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模塊04文言文閱讀 2025年中考語文部編版古詩文專題復習(解析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模塊04文言文閱讀 2025年中考語文部編版古詩文專題復習(解析版)

資源簡介

模塊四 文言文閱讀
河北中考考情分析
文言文閱讀為河北中考每年必考考點,考查范圍由前幾年重點考查課外文言文閱讀,到重點考查課內文言文和課外文言文并舉。2022年,考查了兩個片段,均來自課外文言文;2023年,考查了三個片段,一個片段來自課內文言文,另外兩個片段來自課外文言文。無論是課內文言文,還是課外文言文,均為淺易文言文,閱讀難度并不大。2024年把文言文閱讀和詩歌閱讀合在一起考查,很好地契合了新課標理念。
具體的考點有:文言實詞、文言虛詞、通假字、詞類活用、古今異義、重點句子翻譯、內容理解、寫作手法、思想情感等。
一、[2024·河北4(2)(3)(4)、5、6(2)、7、9題,改編,10.5分]學習九年級下冊“課外古詩詞誦讀”《定風波》時,小冀同學查找了一些資料。請閱讀下面文字,回答1~5題。
資 料 夾   資料一: 【甲】   蘇子瞻以詩得罪,貶黃州。 【乙】   子瞻在黃州及嶺表①每旦起不招客相與語則必出而訪客;所與游者,亦不盡擇。 【丙】   東坡在黃,即坡之下,種稻為田五十畝,自牧一牛。 (選自《蘇東坡軼事匯編》)   ①[嶺表]古地區名。即嶺南、嶺外。
  資料二:   黃州東南三十里為沙湖,亦曰螺師店,予買田其間。 (選自《東坡志林》)
  資料三:   公幅巾①芒②,與田父野老相從溪谷之間,筑室于東坡。 (選自《東坡樂府箋》)   ①[幅巾]裹頭用的絲巾。②[芒]芒,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可用以編織草鞋。,草鞋。
資 料 夾   資料四:   嘗與孫綽①等泛海,風起浪涌,諸人并懼,安②吟嘯自若。 (選自《晉書》)   ①[孫綽]東晉文學家。②[安]即謝安,東晉政治家。死后追贈為太傅。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3分)
(1)亦不盡擇(資料一·乙):
(2)與田父野老相從溪谷之間(資料三):

(3)諸人并懼(資料四):
2.下列對“資料一·乙”中畫線語句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2分) (  )
A.子瞻在黃州/及嶺表每旦起/不招客相與/語則必出而訪客
B.子瞻在黃州及嶺表/每旦起/不招客相與語/則必出而訪客
C.子瞻在黃州/及嶺表/每旦起不招客/相與語則必出而訪客
D.子瞻在黃州及嶺表/每旦起不招/客相與語/則必出而訪客
3.把下面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2分)
黃州東南三十里為沙湖,亦曰螺師店,予買田其間。
4.從小冀同學查找的資料看,蘇軾號“東坡居士”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2分)
5.謝安在風浪中“吟嘯”。他在困境中的做法給了你什么啟示 (1.5分)
二、(2023·河北5~9題,13分)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1~5題。
【甲】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鳥獸、木石,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嘗貽余核舟一,蓋大蘇泛赤壁云。
(節選自《核舟記》)
【乙】
古法,以牛革①為矢服②,臥則以為枕。取其中虛③,附④地枕之,數里內有人馬聲,則皆聞之。蓋虛能納⑤聲也。
(選自《夢溪筆談》)
【丙】
今有客馬日行三百里客去忘持衣日已三分之一主人乃覺。持衣追及與之而還。至家視日四分之三。問:主人馬不休,日行幾何 答曰:七百八十里。
(選自《九章算術》)
【注釋】①革:去了毛的獸皮。②矢服:裝箭的盛具。③虛:空。④附:附著。⑤納:收進。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著重號的詞語。(3分)
(1)罔不因勢象形:
(2)則皆聞之:
(3)至家視日四分之三:
2.下列對丙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2分) (  )
A.今有客馬/日行三百里/客去忘持衣/日已三分之一/主人乃覺
B.今有客馬/日行三百里客去/忘持衣/日已三分/之一主人乃覺
C.今有客馬/日行三百里/客去忘持衣/日已三分/之一主人乃覺
D.今有客/馬日行三百里/客去忘持衣/日已三分之/一主人乃覺
3.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1)嘗貽余核舟一。

(2)持衣追及與之而還。

4.甲文中王叔遠的高超技藝具體表現在哪里 (2分)


5.請為乙文擬一個恰當的題目。(2分)

三、(2022·河北7~10題,13分)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1~4題。
【甲】
茍堪勵志勤讀,自能循序漸進。惟單讀時文①,無裨實益,宜加以看書功夫。凡經史子集,皆宜涉獵,但須看全一種,再易他種,切不可東抓西拉,任意翻閱,徒耗光陰,毫無一得。閱書時見有切②于實用之句,宜隨手摘錄。若能分門別類,積成巨冊,則作文時可作材料,利益無窮也。
【乙】
讀書宜勤懇勿懈,看書宜細心有恒。現看《史記》,頗切實用,每日規定看十頁,必須自首至尾,逐句看下,有緊要處,摘錄讀書日記簿。有費解③處,另紙摘出,求解于先生。今年若能看完《史記》,明年更換他書。惟無益之小說與彈詞④,不宜寓目⑤,觀之非徒無益,并有害處也。
(均節選自《鄭板橋家書·濰縣署中諭麟兒⑥》)
【注釋】①時文:時下流行的文體,多指科舉應試之文。②切:切合。③費解:不好理解。④彈詞:一種把故事編成韻語,有白有曲,以弦索樂器伴唱的說唱文學。⑤寓目:過目,觀看。⑥這是鄭板橋在濰縣官署中寫給兒子的家書。諭,告訴,使人知道。麟兒,鄭板橋之子。
1.下列句子中,加著重號詞語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項是(3分) (  )
A.茍堪勵志勤讀 茍富貴,無相忘(《陳涉世家》)
B.無裨實益 必能裨補闕漏(《出師表》)
C.凡經史子集,皆宜涉獵 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孫權勸學》)
D.若能分門別類 皆若空游無所依(《小石潭記》)
2.請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每小題2分,共4分)
(1)閱書時見有切于實用之句,宜隨手摘錄。


(2)觀之非徒無益,并有害處也。


3.從選文中你學到了哪些讀書的方法 請列舉其中的三種。(3分)



4.選文中鄭板橋多次使用“宜”字,你從中感受到了怎樣的情感 (3分)



四、(2021·河北8~11題,13分)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1~4題。
【甲】
蔡元定①八歲能詩。及長,登泰山絕頂。日惟啖②薺③。于書無不讀。朱熹扣④其學,大驚曰:“此吾老友也,不當在弟子列。”
(節選自《夜航船》)
【乙】
王公廷相⑤,道藝純備⑥,為時名臣。余謁公私第⑦。公延入坐,語之曰:“昨雨后出街衢⑧,一輿人⑨躡⑩新履,自灰廠歷長安街,皆擇地而蹈,兢兢恐污其履,轉入京城,漸多泥濘,偶一沾濡,更不復顧惜。居身之道,亦猶是耳。儻一失足,將無所不至矣。”余退而佩服公言,終身不敢忘。
(節選自《松窗夢語》)
【注釋】①蔡元定:南宋律學家、理學家。朱熹弟子。②啖:吃。③薺:薺菜。④扣:探問。⑤王公廷相:王廷相,明代哲學家、文學家。官至南京兵部尚書。⑥道藝純備:學說和才能純正完備。⑦第:官僚和貴族的大住宅。⑧衢:四通八達的道路。⑨輿人:古代職位低微的吏卒。⑩躡:穿(鞋)。歷:經過。兢兢:小心謹慎的樣子。沾濡:浸濕。居:守持。儻:倘若,假如。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每小題1分,共3分)
(1)日惟啖薺:
(2)余謁公私第:
(3)更不復顧惜:
2.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每小題2分,共4分)
(1)及長,登泰山絕頂。

(2)居身之道,亦猶是耳。

3.甲文中,朱熹為什么說蔡元定“此吾老友也” (3分)


4.乙文中,王廷相對“我”的教導方式有什么妙處 (3分)




