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新七年級上冊重點古詩詞必背知識點今天給同學們整理了: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古詩知識點歸納,語文學習貴在積累與應用,非一日之功,望大家能沉心學習,堅持不懈。1.《觀滄海》一、作者簡介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政治家、軍事家、詩人,是建安文學的代表作家之一。著有《蒿里行》《短歌行》《龜雖壽》等詩篇。詩作以慷慨悲壯見稱。二、寫作背景《觀滄海》是曹操率軍征烏桓時所作。公元207年,曹操親率大軍北上,追殲袁紹殘部,五月誓師北伐,七月出盧龍寨,臨碣石山。他躍馬揚鞭,登山觀海,面對洪波涌起的大海,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壯麗的詩篇。三、詩歌翻譯原文: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注釋】:碣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西北。東漢建安十二年(207)秋天,曹操征烏桓時曾路經(jīng)這里。以觀滄海:以,來。滄海,即大海,這里指渤海。水何澹澹:何,起強調(diào)作用,可譯為“多么”。澹澹,水波蕩漾的樣子。竦峙:聳立。竦、峙:都是聳立的意思。【譯文】:向東伐烏桓時登上碣石山,來觀賞大海。海水多么寬闊浩蕩,碣石山高高地挺立在海邊。原文: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注釋】:叢生、豐茂:都是指樹木、草木長勢旺盛。蕭瑟:形容風吹樹木發(fā)出的聲音。洪波:巨大的波濤。【譯文】:樹木郁郁蔥蔥地生長,各種草長勢也很旺盛。秋風颯颯吹來,樹木簌簌作響,巨大的波濤不斷涌起。原文: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注釋】:若:好像。其:代詞,代大海。星漢:銀河。幸甚至哉:幸運得很,好極了。幸,幸運。至,達到極點。【譯文】:日月運行,好像都出于大海的吞吐之中;銀河輝煌燦爛,仿佛都閃耀于大海的胸懷之間。慶幸得很,用這首歌來表達我的志向。四、內(nèi)容理解,重點賞析1.開頭兩句在全詩中有什么作用?開篇點題,交代了觀察的方位、地點和對象。“觀”字統(tǒng)領全篇。以下內(nèi)容皆由“觀”字展開,寫登山所見。2.品析“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澹澹”,形容大海水面浩淼的樣子;“何”,是“多么”的意思,是贊美之詞;“竦峙”,是高高屹立的樣子。“涌”字寫出了滄海驚心動魄的聲勢,表現(xiàn)了詩人對滄海的驚嘆和贊美。這幾句采用寫實手法(實景),描寫海水和山島。海水蕩漾,是動態(tài);山島聳立,是靜態(tài),相互映襯,顯示了大海的遼闊和威嚴。再寫草木,仍然是靜態(tài),次及“洪波”,又回到動態(tài),動靜結(jié)合,顯示了大海的驚人力量和宏偉氣象。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從兩個“若”字可以看出,這四句是虛景。運用夸張的修辭手法,創(chuàng)造了一個極其開闊的意境,增添了詩歌的浪漫色彩。內(nèi)容、手法:借助奇特的想象來表現(xiàn)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概,兩個“若”字,虛中有實,實中有虛。情感:表達了詩人博大的胸襟和遠大的政治抱負。五、詩歌主題《觀滄海》是一首寫景抒情詩。詩人借大海雄渾壯闊的景象抒發(fā)了意氣昂揚的豪邁感情和開闊胸襟,表現(xiàn)了他渴望建功立業(yè)的遠大抱負。提升練習一、詩歌鑒賞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下面小題。觀滄海曹操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1.結(jié)合詩歌內(nèi)容,說說詩人眼中的秋景有什么特點?2.詩中兩個“若”字用得好,請說說好在哪里。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下面小題觀滄海(東漢)曹操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3.請簡要賞析“洪波涌起”一句中“涌”字的妙處。4.清代張玉榖在《古詩賞析》中評價《觀滄海》:“此志在容納,……寫滄海,正自寫也。”請結(jié)合“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談談曹操是如何“自寫”的。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面小題。觀滄海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5.有同學一直將“洪波涌起”錯誤地背誦為“波浪涌起”。請你給這位同學簡單講解原句描繪的景象與“波浪涌起”的不同。6.《經(jīng)典詠流傳》準備為本詩配樂。請你推薦下面的一種樂器給欄目組,并說說理由。笛子 古箏 嗩吶 編鐘 二胡閱讀下列古詩,完成下面小題。【甲】觀滄海(曹操)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乙】龜雖壽(曹操)神龜雖壽,猶有竟①時。螣蛇②乘霧,終為土灰。