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統編新教材高三政治一輪復習 專題6: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與社會保障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課標要求 考情概覽 1.了解我國個人收入的方式與合法途徑,解釋個人收入分配政策的完善。 2.闡釋列舉促進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的措施。 3.評析實現共同富裕、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收入分配與社會保障政策。 4.闡明勞動對社會發展和進步的意義,弘揚勞動精神,樹立崇尚勞動、熱愛勞動的觀念。 1.以選擇題的形式考查我國收入分配的方式,初次分配、再分配及第三次分配,以及社會保障的內容。 2.在非選擇題方面,可能會以原因類和措施類題型,結合二十屆三中全會的相關改革(推進要素市場化改革,健全勞動、資本、土地、知識、技術、管理、數據等要素市場制度和規則)、鄉村振興、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制度、“六穩”中的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等熱點考查完善個人收入分配、促進社會公平、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的原因和措施。 如果說為我們提供更多更優質的產品和服務是在做大“蛋糕”,那么這些產品和服務的分配就是在分“蛋糕”。“蛋糕”分配得是否公平合理,會影響人們做“蛋糕”的積極性,也會影響社會的和諧穩定。如何讓一切創造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怎樣讓人民有更多更直接更實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了解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制度與政策,我們會從中找到答案。 物質資料生產最終會創造出國民收入“大蛋糕”, 你認為哪些主體會參與“分蛋糕”這一環節? 企業 政府 個人 今天,我們要研究個人怎么拿到屬于自己的那塊蛋糕 政府收入 企業收入 個人收入 個9861人 首先,你需要知道我國個人收入的分配方式有哪些 回顧:物質資料生產之生產關系 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 人與人的關系 分配方式 決定 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我國的生產關系 決定 ? 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 核心考點一 我國的分配制度 (一)按勞分配為主體 多種分配方式并存 1.我國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客觀必然性 生產資料所有制決定分配方式。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實行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這就決定了我國現階段必須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為什么堅持以 按勞分配 為主體? ——父母青睞的“鐵飯碗”,真的很“鐵”嗎? 9861 曾經的“鐵飯碗”現象一覽 績效考核以平均數決定分配金額, 體現不多出獎優罰劣的薪酬設計初衷。 一些體制內單位的考核評優:人人“輪流坐莊”“老好人”當選,誰愿意填表誰參與評優。 干與不干一個樣、干多干少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 這種分配方式,我們稱其為平均主義 2.按勞分配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性質 形式 基本內容和要求 原因 意義 是社會主義的分配原則 有助于充分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激勵勞動者努力學習科學技術、提高勞動技能,促進社會生產的發展。體現了勞動者共同勞動、平等分配的社會地位。 有勞動能力的社會成員必須參加勞動;在作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勞動者提供的勞動(包括勞動數量和質量)為尺度對個人進行分配,多勞多得、少勞少得。 公有制企業中,工資+獎金+津貼;農村集體經濟中,農民承包土地經營所得。 前提:生產資料公有制;物質基礎:社會主義公有制條件下的生產力發展水平;直接原因:社會主義條件下人們勞動的性質和特點。 多種分配方式并存,會迸發出怎樣的活力? ——年輕人,你又青睞怎樣的“搞錢”方式呢? 首先,我來給大家展示一下“搞錢”的正確做夢方式…… 3.按生產要素分配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形式 勞動 資本 技術 管理 土地 知識 數據 意義 在非公有制經濟中,勞動者所獲得的工資、獎金、津貼等 儲蓄存款獲得的利息、購買債券獲得的利息、購買股票獲得的股息或股權轉讓收入、私營企業主的稅后利潤 技術入股、專利使用、技術轉讓獲得的收入等 企業管理人才憑借其管理才能在生產經營中獲得的收入 土地、房屋的租金、“三權分置”土地流轉獲得的收入等 著作版權等收益、抖音等平臺的知識付費博主收入等 數字經濟的重要生產要素,比如大數據、云計算等 有利于讓一切要素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動資源優化配置,促進經濟發展 【知識拓展+高頻考點】數字經濟+數據要素參與分配 進入21世紀,隨著“數據”成為新的生產要素,與勞動、資本、技術、土地一起形成新的經濟范式,全球從工業經濟時代邁入數字經濟時代。 