  1.解釋加點詞語的意思。
2.找出與加點詞語意思不一樣的一項。
3.找出與加點詞語意思一樣的一項。
(七上《<世說新語>二則》“積累拓展”四題)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俄而雪驟,公欣然曰……
2.撒鹽空中差可擬。
3.未若柳絮因風起。
4.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5.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解析】第一步,審讀題干,抓題干要點:解釋加點詞。答題范圍→課下注釋;考點→詞語的理解;怎么答→根據課下注釋。
第二步,細讀文章,記憶課下注釋。
第三步,規范答案。
【答案】1.俄而:不久,一會兒。2.擬:相比。3.未若:不如,不及。4.去:離開。乃:才。5.期:約定。委:舍棄。
1.重在積累,學會分類。
無論是文言實詞,還是文言虛詞,我們在平日的學習與復習中,都要在掌握其具體語境含義的基礎上,不斷地積累,并學會將常用的詞語分門別類地收集整理,從而使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一詞多義。
文言文中有些詞語根據語言發展規律,應用范圍逐步擴大,同一個詞在不同的句子中意義也不相同,而這些意義往往有一定的關聯。
(2)古今異義。
所謂古今異義,是指古文詞語或短語與現代漢語書寫相同而意義和用法不同的現象。這種意義和用法的差異是在語言的演變過程中出現的,辨明這些詞語的“古”“今”意義和用法,有助于掌握詞語在句子中的含義。
(3)通假字。
通假又叫通借,前人也稱為假借,是古人用字寫詞時本有其字而不用,卻用一個音同或音近的字來代替的現象。原本當用的字叫本字,臨時用來替代本字的那個字叫通假字或通借字。
(4)詞類活用。
在古漢語中,某些詞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可以靈活運用,臨時改變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當其他詞類。詞的這種臨時的靈活運用,叫作詞類活用。
(5)固有詞語。
理解詞語在句中的含義,除了以上幾個方面是考查重點之外,中考試題還常常考查詞語固有的含義。如果詞語的含義不符合以上幾種情況,就應想到文言文詞語還有它本身的意義。這時我們可以把含有該詞的句子放回原文中,結合原文語境,直接理解詞語的含義。這些詞一般都沿用本義,對理解文章的內容起著重要的作用。
2.結合語境,準確理解。
在理解詞語意義時,我們不妨將句子多朗讀幾遍,體會語意,然后再結合語句翻譯確定該文言詞語在句中的意義;或者根據文言詞語在語句中的作用,巧妙地用現代漢語中的詞語來替代。
一、閱讀下面四篇短文,回答問題。
屈原①以②五日死,楚人以舟楫③拯④之,謂之競渡。又曰:五日投角黍⑤以祭屈原,恐為蛟龍所奪,故為龍舟以逐之。
后漢黃琬⑥,祖父瓊⑦,為太尉⑧,以日食狀聞。太后詔⑨問所食多少,瓊對未知所況⑩。琬年七歲,時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 ”瓊大驚,即以其言對。
劉峻家貧好學,常燎麻炬,從夕達旦。時或昏睡,及覺復讀,常恐所見不博。聞有異書,必往祈借。
齊有一足鳥,舞于殿前。齊侯問于孔子,孔子曰:“此鳥名商羊。兒童有謠曰:‘天將大雨,商羊鼓舞。’是為大雨之兆。”后果然。
【注釋】①屈原:戰國時楚國詩人。②以:在。③舟楫:泛指船只。④拯:從水中救出淹溺的人。⑤角黍:粽子。⑥黃琬:人名。⑦瓊:人名,即黃瓊。⑧太尉:官職名。⑨詔:召見。⑩況:比方。初:夏歷指每月的開頭幾天。燎:燃燒。炬:火把。祈:乞求。鼓舞:手足舞動,形容歡悅。兆:預兆,征兆。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著重號的詞語。(※)
(1)謂之競渡:
(2)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
(3)從夕達旦:
(4)是為大雨之兆:
2.下列選項中,與“舞于殿前”的“于”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
A.行者休于樹(《醉翁亭記》)
B.駢死于槽櫪之間(《馬說》)
C.皆以美于徐公(《鄒忌諷齊王納諫》)
D.公與之乘,戰于長勺(《曹劌論戰》)
3.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瓊大驚,即以其言對。

(2)及覺復讀,常恐所見不博。

4.第一篇短文中,包含哪兩項傳承至今的民間習俗



5.請給第三篇短文擬一個恰當的題目。

二、(2024·秦皇島一模)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問題。
吳良傳
吳良,定遠人。初名國興,賜名良。與弟禎俱以勇略聞。從太祖①起濠梁,并為帳前先鋒。良能沒水偵探,禎每易服為間諜。張士誠兵據秦望山,良攻奪之,遂克江陰。即命為指揮使守之。
時士誠全據吳,跨淮東、浙西,兵食足。江陰當其要沖,枕大江,扼南北襟喉,士誠數以金帛啖將士,窺釁。太祖諭良曰:“江陰我東南屏蔽汝約束士卒毋外交,毋納逋逃,毋貪小利,毋與爭鋒,惟保境安民而已。”良奉命惟謹,備御修飭。以敗敵功,進樞密院判官。士誠大舉兵來寇,艨艟蔽江,其將蘇同僉駐君山,指畫進兵。良遣弟禎出北門與戰,而潛遣元帥王子明帥壯士馳出南門。合擊,大敗之,俘斬甚眾。敵宵遁。尋復寇常州,良遣兵從間道殲其援兵于無錫。當是時,太祖數自將爭江、楚上流,與陳友諒角,大軍屢出,金陵空虛。士誠不敢北出侵尺寸地,以良在江陰為屏蔽也。
四年討靖州、綏寧諸蠻。五年,廣西蠻叛,副征南將軍鄧愈帥平章李伯昇出靖州討之。數月,盡平左右兩江及五溪之地,移兵入銅鼓、五開,收潭溪,開太平,殲清洞、崖山之眾于銅關鐵寨。諸蠻皆震懾,內附,粵西遂平。
(節選自《明史·吳良傳》,有刪改)
【注釋】①太祖:指明太祖朱元璋。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著重號的詞語。(※)
(1)遂克江陰:
(2)帥壯士馳出南門:
(3)尋復寇常州:
2.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斷三處)
江 陰 我 東 南 屏 蔽 汝 約 束 士 卒 毋 外 交
3.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從太祖起濠梁,并為帳前先鋒。


(2)士誠數以金帛啖將士。


4.有的同學認為選文第二段中吳良取得成功,主要靠吳禎和王子明英勇善戰。你是否同意這種觀點 說說你的理由。


  1.劃分朗讀節奏。
2.斷句。
3.判斷下面斷句的正誤。
(2024·石家莊三模)下列對乙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
(原文見“針對訓練”一)
A.遂自閉取善之門/而阻人樂生之/路德何由進/業何由修
B.遂自閉取善之門而/阻人樂生之路/德何由進/業何由修
C.遂自閉取善之門/而阻人樂生之路/德何由進/業何由修
D.遂自閉取善之門而/阻人樂生之/路德何由進/業何由修
【解析】本題考查斷句。根據文言文斷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層次,然后斷句,最后反復誦讀加以驗證。主語和謂語之間,謂語和賓語、補語之間一般要作停頓。句意:“于是自己關閉了獲得善行的門,也阻斷了別人樂于告訴自己的道路,品行從哪里長進 學業從哪里學習呢 ”分析語意可知,“而”表并列,其前應斷開;“德何由進”“業何由修”是并列關系。故斷句為:遂自閉取善之門/而阻人樂生之路/德何由進/業何由修。
【答案】C
1.根據句意劃分。
給文言句子斷句,首先需要閱讀全文,理解文意,理清人物之間的關系,這是斷句的基礎。其次,依次解釋要求斷句的句子中每個詞的意思(不會解釋的個別詞可暫時不解釋)。然后,把詞義串聯起來,明確大概意思。最后,在此基礎上斷句即可。
2.根據語法結構劃分。
現代漢語中一個完整的句子的成分如下:(定語)主語+(狀語)謂語(補語)+(定語)賓語(補語)。古漢語的語法結構與現代漢語大體相同。語句的朗讀停頓往往根據語言順序來確定,即按照“主語—謂語—賓語”“狀語—謂語”“謂語—補語”等來停頓。
常見的有以下幾種情況:
(1)主語和謂語之間要停頓。如“滕子京/謫守巴陵郡”中的“滕子京”是主語,和謂語之間要停頓。
(2)謂語和賓語之間要停頓。如“予嘗求/古仁人之心”中的“古仁人之心”作“求”的賓語,“求”后需停頓。
(3)謂語中心語與后置的介賓短語之間要停頓。如“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中“于亂世”“于諸侯”是后置的介賓短語,它們和前面的謂語“茍全性命”“不求聞達”之間要停頓。
(4)并列短語之間要停頓。如“山肴/野蔌”中“山肴”“野蔌”屬于并列短語,它們之間要停頓。
需要注意的是:根據語法成分劃分朗讀節奏時,需要找到句子的主語、謂語和賓語。古漢語中,找出了動詞或形容詞謂語,也就區分出了獨立的句子,明確了語句的意思,從而就能準確斷句。主語一般由名詞或代詞充當,名詞一般為文章陳述、描寫、說明或議論的對象,在它們的前后往往需要斷句。
3.利用對稱句式劃分。
古文講究整齊對稱,行文中上下句常用相同的字數或相同的結構。如“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中“野芳”和“佳木”為并列句的兩個主語,句式工整,故“佳木”之前要斷一處。
除此之外,根據語句特點斷句的方法還有很多,如根據押韻規律斷句、根據間隔反復斷句、根據句式斷句、根據語感斷句等,綜合運用這些方法,可快速準確地完成斷句。
4.利用文言虛詞劃分。
熟悉各類常見虛詞,有助于文言句子斷句。
(1)句首語氣詞,如“其、蓋、惟、盍、夫、且夫、若夫”等詞前應斷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對獨立的嘆詞,如“嗟夫、嗟乎、嗚呼”等,前后都應斷句。
(2)句末語氣詞,如“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詞后面應斷句。
(3)一些常用在句首的關聯詞,如“茍、縱、是故、于是、然而、無論、至若、是以、既而”等詞前應斷句。
5.根據人物對話劃分。
注意文言文中的一些對話標志語,如“曰、云、語、道、謂”等。兩人對話一般在第一次問答時出現人物名稱,后文省略主語,只用對話標志語,可以根據上下文判斷出問者、答者。
一、(2024·石家莊三模)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問題。
【甲】
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節選自《鄒忌諷齊王納諫》)
【乙】
學不長進,病在不虛己。以舜禹之圣,而好察、樂善、拜善;孔子之圣,四友、六侍①。顏子之賢,而問不能、問寡人②。人之取善,豈有定方 善之所在,雖路人之言,皆當取之,取諸人乃所以與諸人也,故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曲士③只喜聞譽,惡聞過,遂自閉取善之門而阻人樂生之路德何由進業何由修 所謂自暴自棄也。
爾等以文會友,便是進德修業之時,莫只作書生雕蟲小技也。以文會友,以友輔仁,文與仁有本末④,而非二事。與勝己者友,須先虛心。至聽其言,與吾有未安⑤處,宜平心思之;思之而未安,又須平心定氣,與之相商,惟恐我見未克,未能盡其所長,則無不收師友之益矣,便是進德修業實際功夫。
(節選自孫奇逢《孝友堂家訓》)
【注釋】①四友、六侍:孔子有顏回、子貢、子張、子路等四賢和六位賢弟子以備顧問。②寡人:知識少的人。③曲士:鄉曲之士。比喻孤陋寡聞的人。④本末:先后主次。⑤安:相安。這里是合適的意思。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
(1)臣誠知不如徐公美:
(2)臣之妻私臣:
(3)宜平心思之:
(4)未能盡其所長:
2.下列對乙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遂自閉取善之門/而阻人樂生之/路德何由進/業何由修
B.遂自閉取善之門而/阻人樂生之路/德何由進/業何由修
C.遂自閉取善之門/而阻人樂生之路/德何由進/業何由修
D.遂自閉取善之門而/阻人樂生之/路德何由進/業何由修
3.請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2)與勝己者友,須先虛心。

