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8張PPT)第四課 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與社會保障必修二 經濟與社會補充一:如何分好“蛋糕”:首先要做大“蛋糕”,即大力發展經濟(要提高生產效率);其次要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要公平分配)補充二:效率(生產效率)與公平(分配公平)的關系 :①效率是實現公平的前提;②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證。如果說為我們提供更多更優質的產品與服務,是在做大“蛋糕”,那么這些產品和服務的分配,就是在分“蛋糕”。4.1 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4.1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完善個人收入分配1.決定因素3.按要素分配4.居民個人獲得收入的途徑:4點1.原因:2.要求/措施:6點知識結構(4)意義:(2)性質---社會主義的分配原則(5) 必要性/必然性:(3)基本內容和要求:2.按勞分配(1)前提---在公有制經濟中實行5.正確認識和對待勞動:決定(分配)(生產)生產資料所有制決定分配方式公有制為主體、 P3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決定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生產力生產關系根本原因 /根本因素 :我國生產力/經濟發展水平決定1.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因/決定因素:決定原因 /決定因素 :(1)前提:(2)性質:(3)內容和要求:表現: ①在國家機關,公有制事業單位和公有制企業中的職工 工資、獎金、津貼。②公有制控股的股份制企業中的職工工資、獎金、津貼。③農村經濟中的承包集體土地獲得的收益。社會主義的分配原則;有勞動能力的社會成員必須參加勞動;在作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勞動者提供的勞動(包括勞動數量和質量)為尺度對個人進行分配,多勞多得,少勞少得。尺度主體2.按勞分配分配結果在公有制經濟中實行;知能訓練——單項選擇解析:外資企業屬于非公有制經濟,其收入分配屬于按勞動要素分配,不是按勞分配,①排除。村民承包集體魚塘,只有承包經營權,沒有對魚塘的所有權,因此屬于公有制經濟中的集體經濟,其收入符合按勞分配,②入選。銀行儲蓄存款獲得的利息收入屬于按要素分配中的資本要素,不屬于按勞分配,③排除。國有企業屬于公有制經濟,其獎金、津貼實行按勞分配,④入選。按勞分配是我國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中個人消費品分配的基本原則。下列收入中屬于按勞分配的是( )①外資企業勞動者的工資收入 ②村民承包集體魚塘的收入③銀行儲蓄存款獲得的利息收入 ④國有企業職工獎金、津貼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C(5)必然性/必要性:(4)意義①提高效率:有助于充分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激勵勞動者努力學習科學技術、提高勞動技能,促進社會生產的發展。②促進公平:實行按勞分配是對人類以往幾千年來不勞而獲的剝削制度的根本否定,體現了勞動者共同勞動、平等分配的社會地位。在公有制范圍內,現階段為什么一定要按勞分配,而不能按需分配或平均分配呢?2.按勞分配①生產資料公有制是實行按勞分配的前提;②社會主義公有制條件下的生產力發展水平是實行按勞分配的物質基礎;③社會主義條件下人們勞動的性質和特點是實行按勞分配的直接原因。按勞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經濟中;但公有制經濟中還存在按要素分配,福利性分配等; (記)非公有制經濟中就只有按生產要素分配;按生產要素分配既存在于公有制經濟中,又存在于非公有制經濟中。實行按勞分配是由我國現實的經濟條件決定的,其直接原因是 ( )A. 我國生產發展不平衡B. 我國的公有制有多種實現形式C. 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D. 現階段人們勞動的性質和特點D解析:A項我國生產發展不平衡是實行按勞分配的物質基礎;B項我國的公有制有多種實現形式,不合題意;C項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D項符合題意。1、存在原因: 2、方式+表現:多種所有制經濟的存在要素 表現勞動要素 在個體經濟、私營企業和外資企業中,勞動者的工資獎金津貼資本要素 私營企業主生產經營取得的稅后利潤,債權人取得的利息收入、股息分紅,債券、股票交易收入,等等技術要素 技術入股,專利轉讓的收入管理要素 企業的管理人才憑借其管理才能在生產經營中的貢獻而參與分配的方式土地要素 房屋的租金,土地的使用金數據要素 是指那些以電子形式存在的、通過計算的方式參與到生產經營活動并發揮重要價值的數據資源。在數字經濟中,數據要素的角色可與傳統的生產要素(如勞動力、資本和土地)相提并論。數據要素是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引擎,是賦能行業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的重要支撐,也是國家基礎性戰略資源。---按(生產)要素分配3.多種分配方式(3)意義:①有利于讓一切要素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動資源優化配置,促進經濟發展。②是對市場經濟條件下各種要素所有權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確認。加寫③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加寫3.按(生產)要素分配補充:1.