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迷娘》《樹與天空》聯讀教學目標:1.理解詩歌運用意象抒發情感的手法,體會詩歌獨特魅力。2.通過誦讀、思考、分析、探究與聯想、想象等方法,理解詩歌世界的豐富多彩。3.關注詩歌的抒情脈絡、意象內涵、抒發的情思及象征手法的運用。4.了解外國詩歌內容與形式的特點,感受詩歌的氛圍,體會意象和隱喻,把握詩歌語言和情感的內在節奏,體味詩歌意蘊。教學重點:理解詩歌運用意象抒發情感的手法,體會詩歌獨特魅力。教學難點:了解外國詩歌內容與形式的特點,感受詩歌的氛圍,體會意象和隱喻,把握詩歌語言和情感的內在節奏,體味詩歌意蘊。導入:葉嘉瑩先生曾說:詩歌貴在能有巨可感的意象,則是古今中外之所同然的。意象,是詩歌形象構筑的基本元素,也是詩歌情感的基石。但意象本身并不是詩,一個個意象經過詩人苦心經營,巧妙組合,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方可鑄就詩意。在教材中的單元研習任務中也提到,詩人在創作詩歌時,常常會選擇一些意象,并將他們精心組合,展現情感的起伏,形成詩歌特有的內在意蘊。這一節課,我們就來研讀歌德《迷娘》和特朗斯特羅姆的《樹和天空》這兩首詩,仔細感受詩人們是如何組合意象來表達情感起伏流動的。初步感知1.讀詩尋象:(1)請同學自由閱讀《迷娘》,完成對詩歌意象的梳理表格第一欄。意象 意象特點 畫面(意境)第一節 檸檬花、橙子、和風、桃金娘、月桂第二節 圓柱、廳堂、居室、大理石立像第三節 云徑、山崗、驢兒、迷霧、巖洞、危崖、瀑布、山崗(2)請同學自由閱讀《樹和天空》,完成對詩歌意象的梳理表格第一、二欄的梳理。樹的表現 天空的表現形式 意境匆匆走過汲取生命 (雨)傾灑的灰色挺拔地靜閃 晴朗的夜晚等待瞬息 雪花在空中綻開2.再讀入境:(1)請同學們再讀《迷娘》,歸納意象特點,描繪意境特點,完成后兩列。意象 意象特點 畫面(意境)第一節 檸檬花、橙子、和風、桃金娘、月桂 紅、黃、白、綠 寧靜美好、色彩絢麗第二節 圓柱、廳堂、居室、大理石立像 成行、輝煌、明亮 明亮、溫暖第三節 云徑、山崗、驢兒、迷霧、巖洞、危崖、瀑布、山崗 欲墜、奔忙 神秘險峻(2)請同學們再讀《樹與天空》,描繪意境特點,完成最后一列。樹的表現 天空的表現形式 意境匆匆走過汲取生命 (雨)傾灑的灰色 緊張忙碌挺拔地靜閃 晴朗的夜晚 安靜閑適等待瞬息 雪花在空中綻開 美好期待二、深入研讀3. 由境觀 “意:(1)你覺得《迷娘》要表現什么 這三節詩歌的順序是否可以顛倒 詩僅僅具有美的特質是不夠的,如果要牽動觀眾的思緒,還必須有魅力。即言辭不僅要美,還要與情緒相符。——賀拉斯《迷娘(之一)》通過描述故國意大利美好的景物、迷娘幼年生活的房子以及她被誘拐到德國時路過的云徑、山岡、懸崖、瀑布等,抒發了迷娘對故鄉的思念,以及對美好世界的追求之情。第一節 檸檬花、綠葉、橙子、藍天、和風、桃金娘、月桂 這些具有意大利典型特征的寧靜、美好的意象是人物故國之思的寄托物,表達了濃郁的思鄉之情。第二節成行的圓柱、輝煌的廳堂、寬敞明亮的居室、大理石立像 美好、哀婉 通過描寫迷娘幼年時生活的房子,抒發了對家園的眷念之情。第三節 云徑、山崗、驢兒、霧、巖洞、危崖、瀑布 神秘、險峻 通過這些意象,寫出了迷娘返鄉路途的艱險,抒發了她堅定的返鄉之情。