老驥③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盈縮④之期,不但在天;養(yǎng)怡⑤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詠志。注釋:①竟:終結(jié),這里指死去。②螣蛇:傳說中一種能騰云駕霧的蛇。③驥:鞍馬。④盈縮:這里指人壽命的長短。⑤養(yǎng)怡:指調(diào)養(yǎng)身心,保持心情愉快。7.《觀滄海》中“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請展開你的想象與聯(lián)想描繪出來。8.下面的詩句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若”字用得好,請你說說好在哪里。9.【乙】詩中抒發(fā)詩人情懷,表明老當益壯的進取精神的詩句是:10.試結(jié)合詩句分析【甲】【乙】兩首詩分別表達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參考答案:1.(1)滄海洶涌澎湃,山島高高聳立,寫出秋景的遼闊壯觀。(2)草木繁茂,風急浪涌,寫出秋景的生機勃發(fā)(生意盎然)。 2.“若”,好像。虛寫詩人想象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漢的壯闊景象,表達了詩人開闊的胸襟和建功立業(yè)、統(tǒng)一全國的宏大抱負。【詳解】1.考查對詩歌景物特點的理解。詩中寫詩人登上碣石山頂,居高臨海,看到的景象是“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一句,描寫了在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簾的是那突兀的,高高聳立的山島,它們點綴在寬闊浩蕩的海面上,使大海顯得神奇壯觀。這兩句寫出了大海秋景的遼闊壯觀。“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一句,描寫了雖然已到秋風蕭瑟,草木搖落的季節(jié),但島上樹木繁茂,百草豐美,寫出秋景給人的詩意盎然之感。2.考查對詩歌詞語的鑒賞。“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這兩句用了互文的手法,描繪的畫面是:茫茫大海與天相接,空蒙渾融;在這雄奇壯麗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漢(銀河)都顯得渺小了,它們的運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納。兩個“若”字,有“好像”之意,運用想象,寫出了作者曹操的壯志情懷。前面的描寫,將大海的氣勢和威力凸顯在讀者面前;在豐富的聯(lián)想中表現(xiàn)出作者博大的胸懷、開闊的胸襟、宏大的抱負。暗含一種要像大海容納萬物一樣把天下納入自己掌中的胸襟。3.“涌”是“洶涌、翻涌”的意思,生動地描寫了秋風呼嘯,大海掀起驚濤巨浪的動態(tài)景色,表現(xiàn)了大海的波瀾壯闊,表達了作者對壯麗山河的熱愛以及豪邁的情感。 4.這句詩運用想象,想象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景象,將大海的氣勢和威力凸顯在讀者面前,詩人將自己比作大海,表現(xiàn)出詩人博大的胸襟和統(tǒng)一天下、建功立業(yè)的雄心壯志。【分析】3.本題考查煉字。在理解本義的基礎上,結(jié)合語境義分析。“涌”的本義是“洶涌、翻涌”,“秋風蕭瑟,洪波涌起”寫詩人在秋風蕭瑟中的海面看到的竟是洪波巨瀾,洶涌起伏。作者面對蕭瑟秋風,抒發(fā)的卻是“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壯志”胸懷。雖是秋天的典型環(huán)境,卻無半點蕭瑟凄涼的悲秋意緒。作者面對蕭瑟秋風,極寫大海的遼闊壯美:在秋風蕭瑟中,大海洶涌澎湃,浩淼接天。沒有絲毫凋衰感傷的情調(diào)。這種新的境界,新的格調(diào),正反映了他對壯麗山河的熱愛以及豪邁的情感。4.考查對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及對詩句的賞析。詩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的意思是:太陽和月亮的運行,好像是從這浩瀚的海洋中發(fā)出的;銀河星光燦爛,好像是從這浩瀚的海洋中產(chǎn)生出來的。作者以豐富而奇特的想象,表現(xiàn)了大海的雄偉壯闊,似乎大海孕育了日月星河,締造了世間萬物,借此委婉含蓄地表達了作者要像大海容納萬物一樣把天下納入自己胸襟的雄心和氣魄,從而表達了詩人博大的胸懷、開闊的胸襟和宏大的抱負。大海的“吞吐宇宙氣象”的特點正是詩人的“自寫”。5.原句比“波浪涌起”更能突出大海的波瀾壯闊。或;原句描繪的是大海波瀾壯闊的景象,而“波浪涌起”描繪的是海水起伏涌動的景象。 6.[示例一]我推薦古箏。古箏之聲古樸、剛勁、悠揚,與本詩質(zhì)樸剛健,音調(diào)鏗鏘的特點相符,有助于表現(xiàn)詩人的博大胸襟和豪情壯志。[示例二]我推薦編鐘。編鐘之聲莊重、洪亮、悠遠,符合本詩質(zhì)樸剛健,音調(diào)鏗鏘的特點,有助于表現(xiàn)詩人的博大胸襟和豪情壯志。【解析】5.本題考查詩句賞析。“波浪”指江河湖海上起伏不平的水面。“洪波”指江河湖海水由高到低劇烈流動揚起的滾滾波濤。“波浪涌起”展現(xiàn)的是大海波濤洶涌、澎湃的景象,更能夠展現(xiàn)大海波瀾壯闊的氣勢,“洪波涌起”比“波浪涌起”更具氣勢。6.