按生產要素分配主要存在于非公有制經濟中; 記2.按生產要素分配可增加居民收入,但可能帶來收入差距擴大;3.縮小收入差距而不能消除收入差距(即平均主義)。4.居民個人獲得收入的途徑: P46A 勞動性收入:工資、獎金、津貼等B 財產性收入:利息、租金等C 經營性收入:生產經營D 轉移性收入:養老金、社會救濟、政府補貼注意: 勞動性收入分為:按勞分配收入 與 按勞動要素分配收入 ;非勞動性收入分為:財產性收入、經營性收入、轉移性收入等。(2023·海南·高考真題)右表為2022年全國居民收入情況: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對上表信息解讀正確的是( )①勞動性收入是我國居民收入的主要來源②人均經營凈收入增長主要是依靠土地出租③人均轉移凈收入增長反映了國家大力促進社會公平正義④人均財產凈收入增加表明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絕對量(元) 漲幅 比重人均可支配收入 36883 5.0% 人均工資性收入 20590 4.9% 55.8%人均經營凈收入 6175 4.8% 16.7%人均財產凈收入 3227 4.9% 8.7%人均轉移凈收入 6892 5.5% 18.7%【詳解】①:從圖表信息可知,2022年全國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占比最高,達55.8%,表明勞動性收入是我國居民收入的主要來源,①正確。②:經營性收入指通過生產經營活動所獲得的收入。材料沒有反映土地出租,且土地出租得到的收入屬于財產性收入,不是經營性收入,②排除。③:轉移性收入指國家、單位、社會團體對住戶的各種經常性轉移支付和住戶之間的經常性收入轉移,包括養老金、社會救濟和補助、政策性生產補貼、政策性生活補貼、救災款等。人均轉移凈收入增長反映了國家大力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反映了國家在再分配環節更加注重公平,③正確。④:通過人均財產凈收入增加,無法反映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④排除。A(1)重要性:勞動是財富的源泉,我們獲取的任何收人歸根結底都來自勞動創造。(2) 正確態度:要弘揚勞動精神,崇尚勞動、尊重勞動,牢固樹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觀念。要鼓勵全體勞動者通過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致富。5.正確認識和對待 勞動: P471. 完善個人收入分配的原因:二, 完善個人收入分配角度 闡 釋主要矛盾 當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要求完善收入分配。改善民生 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效率與公平的關系 實現收入分配公平有利于調動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提高經濟效率,增加社會財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促進全體人民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根本目標。分配與消費的關系 有利于擴大居民的消費需求,發揮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發展思想和理念 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協調發展和共享發展的新發展理念的要求,有利于讓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經濟高質量發展 建設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體系,有利于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1)根本措施: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增加社會財富,為實現社會收入分配公平提供物質基礎;(2)制度保障: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理順國家、企業和個人三者的收入分配關系,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制度體系,健全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3)“兩個同步”:要堅持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勞動報酬提高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基本同步。(4) 在初次分配方面,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堅持多勞多得,鼓勵勤勞致富,促進機會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探索多種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眾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財產性收入。在再分配方面,要加大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等調節力度。完善個人所得稅制度,規范收入分配秩序,規范財富積累機制,保護合法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要重視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引導、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業、社會組織、個人積極參與公益慈善事業。