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司馬光教學目標1.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點,能跟著老師正確朗讀,注意詞句間的停頓。背誦課文。2.能借助注釋了解文意,用自己的話講故事。3.通過“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的對比理解,感受司馬光沉著冷靜、機智勇敢的人物形象。教學重難點1.能借助注釋了解文意,用自己的話講故事。2.通過“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的對比理解,感受司馬光沉著冷靜、機智勇敢的人物形象。教學過程板塊一以問導入,激發(fā)興趣1.揭題導入,初識人物。板書課題“司馬光”,齊讀課題。了解復姓,初步交流對人物的印象。2.出示課文,了解文言文。出示課文,談談有什么發(fā)現(xiàn)。交流課文的特點。預設:是文言文,全文共兩句話30個字。板塊二 以問引讀,讀出韻味1.請學生試讀,初步讀準讀通。2.跟著老師讀,感受朗讀停頓和語意聯(lián)系。3.自由練讀,強化跟讀效果。(1)正音:聚焦難讀字“甕”“沒”“迸”。(2)停頓:聚焦“光”“眾”“一兒”等,圈畫人物,師生合作讀,體會人物后的朗讀停頓。聚焦“持石”“擊甕”等,體會動作后的朗讀停頓。(3)作業(yè)檢測,把握停頓:出示朗讀要求,鞏固練習。4.展示朗讀,讀出韻味。板塊三以問導學,讀懂故事1.默讀課文,讀懂人物和事件。2.共讀課文,理解故事大意。預設1:群兒戲于庭(1)把注釋代入句子,“庭”理解為“庭院”。(板書:借注釋)看插圖可知群兒是在院子里玩耍。(板書:看插圖)(2)發(fā)現(xiàn)文言文表達與現(xiàn)在語言文字表達的不同。拓展練習,積累文言詞串“學于室”“食于堂”“奔于場”等。預設2: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借助注釋、插圖理解:“甕”是口小肚大的陶器,跌入其中很難自己爬出來。預設3: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理解“持”是兩手抱起,“擊”是用力砸。兩手抱起石頭用力砸甕,才能把裝滿水的甕砸破,救出小孩。(板書:做動作)預設4:水迸,兒得活換詞理解,思考用“噴”“涌”“流”等字來替換“迸”是否合適,體會“迸”是快速噴涌的意思。3.再讀課文,完成練習。(1)自主完成練習。(2)交流反饋,厘清故事的起因、經(jīng)過和結果。起因: 群兒 戲于庭 一兒 登甕 足跌沒水中眾 皆棄去 經(jīng)過: 光 持石擊甕破之結果:兒 得活(3)根據(jù)起因、經(jīng)過和結果,用自己的話講故事,互相評價。4.多種形式朗讀,熟讀成誦。板塊四 以問促思,感悟形象1.群兒與司馬光之比較。思考:危急情況下,為什么司馬光與群兒有這樣不同的表現(xiàn)?預設:群兒面對伙伴落水,緊張害怕,紛紛跑走,符合人之常情;司馬光臨危不亂、沉著冷靜,快速持石擊甕救伙伴,行為異于常人。2.我與司馬光之比較。思考:如果當時你在現(xiàn)場,面對這樣的危急情況,你會怎么做?預設:喊大人幫忙;爬到甕上用手拉;找工具……交流感悟:大家想的救人方法是讓人離開水,而司馬光持石擊甕的方法能快速讓水離開人,這樣的救人方法更符合當時的情況,由此感悟他的沉著冷靜、臨危不亂、聰明機智。板塊五以問促讀,聯(lián)讀拓展出示文言文《文彥博》。1.自由練讀,讀出韻味。2.方法遷移,讀懂故事。總結:歷史上如司馬光、文彥博這樣的名人故事還有很多,希望同學們能運用文言文學習方法,繼續(xù)讀古文、識古人、學智慧。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