本題考查詩歌的主旨。根據(jù)樂器的特點與詩文展現(xiàn)的情感主旨來選擇即可,如選擇編鐘,編鐘的聲音渾厚、莊重;“水何澹澹……洪波涌起”實景描寫,寫觀滄海所見;描寫先總后分,由近及遠,一靜一動,描寫茫茫滄海波瀾壯闊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宏偉的抱負、寬廣的胸襟,以及豪邁自信的思想感情;“日月之行……歌以詠志”是虛寫,運用豐富奇特的想象、大膽的夸張進行虛寫,將眼前海上的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壯志融合在一起,勾畫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蘊萬千的壯麗景象,表現(xiàn)了詩人開闊的胸襟,抒發(fā)了統(tǒng)一中國建功立業(yè)的抱負。編鐘的聲音與詩文質(zhì)樸剛健,音調(diào)鏗鏘的特點,有助于表現(xiàn)詩人的博大胸襟和豪情壯志。7.(樹木凋零)秋風陣陣,呼呼作響,詩人站在遼闊的在海邊,面對波濤洶涌的大海,心潮與大海一起涌動,感慨萬千。 8.“若”指“好似”“好像”,作者運用聯(lián)想(虛實結(jié)合)手法,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景,體現(xiàn)詩人開闊的胸懷和宏大的抱負。 9.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10.《觀滄海》抒發(fā)了詩人期望一統(tǒng)天下的宏圖,表出詩了寬廣博大胸懷。《龜雖壽》體觀作者達觀、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和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分析】7.本題考查對詩歌意象意境的鑒賞和畫面的描繪。“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描寫曹操站在大海邊看到的景象,這幅畫選擇了蕭瑟秋風和波濤涌起的大海這兩個意象,畫面蒼涼,境界十分開闊,能夠體現(xiàn)曹操的胸懷和抱負。描述畫面時要從聽覺角度寫秋風,從視覺角度寫大海波濤洶涌,可以加上詩人站在海邊的海面,表現(xiàn)其心潮起伏,壯志在胸。8.本題考查煉字。煉字題要先解釋本字,再聯(lián)系句子解釋句意,如有手法要賞析手法,沒有手法則扣住作者情感分析。“若”的本意是“好似”“好像”,“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這四句則聯(lián)系廓落無垠的宇宙,縱意宕開大筆,將大海的氣勢和威力凸顯在讀者面前:茫茫大海與天相接,空蒙渾融;在這雄奇壯麗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漢(銀河)都顯得渺小了,它們的運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納。“若”字表明詩人在這里描寫的大海,既是眼前實景,又融進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張,展現(xiàn)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偉氣象,體現(xiàn)詩人開闊的胸懷和宏大的抱負。9.本題考查對詩句含義的理解。《龜雖壽》中“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抒發(fā)詩人情懷,表明老當益壯的進取精神。曹操自比一匹上了年紀的千里馬,雖然形老體衰,屈居櫪下,但胸中仍然激蕩著馳騁千里的豪情。他說,有志干一番事業(yè)的人,雖然到了晚年,但一顆勃勃雄心永不會消沉,一種對宏偉理想追求永不會停息啊!10.本題考查對詩歌思想感情的鑒賞。《觀滄海》描寫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時,用飽蘸浪漫主義激情的大筆,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蘊萬千的壯麗景象;描繪了祖國河山的雄偉壯麗,既刻畫了高山大海的壯闊,更表達了詩人以景托志,胸懷天下的進取精神。《龜雖壽》“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一句,內(nèi)蘊著一股自強不息的豪邁氣概,深刻地表達了曹操老當益壯、銳意進取的精神面貌。“壯心不已”表達了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積極進取精神,永遠樂觀奮發(fā),自強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2.《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一、作者簡介李白(701-762),唐代著名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有“詩仙”之稱。與杜甫并稱“李杜”,他的詩想象新奇,構(gòu)思奇特,感情強烈,意境奇?zhèn)ス妍悾Z言清新明快,氣勢雄渾,風格豪邁瀟灑,達到了我國古代浪漫主義詩歌藝術(shù)的高峰。有《李太白文集》。寫作背景王昌齡在天寶年間被貶為龍標尉,此詩是李白為好友王昌齡貶官而作,以抒發(fā)感憤,寄托慰藉。三、詩歌翻譯原文: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注釋】:楊花:柳絮。