2. 完善個人收入分配的措施/要求: 6點分配制度是促進共同富裕的基礎性制度。區分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初次分配 再分配(也稱社會轉移分配)范圍 在物質生產部門內部進行 全社會主體 主要是企業 國家、政府舉例 企業職工工資:按勞分配收入和生產要素分配獲得的收入,都屬于 初次分配 (個人所得稅、財產稅;社會保障制度等轉移支付,包括社會保險、社會福利、社會救濟和社會優撫)政府要履行好再分配調節職能,縮小收入分配差距。下列體現這一要求的是 ( )①健全和完善社會保障機制②拓寬居民財產性收入渠道③逐步提高最低工資標準④加大貧困地區轉移支付力度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C解析:最低工資標準、財產性性收入,屬于初次分配范疇;社會保障、轉移支付屬于再分配范疇。故選C。是縮小,不能說是消除收入差距(2024·全國·高考真題)以下是某縣關于如何盤活本地閑置耕地的討論。農戶:家里青壯年外出打工了,耕地閑置了,不如流轉給村集體吧!村集體:可是我們不擅長經營!不如把閑置耕地外包給專業合作社,農戶、村集體和專業合作社,三方按合理比例分紅。專業合作社:這個咱在行!咱把流轉的這 800多畝耕地整治后,進行規模種植和管理。縣政府:這個經營模式好!誰種植就補貼誰! 該經營模式好在( )①讓農戶閑置耕地作為生產要素參與收入分配②引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高農業生產效率③運用初次分配機制,調動農業種植的積極性④增強村集體的經營能力,擴大集體收入來源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詳解】①②:農戶把閑置的耕地外包給專業合作社,農戶、村集體和專業合作社,三方按合理比例分紅,這是讓農戶閑置耕地作為生產要素參與收入分配的體現,也有利于引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進行進行規模種植和管理,提高農業生產效率,①②符合題意。③:縣政府:“這個經營模式好!誰種植就補貼誰!”,這意味著種田補貼轉移給經營者,這是在運用再分配調節機制,而不是運用初次分配機制,③排除。④:農戶把閑置的耕地外包給專業合作社時,村集體按合理比例分紅,這是村集體憑對土地的所有權和管理獲得收入,村集體對流轉耕地并沒有經營權力,此舉也沒有擴大集體收入來源,④排除。A相關鏈接 P48《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第十六條規定,國家實行財政轉移支付制度。財政轉移支付包括中央對地方的轉移支付和地方上級政府對下級政府的轉移支付,以為均衡地區間基本財力、由下級政府統籌安排使用的一般性轉移支付為主體。個人所得稅是國家對個人所得征收的一種稅,(作用)是調節個人收入分配、實現社會公平的有效手段。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專項扣除,包括居民個人按照國家規定的范圍和標準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等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等;專項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贍養老人等支出。應納稅所得額 = 月工資 - 5000元 - 專項扣除 - 專項附加扣除4.2 我國的社會保障4.2我國的社會保障多種多樣的社會保障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要求:(1.2.3.4)2-3.地位/作用:知識結構(4)社會優撫---(特殊保障)(1)社會保險---(核心)(3) 社會福利----(最高保障)(2)社會救助---(最低保障)4.構成1.含義(5)其他社會保障形式1.社會保障的含義 P50國家依法建立起由政府和社會承擔主要責任的社會保障。主體:國家方式:依法主要責任:政府和社會承擔社會保障的地位與作用:相關鏈接:社會保障既有經濟保障,也有服務保障。 P51社會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維護社會公平,增進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2,地位:3,作用:①社會保障作為精巧的“社會減震器”, 通過防范化解社會成員的生存危機,保障他們的基本生活權利(不會提高居民收入),能夠有效維護社會生活秩序的穩定, 發揮民生保障安全網作用。②社會保障通過國民經濟再分配,發揮收入分配調節器作用,能夠調節不同社會群體間的利益關系,化解社會矛盾沖突,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補充:維護社會公平是社會保障的基本出發點與歸宿③社會保障通過風險分攤與責任共擔,充分發揮社會互助共濟功能,同時通過社會成員的自助與他助,推動社會持續健康發展。解析:社會保障通過風險分攤與責任共擔,充分發揮社會互助功能,②中“化解人民各種生活風險”說法過于絕對。社會保障充分發揮社會互助功能,同時通過社會成員的自助與他助,推動社會持續健康發展,③中“實現共同富裕”與題意不符。社會保障制度是在政府的管理之下,以國家為主體,依據一定的法律和規定,通過國民收入的再分配,以社會保障基金為依托,對公民在暫時或者永久失去勞動能力以及由于各種原因生活發生困難時給子物質幫助,用以保障居民最基本的生活需要 的保障制度。現在社會保障制度的功能有( )①能夠有效維護社會生活秩序的穩定②通過風險分攤,化解人民各種生活風險③發揮社會互助功能,實現共同富裕④化解社會矛盾和沖突,促進社會公平正義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B4、社會保障的構成 / 形式 :1、社會保險2、社會救助3、社會福利4、社會優撫5、其他形式:如企業年金,社區服務 P51-52社會保障體系社會保障四種形式形式 社會保險 社會救助 社會福利 社會優撫對象 公民 無法維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 全體社會成員 現軍人、復員退伍、軍人軍烈屬方式 依法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 政府通過國民收入再分配 政府實施 政府實施內容 養老保險(16% , 8%)、 醫療保險(6.4% ,2%)、 失業保險(0.5% , 0.5%)、 工傷保險(0.2-1.9% , 0)、 生育保險; 保障最低的 生活水平 社會化服務、實物供給、福利津貼 物質照顧、生活和工作安置、精神撫慰的褒揚性、補償性、優待性、綜合性特殊社會保障地位 核心地位 是歷史最悠久的社會保障形式 保障社會成員生活安全和生存權利的“最后一道防線” 最高層次的保障 特殊的社會保障商業保險分為人身保險和財產保險兩大類。