4.結合甲文,說一說鄒忌勸諫成功有哪些重要因素。


5.乙文旨在說明一個什么道理


二、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問題。
麹祥,字景德,永平人。永樂①中,父亮為金山衛百戶。祥年十四,被倭掠。國王知為中國人,召侍左右,改名元貴。遂仕其國,有妻子,然心未嘗一日忘中國也。屢諷王入貢。宣德②中,與使臣偕來。上疏言:“臣夙遭俘掠,抱釁痛心,流離困頓,艱苦萬狀。今獲生還中國,夫豈由人。伏乞賜歸侍養,不勝至愿。”天子方懷柔遠人,不從其請,但許給驛暫歸,仍還本國。
祥抵家,獨其母在,不能識,曰:“果吾兒,則耳陰有赤痣。”驗之信,抱持痛哭。未幾別去至日本啟以帝意。國王允之,仍令入貢。祥乃復申前請,詔許襲職歸養。母子相失二十年,又有華夷之限,竟得遂其初志,聞者異之。
(選自《明史·孝義》)
【注釋】①永樂:明第三帝成祖朱棣年號。②宣德:明第五帝宣宗朱瞻基年號。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
(1)父亮為金山衛百戶:
(2)屢諷王入貢:
(3)則耳陰有赤痣:
(4)聞者異之:
2.用“/”為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限兩處)(※)
未 幾 別 去 至 日 本 啟 以 帝 意
3. 翻譯句子。
遂仕其國,有妻子,然心未嘗一日忘中國也。


4.作者肯定了麹祥的哪些品質



  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七上《<論語>十二章》“思考探究”一題)下列句子都是關于修身的,參考課文注釋,理解其意思。
1.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2.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傳不習乎
3.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4.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5.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解析】第一步,審讀題干,抓題干要點:句子意思。答題范圍→參考注釋;考點→句子翻譯;怎么答→根據課下注釋的重點詞語解釋。
第二步,細讀文章,記憶課下注釋。先要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然后初步翻譯,再根據現代漢語的習慣進行調整,做到文從字順。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第三步,規范答案。
【答案】1.人家不了解我,(我)并不因此惱怒,不也是君子嗎
2.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別人謀劃事情是不是竭盡自己的心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誠信呢 老師傳授的知識是否復習過了呢
3.一簞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巷子里,別人都不能忍受那種困苦,顏回卻不改變他自有的快樂。
4.用不正當的手段得來的富貴,對于我來說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樣。
5.一國軍隊可以改變其主帥,一個人的志向卻是不能改變的。
一、翻譯原則、方法、步驟
1.翻譯原則。
(1)必須抓住采分點。包括重點實詞、重點虛詞、詞類活用、古今異義、一詞多義、特殊句
式等。
(2)注意文言實詞古今意義的差異。翻譯時首先要把詞語的古今意義辨析清楚。
(3)省略句要補充到位。
(4)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字字落實到位。
(5)句序調整到位,包括主謂倒裝句、賓語前置句、定語后置句、介詞結構后置句、被動句、判斷句、省略句等文言文特殊句式。
(6)注意語意前后貫通。句子中若帶有修辭色彩或存在用典等現象,可根據語境靈活翻譯,前后語句順暢即可。
2.翻譯方法。
留:國號、年號、地名、書名、人名、官職名等可以保留,直接使用。
替:用現代漢語中的雙音節詞替換古代漢語中的單音節詞。
調:調整語序,使之符合現代漢語語法規范。
補:補充省略的部分,使意思完整。
刪:刪去無實在意義的詞。
3.翻譯步驟。
第一步:通讀語句,整體理解,然后劃分節奏。
第二步:找得分點,發現“生詞”。翻譯句子時突破得分點是關鍵。作答前,可先將重點的實詞、虛詞圈出來,然后逐個破解,保證句子中的每個詞都能與其解釋一一對應。
第三步:理清句式,調整語序。
第四步:草擬底稿,連詞成句。在草稿紙上先大致草擬一下答案,把握翻譯的原則,結合上面幾步連詞成句。
二、文言文特殊句式
1.倒裝句。
(1)賓語前置句。賓語前置分為以下四類:
①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
賓語前置有兩個條件:一是賓語必須是代詞;二是句子必須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詞表示。這種情況下,代詞作賓語要放在動詞之前和否定詞之后。如,“忌不自信”正常語序應為“忌不信自”。
②疑問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
文言文中,疑問代詞“誰、何、奚、安”等作賓語時,往往放在動詞的前面。如,“吾誰欺”正常語序應為“吾欺誰”。
③句中有介詞結構引導賓語,賓語前置。句中有介詞結構引導賓語時,介詞的賓語往往置于介詞之前,造成倒裝的現象。如,“吾誰與歸”正常語序應為“吾與誰歸”。
④特殊結構:用“之”將賓語提前。如,“何陋之有”正常語序應為“有何陋”。
(2)介詞結構后置句。介詞結構即介賓短語,文言文中常見的是由“以”“于”組成的介賓短語,介詞結構后置有以下幾種情況:
①由介詞“于”組成的介賓短語在文言文中大部分處于補語的位置,譯成現代漢語時,除少數仍作補語外,大多數都要移到動詞前作狀語。如,“戰于長勺”正常語序應為“于長勺戰”。
②由介詞“以”組成的介賓短語,譯成現代漢語時,一般作狀語。如,“咨臣以當世之事”正常語序應為“以當世之事咨臣”。
(3)定語后置句。即古漢語中將定語移至中心詞之后的現象。定語后置一般有兩種情況:
①中心詞+之+形容詞(定語)。如“馬之千里者”。
②中心詞+數量詞(定語)。如“通計一舟,為人五”。
翻譯時按照現代漢語的語序“定語+中心詞”翻譯即可。
2.省略句。
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省略了某些成分的句子叫省略句。翻譯時要將省略的成分翻譯出來,古漢語中常見的省略句有以下幾種形式:
①主語省略。如“(桃花源中人)見漁人,乃大驚”。
②謂語省略。如“一鼓作氣,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③賓語省略。如“便要(漁人)還家”。
④介詞省略。如“武陵人(以)捕魚為業”。
3.被動句。
古漢語中,主語和謂語屬于被動關系的敘述句叫作被動句。一般有以下幾種形式:
①“為……所……”表示被動。如“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②“為+動詞”表示被動。如“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
③“于”表示被動。如“祗辱于奴隸人之手”。
4.判斷句。
一般是以名詞或名詞性短語為謂語而表示判斷的句子。常見句式如下:
①……者……也;……者也。如“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
②以“乃”“則”“為”“是”等為標志的判斷句。如“當立者乃公子扶蘇”。
一、(2024·唐山一模)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問題。
【甲】
開元中,李翰林①應詔草②《白蓮花開序》及《宮詞》十首。時方大醉,中貴人③以冷水沃之稍醒。白于御前索④筆一揮,文不加點。
【乙】
溫庭筠燭下未嘗起草,但籠袖憑幾⑤,每賦一詠一吟而已,故場中⑥號為“溫八吟⑦”。
【丙】
裴廷裕,乾寧中在內廷,文書敏捷,號為“下水船”。梁太祖受禪⑧,姚洎⑨為學士,上問及廷裕行
止⑩,洎對曰:“頃歲左遷,今聞旅寄衡水。”上曰:“頗知其人構思甚捷。”對曰:“向在翰林,號為
‘下水船’。”太祖應聲謂洎曰:“卿便是‘上水船’也。”洎微笑,深有慚色。議者以洎為急灘頭上水船也。
(均選自《唐摭言》,有改動)
【注釋】①李翰林:指李白。②草:起草,草擬。③中貴人:專稱顯貴的侍從宦官。④索:搜索,尋求。⑤幾:幾案。⑥場中:指考場中。⑦溫八吟:唐朝科舉在規定時間內要完成八韻的詩賦,溫庭筠一韻一吟詠,故得名“溫八吟”。⑧受禪:指接替皇位。⑨姚洎(jì):唐朝學士。⑩行止:行蹤,去向。頃:近來,不久前。衡水:指現在的衡陽、永州一帶。上水船:逆流而上的船,比喻文思遲鈍。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
(1)頃歲左遷:
(2)向在翰林:
(3)深有慚色:
2.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中貴人以冷水沃之稍醒。

