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1.1.3集合的交與并(2知識點+7題型+強化訓練)(含答案) 2024-2025學年高一數學上學期必修第一冊同步學案(自主預習+題型研析+當堂溫習+分層練習)(人教A版2019)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1.1.3集合的交與并(2知識點+7題型+強化訓練)(含答案) 2024-2025學年高一數學上學期必修第一冊同步學案(自主預習+題型研析+當堂溫習+分層練習)(人教A版2019)

資源簡介

1.1.3 集合的交與并
課程標準 學習目標
(1)理解兩個集合的并集的含義,并能求兩個集合
(1)理解兩個集合的并集與交集的含義, 能求
的并集;
兩個集合的并集與交集;
(2)理解兩個集合的交集的含義,并能求兩個集合
(2)能使用 Venn 圖表達集合的基本關系與基
的交集;
本運算,體會圖形對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3)能對兩個集合進行混合運算.(難點)
知識點 01 兩個集合的交
1 交集
概念 由屬于集合 且屬于集合 所有元素所組成的集合,稱為集合 與 的交集.
記號 (讀作: 交 )
符號 = { | ∈ 且 ∈ }
圖形表示
(1) = , = ;
(2) = ;
性質
(3) , ;
(4) = ;
注 (1)交集中的“且”,是“同時滿足”的意思,比如學校搞 ,要求滿足 (其中 = {身高170 以上
}, = {長得帥}),那身高162 的貴哥雖然長得帥但也遺憾出局,只有劉德華這樣的人物才能參加.
(2) 當集合 和集合 無公共元素時,不能說集合 , 沒有交集,而是 = .
【即學即練 1】設集合 ={4,5,6,8}, ={3,5,7,8},那么 等于 .
解析 由交集的定義可知, ∪ = {5,8}.
知識點 02 兩個集合的并
并集
概念 由所有屬于集合 或屬于集合 的元素所組成的集合,稱為集合 與 的并集.
記號 (讀作: 并 )
符號 = { | ∈ 或 ∈ }
圖形表示
(1) ∪ = ,即一個集合與其本身的并集是其本身;
(2) ∪ = ,即一個集合與空集的并集是其本身;
性質
(3) ∪ = ∪ ,即集合的并集運算滿足交換律;
(4) ∪ = ,即一個集合與其子集的并集是其自身.
注 生活中講的“或”,如你媽獎勵你數學考試滿分:今晚大餐是吃羊排或海鮮;如電視劇里女生對男朋友
說:你選她或我,表達的是“選其一不可兼得”.
并列中的“或”有所不同,它指的是只要滿足其中一個條件即可,比如學校搞個 ,要求滿足 ∪
(其中 = {身高170 以上}, = {長得帥}),那身高162 的貴哥由于長得帥當然能參加了,若劉德華想
參加當然也可以(滿足身高170 以上,又帥).并列中的“或”是可以兩者兼得的.
【即學即練 2】設集合 ={4,5,6,8}, ={3,5,7,8},那么 ∪ 等于 .
解析 由并集的定義可知, ∪ = {3,,4,5,6,7,8}.
【題型一:交集的概念及運算】
例 1. 已知全集 = R, = { | < 1}, = { | ≤ 3},則 ∩ = (  )
A.{ | ≥ 1} B.{ | > 3} C.{ |1 < ≤ 3} D.{ |1 ≤ ≤ 3}
【答案】D
【分析】根據補集、交集的定義計算可得.
【詳解】因為全集 = R, = { | < 1}, = { | ≤ 3},
∴ = { | ≥ 1},則 ∩ = { |1 ≤ ≤ 3}.
故選:D.
變式 1-1.已知集合 = { || + 1| < 2}, = { ―1,0,1},則 ∩ = ( )
A.{ ―1,0} B.{0,1} C.{0} D.{ ―1,1}
【答案】A
【分析】逐個驗證 的三個元素是否在 中,即可得到 ∩ .
【詳解】直接計算知| ―1 + 1| = 0 < 2,|0 + 1| = 1 < 2,|1 + 1| = 2 ≥ 2.
故 中的三個元素 ―1,0,1中,在集合 內的是 ―1和0,所以 ∩ = { ―1,0}.
故選:A.
變式 1-2.已知集合 = ( , )| 2 + 2 ≤ 2, ∈ Z, ∈ Z , = {( , )| ≥ },則 ∩ 的子集個數為( )
A.8 B.16 C.32 D.64
【答案】D
【分析】列舉出集合 ,選擇滿足 ≥ 的元素,得到元素個數,計算得到子集個數.
【詳解】 = ( , )| 2 + 2 ≤ 2, ∈ Z, ∈ Z =
{( ― 1, ― 1),( ― 1,0),( ― 1,1),(0, ― 1),(0,0),(0,1),(1, ― 1),(1,0),(1,1)},
= {( , )| ≥ },所以 ∩ = {( ― 1, ― 1),( ― 1,0),( ― 1,1),(0,0),(0,1),(1,1)},
故 ∩ 的子集個數為26 = 64.
故選:D.
變式 1-3.設集合 = { | = 2 + 1, ∈ Z}, = { | = 3 ― 1, ∈ Z},則 ∩ = ( )
A.{ | = 2 + 1, ∈ Z} B.{ | = 3 ― 1, ∈ Z}
C.{ | = 6 + 1, ∈ Z} D.{ | = 6 ― 1, ∈ Z}
【答案】D
【分析】利用最小公倍數排除 A,B,利用奇數和偶數排除 C,求解即可.
【詳解】易知集合 = { | = 2 + 1, ∈ Z}, = { | = 3 ― 1, ∈ Z},
則 ∩ 中 前面的系數應為2,3的最小公倍數,故排除 A,B,
對于 C,當 = 1時,集合{ | = 6 + 1, ∈ Z}為{ | = 7},
而令3 ― 1 = 7,可得 不為整數,故 = { | = 3 ― 1, ∈ Z}不含有 7,
可得 ∩ 中不含有 7,故 C 錯誤,
故選:D
【方法技巧與總結】
1 理解交集的概念:由屬于集合 且屬于集合 所有元素所組成的集合,稱為集合 與 的交集;
2 求集合的交集,集合能化簡的先化簡;求連續型集合的交集,利用數軸輔助求解;
3 有時求集合的交集,可利用 venn 圖進行理解求解.
【題型二:根據交集的結果求集合或參數】
例 2.設集合 = {1, ― 2}, = { ∣ ― 1 = 0},若 ∩ = ,則實數 的值的集合是( )
A 1, ― 1. B. ―1, 1
2 2
C. ―1, 1 ,0 D. 1, ― 1 ,0
2 2
【答案】D
【分析】利用 ∩ = ,可得 ,然后討論 = 0和 ≠ 0討論集合 ,即可求解.
【詳解】因為 ∩ = ,所以 ,
當 = 0時 = ,滿足 ,符合題意,
≠ 0 = 1 1 1當 時, ,若 ,則 = 1或 = ―2,
1
解得: = 1或 = ― 2 ,
= ― 1所以 2或 = 0或 = 1,
故選:D.
變式 2-1.已知集合 = { ∣ ― 1 < < 2}, = { },若 ∩ ≠ ,則 可能是( )
A.-3 B.0 C.3 D.6
【答案】B
【分析】依題意,得 ―1 < < 2,即可求解.
【詳解】解:因為 ∩ ≠ ,所以 ―1 < < 2,
故選:B
變式 2-2.已知集合 = { | ― < 0 }, = { || ― | = ― },若 ∩ = [1,2),則 ― = ( )
A.-3 B.-1 C.1 D.3
【答案】C
【分析】化簡可得, = { | < }, = { | ≥ },由 ∩ = [1,2)求出 , ,即可求 ― .
【詳解】 = { | ― < 0 } = { | < }, = { || ― | = ― } = { | ≥ },
若 ∩ = [1,2),
則 = 1, = 2,
故 ― = 1.
故選:C.
變式 2-3.設集合 = R,集合 = { ∣ ― 2 ≤ ≤ 5}, = { ∣ ― 6 ≤ < 2 ― 1},若 ∩ = ,則實數 的
取值范圍為( )
A. ―∞, ― 1 B.(11, + ∞) C 1 1. ― ,11 D. ―∞, ― ∪ (11, + ∞)
2 2 2
【答案】D
【分析】結合 是否為空集進行分類討論可求 的范圍.
【詳解】當 = 時, ∩ = ,則 ― 6 ≥ 2 ― 1,即 ≤ ―5,
當 ≠ ∩ = ― 6 < 2 ― 1 ― 6 < 2 ― 1時,若 ,則 2 ― 1 ≤ ―2 或 ― 6 > 5 ,
解得 ―5 < ≤ ― 12或 > 11,
1
綜上,實數 的取值范圍為 ―∞, ― ∪ (11, + ∞).
2
故選:D.
變式 2-4.已知集合 = { |1 ≤ < 5}, = { | ― < ≤ + 4},若 ( ∩ ),則 的取值范圍為( )
A.{ | ― 2 < < ―1} B.{ | < ―2}
C.{ | ≤ ―1} D.{ | > ―2}
【答案】C
【分析】由 ( ∩ )可以得到 ,從而對集合 分類討論即可求解參數 的范圍.
【詳解】∵已知 ( ∩ ),又因為( ∩ ) ,
∴ ∩ = ,即 ,
①當 = 時,滿足 ,此時 ― ≥ + 4,解得 ≤ ―2;
― < + 4
②當 ≠ 時,由 ,得 ― ≥ 1 ,解得 ―2 < ≤ ―1;
+ 4 < 5
綜上所述, ≤ ―1.
故選:C.
