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分數的再認識一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1.在具體的情境中進一步認識分數,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2.結合具體的情境,建立一個整體(單位“1”)的概念,經歷概括分數意義的過程,理解分數表示多少的相對性。二、教學重難點建立一個整體(單位“1”)的概念,理解分數的意義。教學準備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板書教具等學生準備:鉛筆(偶數支)、學習單四、教學過程師:我們在三年級的時候,已經對分數有了初步的認識,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師:下面哪個圖形中的陰影部分可以用來表示?說一說你的理由。生:第三個圖形是平均分的...師:前面兩個圖形的陰影部分為什么不能用來表示?生:第一個第二個圖形都沒有平均分,只有第三個圖形是平均分的。師:你觀察的真仔細,平均分是分數產生的前提。師:今天我們繼續來研究分數,對分數進行再認識。(板書-分數的再認識)師:請用你喜歡的方式在學習單上表示出,并說一說表示什么?師:我們來聽一聽這同學的想法。生1: 把一張紙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3份可以用 表示。生1: 畫了4個相同的三角形,其中的3個可以用表示。生1: 圈起來的骨頭占總數的。生1: 把一條線段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3份可以用表示。生2:匯報展示師:這些方式都可以表示,那它們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生:圖一是把一個正方形(紙)拿來平均分;圖二是把4個相同的三角形拿來平均分的;圖三是把12根骨頭拿來平均分的;圖四是把一條線段拿來平均分的。師:也就是說,它們平均分的東西不一樣。在數學上,我們將一個物體或許多物體看成一個整體(它可以用自然數1來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單位“1”)師:下面這些題中把什么看成一個整體?師: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是。生1:一個蛋糕師:把全班同學平均分成4組,其中的一組是。生2:全班同學師:現在你能用一句話說一說表示什么嗎?生: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3份,可以用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3份,可以用表示。師:你還能像這樣說出其它分數的含義嗎?生1: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5份,可以用表示。生2: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2份,可以用表示。師:這里,我們把平均分成的份數用若干份來表示,其中的1份或幾份用一份或幾份來表示,這些都是分數,我們用分數來表示。(這就是,分數的意義--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表示)師:當我們知道了整體的數量與部分數量,就可以用分數來表示它們之間的關系。當我們知道一個分數表示的具體數量(也就是部分的數量)),我們也能表示出整體的數量。師:接下來,我們通過活動二畫一畫,來找一找它們之間的關系。一個圖形的是 ,畫出這個圖形。師:你是怎樣理解的?生:把一個圖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是這樣的兩個小正方形(或長方形)師:原圖形是由幾個“ ”組成的?生:4個師:請你畫出這個完整的圖形。師:我們來聽一聽這幾位同學的想法。生1:展示匯報生2:展示匯報生3:展示匯報師:這些圖形有什么不同之處 有什么相同之處?生:它們的形狀不同,但都是由4個“ ”組成的。師:你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師:我們也可以用一個分數,來表示整體與部分之間的關系。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做一個小游戲:拿出你鉛筆總數的。師:你們拿出的鉛筆數量一樣多嗎?生:拿出的鉛筆數量不一樣。師:拿出的鉛筆數為什么會不一樣多呢?生:每個人鉛筆的總數量不一樣,總數的也不一樣。師:看來,同一個分數,整體量不同,對應的部分量也不同。這就是分數表示數量多少的相對性。師:拿出的不一樣,為什么還都是呢?生:都是把鉛筆的總數量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師:分數在生活中有廣泛的運用,我們一起來看看下面這幾道題。五、鞏固應用教材64頁練一練2小題例: 奇思有50元,50元的是10元。妙想有10元,10元的是 6 元。10>6奇思的捐的錢比妙想捐的多。答:不一定,可能奇思的零花錢總數比妙想的多。課堂小結今天,我們再次認識了分數,你對分數又有了哪些新的認識呢?1米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