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以“思辨之光” 賞“文藝之美”——統編初中語文九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整體教學設計【教材簡析】統編版初中語文九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是一個議論文單元,人文主題是“讀書、談美、論藝”。本單元所選課文或談論讀書求知,或探討欣賞藝術作品的方法,或闡釋美學觀念,既富有思想性,又蘊含藝術美。學習這些課文,可以培養審美情趣,提高藝術修養。《短文兩篇》中《談讀書》和《不求甚解》這兩篇短文都是談論讀書求知的。《談讀書》是英國哲學家、作家、科學家弗朗西斯·培根所寫的著作《隨筆》中的一篇文章;《不求甚解》是一篇議論文,文章主要議論了“重要的書必須常常反復閱讀,每讀一次都會覺得開卷有益,即多次反復、虛心領會”這個道理。《山水畫的意境》一文通過品味山水畫的意境,層層深入地論述了意境的重要性,以及全面認識客觀對象和情感在意境中的重要性。《無言之美》通過列舉事例證明“言不必完全達意”和“無言之美”,表明說出來的越少,留著不說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驅遣我們的想象》深入淺出地闡述了欣賞文藝作品的途徑和方法,表明要想在鑒賞文藝時獲得美感,就要驅遣我們的想象,得到人生的受用。本單元的“寫作”要求“修改潤色”。這一寫作主題,要求學生能掌握常用的修改作文的方法,并在修改作文時正確運用,使作文更出彩。本單元的教學主要引導學生在綜合訓練一般議論性文章的基礎上,了解建構文藝論文的閱讀策略,并遷移運用到其他文學作品的鑒賞及自己的議論文寫作中,能通過資料輔助,嘗試撰寫淺顯的文藝論文。【單元知識建構】【課標導向】《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第四學段(7~9年級)的課程目標,在“閱讀與鑒賞”中要求引導學生“閱讀簡單的議論文,能區分觀點與材料(道理、事實、數據、 圖表等),發現觀點與材料之間的聯系,并通過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斷”,在“表達與交流”中要求學生“自信、負責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寫簡單的議論性文章,做到觀點明確,有理有據”。在課程內容中,本單元的課文契合“發展型學習任務群”中“思辨性閱讀與表達”的要求,其第四課段(7~9年級)旨在引導學生“閱讀詩話、文論、書畫藝術論的經典片段,嘗試運用其中的觀點欣賞、評析作品”。在第四學段(7~9年級)的“學業質量描述”中要求學生能夠“在討論問題過程中,能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做到有中心,有根據,有條理”,“閱讀簡單議論性文章,能區分觀點與材料,并能解釋觀點與材料之間的聯系;能運用實證材料對他人觀點作出價值判斷”。綜上,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和課程評價都要求,在學習文藝論文和議論性隨筆、雜文時,應關注論證和價值判斷兩個方面內容,在本專題中論證側重于論證的三要素及其關系。【學情分析】本單元的教學對象為九年級學生,在前期的議論文教學中,學生已積累了議論文論點、論據、論證方法及論證思路的相關知識,但欠缺邏輯思維,無法清晰地梳理論證思路;同時,缺乏理性思維,無法有理有據地做出價值判斷。【單元學習目標】一、語言目標1.能夠閱讀淺顯的文藝論文,把握文章中的核心概念,根據作者的定義和闡述理解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同時能夠理清相關概念之間的關系。2.能夠理解作者的觀點,找出文中的中心論點和分論點,逐步建構文藝審美的知識構架。3.將文藝論文知識進行遷移運用,完成一篇500字左右的議論文。二、思維目標1.能通過比較閱讀,歸納、概括不同文藝論文的論述思路,總結和積累多種論述方法,提高邏輯思維能力。2.能夠通過拓展閱讀,獨立思考,提出問題,學會質疑,獲得自己新的見解,提高批判性思維能力。三、價值目標1.通過閱讀文藝論文,開拓審美和文化視野,領會文藝鑒賞的方法,并嘗試遷移運用于自己的鑒賞實踐中。2.豐富精神世界,培養審美情趣和審美品位,獲得審美享受,陶冶情操,發展探究精神。【單元學習任務】核心任務 課型安排 學習任務 課時安排學校報社將開辟一個新的欄目“文藝之美”,現面向九年級各班征稿,撰寫該欄目的首刊文章《美在意象》,積極向校報投稿。 單元導讀課 任務一:文體知識大復盤任務二:掃清閱讀障礙任務三:初讀知大意 1課時單篇精讀課 《山水畫的意境》精讀《無言之美》精讀《驅遣我們的想象》精讀 6課時整合聯讀課 《短文兩篇》整合聯讀 3課時讀寫共生課 任務一:完善思維導圖任務二:梳理論證思路任務三:寫作指導,潤色修改明技巧任務四:牛刀小試,修改潤色解迷津 2課時單元小結課 任務一:梳理單元知識,探究文藝論文閱讀策略任務二:勾連單元知識,撰寫鑒賞文段 1課時【教學實施】第一課時 單元導讀學習目標:1.回憶議論文閱讀策略,梳理議論文相關知識點。2.通讀課文,讀準字音,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熟悉文章內容。學習任務:任務一:文體知識大復盤任務二:掃清閱讀障礙任務三:初讀知大意學習過程:一、導入新課古語有云,“腹有詩書氣自華”。千古以來讀書總是一件美好的事,一本好書就是人生的一盞明燈。二、任務開展任務一:文體知識大復盤自學:回憶我們前面的議論文學習,在已有框架上進行補充,完成議論文閱讀方法思維導圖學習單。【議論文閱讀思維導圖學習單】展學:學生代表分享、交流,其余學生補充或更正。預設:任務二:掃清閱讀障礙自學:通讀五篇課文,讀準字音,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掃清閱讀障礙,熟悉文章內容,完成課文閱讀學習單。【課文初讀記錄學習單】課文 需要完成的任務 方法建議《談讀書》 有疑惑的字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存在的問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讀全文,注意字音,記錄重點。《不求甚解》《山水畫的意境》《無言之美》《驅遣我們的想象》展學:小組代表分享、交流,其余學生幫助解決疑難。預設:【重點字音】藻飾(zǎo shì) 狡黠(xiá) 詰難(jié) 聰穎(yǐnɡ) 滯礙(zhì)勸誡(jiè) 惆悵(chóu chànɡ) 真摯(zhì) 渲染(xuàn) 意蘊(yùn)寂寥(jì liáo) 契合(qì) 海嘯(xiào) 茍安(ɡǒu) 拘泥(jū nì)尋章摘句(zhāi) 味同嚼蠟(jiáo) 吹毛求疵(cī) 狂妄自大(wànɡ)身臨其境(lín) 浮光掠影(lüè) 心曠神怡(kuànɡ) 栩栩如生(xǔ)信手拈來(niān)【重點字形(括號內為正確字形)】飴(怡)情 煉(練)達 狡黔(黠) 拮(詰)難 要決(訣) 惆倀(悵)暄(渲)染 估(姑)且 攏(籠)統 寂廖(寥) 歌徭(謠) 鍥(契)合海哮(嘯) 拘昵(泥) 高談擴(闊)論 尋張(章)摘句 吹毛求庇(疵) 狂忘(妄)自大 開卷有義(益) 心獷(曠)神怡 朝朝慕慕(暮暮) 目不忍堵(睹) 信手捻(拈)來【易用錯詞語】高談闊論:漫無邊際地大發議論,含貶義。不能理解成“高聲談論”。文采藻飾:修飾文辭,使之富有文采。不能理解成“用空話、套話裝飾文章”。吹毛求疵:刻意挑剔毛病、尋找差錯。注意與“求全責備”區別,不能理解成“對人對事要求十全十美,毫無缺點”。咬文嚼字:過分地斟酌字句(多用來指死摳字眼兒而不注重實質內容)。不能理解成“細細品味字詞”。不求甚解:原意是讀書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釋上過分深究,只求領會文章的大意,現在多指學習不認真,不會深刻理解或指不深入了解情況。注意與“囫圇吞棗”區別,不能理解成“理解事物含混模糊或學習上不加分析,不求充分理解地籠統接受”。胸有成竹:畫竹子時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強調畫家作畫時,對于所畫的對象已經有了整體把握,非常熟悉。比喻做事之前已經有通盤的考慮。不能理解成“胸中有竹子”。浮光掠影: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過的影子一樣,一晃就消逝。注意與“走馬觀花”區別,不能理解成“粗略地觀察事物”。瞬息萬變:形容極短的時間內變化快而多。注意與“變幻莫測”區別,不能理解成“變化多端,難以揣測”。任務三:初讀知大意互學:各小組成員交流每一篇課文的閱讀收獲。展學:小組代表發言、補充。預設:(本任務不必要求學生能說得全面、正確,能談出自己的一兩點印象即可,教師據學生的回答適時引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即可。)《談讀書》論述了讀書的正確目的、讀書的正確方法以及讀書的重要作用,告訴人們要以正確的態度和方法讀書,指出了讀書能塑造人的性格,彌補精神上的缺陷,激勵人們認真讀書、完善自我,對青少年讀書學習具有很強的指導作用。