【方法技巧與總結】
1 集合的交集性質: = ;
2 對含參的集合注意它是否會是空集;
3 求參數范圍時,要想清楚是否能“取等號”.
【題型三:并集的概念及運算】
例 3.設全集 = ,集合 = { | < 2}, = { | ― 2 < < 3},則{ | ≥ 3} = ( )
A. ( ∪ ) B. ∪ ( ) C. ( ∩ ) D. ∪ ( )
【答案】A
【分析】由交集、并集和補集的定義求解即可.
【詳解】對于 A,由題意得 ∪ = { | < 3},所以 ( ∪ ) = { | ≥ 3}.故 A 正確;
對于 B, = { | ≥ 2 }, = { | ― 2 < < 3},所以 ∪ ( ) = { | > ―2 },故 B 錯誤;
對于 C, ∩ = { | ―2 < < 2} , ( ∩ ) = { | ≤ ―2 或 ≥ 2},故 C 錯誤;
對于 D, = { | ≤ ―2 或 ≥ 3}, ∪ ( ) = { | < 2 或 ≥ 3},故 D 錯誤.
故選:A.
變式 3-1.設集合 = {1,2}, = { ∣ 2 + ― 3 = 0},若 ∩ = {1},則 ∪ = ( )
A.{ ―3,1,2} B.{1,2} C.{ ―3,2} D.{1,2,3}
【答案】A
【分析】由 ∩ = {1}可得方程 2 + ― 3 = 0有一個根是 1,且 2 一定不是它的根,從而代入 = 1,解
得 = 2,再解得 = {1, ― 3},滿足 ∩ = {1},從而可計算出結果.
【詳解】因為 ∩ = {1}, = {1,2}, = { ∣ 2 + ― 3 = 0},
所以方程 2 + ― 3 = 0有一個根是 1,且 2 一定不是它的根,
則12 + 1 ― 3 = 0,解得 = 2,
當 = 2時,方程 2 +2 ― 3 = ( + 3)( ― 1) = 0的根是 1 和 ―3,
所以 = {1, ― 3},滿足 ∩ = {1},
即 ∪ = {1,2} ∪ {1, ― 3} = {1,2, ― 3}.
故選:A.
變式 3-2.已知集合 = | = 2 + 2 , = { | ― 4 < ― 2 < 2},則 ∪ = ( )
A.{ |1 < ≤ 2 } B.{ | ―2 < ≤ 2 } C.{ | ≥ 2 } D.{ | > ―2 }
【答案】D
【分析】分別求出兩個集合,再使用并集運算的定義即可得到答案.
【詳解】由題, = | = 2 + 2 = { | ≥ 2}, = { | ― 4 < ― 2 < 2} = { | ― 2 < < 4},
則 ∪ = { | > ―2 }.
故選:D.
變式 3-3.已知集合 = {2,3,4,6,8},集合 = {1,3,4,5,9},集合 = { | ∈ ,1 ≤ ≤ 10},則 ( ∪ ) =
( )
A.{7,10} B.{3,4} C.{1,2,5,6} D.{8,9}
【答案】A
【分析】由并集和補集的運算得出即可.
【詳解】由 ∪ = {1,2,3,4,5,6,8,9},所以 ( ∪ ) = {7,10},
故選:A.
【方法技巧與總結】
1 理解并集的概念:由所有屬于集合 或屬于集合 的元素所組成的集合,稱為集合 與 的并集;
2 求集合的并集,集合能化簡的先化簡;求連續型集合的并集,利用數軸輔助求解;
3 求抽象型集合的交集,可以利用 venn 圖進行理解求解.
【題型四:根據并集的結果求集合或參數】
例 4.集合 = { | < ―1 或 ≥ 1}, = { | + 2 ≤ 0 },若 ∪ = ,則實數 的取值范圍是( )
A.[ ―2,2) B.[ ―2,2] C.( ―∞, ― 2) ∪ [2, + ∞) D.[ ―2,0) ∪ (0,2)
【答案】A
【分析】由 ∪ = 可得 ,再分 = 與 ≠ 兩種情況討論,分別求出參數的取值范圍,最后取并
集即可;
【詳解】∵ ∪ = ,故 ,
∴①當 = 時,即 + 2 ≤ 0無解,此時 = 0,滿足題意.
2
②當 ≠ 時,即 + 2 ≤ 0有解,當 > 0時,可得 ≤ ― ,
> 0
要使 ,則需要 ― 2 < ―1 ,解得0 < < 2.

< 0
當 < 0 ≥ ― 2時,可得 ,要使 ,則需要 ― 2 ≥ 1 ,解得 ―2 ≤ < 0,

綜上,實數 的取值范圍是[ ―2,2).
故選:A
變式 4-1.已知集合 = { | > }, = { |1 < ≤ 2 },且 ∪ = ,則實數 的取值范圍是( )
A.{ | ≤ 1 } B.{ | < 1 } C.{ | ≥ 2 } D.{ | > 2 }
【答案】A
【分析】根據補集運算求出 ,然后利用數軸分析可得.
【詳解】因為 = { |1 < ≤ 2 },所以 = { | ≤ 1 或 > 2},
又 ∪ = ,所以 ≤ 1.
故選:A
變式 4-2.設 = { | < ―1 或 > 3}, = { | ― ≤ ≤ ― 2 ― 1},若 ∪ = R, ∩ =
{ |3 < ≤ 4},則有( )
A. = 3, = ―4 B. = 3, = 4
C. = ―3, = 4 D. = ―3, = ―4
【答案】D
― = ―1
【分析】由題知 ― 2 ― 1 = 4 ,再解方程即可.
【詳解】解:因為 = { | < ―1 或 > 3}, = { | ― ≤ ≤ ― 2 ― 1}, ∪ = R, ∩ =
{ |3 < ≤ 4}
― = ―1
所以, ― 2 ― 1 = 4 ,解得 = ―3, = ―4
故選:D
變式 4-3.已知集合 = { | ― 1 = 0 }, = { ∈ N |2 ≤ < 5},且 ∪ = ,則實數 的所有值構成的集
合是( )
A 1 , 1 B 1 , 1 C 1 , 1 , 1 D 1 1 1. . . . 0, , ,
2 3 4 3 2 3 4 2 3 4
【答案】D
【分析】求出 = {2,3,4},由 ∪ = 得到 ,分 = 與 ≠ ,求出實數 a 的值,得到答案,
【詳解】 = { ∈ N |2 ≤ < 5} = {2,3,4},
因為 ∪ = ,所以 ,
當 = 時, = 0,滿足要求,
當 ≠ 時, ― 1 = 0只有一個根,
若 = {2},則2 ― 1 = 0
1
,解得: = 2,
若 = {3},則3 ― 1 = 0 =
1
,解得: 3,
1
若 = {4},則4 ― 1 = 0,解得: = 4,
實數 的所有值構成的集合是 0, 1 , 1 , 1 .
2 3 4
故選:D
【方法技巧與總結】
1 集合的并集性質: ∪ = ;
2 對含參的集合注意它是否會是空集;
3 求參數范圍時,要想清楚是否能“取等號”.
【題型五:根據 venn 圖進行集合運算】
例 5.已知集合 = { | ―5 ≤ ≤ 1 }, = { | > ―2 },則圖中所示的陰影部分的集合可以表示為( )
A.{ | ―2 ≤ ≤ 1 } B.{ | ―2 < ≤ 1 }
C.{ | ―5 ≤ ≤ ―2 } D.{ | ―5 ≤ < ―2 }
【答案】C
【分析】圖中所示的陰影部分的集合為 ( ∩ ),結合集合的運算即可得解.
【詳解】由圖可知,陰影部分表示的集合為集合 中的元素去掉集合 ∩ 的元素構成,
而 = { | ―5 ≤ ≤ 1 }, = { | > ―2 },則 ∩ = { | ― 2 < ≤ 1},
得 ( ∩ ) = { | ―5 ≤ ≤ ―2 },
故所求集合為{ | ―5 ≤ ≤ ―2 }.
故選:C.
變式 5-1.若全集 是實數集 ,集合 = { | = 2 ― 1, ∈ }, = {1,2,5,7,8},則如圖陰影部分表示的
集合為( )
A.{2,8} B.{1,5,7} C.{2,7,8} D.{1,2,5,8}
【答案】A
【分析】根據韋恩圖,先求 ∩ ,再由集合 去掉 ∩ 中的元素即可.
【詳解】∵全集 是實數集 ,集合 = | = 2 ― 1, ∈ N ,
∴ ∩ = {1,5,7},
∴故圖中陰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為集合 去掉 ∩ 中的元素,即{2,8}.
故選:A.
變式 5-2.已知全集 = ,集合 = { | ―1 ≤ ≤ 2 }, = { |1 ≤ ≤ 6 },如圖所示,則圖中陰影部分表
示的集合是( )
A.{ | ―1 ≤ ≤ 6 } B.{ | < ―1 }
C.{ | > 6 } D.{ | < ―1 或 > 6}
【答案】D
【分析】先根據并集運算求得,然后利用補集的概念求解陰影部分表示的集合即可.
【詳解】因為 = { | ―1 ≤ ≤ 2 }, = { |1 ≤ ≤ 6 },所以 ∪ = { | ―1 ≤ ≤ 6 },
所以圖中陰影部分表示的集合 ( ∪ ) = { | < ―1 或 > 6}.
故選:D
變式 5-3.如圖所示,若 = { |0 ≤ ≤ 2}, = { | > 0},則陰影部分表示的集合為( )
A.{ |0 < < 2} B.{ |1 < ≤ 2}
C.{ |0 ≤ ≤ 1或 ≥ 2} D.{ | = 0或 > 2}
【答案】D
【分析】根據韋恩圖以及交集、并集和補集的知識求得正確答案.
