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單元提升(三)1.理解分析與綜合的關系分析與綜合是相互依存、互為前提的,綜合離不開分析,分析也離不開綜合。分析與綜合是相互滲透的,并不存在純粹的分析或綜合,分析過程中包含有綜合的因素,綜合過程中也存在分析的成分。分析與綜合是相互轉化的,人們認識事物的過程,就表現為“分析—綜合—再分析—再綜合”這樣相互轉化、無限循環往復的發展過程,由此構成了認識的螺旋式上升運動。2.正確理解量變與質變的關系(1)并非任何量變都能引起質變,量變只有達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質變。(2)一次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并不等于事物變化發展的終結。量變達到一定程度引起質變后,事物又在新質基礎上開始了新的量變,如此循環往復,不斷地向前發展。(3)質變不等于發展,發展是前進性、上升性的質變,倒退的、下降的質變不是發展。(4)適度原則并不排斥質的飛躍。適度原則強調在原有質的基礎上把握事物的量變,質的飛躍則強調突破原有限制。3.辯證否定觀:堅持辯證的否定觀,反對形而上學的否定觀,不能簡單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4.認識發展的歷程感性具體是認識的起點,經過科學的思維抽象和正確地選擇思維上升的環節,認識上升為思維具體,但這并不意味著認識的終結,認識還要在此基礎上不斷深化、不斷發展。此外,感性具體和思維具體都是對事物的認識和反映,因此,二者可能正確,也可能錯誤。聚焦政府工作報告熱點素材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我國今年經濟增長的預期目標為5%左右。①這是在客觀、全面分析國內外形勢的基礎上,綜合考慮穩大盤、挖潛力、保民生、防風險等各方面因素的結果。②這一增長目標符合我國經濟增長的實際情況,既回歸當前的合理增速區間,又充分考慮到經濟運行中存在的長期挑戰,傳遞出經濟發展穩中求進的信號,做好了短期應對和中長期發展的統籌與銜接,③有利于社會各界提升信心、穩定預期,能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知識鏈接信息點① 堅持了辯證思維的整體性特征,用全面的觀點看問題。分析是綜合的基礎,綜合是分析的先導信息點② 掌握適度原則,注重把握“分寸”,得中處之信息點③ 堅持事物發展的漸進性與飛躍性的統一創新演練1.(2024·北京高二階段練習)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經濟增長預期目標為5%左右。這一預期綜合考慮了各方面的因素,符合當前經濟發展的實際和需要。經濟增速如果過低,可能導致風險增加;設定過高,則不利于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經濟增長預期目標的確立( )①堅持了整體性的辯證思維方法②注重把握“分寸”,不走極端化③是在綜合的基礎上分析的結果④實現了間斷性與飛躍性的統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2024·大連一模)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今年經濟增長目標。經濟增長預期目標的制定既考慮了促進就業增收、防范化解風險等需要,又與“十四五”規劃和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目標相銜接,也考慮了經濟增長潛力和支撐條件,體現了積極進取、奮發有為的要求。該目標的制定( )①兼顧了需要和可能,在分析的基礎上進行綜合②實現了經濟發展的間斷性與飛躍性的辯證統一③運用類比推理和聯想的思維方法得出可靠結論④從整體性和動態性的角度預見經濟的增長趨勢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圍繞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這個新時代的主要矛盾謀篇布局,在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譜寫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新篇章。新時代新矛盾1956年 1981年 2017年黨的八大認為,我國國內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已經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 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認為,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黨的十九大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有人認為,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一個漸進的歷史過程。結合材料,運用質量互變規律的知識予以評析。答案精析創新演練1.A [經濟增長預期目標的確立,是在分析的基礎上綜合的結果,③說法錯誤。應該是堅持漸進性與飛躍性、連續性與間斷性的統一,④說法錯誤。故本題選A。]2.B [應該是堅持了漸進性與飛躍性、連續性與間斷性的辯證統一,②說法錯誤。類比推理是或然推理,“得出可靠結論”說法錯誤,③排除。故本題選B。]3.隨著社會進步和生產力水平的提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不斷發生變化,這一過程確實包含著漸進的、連續性的變化,在一定時期內保持相對穩定。但當生產力發展到一定程度,人民原有需求不斷得到滿足,原有的社會主要矛盾得到解決,這一過程就會發生中斷,新的主要矛盾就會產生。所以,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還包含著飛躍和質變。我們應該以統一性觀念正確把握社會主要矛盾變化過程中的量變與質變、漸進性與飛躍性、連續性與間斷性的關系,在繼續推動發展的基礎上,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大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共20張PPT)單元提升(三)第三單元 運用辯證思維方法<<<內容索引構建知識體系拓展核心知識鏈接熱點素材構建知識體系返回拓展核心知識1.理解分析與綜合的關系分析與綜合是相互依存、互為前提的,綜合離不開分析,分析也離不開綜合。分析與綜合是相互滲透的,并不存在純粹的分析或綜合,分析過程中包含有綜合的因素,綜合過程中也存在分析的成分。