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穿井得一人》教學設計教學設計課題 《穿井得一人》課型 新授課 復習課口 試卷講評課口 其它課口教學內容分析 《穿井得一人》這篇寓言告訴我們,對于傳聞,要以審慎的態度進行分析、甄別,不要輕易相信傳聞,也不要輕易傳播未經證實的傳聞。 丁家打了一口井,省了一個人的勞力,相當于家里多了一個人——這是事情的真相。但在傳播的過程中就變成了“丁家挖井挖出一個人來”。為什么會造成這樣的訛傳 其實原因很多:丁氏對此表述不夠清楚,這是其一;“有聞而傳之者”未經調查分析就傳播開去,這是其二;“國人”似乎也樂于接受這種離奇的傳聞,于是愈傳愈廣,這是其三。事實上我們現實生活中的許多謠傳也是這樣產生的,這個古老的故事對于我們仍然有很大的啟示意義。學情分析 學生剛剛踏進中學的大門,不習慣于根據文本思考問題不愛質疑,即使是愛發言的學生,他們發言的內容也往往來源于他們手中的資料,沒有自己的思想,而我們的課程設置是一開學就讓學生學習文言文,盡管他們在小學學過文言文,但只要求學生大致了解,學生還不具有閱讀淺顯文言文的能力,而文言文的內容離現在久遠,語言表達習慣與現代漢語有很大差異,學生害怕文言文,拿到一篇文言文如同狗咬刺猬,不知如何下手,學習起來比較費勁,這給我的語文教學帶來了挑戰。新課程理念要求教學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服務,這就要求語文教學不僅僅是讓學生弄懂幾篇文言文,更要讓學生懂得如何獨立讀通成千上萬的文言文。學習前五單元的文言文時,我注重了培養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轉變學生思維,鼓勵學生根據文本獨立思考,大膽質疑;訓練了學生借助課下注釋、工具書、造字法、成語及所在句子的意義理解一個詞,和根據文章解一句話的能力,但漢語言文字內涵非常豐富,同樣一個詞,在不同的語言環境里有不同的意義,運用上述方法并不能把每一個詞都理解準確。要準確理解一個詞的詞義,還要結合上下語言環境。讀懂《穿井得一人》這篇文章的關鍵在于準確理解幾個“得”的意思。我估計學生理解課文時,會在幾個“得”上卡殼,卡殼的原因是不會結合語言環境理解一個詞。針對這個情況,在疏通文意時給學生提示,解決難題。學習目標 1.積累文言詞語,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2.發揮想象,能夠合理補充描述人物的神態、動作的內容。 3.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學習多角度看問題的思維方式,能夠從文中學習到對待傳聞的正確方法。重難點 1.積累文言詞語,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2.發揮想象,能夠合理補充描述人物的神態、動作的內容。評價任務 (1)設置活動二初讀課文,講故事,通過疏通文意,積累文言詞語,理解基本內容。 (2)設置活動三品讀課文,想細節,通過發揮合理想象,能夠合理補充描述人物的神態、動作的內容。 (3)設置活動四悟讀課文,知事理,通過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多角度理解文章寓意。教學評活動過程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環節一:積累字詞 清障礙教師活動: 出示需要積累的字詞 學生活動:完成字詞的注音和解釋設計意圖: 積累文言詞語,對學生自主閱讀的效果進行檢測,同時也是對學生積累常見文言實詞方法上的示范。環節二:初讀課文 講故事教師活動: 出示帶有文章節奏劃分、不同排版的課文。 學生活動: 朗讀課文,說一說,課文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設計意圖; 熟悉文本,整體感知文本環節三:品讀課文 想細節教師活動: 引導學生掌握關鍵文言詞語,疏通文意,把握文章細節。 學生活動: 根據提示的重要詞語,翻譯課文,找出歧義產生的關鍵所在。充分發揮想象,合理補充描述人物神態、動作等內容。標記能代表作者的觀點的話,體會作者在批判誰。設計意圖: 讓學生充分發揮合理想象,是學生能夠深入的體會寓言包含的意蘊,深入的理解寓意,為下一環節“悟讀課文,知事理”做準備。環節四:悟讀課文 知事理教師活動: 出示問題,1、宋君是如何處理這件事?2、宋國的國君決定追究這起謠言的責任人,任你為欽差大臣,你覺得造成如此結局,到底誰為這起謠言負責任呢 為什么?引導學生學習多角度看問題,學習到對待傳聞的正確方法。學生活動: 思考問題,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學習多角度看問題的思維方式,談談學習到的避免傳聞應該怎么做。設計意圖: 讓學生學習多角度看問題的思維方式,能夠從文中學習到對待傳聞的正確方法。環節五:拓讀課文 巧延伸教師活動: 出示延伸材料 學生活動: 根據延伸材料,談對待傳聞的正確方法。設計意圖: 讓學生把學習到的啟示,應用到生活實際中。作業與拓展學習設計 (1)課堂練習:當堂檢測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 (2)課外閱讀《伊索寓言》。板書設計 穿井得一人 《呂氏春秋》 得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