深入解讀:第一小節,詩人選用了一系列的自然意象:檸檬花、橙子、藍天、和風、桃金娘、月桂。這些意象不僅具有意大利景物的典型特征,還蘊含了意大利的文化。桃金娘和月桂的文化象征含義:桃金娘為希臘梅與愛之神維納斯的神樹,象征著愛情。月桂為希臘太陽神與文藝真理之神阿波羅的神樹,象征著光明。桃金娘、月桂與其他意象一起,營造出充滿生機活力又明朗美好的畫面。我們仿佛看到了一幅幅色彩斑斕的水粉畫。藍天之下,和風宜人。檸檬花盛開于原野,果園里綠樹成蔭,碩果金黃。鄉鎮愛情的桃金娘默默含羞,,而太陽神阿波羅神樹月桂則迎風高展,氣宇軒昂。深記住這些意象,寥寥幾筆,就把花果燦燦光明自由、美如神鏡的意大利南國風光活脫脫的勾畫出來,讓我們也不由心馳神往。更何況,這美麗光明的樂園,正是迷娘魂牽夢縈的故鄉。在這里,這些意象不僅飽含著主人公迷娘對故鄉意大利的熱烈情感,成了迷娘故土之思的寄托物,還承載著飽受磨難的迷娘對光明美好事跡,渴望著更高的追求。“你可知道,那地方?”這一句既是詢問,又是追溯,引起了讀者的好奇心,也強化了迷娘對于故鄉深沉真摯的情感。再加上反復詠唱,就把那對故鄉的思念向往之情表達的更加深沉綿長又強烈難抑。讀到此時,我們似乎也要跟隨著迷娘,情不自禁地喊了出來,前往,前往,我愿跟隨你,愛人啊,隨你前往。“前往,前往”是對故鄉的呼喚,也是對愛人的催促,不僅回應了“你可知道那地方的詢問”,而且進一步把思鄉之情變為回鄉的行動,表達了迷娘渴望回鄉的強烈與急迫。而這種對返回故鄉的決心和她對愛人的深深愛慕交織在一起。“我愿跟隨你,愛人啊,隨你前往。”這一句,把這個身世坎坷的意大利少女內心對光明美好、幸福的熱烈可盼之情傳達的格外動人。而這種情感是借助飽含情感的意象表達出來的,我們需要通過意象以及意象的組合,從心靈深處真摯地體會。第二小節描寫古羅馬和文藝復興傳統的意大利進入居所,那輝煌的廳堂,明鏡的居所,還有那栩栩如生的大理石雕像。迷娘雖久違,然而至今卻歷歷在目,其對故鄉的一往深情躍然紙上。大理石像對迷娘的凝視詢問更是神來之筆,將來自故鄉的溫暖慰藉和現實的殘酷境遇相映著,暗示了迷娘心中流離異國的委屈,更加渲染了迷娘對故鄉生活的眷戀之情。第三小節描寫回意大利的必經之路。阿爾卑斯山,神秘險峻的風光,云氣彌漫的山路,迷霧中姍姍而行的羅馬,懸崖前傾瀉奔騰的瀑布。這條路既是她當初的離鄉之路,也是她將來的歸鄉之路。這是既幽深又險峻,既高遠又神秘,更加烘托出迷娘急于返鄉的迫切心情和堅定決心。現在我們來分析一下這些意象組合與詩歌情感之間的內在呼應。詩人選取了一系列具有意大利風情的典型景物,展開意象的描寫,組合成一幅幅鮮明生動的畫面,營造或明朗、或哀婉、或神秘的意境。從對故鄉的熱烈贊頌,到身處異鄉、懷念故園的哀婉眷念,再到不懼艱險舉返鄉的迫切堅定。豐富、立體而委婉地傳遞出迷娘對故鄉意大利的熱愛、眷戀與思念之情。同時,每節的最后三行反復吟詠,與這些意象的組合遙相呼應,而且在反復中有微妙的變化。從愛人、恩人、父親感情一次比一次強烈,迷娘對故鄉濃烈的思念,對麥斯特深沉綿場的愛慕,對未來的強烈憧憬,在全詩抑揚頓挫的節奏演繹過程中得到酣暢淋漓的激發、宣泄和升華。在這里,典型景物意象與抒情主人公情感的融合,構成了一個整體的令人回味無窮的藝術境界,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3)對于詩中傾訴者是誰,被傾訴的對象究竟是一個人還是三個人 明確:如傾訴者就是迷娘,三個被傾訴者是一個人,就是邁斯特。