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9張PPT)10 紙的發明在獸甲、獸骨、青銅器、竹片、木片上刻字,在帛上面寫字。放蠶繭的篾席上留下薄片;用麻來造紙。任務1:讀讀第4自然段,想想是圍繞哪一個意思來介紹的?大約在一千九百年前的東漢時代,有個叫蔡倫的人,吸收了人們長期積累的經驗,改進了造紙術。他把樹皮、麻頭、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斷,浸在水里搗爛成漿;再把漿撈出來曬干,就成了一種既輕便又好用的紙。用這種方法造的紙,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價格又便宜,能滿足多數人的需要,所以這種造紙方法就傳承下來了。大約在一千九百年前的東漢時代,有個叫蔡倫的人,吸收了人們長期積累的經驗,改進了造紙術。他把樹皮、麻頭、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斷,浸在水里搗爛成漿;再把漿撈出來曬干,就成了一種既輕便又好用的紙。用這種方法造的紙,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價格又便宜,能滿足多數人的需要,所以這種造紙方法就傳承下來了。任務二:圍繞“蔡倫改進的造紙術”寫了哪兩個方面的內容?他把樹皮、麻頭、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斷,浸在水里搗爛成漿;再把漿撈出來曬干,就成了一種既輕便又好用的紙。任務三:讀讀蔡倫造紙的過程,完成圖示。剪碎或切斷浸搗撈曬抓住剪紙過程表示動作的詞語,寫寫剪紙的過程。任務四:蔡倫改進的造紙方法傳承下來的原因是什么?可以大量制造價格便宜能滿足多數人需要造紙術傳承原因大約在一千九百年前的東漢時期,有個叫蔡倫的人,吸收了人們長期積累的經驗,改進了造紙術。“改進”能否換成“創造”?早在幾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創造了文字。創造:指以前從來沒有的,是從無到有的。改進:指通過改變某些做法,使其在原來的基礎上進一步向好的方面發展。我國的造紙術首先傳到臨近的朝鮮半島和日本,后來又傳到了阿拉伯世界和歐洲,極大地促進了人類社會的進步和文化的發展,影響了全世界。當便宜、耐用、方便的紙被發明以后,人們就把生活中的經驗和想法記錄下來,傳承于后人,加強了各國文化之間的交流和發展。東漢張衡發明的地動儀,可以遙測千里之外地震發生的方向,比歐洲早了1700多年。南朝的祖沖之把圓周率精確到了小數點后第七位,比外國早了近一千多年。深厚的傳統文化,中國人的根。課后作業1、我國古代還有很多領域取得了重要的科技成就,請你查找資料,向家人或同學分享。2、做一次手工陶藝制作,用好承接詞,口頭表達陶藝制作過程,從中體會陶藝制作樂趣,從而感悟傳統文化的魅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0 紙的發明.pptx 視頻1.mp4 視頻2.mp4 視頻3.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