【詳解】 , 是非空集合,陰影部分表示的集合是 ∪ ( ∩ ),
= { |0 ≤ ≤ 2}, = { | > 0}, ∩ = { |0 < ≤ 2},
∪ = { | ≥ 0},則 ∪ ( ∩ ) = { | = 0或 > 2}.
故選:D
【方法技巧與總結】
觀察 venn 圖確定所求的是集合的什么運算再進行運算.
【題型六:容質原理的應用】
例 6.某班有學生 56 人,同時參加了數學小組和英語小組的學生有 32 人,同時參加了英語小組和語文小
組的學生有 22 人,同時參加了數學小組和語文小組的學生有 25 人.已知該班學生每人至少參加了 1 個小
組,則該班學生中只參加了數學小組、英語小組和語文小組中的一個小組的人數最多是( )
A.20 B.21 C.23 D.25
【答案】B
【分析】設該班學生中同時參加了數學小組、英語小組和語文小組的人數為 ,只參加其中一個小組的人
數為 ,根據題意列出方程即可.
【詳解】
如圖,設該班學生中同時參加了數學小組、英語小組和語文小組的人數為 ,只參加其中一個小組的人數
為 ,
則(32 ― ) + (25 ― ) + (22 ― ) + + = 56,即 = 2 ― 23.
因為 ≤ 22,所以 ≤ 21.
故選:B.
變式 6-1.2021 年某高中舉辦學生運動會,某班 60 名學生中有一半的學生沒有參加比賽,參加比賽的學生
中,參加田賽的有 16 人,參加徑賽的有 20 人,則田賽和徑賽都參加的學生有多少人?( )
A.4 B.5 C.6 D.7
【答案】C
【分析】設田賽和徑賽都參加的學生有 人,進而得16- +20- + =30,再解方程即可.
【詳解】解:設田賽和徑賽都參加的學生有 人,
則只參加田賽的有16- 人,只參加徑賽的有20- 人,
因為60名學生中有一半的學生沒有參加比賽,
所以,16- +20- + =30,解得 =6
所以,田賽和徑賽都參加的學生有6人.
故選:C
變式 6-2.某班有 21 名學生參加數學競賽,17 名學生參加物理競賽,10 名學生參加化學競賽,他們之中
既參加數學競賽又參加物理競賽的有 12 人,既參加數學競賽又參加化學競賽的有 6 人,既參加物理競賽
又參加化學競賽的有 5 人,三科都參加的有 2 人.現在參加競賽的學生都要到外地學習參觀,則需要預訂
多少張火車票( )
A.29 B.27 C.26 D.28
【答案】B
【分析】由題意得,根據 Venn 圖求出參加數理化的人數,即可求出需要預訂多少張火車票.
【詳解】該班學生參加競賽情況如圖所示,集合 A,B,C,D,E,F,G 中的任意兩個集合無公共元素,
其中 G 表示三科都參加的學生集合,G 中的學生數為 2.
因為既參加數學競賽又參加物理競賽的有 12 人,所以 D 中的學生數為12 ― 2 = 10,
同理,得 E 中的學生數為6 ― 2 = 4,F 中的學生數為5 ― 2 = 3.
又因為參加數學、物理、化學競賽的人數分別為 21,17,10,
所以 A 中的學生數為21 ― 2 ― 10 ― 4 = 5,
B 中的學生數為17 ― 2 ― 10 ― 3 = 2,
C 中的學生數為10 ― 3 ― 2 ― 4 = 1,
故置預訂火車票的張數為5 + 2 + 1 + 10 + 4 + 3 + 2 = 27.
故選:B.
【方法技巧與總結】
借助 venn 圖理解求值.
【題型七:集合的新定義】
例 7.已知 = {1,2,…, }, , = { 1, 2} ,記 = { | = + , ∈ }( = 1,2),用| |表示有限集合
X 的元素個數.
(1)若 = 4, 1 ∩ 2 = ,分別討論 = {1,2,3}和 = {1,2,4}時,集合 T 的情況;
(2)若 = 6, 1 ∩ 2 = ,求| 1 ∪ 2|的最大值;
(3)若 = 7,| | = 4,則對于任意的 A,是否都存在 T,使得 1 ∩ 2 = ?說明理由.
【答案】(1)當 = {1,2,3}時, = {1,4};當 = {1,2,4}時, 不存在;
(2)10
(3)不一定存在,理由見解析
【分析】(1)由已知得 1 ― 2 ≠ ― ,其中 , ∈ ,當 = {1,2,3}時, 1, 2相差 3;由此可求得 ,當
= {1,2,4}時,同理可得;
(2)若 = 6, 1 ∩ 2 = , = {1,2,3,4,5,6},當 = {2,3,4,5,6}時,則 1, 2相差 5,所以 = {1,6}, 中
至多有 5 個元素,所以 1, 2也至多有 5 個元素,求出 1, 2得出結果.
(3)當 = 1,2,5,7 時,2 ― 1 = 1,5 ― 1 = 4,5 ― 2 = 3,7 ― 1 = 6,7 ―2=5,7 ― 5 = 2,則 1, 2相
差不可能 1,2,3,4,5,6,可得結論.
【詳解】(1)若 1 ∩ 2 = ,則 1 ― 2 ≠ ― ,其中 , ∈ ,
否則 1+ = 2+ , 1 ∩ 2 ≠ ,
若 = 4,當 = {1,2,3}時,2 ― 1 = 1,3 ― 1 = 2,
所以 1 ― 2 ≠ 1,2,則 1, 2相差 3,
因為 = {1,2,3,4}, = { 1, 2} ,
所以 = {1,4};
當 = {1,2,4}時,2 ― 1 = 1,4 ― 2 = 2,4 ― 1 = 3,
所以 1 ― 2 ≠ 1,2,3,
因為 = {1,2,3,4}, = { 1, 2} ,
所以 不存在;
(2)若 = 6, 1 ∩ 2 = , = {1,2,3,4,5,6},
當 = 時,2 ― 1 = 1,5 ― 1 = 4,5 ― 2 = 3,7 ― 1 = 6,7 ―2=5,7 ― 5 = 2,
所以 ≠ , 1 ― 2 ≠ 1,2,3,4,5,所以 不存在;
所以 中至多有 5 個元素;
當 = {2,3,4,5,6}時,3 ― 2 = 1,4 ― 2 = 2,5 ― 2 = 3,6 ― 2 = 4,
所以 1 ― 2 ≠ 1,2,3,4,則 1, 2相差 5,
所以 = {1,6};
= { | = + , ∈ }( = 1,2),
所以 1 = {3,4,5,6,7}, 2 = {8,9,10,11,12}, 1 ∪ 2 = {3,4,5,6,7,8,9,10,11,12}.
因為 中至多有 5 個元素,所以 1, 2也至多有 5 個元素,
所以| 1 ∪ 2|的最大值為 10.
(3)不一定存在,
當 = {1,2,5,7}時,
2 ― 1 = 1,5 ― 1 = 4,5 ― 2 = 3,7 ― 1 = 6,7 ―2=5,7 ― 5 = 2,
則 1, 2相差不可能 1,2,3,4,5,6,這與 = 1, 2 1,2,3,4,5,6,7 矛盾,
故不都存在 .
變式 7-1.設集合 = {1 , 2 , 3 , , }, ,把 的所有元素的乘積稱為 的容量(若 中只有一
個元素,則該元素的數值即為它的容量,規定空集的容量為0).若 的容量是奇(偶)數,則稱 為 的奇
(偶)子集,若 = 3,則 的所有偶子集的容量之和為
A.6 B.8 C.12 D.16
【答案】D
【詳解】由題意可知:當 = 3時,集合 = {1,2,3}
∴ 所有的偶子集為: ,{2},{1,2},{2,3},{1,2,3}
∴當 = 3時,集合 所有的偶子集的容量之和為0 + 2 + 2 + 6 + 6 = 16
故選 D
點睛:本題考查的是集合的子集和新定義的綜合問題.在解答過程當中充分體現了新定義問題的規律、列
舉的方法還有問題轉化的思想,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正確理解奇、偶子集與容量的概念.

變式 7-2.對于數集 , ,定義 + = { | = + , ∈ , ∈ }, ÷ = { | = , ∈ , ∈ ),若集
合 = {1,2},則集合( + ) ÷ 中所有元素之和為( )
10 15 21 23
A. 2 B. 2 C. 2 D. 2
【答案】D
【分析】由題意,理解新定義,可得( + ) = {2,3,4},通過 ÷ 的集定義與集合運算即可得出結論.

【詳解】試題分析:根據新定義,數集 , ,定義 + = { | = + , ∈ , ∈ }, ÷ = { | = ,
∈ , ∈ ),集合 = {1,2},( + ) = {2,3,4},( + ) ÷ = {1,2,3,4,1.5},則可知所有元素
的和為11.5,
故選:D.
變式 7-3.設集合 = { , }, = { , },定義 與 的一個運算“·”為: · = { | = ,其中
∈ , ∈ }.
(1)試舉出兩組集合 M、N,分別計算 · ;
(2)對上述集合 M、N,計算 · ,由此你可以得到什么一般性的結論?
(3)舉例說明( · )· 與 ·( · )之間的關系.
【答案】(1)答案見解析
(2) · = ·
(3)( · )· = ·( · ),答案見解析.
【分析】(1)先舉出兩組滿足題意的集合 M、N;再根據題目中定義的運算即可得出答案.
(2)先根據題目中定義的運算計算 · ;再結合(1)的結果即可得出 · = · ;最后根據題目中的集
合 M、N 及定義的運算即可得出一般結論.
(3)先舉出三組滿足題意的集合 , , ,再根據題目中定義的運算即可得出答案.