迷娘在內心深深地愛著他,可是又知道這是無法實現的,于是就轉而稱呼他為“親愛的人”、“我的保護人”、“我的父親”。這三種稱呼的轉換,表達了迷娘對麥斯特懷有那種復雜、真摯而又深沉的情感,既哀婉,又美好。這種熾熱的愛被升華為一種美好的對父親的愛,又和思鄉之情扭結在一起,具有哀婉、含蓄而又深沉的美感效果我們不尋求統一,保留這種多解性,更能使這首詩具有含蓄、多義、神秘的特點,從而產生更恒久的藝術魅力。(4)《樹和天空》這首現代詩歌的意象組合又會帶給我們怎樣新鮮的體驗和感受呢?這首詩短小精煉,意象也集中在樹與雪、花這三個物象上,但這意象的組合并不像迷娘中的景物像一樣符合我們慣常的審美習慣,讓我們可以通過直接感受意象營造的情境、意境,觸摸到其中蘊含的情感。我們需要再深入到詩歌的語言中去把握詩人所構筑的意象及意象組合的特征。樹是這首詩的核心意象,但這里樹所表現的意向特征與我們生活里慣常視角的樹形象截然不同。雖然與我們同處雨中,但是走動、有急事、汲取生命、停住腳步、等待這些行為動作的主體卻是樹,而不是人。樹與雨的關系緊密,下雨的時候,樹匆匆走動,汲取雨中的生命。雨停歇了,樹也停下腳步,挺拔地靜閃,等待雪花的綻開。可詩題卻命名為《樹和天空》,而不是《樹和雨》。意象是詩人情感意念的載體和審美創造的結晶。作者這樣的組合處理背后是在向我們傳遞怎樣的情感信息和審美感受?特朗斯特羅姆曾說:“我的詩是聚點。它試圖在被常規語言分隔的現實的不同領域間,建立一種突然的聯系——風景中的大小細節匯集,不同的人們相遇自然和工業的交錯等等,就像對立物揭示彼此的聯系一樣。”這里的意象組合非常新奇,顛覆了常規的語言和日常的經驗。樹在雨中行走,汲取生命,果園里的黑梨、晴朗的夜晚,空中綻開了雪花等,這些流動的意象極富跳躍性,暗示了樹與天空兩者微妙關系,引起無限的遐想,留給讀者巨大的想象空間。走動和靜止兩個畫面也給詩歌帶來了感受的變化、情緒的流動。從這些意象所營造的意境和所隱含的詩人豐富心理審美感受當中,我們可以讀到,樹在這里被作為生命的主體,取得了超越于人的自覺和主動性。樹在這里有行動、有計劃,有對生命的自覺汲取充盈,有對宇宙的靜觀自在和對于未來的一種唯美的期待。而這一角度的高妙正在于這是一種突破了人類中心而轉向宇宙中心的視角,它體現著人類更深刻的光環意識。雨作為樹的外部生存環境營造出完全不同的意境。一個輕灑的灰色讓人壓抑的雨天,樹在雨中走動,匆匆走過,有急事、汲取雨中的生命,充滿了緊張忙碌的感覺,營造出一種動感十足的意境。第二節寫雨停樹靜,營造出一種朦朧靜謐的意境。生命變得沉靜而挺拔。前者充滿生命的搏擊與律動,代表著自然間一種積極向上的活力。而當雨停歇,世界便進入一種行動后的安寧、強力后的靜謐,像是寓指經歷生命的奔波、停頓與成長。從審美的維度看,雪花更象征著一個潔白沉凈的純美境界,一種超越了世俗功力,擺脫了欲望、俗物牽絆,萬物融合無間,和諧共存的圓融化解。在這個世界里,人與物、人與人、物與物,一切存在之間的距離都將消失殆盡,只剩下輕輕飄來一陣宇宙間的清麗氣息。而對雪花綻開的等待,又讓人感受到一種對純潔美好的憧憬、期待。最后,從樹與天空的關系看,作為生物的樹是立足于大地,同時又指向天空,即在天空下積極地承受他的所有的賜予與挑戰,同時又對天空懷抱著最虔誠的愛,等待那雪花的綻開。(5)在詩中的“樹”又有哪些意蘊呢?