數字經濟是以數字化的知識和信息為關鍵生產要素,以數字技術創新為核心驅動力,以現代信息網絡為重要載體,通過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不斷提高傳統產業數字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構經濟發展與政府治理模式的新型經濟形態。 數據資源具有可復制、可共享、無限增長和供給的屬性,打破傳統要素有限供給對增長的制約,為持續增長和永續發展提供了基礎與可能,成為數字經濟時代的關鍵生產要素。 構建數據要素收益分配機制。要積極培育數據市場并健全數據價值實現機制,科學界定數據要素權屬,探索建立合理分配數據要素收益的方法制度,促進數字紅利共享。 典例1:(2020·全國1卷)信息時代。數據在經濟社會生活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019年10月,《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首次將數據與勞動、資本、土地等并列,將其列為生產要素。數據被列為生產要素是因為( )①數據廣泛融入生產過程,具有獨特創造力 ②數據是最具流動性的基礎性資源 ③數據的所有權和使用權可以分離④數據對提高生產效率的作用日益凸顯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B。設問邏輯:數據被列為生產要素是因為(歸因類設問)→數據為什么可以被列為生產要素?→數據對經濟發展的作用是什么?(一種東西被列為生產要素,一定是因為它能在生產生活中參與財富創造)邏輯鏈:因為數據能在生產生活中夠創造財富、數據能夠提高生產效率→將數據與勞動、資本、土地等并列,將其列為生產要素→①④符合題意;數據是最具流動性的基礎性資源→信息數據復制、傳輸成本幾乎為零,流動性確實很好(注意這里說的流動性跟貨幣的流動性不一樣,這里的流動性指的是數據易傳輸、流動的屬性)也是一種基礎性的資源→②說法是正確的,但是這句話與設問不能構成因果關系,所以排除②;③的說法也正確但是與設問也不能構成因果關系,排除③。 B 4.全面認識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方式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按性質分 按獲取途徑分 主要包括 勞動性收入 財產性收入 還包括 經營性收入 轉移性收入 按勞分配 按要素分配 通過勞動所獲得的收入,包括工資、獎金、津貼等 通過自己所擁有的各類財產獲得的收入,包括銀行存款所得的利息、房屋出租所得的租金等 通過生產經營活動所獲得的收入 國家、單位、社會團體對住戶的各種經常性轉移支付和住戶之間的經常性收入轉移,包括養老金、社會救濟和補助、政策性生產補貼、政策性生活補貼、救災款等 【方法指導】 如何快速辨別收入分配方式 依據范圍(所有制) 按勞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經濟范圍內。公有制經濟中的分配方式不一定都是按勞分配,另有按要素分配、福利性分配、社會保障收入等 依據獲取收入的途徑 憑借勞動獲得的收入是勞動所得(公有制中屬于按勞分配,非公有制中屬于按要素分配);憑借資本、土地等獲得的收入是非勞動所得 依據形式 工資、獎金等是勞動收入;利息、股息、紅利等是資本要素收入;土地、房屋租金收入是財產性收入 依據所處階段 按勞分配只存在于初次分配中,再分配中的轉移性收入不屬于按勞分配 議一議:我們的收入分配制度賦予了我們多樣化的收入來源,但是對于絕大多數人來說,我們只能靠什么走出致富第一步?這對我們提出了怎樣的要求? 5.勞動的重要性、要求 (1)重要性: 勞動是財富的源泉,我們獲取的任何收入歸根結底都來自勞動創造。 (2)要求: 要弘揚勞動精神,崇尚勞動、尊重勞動,牢固樹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觀念。要鼓勵全體勞動者通過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致富。 典例2(2021·遼寧卷)1950年,沈陽第一機器廠承擔了鑄造新中國第一枚金屬國徽的任務。當時條件艱苦,工人們刻苦攻關,克服重重困難,完成了這項光榮的任務。這枚重達487公斤的國徽懸掛在天安門城樓上見證了歷史的變遷和時代的發展。這告訴我們( )①勞動者在勞動中確證并實現自身的價值②勞動是人類改造自然維持自身生存的活動③勞動是主體克服客體,為自然立法的活動④勞動者既是歷史的劇中人,又是歷史的劇作者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解析】B。設問邏輯:這告訴我們。邏輯鏈:1950年,沈陽第一機器廠承擔了鑄造新中國第一枚金屬國徽的任務。當時條件艱苦,工人們(勞動者)刻苦攻關,克服重重困難,完成了這項光榮的任務(創造價值)。這枚重達487公斤的國徽懸掛在天安門城樓上見證了歷史的變遷和時代的發展(勞動者創造歷史)。→勞動者在勞動者創造價值,勞動者創造歷史→①④符合題意;材料并未涉及人類改造自然,而且勞動不僅僅改造自然界,故②不選;勞動是主體改造客體的活動,并且自然界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為自然立法的說法錯誤,排除③。 B 共同富裕的提出,是臨時起意嗎? ——中國現有的財富分配格局,有問題嗎? 時政速遞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 “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完善收入分配和就業制度,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增強基本公共服務均衡性和可及性,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那么,什么是共同富裕,如何實現共同富裕呢? 20221125 你知道嗎? 我國的分配制度 充分激勵著勞動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整個社會創造財富的源泉正在充分涌流 然而,在一片欣欣向榮的光景下, 有些現實卻需要我們警醒…… 20221125 20221125 議一議: 我國個人收入分配存在什么問題? 議一議: 我國個人收入分配存在什么問題? 國家、個人、企業分配不公平,個人分配比重太少; 個人財富差距大,貧富差距大 議學提示 那么,中國如何對癥下藥? 