(2)頗知其人構思甚捷。

3.閱讀選文,用一個詞來概括李白、溫庭筠和裴廷裕三人的共同點。

4.在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上,甲、乙兩文和丙文有何不同



二、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問題。
【甲】
一老河兵聞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當求之于上流。蓋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水不能沖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如是再嚙,石又再轉。轉轉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顛;求之地中,不更顛乎 ”如其言,果得于數里外。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理臆斷歟
(選自紀昀《閱微草堂筆記》)
【乙】
陜西因洪水下大石塞山澗中,水遂橫流為害。石之大有如屋者,人力不能去,州縣患之。雷簡夫為縣令,乃使人各于石下穿一穴,度如石大,挽石入穴窖之,水患遂息也。
(選自沈括《夢溪筆談》)
1.請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
(1)轉轉不已:
(2)求之下流,固顛:
(3)陜西因洪水下大石塞山澗中:
(4)人力不能去:
2.請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如其言,果得于數里外。

(2)水遂橫流為害。

3.甲、乙兩個語段都體現了古人的智慧,請結合語段相關內容分析其具體表現。



  1.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文(片段)內容或寫作對象的特點。
2.選文(片段)告訴了我們什么道理
3.結合全文,說說選文(片段)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八上《三峽》“思考探究”二題)寫景要抓住景物特征。說說作者筆下三峽不同季節的景物各有怎樣的特征。
【解析】第一步,審讀題干,抓題干要點:景物特征。答題范圍→相關文段;考點→理解概括文章內容;怎么答→通過分析關鍵語段的關鍵信息作答。
第二步,細讀文章,尋找依據。由第二段“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可知,夏天江水漫上山陵,阻斷水路,這里運用正面描寫,直接體現江水暴漲、水勢浩大的特點,給人以驚心動魄之感;由第三段“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可知,春天和冬天的時候,可以看見白色的急流中回旋著清波,碧綠的潭水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水流和緩,潭深水碧,整體的景色優美、雅致;由第四段“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可知,秋季萬物蕭條,肅殺凄寒,猿猴鳴叫凄清哀婉,令人流淚。
第三步,梳理要點,規范答案。
【答案】夏天,江水滿溢,一瀉千里,給人以驚心動魄之感。春冬季,水流和緩,潭深水碧,優美、雅致。秋季,萬物蕭條,凄清哀婉,引人悲傷垂淚。
內容理解和概括類題目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理解類。
(1)整體把握文意。
①記敘類文章要明確“何時何地何人做了何事,結果如何”;②寫景類文章要明白寫的是什么景色,有什么特點。
(2)搜索相關信息。看題干的問題是針對選文的什么內容,在選文中尋找問題的相關信息。
(3)結合語境,聯系上下文。將問題放在全文的范圍之內,明確題干的問題是否與文章主旨有關。如果有關系,就要注意聯系主旨來答題。
(4)合理組織語言。
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②摘錄原文關鍵的詞語回答;③用自己的話組織文字回答。
2.歸納概括類。
(1)審題干,明確概括范圍。一定要看清題干,明確是在全文范圍內概括,還是在指定段落的范圍內概括。
(2)歸納段意、層意,明確文段所述事件。在全文范圍內概括段意,看各段講述了哪件事、涉及了哪個方面;在段落范圍內概括層意,看講述了哪件事、涉及了哪個方面。
(3)注意時間詞、地點詞。表示時間、地點的詞語往往是兩個事件的轉換標志,不同時間、地點,所涉及的主人公的所作所為是不同的。
(4)“求同存異”,逐條列出。將文段講述的各個事件、各個方面進行整理,將講述的同一事件或同一方面合并為一,然后逐條列出各個事件、方面。
一、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問題。
【甲】
富弼①,字彥國,少有罵者如不聞,人曰:“罵汝。”彥國曰:“恐罵他人。”又曰:“呼姓名而罵,豈罵他人 ”彥國曰:“天下無同姓名者乎 ”告者大慚。及為相,嘗語子孫曰:“忍之一字,眾妙之門。睦族②處事,尤為先務③。若清儉之外,更加一忍,則何事不便 ”
(陳繼儒《讀書鏡》)
【乙】
孔寺丞④牧⑤,以文行⑥推⑦。在汝州,仆有執⑧盜竹木者,牧釋之,問所欲之數,俾⑨如其意,盜愧謝。所居園圃近水,有夜涉水盜蔬果者,孔曰:“晦夜⑩涉水,或有陷溺。”即為制橋,盜慚不復渡。
(鐘羽正《厚德錄》)
【丙】
朱穆年五歲便有孝稱,父母有病,輒不飲食,差乃復常。及壯耽學,銳意講誦。或時思至,不自知亡失衣冠,顛墜坑岸。其父常以為專愚,幾不知馬之幾足,穆愈更精篤。
(祁承《讀書訓》)
【注釋】①富弼:北宋名臣。②睦族:和睦親族。③先務:首要的事。④寺丞:官名。⑤牧:動詞,管理、當官。下文“牧釋之”中的“牧”為名詞,指孔寺丞。⑥文行:文章與德行。⑦推:尊崇,稱譽。⑧執:逮捕,捉拿。⑨俾:同“比”,順從。⑩晦夜:天黑,夜晚。差(chài):病愈。耽:愛,喜歡。銳意:專心致志。
1.解釋下面句子中加著重號的詞語。
(1)嘗語子孫曰:
(2)盜慚不復渡:
(3)或時思至:
2.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忍之一字,眾妙之門。

(2)及壯耽學,銳意講誦。

3.乙文主要敘寫了關于孔寺丞的哪些事 (※)



4.細讀丙文,就內容方面提出一個具有質疑精神的問題。(只提問,不作答)



二、(2024·石家莊一模)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問題。
【甲】
每一字皆有數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備一板內有重復者。不用,則以紙帖之,每韻為一帖,木格貯之。有奇字素無備者,旋刻之,以草火燒,瞬息可成。
(節選自《活板》)
【乙】
凡一耕之后,勤者再耕、三耕,然后施耙①。凡牛力窮者,兩人以杠②懸耜,項背相望③而起土。兩人竟日,僅敵一牛之力。若耕后牛窮制成磨耙兩人肩手磨軋則一日敵三牛之力也。
(節選自《天工開物》)
【丙】
凡采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間。其日④,有雨不采,晴有云不采;晴,采之、蒸之、搗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
(節選自《茶經》)
【注釋】①耙:與下文的“耜”均為耕作工具。②杠:木杠。③項背相望:這里指兩人一前一后共同拉犁。④其日:當天。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著重號的詞語。
(1)有奇字素無備者:
(2)勤者再耕:
(3)凡牛力窮者:
2.下列對乙文中畫橫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
A.若耕后牛窮/制成磨耙/兩人肩手磨軋/則一日敵三牛之力也
B.若耕后/牛窮制成磨耙/兩人肩手磨軋/則一日敵三牛之力也
C.若耕后牛窮/制成磨/耙兩人肩手磨軋/則一日敵三牛之力也
D.若耕后牛窮/制成磨耙/兩人肩手磨軋則一日/敵三牛之力也
3.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以草火燒,瞬息可成。

(2)兩人竟日,僅敵一牛之力。

4.請簡要概括甲文在哪些方面體現了“活板”之“活”。(※)


5.丙文中的造茶過程彰顯了中國古代匠人怎樣的精神


  1.讀罷選文(片段),請指出××人有什么樣的特點。
2.請對××人物形象進行分析。
3.××是一個怎樣的人 請結合文章內容分析。
(七上《<世說新語>二則》“思考探究”三題)《陳太丘與友期行》出自《方正》篇。方正,指人行為、品性正直,合乎道義。文中哪些地方能夠體現出陳元方的“方正”
【解析】第一步,審讀題干,抓題干要點:哪些地方能夠體現出陳元方的“方正” 答題范圍→整篇文章;考點→人物形象;怎么答→分析文段的相關語句。
第二步,細讀文章,尋找依據。整體感知文章內容,分析人物的言談舉止。題干中的“方正”是指行為、品性正直,合乎道義的美好品格。在本文中,陳元方所說的“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體現了他懂得“信”“禮”的重要。“元方入門不顧”表現出他維護了父親的尊嚴。從元方與友人的對話中,也可以看出他的辯駁有理有據。文章正是通過記述陳元方與來客對話時的場景,告誡人們辦事要講誠信,為人要方正;同時贊揚了陳元方維護父親尊嚴的責任感和無畏精神。這些正是“方正”的體現。
第三步,梳理要點,規范答案。
【答案】陳太丘依照約定行事,當他的朋友失約時,他決然舍去。七歲兒童元方也懂得交友以信的道理。他們身上體現的是古人崇尚的“誠信”理念。陳太丘的這位朋友,自己言而無信,失了約不自省,反而怒罵別人;陳元方據理抗辯,小小年紀就表現出“方正”之氣:第一,他懂得“信”的重要;第二,他懂得“禮”的重要;第三,他的辯駁有理有據,落落大方;第四,他以“入門不顧”的行為,維護了父親和自己的尊嚴。
1.分析標題。
有些文章,標題就可以揭示人物性格特點。如《劉宣苦讀成才》,從標題就可以看出寫的是劉宣刻苦學習的事情,所以體現的肯定是他能吃苦、勤于學習的精神。
2.從正面描寫分析。
通過文中描述的人物的外貌、神態、言行、心理等分析。
將相帝王君臣民這些特定的人物,大多數要從以下幾方面去寫:志向、用人、賞罰、軍事、為人、學識、外交、廉潔、勤政。
常見的描寫人物品質的詞語有:外強中干、善解人意、勤奮好學、誠信友善、樂于助人、忠于職守、執法嚴明、忠誠耿直、心胸豁達、疾惡如仇、為官清廉、生活節儉、善納雅言、孝順父母、重情重義、足智多謀、淡泊名利、體察民情、關心百姓、處世從容、治軍有方、慷慨大方、英勇善戰、忠君愛國、深謀遠慮、性情灑脫、豪放直率、聰穎有才、善于思考、以德服人、謙虛謹慎、才智出眾、料事如神、勤政愛民。
3.從側面分析。
通過其他人物的言行或情感分析。
4.從評價性句子分析。
5.通過記述的事件分析。
通讀全文,梳理與主人公相關的事件,看看他做了哪些事,從這些事中提煉人物的性格特點。
一、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問題。
【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祎、允之任也。
(節選自《出師表》)
【乙】
后世唯諸葛武侯有伊尹①風味。其草廬三顧而后起,與耕莘②聘幣③,已略相類。觀其告后主曰:“臣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余饒。臣身在外,別無調度,不別治生,以長尺
寸④。若死之日,不使庫有余帛廩有余粟以負陛下。”觀此言,則其視富貴為何等物!故先主臨終謂之曰:“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然,君可自取。”非先主照見孔明肝膽,其肯發此言!
(節選自《鶴林玉露》)
【注釋】①伊尹:商朝開國元勛之一。②耕莘(shēn):相傳伊尹未遇湯時耕于莘野,隱居樂道。③聘幣:伊尹耕于有莘之野,湯使人以幣聘之。④不別治生,以長尺寸:沒有別的兼職營生,來增加自己的收入。
1.請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限斷兩處)
不 使 庫 有 余 帛 廩 有 余 粟 以 負 陛 下
2.解釋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
(1)先帝不以臣卑鄙:
(2)攘除奸兇:
(3)已略相類:
(4)故先主臨終謂之曰:
3.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