《不求甚解》這篇雜文全面解釋了陶淵明“不求甚解”的原話,揭示了其中的兩層含義,并以此為根據,對曲解“不求甚解”的觀點進行了否定。在批駁過程中闡述讀書的要訣在于會意,讀書要虛心,重要的書要反復閱讀,才能真正領會其實質的正面主張。《山水畫的意境》主要論述了“意境是山水畫的靈魂”的觀點,并介紹了獲得意境的方法,即先要仔細觀察對象,深刻認識對象,從而產生強烈、真摯的思想感情。然后將這種思想感情與畫作結合在一起,苦心經營意匠,將對象的精神實質表現出來,從而形成意境。《無言之美》通過從美術、文學、音樂、雕塑這幾個方面來論證無言之美,說明了“說出來的越少,留著不說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的道理。告訴人們要從藝術的角度關注并學會運用無言之美。《驅遣我們的想象》介紹了文學作品的鑒賞方法,論述了驅遣想象的重要作用,指出欣賞文藝作品,不僅要理解文字的表層含義,更要驅遣想象,透過文字進入到作品的意境中,體驗閱讀的愉快。三、課堂小結“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怡情,讀書明智,讀書長才。我們將隨著本單元的學習,進入文學藝術領域,去領略一番新天地。四、課后延學1.了解作者相關信息與文章寫作背景,以幫助我們更深入地學習文章。2.可以選擇本單元課文有意義的語句進行積累并背誦。第二課時 《山水畫的意境》單篇精讀學習目標:1.快速瀏覽課文,了解本文的主要內容,把握作者的寫作思路。2.品味山水畫的意境,認識“意境”的本質,培養傳統審美情趣。學習任務:任務一:走進國畫大師李可染任務二:文藝論文閱讀的獨特之處任務三:讀課文,梳理論述思路學習過程:一、導入新課同學們,我們已經學習了不少中國古典詩詞,也屢次提到了“意境”一詞,同學們能結合我們所學過的詩詞解釋一些什么是意境嗎?抽生回答:(如《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一句,寫詩人進入邊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壯麗的風光,畫面開闊,構成了一種融合人情的雄渾意境。)可以說,意境是詩人的主觀情思與客觀景物相交融而創作出來的渾然一體的藝術境界。二、任務開展任務一:走進國畫大師李可染結合課前任務導學單的任務以及所查閱的資料,來進行一個現場訪談活動吧!抽兩個小組上臺展示,一個小組排一名同學上臺,一人作為“主持人”根據采訪提綱提問,一人作為“李可染”根據自己收集整理的和小組交流的回答提問。自學 快速瀏覽課文,整理學習任務單上任務一的提綱。互學 小組成員交流討論,整合答案。展學 兩個小組代表上臺展示,其余小組傾聽、補充或修改。預設:(1)主持人向觀眾介紹訪談對象及其基本成就。(2)主持人按照提綱向訪談對象提問。(3)訪談對象回答主持人的問題。(主要根據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來回答)(4)結束語。采訪提綱參考設計:“走進國畫大師李可染”采訪提綱采訪對象簡介 李可染(1907——1989),生于江蘇徐州,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教授,當代著名畫家,以山水畫成就最高。采訪主題 了解李可染在中國山水畫創作中提出的意境問題。訪談開場白參考設計 主持人:李可染先生,您好!1954年,您為變革山水畫,鐫“可貴者膽”和“所要者魂”兩方印章,行程數萬里徒步旅行寫生。正是由于追求的高邁,您對中國傳統山水畫愈益形式化、程式化的創作傾向進行了補正和突破。這種不正和突破不啻是對傳統山水畫的一場革命。我們拜讀了您發表于《美術》1959年第5期的文章《漫談山水畫》,其中一部分被選編進我們的統編初中語文教材。現在,我們想近距離聆聽您的教誨。采訪提問 您認為在中國山水畫創作中最重要的是什么?中國古代詩歌是非常講究意境的。意境在中國山水畫中是指什么呢?在中國山水畫創作中,畫家如何獲得意境呢?請您談談看法。在創作中國山水畫的過程中,畫家如何將意境表現出來?任務二:文藝論文閱讀的獨特之處思考:怎么閱讀本單元中的三篇文藝論文?其閱讀策略有什么獨特之處?自學 獨立思考,將答案寫在導學單上。互學 小組交流討論,整理答案。展學 一個小組展示,其余小組傾聽、補充或修改。預設:作為議論性文章的一種,文藝論文的閱讀策略與一般議論文有相同之處,如都需要理解和把握作者觀點,分析觀點和材料之間的關系,梳理課文的論述思路。但文藝論文作為一種特殊的議論文,有較強的專業屬性、特殊的寫作方式,因而其閱讀策略。除遵循議論性文章的一般閱讀策略之處,還有其獨特之處:須注意作者在其作業領域中所提出的觀點、核心概念,以及各概念之間的關系,注意作者為表達其觀點和核心概念所使用的作業術語的特殊含義。任務三:讀課文,梳理論述思路再讀課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思考作者對中國山水畫創作提出了什么觀點,并梳理本文的行文思路,給課文劃分結構層次?自學 快速瀏覽課文,圈點勾畫關鍵語句。互學 小組成員互相交流,整合答案。展學 一個小組展示,其余小組傾聽、補充或修改。預設:主要內容:課文節選自當代著名畫家李可染的《漫談山水畫》一文,該文探討了山水畫的歷史、山水畫創作中的意境和意匠問題。課文節選的部分就是作者集中探討意境的部分。作者觀點:文章開門見山,在第一段就明確提出主要觀點:“畫山水,最重要的問題師‘意境’,意境就是山水畫的靈魂”。山水畫不是對“地理、自然環境的說明和圖解”,“更重要的還是表現人對自然的思想感悟”。行文思路:作者首先點出“意境”這一概念,并在文中做出解答;然后再談及獲得意境的方法,即通過深刻觀察對象以把握住精神實質,激發出繪畫者本身的思想感情并融入畫作之中才能創作出有意境的作品;此外,作者還指出繪畫時要站得高于現實,才可能全面深入;最后還表達出意境,還需要有與其相輔相成的山水畫要素,即意匠。結構層次:第一部分(1):開門見山,提出“意境是山水畫的靈魂”第二部分(2——4):解決“是什么——為什么”,借助實例進行理論闡述。第三部分(5——8):從兩個方面論述如何獲得意境。第四部分((9——10)):強調意境和意匠相結合,才能打動人心。三、課堂小結揮毫之間有李可染一生的藝術成就;潑墨之時李可染迸發自己的思想感情。山水有情,筆墨有藝,愿我們的生活有山有水,有詩有話,有情有意。四、課后延學作者在結尾說詩人、畫家一定要苦心經營意匠,才能找到打動人心的藝術語言,請小組合作,課外查閱資料,思考古典詩歌要從哪些方面經營意匠呢?運用今天所學的論證思路特點合作完成一篇小練筆。第三課時 《山水畫的意境》單篇精讀學習目標:1.把握文章的核心概念,了解概念間的關系,理解作者的觀點。2.梳理文章的論證思路,分析作者所舉實例,體會實例與作者觀點的關系。3.引導學生借鑒文中的理論方法,學習鑒賞文學作品和山水畫作。學習任務:任務一:填寫“核心概念圖”任務二:繪制文章思維導圖任務三:學習論證學習過程:一、導入新課欣賞《富春山居圖》,看一看除了山之外還有哪些景?有哪些人物?他們又在做什么?什么讓山水畫更富有詩意?什么讓山水畫更富有生機?生欣賞完后自由分享收獲與體會:(在觀察中我們會發現,山水畫中除了畫山以外,還會添加很多景物,比如樹、亭、船、鳥等。這些景色的添加,使得畫面更加豐富有生機;通過觀察我們還發現畫面中還有人物及人物的活動,比如有的在垂釣,有的在遠眺等。同學們在分享時還可以代入自己的心境,感受人物的思想感情。)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山水畫的意境》,從藝術鑒賞的角度來認識“意境”在藝術創作中的重要價值。二、任務開展任務一:填寫“核心概念圖”文章開篇明確提出主要觀點:“畫山水,最重要的問題是‘意境’,意境是山水畫的靈魂。”那么什么是意境呢?怎樣獲得意境呢?山水畫還有什么是關鍵?請同學們填寫導學單上的核心概念圖,從文中快速提取關鍵信息。自學 快速瀏覽課文,提取關鍵信息,并填寫導學單上的“核心概念圖”。互學 小組成員交流討論,整合答案。展學 一個小組展示,其余小組傾聽、補充或糾正。預設:任務二:繪制文章思維導圖自學 請同學們采用“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的思路梳理文章結構,將思維導圖補充完整。互學 小組成員交流討論,整合答案。展學 一個小組展示,其余小組傾聽、補充或糾正。預設:任務三:學習論證作者為了探討山水畫的意境,多以古詩詞為例,具體闡釋藝術作品是如何通過寫景充分表達人的思想感情,從而創造出意境的。請同學們仿照課文第三段的論證方法來完成論證。自學 仔細閱讀課文第三段,并仿照本段的論證方法來完成論證。在我們的古詩里,往往有很好的意境。雖然關于“人”一句也不寫,但是,通過寫景,卻充分表現了人的思想感情,如互學 小組互相交流,互相提出修改意見,然后將自己的答案進行整合。展學 一個小組展示,其余小組傾聽、補充或修正。預設:滁州西澗唐.韋應物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這首詩描寫了作者春游滁州西澗時所見的景色,在這首詩中,作者通過澗邊幽草、深樹黃鸝、春潮晚雨、野渡舟橫這些意象勾勒了一幅意境幽深、蕭瑟淡遠的畫卷,流露了詩人恬淡的胸襟和憂傷的情懷。所謂處處景語皆情語,在這首詩中,字字不離眼前之景物,又字字緊扣詩人之心境。