別急,國家已有部署和安排……20221125 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 我們堅持把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現代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著力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堅決防止兩極分化。 ——摘自二十大報告原文 那么,如何才能真的讓共同富裕照進現實呢? 共同富裕目標,如何照進現實? ——中國財富分配機制將迎來怎樣的變局? (二)完善個人收入分配(既要做大蛋糕,又要分好蛋糕) 1.完善個人收入分配的必要性 (1)分配制度是促進共同富裕的基礎性制度。收入分配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體現。 (2)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 補充:就業是民生之本,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 【知識拓展】 就業的意義:就業→收入分配→促進消費→反作用于生產→經濟大循環 (1)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對整個社會生產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充分就業、穩定物價、國際收支平衡是宏觀調控的主要目標指標。就業是溝通社會需求和供給的橋梁,是連接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的紐帶,是支撐宏觀經濟和微觀經濟的“基本盤”。 (2)對國家社會:就業使得勞動力與生產資料相結合,生產社會需要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共同富裕目標的要求;是宏觀調控促進就業目標的要求;是促進收入分配公平、維護社會公平的需要;也是貫徹新發展理念(共享發展)的要求。 (3)對個人:有利于增加收入,促進消費,擴大內需(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獲得生活來源,使社會勞動力能夠不斷再生產;有利于實現自身的社會價值,豐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2.完善個人收入分配、促進社會公平的措施 根本措施 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 制度保證 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制度體系,健全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 兩個同步 堅持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勞動報酬提高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基本同步 初次分配 ①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堅持多勞多得,鼓勵勤勞致富,促進機會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 ②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探索多種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眾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財產性收入 再分配 加大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等的調節力度。完善個人所得稅制度,規范收入分配秩序,規范財富積累機制,保護合法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 第三次分配 引導、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積極參與公益慈善事業 行政事業單位的工資屬于國家購買性支出,不是轉移性支出。屬于勞動者憑借勞動獲得的收入,故也是初次分配。 初次分配 再分配 在價值的創造環節對國民收入進行的分配 在初次分配的基礎上,國民收入在全社會范圍內的再次分配 按勞分配 按生產要素分配 所得稅 財產稅 三次分配 轉移支付 社會保障 按勞動要素分配 按其他要素分配 形式:工資津貼、獎金 表現為: 勞動性收入 表現為: 財產性收入 經營性收入 增值稅、營業稅 慈善等社會公益事業 個人捐贈 企事業單位捐贈 拓展 zrbj-003 sord 規范財富積累機制 “規范財富積累機制”這一與我國當前經濟發展階段相適應的全新概念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被首次提出。財富積累機制是指財富通過何種形式取得、以何種手段實現并以何種方式積累的機制,同時通過何種政策手段調節財富積累速度,使財富積累合理合法。 是國家対個人所得征收的一種稅種 如何征收? 居民個人每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重要性? 是調節個人收入分配、實現社會公平的有效手段。 個人所得稅 又稱無償支付,主要是指政府或企業無償支付財物給其他經濟主體以增加其收入,是收入再分配的一種形式。 具體內容及相應目的? 政府向個人的轉移支付大都具有社會保障性質 上級政府對下級政府的轉移支付主要是為了平衡各地區的政府收入差距 企業對非盈利組織的捐贈也是一種重要的轉移支付 轉移支付 典例3:(2021·山東高考)在脫貧攻堅實踐中,我國出臺了許多惠及貧困地區、貧困人口的政策措施,不僅直接幫扶了貧困群眾,而且提高了市場機制的益貧性,2013~2020年貧困地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比全國農村高2.3個百分點。