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題 雙曲線及其標準方程課型 新授課教學內容分析 雙曲線是三種圓錐曲線中最復雜的一種,在新課程教材中是先學習橢圓,再學習雙曲線,這充分考慮了緊密聯系知識體系和由易到難的教學要求,符合學生的學習思維,有利于學生掌握和鞏固。本課的主要學習內容有:①探求軌跡(雙曲線),②學習雙曲線的概念,③推導雙曲線標準方程,④學習標準方程的簡單求法。學情分析 有利因素:學生先前已經學習了橢圓,基本掌握了橢圓的有關問題及研究方法,而雙曲線問題,它與橢圓問題有類似性,所以橢圓內容的學習為雙曲線內容的學習奠定了基礎。另外由于雙曲線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學生已經對雙曲線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這就激發了學生學習雙曲線知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不利因素:雖然橢圓與雙曲線的問題有類似性,但又不全相同,學生本身對數學圖形,符號,文字三種語言的相互轉化仍存在一定困難,再受學習橢圓的定勢思維,容易混淆兩種圓錐曲線的幾何量關系(如:標準方程中a,b,c的關系,焦點位置的確定),這在教學中應引起高度的重視,并采取了相應的措施來克服這些不利因素。學習目標 1.通過觀看雙曲線形成過程,從幾何情境中認識雙曲線的幾何特征,抽象出雙曲線的定義, 發展數學抽象的核心素養. 2.通過學生小組合作推導出雙曲線的標準方程, 能說出雙曲線標準方程中a,b,c的幾何意義,體會類比、數形結合及轉化思想. 3.通過典例分析會求雙曲線的焦點和標準方程, 提升數學計算的核心素養.重難點 1.通過觀看雙曲線形成過程,從幾何情境中認識雙曲線的幾何特征,抽象出雙曲線的定義, 發展數學抽象的核心素養. 2.通過學生小組合作推導出雙曲線的標準方程, 能說出雙曲線標準方程中a,b,c的幾何意義,體會類比、數形結合及轉化思想.評價任務 1.通過任務一,達標檢測1完成學習目標1. 2.通過任務二完成學習目標2. 3.通過任務三、達標檢測2完成學習目標3.教學評活動過程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環節一:(雙曲線的定義)1.回顧舊知:橢圓的定義是什么?橢圓的標準方程是什么?怎么推導而來? 2.提出新知,感受雙曲線形成 在橢圓定義中,到兩定點的距離之“和”改為到兩定點的距離之“差”為定值,則曲線的軌跡又會如何?可利用什么工具來展示? (提示:利用拉鏈頭的運動軌跡) 展示:取拉鏈,拉開,在拉開的兩邊上取兩個點 分別固定在紙上作為兩個定點,記為F1和F2 (注意F1F2的距離要比拉鏈兩點的差要大), 把筆尖搭在拉鏈頭M處,隨著拉鏈的拉開或 閉合,筆尖就畫出一條曲線。 3.分析演示過程,得到雙曲線定義 ⑴.定義:平面內與兩個定點F1、F2的距離的差的絕對值等于常數(小于|F1F2|,且不等于0)的點的軌跡叫做雙曲線,這兩個定點叫做雙曲線的焦點,兩焦點間的距離叫做雙曲線的焦距。 ⑵.深刻剖析定義:①定義中為什么強調“距離的差的絕對值”為常數?②為什么要求這個常數一定要小于|F1F2|的值?問題2:這個常數與兩定點間的距離之間的大小又有什么具體的要求呢? 4.類比橢圓,推導雙曲線的標準方程 ⑴、推導:回憶橢圓的標準方程的推導步驟,以此來推導雙曲線的標準方程。思考、回答問題 觀看視頻,思考,回答問題設計意圖:通過介紹有關雙曲線的實物,引起學生興趣,激發學習的欲望; 讓學生體會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形成良好的解題思路。環節二:雙曲線的標準方程教師活動 4.類比橢圓,推導雙曲線的標準方程 ⑴.推導:回憶橢圓的標準方程的推導步驟,以此來推導雙曲線的標準方程。 ⑵.標準方程: ①.雙曲線的標準方程 當焦點在x軸上,中心在原點時,方程形式: 當焦點在y軸上,中心在原點時,方程形式: ②.參數a,b,c的關系 5.應用解題,鞏固知識要點 例1、已知雙曲線兩個焦點分別為 F1(-5,0), F2(5,0),雙曲線上一點P到F1,F2距離差的絕對值等于6,求雙曲線的標準方程。 學生活動 思考、獨立完成; 小組合作,推導雙曲線的方程 歸納方程的特點,能說出判斷焦點位置的方法。 學生板演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觀察、分析,類比、抽象概括的能力;培養學生應用所學知識,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板書設計 學習目標: 1. 2. 3.課題:雙曲線及其標準方程 定義 標準方程 (表格)標準方程的推導過程 學生演板 達標檢測教學反思與改進 在雙曲線的定義出來后,再強調一下定義以及與橢圓的聯系和區分,加強題訓練,鞏固所學知識和方法; 語言不夠精煉,問題應更加精煉; 學生的參與度再多一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