三、課堂小結本文結合文學作品和山水畫的創作,探討“意境”的問題。文中引用了大量的詩詞作為例證,讓我們充分感受到中國詩詞畫意境相通的獨特藝術之美。意境不但是山水畫的靈魂,而且也是詩歌創作追求的目標。在詩詞中,起點是意象,終點卻是意境。因此,解讀意象,品味意境,把握兩者的區別與聯系,這些將對我們提高審美品味,增強詩歌鑒賞能力大有好處。四、課后延學1.思考:作者要說的是山水畫的意境,為什么要在開頭大篇幅分析詩歌的意境?2.閱讀課文中關于“意匠”的闡述,結合一首自己喜歡的古詩詞,談談詩句里的“意匠”是如何體現的。第四課時 《無言之美》單篇精讀學習目標:1.快速瀏覽課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收集文章出現的觀點性句子。2.把握文章的核心概念,了解概念間的關系,理解作者的主要觀點。學習任務:任務一:“我為大師作名片”任務二:調動先知促理解任務三:跳讀課文填圖學習過程:一、新課導入宋徽宗趙佶喜歡書畫,有一次招考宮廷畫師,他出的題目是“深山藏古寺”。有的畫家在山腰間畫座古廟,有的把古廟畫在叢林深處……宋徽宗看了很多幅都不滿意,就在他感到失望的時候,有一幅畫深深的吸引了他。他仔細端詳了一番,便連連點頭稱贊說:“好,好,這才是魁選之作呀!”(注:魁選即第一名)原來那位高明的畫家根本沒有畫廟,畫的是崇山峻嶺中,一股清泉飛流直下,跳珠濺玉,旁邊有個老態龍鐘的和尚,一瓢一瓢地舀了泉水倒進桶里。就這么一個挑水的和尚,就把“深山藏古寺”這個題目表現的含蓄深邃,這幅畫比起那些畫廟的一角或廟的一段墻垣的,更切合“深山藏古寺”的題意。這就是“含蓄不露”的“無言之美”,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朱光潛的《無言之美》。二、任務開展任務一:“我為大師作名片”請結合所查閱的資料和你對課文的理解,大膽發揮想象力,為美學大師朱光潛制作名片。自學:發揮想象,為朱光潛制作名片。“朱光潛”的名片姓名: 籍貫: “朱光潛”的肖像畫屬相: 體型:代表作品:經歷與地位:美學主張:互學 小組交流,整合信息。展學 一個小組展示,其余小組傾聽、補充或修正。預設:“朱光潛”的名片姓名:朱光潛 籍貫:安徽桐城 “朱光潛”的肖像畫屬相:1897年9月出生,屬雞 體型:身材矮小代表作品:《悲劇心理學》、《文藝心理學》、《詩論》、《談美書簡》等經歷與地位:1925年,出國留學,先后在英國愛丁堡大學、倫敦大學、法國巴黎大學和斯塔斯堡大學學習,獲得文學碩士和博士學位。1933年回國,先后在北京大學、四川大學和武漢大學任教,并在抗戰勝利后重返北京大學任西語系教授,曾代理文學院院長。1962年夏,他轉入哲學系,講授美學,擔任博士生導師。他是中國現代美學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他的學術成就和社會活動不僅豐富了中國現代美學的理論體系,也為中國的美學教育和研究工作做出了巨大貢獻。美學主張:主觀與客觀的統一任務二:調動先知促理解閱讀課文時,要收集文中出現的觀點,努力理解他們。為了做到這一點,你需要把作者給出的知識和你已知的知識聯系起來,進行比較,在腦海中將你正在學習的事實勾畫出來、表達出來。自學 快速瀏覽課文,勾畫文中出現的觀點的句子,結合下表梳理知識。新學的知識+已知的知識=理解想想你已經了解的知識:想想你正在學習的這篇課文:它們有哪些共同點:它們有哪些不同點:此文要探討的話題是什么?能表明作者觀點的句子是什么?互學 小組交流,整合信息。展學 一個小組展示,其余小組傾聽、補充或糾正。預設:文章要探討的話題是“無言之美”最能表明作者觀點的句子是:說出來的越少,留著不說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任務三:跳讀課文填圖找一找,為了闡述自己的觀點,作者列舉了哪幾個藝術領域的實例?自學 快速瀏覽課文,勾畫關鍵信息,填寫導學單上的圖表。互學 小組交流,整合答案。展學 一個小組展示,其余小組傾聽、補充或糾正。預設:三、課堂小結本文以文學、音樂、雕塑等各類具體的藝術作品為例,分析了文學的言不必盡意,音樂的無聲勝有聲,以及雕刻的含蓄不露等表現出來的“無言之美”,闡述了“說出來的越少,留著不說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這一美學觀點。四、課后延學你認同朱光潛先生提出的“無言之美”嗎?結合你看到的美術作品,聽到的音樂作品,或讀到的文學作品,談談你的想法,寫下來與大家分享。 (提示:認同或者不認同皆可,有理有據,能夠自圓其說即可。)第五課時 《無言之美》單篇精讀學習目標:1.梳理文章的論證思路,分析作者所舉實例,體會其與作者觀點的關系。2.借鑒文中的理論方法,學習借鑒文學作品和藝術作品。學習任務:任務一:梳理文章的論證思路任務二:讓思路不斷延伸學習過程:一、導入新課“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同學們,請結合注釋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同時說說課文引用孔子的話開頭有什么作用?生談論:(這句話的意思是:“你聽過天說了什么嗎?一年四季運行不已,萬物自然生長,天不是什么也不用說嗎?”,這句話告訴我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越是基本的、宏大的大道,越是樸實,越是不能用言語來說。作者把這句話放在文章開頭,主要是為了引出本文要談論的話題“無言”。)二、任務開展任務一:梳理文章的論證思路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借助閱讀提示和旁批,理清文章的結構層次,梳理本文的論證思路,并繪制思維導圖。自學 瀏覽課文,理清文章結構層次,梳理論證思路,繪制思維導圖互學 小組交流,整合答案展學 一個小組展示,其余小組傾聽、補充或糾正預設:文章的結構層次:(1——2)孔子與弟子對話引出“無言”話題。(3——6)闡明“言”與“意”的關系。(7——12)分別從圖畫、文學、音樂、雕刻四個方面闡釋“無言之美”。(13)得出結論:說出來的越少,留著不說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真切。論證思路:作者首先從孔子與學生的對話中引出無言的話題,并點名要從藝術的角度關注無言之美。接著論證言意的關系,并以言達意的文學為例,說明文學乃至一切藝術都是盡量以言表意,而不能全然用言表意,即說明有無言之美。為了論述自己的觀點,作者分別從繪圖的選擇之美、文學的意蘊之美、音樂的無聲之美、雕刻的含蓄不露之美來加以論證。最后再得出結論,說出來的越少,留著不說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真切。思維導圖:任務二:讓思路不斷延伸探討“無言之美”的路徑,結合課文梳理表格中的問題:在同一個話題上不斷深入思考的有效方法我同意/不同意作者的觀點,因為……一開始我認為……但是現在我覺得……是什么讓你產生了這樣的觀點?你能說說更多與此相關的事嗎?我看到作者說……我覺得……這篇文章說……這讓我想到……自學 結合表格中的問題,深入探討“無言之美”互學 小組交流,整合答案展學 一個小組展示,其余小組傾聽、補充或糾正預設:我從文學作品中感受到的“無言之美”是“意蘊之美”;從音樂作品中感受到的“無言之美”即是“無聲之美”;雕塑上的“無言之美”即是“含蓄之美”。從最后一段我明白了“無言之美” 指的是大音希聲,大象無形,“無言”中包含著無限深遠的情緒意旨;“無言”是一種含蓄藝術,簡單的表述常常比冗長的演繹更值得玩味;“無言”留下廣闊的藝術空間,讓欣賞者獲得美的體驗。通過這篇文章的學習讓我感受到了同樣的東西,也許有人認為美,有人認為不美,差別就在于心境。所以,看似與生活并無直接關聯的美學,實際上與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倘若每件事都盡善盡美了,自然沒有希望發生,更沒有努力奮斗的必要。人生可樂的就是活動所產生的感覺,就是奮斗成功而得到的快慰。……小結:經過探究,我們發現,“無言”的言,并不專指語言文字,而是包含一切藝術所用的“語言”,如繪畫的線條、色彩,音樂的樂曲、旋律等。“無言”也不是不用語言來表現,只留下空白讓欣賞者去猜,而是注重含蓄,避免直露,以免引發欣賞者想象的參與,體會更微妙更深廣的內容。如此以來,體會到的美感也更濃厚,更令人難忘,這就是“無言之美”。三、課堂小結本節課,我們借助閱讀提示和旁批,梳理了文章的論證思路,理解了作者的主要觀點。文章逐層深入的論證思路很值得大家學習借鑒。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學習中國,能夠觸類旁通,體會“無言之美”。四、課后延學《無言之美》是作者的第一篇美學論文,從觀點到論述也許都有不完善的地方,文章發表近一個世紀了,學術在發展,或許有些認識已經過時了,請從“批判性閱讀”的角度,再讀《無言之美》,嘗試質疑一下,你對哪些觀點有疑問?你覺得哪些論述有漏洞?第六課時 《驅遣我們的想象》單篇精讀學習目標:1.把握核心概念,梳理概念之間關系,理解文章的主要觀點及作者論證思路。2.賞析本文意蘊深刻的語言,學習欣賞文藝作品的方法。