【詳解】(1)不妨設 = {1,2}, = {3,4},
則 · = {3,4,6,8};
或設 = { ― 1,1}, = {3, ― 3},
則 · = { ― 3,3}等.
(2)對 = {1,2}, = {3,4},
則 · = {3,6,4,8};
對 = { ― 1,1}, = {3, ― 3},
則 · = { ― 3,3}.
由(1)知, · = · .
由此猜測,對任意集合 = { , }, = { , },總有 · = · .
證明如下:
對任意 ∈ · ,有 = ,其中 ∈ , ∈ ;
又 = = ,則 ∈ · .于是 · · .
對任意 ∈ · ,有 = ,其中 ∈ , ∈ ;
又 = = ,則 ∈ · .于是 · · .
因此 · = · .
(3)設 = { ― 1,1}, = {3, ― 3}, = {2,4},
則 · = { ― 3,3},于是( · )· = { ― 6,6, ― 12,12};
又 · = {6,12, ― 6, ― 12},于是 ·( · ) = { ― 6, ― 12,6,12}.
因此( · )· = ·( · ).
變式 7-4.對于集合 ,定義函數 ( ) =
―1, ∈
1, .對于兩個集合 , ,定義集合 =
{ ∣ ( ) ( ) = ―1}.已知集合 = {1,3,5,7,9}, = {2,3,5,6,9}.
(1)求 (1)與 (1)的值;
(2)用列舉法寫出集合 ;
(3)用Card( )表示有限集合 所包含元素的個數.已知集合 是正整數集的子集,求Card( ) + Card
( )的最小值,并說明理由.
【答案】(1) (1) = ―1, (1) = 1;
(2) = {1,2,6,7};
(3)4.
【分析】
(1)根據給定的定義計算即得.
(2)求出 ∩ ,再結合定義及運算寫出集合 .
(3)根據給定的定義分析得出取最小值的條件,即可求得答案.
【詳解】(1)依題意,1 ∈ ,1 ,所以 (1) = ―1, (1) = 1.
(2)由 = {1,3,5,7,9}, = {2,3,5,6,9},得 ∩ = {3,5,9},
因此屬于 不屬于 的元素為1,7,屬于 不屬于 的元素為2,6,
所以 = {1,2,6,7}.
(3)依題意,對于集合 , ,
①若 ∈ 且 ,則Card( ( ∪ { })) = Card( ) ― 1,
②若 且 ,則Card( ( ∪ { })) = Card( ) + 1,
因此要使Card( ) + Card( )的值最小,3,5,9 一定屬于集合 ,
1,2,6,7是否屬于集合 不影響Card( ) + Card( )的值,集合 不能含有 ∪ 之外的元素,
所以當 為集合{1,2,6,7}的子集與集合{3,5,9}的并集時,Card( ) + Card( )取得最小值4.
【點睛】關鍵點點睛:涉及集合新定義問題,關鍵是正確理解給出的定義,然后合理利用定義進行集合的
分拆并結合集合元素的性質、包含關系以及集合運算等知識綜合解決.
變式 7-5.定義 1:通常我們把一個以集合作為元素的集合稱為族(collection).
定義 2:集合 上的一個拓撲(topology)乃是 的子集為元素的一個族Γ,它滿足以下條件:(1) 和 在Γ
中;(2)Γ的任意子集的元素的并在Γ中;(3)Γ的任意有限子集的元素的交在Γ中.
(1)族 = { , },族 = { | },判斷族 與族 是否為集合 的拓撲;
(2)設有限集 為全集
(i)證明: ( 1 ∩ 2 ∩ ∩ ) = ( 1) ∪ ( 2) ∪ ∪ ( )( ∈ *);
(ii)族Γ為集合 上的一個拓撲,證明:由族Γ所有元素的補集構成的族Γ 為集合 上的一個拓撲.
【答案】(1)都是集合 的拓撲
(2)(i)證明見解析;(ii)證明見解析
【分析】(1)根據集合 的拓撲定義判斷即可;
(2)(i)根據集合 的拓撲定義證明充要性即可;
(ii)結合(i)的結論,根據集合 的拓撲定義證明.
【詳解】(1)族 = { , }, = { | }都是集合 的拓撲.
(2)(i)設 ∈ ( 1 ∩ 2 ∩ ∩ ),則 1 ∩ 2 ∩ ∩ ,
故存在整數 (1 ≤ ≤ )使 ,因此 ∈ ,得 ∈ ( 1) ∪ ( 2) ∪ ∪ ( ).
設 ∈ ( 1) ∪ ( 2) ∪ ∪ ( ),則存在整數 (1 ≤ ≤ )使 ∈ ,故 ,
因此 1 ∩ 2 ∩ ∩ ,得 ∈ ( 1 ∩ 2 ∩ ∩ )
(ii)因為 , ∈ Γ,所以 , ∈ Γ ;
設 = { 1, 2, }為Γ 的任意子集,則 = { 1, 2, , } Γ,
1 ∩ 2 ∩ ∩ = (( 1) ∪ ( 2) ∪ ∪ ( )),
因為( 1) ∪ ( 2) ∪ ∪ ( ) ∈ Γ,故 1 ∩ 2 ∩ ∩ ∈ Γ ;
1 ∪ 2 ∪ ∪ = (( 1) ∩ ( 2) ∩ ∩ ( )),
因為( 1) ∩ ( 2) ∩ ∩ ( ) ∈ Γ,故 1 ∪ 2 ∪ ∪ ∈ Γ .
【點睛】方法點睛:解決集合創新型問題的方法:(1)緊扣定義,首項分析新定義的特點,把新定義所敘
述的問題本質弄清楚,并能夠運用到具體的解題過程中;(2)用好集合性質,集合性質時破解新定義型集
合問題的基礎,也是突破口,在關鍵之處用好集合的性質.
【方法技巧與總結】
集合的新定義問題,關鍵是正確理解給出的定義,可利用一些特殊例子先“感性認識”,再“理性”感知
其規律或本質.有必要的時候,也可舉反例理解定義.
一、單選題
1.設全集 = { ∈ N | ≤ 8 },集合 = {1,3,5,8}, = {5,6,7,8},則( ) ∪ ( )=( )
A.{1,2,3,4,5,8} B.{1,2,3,4,6,7} C.{5,6,7,8} D.{2,4}
【答案】B
【分析】利用補集、并集的定義直接求解即得.
【詳解】依題意,全集 = {1,2,3,4,5,6,7,8},則 = {1,3,5,8}, = {5,6,7,8},
得 = {2,4,6,7}, = {1,2,3,4},所以( ) ∪ ( ) = {1,2,3,4,6,7}.
故選:B
2.若全集 = ,集合 = { |0 ≤ < 3}, = { |1 < < 4},則 ∩ ( ) = ( )
A.[0,1) B.[0,1] C.( ―∞,1) D.( ―∞,1]
【答案】B
【分析】根據給定條件,利用補集、交集的定義求解即得.
【詳解】由 = { |1 < < 4},得 = { | ≤ 1或 ≥ 4},而 = { |0 ≤ < 3},
所以 ∩ ( ) = [0,1].
故選:B
3.若集合 = {1,3,5,7}, = { ∈ Z∣1 ≤ ≤ 9},則圖中陰影部分表示的集合中的元素個數為( )
A.3 B.4 C.5 D.6
【答案】C
【分析】利用集合運算求解陰影部分即可.
【詳解】 = { ∈ Z∣1 ≤ ≤ 9} = {1,2,3,4,5,6,7,8,9},
故圖中陰影部分表示的集合為 = {2,4,6,8,9},共 5 個元素.
故選:C
4.已知集合 = { | ― 1 < ≤ 2}, = { |0 < ≤ },若 ∪ = { ∣ ― 1 < ≤ 3},則 ∩ = ( )
A.{ | ― 2 < < 0} B.{ |0 < ≤ 2 }
C.{ ∣1 < ≤ 3} D.{ ∣0 < < 2}
【答案】B
【分析】根據給定的并集結果求出 a 值,再利用交集的定義求解作答.
【詳解】因為集合 = { | ― 1 < ≤ 2}, = { |0 < ≤ }, ∪ = { ∣ ― 1 < ≤ 3},因此 = 3,即
= { |0 < ≤ 3},
所以 ∩ = { |0 < ≤ 2 }.
故選:B
5.已知集合 = | 2 < 1 , = { | > }( ∈ R),若 ∩ = ,則 的取值范圍為( )
A.( ― ∞,1] B.(1, + ∞) C.( ― ∞,1) D.[1, + ∞)
【答案】D
【分析】先求出集合 ,再根據 ∩ = ,求得 的取值范圍.
【詳解】由題意知 = { | ― 1 < < 1},又 = { | > }( ∈ R)且 ∩ = ,
故 ≥ 1,即 的取值范圍為[1, + ∞).
故選:D.
6.已知集合 = {0,4, }, = {0, 2},且 ∪ = ,則 m 的值為( )
A.0 B. ―2或2
C. ―2或1或2 D. ―2或0或1或2
【答案】C
【分析】根據并集的結果可得 2 = 4或 2 = ,再根據集合的性質求解即可.
【詳解】由 ∪ = 可得 2 = 4或 2 = ,解得 = 2, = ―2, = 1或 = 0.
又集合 = {0,4, }與 = {0, 2},故 ≠ 0,故 = 2, = ―2或 = 1.
故選:C
7.對于集合 A,B,定義 A\B={ | ∈ 且 },則對于集合 A={ | = 6 + 5, ∈ N},B={ | = 3 + 7,
∈ N}, = | ∈ 且 < 1000},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若在橫線上填入”∩”,則 C 的真子集有 212﹣1 個.