(2)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然,君可自取。

4.結合甲、乙選文,簡要概括孔明的忠心表現在哪些方面。(※)



二、(2024·石家莊三模)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問題。
顧總河琮①,太傅公八代子也。乾隆中,累遷至河東總河。公性梗直好宋儒書每日恒置一編②相對,燈火熒熒,如課讀諸生也。所期高遠,以古名臣自命。每大事,侃侃正論,不避利害,人以“鐵牛”呼之。果③于友誼,公之督河時,前督完顏偉病于署中,家屬已先行,公為之守護湯藥,旬日④無倦。完顏公謝之,公曰:“吾輩共事君父,即與昆仲⑤無異,安有兄病而弟不為之經理⑥者乎 ”完顏公感激垂涕。所統河上兵卒,教以兵法技藝,皆狷捷⑦英俊少年。嘗與李敏達公⑧遇,李素以知兵自負,其親隨皆關西壯偉之士,笑謂公曰:“若此脆薄之物,何以御敵 ”公笑曰:“狄武襄⑨以少俊為西夏所輕,故制滲金面具戴以接戰,恒多奇捷。如用吾部下兵,可效狄公之法也。”因命與敏達公部下兵角抵,李兵將應聲而倒,公大笑,李慚而謝。其知兵也如此。
(選自《郎潛紀聞》,有刪改)
【注釋】①顧總河琮:顧琮,清朝大臣,任總河督。②編:古代用來穿聯竹簡的皮條或繩子。這里用作量詞。③果:堅決,果敢。④旬日:大約十天。⑤昆仲:指兄和弟。⑥經理:照顧。⑦狷(juàn)捷:靈巧敏捷。⑧李敏達公:李衛,謚號敏達,清朝大臣。⑨狄武襄:狄青,北宋名將,謚號武襄。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著重號的詞語。
(1)完顏公感激垂涕:
(2)何以御敵:
(3)李慚而謝:
2.用“/”給選文中畫波浪線部分斷句。(標兩處)
公 性 梗 直 好 宋 儒 書 每 日 恒 置 一 編 相 對
3.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安有兄病而弟不為之經理者乎

(2)李素以知兵自負,其親隨皆關西壯偉之士。


4.選文中的顧琮是一個怎樣的人 (※)


5.通過李衛與顧琮相遇賽兵的故事,你獲得了什么啟示


  1.選文(片段)給了你什么樣的啟示 聯系生活談談你的認識。
2.某種做法或觀點,你贊同嗎 為什么
3.結合選文內容說說你悟出的道理。
(七下《孫權勸學》“思考探究”二題)呂蒙的變化對你有什么啟示
【解析】第一步,審讀題干,抓題干要點:呂蒙的變化的啟示。答題范圍→表現變化的相關語段;考點→談啟示;怎么答→分析作答。
第二步,細讀文章,尋找依據。通過呂蒙接受孫權的建議去讀書,進步很大,魯肅與之結友這個故事,我們可以收獲“多讀書有益”“善于聽從別人正確的建議”等啟示。
第三步,梳理要點,規范答案。
【答案】示例:不能因為事情繁忙就放棄學習,堅持讀書是有益的;要善于聽取他人好的建議或意見,并去實踐;不要找借口不聽從別人善意的規勸;讀書給人以樂趣,給人以光彩,給人以才干;一個人即使基礎差,但只要端正態度,刻苦努力,就能學到知識,并提高自己的認知水平和辦事能力;人應當好學,只要肯學習就會有進步;知識讓人自信,自信贏得尊重。
答此類題時一定要整體閱讀原文,根據具體語境分析文章中心和觀點態度,從中得出啟示或看法。我們可以通過把握以下幾方面來得到啟示或看法:
(1)要準確、深刻地領會作品的內容、思想和情感傾向。
(2)要從作品本身出發,緊扣題目所問進行回答。如果是要求談對某些句子或段落的啟示或看法,一定要聯系上下文,理解整篇文章的意思,在此基礎上得出啟示或看法。要按照試題的具體設問進行回答,切忌不著邊際地空談。
(3)談啟示或看法一定要聯系實際,要善于變換角度看問題,盡量從自己的真實感受出發,貼近生活,緊跟時代,有新意,不能人云亦云,不能是對作品思想觀點的簡單重復。
(4)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據,使觀點經得起推敲,令人信服。
一、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問題。
胡澹庵①見楊龜山,龜山舉兩肘示之曰:“吾此肘不離案三十年,然而于道有進。”張無垢謫橫浦,寓城西寶界寺。其寢室有短窗,每日昧爽②,輒執書立窗下,就明而讀,如是者十四年。洎③北歸,窗下石上,雙趺④之跡隱然,至今猶存。前輩為學,勤苦如此。然龜山蓋少年事,無垢乃晚年,尤難也。
高適五十始為詩,為少陵⑤所推。老蘇⑥三十始讀書,為歐公⑦所許。功深力到,無早晚也。圣賢之學亦然,東坡詩云:“貧家凈掃地,貧女巧梳頭。下士晚聞道,聊以拙自修。”朱文公⑧每借此句作話頭,接引窮鄉晚學之士。
(選自《江西古文精華叢書》)
【注釋】①胡澹庵:人名。后文楊龜山、張無垢均為人名。②昧爽:天將明,黎明。③洎(jì):及。④趺(fū):同“跗”,足背。這里指腳。⑤少陵:杜甫。⑥老蘇:指蘇洵。⑦歐公:指歐陽修。⑧朱文公:
朱熹。
1.解釋文中加點詞的含義。
(1)輒執書立窗下:
(2)如是者十四年:
(3)接引窮鄉晚學之士:
2.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張無垢謫橫浦,寓城西寶界寺。

(2)老蘇三十始讀書,為歐公所許。

3.結合選文內容說說你悟出的道理。(※)




二、(2024·保定一模)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問題。
【甲】
夫過者,自大賢所不免,然不害①其卒為大賢者,為其能改也。故不貴于無過,而貴于能改過。諸生自思,平日亦有缺于廉恥忠信之行者乎 亦有薄于孝友之道,陷于狡詐偷刻之習者乎 諸生殆不至于此。不幸或有之,皆其不知而誤蹈②,素無師友之講習規飭③也。諸生試內省,萬一有近于是者,固亦不可以不痛自悔咎,然亦不當以此自歉,遂餒④于改過從善之心。但能一旦脫然洗滌舊染雖昔為寇盜今日不害為君子矣。
(節選自王守仁《教條示龍場諸生》)
【乙】
人非圣賢,安能無所不知 只知其一,惟恐不止其一,復求知其二者,上也;止知其一,因人言始知有其二者,次也;止知其一,人言有其二而莫之信者,又其次也;止知其一,惡人言有其二者,斯下之
下矣。
(節選自張潮《幽夢影》)
【注釋】①害:妨礙。②誤蹈:錯誤遵行。③規飭(chì):以正言勸誡。④餒:喪失勇氣。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著重號的詞語。
(1)然不害其卒為大賢者:
(2)諸生試內省:
(3)復求知其二者:
2.請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斷兩處)
但 能 一 旦 脫 然 洗 滌 舊 染 雖 昔 為 寇 盜 今 日 不 害 為 君 子 矣
3.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故不貴于無過,而貴于能改過。

(2)人非圣賢,安能無所不知

4.用自己的話說說甲文中諸生偶爾有過失的客觀原因是什么。


5.談談你從乙文中獲得了怎樣的啟示。(※)