學習任務:任務一:預習檢查,感知文本任務二:再讀課文,厘清關系學習過程:一、激趣導入出示小令《天凈沙·秋思》的相關圖片和文字,請同學們描述這首小令呈現的畫面。在描述畫面時,我們加入了一定想象與聯想的語言,在閱讀和鑒賞文學作品中,想象同樣不可或缺。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葉圣陶先生的《驅遣我們的想象》,學習如何驅遣想象,鑒賞文學作品。二、任務開展任務一:預習檢查,感知文本互學 小組交流預習所得,包括字音字形、詞語解釋、作者簡介等。思考:作者要論述如何鑒賞文藝作品,為什么在開篇大篇幅論述作者、讀者以及文字之間的聯系?再讀《天上的街市》,區別想象與聯想。展學 小組展示課前自學與互學所得,其余小組認真傾聽,并嘗試補充或更正。預設:1.字音字形驅遣( qiǎn ) 歌謠( yáo ) 橋堍( tù ) 契( qì )合曠( kuànɡ )遠 海嘯( xiào ) 茍( ɡǒu )安 拘泥( nì )飛掠( lüè )2.詞語解釋驅遣:驅動,調遣,使用。橋堍:橋兩頭地的地方。刻板:比喻處事不靈活,不能隨機應變。悵然:失望;不痛快或精神不集中,不能把握自己而失其主張。茍安:只顧眼前,暫且偷安。拘泥:固執,不知變通。3.作者簡介葉圣陶(1894-1988),原名葉紹鈞,字圣陶,生于江蘇蘇州。現代作家、教育家、文學出版家和社會活動家,有“優秀的語言藝術家”之稱,終身致力于出版和語文教育。他先后創作、出版了我國第一部童話集《稻草人》,創作了我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部長篇小說《倪煥之》。4.知識鏈接課文節選自《文藝作品的鑒賞》一文,原載1937年《新少年》第3卷,后收入《閱讀與寫作》(開明書店1938年版)。原文共有四節,分別是“要認真閱讀”“驅遣我們的想象”“訓練語感”“不妨聽聽別人的話”,旨在教授中等學校學生或一般的青年鑒賞文藝作品的方法。課文是第二節,主要以實例分析的方式,探討如何驅遣想象去鑒賞文學作品。5.作者要論述如何鑒賞文藝作品,為什么在開篇大篇幅論述作者、讀者以及文字之間的聯系?要論述如何鑒賞文藝作品,首先要認識到文藝作品的本質,即什么是文藝作品。以文字為載體,作者要傳達的所見所感,讀者想要接觸的作者的所見所感,就是文藝作品的本質。因此,論述作者、讀者以及文字之間的聯系,是為了明確文藝作品的本質,是表達中心觀點的前提。6.簡單區別想象與聯想。想象是人腦主觀創造出來的,是從無到有的過程。 虛聯想想到的是客觀實際,是由此及彼的過程。 實任務二:再讀課文,厘清關系自學 在文中找出表達作者觀點的句子,總結歸納文章的中心觀點,理清課文脈絡。互學 小組交流,填寫思維導圖,闡述本文的論證思路。并思考討論:文章舉的兩個例子,論證思路幾乎一致,會不會顯得重復?能否刪掉其中一個?你還有其他的論據可以補充嗎?展學 小組展示互學所得,其余小組認真傾聽,并嘗試補充或更正。預設:1.作者觀點:①文字是一道橋梁。通過了這一道橋梁,讀者才和作者會面。②作者想做到的是:寫下來的文字正好傳達出他的所見所感。③就讀者的方面說,他們要通過文字去接觸作者的所見所感。④像這樣驅遣著想象來看,這一幅圖畫就顯現在眼前了。同時也就接觸了作者的意境。中心觀點:鑒賞文藝,必須驅遣我們的想象,通過文字去接觸作者的所見所感,接受美感的經驗,得到人生的受用。2.作者首先通過論述作者、讀者以及文字之間的聯系來明確文藝作品的本質,即“接觸作者的所見所感”。然后以王維的詩句和高爾基的《海燕》為例,從正反兩個角度論述驅遣想象的作用。最后得出結論:鑒賞文藝,不能拘泥于文字,必須驅遣我們的想象,才能通過文字接受美感的經驗,得到人生的受用。3.作者在例舉名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時,先用字面解釋詩句進行賞析,全然得不到詩句中所蘊藏的壯景與情感。再在想象中睜開眼睛,運用想象描繪詩歌畫面,分析“直”“圓”等形容詞的表達效果,這樣就感受到詩中曠遠、荒涼、靜寂的意境。作者運用舉例論證和正反對比論證,像這樣驅遣著想象來看,這一幅圖畫就顯現在眼前了,同時也就接觸了作者的意境。高爾基的《海燕》中,寫道“白蒙蒙的海面上,風在收集著陰云。在陰云和海的中間,得意揚揚地掠過了海燕……”,作者認為單就字面解釋也不能領會詩句的意思。在想象中生出一對翅膀,就可以領會在陰云密布、波濤洶涌的環境中海燕的勇敢飛掠以及對未來暴雨過后一片清明天地的展望。作者用同樣的論證方法,認為驅遣想象的方法并非一成不變的。對于不同作品,要驅遣想象運用不同的方法進行鑒賞,從而領會作品的意境。列舉王維的詩,側重論證“接受美感經驗”為目的的鑒賞,列舉高爾基的《海燕》側重論證“得到人生受用”為目的的鑒賞。最后一段是對前文兩個例子的總結,內容上前后照應。同時,這兩個例子雖然都是論述如何想象,具體內容卻不同,前者論述想象文字背后的圖畫,后者則是論述將自己想象成文藝作品中的角色。4.補充論據1:“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馬致遠《天凈沙 ·秋思》就字面意思而言,這幾句并不難懂。正值太陽落山時候,詩人騎著馬趕路,看見一棵老樹上枯藤纏繞,烏鴉停歇,流水小橋旁有一戶人家,于是我感慨道:斷腸人在天涯。我們不禁會問,為什么稱自己為斷腸人呢?其實稍加想象,我們眼前就出現一幅寫意山水畫:一輪夕陽就快落山,詩人牽一匹瘦馬駐足路旁,一邊是“枯藤”“老樹”“昏鴉”,傳遞出蕭索、凄涼、頹敗之感;一邊是“小橋”“流水”“人家”傳遞出溫暖美好之感。此刻,設身處地想一想,遠離故土之人怎不生出濃烈的思鄉之情?于是便有了“斷腸人在天涯”的感慨。補充論據2:“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 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就字面意思而言,夜晚躺在床上聽見外面風雨交加,睡著后就夢到自己騎著戰馬跨過冰河征戰沙場的往事。我們將自己當成陸游,想象一下當時的場景,“夜闌臥聽風吹雨”是在暗示作者徹夜難眠,為什么睡不著?是因為想著如何收復國土,然而,現實是我只能閑居鄉村,無用武之地。于是,翻來覆去睡不著。聽著外面風雨交加,倍感心煩意亂,就算睡著一會兒,也是夢到自己在戰場拼殺。由此,我們對作者強烈的愛國情懷就有了深刻體察。三、課堂小結欣賞文藝作品,不僅要理解文字的表層含義,更要驅遣想象,透過文字進入到作品的意境中,體驗閱讀的愉快。本文用平實的語言,以一詩一文為例,說明了“要通過驅遣想象、通過文字,達到接受美感經驗,得到人生受用的目的”,深入淺出地闡明了這一基本方法,為我們提供了很多啟發。四、課后延學1.完成練習冊“積累與運用”相關內容。2.通過本文的學習,我們進一步了解驅遣想象在鑒賞文藝中的重要性,對你有什么啟發?請簡單談一談。第七課時 《驅遣我們的想象》單篇精讀學習目標:1.學會欣賞文藝作品,把握鑒賞方法,在欣賞時驅遣想象,感受作品的藝術美,涵養高雅情趣。2.實踐作者鑒賞文學作品的思想方法,提高自己的鑒賞能力。學習任務:任務一:驅遣想象,學以致用任務二:拓展閱讀,提升方法學習過程:一、激趣導入在文學的廣闊天地里,想象力是那把開啟心靈之門的鑰匙。它能讓靜止的文字躍然紙上,讓平面的故事變得立體而生動。在文藝作品里,我們可以通過想象,思接千載、視通萬里,領會千年之外古人的心思,體味萬里之遙他人的情感。今天,讓我們再一次走進葉圣陶先生的《驅遣我們的想象》,一起探索運用想象力,讓閱讀成為一場心靈的旅行。二、任務開展任務一:驅遣想象,學以致用互學 運用有關文藝鑒賞理論鑒賞一篇詩文和一幅國畫。(1)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片段: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助讀材料:文藝作品往往不是傾筐倒篋地說的,說出來的只是一部分罷了,還有一部分所謂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沒有說出來,必須驅遣我們的想象,才能夠領會它。如果拘泥于有跡象的文字,而拋荒了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至多只能夠鑒賞一半;有時連一半也鑒賞不到。因為那沒有說出來的一部分反而是至關重要的一部分。 ——葉圣陶《文藝作品的鑒賞》(2)高適《塞上聽吹笛》:雪凈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3)屈金來《獨釣寒江雪》展學 小組展示互學所得,其余小組認真傾聽,并嘗試補充或更正。預設:(1)這段描述父親攀爬月臺時的背影的文字因我們的想象變得更生動。他的身子微胖,我們可以想象到父親向上攀爬時一定費了不少勁,甚至青筋突起;他的腿并不是縮了一次,而似是掙扎縮了好幾次;身子微傾,通過想象,這一形象便如照片一般在腦中定格。有了想象中還原的這一幕,父親的形象更加真切、動人,切實地打動了讀者的心靈。(2)詩人將“梅花落”拆用,又以想象中的梅花開滿關山的虛景,呼應雪凈月明的實景,委婉含蓄地表達了思念家鄉的強烈感情。讀者可以驅遣自己的想象,想象風吹的不是笛聲而是落梅的花瓣,它們四處飄散,一夜之中帶著花香撒滿關山。這想象的景色又恰與雪凈月明的實景搭配和諧,虛實交錯,構成美妙、闊遠的意境。(3)就畫面而言,枯樹站在江邊,怪石嶙峋。大江之上一支小船在寒江獨釣。對岸一排排枝椏小樹,再遠處出現茫茫大山。稍加想象,大山之上又好像有皚皚白雪,讓人感受到這是一片冰雪的世界。