B.若在橫線上填入”∪”,則 C 中元素個數大于 250.
C.若在橫線上填入”\”,則 C 的非空真子集有 2153﹣2 個.
D.若在橫線上填入”∪ N”,則 NC 中元素個數為 13.
【答案】B
【分析】根據各個選項確定相應的集合 ,然后由集合與子集定義得結論.
【詳解】 = 6 + 5 = 3 × (2 + 1) + 2, = 3 + 7 = 3( + 2) + 1,集合 , 無公共元素,
選項 A 中,集合 為空集,沒有真子集,A 錯;
選項 B 中,由6 + 5 < 1000 < 1655得 6,由3 + 7 < 1000得 < 331,因此 中元素個數為
166 + 331 = 497,B 正確;
選項 C 中, 中元素個數為 166,非空真子集個數為2166 ―2,C 錯;
選項 D 中, = ( ∪ ) = ∩ ( ) = ∩ ,而 ,因此其中元素個數為 331 個,D
錯.
故選:B.
8.已知[ ]表示不超過 x 的最大整數,集合 = { ∈ |0 < [ ] < 3 }, = |( 2 + )( 2 + 2 + ) = 0 ,且
∩ R = ,則集合 B 的子集個數為( ).
A.4 B.8 C.16 D.32
【答案】C
【分析】由新定義及集合的概念可化簡集合 = {1,2},再由 ∩ ( ) = 可知 ,分類討論1,2的歸
屬,從而得到集合 的元素個數,由此利用子集個數公式即可求得集合 的子集的個數.
【詳解】由題設可知, = { ∈ Z|0 < [ ] < 3} = {1,2},
又因為 ∩ ( ) = ,所以 ,
而 = |( 2 + )( 2 + 2 + ) = 0 ,
因為 2 + = 0的解為 =0或 = ― , 2 +2 + = 0的兩根 1, 2滿足 1 + 2 = ―2,
所以1,2分屬方程 2 + = 0與 2 +2 + = 0的根,
12
1 2 + = 0 2 2 +2 + = 0 +1 × =0 = ―1若 是 的根, 是 的根,則有 22+2 × 2+ =0 ,解得 = ―8 ,
代入 2 + = 0與 2 +2 + = 0,解得 =0或 =1與 =2或 = ―4,
故 = {0,1,2, ― 4};
2
若2是 2 + = 0 1 2 +2 + = 0 2 +2 × =0 = ―2的根, 是 的根,則有 12+2 × 1+ =0 ,解得 = ―3 ,
代入 2 + = 0與 2 +2 + = 0,解得 =0或 =2與 =1或 = ―3,
故 = {0,1,2, ― 3};
所以不管1,2如何歸屬方程 2 + = 0與 2 +2 + = 0,集合 總是有 4 個元素,
故由子集個數公式可得集合 的子集的個數為24=16.
故選:C
二、多選題
9 已知集合 = {0,1}, = | 2 ― 2 + = 0, ∈ ,若集合 滿足 且 ∩ ≠ ,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 = {1,2} B. = {0,1,2}
C.集合 的個數為 6 D.集合 的個數為 5
【答案】BC
【分析】解集合 B 中的方程,得集合 B,由已知列舉出集合 C,驗證選項即可.
【詳解】 ∈ ,當 = 0時,方程 2 ―2 + = 0的解為 = 0或 = 2;
當 = 1時,方程 2 ―2 + = 0的解為 = 1,
得 = {0,1,2},A 選項錯誤,B 選項正確;
由 且 ∩ ≠ ,則 = {0},{1},{0,1},{0,2},{1,2},{0,1,2},共 6 個.
C 選項正確,D 選項錯誤.
故選:BC
10.下列結論正確的是( )
A.若{ | + 3 > 0} ∩ { | ― < 0} = ,則 的取值范圍是 < ―3
B.若{ | + 3 > 0} ∩ { | ― < 0} = ,則 的取值范圍是 ≤ ―3
C.若{ | + 3 > 0} ∪ { | ― < 0} = ,則 的取值范圍是 ≥ ―3
D.若{ | + 3 > 0} ∪ { | ― < 0} = ,則 的取值范圍是 > ―3
【答案】BD
【分析】先將條件等價轉化,然后根據對應范圍判斷命題的真假即可.
【詳解】對于選項 A 和 B,{ | + 3 > 0} = { | > ―3},{ | ― < 0} = { | < },
若{ | > ―3} ∩ { | < } = ,則 的取值范圍是 ≤ ―3,所以 A 錯誤,B 正確;
對于選項 C 和 D,若{ | > ―3} ∪ { | < } = R,則 的取值范圍是 > ―3,所以 D 正確,C 錯誤.
故選:BD.
11.大數據時代,需要對數據庫進行檢索,檢索過程中有時會出現笛卡爾積現象,而笛卡爾積會產生大量的
數據,對內存、計算資源都會產生巨大壓力,為優化檢索軟件,編程人員需要了解笛卡爾積.兩個集合 和
,用 中元素為第一元素, 中元素為第二元素構成有序對,所有這樣的有序對組成的集合叫作 與 的笛
卡兒積,又稱直積,記為 × .即 × = {( , )| ∈ 且 ∈ }.關于任意非空集合 , , ,下列說法錯
誤的是( )
A. × = × B.( × ) × = × ( × )
C. × ( ∪ ) ( × ) ∪ ( × ) D. × ( ∩ ) = ( × ) ∩ ( × )
【答案】ABC
【分析】對于 ABC,舉例分析判斷,對于 D,利用直積的定義分析判斷即可.
【詳解】對于 A,若 = {1}, = {1,2},則 × = {(1,1),(1,2)}, × = {(1,1),(2,1)}, × ≠ × ,A
錯誤;
對于 B,若 = {1}, = {2}, = {3},則 × = {(1,2)},( × ) × = {((1,2),3)},
而 × ( × ) = {(1,(2,3))},( × ) × ≠ × ( × ),B 錯誤;
對于 C,若 = {1}, = {2}, = {3},則 × ( ∪ ) = {(1,2),(1,3)},
× = {(1,2)}, × = {(1,3)}, × ( ∪ ) = ( × ) ∪ ( × ),C 錯誤;
對于 D,任取元素( , ) ∈ × ( ∩ ),則 ∈ 且 ∈ ∩ ,則 ∈ 且 ∈ ,
于是( , ) ∈ × 且( , ) ∈ × ,即( , ) ∈ ( × ) ∩ ( × ),
反之若任取元素( , ) ∈ ( × ) ∩ ( × ),則( , ) ∈ × 且( , ) ∈ × ,
因此 ∈ , ∈ 且 ∈ ,即 ∈ 且 ∈ ∩ ,
所以( , ) ∈ × ( ∩ ),即 × ( ∩ ) = ( × ) ∩ ( × ),D 正確.
故選:ABC
三、填空題
12.已知集合 = {1,2}, = { ― , 2 + 3}.若 ∪ = {1,2,4},則實數 = .
【答案】 ―1
【分析】依據給定的并集結果,分類討論求解參數即可.
【詳解】因為 ∪ = {1,2,4},故 4 必定在 = { ― , 2 + 3}中,
當 2 +3 = 4時,解得 = 1或 = ―1,而此時有 ― = 1或 ― = 2,
解得 = ―1或 = ―2,故此時 = ―1,
當 ― = 4時,解得 = ―4,此時 = {4,19},不滿足 ∪ = {1,2,4},故排除,
綜上 = ―1,即實數 的值為 ―1.
故答案為: ―1
13.已知全集 = { ∈ N | ≤ 7},集合 = {1,2,3,6},集合 = { ∈ || | < 5},則( ) ∩ = ,
∪ = .
【答案】 {4} { ― 4, ― 3, ― 2, ― 1,0,1,2,3,4,6}
【分析】根據題意,分別求得 = {1,2,3,4,5,6,7}和 = { ― 4, ― 3, ― 2, ― 1,0,1,2,3,4},結合集合運算法則,
即可求解.
【詳解】由全集 = { ∈ N | ≤ 7} = {1,2,3,4,5,6,7},
集合 = {1,2,3,6},集合 = { ∈ Z|| | < 5} = { ― 4, ― 3, ― 2, ― 1,0,1,2,3,4},
可得 = {4,5,7},則( ) ∩ = {4}, ∪ = { ― 4, ― 3, ― 2, ― 1,0,1,2,3,4,6}.
故答案為:{4};{ ― 4, ― 3, ― 2, ― 1,0,1,2,3,4,6}.
14.在即將舉行的中加秋季運動會中,高一某班同學積極報名參賽,報名田賽的學生有 21 人,報名徑賽的
學生有 18 人,田賽和徑賽都報名的有 5 人,另外還有 4 個人既不報名田賽也不報名徑賽,那么該班級共
有學生人數為 .
【答案】38
【分析】根據題意,設出集合,結合集合的運算,即可求解.
【詳解】設該班級的總人數構成全集 ,報名田賽的學生構成集合 ,報名徑賽的學生構成集合 ,既不報
名田賽也不報名徑賽構成集合 ,
則 ( ) = 21, ( ) = 18, ( ∩ ) = 5, ( ) = 4,
則 ( ) = ( ) + ( ) ― ( ∩ ) + ( ) = 21 + 18 ― 5 + 4 = 38人.
故答案為:38.
四、解答題
15.已知全集 = {2,3,4,5,6,7},集合 = {4,5,7}, = {2,3,5},求:
(1) ∩ , ∪ ;
(2)( ) ∩
【答案】(1){5},{2,3,4,5,7};
(2){2,3}
【分析】(1)根據交集和并集的定義,即可求解;
(2)首先計算補集,再求交集.
