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分數問題解決中如何確定單位“1”的量》教 學 設 計【教學內容】西師大版《數學》六年級上冊分數問題解決中的如何確定單位“1”的量【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根據實際問題,能快速準確地找出單位“1”的量,理解并掌握解題思路與方法。過程與方法能借助對數量關系進行分析,發展學生觀察、比較、分析、判斷和推理的能力,正確解答實際問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具體的問題情境,經歷用已學知識解決身邊的問題的過程,感受數學的應用價值。【重點、難點】重點:掌握分數問題解決應用題解題方法的關鍵。難點:正確判斷單位“1”量。【教學準備】PPT課件【教學過程】一、新課導入:分數問題解決類應用題難度較大,解決此類問題的關鍵在于找準單位“1”的量(標準量)、分率對應量(比較量)和對應分率。而單位“1”的量是這三個量的核心。在分數應用題中如何尋找單位“1”的量,正確找準單位“1”的量,是解答分數(百分數)應用題的關鍵,也是分數應用題的重點和難點。每一道分數應用題中總是有關鍵句(含有分率的句子)。如何從關鍵句中找準單位“1”的量?二、新課講授:1、解題思路:分數的意義: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分數。所以單位“1”的判定,就是看把誰平均分了,就把誰看作單位“1”;誰的幾分之幾,就把誰看作單位“1”。2、解題方法:分數應用題存在著三種數量(即比較量、標準量和分率),這三種數量有著如下的關系: 標準量×分率=比較量,比較量÷標準量=分率,比較量÷分率=標準量。要正確找準單位“1”的量(即標準量)必須從題目中的分率著手,看這個分率是哪個量的分率,哪個量就是標準量。求分率對應量的方法:分率對應量=單位“1”的量×分率求單位“1”的量的方法:單位“1”的量=分率對應量÷分率3、解題技巧:(1)把關鍵詞作為突破口,找準單位“1”。抓含數量比較的關鍵詞,“是”、“占”、“比”、“等于”、“相當于”、“超過”等分數應用題中,兩種數量相比的關鍵詞非常多,題目中經常出現“是”、“占”、“比”、“等于”、“相當于”、“超過”這些詞,一般來說,單位“1”的量就隱藏在這些比較關鍵詞的后面,只要從這些詞的后面尋找,就可以找出單位“1”的量。例如:甲有人民幣100元,乙的錢數是(占、比、等于、相當于、超過)甲的,求乙有人民幣多少元?分析:在這道題中,甲的錢數是單位“1”的量。(2)原數量與現數量有的關鍵句中不是很明顯地帶有一些指向性特征的詞語,只有通過分析原數量與現數量來尋找單位“1”的量。例如:水結成冰后體積增加了,冰融化成水后,體積減少了。分析:用抓關鍵詞的方法不容易找出單位“1”的量,但只要看原來的數量是誰?這個原來的數量就是單位“1”的量。水結成冰,原來的數量就是水的體積,那么水的體積就是單位“1”的量。冰融化成水,原來的數量是冰的體積,所以冰的體積就是單位“1”的量。(3)沒有關鍵詞,找最接近分率的量如果在分率前有若干個量,可找最接近分率的那個量,就是分率對應的單位“1”的量。比如:某林場去年計劃種樹30萬公頃,結果上半年完成了全年計劃的,下半年完成了全年計劃的,去年實際種樹多少公頃?分析:題中和這兩個量,最接近分率的是全年計劃,可以判定全年計劃就是該分率對應的單位“1”的量。(4)找準整體和部分,整體往往就是單位“1”的量有些分數應用題,存在著整體和部分兩個數量,部分數和總數作比較關系時,部分數通常作為比較量,而總數則作為標準量,那么總數就是單位“1”的量。例如:某學校有學生1260人,今年有參加了植樹活動,今年有多少學生參加了植樹活動?分析:這個題中很明顯學校學生數就是單位“1”的量。三、課堂小結:總之,在分數問題解決中準確判定各分率對應的單位“1”的量,同時能確定另外兩個量(即分率對應量和對應分率)的關系,根據問題,正確選擇關系式,就能使分數問題解決迎刃而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