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8張PPT)2024浙教版K7上10-地球的轉動CyScience一、地球繞地軸自轉1、地球的自轉:地球繞著貫穿南、北兩極的地軸不停地旋轉。2、地球自轉的方向:自西向東從北極上空俯視,地球作逆時針旋轉從南極上空俯視,地球作順時針旋轉(北逆南順)一、地球繞地軸自轉3、地球自轉的周期:23 時56分4秒4、地球不發光不透明:出現晝夜半球5、晨昏線(圈):晝夜半球的分界線(一個圓圈),它由晨線(半圓)和昏線(半圓)構成。①晨線:太陽升起的地方(由黑夜進入白天);②昏線:太陽落下的地方(由白天進入黑夜)一、地球繞地軸自轉6、地球自轉產生的現象:①日月星辰東升西落;②晝夜交替;③星星的視運動照片④產生時差注:①晨昏線與太陽光垂直;②東邊先過晨線,故東邊先天亮杭州天亮了拉薩還天黑一、地球繞地軸自轉7、時差的產生原因:由于地球的自轉,偏東的地方先看到日出,偏西的地方后看到日出,不同經度的地方產生了不同的地方時,偏東的地方時間早,偏西的地方時間晚(注:同一時刻,東邊的時間更靠后)8、時區:為了避免各地地方時的不同帶來的麻煩,國際上規定全球劃為24個時區,同一時區內使用一個區時,相鄰兩個時區的區時相差1個小時。我國采用東八區的區時,稱為“北京時間”一、地球繞地軸自轉9、時差及區時的計算:①如果兩地同在東時區,或者西時區,則時差為時區數之差。②如果兩地在一個在東時區,一個在西時區,則時差為時區數之和。③同一時刻,時區越靠東的,時間越靠后例:東京比北京靠東,北京如果是早上8點,東京就是早上9點。二、地球繞太陽公轉1、地球的公轉特點:地球自西向東繞太陽不停地旋轉,地軸呈傾斜狀態(地軸與公轉軌道面呈66.5°夾角)地軸的北端始終指向北極星附近 .2、公轉周期約為365天即一年二、地球繞太陽公轉3、太陽直射點:太陽在正午12點,能夠垂直照射地面的地方,①、一年中,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來回移動②、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地區:太陽每年有兩次直射(包括赤道)③、回歸線上直射一次④、其他地區無直射二、地球繞太陽公轉4、太陽公轉產生的現象:① 直射點變化 ②四季變化 ③晝夜長短變化④正午太陽高度變化三、正午太陽高度變化1、太陽在不同季節的視運動軌跡并不相同。2、太陽高度:太陽光與地面的夾角,叫做太陽高度角,簡稱太陽高度。①一天中太陽高度早中晚:先變大再變小,桿影先變短再變長,正午太陽高度最大,桿影最短(原因:由于地球自轉)②一年中,正午太陽高度夏季大,桿影短,夏至日太陽高度最大,桿影最短(北回歸線以北地區),冬季正午太陽高度小, 桿影長,冬至日太陽高度最小,桿影最長。(原因:由于地球傾斜著公轉)③同一時間,比南北回歸線緯度大的地區,緯度越大,太陽高度越小,桿影越長三、正午太陽高度變化④太陽高度以太陽直射點為最高中心向南北邊兩遞減,即:離太陽直射點越近,太陽高度越大,桿影越短;離太陽直射點越遠,太陽高度越小,桿影越長⑤在北回歸線上觀察,春分、秋分時太陽由正東方升起,正西方落下;夏至時,太陽由東偏北方向升起,西偏北方向落下;冬至時,太陽由東偏南方向升起,西偏南方向落下三、正午太陽高度變化3.晝夜長短的變化①赤道全年晝夜等長②北半球地區:從春分日到秋分日(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晝長夜短(夏至日晝最長夜最短),北極圈以內發生極晝現象(夏至日時北極圈及其以北地區都發生極晝);從秋分日到來年春分日(太陽直射點在南半球),晝短夜長(冬至日晝最短夜最長),北極圈以內發生極夜現象(冬至日北極圈及其以北地區都發生極夜);南半球正好相反三、正午太陽高度變化③春分日,秋分日,太陽直射赤道,全球晝夜等長,南北極圈內無極晝極夜現象④太陽直射點北上:北半球晝變長夜變短;太陽直射點南下:北半球晝變短夜變長⑤緯度越高,晝夜差異變化越大四、二十四節氣與地球運動1、二分二至的規定:古代人們利用圭表、日晷測日影長度,將每年日影最長的一天定為冬至,將一年中日影最短的一天定為夏至,在春秋兩季各有一天晝夜時間長短相等,便定為春分和秋分。四、二十四節氣與地球運動2、二十四節氣的確定:商朝只有四個節氣,周朝發展到八個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公元前104年《太初歷》中明確了二十四節氣在歷法中的地位。四、二十四節氣與地球運動3、二十四節氣的劃分①劃分依據:根據地球在黃道(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來劃分的。②劃分規則:視地球從春分點(黃經0 ,此時太陽直射赤道)出發,每前進15 為一個節氣,運行一周回到春分點為一回歸年,合360 。因此,一年分為24個節氣。③24節氣口決: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