【詳解】(1)由交集的定義可知, ∩ = {5};
由并集的定義可知, ∪ = {2,3,4,5,7};
(2)由補集定義可知, = {2,3,6},
( ) ∩ = {2,3}.
16.設集合 = { | ― 1 ≤ ≤ 2}, = { |2 < < 3},
(1)若 = 1,求 ∪ ,( ) ∩ ;
(2)若 ∩ ( )中只有一個整數,求實數 m 的取值范圍.
【答案】(1) ∪ = { | ― 1 ≤ < 3},( R ) ∩ = { |2 < < 3}
(2) | ― 3 ≤ < ―1
2
【分析】(1)根據條件得到 = { |2 < < 3},再利用集合的運算即可求出結果;
(2)由(1)知 R = { | < ―1或 > 2},根據條件,借助數軸,即可求出結果.
【詳解】(1)因為 = 1,所以 = { |2 < < 3},
又 = { | ― 1 ≤ ≤ 2},所以 R = { | < ―1或 > 2},
所以 ∪ = { | ― 1 ≤ < 3},( R ) ∩ = { |2 < < 3}.
(2)由(1)知 R = { | < ―1或 > 2},又 ∩ ( R )中只有一個整數,
由圖知, ≠ ,且 ―3 ≤ 2 < ―2,+
― 3解得 2 ≤ < ―1
3
,所以實數 m 的取值范圍是 | ― ≤ < ―1 .
2
17.已知集合 = { | ―3 ≤ ≤ 3 }, = { |3 ― < < + 1 }
(1)當 = 4時,求( ) ∩ ;
(2)在① ∪ = ② ∩ = 中任選一個作為已知,求實數 的取值范圍.
【答案】(1)( ) ∩ = { |3 < < 5 }
(2) ≤ 2
【分析】(1)當 = 4時,寫出集合 ,利用補集和交集的定義可求得集合( ) ∩ ;
(2)選條件①或②,都有 ,分 = 、 ≠ 兩種情況討論,根據集合的包含關系可得出關于實數
的不等式(組),綜合可得出實數 的取值范圍.
【詳解】(1)解:因為 = { | ―3 ≤ ≤ 3 },所以, = { | < ―3 或 > 3},
當 = 4時, = { |3 ― < < + 1 } = { | ―1 < < 5 },
因此,( ) ∩ = { |3 < < 5 }.
(2)解:選條件①或②,都有 ,
當 = 時,3 ― ≥ + 1,解得 ≤ 1,滿足題意;
3 ― < + 1
當 ≠ 時,則 3 ― ≥ ―3 ,解得1 < ≤ 2,
+ 1 ≤ 3
綜上: ≤ 2,因此,實數 的取值范圍為 ≤ 2.
18.對于集合 A,B,我們把集合{ | ∈ , }叫作集合 A 與 B 的差集,記為 ― ; ― 可用圖中的陰
影部分來表示.
(1)若 = {1,3,5,9}, = {3,5,7},求集合 ― 和 ― ;
(2)集合 = | 2 ― 5 + 6 ≤ 0 ,集合 = { |2 ― 3 ≤ ≤ 2 + 3 },若 ― = ,求實數 m 的取值范圍.
【答案】(1) ― = {1,9}, ― = {7}
(2) 0, 5
2
【分析】(1)由函數的新定義求解即可;
(2)先求出集合 ,再由 ― = 可得 2 ― 3 ≤ 2,即 2 + 3 ≥ 3 ,解不等式即可得出答案.
【詳解】(1)由 = {1,3,5,9}, = {3,5,7}可知: ― = {1,9}, ― = {7},
(2)由 2 ―5 + 6 ≤ 0可得:2 ≤ ≤ 3,
由題意可知 = [2,3],
由 ― = 可知 ;
2 ― 3 ≤ 2 5
所以 2 + 3 ≥ 3 ,解得0 ≤ ≤ 2,
所以 ∈ 0, 5
2
19.已知集合 = { 1, 2, , }, ∈ N , ≥ 3,若 ∈ , ∈ , + ∈ 或 ― ∈ ,則稱集合 A 具有
“包容”性.
(1)判斷集合{ ―1,1,2,3}和集合{ ―1,0,1,2}是否具有“包容”性;
(2)若集合 = {1, , }具有“包容”性,求 2 + 2的值;
(3)若集合 C 具有“包容”性,且集合 C 的子集有 64 個,1 ∈ ,試確定集合 C.
【答案】(1)集合{ ―1,1,2,3}不具有“包容”性,集合{ ―1,0,1,2}具有“包容”性
(2)1
(3){ ―2, ― 1,0,1,2,3}, ―1, ― 1 ,0, 1 ,1, 3 ― 2 , ― 1 ,0, 1 , 2, ,1 ,{ ―3, ― 2, ― 1,0,1,2}或
2 2 2 3 3 3 3
― 3 , ― 1, ― 1 ,0, 1 ,1 .
2 2 2
【分析】(1)根據“包容”性的定義,逐一判斷即可;
(2)根據“包容”性的定義,能得到0 ∈ {1, , },分類討論,得出 a 和 b 的值,即可得出結果;
(3)由集合 C 的子集有 64 個,推出集合 C 中共有 6 個元素,且0 ∈ ,再由條件1 ∈ ,推出集合中有正
數也有負數,將這幾個元素設出來,再通過對正數負數個數的討論,即可求出結果.
【詳解】(1)(Ⅰ)集合{ ―1,1,2,3}中的3 + 3 = 6 { ―1,1,2,3},3 ― 3 = 0 { ―1,1,2,3},
所以集合{ ―1,1,2,3}不具有“包容”性.
集合{ ―1,0,1,2}中的任何兩個相同或不同的元素,相加或相減,得到的兩數中至少有一個屬于集合
{ ―1,0,1,2},所以集合{ ―1,0,1,2}具有“包容”性.
(2)(Ⅱ)已知集合 = {1, , }具有“包容”性,記 = max{1, , },則 ≥ 1,
易得2 {1, , },從而必有0 ∈ {1, , },
不妨令 = 0,則 = {1,0, }, ≠ 0且 ≠ 1,
則{1 + ,1 ― } ∩ {1,0, } ≠ ,
且{1 + , ― 1} ∩ {1,0, } ≠ ,
①當1 + ∈ {1,0, }時,若1 + = 0,得 = ―1,此時 = {1,0, ― 1}具有包容性;
若1 + = 1,得 = 0,舍去;若1 + = ,無解;
②當1 + {1,0, }時,則{1 ― , ― 1} {1,0, },由 ≠ 0且 ≠ 1,可知 b 無解,
故 = {1,0, ― 1}.
綜上, 2 + 2 = 1.
(3)(Ⅲ)因為集合 C 的子集有 64 個,所以集合 C 中共有 6 個元素,且0 ∈ ,又1 ∈ ,且 C 中既有正
數也有負數,
不妨設 { ― , ― ―1, , ― 1,0, 1, 2, , },
其中 + = 5,0 < 1 < < ,0 < 1 < < ,
根據題意{ 1 ― , , ―1 ― } { ― , ― ―1, , ― 1},
且{ ― 1, ―1 ― 1, , 2 ― 1} { 1, 2, , },
從而( , ) = (2,3)或(3,2).
①當( , ) = (3,2)時,{ 3 ― 1, 3 ― 2} = { 1, 2},
并且由{ ― 3 + 1, ― 3 + 2} = { ― 1, ― 2},得 3 = 1 + 2,由 2 ― 1 ∈ { 1, 2},得 2 = 2 1,
由上可得( 2, 1) = ( 3 ― 1, 3 ― 2) = ( 2, 1) = (2 1, 1),并且 3 = 1 + 2 = 3 1,
綜上可知 = { ―3 1, ― 2 1, ― 1,0, 1,2 1};
②當( , ) = (3,2)時,同理可得 = { ― 2 1, ― 1,0, 1,2 1,3 1}.
綜上,C 中有 6 個元素,且1 ∈ 時,符合條件的集合 C 有 5 個,
分別是{ ―2, ― 1,0,1,2,3} ―1, ― 1, ,0, 1 ,1, 3 , ― 2 , ― 1 ,0, 1 , 2 ,1 ,
2 2 2 3 3 3 3
{ ―3, ― 2, ― 1,0,1,2} ― 3 , ― 1, ― 1或 ,0, 1 ,1 .
2 2 2
【點睛】關鍵點點睛:本題是新定義題型,對于此類問題,要先弄清楚新定義的性質,按照其要求,嚴格
“照章辦事”,逐條分析驗證。此題中,確定出0 ∈ {1, , }后,分類討論滿足定義的幾種情況,就能順利地完
成.1.1.3 集合的交與并
課程標準 學習目標
(1)理解兩個集合的并集的含義,并能求兩個集合
(1)理解兩個集合的并集與交集的含義, 能求
的并集;
兩個集合的并集與交集;
(2)理解兩個集合的交集的含義,并能求兩個集合
(2)能使用 Venn 圖表達集合的基本關系與基
的交集;
本運算,體會圖形對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3)能對兩個集合進行混合運算.(難點)
知識點 01 兩個集合的交
1 交集
概念 由屬于集合 且屬于集合 所有元素所組成的集合,稱為集合 與 的交集.
記號 (讀作: 交 )
符號 = { | ∈ 且 ∈ }
圖形表示
(1) = , = ;
(2) = ;
性質
(3) , ;
(4) = ;
注 (1)交集中的“且”,是“同時滿足”的意思,比如學校搞 ,要求滿足 (其中 = {身高170 以上
}, = {長得帥}),那身高162 的貴哥雖然長得帥但也遺憾出局,只有劉德華這樣的人物才能參加.
(2) 當集合 和集合 無公共元素時,不能說集合 , 沒有交集,而是 = .
