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道德與法治》七上全冊詳案 2024秋季 最新課題 4.1家的意味 課型 新授課 時間 本課為 1 課時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是統編《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上冊教材第二單元第四課的第一框。本單元《成長的時空》是七上教材的第二單元,帶領學生探討家庭、師生、朋友、集體等話題,在學生生命成長中具有重要的意義。旨在幫助學生學會與家人、老師、朋友、同學的交往,學會正確處理親子關系、師生關系、朋友關系,以及個人與集體的關系,不斷成長進步。本單元共設計了四課,分別為“幸福和睦的家庭”“和諧的師生關系”“友誼之樹常青”“在集體中成長”。本節課“家的意味”是“幸福和睦的家庭”的第一框內容,這一框引導學生理解“家”的內涵和“家”的意義,明白優良家風的作用。本節課主要表達了五層意思:其一,家庭的內涵;其二,家是生命的居所,是心靈的港灣;其三,家是我們的第一所學校,是我們的修身之所;其四,家是代代傳承、血脈相連的生活共同體;其五,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學情分析 初中學生逐漸進入青春期,由于特殊的生理變化、心理特點以及學業與生活的壓力,既需要得到父母的呵護、關注和關愛,享受家庭的親情,又容易與父母產生矛盾,甚至產生逆反心理。許多初中學生與父母溝通中出現矛盾和沖突,表現為對父母自我封閉,不愿意與父母溝通,溝通交流時間短,交流內容多為父母對自己學業成績的詢問和關注,等等。有時,初中學生對父母愛的表達方式一定程度上不認同,不理解父母的關愛之情,不能體會父母的養育之恩,不能體諒、理解父母的苦衷。他們家庭責任意識比較淡漠,較少關心父母和家人,對與家人共同營造溫馨的家庭氛圍、共建共享家庭美德缺乏責任意識。對與“孝”文化認同程度低,在意識和行動上缺乏相應的教育與引導。因此,引導學生協調與父母之間的矛盾,理順親子關系,學習與父母溝通交往,是幫助學生感受父母之愛、營造和諧的家庭環境、健康成長的必經之路。提高學生的家庭責任感和共建共享家庭美德的能力是初中學生健康成長的必修課。基于此,教材展開“親情”話題,設計了“家的意味”“讓家更美好”兩框內容。教學目標 核心素養與學段目標:【政治認同】理解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美德。(參見2022版 新課標 P10)【道德修養】感念父母養育之恩,長輩關愛之情,能夠以感恩的心與父母和長輩溝通,能夠為父母分憂解難,尊重師長。(參見2022版 新課標 P12)通過歌曲欣賞、總書記和母親之間“一個針線包”的故事引導學生感受家庭親情之愛,感受家是心靈的港灣;通過中國古代四大賢母教子的故事、結合觀點分享引導學生理解家庭對個人成長的作用,感念父母養育之恩;通過梁啟超、習總書記的事例讓學生知道優良家風需要傳承,中華家庭文化傳統美德需要繼承和發展;通過閱讀感悟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教學重點 知道家的意義。教學難點 理解優良家風的作用。教學過程設計教學環節 師生活動 設計意圖新課導入 1.【展示課題及學習目標】——心中有目標,學習更有效本單元學習目標是:(展示目標、學生朗讀)本節課的核心素養與學段目標是:(展示目標、學生朗讀) 2.【導入新課】方案1:【新聞鏈接】奧運冠軍謝瑜:感謝我的家人!謝瑜的勵志故事:從烏蒙山腹地,走上了巴黎奧運會的冠軍頒獎臺;從資格賽排名第6、外界對奪金不報期望,到絕地逆轉、成為橫空出世的“黑馬”。他和他家人的故事的打動了無數網友!交流:謝瑜和他家人故事為什么讓人感動?答案與解析:父母對子女無條件的付出、子女從小努力懂事....他的故事喚醒了我們每個人心中對家庭親情最真摯的情感!方案2:【歌曲欣賞】《讓愛住我家》【教師活動】教師播放歌曲《讓愛住我家》,學生欣賞歌曲。【教師提問】欣賞完歌曲和照片后,請學生用一個詞語來概括“家”是什么。【學生活動】欣賞歌曲、舉手發言、交流分享。提示:房子、地域、睡覺的地方、吃放的地方、一群人、幸福、快樂、溫暖的港灣、零花錢、愛……【教師總結】在學生發言基礎上,教師總結:地域、住所、一群人、吃飯的地方等,雖然與家庭有關,但都只是家庭的某一個側面,而不是家庭的實質。這節課,讓我們一起來探索“家”的內涵和“家”的意義。▲ 配套音頻:歌曲《讓愛住我家》 明確目標,學習有方向本環節向學生介紹奧運冠軍的勵志故事,挖掘背后感人的家庭親情,引出本課主題。