醒、成長,凝聚了革命力量,很快登上了政治舞臺。1920年8月和10月,上海、北京的共產黨早期組織先后成立。各共產黨早期組織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了一系列革命活動,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做了充分的準備。五四運動涌現新思潮,十月革命影響漸次擴大,以李大釗為代表的先進分子開始在中國比較系統地傳播馬克思主義,為無產階級政黨的創建準備了思想條件和干部條件。1920年,共產國際在上海成立了東亞書記處,專事開展幫助建立中國共產黨的工作。1921年,共產國際代表們來到上海,建議及早召開黨的代表大會,正式成立中國共產黨。在這些多方面相繼匯聚形成的歷史大趨勢、大背景、大呼喚中,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1921年,在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偉大覺醒中,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緊密結合中,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一個大黨,誕生于一條小船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意義中國產生了共產黨,這是開天辟地的大事變,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深刻改變了近代以后中華民族發展的方向和進程,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深刻改變了世界發展的趨勢和格局。勝利的征程——新民主主義革命“我居留北平已八十多天了,以我所見所聞的,覺得處處顯露出一種新的轉變、新的趨向,象征著我們國家民族的前途已顯露出新的希望。”“我以國民黨黨員一分子的立場只有感到無限的慚疚;但是站在國民一分子的立場說,又覺得極大的欣慰。我們中國人畢竟還有能力把國家危機挽轉過來,還可希望把國家搞好,斷不是一個沒出息的民族。”——《張治中對時局聲明》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領導人民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思考新民主主義革命能夠取得勝利,是因為中國共產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為中國人民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和斗爭的目標,在長期斗爭的實踐中找到了使革命走向勝利的道路,并把中國人民團結和凝聚成萬眾一心的不可戰勝的力量。新民主主義革命擁有革命主心骨:中國共產黨。堅持正確指導思想: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堅持群眾路線: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堅持適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最后奪取全國勝利。堅持革命三大法寶: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實踐充分說明,歷史和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產黨,沒有中國共產黨領導,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是不可能實現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原因1949 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中華民族任人宰割、飽受欺凌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中國發展從此開啟了新紀元。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徹底結束了極少數剝削者統治廣大勞動人民的歷史,徹底結束了舊中國一盤散沙的局面,徹底廢除了列強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和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一切特權,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造了根本社會條件。它沖破了帝國主義的東方戰線,極大地改變了世界政治格局,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力量,鼓舞了全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對世界歷史進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意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1課第一框《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偉大勝利》.pptx 第1課第二框《完成社會主義革命和推進社會主義建設》.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