【即學即練 1】設集合 ={4,5,6,8}, ={3,5,7,8},那么 等于 .
知識點 02 兩個集合的并
并集
概念 由所有屬于集合 或屬于集合 的元素所組成的集合,稱為集合 與 的并集.
記號 (讀作: 并 )
符號 = { | ∈ 或 ∈ }
圖形表示
(1) ∪ = ,即一個集合與其本身的并集是其本身;
(2) ∪ = ,即一個集合與空集的并集是其本身;
性質
(3) ∪ = ∪ ,即集合的并集運算滿足交換律;
(4) ∪ = ,即一個集合與其子集的并集是其自身.
注 生活中講的“或”,如你媽獎勵你數學考試滿分:今晚大餐是吃羊排或海鮮;如電視劇里女生對男朋友
說:你選她或我,表達的是“選其一不可兼得”.
并列中的“或”有所不同,它指的是只要滿足其中一個條件即可,比如學校搞個 ,要求滿足 ∪
(其中 = {身高170 以上}, = {長得帥}),那身高162 的貴哥由于長得帥當然能參加了,若劉德華想
參加當然也可以(滿足身高170 以上,又帥).并列中的“或”是可以兩者兼得的.
【即學即練 2】設集合 ={4,5,6,8}, ={3,5,7,8},那么 ∪ 等于 .
【題型一:交集的概念及運算】
例 1. 已知全集 = R, = { | < 1}, = { | ≤ 3},則 ∩ = ( ?。?br/>A.{ | ≥ 1} B.{ | > 3} C.{ |1 < ≤ 3} D.{ |1 ≤ ≤ 3}
變式 1-1.已知集合 = { || + 1| < 2}, = { ―1,0,1},則 ∩ = ( )
A.{ ―1,0} B.{0,1} C.{0} D.{ ―1,1}
變式 1-2.已知集合 = ( , )| 2 + 2 ≤ 2, ∈ Z, ∈ Z , = {( , )| ≥ },則 ∩ 的子集個數為( )
A.8 B.16 C.32 D.64
變式 1-3.設集合 = { | = 2 + 1, ∈ Z}, = { | = 3 ― 1, ∈ Z},則 ∩ = ( )
A.{ | = 2 + 1, ∈ Z} B.{ | = 3 ― 1, ∈ Z}
C.{ | = 6 + 1, ∈ Z} D.{ | = 6 ― 1, ∈ Z}
【方法技巧與總結】
1 理解交集的概念:由屬于集合 且屬于集合 所有元素所組成的集合,稱為集合 與 的交集;
2 求集合的交集,集合能化簡的先化簡;求連續型集合的交集,利用數軸輔助求解;
3 有時求集合的交集,可利用 venn 圖進行理解求解.
【題型二:根據交集的結果求集合或參數】
例 2.設集合 = {1, ― 2}, = { ∣ ― 1 = 0},若 ∩ = ,則實數 的值的集合是( )
A 1, ― 1. B. ―1, 1
2 2
C. ―1, 1 ,0 D. 1, ― 1 ,0
2 2
變式 2-1.已知集合 = { ∣ ― 1 < < 2}, = { },若 ∩ ≠ ,則 可能是( )
A.-3 B.0 C.3 D.6
變式 2-2.已知集合 = { | ― < 0 }, = { || ― | = ― },若 ∩ = [1,2),則 ― = ( )
A.-3 B.-1 C.1 D.3
變式 2-3.設集合 = R,集合 = { ∣ ― 2 ≤ ≤ 5}, = { ∣ ― 6 ≤ < 2 ― 1},若 ∩ = ,則實數 的
取值范圍為( )
A 1 1 1. ―∞, ― B.(11, + ∞) C. ― ,11 D. ―∞, ― ∪ (11, + ∞)
2 2 2
變式 2-4.已知集合 = { |1 ≤ < 5}, = { | ― < ≤ + 4},若 ( ∩ ),則 的取值范圍為( )
A.{ | ― 2 < < ―1} B.{ | < ―2}
C.{ | ≤ ―1} D.{ | > ―2}
【方法技巧與總結】
1 集合的交集性質: = ;
2 對含參的集合注意它是否會是空集;
3 求參數范圍時,要想清楚是否能“取等號”.
【題型三:并集的概念及運算】
例 3.設全集 = ,集合 = { | < 2}, = { | ― 2 < < 3},則{ | ≥ 3} = ( )
A. ( ∪ ) B. ∪ ( ) C. ( ∩ ) D. ∪ ( )
變式 3-1.設集合 = {1,2}, = { ∣ 2 + ― 3 = 0},若 ∩ = {1},則 ∪ = ( )
A.{ ―3,1,2} B.{1,2} C.{ ―3,2} D.{1,2,3}
變式 3-2.已知集合 = | = 2 + 2 , = { | ― 4 < ― 2 < 2},則 ∪ = ( )
A.{ |1 < ≤ 2 } B.{ | ―2 < ≤ 2 } C.{ | ≥ 2 } D.{ | > ―2 }
變式 3-3.已知集合 = {2,3,4,6,8},集合 = {1,3,4,5,9},集合 = { | ∈ ,1 ≤ ≤ 10},則 ( ∪ ) =
( )
A.{7,10} B.{3,4} C.{1,2,5,6} D.{8,9}
【方法技巧與總結】
1 理解并集的概念:由所有屬于集合 或屬于集合 的元素所組成的集合,稱為集合 與 的并集;
2 求集合的并集,集合能化簡的先化簡;求連續型集合的并集,利用數軸輔助求解;
3 求抽象型集合的交集,可以利用 venn 圖進行理解求解.
【題型四:根據并集的結果求集合或參數】
例 4.集合 = { | < ―1 或 ≥ 1}, = { | + 2 ≤ 0 },若 ∪ = ,則實數 的取值范圍是( )
A.[ ―2,2) B.[ ―2,2] C.( ―∞, ― 2) ∪ [2, + ∞) D.[ ―2,0) ∪ (0,2)
變式 4-1.已知集合 = { | > }, = { |1 < ≤ 2 },且 ∪ = ,則實數 的取值范圍是( )
A.{ | ≤ 1 } B.{ | < 1 } C.{ | ≥ 2 } D.{ | > 2 }
變式 4-2.設 = { | < ―1 或 > 3}, = { | ― ≤ ≤ ― 2 ― 1},若 ∪ = R, ∩ =
{ |3 < ≤ 4},則有( )
A. = 3, = ―4 B. = 3, = 4
C. = ―3, = 4 D. = ―3, = ―4
變式 4-3.已知集合 = { | ― 1 = 0 }, = { ∈ N |2 ≤ < 5},且 ∪ = ,則實數 的所有值構成的集
合是( )
A 1 , 1 B 1 , 1 C 1 , 1 , 1 D 0, 1 , 1 , 1. . . .
2 3 4 3 2 3 4 2 3 4
【方法技巧與總結】
1 集合的并集性質: ∪ = ;
2 對含參的集合注意它是否會是空集;
3 求參數范圍時,要想清楚是否能“取等號”.
【題型五:根據 venn 圖進行集合運算】
例 5.已知集合 = { | ―5 ≤ ≤ 1 }, = { | > ―2 },則圖中所示的陰影部分的集合可以表示為( )
A.{ | ―2 ≤ ≤ 1 } B.{ | ―2 < ≤ 1 }
C.{ | ―5 ≤ ≤ ―2 } D.{ | ―5 ≤ < ―2 }
變式 5-1.若全集 是實數集 ,集合 = { | = 2 ― 1, ∈ }, = {1,2,5,7,8},則如圖陰影部分表示的
集合為( )
A.{2,8} B.{1,5,7} C.{2,7,8} D.{1,2,5,8}
變式 5-2.已知全集 = ,集合 = { | ―1 ≤ ≤ 2 }, = { |1 ≤ ≤ 6 },如圖所示,則圖中陰影部分表
示的集合是( )
A.{ | ―1 ≤ ≤ 6 } B.{ | < ―1 } C.{ | > 6 } D.{ | < ―1 或 > 6}
變式 5-3.如圖所示,若 = { |0 ≤ ≤ 2}, = { | > 0},則陰影部分表示的集合為( )
A.{ |0 < < 2} B.{ |1 < ≤ 2}
C.{ |0 ≤ ≤ 1或 ≥ 2} D.{ | = 0或 > 2}
【方法技巧與總結】
觀察 venn 圖確定所求的是集合的什么運算再進行運算.
【題型六:容質原理的應用】
例 6.某班有學生 56 人,同時參加了數學小組和英語小組的學生有 32 人,同時參加了英語小組和語文小
組的學生有 22 人,同時參加了數學小組和語文小組的學生有 25 人.已知該班學生每人至少參加了 1 個小
組,則該班學生中只參加了數學小組、英語小組和語文小組中的一個小組的人數最多是( )
A.20 B.21 C.23 D.25
變式 6-1.2021 年某高中舉辦學生運動會,某班 60 名學生中有一半的學生沒有參加比賽,參加比賽的學生
中,參加田賽的有 16 人,參加徑賽的有 20 人,則田賽和徑賽都參加的學生有多少人?( )
A.4 B.5 C.6 D.7
變式 6-2.某班有 21 名學生參加數學競賽,17 名學生參加物理競賽,10 名學生參加化學競賽,他們之中
既參加數學競賽又參加物理競賽的有 12 人,既參加數學競賽又參加化學競賽的有 6 人,既參加物理競賽
又參加化學競賽的有 5 人,三科都參加的有 2 人.現在參加競賽的學生都要到外地學習參觀,則需要預訂
多少張火車票( )
A.29 B.27 C.26 D.28
【方法技巧與總結】
借助 venn 圖理解求值.