可以說,這些意象的組合帶來了豐富的感受和暗示。最妙的是,詩人在結尾創設了一個據點:樹和我們一樣,在同一片天空下等待雪花開始落下的那個瞬間。這就讓我們從樹來反觀人。從樹匆匆走過我們身旁,可以看到我們人類自身匆匆的腳步。又從和我們一樣的陳述中透露出人類同樣有著渴望與自然和諧相處,向往宇宙間至善至美境界的信息,并帶給我們一種關于人與自然之間關系的體驗。這首詩并沒有給出某種結論,但這種暗示性的隱喻又構成了我們思考的起點。比如樹寓指人的內心世界,天空寓指影響人們精神世界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我們不能控制外部環境給我們造成的影響,但我們仍然可以從中汲取我們可以成長的東西,期盼和享受生活給我們帶來的點點滴滴美好時光。再比如對未知的渴望,比如對神秘的保留與欣賞,比如匆匆行路中的駐足、靜觀與默想,甚至于只是對宇宙純粹而又唯美的驚嘆。這首詩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展示了詩人如何把復雜的情感記于精巧準確的意象組合中,來塑造個人的內心世界。我們再來回顧一下兩首詩的意象,對于這節課開頭提出的問題:《迷娘》和《樹與天空》這兩首詩是如何組合意象來表達情感起伏流動的?那么通過本堂課的研習,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哥德《迷娘》每一節前四行運用密集而精致意象群,營造出富有畫面感的整體情境,后三行則轉為直接抒情,讓激蕩的情感蓬勃而出。三小節之間在畫面和情緒上不斷轉換與呼應,造成情感的跌宕起伏、流動變化,直至結尾達到情感的巔峰。全詩在和諧中有豐富的變化,所有變化又歸于和諧,展現出哥德在抒情詩上的高超技藝。特朗斯特羅姆《樹和天空》這首詩的情感節奏則體現為這首詩意象動與靜的轉換,從第一小節樹在雨中走動,轉入第二小節前半部分的樹的停歇、靜閃,最終隨著雪花的綻開,又從靜轉入動。這首詩就是在動靜的反復轉換之間,讓情感和意蘊流動起來,從而獲得獨特的內在節奏。4.詩歌對比:回顧兩首詩歌的意象,再次思考《迷娘(之一)》和《樹和天空》是如何組合意象來表達情感起伏流動的 《迷娘(之一)》:并置意象群、意象均具體豐富,意象組合一致、鮮明,更便于抒情、詠嘆。我們跟隨每個小節營造出的富有畫面感的整體情境,體會其中“熱烈向往——哀婉眷戀——堅定迫切”的情感流動。《樹和天空》:采用單個主體意象、意象大多模糊抽象,意象組合跳躍、奇特,給人以更多自由思考的空間。我們跟隨著主體意象“樹”的不同狀態,由動(生命的律動)——靜(靜觀、內省)——動(升華)。三、總結這節課我們也加深了對意象的認識,獲得了一種新的感受詩歌的方式。美國著名的意象派詩人埃德拉龐德說,意象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只是一個思想,它是一團或一堆相交融的思想具有活力。鑒賞外國詩歌要通過想象、聯想,充分調動自己的感官知識和經驗,從帶有濃烈個人色彩的具體意象中,設身處地的去體驗意象組合營造的獨特情境,從意象的轉換跳躍,感受情緒的變化流動,并關注意象組合的內在呼應,整體挖掘時刻隱含的深刻意蘊,并由此感悟出社會人生的哲理真諦。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