自然界山是靜的,水是動的。而在這副作品呈現上,畫者把水的部分完全留白。使得山石像是一點一點拔地而出的,非常有勁。而反觀流水卻似乎異常的靜,靜到人的心里。設身處地想一想,此刻,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的柳宗元面對的是一個無垢的世界,由于無垢所以孤寂冷漠。畫者希望通過這種孤寂,告知那些同樣孤寂的人,這里有你們的歸宿,讓觀者獲得這一剎那的寧靜和放松,喚起人們愉悅的生機。任務二:拓展閱讀,提升方法互學 小組合作,選讀文學作品《文藝作品的鑒賞》和《文心》,概括欣賞文藝作品還需要掌握哪些方法。展學 小組展示互學所得,其余小組認真傾聽,并嘗試補充或更正。助讀資料:【選段一】 可見文藝鑒賞猶如采礦,你不動手,自然一無所得,只要你動手去采,隨時會發見 一些晶瑩的寶石。 這些晶瑩的寶石豈但給你一點賞美的興趣,并將擴大你的眼光,充實你的經驗, 使你的思想、情感、意志往更深更高的方面發展。 好的文藝值得一回又一回地閱讀,其原由在此。否則明明已經知道那文藝中間 講的是什么事物了,為什么再要反復閱讀? 可見閱讀任何東西不可馬虎,必須認真。認真閱讀的結果,不但隨時會發見晶瑩 的寶石,也隨時會發見粗劣的瓦礫。于是吸取那些值得取的,排除那些無足取的,自 己才會漸漸地成長起來。 取著走馬看花的態度的,決談不到文藝鑒賞。純處于被動的地位的,也談不到文 藝鑒賞。 要認真閱讀。在閱讀中要研究、考察。這樣才可以走上文藝鑒賞的途徑。【選段二】 不了解一個字一個詞的意義和情味,單靠翻查字典辭典是不夠的。必須在日常 生活中隨時留意,得到真實的經驗,對于語言文字才會有正確豐富的了解力,換句話 說,對于語言文字才會有靈敏的感覺。這種感覺通常叫作“語感”。 要求語感的銳敏,不能單從語言文字上揣摩,而要把生活經驗聯系到文字上去。一個人即使不預備鑒賞文藝,也得訓練語感,因為這于治事接物都有用處。為了鑒賞 文藝,訓練語感更是基本的準備。有了這種準備,才可以通過文字的橋梁,和作者的 心情契合。【選段三】 鑒賞文藝,要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要通過作者的文字去認識世界,體會人生,當然要靠讀者自己的努力。有時候也不妨聽聽別人的話。別人鑒賞以后的心得不一定 就可以轉變為我的心得;也許它根本不成為心得,而只是一種錯誤的見解。可是只要 抱著參考的態度,聽聽別人的話,總不會有什么害處。抱著參考的態度,采取不采取, 信從不信從,權柄還是在自己手里。即使別人的話只是一種錯誤的見解,我不妨把它 擱在一旁;而別人有幾句話搔著了癢處,我就從此得到了啟發,好比推開一扇窗,放眼 望出去可以看見許多新鮮的事物。閱讀文藝也應該閱讀批評文章,理由就在這里。預設:【選段一】——要認真閱讀【選段二】——要訓練語感【選段三】——要聽聽別人的話三、課堂小結文藝作品的最大魅力,就在于我們可以通過想象,“思接千載、視通萬里”,領會千年之外古人的心思,體味萬里之遙他人的情感。當你學會運用想象力的時候,你會發現學習是一種樂趣,是一種享受,學習效率會提高,記得也會更牢固。天才的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想象力比知識重要”。想象力是創造力的源泉,有人甚至認為“想象力是活物和死物的根本區別。”所以同學們要學會驅遣我們的想象力,學會享受學習,享受人生。四、課后延學選擇以下任意一則材料,驅遣想象進行鑒賞。可模仿本課第8段或第9段的寫法,把你的鑒賞過程和體驗寫成一段文字,不少于300字。①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②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③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④朱自清的《春》第四段(“桃樹、杏樹……還眨呀眨的。”)⑤賀敬之的《回延安》第一部分(“心口呀……撲在親人懷……)第八課時 《短文兩篇》整合聯讀學習目標:1.通讀兩篇課文,積累讀書名句,樹立正確的讀書觀。2.區分觀點與材料,把握兩篇文章的主要觀點。學習任務:任務一:積累讀書名句任務二:區分觀點與材料學習過程:一、新課導入蘇聯文學家高爾基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宋代理學家朱熹說:“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無論對于人類發展還是個體成長,讀書都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天我們來學習兩篇關于“讀書”這一話題的文章。二、任務開展任務一:積累讀書名句活動1 讀讀,說說自學 快速默讀兩篇文章,初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邊讀邊畫出引發你思考的語句,以旁批的形式記下自己的感悟。互學 哪些語句引發了你的思考?或者你對哪些語句有感觸?交流集句,簡說批注和感悟。展學 小組展示互學成果,其余小組認真傾聽并嘗試補充或訂正。預設: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長才。其怡情也,最見于獨處幽居之時;其傅彩也,最見于高談闊論之中;其長才也,最見于處世判事之際。讀書費時過多易惰,文采藻飾太盛則矯,全憑條斷事乃學究故態。讀書補天然之不足,經驗又補讀書之不足。狡黠者鄙讀書,無知者羨讀書,唯明智之士用讀書。讀書時不可存心詰難作者,不可盡信書上所言,亦不可只為尋章摘句,而應推敲細思。讀書使人充實,討論使人機智,作文使人準確。因此不常作文者須記憶特強,不常討論者須天生聰穎,不常讀書者須欺世有術,始能無知而顯有知。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人之才智但有滯礙,無不可讀適當之書使之順暢,一如身體百病,皆可借相宜之運動除之。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可見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義有兩層:一是表示虛心,目的在于勸誡學者不要驕傲自負,以為什么書一讀就懂,實際上不一定真正體會得了書中的真意,還是老老實實承認自己只是不求甚解為好;二是說明讀書的方法,不要固執一點,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貫通,了解大意。重要的書必須常常反復閱讀,每讀一次都會覺得開卷有益。活動2 比比,分分自學 如果給這些關于讀書的經典語句分分類,可以怎么分?(角度提示:可按語言特點,也可依據論述內容)互學 將自學中的不解之處進行小組內的交流,查漏補缺。展學 分組展示,其余學生認真傾聽并補充。預設:按語言特點分,有整句,有散句。《談讀書》多用整句,句式整齊,用語雅致,精美凝練;《不求甚解》全用散句,語言嚴謹,簡潔質樸,通俗易懂。按論述內容分,可分為:讀書目的,讀書態度,讀書方法,讀書作用。任務二:區分觀點與材料互學 把這些語句還原到課文中,默讀兩文,想一想哪些語句是作者的觀點,哪些是論證觀點的材料?請小組討論、辨析。【回顧舊知】觀點即論點,是作者對所要議論的話題所持的見解和主張。觀點的表述要明確鮮明,常用句式:……是……/……要(應該)……/……能夠(將會)……論證觀點的材料即論據,可以是歷史事件、生活事例或統計數據等,也可以是理論道理、民間諺語、名言警句,即事實論據和道理論據。預設: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長才。(觀點)其怡情也,最見于獨處幽居之時;其傅彩也,最見于高談闊論之中;其長才也,最見于處世判事之際。(材料)讀書費時過多易惰,文采藻飾太盛則矯,全憑條斷事乃學究故態。(材料)讀書補天然之不足,經驗又補讀書之不足。(觀點)狡黠者鄙讀書,無知者羨讀書,唯明智之士用讀書。(材料)讀書時不可存心詰難作者,不可盡信書上所言,亦不可只為尋章摘句,而應推敲細思。(觀點)讀書使人充實,討論使人機智,作文使人準確。因此不常作文者須記憶特強,不常討論者須天生聰穎,不常讀書者須欺世有術,始能無知而顯有知。(材料)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材料+觀點)人之才智但有滯礙,無不可讀適當之書使之順暢,一如身體百病,皆可借相宜之運動除之。(材料)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材料)可見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義有兩層:一是表示虛心,目的在于勸誡學者不要驕傲自負,以為什么書一讀就懂,實際上不一定真正體會得了書中的真意,還是老老實實承認自己只是不求甚解為好;二是說明讀書的方法,不要固執一點,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貫通,了解大意。(觀點)重要的書必須常常反復閱讀,每讀一次都會覺得開卷有益。(觀點)三、課堂小結積累的讀書警句可以豐富我們對讀書的認知;區分觀點和材料是讀懂論述性文章的前提。四、課后延學1.背誦《談讀書》。