子規(guī):即布谷鳥,又稱“杜鵑”。聞:聽說。五溪:今湖南西部、貴州東部五條溪流的合稱。【譯文】:樹上柳絮落盡,杜鵑在不停地啼叫,聽說你被貶到龍標去了,一路上要經(jīng)過五道溪水。原文: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注釋:夜郎:唐代夜郎有三處,兩個在今貴州桐梓,本詩所說的“夜郎”在今湖南懷化境內(nèi)。【譯文】:讓我把為你而憂愁的心托付給天上的明月吧,讓它隨著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四、內(nèi)容理解,重點賞析1.首句點出聞訊的時節(jié)——暮春,“楊花”給人飄忽不定的感覺,“子規(guī)”啼聲近似“不如歸去”,二者合起來有了傷感的氣氛。借用這兩種意象來烘托凄涼悲惋的氣氛,以寄寓詩人嘆飄零、感離恨的特定心境。次句由寫景轉(zhuǎn)入言事,點題,“五溪”是偏遠之地,傳達出詩人為朋友的不幸而悲傷的感情。2.開頭兩句在全詩中有何作用?詩歌一開頭便選取兩種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繪出南國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種哀傷的氣氛。這起首二句看似平淡,實際卻包含著豐富的內(nèi)容,起到多方面的作用:它既寫了時令,也寫了氣氛,既點明題目,又為下二句抒情張本。“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表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情感?“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二句緊承上文,集中抒寫了詩人聽說友人左遷龍標時的惆悵和戀戀不舍之情。3.三四句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將明月人格化,把明月看成知人意、達人情的友好使者,抒發(fā)詩人對友人的同情和關(guān)切之情。五、詩歌主題《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選取了楊花、子規(guī)、明月等意象,通過對暮春景象的描寫,借景抒情,表達了詩人對被貶友人的同情和關(guān)切之情。提升練習一、詩歌鑒賞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列小題。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唐)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1.首句中寫了哪些景物 渲染了怎樣的氣氛 2.詩中“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閱讀下面的兩首古詩,完成下面小題。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fā)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3.這兩首詩都是李白的佳作。《峨眉山月歌》開篇用一個“(1) ”字直接點明季節(jié),《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首句中的“(2) ”暗示季節(jié)為暮春;《峨眉山月歌》連用了五個地名,《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用了兩個地名,詩人使用這些地名作用是(3) 。4.李白在這兩首詩里都提到了月亮。請你參照示例,說說詩人在《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一詩中是怎樣借助月亮表達情感的。示例:《峨眉山月歌》中詩人用“入”和“流”兩個動詞寫出月影映入江水、與人萬里相隨的景象,此時照在家鄉(xiāng)的明月尚可望見,而還在家鄉(xiāng)的友人卻離自己越來越遠,表達了詩人依依惜別家鄉(xiāng)的無限情思。閱讀下面的一首詩,完成小題。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唐·李白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5.詩歌以“楊花”“子規(guī)”起筆,既指明時令,又富有象征意義。結(jié)合詩句分析。6.小語和小文讀了這首詩后進行了如下討論,請你幫小文完成對話。小語:“詩眼”是一首詩中最能表達情感的關(guān)鍵詞或關(guān)鍵句,是詩詞作品中的點睛之筆。你覺得這首詩中的“詩眼”是哪個關(guān)鍵詞?小文:我覺得是(1) ,這個詞包含著復雜的情感:(2)閱讀下面兩首古詩,完成下面小題。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唐 李白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碧洞驛曉思唐 溫庭筠香燈伴殘夢,楚國①在天涯。月落子規(guī)歇,滿庭山杏花。[注]①楚國:指作者的舊鄉(xiāng)吳中。7.請展開想象,描繪《碧澗驛曉思》這首詩后兩句所展現(xiàn)的畫面。8.兩首詩都有“ ”和“月”這兩個意象,但抒發(fā)的情感明顯不同,請簡要分析。參考答案:1.楊花和子規(guī)鳥。渲染了無限悲涼感傷的氣氛。 2.