【詳解答案】
河北中考·真題體驗
一、
1.(1)挑選 (2)跟隨 (3)害怕,恐懼
2.B 解析:本題考查斷句。句意為:子瞻在黃州和嶺南時,每天早上起來,如果不是招待客人和他聊天,就一定會出門拜訪客人。其中“子瞻在黃州及嶺表”交代了蘇軾居住的地點,“每旦起”交代了時間,“不招客相與語”“則必出而訪客”則是敘述蘇軾的日常生活情境。故斷句為:子瞻在黃州及嶺表/每旦起/不招客相與語/則必出而訪客。
3.黃州東南三十里(的地方)是沙湖,也叫螺師店,我在那里購買了田地。
4.①“東坡”是蘇軾耕種、放牧之地;②是蘇軾居住的地方;③是蘇軾淡泊名利的精神的象征。
5.(示例)謝安的“吟嘯”啟示我:遇事要沉著冷靜,臨危不亂。
【參考譯文】
資料一:
【甲】蘇子瞻因為(自己寫的)一首詩獲罪,被貶到黃州。
【乙】子瞻在黃州和嶺南時,每天早上起來,如果不是招待客人和他聊天,就一定會出門拜訪客人;交往的人也不怎么挑選。
【丙】東坡(居住)在黃州,在(黃州赤壁以西的)東坡的下面,耕種了五十畝水稻,親自放牧一頭牛。
資料二:
黃州東南三十里(的地方)是沙湖,也叫螺師店,我在那里購買了田地。
資料三:
蘇軾戴著幅巾穿著芒鞋,跟隨著鄉間老農一起在山溪野谷中游歷,在東坡蓋了房子。
資料四:
(謝安)曾經和孫綽等人去泛海游玩,大風刮起,波浪洶涌,眾人都很害怕,(謝安)高聲吟詠,和平時一樣鎮定。
二、
1.(1)順著,就著 (2)聽到 (3)看到(觀察)
2.A 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根據文言文斷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然后結合語法斷句。句意:“現有客人的馬日行三百里。客人離去時忘記帶衣服。時間過了三分之一日,主人才發現。”故斷為:今有客馬/日行三百里/客去忘持衣/日已三分之一/主人乃覺。
3.(1)(他)曾經贈給我一只用桃核雕成的小船。
(2)(主人)帶著衣服追上(客人),給他衣服后返回。
4.用料體積小;所刻的東西多;能夠就著材料原來的樣子雕刻成各種形狀的事物,情態各異。
5.示例:矢服納聲
【參考譯文】
【乙】古法用牛皮做箭袋,睡覺時把它當作枕頭。利用它中間空的特點,放在地上枕著,幾里內的人馬聲都能聽見。大概是中間的空腔能收攏聲音的緣故。
【丙】現有客人的馬日行三百里。客人離去時忘記帶衣服。時間過了三分之一日,主人才發現。(主人)帶著衣服追上(客人),給他衣服后返回。到家時看日影才到四分之三。問:主人的馬(如果)不休息,馬的日行速度是多少 回答說:七百八十里。
三、
1.D 解析:A項,均譯為“如果”;B項,均譯為“彌補”;C項,均譯為“粗略地閱讀”;D項,“若能分門別類”的“若”譯為“如果”,“皆若空游無所依”的“若”譯為“好像”。
2.(1)讀書的時候看到有切合實用的句子,應當隨手摘錄下來。
(2)看這些東西,不僅沒有什么益處,而且還有害處啊。
3.①各種書籍都應當有所涉獵。讀懂看透一種書后,再更換其他種類的書來讀。②讀書要做筆記,看到有切合實用的句子,分門別類地摘錄下來,為寫作提供素材。③看書要從頭至尾逐句去看,看到特別關鍵的地方,要摘錄到讀書筆記本上;有不好理解的地方,另外拿紙摘錄出來,及時求教。
4.我從中感受到了鄭板橋對兒子的諄諄教誨,其中飽含鄭板橋對兒子能夠讀書成才的殷切期望,寄托著父親對兒子的愛。
【參考譯文】
【甲】如果能夠立志勤讀,自然能夠循序漸進。只是如果僅僅閱讀時下流行的文體,不能獲得實在的益處,應當增加看書的時間。凡是經史子集之書,都應當粗略地閱讀,只是需要看完一種,再更換其他的種類,切不可東抓西拉,隨意翻看,白白浪費時光,沒有任何收獲。讀書的時候看到有切合實用的句子,應當隨手摘錄下來。如果能夠分門別類,積累成厚重的冊子,那么寫文章的時候可以將其作為材料,好處無窮啊。
【乙】讀書應當勤懇,不要懈怠,看書應當仔細、有恒心。現在看《史記》,很契合實際,每天規定自己看十頁,必須從頭至尾逐句去看,看到特別關鍵的地方,摘錄到讀書筆記本上。有不好理解的地方,另外拿紙摘錄出來,向先生求解。今年如果能看完《史記》,明年再換別的書。只是沒有什么益處的小說和彈詞,不應當過目,看這些東西,不僅沒有什么益處,而且還有害處啊。
四、
1.(1)每天 (2)拜訪 (3)再
2.(1)等到長大后,(他)登上泰山最高峰。
(2)守持住自身的道理,也像這樣啊。
3.示例:因為蔡元定“于書無不讀”,學識淵博,其學識不亞于朱熹,因此朱熹說蔡元定為“吾老友”。(意對即可)
4.以事喻理(類比的方法),從身邊小事談起,淺顯易懂,更易被“我”接受。
【參考譯文】
【甲】蔡元定八歲的時候就能作詩。等到長大后,(他)登上泰山最高峰。每天只吃薺菜。(他)對于書無所不讀。朱熹探問他的學識,非常驚訝地說:“這是我的老朋友呀,不該在弟子之列。”
【乙】兵部尚書王廷相,他的學說和才能純正完備,是當時有名的大臣。我到他的家里去拜訪。他邀請我入座,告訴我說:“昨天雨后,我乘轎走在大街上,一個小吏卒穿了一雙新鞋,從灰廠而來,經過長安街,他都揀著(好走的)地面小心謹慎地行走,唯恐弄臟了鞋子,轉彎進入京城,泥濘漸多,一不小心,鞋子浸濕了,此后(他)就不再顧及和惋惜(鞋子)了。守持住自身的道理,也像這樣啊。假如一旦墮落,誤入歧途,將會沒有什么歹事做不出來的。”我回到家,非常佩服王公所說的話,終生也不敢忘記。
中考考點·技法突破
考點一 理解詞義
一、
1.(1)稱 (2)為什么 (3)早晨 (4)這
2.C 解析:“舞于殿前”的“于”是“在”的意思,C項中“于”的意思為“比”。
3.(1)黃瓊大吃一驚,就按照他說的回答皇太后。
(2)等到驚醒了就接著讀,經常擔心自己的見識不夠廣博。
4.賽龍舟、包粽子。
5.示例:劉峻好學
【參考譯文】
屈原,在初五投江去世,楚國人乘船只從水中打撈他,稱作賽龍舟。另外:初五(在江水中)投放粽子來祭祀屈原,擔心被蛟龍奪取,所以賽龍舟來驅逐它。
后漢的黃琬,祖父黃瓊是太尉,黃瓊把(他聽到的)日食情況報告朝廷。皇太后召見他詢問太陽被擋住了多少,黃瓊不知道用什么來打比方。黃琬當時7歲,在旁邊,說:“為什么不說日食剩下的部分像初月的形狀 ”黃瓊大吃一驚,就按照他說的回答皇太后。
劉峻家境貧寒,酷愛讀書,常常點燃用麻稈做的火把,從晚上讀到早晨。有時睡著了,等到驚醒了就接著讀,經常擔心自己的見識不夠廣博。聽說有奇異的書,一定去祈求別人借給他。
齊國有一只獨腳鳥,在大殿的前面飛舞。齊侯向孔子請教,孔子說:“這種鳥叫商羊。兒童有歌謠唱道:‘天將大雨,商羊鼓舞。’這是大雨的預兆。”后來果然這樣。
二、
1.(1)攻克 (2)帶領,率領 (3)不久
2.江陰/我東南屏蔽/汝約束士卒/毋外交
3.(1)(吳良)跟隨明太祖朱元璋在濠梁起義,(和弟弟)一同擔任帳前先鋒。
(2)張士誠多次用錢帛利誘將士。
4.不同意。吳良取得成功,一是因為聽從朱元璋的建議,小心謹慎,加強防備;二是因為精于謀略,善于用兵。
【參考譯文】
吳良,安徽定遠人。初名吳國興,太祖賜名叫吳良。和弟弟吳禎都憑借勇猛有謀聞名。(吳良)跟隨明太祖朱元璋在濠梁起義,(和弟弟)一同擔任帳前先鋒。吳良能夠潛入水下探聽敵人消息,吳禎經常改變裝扮去當間諜。張士誠的軍隊屯聚在秦望山,吳良攻取了那兒,于是攻克江陰。吳良就被任命為指揮使鎮守江陰。
當時張士誠占據著吳地的全部地區,橫跨淮東、浙西,兵糧充足。江陰處在交通要道,背靠長江,扼制著南北的咽喉,張士誠多次用錢帛利誘將士,伺機攻打。明太祖告諭吳良說:“江陰,是我們東南方向的屏障,你要管束士卒,不要和外界交往,不要接納敵人的逃兵,不要貪圖小的利益,不要和敵人爭鋒,只要保衛全境、安定百姓就可以了。”吳良接受命令后非常小心,修整防備。吳良因為打敗敵人的功勞,晉升為樞密院判官。張士誠大舉進兵來侵犯,戰船布滿長江,他的將軍蘇同僉駐守在君山,指揮進兵。吳良派弟弟吳禎出城北門和蘇同僉作戰,并暗地派元帥王子明帶領壯士騎馬出南門。合擊敵人,取得大勝,俘虜并消滅的敵人很多。敵人在晚上撤逃。不久又來侵犯常州,吳良派兵從小路在無錫殲滅他們的援兵。在這時候,明太祖多次親自帶領軍隊爭奪長江、楚江的上游,和陳友諒作戰,大軍多次調出,金陵兵力空虛。張士誠不敢向北侵犯一點土地,就是因為吳良在江陰作為明軍的屏障。