教師可以提問,對于謝瑜來說家庭親情是止不住的流淚,對你來說家庭又意味著什么呢?導入提高學習興趣。本活動一是通過歌曲欣賞帶領學生感受家的溫暖,感受親情之愛;二是通過對“‘家’是什么”的討論,導入“家”的內涵的教學內容,同時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能力;三是在討論中引導學生感受自己從家中得到了什么,培養愛家、愛父母的情感。新課講授 環節一:【知識講授】家庭的內涵+【相關鏈接】家庭關系的確立情形【教師活動】出示知識點,明確重點:1.家庭的內涵:P27 家庭是由婚姻關系、血緣關系或者收養關系結合成的親屬生活組織。 【教師活動】結合《家有兒女》劇照等圖片,教師講述家庭關系建立的4種情形:①依照法定條件和法定程序結婚組成的家庭——小兩口結婚成了家;②因血緣關系組成的家庭——寶寶降生使家庭喜添新成員;③依照法定條件和法定程序收養而組成的家庭——養子女與養父母成為一家人;④隨父或母再婚組建新的家庭——繼子女與繼父母也是一家人。環節二:【新聞鏈接】一個針線包,連著母子心【教師活動】教師出示新聞材料,并播放配套視頻:“針線包的故事”:1969年,不滿16歲的他來到陜北插隊。兒行千里之際,母親親手給他縫制了這個針線包,并在上面繡上“娘的心”。7年知青歲月,小小的針線包默默陪伴著他.....▲ 配套視頻:報得三春暉【教師提問】這個針線包的故事體現了怎么樣的珍貴情感?給你帶來了哪些觸動?請和大家分享下,你的家庭生活中的一些令你感動的事。【學生活動】觀看材料,舉手發言、交流分享答案與解析:針線包的故事體現了偉大的母愛和家庭的親情。這是中國人最溫馨的情愫,也是最寶貴的情感。家中有親人,家中有親情,家讓我們的心靈有所依托。【教師總結】出示知識點,明確重點:2.★家的重要性(家的意義):P27-29 ①家是生命的居所,是心靈的港灣。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家,我們的生命是父母給予的,我們的成長也離不開家庭的哺育和支持。家不只是一所房子,家里有親人,家中有親情,家讓我們的心靈有所依托。環節三:【探究與分享】家庭對個人成長的作用【教師活動】教師出示“孟母三遷”“岳母刺字”“畫荻教子”3幅圖片,提問學生:你讀過這些古代故事嗎,請你介紹下這些經典故事。備注:學生對前兩個故事“孟母三遷”“岳母刺字”會比較熟悉,“畫荻教子”的故事知道的較少,教師可播放配套視頻《中國歷史上四大賢母》進行介紹。▲ 配套視頻:中國歷史上四大賢母 【學生活動】舉手發言、觀看視頻、交流分享 【教師提問】想一想,這些故事告訴我們家庭承擔著哪項功能? 答案與解析:這些故事中的母親都以教子有方著稱,她們用一言一行教導兒子,培養兒子成為國家的棟梁。這些故事告訴我們家庭承擔著教育功能。【教師活動】請學生閱讀教材P27“探究與分享”的內容,思考并回答:結合自己的成長經歷,說說家庭對個人成長的作用。【學生活動】閱讀材料、舉手發言、交流分享【教師總結】在學生交流基礎上,出示知識點,明確重點:②家是我們的第一所學校,是我們的修身之所。父母是我們的第一任老師,我們在父母等家人的言傳身教中學習為人處世,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環節四:【探究與分享】家風傳承【教師活動】教師請學生閱讀教材P28“探究與分享”中梁啟超用家書教育子女傳承家風的事跡,并回答:梁啟超傳承的優良家風是什么?【教師提問】你還知道哪些優良家風?與同學分享。【學生活動】閱讀材料、舉手發言、交流分享提示:孝親敬老、勤儉節約、為人忠厚、待人有禮、廉潔、勤奮、誠信等。【教師舉例】教師出示習總書記與父親傳承“以民為本”的共產黨人革命精神的事例,引導學生從具體事例中感受家風的傳承以及優良家風的作用。父子情 公仆心:“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這一面”,這是習仲勛說過的話。父親的一言一行對習近平有著深遠的影響。來自人民、為了人民、造福人民,這是兩代共產黨人革命精神的接力、傳承與弘揚。▲ 配套視頻:深深父子情 拳拳公仆心【教師總結】出示知識點,明確重點:③家是代代傳承、血脈相連的生活共同體。在薪火相傳中,我們不僅接續著祖先的生命,而且傳承著家風。【教師活動】出示總書記關于傳承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的語錄: 總書記說:“尊老愛幼、妻賢夫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耕讀傳家、勤儉持家,知書達禮、遵紀守法,家和萬事興等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銘記在中國人的心靈中,融入中國人的血脈中,是支撐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的重要精神力量。”