抒發(fā)了詩人對遠行的友人的關(guān)心,思念和同情。(意近即可)【解析】1.此題考查對詩歌內(nèi)容及詩句的賞析。做此題首先要了解寫作背景,在此基礎上了解古詩內(nèi)容,再對詩句進行賞析。當時王昌齡從江寧丞被貶為龍標縣(今湖南懷化黔陽縣)尉,李白在揚州聽到好友被貶后寫下了這首詩。“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寫出了李白“聞王昌齡左遷”時的暮春景象。“楊花落盡”寫出了春光消逝時的蕭條景況。杜鵑泣血悲鳴,進一步渲染環(huán)境氣氛的黯淡,凄楚。所以這句詩寫了楊花和子規(guī)鳥兩個事物,渲染了無限悲涼感傷的氣氛。2.此題考查了學生詩句賞析的能力。“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這句詩,這句詩是寄情于景,對友人王昌齡進行由衷的勸勉和寬慰。意思是,我將自己對你的片情思寄與明月,希望這千里共有的明月帶著我的思念隨你直到你遠謫的偏遠之地,聊慰你孤寂的身影。李白通過豐富的想象,用男女情愛的方式以抒寫志同道合的友情,給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屬性,它竟會隨風逐月到夜郎西。本來無知無情的明月,竟變成了一個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夠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將自己對朋友的懷念和同情帶到遼遠的夜郎之西,交給那不幸的遷謫者。3. 秋 楊花落盡 路途遙遠、情意綿長 4.示例:詩人將明月人格化,友人雖然距離自己十分遙遠,但是無論友人走到哪里,明月依然可以照見友人,就可以替自己表達對友人的思念。【分析】3.本題考查對古詩內(nèi)容的理解。“峨眉山月半輪秋”,起句“秋”點明季節(jié);“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中,“楊花落盡”寓意著春天即將過去,即暮春時節(jié)。“過五溪”,見遷謫之荒遠,道路之艱難。不著悲痛之語,而悲痛之意自見。“夜郎”,漢代中國西南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曾在今貴州西部、北部和云南東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區(qū)建立過政權(quán),稱為夜郎。唐代在今貴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設過夜郎縣。這里指湖南的夜郎。“夜郎西”能看出詩人被貶之地的偏遠,表達了作者對有人的深切同情和關(guān)懷。4.本題考查重點詩句的賞析。“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的意思是我把我憂愁的心思寄托給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一直陪著您到夜郎以西。作者通過豐富的想象,用男女情愛的方式以抒寫志同道合的友情,給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屬性,它竟會隨你到夜郎西。本來無知無情的明月擬人化,竟變成了一個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夠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將自己對朋友的懷念和同情帶到遼遠的夜郎之西,交給那不幸的遷謫者。借此表達了詩人對王昌齡的同情和慰藉。5.“楊花”即為柳絮,柳,留也,飄零不定,象征友人漂泊不定的遭遇。“子規(guī)”即布谷鳥,叫聲凄苦悲傷,象征內(nèi)心的悲苦。(意對即可) 6. 愁/愁心 表達了作者對友人被貶的不滿,對友人路途的擔憂,對友人離去的不舍與傷感。(意對即可)【導語】這首詩通過描繪自然景象和表達對友人的思念,展現(xiàn)了李白對王昌齡被貶的惋惜與關(guān)切。詩中“楊花”“子規(guī)”象征離別與哀愁,明月寄托了詩人對友人的深情厚誼,情感真摯而深沉。5.本題考查對詞句的的理解和賞析。結(jié)合“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 聞道龍標過五溪”的意思是:在楊花落盡、子規(guī)悲啼的暮春時節(jié),我聽說你被貶到龍標,一路上要經(jīng)過五條溪水。“楊花落盡”點出聞訊的時節(jié)——暮春;選取楊花、子規(guī)兩個意象,“楊花”即為柳絮,既給人飄忽不定的感覺,古時的“柳”即為“留”,因此“楊花”不僅象征了友人漂泊不定的遭遇,還暗含對友人的不舍之情;“子規(guī)”為布谷鳥,啼叫哀傷,象征了友人被貶謫的悲苦。二者合起來有了傷感的氣氛,渲染詩歌凄涼的氛圍,流露對友人的思念、關(guān)切、同情之情,希望朋友早日歸來。6.本題考查詩歌情感把握。首句“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借“楊花”和“子規(guī)”寫出了春光消逝時的蕭條景況,渲染了環(huán)境氣氛的黯淡、凄楚。“楊花”即為柳絮,既給人飄忽不定的感覺,象征了友人漂泊不定的遭遇,“子規(guī)”為布谷鳥,啼叫哀傷,象征了友人被貶謫的悲苦。因此此句包含了詩人對友人被貶謫的不滿和同情;次句“聞道龍標過五溪”是對王昌齡“左遷”赴任路途險遠的描畫,顯出李白對友人路途的擔憂;三、四兩句“我寄愁心與明月, 隨君直到夜郎西”的意思是:我把我憂愁的心思寄托給明月,希望能隨著風一直陪著你到夜郎以西。