【題型七:集合的新定義】
例 7.已知 = {1,2,…, }, , = { 1, 2} ,記 = { | = + , ∈ }( = 1,2),用| |表示有限集合
X 的元素個數.
(1)若 = 4, 1 ∩ 2 = ,分別討論 = {1,2,3}和 = {1,2,4}時,集合 T 的情況;
(2)若 = 6, 1 ∩ 2 = ,求| 1 ∪ 2|的最大值;
(3)若 = 7,| | = 4,則對于任意的 A,是否都存在 T,使得 1 ∩ 2 = ?說明理由.
變式 7-1.設集合 = {1 , 2 , 3 , , }, ,把 的所有元素的乘積稱為 的容量(若 中只有一
個元素,則該元素的數值即為它的容量,規定空集的容量為0).若 的容量是奇(偶)數,則稱 為 的奇
(偶)子集,若 = 3,則 的所有偶子集的容量之和為
A.6 B.8 C.12 D.16

變式 7-2.對于數集 , ,定義 + = { | = + , ∈ , ∈ }, ÷ = { | = , ∈ , ∈ ),若集
合 = {1,2},則集合( + ) ÷ 中所有元素之和為( )
10 15 21 23
A. 2 B. 2 C. 2 D. 2
變式 7-3.設集合 = { , }, = { , },定義 與 的一個運算“·”為: · = { | = ,其中
∈ , ∈ }.
(1)試舉出兩組集合 M、N,分別計算 · ;
(2)對上述集合 M、N,計算 · ,由此你可以得到什么一般性的結論?
(3)舉例說明( · )· 與 ·( · )之間的關系.
變式 7-4 ―1, ∈ .對于集合 ,定義函數 ( ) = 1, .對于兩個集合 , ,定義集合 =
{ ∣ ( ) ( ) = ―1}.已知集合 = {1,3,5,7,9}, = {2,3,5,6,9}.
(1)求 (1)與 (1)的值;
(2)用列舉法寫出集合 ;
(3)用Card( )表示有限集合 所包含元素的個數.已知集合 是正整數集的子集,求Card( ) + Card
( )的最小值,并說明理由.
變式 7-5.定義 1:通常我們把一個以集合作為元素的集合稱為族(collection).
定義 2:集合 上的一個拓撲(topology)乃是 的子集為元素的一個族Γ,它滿足以下條件:(1) 和 在Γ
中;(2)Γ的任意子集的元素的并在Γ中;(3)Γ的任意有限子集的元素的交在Γ中.
(1)族 = { , },族 = { | },判斷族 與族 是否為集合 的拓撲;
(2)設有限集 為全集
(i)證明: ( 1 ∩ 2 ∩ ∩ ) = ( 1) ∪ ( *2) ∪ ∪ ( )( ∈ );
(ii)族Γ為集合 上的一個拓撲,證明:由族Γ所有元素的補集構成的族Γ 為集合 上的一個拓撲.
【方法技巧與總結】
集合的新定義問題,關鍵是正確理解給出的定義,可利用一些特殊例子先“感性認識”,再“理性”感知
其規律或本質.有必要的時候,也可舉反例理解定義.
一、單選題
1.設全集 = { ∈ N | ≤ 8 },集合 = {1,3,5,8}, = {5,6,7,8},則( ) ∪ ( )=( )
A.{1,2,3,4,5,8} B.{1,2,3,4,6,7} C.{5,6,7,8} D.{2,4}
2.若全集 = ,集合 = { |0 ≤ < 3}, = { |1 < < 4},則 ∩ ( ) = ( )
A.[0,1) B.[0,1] C.( ―∞,1) D.( ―∞,1]
3.若集合 = {1,3,5,7}, = { ∈ Z∣1 ≤ ≤ 9},則圖中陰影部分表示的集合中的元素個數為( )
A.3 B.4 C.5 D.6
4.已知集合 = { | ― 1 < ≤ 2}, = { |0 < ≤ },若 ∪ = { ∣ ― 1 < ≤ 3},則 ∩ = ( )
A.{ | ― 2 < < 0} B.{ |0 < ≤ 2 }
C.{ ∣1 < ≤ 3} D.{ ∣0 < < 2}
5.已知集合 = | 2 < 1 , = { | > }( ∈ R),若 ∩ = ,則 的取值范圍為( )
A.( ― ∞,1] B.(1, + ∞) C.( ― ∞,1) D.[1, + ∞)
6.已知集合 = {0,4, }, = {0, 2},且 ∪ = ,則 m 的值為( )
A.0 B. ―2或2
C. ―2或1或2 D. ―2或0或1或2
7.對于集合 A,B,定義 A\B={ | ∈ 且 },則對于集合 A={ | = 6 + 5, ∈ N},B={ | = 3 + 7,
∈ N}, = | ∈ 且 < 1000},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若在橫線上填入”∩”,則 C 的真子集有 212﹣1 個.
B.若在橫線上填入”∪”,則 C 中元素個數大于 250.
C.若在橫線上填入”\”,則 C 的非空真子集有 2153﹣2 個.
D.若在橫線上填入”∪ N”,則 NC 中元素個數為 13.
8.已知[ ]表示不超過 x 的最大整數,集合 = { ∈ |0 < [ ] < 3 }, = |( 2 + )( 2 + 2 + ) = 0 ,且
∩ R = ,則集合 B 的子集個數為( ).
A.4 B.8 C.16 D.32
二、多選題
9 已知集合 = {0,1}, = | 2 ― 2 + = 0, ∈ ,若集合 滿足 且 ∩ ≠ ,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 = {1,2} B. = {0,1,2}
C.集合 的個數為 6 D.集合 的個數為 5
10.下列結論正確的是( )
A.若{ | + 3 > 0} ∩ { | ― < 0} = ,則 的取值范圍是 < ―3
B.若{ | + 3 > 0} ∩ { | ― < 0} = ,則 的取值范圍是 ≤ ―3
C.若{ | + 3 > 0} ∪ { | ― < 0} = ,則 的取值范圍是 ≥ ―3
D.若{ | + 3 > 0} ∪ { | ― < 0} = ,則 的取值范圍是 > ―3
11.大數據時代,需要對數據庫進行檢索,檢索過程中有時會出現笛卡爾積現象,而笛卡爾積會產生大量的
數據,對內存、計算資源都會產生巨大壓力,為優化檢索軟件,編程人員需要了解笛卡爾積.兩個集合 和
,用 中元素為第一元素, 中元素為第二元素構成有序對,所有這樣的有序對組成的集合叫作 與 的笛
卡兒積,又稱直積,記為 × .即 × = {( , )| ∈ 且 ∈ }.關于任意非空集合 , , ,下列說法錯
誤的是( )
A. × = × B.( × ) × = × ( × )
C. × ( ∪ ) ( × ) ∪ ( × ) D. × ( ∩ ) = ( × ) ∩ ( × )
三、填空題
12.已知集合 = {1,2}, = { ― , 2 + 3}.若 ∪ = {1,2,4},則實數 = .
13.已知全集 = { ∈ N | ≤ 7},集合 = {1,2,3,6},集合 = { ∈ || | < 5},則( ) ∩ = ,
∪ = .
14.在即將舉行的中加秋季運動會中,高一某班同學積極報名參賽,報名田賽的學生有 21 人,報名徑賽的
學生有 18 人,田賽和徑賽都報名的有 5 人,另外還有 4 個人既不報名田賽也不報名徑賽,那么該班級共
有學生人數為 .
四、解答題
15.已知全集 = {2,3,4,5,6,7},集合 = {4,5,7}, = {2,3,5},求:
(1) ∩ , ∪ ;
(2)( ) ∩
16.設集合 = { | ― 1 ≤ ≤ 2}, = { |2 < < 3},
(1)若 = 1,求 ∪ ,( ) ∩ ;
(2)若 ∩ ( )中只有一個整數,求實數 m 的取值范圍.
17.已知集合 = { | ―3 ≤ ≤ 3 }, = { |3 ― < < + 1 }
(1)當 = 4時,求( ) ∩ ;
(2)在① ∪ = ② ∩ = 中任選一個作為已知,求實數 的取值范圍.
18.對于集合 A,B,我們把集合{ | ∈ , }叫作集合 A 與 B 的差集,記為 ― ; ― 可用圖中的陰
影部分來表示.
(1)若 = {1,3,5,9}, = {3,5,7},求集合 ― 和 ― ;
(2)集合 = | 2 ― 5 + 6 ≤ 0 ,集合 = { |2 ― 3 ≤ ≤ 2 + 3 },若 ― = ,求實數 m 的取值范圍.
19.已知集合 = { 1, 2, , }, ∈ N , ≥ 3,若 ∈ , ∈ , + ∈ 或 ― ∈ ,則稱集合 A 具有
“包容”性.
(1)判斷集合{ ―1,1,2,3}和集合{ ―1,0,1,2}是否具有“包容”性;
(2)若集合 = {1, , }具有“包容”性,求 2 + 2的值;
(3)若集合 C 具有“包容”性,且集合 C 的子集有 64 個,1 ∈ ,試確定集合 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怀来县| 盈江县| 芦溪县| 西和县| 凤翔县| 左云县| 沭阳县| 射洪县| 林芝县| 武威市| 紫云| 临泽县| 柯坪县| 玉树县| 吴江市| 渝北区| 化德县| 沙洋县| 苏尼特右旗| 镶黄旗| 上高县| 梅州市| 正安县| 阿克陶县| 汕头市| 洞口县| 邵阳市| 德惠市| 游戏| 百色市| 汤原县| 宁海县| 米易县| 正阳县| 和硕县| 嫩江县| 肥城市| 宁阳县| 清水县| 平塘县| 正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