分析與綜合是相互轉化的,人們認識事物的過程,就表現為“分析—綜合—再分析—再綜合”這樣相互轉化、無限循環往復的發展過程,由此構成了認識的螺旋式上升運動。2.正確理解量變與質變的關系(1)并非任何量變都能引起質變,量變只有達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質變。(2)一次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并不等于事物變化發展的終結。量變達到一定程度引起質變后,事物又在新質基礎上開始了新的量變,如此循環往復,不斷地向前發展。(3)質變不等于發展,發展是前進性、上升性的質變,倒退的、下降的質變不是發展。(4)適度原則并不排斥質的飛躍。適度原則強調在原有質的基礎上把握事物的量變,質的飛躍則強調突破原有限制。3.辯證否定觀:堅持辯證的否定觀,反對形而上學的否定觀,不能簡單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4.認識發展的歷程感性具體是認識的起點,經過科學的思維抽象和正確地選擇思維上升的環節,認識上升為思維具體,但這并不意味著認識的終結,認識還要在此基礎上不斷深化、不斷發展。此外,感性具體和思維具體都是對事物的認識和反映,因此,二者可能正確,也可能錯誤。返回鏈接熱點素材聚焦政府工作報告熱點素材 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我國今年經濟增長的預期目標為5%左右。①這是在客觀、全面分析國內外形勢的基礎上,綜合考慮穩大盤、挖潛力、保民生、防風險等各方面因素的結果。②這一增長目標符合我國經濟增長的實際情況,既回歸當前的合理增速區間,又充分考慮到經濟運行中存在的長期挑戰,傳遞出經濟發展穩中求進的信號,做好了短期應對和中長期發展的統籌與銜接,③有利于社會各界提升信心、穩定預期,能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知識鏈接信息點① 堅持了辯證思維的整體性特征,用全面的觀點看問題。分析是綜合的基礎,綜合是分析的先導信息點② 掌握適度原則,注重把握“分寸”,得中處之信息點③ 堅持事物發展的漸進性與飛躍性的統一1.(2024·北京高二階段練習)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經濟增長預期目標為5%左右。這一預期綜合考慮了各方面的因素,符合當前經濟發展的實際和需要。經濟增速如果過低,可能導致風險增加;設定過高,則不利于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經濟增長預期目標的確立①堅持了整體性的辯證思維方法②注重把握“分寸”,不走極端化③是在綜合的基礎上分析的結果④實現了間斷性與飛躍性的統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創新演練經濟增長預期目標的確立,是在分析的基礎上綜合的結果,③說法錯誤。應該是堅持漸進性與飛躍性、連續性與間斷性的統一,④說法錯誤。故本題選A。2.(2024·大連一模)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今年經濟增長目標。經濟增長預期目標的制定既考慮了促進就業增收、防范化解風險等需要,又與“十四五”規劃和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目標相銜接,也考慮了經濟增長潛力和支撐條件,體現了積極進取、奮發有為的要求。該目標的制定①兼顧了需要和可能,在分析的基礎上進行綜合②實現了經濟發展的間斷性與飛躍性的辯證統一③運用類比推理和聯想的思維方法得出可靠結論④從整體性和動態性的角度預見經濟的增長趨勢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經濟增長預期目標的制定,考慮了促進就業增收、防范化解風險等需要,又與“十四五”規劃和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目標相銜接,兼顧了需要和可能,是在分析的基礎上進行綜合的結果,①符合題意。應該是堅持了漸進性與飛躍性、連續性與間斷性的辯證統一,②說法錯誤。類比推理是或然推理,“得出可靠結論”說法錯誤,③排除。今年經濟增長預期目標的制定綜合考慮了各方面的因素,符合當前經濟發展的實際和需要,體現了堅持了整體性和動態性的辯證思維方法,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圍繞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這個新時代的主要矛盾謀篇布局,在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譜寫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新篇章。【新時代新矛盾】1956年 1981年 2017年黨的八大認為,我國國內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已經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 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認為,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黨的十九大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有人認為,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一個漸進的歷史過程。結合材料,運用質量互變規律的知識予以評析。答案 隨著社會進步和生產力水平的提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不斷發生變化,這一過程確實包含著漸進的、連續性的變化,在一定時期內保持相對穩定。但當生產力發展到一定程度,人民原有需求不斷得到滿足,原有的社會主要矛盾得到解決,這一過程就會發生中斷,新的主要矛盾就會產生。所以,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還包含著飛躍和質變。我們應該以統一性觀念正確把握社會主要矛盾變化過程中的量變與質變、漸進性與飛躍性、連續性與間斷性的關系,在繼續推動發展的基礎上,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大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 ?br/>返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三單元 單元提升(三) 學案(含答案).docx 第三單元 單元提升(三).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