詩人李白通過豐富的想象,通過“愁心”寄托于“明月”,本來無知無情的明月,竟變成了一個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夠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將自己對朋友的思念和關(guān)切帶到遼遠的夜郎之西,交給那不幸的遷謫者,飽含對友人離去的不舍和傷感。由此可見詩中“愁心”一詞是全詩的情感核心,表達了李白對友人王昌齡被貶的不滿、擔憂、同情、不舍和傷感。7.月兒落下,杜鵑鳥也不再啼叫,只見庭院里開滿了,滿樹的山杏花。 8.子規(guī) 李詩抒發(fā)了對友人的不舍和擔憂之情;溫詩抒發(fā)了對家鄉(xiāng)(楚地)的思念之情。【導語】這兩首詩通過“子規(guī)”和“月”這兩個意象抒發(fā)不同的情感。李白詩中“子規(guī)”與“明月”承載的是對友人的思念與牽掛,而溫庭筠的詩則借“子規(guī)”與“月”表現(xiàn)出鄉(xiāng)愁與孤獨。借助自然景象,兩位詩人抒發(fā)了他們內(nèi)心的情感波動,各具特色。7.本題考查描寫畫面。要求描繪《碧澗驛曉思》后兩句所展現(xiàn)的畫面。“月落子規(guī)歇,滿庭山杏花”兩句中,“月落”表明時間是清晨,月亮已經(jīng)落下;“子規(guī)歇”說明之前一直啼叫的子規(guī)停止了鳴叫;“滿庭山杏花”描繪了庭院中滿是山中的杏花盛開的景象。示例:月亮緩緩西沉,夜的帷幕漸漸收起。子規(guī)的啼鳴也悄然停止,仿佛為這寧靜的清晨畫上了一個休止符。此時,抬眸望去,驛館的庭院中,一樹樹山杏花如天邊的云霞般絢爛綻放,粉白的花瓣層層疊疊,擠滿了整個庭院,在晨光的映照下,散發(fā)著迷人的光彩。8.本題考查意象及情感主旨。在《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子規(guī)啼叫的聲音哀婉凄切,往往給人一種哀愁的感覺,“月”在這里是詩人寄托愁心的載體。李白聽聞好友王昌齡被貶官到偏遠的龍標,心中滿是對友人的不舍與擔憂。他將自己的愁心托付給明月,希望明月能陪伴友人一直到夜郎西,這種情感通過“子規(guī)”的哀啼和“月”的傳遞得以體現(xiàn)。 在《碧澗驛曉思》中,“月落子規(guī)歇”,同樣出現(xiàn)了“子規(guī)”和“月”的意象。“子規(guī)”啼叫到月落時分才停歇,詩人在驛站清晨醒來,殘夢之后看到滿庭的山杏花,而“楚國在天涯”表明他遠離故鄉(xiāng)吳中。這里的“子規(guī)”啼叫和“月”的落下烘托出一種孤寂的氛圍,詩人通過這些意象抒發(fā)了對家鄉(xiāng)的思念之情。李白詩中的情感:詩中的“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直接表達了詩人對友人被貶的同情和對友人遠行的擔憂。他把自己的感情托付給明月,希望明月能一路陪伴友人,這種情感是對友人的深切關(guān)懷,是友情在特殊情境下的真摯體現(xiàn)。 溫庭筠詩中的情感:從“香燈伴殘夢,楚國在天涯”可以看出,詩人身處異鄉(xiāng),遠離故鄉(xiāng)吳中。“月落子規(guī)歇,滿庭山杏花”描繪出清晨驛站的景象,在這種孤寂的氛圍中,詩人的思鄉(xiāng)之情油然而生。子規(guī)啼叫和月落等景象更加深了他內(nèi)心的孤獨感,從而更加思念遠方的家鄉(xiāng)。3.《次北固山下》一、作者簡介王灣, 唐代詩人,洛陽(今河南洛陽)人。現(xiàn)存詩不多,有《次北固山下》《奉使登終南山》等。二、寫作背景王灣“嘗往來吳楚間”,為江南清麗山水所傾倒,并受到當時吳中詩人清秀詩風的影響,寫下了一些歌詠江南山水的作品,《次北固山下》就作于他游江南之時。三、詩歌翻譯原文: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 風正一帆懸。【注釋】:客路:旅人前行的路。青山:指題目中的北固山,也可理解為長江岸邊的山。風正:即風順江吹來。【譯文】: 羈旅天涯的漫漫征途遠在青山之外,輕快的航船追逐著碧波。潮水漲滿,兩岸與江水相平,顯得分開闊,順風行船,船帆高掛。原文: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注釋】:殘夜:指夜將盡未盡之時。江春入舊年:江上春早,舊年未過新春已來。鄉(xiāng)書:家書。【譯文】:夜還未消盡,一輪紅日已從海上升起,家書什么時間才能送到啊,希望北歸的大雁捎一封家書到洛陽。四、內(nèi)容理解,重點賞析1.展開想象,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潮平兩岸闊”展現(xiàn)的畫面。春潮涌漲,大江奔流,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與岸齊平,使得長江兩岸的距離愈顯闊大。2. “潮平兩岸闊”中“闊”是否可以改用“失”?為什么?不能。因為“闊”字不僅直抒胸臆地表達了春潮把江面變得渺遠無際,給人視野十分開闊的強烈感受,且與“懸”字對應,讀起來也更為響亮,所以不能更換。3.理解頸聯(lián)。內(nèi)容:既寫景又點明了時令。在夜將盡未盡之時,東方的紅日已經(jīng)從海上冉冉升起,舊年還未過去,江上已是春天。煉字:用“生”“入”二字使“日”和“春”擬人化,賦予它們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哲理:這兩句蘊含了舊事物中孕育新事物的哲理,揭示出新舊交替的變化規(guī)律,給人以樂觀、積極、向上的力量。4.尾聯(lián)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運用設問,在自問自答中用“雁足傳書”的故事寄托思鄉(xiāng)之情,使全篇籠罩著一層淡淡的鄉(xiāng)愁。