第九課時 《短文兩篇》整合聯讀學習目標:1.精讀兩篇文章,繪制思維導圖,把握作者觀點及論證思路。2.學習作者的說理藝術,樹立正確的讀書觀。學習任務:任務一:梳理《談讀書》論證思路任務二:梳理《不求甚解》論證思路任務三:統整讀書觀點學習過程:一、新課導入“學文藝論文,悟寫作方法”,是我們這一單元的學習主題,也是閱讀沙龍活動的目標。它要求我們讀完文章后,能了解到作者的觀點,并明晰作者是如何進行論證的。我們弄清楚這些問題的過程,也是學會品鑒文藝作品的過程。智慧與挑戰之旅,即刻啟程。二、任務開展任務一:梳理《談讀書》論證思路自學 在《談讀書》中,作者是如何論述“讀書”問題的?默讀課文,請在文中找出標志其論述思路的關鍵語句,補充下面思維導圖。互學 小組內交流自學成果,形成統一信息,完成互學。展學 分小組進行展示,其余小組認真傾聽并嘗試更正或補充。預設:——“讀書補天然之不足,經驗又補讀書之不足,蓋天生才干猶如自然花草,讀書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用“自然花草”比喻人天生的才干,“修剪移接”比喻讀書學習,形象地論證了讀書和經驗的作用及其相互關系,通俗易懂。——“狡黠者鄙讀書,無知者羨讀書,唯明智之士用讀書。”中,用“鄙”“羨”“用”三個字,極為準確而又深刻地分析了不同人對讀書的不同態度,通過對比突出了正確的讀書目的——用書,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比喻論證——“否則書經提煉猶如水經蒸餾,味同嚼蠟矣。”比喻論證和舉例論證——論證讀書可以彌補精神上的缺陷,就像運動袪除身體百病一樣;——列舉了各門學科知識的作用,最后作結:“如此頭腦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藥可醫。”任務二:梳理《不求甚解》論證思路自學 默讀《不求甚解》,把握作者觀點,圈點勾畫文中表達觀點的句子,劃分層次,完成下面的思維導圖。互學 小組內交流自學成果,形成統一信息,完成互學。展學 分小組進行展示,其余小組認真傾聽并嘗試更正或補充。預設:——引用陶淵明“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引出論題,并加以分析,提出自己的觀點。引用陸象山的語錄強調不因小失大,再次論證“不求甚解”。——舉普列漢諾夫的例子,從反面證明讀書一定要虛心,不要死摳字句,而要理解精神實質。舉諸葛亮讀書“觀其大略”的例子,正面證明“不求甚解”比“務于精熟”高明,知識面更廣,了解問題更全面。任務三:統整讀書觀點自學 《談讀書》是一篇警句式的隨筆,沒有事實論據來佐證觀點。《不求甚解》中關于陶淵明、普列漢諾夫、諸葛亮的事例能拿來論證《談讀書》的哪個觀點?試著選擇一個事例補充闡述。【知識小貼士】隨筆,顧名思義隨筆一記,是散文的一個分支,是議論文的一個變體,兼有議論和抒情兩種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樣,作者慣常用各種修辭手法曲折傳達自己的見解和情感,語言靈動,婉而多諷,是過去社會較為流行的一種文體。展學 學生代表選擇《不求甚解》中的一個事例對《談讀書》的某一個觀點進行補充闡述。預設:觀點:讀書時不可存心詰難作者,不可盡信書上所言,亦不可只為尋章摘句,而應推敲細思。事例論述:諸葛亮就是這樣讀書的。諸葛亮與徐庶、石廣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學讀書,“三人務于精熟,而亮獨觀其大略”。唐代李白對這種讀書方法極為贊賞,他在《送孟贊府兄還都序》中說:“孔明披書,每觀于大意”,他自己也用此法“覽于載百家之書”。諸葛亮的“觀其大略”讀書法,不在細枝末節上糾纏,而是分清主次輕重,求其精意、得其神蘊。在勤奮讀書中廣泛涉獵,對書籍作概括的認識,從中領會要旨,并使之成為自己的東西。三、課堂小結本課的兩篇短文談論的都是讀書問題,其中諸多觀點都能給人深刻的啟發。我們要樹立正確的讀書觀,多貫通思考,全面認識讀書的價值,學會靈活使用不同的讀書方法。四、課后延學關于讀書的態度和方法,很多名家都有闡述。請嘗試把下列論述作為道理論據來補充闡釋兩文中的某個觀點。《讀 書》[宋]陸九淵讀書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興味長。未曉不妨權放過,切身須要急思量。第十課時 《短文兩篇》整合聯讀學習目標:1.認識立論和駁論兩種不同的論證方式。2.對比《談讀書》《不求甚解》在主題和論述方面的異同,鞏固一般議論性文章的閱讀策略。學習任務:任務一:再識議論方式任務二:歸納概括,梳理異同學習過程:一、新課導入今天這節課,我們在初步了解兩篇短文內容,理解作者觀點并梳理其論述思路的基礎上,對這兩篇文章進行比較閱讀,鞏固、內化一般議論性文章的閱讀策略。二、任務開展任務一:再識議論方式自學 比較《談讀書》和《不求甚解》的思維導圖,想一想:兩文提出論點的方式一樣嗎?兩位作者是怎樣擺明觀點、論證觀點的?互學 小組成員討論,能指出兩文在論點提出上的差異及論證上的不同。展學 小組代表發言,其余成員補充或更正。【知識清單】1.立論針對客觀事物或問題,直接提出自己的見解和主張,闡明其理由,表明自己的態度就是立論。立論的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過程。2.駁論駁論是指通過揭露和駁斥錯誤的、反動的論點來確立自己的論點,駁論的作用在于“破”,即辨別是非,駁斥錯誤的觀點,同時樹立正確的觀點。可分為駁論點、駁論據和駁論證三種。駁論點是就文章的論點中的根本性錯誤,與相關基本原則沖突的部分進行反駁。駁論據是對文章的支撐——論據進行反駁,既可以直接反駁,也可以通過歸納論據中的謬誤的辦法反駁。駁論證是對文章的論證方式進行反駁,針對舉例論證可以是找出例子與事實,情理不符的部分,針對排比論證,可以指出排比中不合理的部分,針對道理論證(馬克思主義原理)可以采用哲學知識指出其錯誤的方法進行反駁。常用的駁論方法有直接反駁、反證法、歸謬法等。預設:兩文提出論點的方式不同。《談讀書》是立論,《不求甚解》是駁論。《談讀書》中圍繞“讀書”這一話題提出了多個觀點,并分別進行闡述;《不求甚解》先擺出錯誤觀點,樹立批駁的靶子,然后追溯源頭,探求“不求甚解”的含義,在批駁別人觀點的過程中闡述自己的主張,最后得出結論。我們學過的這些議論文,哪些是立論文,哪些是駁論文?《敬業與樂業》《論教養》 《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懷疑與學問》 《談創造性思維》 《創造宣言》任務二:歸納概括,梳理異同互學 除了論證方式不同,兩篇還有哪些不同?請結合對《談讀書》《不求甚解》的理解,再次分析兩篇文章的異同,填寫下面表格。相同之處不同之處 論述方式 論述角度 論述思路 論述方法 論述結構《談讀書》 立論 論述較為全面,從三個方面進行了探討并提出自己的觀點。《不求甚解》 駁論展學 小組代表發言,其余成員補充或更正。預設:相同之處 都是議論文,且都談及讀書方法;都觀點明確,思路清晰。不同之處 論述方式 論述角度 論述思路 論述方法 論述結構《談讀書》 立論 論述較為全面,從三個方面進行了探討并提出自己的觀點。 分層論述,每一層都先提出觀點,再做闡釋說明。 運用比喻、舉例、對比論證。 并列式結構《不求甚解》 駁論 選取一個角度,針對大眾對“不求甚解”的誤解,側重對具體讀書方法進行探討。 全文先駁后立,層層鋪墊、闡發,逐步確立觀點,再正反舉例,補充解釋,最后指出正確的讀書方法。 引用論證和舉例論證運用較多。 層進式結構相同點:都是談及讀書的方法不同點:1.論述角度方面:《談讀書》較為全面,側重對讀書方方面面問題的探討;《不求甚解》則選取一個角度,側重對具體讀書方法的探討。2.在寫作方法方面:《談讀書》往往先提出觀點,再做闡釋說明;《不求甚解》則順著思考的路徑,一步步提出觀點,做出解釋,最后得出結論。3.在論證方法上,《談讀書》運用了舉例論證、比喻論證和對比論證,而《不求甚解》除了比喻和對比論證外,還使用了引用論證。三、課堂小結通過學習本文,我們認識到了讀書的正確方法和態度。最后,我想把王國維的一段話送給每一位讀書人,讓我們一起共勉:“讀書成大事者必經三境界: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眾里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同學們,好好讀書吧!知識就是力量!四、課后延學在《讀書就是要“過河拆橋”》一文中,作者也提出了一些讀書方法。請結合自己的閱讀體驗,對比《不求甚解》中談到的讀書方法,撰寫一篇300字以上的讀書感悟。讀書就是要“過河拆橋”馮友蘭①我的讀書經驗總結起來有四點:精其選,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②先說第一點,古今中外,積累起來的書真是浩如煙海,書雖多,有價值的還是少數。可以把書分為三類,第一類是要精讀的,第二類是可以泛讀的,第三類是僅供翻閱的。③哪些書是值得精讀的呢?自古以來,已經有一位最公正的評選家,有許多推薦者向它推薦好書。這個評選家就是時間,這些推薦者就是群眾。歷來的群眾,把他們認為有價值的書推薦給時間,時間照著他們的推薦,把那些沒有永久價值的書都刷下去了,讓那些有永久價值的書流傳下來,現在我們所讀的古典著作都是經過時間考驗的,這一類的書都是應該精讀的。