分析下表中各類幫扶政策,對實現市場機制益貧性路徑描述正確的是( ) 國家貧困縣建檔立卡戶享受的各類幫扶政策 A 幫扶政策 產業幫扶 就業幫扶 健康幫扶 教育幫扶 最低生活保障 殘疾人幫扶 生態扶貧 幫扶數量 1465.8萬戶 1390.6萬戶 1476.6萬戶 807.1萬戶 1109.0萬人 338.3萬戶 1111.3萬戶 ①初次分配注重增加就業機會,提高就業率 ②通過再分配引導市場配置資源,實現共建共享 ③發揮第三次分配的作用,發展社會公益事業 ④加大政府財政補貼力度,提高社會保障水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21122 我國的社會保障 ——愿不再有“天堂里的張望” 封面是2020年11月20日上映的電影《天堂的張望》的劇照。 因為是小成本制作的公益電影,既沒有豪華演員陣容,也沒有鋪天蓋地的宣傳,上映后只收獲30萬票房,但卻拿下第53屆休斯敦國際電影節雷米銀獎、2021年第9屆溫哥華華語電影節特邀優秀華語影片獎及多項國際大獎。 看過該片的人,無不淚落如雨,感動且心痛。更讓人心碎的是,它來自2005年發生在四川的一個真實的故事。 20221122 電影的時代背景: 撫養不起的經濟狀況,重男輕女、養兒防老的觀念,只生一個的計劃生育政策……是那個時代的劃痕。也成為張望(佘艷)被遺棄的主要原因。而經濟狀況的異常窘迫則是根本原因 張望的幸運,來自養父和社會的關注。但不是那么幸運棄兒,沒有社會保障,他們基本生活無法保障,他們生病的時候沒錢治病。他們的天空是灰色的,因為無法享有應有的社會權利,故可能缺少教養和教育,不懂法律,沒有底線,而成為社會的負擔,甚至可能仇恨社會,報復社會,危及社會秩序穩定…… 1.社會保障的重大作用 (1)必要性: 人們在現實生活中可能會遇到疾病、失業、養老、災害、生活貧困等各種問題,需要國家依法建立起由政府和社會承擔主要責任的社會保障“安全網”。 ★(2)作用: ①社會保障通過防范和化解社會成員的生存危機,保障他們的基本生活權利,能夠有效維護社會生活秩序的穩定,發揮民生保障安全網作用。 ②社會保障通過國民收入再分配,發揮收入分配調節器作用,能夠調節不同社會群體之間的利益關系,化解社會矛盾和沖突,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③社會保障通過風險分攤與責任共擔,充分發揮社會互助功能,同時通過社會成員的自助與他助,推動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核心考點二 我國的社會保障 2.我國社會保障的基本形式(內容): 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社會優撫,除此以外,還存在大量補充性的社會保障形式,如企業年金、社區服務等。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基本形式 地位 保障對象 內容 作用 社會保險 社會救助 社會福利 社會優撫 是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核心 是最先形成的、歷史最悠久,是社會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線” 是最高層次的社會保障 褒揚性、補償性、優待性、綜合性的特殊社會保障 繳納社會保險的勞動者 無法維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 老年人、殘疾人、婦女、兒童和其他社會成員 現役軍人、復員退伍軍人以及軍烈屬等優撫對象 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 現金和物資資助。例如:災害救助、最低生活保障 社會化服務、實物供給或者福利津貼 物質照顧、生活和工作安置、精神撫慰 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傷、失業、生育等情況下依法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 保障無法維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維持最低生活水平 滿足社會成員的生活需要并促使其生活質量不斷得到改善和提高 有利于社會穩定;鼓舞士氣,提振民族精神 典例4.(2023·山東卷)近年來,我國醫保多項改革措施取得顯著成效,建成全國統一的醫保信息平臺,2022年全國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基金支付809.19億元;開展國家醫保藥品目錄準入談判,實現醫保用藥范圍全國基本統一;國家集中采購7批294藥品,平均降價超過50%。關于醫保改革,下列傳導正確的是: ①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提高社會福利水平→提高居民參加醫療保險積極性 ②醫保藥品目錄準入談判-篩選創新藥進入目錄→提升醫保基金使用效能 ③統一醫保用藥范圍→增加藥品報銷種類→滿足居民高層次保險需求 ④藥品集中采購→通過市場化機制以量換價→降低居民醫療負擔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解析】選C。異地就醫不能提高社會福利水平因為醫療保險屬于社會保險,不屬于社會福利,因此醫保改革不會提高社會福利水平→①傳導錯誤;開展國家醫保藥品目錄準入談判,篩選創新藥進入目錄,有利于提升醫保基金使用效能→②符合題意;醫療保險屬于社會保險,滿足的是居民的基本保險需求,滿足居民高層次保險需求的是商業保險,因此,醫保改革不能滿足居民高層次保險需求→③傳導錯誤;實現藥品集中采購,是國家通過市場化機制(用大規模大批次的藥品采購來降低藥品的最終銷售價格,這是基于市場機制【供過于求→價格下跌】)以量換價,有利于降低居民醫療負擔→④傳導正確。 3.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的措施★(1)要公平對待每個公民并確保其享受相應的社會保障權益。(全覆蓋)(2)既要盡力而為,又要量力而行,要堅持社會保障水平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兩力為)(3)要做到權責清晰。