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道德與法治》七上全冊詳案 2024秋季 最新課題 5.1 走近老師 課型 新授課 時間 本課為 1 課時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是統編《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上冊教材第二單元第五課的第一框。本單元《成長的時空》是七上教材的第二單元,帶領學生探討家庭、師生、朋友、集體等話題,在學生生命成長中具有重要的意義。旨在幫助學生學會與家人、老師、朋友、同學的交往,學會正確處理親子關系、師生關系、朋友關系,以及個人與集體的關系,不斷成長進步。本單元共設計了四課,分別為“幸福和睦的家庭”“和諧的師生關系”“友誼之樹常青”“在集體中成長”。本節課“走近老師”是“和諧的師生關系”的第一框內容,這一框從教師的職業特點和責任使命等角度,引導學生進一步了解老師,明白老師在我們成長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培養尊敬老師的情感。本節課主要表達了三層意思:其一,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承擔教書育人的使命,是人類文明的傳承者;其二,老師在我們成長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三,時代發展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情分析 師生關系是初中學生成長過程中需要處理的重要關系之一,對培養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和促進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具有向師性,另一方面,隨著年齡的增長、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的增強、獲取信息的多元化,學生對老師的權威性產生質疑。由于老師和學生的角色差異,師生之間可能產生矛盾和沖突。有些學生不能正確理解老師,不善于與老師進行有效的溝通與交流,不善于用積極的方式增進與老師的感情,不能正確對待老師的表揚與批評,影響和諧師生關系的建立,甚至有的學生會討厭老師、討厭學習。正確認識教師職業的特殊性、專業性,承認并積極接納不同風格的教師,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師生關系,成為新時代學生的需求。因此,要引導學生理解老師、體諒老師、尊敬老師,從而達成師生和諧、亦師亦友的親密關系,落實以人為本的理念。教學目標 核心素養與學段目標:【道德修養】尊重師長,主動理解、關心老師。(參見2022版 新課標 P12)【健全人格】理解個人與社會、國家和世界的關系,積極適應社會發展變化。(參見2022版 新課標 P15)【責任意識】體會敬業精神的重要性,具有較強的責任感。(參見2022版 新課標 P15)通過了解鄉村教師的感人事跡,體會老師的辛苦,增強學生尊重老師的情感;選取孔子和陶行知的事例,帶領學生了解教師職業,懂得教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承者,值得我們尊敬;通過觀點碰撞、閱讀感悟,加深學生對教師職業的認識,明白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成長的指路人;通過了解時代對教師提出的更高要求,解讀教育家精神的內涵,引導學生認同教師職業所蘊含的價值取向,培養尊敬老師的道德品質。教學重點 了解教師職業的特點,明白老師在我們成長過程中的作用。教學難點 理解教育家精神的內涵。教學過程設計教學環節 師生活動 設計意圖新課導入 1.【展示課題及學習目標】——心中有目標,學習更有效本單元學習目標是:(展示目標、學生朗讀)本節課的核心素養與學段目標是:(展示目標、學生朗讀) 2.【導入新課】方案1:【新聞鏈接】好老師要“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教師活動】教師出示新聞材料,并播放配套視頻。致敬鄉村教師:有這么一群人,他們扎根鄉村教育,用情懷抒寫擔當,用生命踐行使命,如點點燭光,為農村孩子點亮夢想,為鄉村發展注入力量。華坪女高校長張桂梅老師,幾乎將一生都奉獻給了鄉村教育,幫助眾多學生走出大山;80后“白發校長”張鵬程,把工資都花在孩子身上,他說:“農村的孩子,總要有人來陪他們。”…… ▲ 配套視頻:致敬“燃燈者”【教師提問】看完這些鄉村教師的事跡,談談你的感受。生活中有沒有哪位老師讓你特別的感動?和同學們分享下吧。【學生活動】觀看材料,舉手發言、交流分享。答案與解析:這些鄉村教師默默堅守和奉獻的事跡令人感動。老師是我們學習和成長的引路人,我們要心懷感恩、發自內心地尊重老師。 方案2:【課本案例】我眼中的老師【教師引導】教師引導學生回憶幼兒園、小學和現在各個階段的老師,可以在腦海中找出具體的人,用簡短的語言進行描述并記錄到教材P34“生活觀察”對應空白處。【教師提問】談談老師在你心目中的形象。你對教師職業有多少了解?【學生活動】完成填寫,舉手發言、交流分享。答案與解析: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的教學風格。老師不僅教給我們文化知識,還教我們做人的道理。在學生交流分享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懂得,不同的老師給予我們的幫助不同,但都在幫助我們健康成長,我們應該進一步了解老師、尊重老師。 明確目標,學習有方向本活動通過華坪女高校長張桂梅、80后“白發校長”張鵬程、與時間賽跑的9旬鄉村教師葉連平的事跡帶領學生感受鄉村教師為教育事業付出之偉大,體會老師的辛苦,以增強尊重老師的情感。為下一步認識老師的職業特點、了解新時代好老師的要求作好鋪墊。