五、詩歌主題詩歌寫舟行江中的所見所感。細致地描繪了在北固山下停泊時所見到的青山綠水,表達了詩人思念故鄉(xiāng)和親人的思想感情。提升練習一、詩歌鑒賞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下列小題。次北固山下王灣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1.找出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一項 ( )A.首聯(lián)先寫客路,后寫行舟,寫出了人在他鄉(xiāng)、神馳故里的漂泊羈旅之情。B.誦讀頷聯(lián)時應該使用上揚的語調(diào),體現(xiàn)詩句平野開闊、大江直流的宏大氣勢。C.頸聯(lián)妙在作者無意說理,卻通過擬人手法,在描寫景物和節(jié)令之中,蘊含著一種自然的理趣。D.尾聯(lián)緊承頸聯(lián),抒發(fā)了詩人即將回到家鄉(xiāng)的喜悅、激動的心情。2.展開想象,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潮平兩岸闊”展現(xiàn)的畫面。【甲】次北固山下[唐]王灣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乙】餞別王十一①南游〔唐〕劉長卿望君煙水闊,揮手淚沾巾。飛鳥沒何處,青山空向人。長江一帆遠,落日五湖春。誰見汀洲②上,相思愁白蘋③。【注釋】①餞別:設酒食送行。王十一,名不詳,排行十一。②汀洲:水邊或水中平地。③白蘋:水中浮草,花白色,故名。3.對這兩首詩的理解與分析不恰當?shù)膬身検牵? )A.甲詩首聯(lián)點題。先寫“客路”,然后寫“行舟”,漂泊羈旅之情寓于字里行間。B.乙詩頷聯(lián)寫景。飛鳥不知飛向何處,形單影只,青山孤寂空曠,令人心生悲戚。C.甲詩頸聯(lián)“生”和“入”二字化靜為動,寫出紅日西沉,秋色漸濃的江南美景。D.乙詩尾聯(lián)緊承上聯(lián),寫友人在汀州上遙望,煙水茫茫,借白蘋抒發(fā)離別的憂愁。4.完成填空。“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表達① 的感情,“長江一帆遠,落日五湖春”表達② 的感情。5.兩首詩中都有“闊”字,分別品析它們的妙處。6.閱讀下面的唐詩,完成問題。次北固山下王灣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1)請體會“潮平兩岸闊”一句中“闊”字的妙處。(2)請用自己的語言描繪出“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的景象。閱讀王績的《次北固山下》一詩,完成下面小題。次北固山下【唐】王灣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7.請欣賞“風正一帆懸”一句中“懸”字的妙處。8.結(jié)合全詩分析作者是如何表達思鄉(xiāng)之情的。參考答案:1.D 2.春潮涌漲,大江奔流,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與岸齊平,使得長江兩岸的距離愈顯闊大【解析】1.此題考查學生對詩詞內(nèi)容的理解,對詩人思想感情的把握。回答此題時,需要掌握句子翻譯,從而理解詩詞內(nèi)容,體會詩人的感情。D.尾聯(lián)寫詩人正放舟于綠水之上,正向著青山之外的綠水進發(fā),看到北歸的大雁正掠過晴空,想托雁兒捎信給在洛陽的家人,訴說自己內(nèi)心深處的鄉(xiāng)愁。故“抒發(fā)了詩人即將回到家鄉(xiāng)的喜悅、激動的心情”不正確。2.本題考查詩歌手法及意境。“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這一句運用了對偶的修辭手法,描繪詩歌畫面時要把平野開闊、大江直流、風平浪靜等等的大景也表現(xiàn)出來。這兩句寫積雪已慢慢融化,因匯集了千山萬壑雪化之水,長江的水量逐漸大了起來,江面因之愈發(fā)寬廣,再加上江水中央一片船帆高高掛起,使得長江兩岸的距離愈顯闊大。漸漸上漲的江水與恰到好處的正風吹拂二者相合,才有這“風正一帆懸”,勾勒出壯美的大江行船圖。3.CD 4. 思念故鄉(xiāng) 依依不舍 5.甲詩,闊字照應“潮平”,突出春江水漲,江面寬廣,顯得意境開闊;乙詩,“闊”字點明距離之遠,為抒發(fā)惜別傷感之情做鋪墊。【解析】3.本題考查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分析。C.錯誤。夜還未消盡,紅日已從江上升起,江上春早,舊年未過新春已來。寫的是旭日初升、冬末春初的壯麗之景;D.錯誤。“誰見汀洲上,相思愁白蘋”意為誰能見我佇立汀洲上懷念你,望著白蘋心中充滿無限愁情;故選CD。4.本題考查情感主旨。“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意為我的家書應該送到什么地方呢?北去的歸雁啊,請給我捎回洛陽那邊!表現(xiàn)出詩人的羈旅之苦和思鄉(xiāng)之情;“長江一帆遠,落日五湖春”意為江水浩浩一葉孤帆遠遠消失,落日下你將欣賞著五湖之美。友人的行舟消逝在長江盡頭,肉眼是看不到了,但是詩人的心卻追隨友人遠去一直伴送他到達目的地。在詩人的想象中,他的朋友正在夕陽燦照的太湖畔觀賞明媚的春色,表現(xiàn)出對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5.