當然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歷史的發展,這些書之中有些還要被刷下去,不過直到現在為止,它們都是榜上有名的。④在讀書的時候,先要解其言,就是要攻破語言文字關。攻這道關的時候,要先做許多準備,用許多工具,如字典和詞典等工具書之類。⑤有句老話“言不盡意”,意思是說,他所說的話總比他的意思少,因為語言總離不了概念,概念對于具體事物來說,總不會完全合適,不過是一個大概輪廓而已,有些意是語言文字所不能完全表達出來的。⑥所以在讀書的時候,即使書中的字都認得,話全懂了,還未必能知道作者的意思。從前有人說,讀書要注意字里行間,又說讀詩要得其“弦外音、味外味”,這都是說要在文字以外體會它的精神實質。這就是知其意。⑦意,是離不開語言文字的,語言文字是幫助了解書的意思的拐棍。既然知道了那個意思,最好扔了拐棍。這就是古人所說的“得意忘言”,在人與人的關系中,過河拆橋是不道德的事。但是,在讀書中,就是要過河拆橋。⑧知其意之后,還要明其理,理是客觀的道理;意是作者主觀的認識和判斷,也就是客觀的道理在他主觀上的反映。⑨理和意既然有主觀客觀之分,意和理就不能完全相合。人總是人,做不到全知全能。他主觀上的反映、體會和判斷,和客觀的道理總要有一定的差距,所以讀書僅至知其意還不行,還要明其理,才不至于為前人所得的意所誤。如果明其理,就有自己的意。我的意當然也是主觀的,也不完全合乎客觀的理,但我還可以把我的意和前人的意互相比較,互相補充,互相糾正,得出的意就可能比較正確,這個意是我的,我就可以用它處理事務,解決問題。⑩讀書到這個程度就算是把書讀活了,就是書為我所用、讀書就算讀到家了。第十一課時 讀寫共生課學習目標:1.復習、繪制并完善思維導圖,理清文章論證思路,提高邏輯思維能力。2.在初步學習文藝論文的基礎上,將文藝論文知識進行遷移運用,嘗試寫作文藝論文。學習任務:任務一 :完善思維導圖任務二:梳理論證思路學習過程:一、激趣導入“云想衣裳花想容”,看見云就想起你飄逸的霓裳,看見花就想起你雍容艷麗的容顏。這句詩描寫的是一位唐代的傾國傾城的美女——楊貴妃。讀書求知、藝術鑒賞就像這國姿一樣,讓人陶醉。今天,我們就借這句詩來嘗試文藝論文的遷移運用。二、任務開展任務一 :完善思維導圖互學 復習本單元課程,以《短文兩篇》和《驅遣我們的想象》為例,繪制并完善思維導圖。展學 小組展示互學所得,其余小組認真傾聽,并嘗試補充或更正。《談讀書》:《不求甚解》:《驅遣我們的想象》:預設:《談讀書》:《不求甚解》:《驅遣我們的想象》:任務二:梳理論證思路互學 通過對所選課文以思維導圖的形式的復習,再次梳理論證思路,借鑒文藝論文的論證技巧與方法。展學 小組展示互學所得,其余小組認真傾聽,并嘗試補充或更正。預設:《談讀書》 ( https: / / zhidao. / search word=%E3%80%8A%E8%B0%88%E8%AF%BB%E4%B9%A6%E3%80%8B&fr=iknow_pc_qb_highlight ):一是闡述讀書的正確目的,二是讀書方法。①從開頭到“全憑觀察得之”,闡述讀書的正確目的。先從正面說,讀書有三種不同的目的:怡情、傅彩和長才。重點闡述讀書的好處。而后從反面指出讀書中的三種偏向,并論述讀書和經驗的關系:相互補充、相輔相成。最后指出只有明察事理的人才能夠讀書用書,而用書的智慧是在觀察生活中得來的。②從“讀書時不可存心詰難作者”到“始能無知而顯有知”,闡述讀書的方法。指出讀書要仔細思考,反對故意挑刺、迷信書本和僅限于文字推求。主張對不同的書采用不同的讀法,或選讀,或瀏覽,或通讀,或精讀,有的書可只讀摘要。在分析讀書、討論和作文的不同作用后,提倡讀書和討論、作文、做筆記結合起來。《不求甚解》:首先擺出了要批駁的靶子:對任何問題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再從“不求甚解”的出處入手,全面分析了陶淵明的讀書態度,指出“不求甚解”的兩層含義,提出虛心的“不求甚解”的讀書態度,并舉例加以說明。然后全面解釋“不求甚解”,指出讀書不是死摳字眼兒,不因某一局部而放棄整體。最后提出自己的觀點,強調重要的書要反復閱讀。《驅遣我們的想象》:作者首先通過論述作者、讀者以及文字之間的聯系來明確文藝作品的本質,即“接觸作者的所見所感”。然后以王維的詩句和高爾基的《海燕》為例,從正反兩個角度論述驅遣想象的作用。最后得出結論:鑒賞文藝,不能拘泥于文字,必須驅遣我們的想象,才能通過文字接受美感的經驗,得到人生的受用。三、課堂小結所謂大師,就是這樣的人:他們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別人見過的東西,在別人司空見慣的東西上能夠發現出美來。——羅丹四、課后延學學校報社將開辟一個新的欄目“文藝之美”,現面向九年級各班征稿,撰寫該欄目的首刊文章《美在意象》,請積極投稿。請你先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列出寫作提綱,再完成寫作。要求:1.思維導圖要包含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三個部分。2.結合文藝論文閱讀策略帶給寫作的啟示,議論要緊貼論點對論據進行深入分析,不可以只是圍繞觀點簡單羅列論據。3.按要求撰寫議論文,500字左右。第十二課時 《修改潤色》讀寫共生學習目標:1.明確修改潤色的原則,學會并掌握修改潤色作文的方法。2.培養修改潤色的興趣,養成在寫作中多次修改的習慣。學習任務:任務一:寫作指導,潤色修改明技巧任務二:牛刀小試,修改潤色解迷津學習過程:一、激趣導入“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這是詩人賈島的名句,意思是說,這兩句詩我琢磨三年才寫出,一讀起來禁不住兩行熱淚流出來。關于賈島,還有一個我們耳熟能詳的故事:“推敲”的故事。(可請學生分享)不論是詩人還是作家,要創作出好的作品,總是需要不厭其煩、千百回地推敲修改的。我們今天一起來學習寫作專題修改潤色,希望大家也能應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二、任務開展任務一:寫作指導,潤色修改明技巧自學 自讀課本“修改潤色”相關內容,圈點勾畫并歸納修改潤色的具體要求和原則。互學 小組交流探討,形成統一結論。展學 小組為單位展示互學所得,其余小組認真傾聽,并嘗試補充或更正。預設:(1)修改文章要兼顧“言”和“意”。言,指言辭和表達;詞不達意,語句不連貫,布局不合理等,要從“言”上進行修改;意,指立意和思想內容;內容膚淺、觀點牽強、材料單薄等,就要著重從“意”上作出修改。(2)修改潤色的原則:①關注整體。初讀文章,從大處著手,從整體把握,檢查所寫是否符合要求。②細看局部。逐步檢查開頭、結尾、層次、過渡、詳略等部分,并根據不同的情況分別進行改寫、增添、刪減,使表達更為完善。③反復朗讀。先找出拗口之處,再看文意所使用的字詞是否正確,語言是否恰當,標點符號是否準確。最后,逐詞逐句地推敲文章的內容,仔細修改錯誤,使文章更為飽滿。④區分文體。記敘文,關注敘述是否清楚,主題是否鮮明;議論文,關注觀點是否正確,材料和觀點是否密切關聯;說明文,關注說明是否真實準確,清楚明晰。(3)潤色修改的十條技巧:一查觀點是否正確;二查中心是否突出;三查內容是否充實;四查扣題是否緊密;五查詳略是否得當;六查結構是否完整;七查文筆是否簡練;八查句子是否通順;九查字詞是否確切;十查標點是否準確。(4)修改潤色的方法:①“增”,就是增加,補充有關內容,增補某些修飾文字。②“刪”,就是對某些材料或語句進行必要的刪削。③“改”,就是對原文的語言進行必要的潤色和錘煉。④“調”,就是對結構順序或某些詞句進行邏輯或表達上的調整。任務二:牛刀小試,修改潤色解迷津自學 以上一節課所作的《美在意象》為例文,對自己認為不對、不順、不美、不達意之處進行修改。互學 組內文章互換,補充修改對方沒有發現的問題,并閱讀對方修改的部分,至少分析3處對方這一修改的理由。再換回自己的文章,至少分析3處對方這一修改你的文章的理由,并再次修改潤色。展學 以小組為單位分享修改潤色的文章,分享修改體驗、思路歷程,以及自己在修改潤色中的收獲。其余小組認真傾聽,并用以往的星級方式評分。預設:基本要求:改對。重點關注字詞和標點的錯誤、病句等,要一一改正,進一步推敲用詞,使之準確恰當;推敲句子,使之通暢連貫。段落安排是否合理,段與段之間銜接是否緊密,詳略安排是否恰當,有無旁逸斜出的段落。高階要求:改好。要將“言”的修改與“意”的修改結合起來。補充內容、加工潤色,使內容更充實,語言更富有文采。三、課堂小結寫好作文不是容易的事,需要長期多方面的努力,多讀、多記、多寫、多改,才能有所提高。真正要把語言修改潤色好,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有我們抱定對文字認真負責的態度,在生活中不斷積累,在閱讀中不斷品味,在寫作中不斷打磨,才能寫出熠熠生輝的文字來。四、課后延學再次修改作文《美在意象》。第十三課時 單元小結課學習目標1.梳理本單元的相關知識,探究文藝論文的閱讀策略。2.能運用文中介紹的文藝欣賞方法欣賞作品。3.提升學生鑒賞文藝作品的藝術修養,提高審美情趣。學習任務任務一:梳理單元知識,探究文藝論文閱讀策略任務二:勾連單元知識,撰寫鑒賞文段學習過程一、新課導入讀書問學,可以怡情長才;談文論藝,可以修身養性。