本活動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生活體驗,回顧各發展階段老師給自己留下的印象,并分享自己對教師職業的了解,為下一步認識老師的職業特點作好鋪墊。新課講授 環節一:【相關鏈接】人類文明的傳承者【教師活動】教師運用多媒體呈現孔子和陶行知的圖像,讓學生先猜猜他們是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教師引導】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交流:你知道他們的事跡嗎?他們的教育思想對我們有什么影響?【閱讀材料】教師請學生閱讀教材P35“相關鏈接”對孔子和陶行知的介紹(也可以由老師直接介紹)。提問:教師對人類文明的延續發揮了怎樣的作用? 【學生活動】閱讀材料、舉手發言、交流分享。在學生充分交流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懂得,教師是人類文明的主要傳承者之一,教師對人類文明作出了貢獻,值得我們尊敬。環節二:了解教師職業【教師活動】直接出示知識點,明確重點:1.教師職業的特點?P35 ①教師是一個神圣的職業,承擔教書育人的使命。 ②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明確規定了教師的資格、任用、培養和培訓等要求。 ③教師作為人類文明的傳承者,承載著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重任。【教師列舉】教師列舉中國不同時期(古代、近代、現代、當代)著名教育家,古希臘著名教育家,以及新時代踐行教育家精神的優秀教師代表,幫助學生加深對教師職業的了解。中國著名教育家:古代有孔子、孟子、墨子、田駢、莊子、荀子、朱熹、陳獻章、王守仁、湛若水 、王夫之等;近代有蔡元培 、鄭觀應、梁啟超、何子淵、丘逢甲、唐國安等;現代有厲麟似、陶行知、鞠思敏、吳大猷、蕭友梅、陳垣、竺可楨、徐特立等;當代有李吉林、厲聲教、錢夢龍、魏書生……古希臘著名教育家: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教育家精神:于漪、高銘暄、顧明遠、陳立群、吳蓉瑾、張玉滾......都是新時代踐行教育家精神的優秀教師代表;環節三:【探究與分享】我們還需要老師嗎?+【閱讀感悟】“人民教育家”于漪談教師職業本環節活動一:【探究與分享】我們還需要老師嗎?【教師活動】教師請學生閱讀教材P36“探究與分享”兩位學生的觀點,分組討論:你同意上述觀點嗎?說說你的理由。【學生活動】閱讀材料,分組討論,派代表發言、交流分享。答案與解析:左上方同學的觀點正確,右下方同學的觀點片面。理由:雖然當今時代獲取信息的渠道有很多,但老師不僅傳授知識,還承擔了塑造學生品格、品行的重任,在學生成長過程中引領學生走一條正確健康的人生路。【教師總結】在學生交流基礎上,出示知識點,明確重點:2.★老師在我們成長過程中的作用?P36 老師在我們成長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老師是我們錘煉品格的引路人,是我們學習知識的引路人,是我們創新思維的引路人,是我們奉獻祖國的引路人。本環節活動二:【閱讀感悟】“人民教育家”于漪談教師職業【教師引導】教師請學生閱讀教材P36“人民教育家”于漪的話,引導學生思考:于漪老師的話啟示教師職業具有怎樣的特點?【學生活動】閱讀材料,舉手發言、交流分享。答案與解析:于漪老師的話啟示教師既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也承擔著教書育人的使命,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成長的指路人。環節四:時代對教師的要求【教師活動】直接出示知識點,明確重點:3.時代對教師有什么要求?P36 隨著時代的發展,老師正在不斷改變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不斷提高自身素養,努力成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好老師。 本環節活動一:【新聞鏈接】總書記殷殷囑托寄語教師群體【教師活動】教師出示新聞鏈接,幫助學生理解時代對教師提出的更高要求,感受到教師作為人類文明的傳承者,需要具備很高的素質。新征程上,希望你們和全國廣大教師以教育家為榜樣,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樹立“躬耕教壇、強國有我”的志向和抱負,自信自強、踔厲奮發,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2023年9月9日,習近平致全國優秀教師代表的信。本環節活動二:【新聞鏈接】“網紅”校長陳文水的堅守和希冀【教師活動】教師出示新聞材料,并播放配套視頻。“大山深處的孩子王”:2014年,41歲的陳文水來到嶺后小學擔任校長,當時的艱苦程度遠遠超出了他的想象。他明白單憑自己一個人的力量遠遠不夠,2018年秋季開學,陳文水開通了抖音賬號,用一根網線連通了山內外的世界。在他長達5年的公益直播堅持下,眾多愛心人士熱心捐助,嶺后小學也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配套視頻:“大山深處的孩子王”陳文水【教師提問】你覺得這位陳老師是不是“四有”好老師?談談你的看法和理解。【學生活動】觀看材料,舉手發言、交流分享。 答案與解析:教師在組織討論的時候,可以放手讓學生自由發言,正能量引導即可。環節五:【閱讀感悟】教育家精神+【新聞鏈接】特教老師劉玲琍: 用盡所有,為生命解鎖本環節活動一:【閱讀感悟】教育家精神 【教師引導】教師同學生一起解讀教材P37“閱讀感悟”對教育家精神內涵的闡釋。答案與解析:①“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理想信念體現了教育家精神的國家立場。②“言為士則、行為世范”的道德情操展示了教育家精神的人格魅力。