購買商業保險,是規避風險(是減少降低的意思,不是杜絕風險)的有效措施。相關鏈接:社會保險 商業保險不 同 點 性質 具有強制性和福利性質 自愿的市場行為給付標準 只保障基本生活 項目廣泛,標準較高經營目標 保障社會成員的基本生活, 維護社會穩定 追求利潤經營方式 由國家經辦 保險公司經營費用來源 由國家、單位和個人分攤 全部由個人承擔保障對象 法律規定有權利享受社會保險的人 簽訂保險合同并按照約定繳費的人保障水平 保障社會成員的基本生活需求 滿足被保險人較高層次的保險需求相同點 都是經濟保障機制,都要求投保人事先繳納保險費,保護投保人 遇到風險后獲得一定的補償,都是風險規避和轉移機制。解析:材料中,“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均財政補助標準提高30元”“個人繳費標準同步提高40元”,說明③④符合題意。提高醫療補助標準,主要是為了提升城鄉居民基本醫保水平,與優化城鄉居民的消費結構無關,①排除。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屬于社會保險,不屬于商業保險,②排除。近期,某省印發通知明確提出,2021年全省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均財政 補助標準提高30元,達到每人每年580元。2021年預收2022年度的個人繳費標準同步提高40元,達到每人每年320元。此舉旨在( )①優化城鄉居民的消費結構②充分彰顯商業保險的互助特征③提升城鄉居民基本醫保水平④更好保障居民的社會保險權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D(2023·廣東·高考真題)2022年1月,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信息系統啟動。截至2022年6月底,全國所有省份完成基金財務系統部省對接,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一本賬”基本形成,在全國范圍內實現“五統一”,即統一繳費政策、統一基金收支管理、統一待遇調整、統一信息系統、統一經辦服務管理。這有利于( )①實現數據集中管理,提升數據要素價值②加大社會保險費對個人所得稅的抵減作用③實時查詢繳費信息,在線申領社會救助金④改善公共服務能力,推動養老保險制度公平化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詳解】①:養老保險基金在全國范圍內實現“五統一”,有助于統一數據,實現全國養老保險數據的集中管理,提升數據要素價值,發揮全國匯聚數據優勢,①符合題意。②:材料沒有涉及加大社會保險費對個人所得稅的抵減作用,②排除。③:養老保險屬于社會保險的一種,材料強調的是社會保險,而非社會救助,③排除。④:養老保險全國統籌,既無地區差別,也無行業差別,充分體現制度公平,有利于提高養老保險基金的利用效率,改善公共服務能力,④符合題意。B(2023·山東·高考)近年來,我國醫保多項改革措施取得顯著成效,建成全國統一的醫保信息平臺,2022年全國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基金支付809.19億元;開展國家醫保藥品目錄準入談判,實現醫保用藥全國范圍基本統一;國家集中采購7批294種藥品,平均降價超過50%。關于醫保改革,下列傳導正確的是( )① 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提高社會福利水平→提高居民參加醫療保險積極性② 醫保藥品目錄準入談判→篩選創新藥進入目錄→提升醫保基金使用效能③ 統一醫保用藥范圍→增加藥品報銷種類→滿足居民高層次保險需求④ 藥品集中采購→通過市場化機制以量換價→降低居民醫療負擔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詳解】①:醫療保險屬于社會保險,不屬于社會福利,因此醫保改革不會提高社會福利水平,①傳導錯誤。②:開展國家醫保藥品目錄準入談判,篩選創新藥進入目錄,有利于提升醫保基金使用效能,②傳導正確③:醫療保險屬于社會保險,滿足的是居民的基本保險需求,滿足居民高層次保險需求的是商業保險,因此,醫保改革不能滿足居民高層次保險需求,③傳導錯誤。④:實現藥品集中采購,是國家通過市場化機制以量換價,有利于降低居民醫療負擔,④傳導正確。C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要公平對待每個公民并確保其享受相應的社會保障權益。2.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既要盡力而為,又要量力而行,要堅持社會保障水平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3.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要做到權責清晰,必須明確各方的權利與責任,嚴格依法監管 。4.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要堅持應保盡保原則,按照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的要求,加快健全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安全規范、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要求: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要公平對待每個公民并確保其享受相應的社會保障權益。