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4.1家的意味》教案學科 初中道德與法治 年級冊別 七年級上冊 共1課時教材 人教版 授課類型 新授課 第1課時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本節課選自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生命的思考》中的第4課《幸福和睦的家庭》第一框題《家的意味》。這一部分內容是學生理解家庭、感受親情的重要環節,旨在幫助學生認識“家”的內涵和功能,體會家庭對個人成長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和責任意識。教材通過豐富的案例、故事和活動設計,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理解“家”的意義,包括家作為生命的居所、心靈的港灣、修身之所、代代傳承的生活共同體以及社會的基本細胞等。此外,教材還強調了優良家風的作用,幫助學生認識到家風對個人價值觀念、性格特征、道德修養和行為習慣的影響。通過這些內容的學習,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孝親敬長的意義,增強責任感,為未來的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學情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身心發展迅速,自我意識逐漸增強,但同時也面臨著諸多困惑和挑戰。他們對家庭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思考和感悟。部分學生可能因為家庭環境的不同,對“家”的概念有不同的認知,甚至存在一些誤解或偏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關注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結合他們的生活實際,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引導他們深入思考“家”的真正含義。同時,學生在表達情感和觀點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難,教師應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如討論、分享、角色扮演等,幫助學生克服這些障礙,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此外,學生對于優良家風的理解也較為有限,教師可以通過具體的案例和故事,幫助學生理解家風的內涵及其對個人和社會的影響。課時教學目標政治認同 1. 通過理解“家”的內涵與功能,認識到“家”對我們成長的重要意義,形成對家庭的深厚情感,培養家國情懷。 2. 認同中華文化中“孝”的價值觀念,感念父母養育之恩。 道德修養 1. 感念父母養育之恩,長輩關愛之情,能夠以感恩的心與父母和長輩溝通。 2. 能夠為父母分憂解難,尊重師長。 法治觀念 1. 知道孝親敬長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法律規定的義務。 2. 理解《憲法》和《民法典》中關于家庭關系的規定,增強法律意識。 健全人格 1. 體會家人對自己的付出,感受家是身心的寄居之所,是心靈的港灣。 2. 在家庭生活中學會尊重他人,培養良好的人際關系。 責任意識 1. 提升對家庭的責任感,自覺分擔家庭責任。 2. 增強孝親敬長的行動力,積極參與家庭事務。教學重點、難點重點 1. 家的重要性,包括家作為生命的居所、心靈的港灣、修身之所、代代傳承的生活共同體以及社會的基本細胞。 2. 孝親敬長的意義,尤其是其作為傳統美德和法定義務的雙重屬性。 3. 優良家風的作用,包括對個人價值觀念、性格特征、道德修養和行為習慣的影響。 難點 1. 如何讓學生深刻理解“家”的多重意義,特別是家作為心靈港灣和修身之所的內涵。 2. 如何引導學生將孝親敬長的理念轉化為實際行動,增強責任感。 3. 如何幫助學生理解優良家風的深遠影響,尤其是在現代社會中的作用。教學方法與準備教學方法 議題式教學法、情境探究法、合作學習 教具準備 PPT課件、視頻資料、家風故事手抄報模板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導入新課 創設情境 (1) 播放一段溫馨的家庭生活視頻,展示不同家庭成員之間的互動,如父母照顧孩子、祖孫一起做家務等場景,引發學生對“家”的思考。 (2) 提問:視頻中的家庭給你帶來了什么樣的感受?你認為“家”是什么? (3) 引導學生分享自己對“家”的初步理解,鼓勵他們用關鍵詞描述“家”的特點。 (4) 總結學生的回答,引出本節課的主題——“家的意味”,并板書課題。 (5) 通過PPT展示“家”的字形演變,解釋“家”的古義和今義,幫助學生理解“家”的歷史淵源。 (6) 引導學生思考:“家”不僅僅是一個居住的地方,更是一個充滿愛和溫暖的地方,是我們心靈的港灣。 (7) 介紹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明確學習任務。 (8) 鼓勵學生帶著問題進入接下來的學習,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引入思考 (1) 提問:你認為“家”有哪些功能?它對我們有什么重要意義? (2) 展示周恩來家庭對他成長的影響的故事,引導學生思考家庭對個人成長的作用。 (3) 通過PPT展示周恩來的家庭背景,介紹他的父親周貽能的性格特點和對周恩來的深遠影響。 (4) 引導學生討論:家庭對個人的成長有哪些積極影響? (5) 總結學生的討論結果,指出家庭不僅是物質生活的保障,更是精神成長的搖籃。 (6) 引導學生思考:家庭對我們的成長有哪些具體影響?例如,家庭環境如何影響我們的價值觀、性格和行為習慣? (7) 通過PPT展示更多家庭對個人成長的正面案例,如科學家、藝術家等名人的家庭故事。 (8) 引導學生總結: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課堂,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師,家庭對個人的成長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1. 觀看視頻,感受家庭的溫暖。 2. 分享自己對“家”的理解,用關鍵詞描述“家”的特點。 3. 思考并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積極參與討論。 4. 帶著問題進入接下來的學習,激發學習興趣。設計意圖 通過視頻和故事的引入,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幫助他們從感性層面理解“家”的重要性,為后續的理性分析打下基礎。同時,通過提問和討論,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家”的多重意義,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探究活動一:家的內涵 活動一:探討“家”的多重意義 小組討論 (1) 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4-5人,發放討論提綱,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討論“家”的多重意義。 (2) 提供討論話題:①家是生命的居所;②家是心靈的港灣;③家是我們的第一所學校;④家是代代傳承的生活共同體;⑤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 (3) 每個小組選擇一個話題進行深入討論,記錄討論結果,并推選一名代表準備發言。 (4) 教師巡視各小組,了解討論情況,適時給予指導和提示。 (5) 每個小組依次匯報討論結果,其他小組可以補充或提出不同意見。 (6) 教師總結各小組的討論結果,提煉出“家”的多重意義,并通過PPT展示相關圖片和文字資料,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 (7) 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說家是生命的居所?為什么說家是心靈的港灣? (8) 通過PPT展示更多的案例和故事,幫助學生理解“家”作為修身之所和代代傳承的生活共同體的意義。 案例分析 (1) 展示周恩來的家庭故事,分析優良家風對個人成長的影響。 (2) 引導學生思考:優良家風對個人的價值觀、性格特征、道德修養和行為習慣有哪些具體影響? (3) 通過PPT展示更多優良家風的故事,如曾國藩、林則徐等名人家風的傳承。 (4) 引導學生討論:優良家風如何促進家庭的和諧與幸福? (5) 總結學生的討論結果,指出優良家風不僅影響個人的成長,還對家庭和社會有著深遠的影響。 (6) 引導學生思考:我們應該如何傳承和發揚優良家風? (7) 通過PPT展示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家風”的講話,強調家庭建設的重要性。 (8) 引導學生思考:我們每個人都是家庭的一員,應該為家庭的和諧與幸福貢獻自己的力量。 1. 參與小組討論,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探討“家”的多重意義。 2. 積極發言,分享自己的觀點和感受。 3. 認真傾聽其他小組的匯報,提出補充或不同意見。 4. 思考優良家風對個人成長的影響,積極參與討論。設計意圖 通過小組討論和案例分析,幫助學生從多個角度理解“家”的多重意義,培養他們的合作學習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同時,通過具體的案例和故事,引導學生認識到優良家風對個人和社會的深遠影響,增強他們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探究活動二:孝親敬長的意義 活動二:理解孝親敬長的意義 情境模擬 (1) 創設情境:假設今天是母親節,學校組織了一場“謝謝媽媽”的主題活動。請同學們模擬活動現場,表達對媽媽的感激之情。 (2) 提供情境背景:九年級學生小芳端上第一次親手做的菜請媽媽品嘗,媽媽幸福地說:“這是女兒的味道,真好!”現場響起熱烈的掌聲。 (3) 引導學生思考:在這個情境中,小芳的行為體現了什么?我們應該如何表達對父母的感激之情? (4) 組織學生分組模擬類似的場景,鼓勵他們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父母的愛和感激。 (5) 每個小組表演后,教師進行點評,指出哪些行為體現了孝親敬長的精神。 (6) 引導學生思考:孝親敬長不僅僅是長大成人以后的事,而是從現在開始就要付諸行動。 (7) 通過PPT展示《論語·學而》中的名言:“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歟!”幫助學生理解孝親敬長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8) 引導學生思考:孝親敬長不僅是道德要求,也是法律規定的義務。我們應該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踐行孝親敬長的精神? 法律解讀 (1) 通過PPT展示《憲法》和《民法典》中關于家庭關系的規定,幫助學生理解孝親敬長的法律依據。 (2) 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法律規定子女有贍養父母的義務?這對我們有何啟示? (3) 通過PPT展示相關的法律條文,幫助學生理解孝親敬長不僅是道德要求,也是法律規定的義務。 (4) 引導學生思考:我們應該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踐行孝親敬長的精神? (5) 通過PPT展示一些孝親敬長的感人故事,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6) 引導學生思考:我們應該如何在家庭中承擔起自己的責任? (7) 通過PPT展示一些家庭責任的具體表現,如關心父母、分擔家務等。 (8) 引導學生思考:我們應該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踐行孝親敬長的精神? 1. 參與情境模擬,表達對父母的感激之情。 2. 思考孝親敬長的意義,積極參與討論。 3. 了解孝親敬長的法律依據,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4. 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踐行孝親敬長的精神。設計意圖 通過情境模擬和法律解讀,幫助學生深刻理解孝親敬長的意義,培養他們的責任感和法律意識。同時,通過具體的案例和故事,引導學生認識到孝親敬長不僅是道德要求,也是法律規定的義務,增強他們的行動力。課堂總結 回顧知識點 (1) 回顧本節課的主要內容,總結“家”的多重意義,包括家作為生命的居所、心靈的港灣、修身之所、代代傳承的生活共同體以及社會的基本細胞。 (2) 強調孝親敬長的意義,指出它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法律規定的義務。 (3) 總結優良家風的作用,指出它對個人和社會的深遠影響。 (4) 引導學生思考:我們應該如何傳承和發揚優良家風? (5) 通過PPT展示本節課的知識框架,幫助學生梳理知識點。 (6) 引導學生反思: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對“家”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7) 引導學生思考:我們應該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踐行孝親敬長的精神? (8) 鼓勵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為家庭的和諧與幸福貢獻自己的力量。 1. 回顧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梳理知識點。 2. 反思自己對“家”的新認識,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踐行孝親敬長的精神。 3. 積極參與課堂總結,鞏固所學知識。設計意圖 通過課堂總結,幫助學生梳理本節課的知識點,鞏固所學內容。同時,通過反思和應用,引導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和責任感。作業設計課后練習 1. 查找資料,搜集一些優良家風故事,制作成手抄報,在班級展示。要求手抄報內容豐富,圖文并茂,能夠體現優良家風對個人和社會的積極影響。 2. 寫一篇短文,題目為《我眼中的家》,字數不少于300字。要求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談談你對“家”的理解和感受,特別要突出“家”的多重意義,如家是生命的居所、心靈的港灣、修身之所、代代傳承的生活共同體以及社會的基本細胞。 3. 選擇一位你敬仰的歷史人物或名人,查找他/她的家庭背景和家風故事,寫一篇讀后感,字數不少于300字。要求分析該人物的家庭對其成長的影響,并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你從中得到的啟發。板書設計《4.1 家的意味》 1. 家的內涵 - 生命的居所 - 心靈的港灣 - 修身之所 - 代代傳承的生活共同體 - 社會的基本細胞 2. 家的意義 - 家庭對個人成長的影響 - 優良家風的作用 3. 孝親敬長的意義 - 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 法律規定的義務 4. 優良家風的影響 - 影響價值觀念、性格特征、道德修養和行為習慣 - 促進家庭幸福和諧 5. 課堂總結 - 回顧知識點 - 反思與應用 板書設計采用分層結構,將“家的內涵”、“家的意義”、“孝親敬長的意義”和“優良家風的影響”四個主要板塊分別列出,每個板塊下再細分具體內容。通過這種結構化的板書設計,幫助學生理清思路,明確重點,便于記憶和復習。同時,板書中使用簡潔的文字和符號,突出關鍵信息,避免過多的文字堆砌,使板書更加清晰易懂。教學反思成功之處 1. 通過視頻和故事的引入,成功激發了學生的情感共鳴,幫助他們從感性層面理解“家”的重要性,為后續的理性分析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 小組討論和情境模擬等活動設計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培養了他們的合作學習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學生在活動中表現出較高的參與度和創造力,能夠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深入思考“家”的多重意義。 3. 通過具體的案例和故事,幫助學生認識到優良家風對個人和社會的深遠影響,增強了他們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特別是在法律解讀環節,學生對孝親敬長的法律依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樹立了正確的價值觀。 不足之處 1. 在小組討論環節,部分學生參與度不高,個別小組討論不夠深入,導致討論效果不佳。今后可以在討論前提供更詳細的討論提綱,明確討論的要求和標準,確保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 2. 在情境模擬環節,部分學生的表現略顯拘謹,未能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今后可以在模擬前進行更多的示范和指導,幫助學生克服緊張情緒,提升表現力。 3. 課堂時間安排稍顯緊湊,部分環節的時間控制不夠合理,導致個別內容未能充分展開。今后可以適當調整時間分配,確保每個環節都能得到充分的討論和講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