洪武四年,吳良征討靖州、綏寧各少數民族地區。洪武五年,廣西少數民族叛亂,吳良輔佐征南將軍鄧愈帥平章李伯昇出靖州征討他們。幾個月內,全部平定左右兩江及五溪之地,轉移軍隊進入銅鼓、五開,收復潭溪,攻下太平,在銅關鐵寨殲滅清洞、崖山敵眾。各少數民族都十分震驚,紛紛納降歸附,粵西于是平定。
考點二 文言斷句
一、
1.(1)確實 (2)偏愛 (3)應當,應該 (4)竭盡
2.C 解析:見“典型例題”的解析。
3.(1)由此看來,大王所受的蒙蔽一定很厲害了。
(2)與勝過自己的人交朋友,首先必須虛心。
4.鄒忌愛國,有責任,有擔當;鄒忌有高超的勸諫藝術,從小到大,由家事到國事,類比說理,委婉勸說,成功地說服齊威王除弊納諫。
5.學不長進,病在不虛己(或:學業不長進,毛病在于不虛心)。
【參考譯文】
【乙】學業沒有長進,毛病在于自己不虛心。像舜、禹那樣的圣人,仍然喜愛觀察、樂于做善事、拜謝善意的指教;孔子這樣的圣人,仍有四友和六位門徒相伴。顏回這樣的賢人,仍能向沒有才能之人、知識少之人請教。人們要獲得美好的品德、行為,難道有固定的方法嗎 有美好的品德、行為的地方,即使是路上行人的話語,都是應當采取的,從別人那里獲得所以也幫助別人,因此君子沒有比與人為善更偉大的了。孤陋寡聞的人,只喜歡聽到(別人的)表揚,討厭聽到(別人指出的)過失,于是自己關閉了獲得善行的門,也阻斷了別人樂于告訴自己的道路,品行從哪里長進 學業從哪里學習呢 這就是自暴自棄。
你們用文章會見朋友,便是長進德行、提高學問的時候,不要只是做些書生才做的雕蟲小技。通過文章會見朋友,通過朋友來幫助自己培養仁德,文章與仁義有主有次,但并不是兩件事。與勝過自己的人交朋友,首先必須虛心。至于聽到他說的話,與自己的觀點相左時,應當靜下心來仔細思考;思考后仍覺不妥,又必須平心靜氣,與他互相商量,唯恐自己的看法不妥當,不能充分吸收他的長處,那么就不會不收獲良師益友(影響)的好處了,這才是長進德行、提高學問的實際工夫。
二、
1.(1)擔任 (2)勸諫 (3)暗面,背面 (4)認為……奇異
2.未幾別去/至日本/啟以帝意
3.他于是在倭國做了官,有了妻子和兒女,但內心沒有一天忘記中原。
4.作者肯定了麹祥矢志不渝、熱愛祖國、恪守孝道的優秀品質。
【參考譯文】
麹祥,字景德,永平人。永樂年間,他的父親麹亮擔任金山衛百戶。麹祥在十四歲那年,被倭寇擄走。倭國國王知道他是中原人,詔令他在身邊侍奉,給他改名為元貴。他于是在倭國做了官,有了妻子和兒女,但內心沒有一天忘記中原。(他)多次勸諫倭國國王(讓他)到中原進貢。宣德時期,(他)與倭國使臣一起到明朝來。(他)向皇帝上疏說:“我曾經遭到倭寇的擄掠,處于嫌疑危難之中自責心痛,流離失所,困頓不堪,非常艱苦。現在能夠活著回到中原,怎么還能任由別人安排。我請求您讓我回家侍奉父母,(我)沒有比這更大的愿望了。”皇帝正用恩德使遠處的人來歸附,不恩準他的請求,但是允許他回驛站后暫且歸家,(然后)仍然返回倭國。
麹祥回到家里,只有他的母親在家,(母親)已不認識他,說:“如果真是我的兒子,那么(他)耳后有一顆紅痣。”驗證以后果然有,(母子)抱頭大哭。(麹祥)不久告別(母親)離開,回到倭國,(向倭國國王)陳述明朝皇帝的意思。倭國國王應允了他,仍讓他進貢。麹祥于是重申過去的請求,皇帝下詔允許他承襲父親的職位歸養家中。他和母親失散二十年,又有華夏和蠻夷的限制,最終能夠實現他當初的意愿,聽到的人都認為這件事很奇異。
考點三 翻譯句子
一、
1.(1)貶官,降職,遠調 (2)先前,從前,原來 (3)臉色
2.(1)宦官用冷水澆他,(他)才稍微清醒。
(2)(我)很是知道這個人構思非常敏捷。
3.示例:才思敏捷(文采飛揚)
4.甲、乙兩文采用正面描寫的方法刻畫人物,直接描寫李白和溫庭筠作文章迅速;丙文采用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方法刻畫人物,首先直接描寫裴廷裕“文書敏捷”,后文又以皇上和姚洎的對話從側面加以烘托。
【參考譯文】
【甲】開元年間,翰林學士李白奉皇帝的命令起草《白蓮花開序》及《宮詞》十首。當時李白喝得酩酊大醉,宦官用冷水澆他,(他)才稍微清醒。李白起來走到皇帝面前,要來毛筆一揮而就,不用修改。
【乙】溫庭筠在燈燭下從不打草稿,只把手籠在袖子里,靠著書案,每首賦吟詠一次就成了,因此考場中叫他“溫八吟”。
【丙】裴廷裕,乾寧年間在內廷為官,他文思敏捷,綽號“下水船”。梁太祖接替皇位時,姚洎任學士,當太祖問到裴廷裕的去向時,姚洎答道:“近年被降職,如今聽說寄住在衡陽、永州一帶。”太祖道:“(我)很是知道這個人構思非常敏捷。”姚洎道:“他從前在翰林院,綽號叫‘下水船’。”太祖隨即對姚洎說道:“(這么說來,)你便是‘上水船’了。”姚洎微笑,深帶愧色。后來議論的人都把姚洎稱作急灘頭的上水船。
二、
1.(1)停止 (2)本來 (3)堵塞 (4)移開,搬開,搬離
2.(1)依照他的話(去尋找),果然在(上游)的幾里外尋到那石獸。
(2)澗水于是四處流溢造成禍患。
3.甲文中老河兵的智慧表現為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多角度思考問題。從“蓋石性堅重,沙性松浮……轉轉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等文字中可以看出,老河兵了解石性的堅重、沙性的松浮和水的反沖擊力,精準地掌握了三者的相互關系。
乙文中雷簡夫的智慧表現為善于動腦筋,懂得迂回行事。從“乃使人各于石下穿一穴,度如石大,挽石入穴窖之”中可以看出,雷簡夫沒有直接與巨石硬碰硬,而是另辟蹊徑解決了問題。
【參考譯文】
【甲】一位老河兵聽說了講學家的觀點,又笑著說:“凡是落入河中的石頭,都應當在河的上游尋找它。正因為石頭的性質堅硬沉重,沙的性質松軟輕浮,水流不能沖走石頭,水流反沖的力量,一定在石頭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蝕沙子形成坑洞。越激越深,(當坑洞延伸)到石頭(底部)的一半時,石頭必定傾倒在坑洞中。像這樣再沖刷,石頭又會再次轉動。像這樣不停地轉動,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尋找石獸,本來就顛倒了(尋找石獸的位置);在石獸沉沒的地方尋找它們,不更是顛倒了嗎 ”依照他的話(去尋找),果然在(上游)的幾里外尋到那石獸。既然這樣,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現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況有很多,難道可以根據某個道理就主觀判斷嗎
【乙】陜西因洪水沖下巨石,(巨石)堵塞到山澗中,澗水于是四處流溢造成禍患。巨石像房子那么大,靠人力不能移開,州縣的人都為此憂慮。雷簡夫擔任縣令,于是讓人各在巨石下挖一坑穴,估計坑穴已像巨石那樣大,就拉動巨石填入坑穴而窖起來,水患于是平息。
考點四 理解并概括文章內容
一、
1.(1)告訴,對……說 (2)再,又 (3)有
2.(1)“忍”這個字,是通向許多奧妙的途徑。
(2)長大后刻苦學習,一心讀書。
3.釋放小偷并給他想要的竹木;為偷竊的人修橋。
4.示例一:文章中朱穆是一個怎樣的人
示例二:朱穆真像他父親所說的那樣特別愚笨嗎
【參考譯文】
【甲】富弼,字彥國,他小時候有人罵他,他就像沒有聽到一樣,有人說:“(他)在罵你。”彥國說:“恐怕是罵別人吧。”(那人)又說:“叫著名字辱罵,怎么會是罵別人呢 ”彥國說:“天下沒有同名同姓的人嗎 ”那個人非常慚愧。等到他做宰相時,曾經對子孫說:“‘忍’這個字,是通向許多奧妙的途徑。對于和睦親族、處理事務非常重要。如果清廉、儉樸以外,再加上一個‘忍’字,還有什么事情不能辦好呢 ”