(權責清)(4)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要堅持應保盡保原則,按照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的要求,加快健全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安全規范、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目標) 提醒 不能認為社會保障水平越高越好 經濟發展是社會保障的基礎,只有建立起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保障適度的社會保障體系,才能使社會保障持續發展。 典例5.(2023·全國卷)國務院印發的《“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要求,各地要根據財政承受能力,出臺基本養老服務清單,對健康、失能、經濟困難等不同老年人群體,分類提供養老保障、生活照料、康復照護,社會救助等適宜服務,對上述要求理解正確的有: ①市場是提高養老服務水平的決定性因素 ②推動老齡事業發展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 ③提供基本養老服務產品屬于中央政府的事權 ④保障基本養老服務是地方政府職能的重要內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解析】選C。國務院印發的《“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要求,各地(→說明提供基本養老服務不是中央事權而是地方政府的職能→排除③→④符合題意)要根據財政承受能力(→說明推動老齡事業發展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②符合題意),出臺基本養老服務清單,對健康、失能、經濟困難等不同老年人群體,分類提供養老保障、生活照料、康復照護,社會救助等適宜服務。在我國,養老服務是政府應該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務之一(老有所養),主要交給政府提供而不是市場決定→排除①。 典例6.(2023·福建高考)下圖是新時代十年來我國社會保障的有關數據(數據來源: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該圖反映了我國( ) A.社會保障體系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 B.社會保障讓每個公民享受相同的保障權益 C.社會保障覆蓋范圍持續擴大且保障水平穩步提高 D.社會保障作為規范個人收入分配秩序的手段實現了多樣化 C 綜合探究二 踐行社會責任 促進社會進步 一、弘揚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 1.勞模精神: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斗、勇于創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的精神。 2.在全社會弘揚勞動精神 (1)勞動是人類的本質活動,勞動最光榮。中華民族是勤于勞動、善于創造的民族。正是因為勞動創造,我們擁有了歷史的輝煌;也正是因為勞動創造我們擁有了今天的成就。(2)勞動模范是勞動群眾的杰出代表,是最美的勞動者。 3.態度和做法: 在前進道路上我們要始終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匯聚強大正能量。廣大勞動群眾要立足本職崗位誠實勞動。無論從事什么勞動,都要干一行、愛一行。 二、投身創新創業(創業帶動就業) 1.創業者應具備哪些素質 (1)最重要的能力是持續創新能力。 (2)具備較強的風險承擔能力。 (3)具備卓越的判斷能力和決策能力。 (4)卓越的組織指揮和協調能力。 2.如何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鼓勵更多社會主體投身創新創業? (1)對創業者的要求:必須遵守法律法規,遵守、商業道德,誠實守信,接受政府和社會公眾的監督,承擔社會責任。(2)對企業的要求:既要追求經營利潤,又要堅持原則;既要追求經濟效益,又要承擔社會責任;既要實現自身發展,要堅持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 三、樹立綠色生產(綠色發展)和綠色消費觀 國家、社會的要求: (1)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反對奢侈浪費和不合理消費。(2)創建節約型機關、綠色家庭、綠色學校和綠色社區。 消費者的要求:要做理智的消費者,踐行正確的消費原則 (1)堅持量入為出,適度消費。 (2)避免盲從,理性消費。(3)保護環境,綠色消費。 (4)勤儉節約,艱苦奮斗。 暢通國內大循環與國內國際與雙循環的四大環節 四、消除貧困和逐步實現共同富裕 1.必要性: (1)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2)我國打贏脫貧攻堅戰,如期實現脫貧攻堅目標任務,我國人民在創造美好生活、實現共同富裕道路上邁出堅實的一大步。我們要切實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各項工作,讓脫貧基礎更加穩固、成效更可持續。 2.要求: (1)繼續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實現人的全面發展。(2)弘揚脫貧攻堅精神,做好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3)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歸根結底要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 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具有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的顯著優勢。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分配體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