我們在這個單元,隨先哲名家學讀書求知之法,品山水丹青之意,悟無言空白之美,得驅遣想象之妙,開啟了文藝鑒賞的美妙之旅。今天,我們一起回顧旅途中的“精彩瞬間”,為這次旅行劃上圓滿的句號。二、任務開展任務一:梳理單元知識,探究文藝論文閱讀策略互學 小組成員結合先前繪制的思維導圖,從本單元課文的涉及領域、論述內容、論證材料、論述方法等角度梳理單元知識,探究文藝論文閱讀策略,準備展學。展學 某小組展學,其余小組準備補充。課題 涉及領域 論述內容 論證材料 論述方法 論述思路《談讀書》 讀書方法 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長才。 1.蓋天生才干猶如自然花草……2.狡黠者鄙讀書,無知者羨讀書,唯明智之士用讀書。3.列舉了各門學科知識的作用。 比喻論證、舉例論證、對比論證。 分層論述,每一層都先提出觀點,再做闡釋說明。《不求甚解》 讀書方法 讀書的要訣在于會意,重要的書要反復讀。 1.舉普列漢諾夫的例子。2.引用陸象山的語錄。3.將諸葛亮和徐庶對比。 引用論證、舉例論證、對比論證。 全文先駁后立,層層鋪墊、闡發,逐步確立觀點,再正反舉例,補充解釋,最后指出正確的讀書方法。《山水畫的意境》 繪畫 意境是山水畫的靈魂。 1.引用古人“緣物寄情”的名句。2.引用杜甫的語句。3.舉了齊白石畫蝦的例子。 引用論證、舉例論證。 開門見山地提出論點;然后闡述什么是意境以及獲得意境的途徑;最后論述意境需要意匠傳達。《無言之美》 繪畫、文學、音樂、雕刻 說出來的越少,留著不說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 1.引用《論語》的語句。2.列舉雕塑《拉奧孔》的例子。 引用論證、舉例論證。 首先從對話中引出話題; 接著從多個藝術領域論證言意關系;最后得出結論《驅遣我們的想象》 文藝作品 我們鑒賞文藝作品,必須驅遣我們的想象,才能接受美感的經驗,得到人生的受用。 1.列舉王維的《使之塞上》和高爾基的《海燕》的例子。2.對比了單純從字面解釋和通過想象來理解文學作品的不同效果。3.把文字比喻為一道橋梁,讀者和作者分別站在橋堍的兩邊。 舉例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 作者首先闡述文藝的產生和發展,引出話題;接著驅遣想象力在欣賞文藝作品中的重要作用;最后總結全文。 文藝論文閱讀策略 1.把握文章論述的內容;2.分析論證方法的作用;3.理清論證思路,弄懂觀點與材料間的關系。任務二:勾連單元知識,撰寫鑒賞文段一切景語皆情語,作者無言之地,有時正是作者有情之處,若此時讀者只拘泥于文字的表層含義,往往難以真正進入作品,獲得美感體驗;若讀者能夠驅遣想象,思接千載,視通萬里,透過文字去接觸作者的所見所感,便可探尋作者的精神世界。材料一: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李白)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材料二: 藝術是復雜的、豐富的,有時也并不徒然轉折,而是神情的持續,如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藝術的微妙:一在孤帆的“孤”,于長江眾多船只只見友人之帆;二在遠影之“盡”,帆影消失,目光追蹤仍然不舍;三在“天際流”,無帆,無影,仍然目不轉睛,持續凝望。自學 請欣賞材料一中的古詩,結合材料二,嘗試運用本單元學習的“意境”“無言”“想象”等知識,為這首詩寫一段鑒賞文字,不少于200字。互學 小組成員展示、修改鑒賞內容。準備展學。展學 某小組展學,其余小組準備補充。示例1: “黃鶴樓”這一意象不光是為了點題,更因為黃鶴樓是天下名勝,也可能是兩位詩人經常流連聚會之所。因此一提到黃鶴樓,就帶出種種與此處有關的富于詩意的生活內容。而黃鶴樓本身,又是傳說仙人飛上天空去的地方,這和孟浩然去廣陵,又構成一種聯想,增加了那種愉快的、暢想曲的氣氛。“煙花三月下揚州”,在“三月”上加“煙花”二字,把送別環境中那種詩的氣氛涂抹得尤為濃郁。煙花,指煙霧迷蒙,繁花似錦。給讀者的感覺絕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盡、看不透的大片陽春煙景。三月是煙花之時,而開元時代繁華的長江下游,又正是煙花之地。“煙花三月”,不僅再現了那暮春時節、繁華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時代氣氛。此句意境優美,文字綺麗,清人孫洙譽為“千古麗句”。示例2: 孟浩然登舟東下了,李白卻一直在江邊佇立著目送孟浩然遠行,人的輪廓看不清了,帆也模糊了,那縮成的一個小點也消失在水天交界線上。只是在這個時候,詩人才注意到“唯見長江天際流”。李白對朋友的一片深情通過這一佇立凝目的形象,就完全表現了出來,似乎只有這樣描寫,才能表達此時之情。這大概就是“不見帆影,惟見長江,悵別之情,盡在言外”的緣故吧。示例3: 李白與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剛出四川不久,正當年輕快意的時候,他眼里的世界,還幾乎像黃金一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歲的孟浩然,這時已經詩名滿天下。他給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間,自由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贈孟浩然》詩中說:“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這次離別正是開元盛世,太平而又繁榮,季節是煙花三月、春意最濃的時候,從黃鶴樓順著長江而下,這一路都是繁花似錦。李白是那樣一個浪漫、愛好游覽的人,所以這次離別完全是在很濃郁的暢想曲和抒情詩的氣氛里進行的。李白心里沒有什么憂傷和不愉快,相反地認為孟浩然這趟旅行快樂得很,他向往揚州地區,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邊送別,一邊心也就跟著飛翔,胸中有無窮的詩意隨著江水蕩漾。在一片美景之中送別友人,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美景令人悅目,送別卻令人傷懷,以景見情,含蓄深厚,有如弦外之音,達到使人神往,低徊遐想的藝術效果。三、課堂小結阿爾卑斯山谷中有一條大汽車路,兩旁景物極美,路上插著一個標語牌勸告游人說:“慢慢走,欣賞啊!”。愿你們你們心懷美好,慢慢欣賞生活的美、藝術的美。四、課后延學將修改好作文的作文《美在意象》向校報投稿。溫馨提示:(要點:景與情的結合)第一步,明確本段觀點。第二步,找到能夠證明本段觀點的古詩詞例子。第三步,緊扣觀點,闡釋分析事例。中心論點:分論點1:分論點2:分論點3:論證方法論據中心論點: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長才。分論點1:讀書補天然之不足,經驗又補讀書之不足。①比喻論證②對比論證①蓋天生才干猶如自然花草……②狡黠者鄙讀書,無知者羨讀書,唯明智之士用讀書。分論點2:讀書須推敲細思;應全神貫注、孜孜不倦。比喻論證否則書經提煉猶如水經蒸餾,味同嚼蠟矣。分論點3:凡有所學,皆成性格;凡有缺陷,皆有特藥可醫。①比喻論證②舉例論證①論證讀書可以彌補精神上的缺陷,就像運動袪除身體百病一樣;②列舉了各門學科知識的作用。論證方法論據不求甚解樹靶子打靶子立觀點①⑦②擺出曲解“不求甚解”的讀書態度指出“不求甚解”的含義③用(④)來闡述“不求甚解”引用(⑤)的話,論證(⑥)論證方法⑧不求甚解樹靶子打靶子立觀點①對任何問題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⑦重要的書要反復讀②全面分析陶淵明的讀書態度擺出曲解“不求甚解”的讀書態度指出“不求甚解”的含義③提倡虛心的“不求甚解”讀書態度用(諸葛亮)來闡述“不求甚解”引用(陸象山)的話,論證(對“不求甚解”解釋的正確性)論證方法⑧引用論證(或道理論證)、舉例論證、對比論證中心論點: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長才。分論點1:讀書補天然之不足,經驗又補讀書之不足。①比喻論證②對比論證①蓋天生才干猶如自然花草……②狡黠者鄙讀書,無知者羨讀書,唯明智之士用讀書。分論點2:讀書須推敲細思;應全神貫注、孜孜不倦。比喻論證否則書經提煉猶如水經蒸餾,味同嚼蠟矣。分論點3:凡有所學,皆成性格;凡有缺陷,皆有特藥可醫。①比喻論證②舉例論證①論證讀書可以彌補精神上的缺陷,就像運動袪除身體百病一樣;②列舉了各門學科知識的作用。論證方法論據不求甚解樹靶子打靶子立觀點①對任何問題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⑦重要的書要反復讀②全面分析陶淵明的讀書態度擺出曲解“不求甚解”的讀書態度指出“不求甚解”的含義③提倡虛心的“不求甚解”讀書態度用(諸葛亮)來闡述“不求甚解”引用(陸象山)的話,論證(對“不求甚解”解釋的正確性)論證方法⑧引用論證(或道理論證)、舉例論證、對比論證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