③“啟智潤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指明了教育家精神的實踐要求。④“勤學篤行、求是創新”的躬耕態度鑄就了教育家精神的發展活力。⑤“樂教愛生、甘于奉獻”的仁愛之心揭示了教育家精神的情感底色。⑥“胸懷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詮釋了教育家精神的社會擔當。 【交流感悟】談談你的感悟。答案與解析:例答1:我認為教育家精神,是一種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執著和追求的精神。它包含了無私奉獻、勇于創新、嚴謹治學、為人師表等多個方面的內涵。例答2:通過學習教育家精神,我深切感受到,教育不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靈魂的觸動和生命的啟迪。教育家們用自己的智慧和經驗,為祖國培養一批又一批優秀的人才,點亮了學生的未來之路。本環節活動二:【新聞鏈接】特教老師劉玲琍: 用盡所有,為生命解鎖【教師活動】教師出示新聞材料,并播放配套視頻。特教老師劉玲琍: 劉玲琍是湖南衡陽市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她扎根特教講臺,堅持做一件事,就是讓聽障孩子在有愛的環境中,學習開口說話。面對這群先天性聽障兒童,劉玲琍是老師,更是媽媽。33年來,她所教的80多名學生中,有20多名考上了大學,她讓這些被命運拋棄的孩子,一步步實現自己的夢想,改寫自己的人生。▲ 配套視頻:特教老師劉玲琍【教師組織學生討論】你從劉老師的事跡中感受到教育家精神中的哪些內涵?【學生活動】觀看材料,舉手發言、交流分享。答案與解析:從劉老師 既是老師,更是媽媽的33年特教生涯中,我感受到她“樂教愛生、甘于奉獻”的仁愛之心和“言為士則、行為世范”的道德情操;她自編教材,自創唇舌操、觸摸法和情境教學法展示了“啟智潤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和“勤學篤行、求是創新”的躬耕態度。 本活動選取春秋時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中國近現代教育家陶行知的事例,旨在從歷史沿革的角度,印證教師是一個古老的職業,他們的教育思想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從而讓學生懂得教師是人類文明的主要傳承者之一,教師對人類文明作出了貢獻,值得我們尊敬。本環節介紹教師職業的相關內容,使學生對教師有全新的理解和認識。讓學生既能系統地認識教師職業的神圣,也能體會教師職業的艱辛,從而使尊重教師成為學生一種發自內心的情感流露。本活動旨在引發學生思考:信息技術時代,老師的職責有哪些變化?在我們的學習、成長過程中發揮著什么樣的作用?從而加深學生對教師職業的認識。通過感悟“人民教育家”于漪對教師職業的感言,引導學生加深對教師職業的認識,明白教師既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也承擔著教書育人的使命,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成長的指路人。本活動選取習近平致全國優秀教師代表的書信段落,旨在幫助學生理解時代對教師提出的更高要求,感受到教師作為人類文明的傳承者,需要具備很高的素質,引導學生從思想感情上認可自己的老師,親近身邊的好老師。本活動用陳老師的案例讓學生分析陳老師為什么是“四有”好老師,引導學生理解好老師的標準,同時引導學生體會老師的辛苦。本環節旨在帶領學生學習教育家精神的內涵,引導學生理解時代對教師提出的更高要求。通過特教老師劉玲琍的事例,使學生在真實案例中感受教育家精神,培養尊敬老師的道德品質。課堂小結課堂練習 略。(詳見配套課件P16-24)板書設計 承擔教書育人的使命 教師職業的特點 履行教育教學職責 人類文明的傳承者錘煉品格的引路人 走近老師 老師在我們成長過程中的作用 學習知識的引路人創新思維的引路人奉獻祖國的引路人 “四有”好老師時代對教師的要求 教育家精神的內涵教學反思 1.教學目標達成度:本節課的主題是走近老師,主要教學目標是引導學生認識老師的職業身份,明白老師在我們成長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培養尊敬老師的情感。教學中我充分開發利用學校、網絡、學生等多種課程資源,通過播放視頻、多媒體呈現以及學生活動等多元的學習方式,使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有機結合,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2. 教學內容與方法的適宜性:①教學過程中,我首先通過分享鄉村教師的感人事跡,這些真實而感人的片段,迅速拉近了學生與課堂內容的距離,也讓他們開始用更加細膩和感恩的心態去審視師生關系。②在討論中,學生們逐漸意識到,老師不僅是知識的傳遞者,更是他們成長道路上的引路人和支持者。③隨后,我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索老師的職業特點和工作壓力。通過學習時代對教師提出的更高要求,解讀教育家精神的內涵和了解特教老師劉玲琍的事例,學生們感受到教師需要具備很高的素質,了解到老師背后的辛勤付出和無私奉獻。這些內容的引入,讓學生對教師這一職業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尊重。3.教學收獲:回顧整個教學過程,我深感收獲良多。我意識到,教育不僅僅是讓學生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的情感能力和社會責任感。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學生們不僅了解了教師職業的特點,更加深了學生對老師發自內心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