【教師總結】出示知識點,明確重點:3.★優良家風的作用:P28家風作為一種無形的力量,會融入家庭成員的血脈中,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的價值觀念、性格特征、道德修養和行為習慣等。優良家風引導我們向上向善,促進家庭幸福和諧。環節五:【閱讀感悟】“天下之本在家”【教師活動】教師請學生閱讀教材P29“閱讀感悟”文字內容,然后請學生思考并回答:說說家庭對于社會的重要性。【學生活動】閱讀材料、舉手發言、交流分享【教師總結】在學生分享、交流基礎上,出示知識點,明確重點:④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家庭和睦則社會安定,家庭幸福則社會祥和,家庭文明則社會文明。 本“相關鏈接”陳述了家庭的外延,進一步闡述家庭關系確立的幾種情形,旨在使教師和學生能夠結合家庭的內涵和外延更好地理解“家庭”和“家庭關系”。本活動通過了解習總書記和母親之間“一個針線包”的故事,帶領學生體會母親的關愛之情和習近平對母親的感激之情,使學生產生情感觸動,并通過分享家庭生活中令自己感動的親情故事,進一步體悟家人之情。本活動讓學生在感受中國歷史上四大賢母教子的故事基礎上,結合學生自己的成長經歷,討論家庭對個人成長的作用,引導學生理解家庭的教育功能,感激父母的養育之恩。本活動通過梁啟超傳承愛國的家風、習總書記父親傳承勤儉、愛民的家風的事例,一方面引導學生明白家作為代代傳承、血脈相連的生活共同體,在接續生命的同時,還傳承著家風,另一方面引導學生從中感受優良家風的作用。引用習總書記關于傳承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的語錄,幫助學生理解優良家風的作用。本活動通過了解“天下之本在家”的道理,引導學生感悟“家國同構,國家與家庭、社會與個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整體”的道理。課堂小結課堂練習 略。(詳見配套課件P16-22)板書設計家庭的內涵 家的意味 家是生命的居所,是心靈的港灣家的意義 家是我們的第一所學校,是我們的修身之所 家是代代傳承、血脈相連的生活共同體 → 優良家風的作用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教學反思 教學目標達成度:在本次教學中,我設定的教學目標是幫助學生理解“家”的內涵和“家”的意義,明白優良家風的作用。通過課堂觀察、課堂練習小測和學生反饋,我發現大部分學生能夠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對家的意義有了更深的理解。這表明教學目標基本達成。教學內容與方法的適宜性:本節課我堅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采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對話體驗等多種形式,圖片、音視頻等多種手段,關注學生的觀念認識、情感體驗和踐行反思,注重滲透中華傳統文化,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教學內容上,我力求全面而深入。從家的基本定義出發,逐步引導學生探討家對于個人成長、情感寄托、文化傳承等多方面的意義。教學亮點:①我意識到在引入話題時,創造一個溫馨、親切的氛圍至關重要。通過欣賞歌曲《讓愛住我家》,以及展示一些溫馨的家庭照片,我成功地激發了學生們對家的共鳴。這種情感上的鋪墊為后續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教學不足和改進措施:在教學過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挑戰。例如,在引導學生深入探討家的深層含義時,我可能過于注重了理論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學生個人經歷和感受的分享。這使得部分學生在理解家的意義時顯得有些生硬和片面。在未來的教學中,我會更加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