為此,要:(1)建立起覆蓋全民、城鄉統籌、公平統一的社會保障體系,形成沒有翻洞的“安全網”;(2)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要更多地維護好弱勢群體的利益,縮小貧富差距,促進社會和諧發展要求:2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既要盡力而為,又要量力而行,要堅持社會保障水平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的要求:經濟發展水平與社會保障水平的關系:①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民對生活安全保障的要求越來越高,我們要通過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不斷滿足人民的社會保障需求。②同時,經濟發展是社會保障的基礎。如果沒有相應的經濟實力作支撐,社會保障即使建立起來也無法維持下去。③只有建立起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保障適度的社會保障體系,才能使社會保障持續發展。3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要做到權責清晰,必須明確各方的權利與責任,嚴格依法監管 。享受社會保障是社會成員的一項法定權利,也是現代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社會保障資金的籌集涉及政府、企業、個人和其他單位的經濟利益,需要各方合理分擔責任(補充:完善社會保障不僅僅是國家/政府的事,個人與企業也需分擔責任)。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的要求:4.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要堅持應保盡保原則,按照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的要求,加快健全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安全規范、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的要求:多層次強調的是不能只有政府主導的法定保障項目,還需要充分調動市場與社會力量。例如,大力發展商業保險可以補充基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的不足。此外,多層次體系的構建能夠最大限度地動員各種資源,促使社會保障的物質基礎不斷壯大,這是確保這一制度更加全面地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并且永續發展的重要條件。(2024·山東·高考真題)山東某市運用數字化技術打造新型智慧醫療服務體系。激活醫療數據資源,建立基于健康管理的分級診療制度;在村衛生室設置“智慧藥柜”,村民可隨時買到常用藥品;組建影像、心電、檢驗、急救“一張網”,市人民醫院與各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互聯互通,實現分散檢查、集中診斷、結果共享。建設新型智慧醫療服務體系能夠( )①促進醫療資源均衡布局,提高資源配置效率②完善基層醫療衛生體系,豐富社會保障形式③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增強基層服務能力④擴大基本醫療保障范圍,減輕群眾就醫負擔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詳解】①③:市人民醫院與各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互聯互通,實現分散檢查、集中診斷、結果共享。建設新型智慧醫療服務體系能夠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增強基層服務能力,有利于促進醫療資源均衡布局,提高資源配置效率,①③正確。②④:材料強調的是新型智慧醫療服務體系的完善,為群眾提供便捷優質的醫療服務,不涉及豐富社會保障形式,也沒有體現擴大基本醫療保障范圍,②④排除。B(2023·福建·高考真題)下圖是新時代十年來我國社會保障的有關數據(數據來源: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該圖反映了我國( )A.社會保障體系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B.社會保障讓每個公民享受相同的保障權益C.社會保障覆蓋范圍持續擴大且保障水平穩步提高D.社會保障作為規范個人收入分配秩序的手段實現了多樣化【詳解】C:圖中信息顯示,新時代十年來,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不斷增加,反映了我國社會保障覆蓋范圍持續擴大;企業退休人員月人均養老金、月平均失業保險金、居民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準持續增長,反映了我國的社會保障水平穩步提高,故C選項符合題意;A:社會保障體系由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社會優撫等要素構成,圖中信息只涉及社會保險的有關情況,沒有涉及整個社會保障體系與經濟發展的關系,故排除A選項;B:國家要公平對待每個公民并確保其享受相應的社會保障權益,要更多地維護好弱勢群體的利益,并非每個公民享有的社會保障權益都是相同的,故排除B選項;D:規范收入分配秩序要通過保護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等渠道來實現。社會保障是再分配調節機制的重要手段,不是規范收入分配秩序的手段,故排除D選項。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