【乙】孔寺丞當官的時候,因為文章與德行好,受到人們的推崇。在汝州的時候,有下人捉住了偷盜竹子木材的人,孔寺丞釋放了他,并問他想要得到多少,然后按照盜賊想要的數量,給了他竹木,盜賊帶著慚愧之情,向他表示了感謝。孔寺丞住的地方靠近河流,有人趁著夜色,蹚水過河來偷盜蔬菜瓜果,孔寺丞說:“夜晚光線昏暗,可能會導致那個人沉入水中溺死。”于是他馬上讓人建造了一座橋,那個盜賊感到慚愧,不再渡河偷盜。
【丙】朱穆五歲時就頗有孝順的名聲,父母生病,他就不吃不喝,直到他們病愈為止。長大后刻苦學習,一心讀書。有時思想靈感來了,自己的衣帽丟了也不知道,甚至墜落坑邊。他父親曾經認為他很愚笨,幾乎搞不清馬有幾條腿,而朱穆在學業上則更加專心致志了。
二、
1.(1)一向,向來 (2)第二次 (3)盡
2.A 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句意:如果犁耕后也缺乏牛力,可以做個磨耙,兩個人用肩和手拉著耙地,干一天可頂三頭牛的力氣。“若耕后牛窮”為假設,“制成磨耙”“兩人肩手磨軋”是順承關系,“則一日敵三牛之力也”為結果;故斷為:若耕后牛窮/制成磨耙/兩人肩手磨軋/則一日敵三牛之力也。
3.(1)用草燒火烘烤,一會兒就能制作成功。
(2)兩個人干一整天,才可以頂一頭牛的力氣。
4.①字印數目是活的;②字印制作方法是活的,隨時增補;③存儲靈活。
5.精雕細琢、精益求精、嚴謹細致的精神。
【參考譯文】
【乙】稻田犁過一遍之后,勤勞的人還要再犁第二遍、第三遍,然后才耙。牛力缺乏的,兩個人用木杠懸拉著犁鏵,一前一后推拉翻土,兩個人干一整天,才可以頂一頭牛的力氣。如果犁耕后也缺乏牛力,可以做個磨耙,兩個人用肩和手拉著耙地,干一天可頂三頭牛的力氣。
【丙】采茶,都在二月、三月、四月間。當天,有雨不采,晴天有云也不采;晴天才能采,采摘的芽葉,把它們上甑蒸熟,用杵臼搗爛,放到模型里用手拍壓成一定的形狀,接著焙干,最后穿成串,包裝好,茶就可以保持干燥了。
考點五 分析人物形象
一、
1.不使庫有余帛/廩有余粟/以負陛下
2.(1)社會地位低微,見識短淺 (2)排除,鏟除 (3)類似,像
(4)所以
3.(1)在兵敗的時候接受任務,在形勢危急之時奉命出使。
(2)繼承父位的嫡長子可以輔佐就輔佐;如果他不可以輔佐,您可以自己取而代之。
4.孔明的忠心表現在:知恩圖報,盡職盡責,一心為主,不圖私利。
【參考譯文】
【乙】后世(認為)只有諸葛亮有伊尹的風采。他被(劉備)三顧茅廬之后才出仕,與伊尹耕于有莘之野,湯使人以幣聘之大致相似。看他告訴后主劉禪說:“我在成都有八百株桑樹,十五頃薄田,兒子兄弟的吃穿用度,都有剩余。我在外面為官,沒有別的安排,沒有別的兼職營生,來增加自己的收入。到死的那天,不會讓倉庫里有多余的絲織品,糧倉里有多余的糧食而辜負陛下。”由這些話來看,他視富貴是何等東西!所以劉備臨終前對他說:“繼承父位的嫡長子可以輔佐就輔佐;如果他不可以輔佐,您可以自己取而代之。”如果不是劉備與諸葛亮肝膽相照,他難道愿意說這樣的話!
二、
1.(1)眼淚 (2)憑借什么 (3)道歉
2.公性梗直/好宋儒書/每日恒置一編相對
3.(1)哪里有哥哥病了弟弟不對他進行照顧的呢
(2)李衛一向憑借通曉軍事自傲,他的親信隨從都是關西的雄壯偉岸的人。
4.熱愛讀書;志向高遠;直率坦誠,不避利害;重友情;會練兵。
5.示例一:不要驕傲自負、嘲笑他人,說不定會自取其辱。
示例二:有能力的人不講求外在條件,一樣能把事情做好。
示例三:不能僅憑外表評判一個人。
【參考譯文】
總河督顧琮,是太傅公的第八代子孫。乾隆中期,多次升遷官職,直到任河東總河督。顧公性格剛強正直,喜歡讀宋代儒家的書籍,每天常常放置一編(書)對著看,晚上燈火閃爍,像上課閱讀的學生們一樣。他的志向高遠,常用古代的名臣自命。每遇到大事,說話直率、坦誠,不躲避利害,人們用“鐵牛”這個綽號稱呼他。他對友誼堅定,顧公做河督時,前任河督完顏偉病倒在官署,家屬已經先行離開,顧公照顧他并侍奉湯藥,十來天也沒有倦怠。完顏公感謝他,顧公說:“我們一同為君王做事,已經與兄弟沒有區別,哪里有哥哥病了弟弟不對他進行照顧的呢 ”完顏公非常感激,流下眼淚。所率領的河上兵士,顧琮教給他們兵法技巧,這些人都是一些靈巧敏捷且英俊的少年。曾經與敏達公李衛偶遇,李衛一向憑借通曉軍事自傲,他的親信隨從都是關西的雄壯偉岸的人,(他)笑著對顧琮說:“像這樣薄弱易碎的人,憑借什么抵御敵人呢 ”顧琮笑著說:“武襄公狄青因為年少英俊被西夏人輕視,因此制作了滲金面具戴著來迎戰,常多次以奇取勝。如果用我的部下兵士,可以效仿狄公的方法。”因此命令(手下)與李衛的親信隨從摔跤,李衛的兵將應聲倒下,顧公大笑,李衛感到很慚愧并道了歉。他(就是)如此懂得軍事。
考點六 閱讀延伸(談啟示或看法)
一、
1.(1)拿 (2)這樣 (3)的
2.(1)張無垢被貶謫到橫浦,寄宿在城西的寶界寺。
(2)蘇洵三十歲才開始讀書,被歐陽修贊許。
3.學習貴在堅持;學習沒有開始(起步)早晚之分。
【參考譯文】
胡澹庵拜見楊龜山,龜山舉起兩肘給胡澹庵看,說道:“我的兩肘三十年不離桌案,然后才在學業上有所精進。”張無垢被貶謫到橫浦,寄宿在城西的寶界寺。在他的寢室里有一扇小窗,每天天將明,他就拿著書站在窗下,就著亮光學習,像這樣做,堅持了十四年。等到他回京城就職后,窗下的石板上,雙腳鞋印的痕跡隱約可見,到現在還留存著。前輩們做學問,勤懇刻苦到這樣的程度。然而,龜山勤學是年少時的事,而無垢是年長之后,更加艱難啊。
高適五十歲時才開始作詩,被杜甫推崇。蘇洵三十歲才開始讀書,被歐陽修贊許。只要肯下苦功,勤奮學習,就沒有學習早晚的區別。有才學的人也是這樣,蘇東坡詩中說:“貧窮的人家把地打掃得干干凈凈,貧窮的女子把頭梳得整整齊齊。資質低的人較晚才領悟到學習的方法,只能不斷努力提高自我修養。”朱熹常常借用這幾句話作為談論的話題,鼓勵貧窮地方學習起步晚的讀書人。
二、
1.(1)終,最終 (2)自我檢查、反省 (3)又
2.但能一旦脫然洗滌舊染/雖昔為寇盜/今日不害為君子矣
3.(1)所以不是貴在沒有過錯,而是貴在能夠改正過錯。
(2)人不是圣賢,怎么可能什么都知道呢
4.缺少老師、朋友的講習、規勸、教導。
5.示例一:一般人不可能什么都知道,有求知的態度最重要。
示例二:面對新知的態度有四種,其中積極主動地求知是最佳的學習態度。
【參考譯文】
【甲】過錯,即使是偉大的賢人也難以避免,但這并不妨礙他們最終成為大賢者,因為他們懂得改正過錯。所以不是貴在沒有過錯,而是貴在能夠改正過錯。各位同學,你們不妨自我反思一下,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違背廉恥、忠誠、信義的行為呢 是否對孝道和友情有所疏忽,陷入了狡詐、偷竊、刻薄的惡習之中呢 我想各位同學大概不至于到這種地步。如果不幸有這樣的情況,那都是由于無知而誤入歧途,平時沒有師長和朋友的教導和規勸。各位同學應試著自我反省,萬一發現自己有接近這些錯誤的行為,固然應該深感痛悔和自責,但也不應該因此就自我貶低,從而喪失了改過向善的決心。只要能夠一下子徹底擺脫過去的惡習,即使是以前做過盜賊的人,現在也不妨礙他成為一位君子。
【乙】人不是圣賢,怎么可能什么都知道呢 只知道某一方面,但唯恐并非只有這一方面,又努力探求其他方面的知識,這是最好的;只知道某一方面,因為別人提起才知道還有另一方面,這是次一等的;只知道某一方面,別人告訴他還有其他方面但他卻不相信,這是更次一等的;只知道某一方面,卻厭惡別人提到還有其他方面,這就是最差的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原县| 耒阳市| 四川省| 新乡县| 驻马店市| 沈阳市| 红安县| 恩施市| 木兰县| 济阳县| 宝丰县| 洪湖市| 盱眙县| 温泉县| 韶关市| 白水县| 闸北区| 广东省| 晴隆县| 芷江| 图片| 南开区| 永靖县| 叶城县| 临潭县| 德江县| 雷州市| 厦门市| 城市| 开平市| 珲春市| 翼城县| 清镇市| 杨浦区| 田林县| 乌兰县| 任丘市| 东至县| 广昌县| 垦利县| 广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