本題考查煉字。“潮平兩岸闊”意為潮水漲滿,兩岸與江水齊平,整個江面十分開闊。春潮涌漲,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與岸平了,船上人的視野也因之開闊;“望君煙水闊”意為望著你的小船駛向茫茫云水。他的朋友王十一已經(jīng)登舟遠去,小船行駛在浩渺的長江之中。詩人遠望著煙水空茫的江面,頻頻揮手,表達自己依依之情;“闊”寫出了距離之遠,為“揮手淚沾巾”抒發(fā)惜別傷感之情做鋪墊。6.(1)“闊”是“寬廣”的意思。傳神地表現(xiàn)了長江水波激蕩,江水幾與岸平。營造了一種恢弘闊大的境界。(2)舉目東望,只見江天一色,回眸西探;一夜之間已是中分二年,春天已按捺不住自己的腳步。【詳解】(1)本題考查對詩句重點詞語的理解。解答此題要結(jié)合詞義和詩句意思理解分析。“潮平兩岸闊”意思是湖水上漲,兩岸更顯開闊。“闊”,是“開闊”的意思,因為“潮平”,所以“兩岸闊”,展現(xiàn)了春潮涌漲,江水浩渺,江面似乎與岸齊平的開闊宏大的景象。(2)本題考查描寫畫面。解答此題要理解詩意,結(jié)合合理的想象和聯(lián)想描寫。“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意思是殘夜將去,旭日初升海上,一年未盡,江南已初入春。用生動的語言進行描繪,如:西邊天幕上的夜色尚未完全褪去,一輪紅日已從東方水天相接的地平線上慢慢升起,春天已按捺不住自己的腳步,悄悄渡江北上走進了舊年。7.“懸”是動詞,表示筆筆直直地高掛的樣子,作者以“一帆懸”這一小景呈現(xiàn)了平野開闊、和風吹拂、大江直流、波平浪靜等大景,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了一幅微風吹來,船帆隨風擺動的極具美感的動態(tài)景象。 8.“客路”的意思是行客前進的路,可見詩人是一位漂泊他鄉(xiāng)的游子。頸聯(lián)寫時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時光流逝,表達不得回鄉(xiāng)的愁思。“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的意思是身在旅途,家信何傳?還是托付北歸的大雁,讓它捎到遠方的洛陽。讓大雁捎家信,可見詩人對家鄉(xiāng)的思念之情。【解析】7.本題考查煉字。“風正一帆懸”的意思是:風勢正順,白帆高高揚起。“懸”字作為動詞,是高高直直掛著的樣子。詩人不用“風順”而用“風正”,是因為光“風順”還不足以保證“一帆懸”。風雖順,卻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順風,又是和風,帆才能夠“懸”。風順風和,帆兒高懸,傳神地表現(xiàn)出平野開闊,大江直流,波平浪靜的美景和詩人開闊的胸襟。8.本題考查賞析詩歌情感主旨。“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點題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著展現(xiàn)在眼前的“綠水”前進,駛向“青山”,駛向“青山”之外遙遠的“客路”。這一聯(lián)先寫“客路”而后寫“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馳故里的漂泊羈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間,與末聯(lián)的“鄉(xiāng)書”、“歸雁”,遙相照應。一群北歸的大雁正掠過晴空。雁兒正要經(jīng)過洛陽的啊!詩人想起了“雁足傳書”的故事,還是托雁捎個信吧:雁兒啊,煩勞你們飛過洛陽的時候,替我問候一下家里人。這兩句緊承三聯(lián)而來,遙應首聯(lián),全篇籠罩著一層淡淡的鄉(xiāng)思愁緒。4、《天凈沙·秋思》一、作者簡介馬致遠(約1251-1321以后),號東籬,元代戲曲作家、散曲家。他與關(guān)漢卿、鄭光祖、白樸并稱“元曲四大家”。著作有《漢宮秋》《青衫淚》《薦福碑》《岳陽樓》等。在他的作品中,更能反映其風格的是散曲;散曲中又以小令《天凈沙·秋思》最為有名,元人周德清譽之為“秋思之祖”。二、寫作背景馬致遠仕途不順,長期漂泊,《天凈沙·秋思》就是馬致遠旅途漂泊時的作品之一,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對現(xiàn)實的不滿。這首小令的情調(diào)雖然低沉,但卻反映了當時的時代氣氛,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三、詩歌翻譯原文: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注釋】:枯藤:干枯的藤蔓。昏鴉:黃昏時要回巢的烏鴉。古道:已經(jīng)廢棄、不堪再用的古老驛道。西風:秋風。斷腸:形容極度思念或悲痛。天涯:猶天邊,指極遠的地方。【譯文】:枯藤(纏繞的)老樹上落滿了黃昏歸巢的烏鴉,蕭瑟的)秋風里走著一匹瘦馬。夕陽漸漸地失去了光澤,從西邊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獨的旅人漂泊在遙遠的地方。四、內(nèi)容理解,重點賞析。1.前三句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圖畫?對全曲有什么作用?前三句運用了白描手法,生動地描繪了一幅蒼茫悲涼的深秋晚景圖,寓情于景,為最后的抒情作鋪墊。2.請說說“斷腸人在天涯”中“斷腸”的表達效果。“斷腸”一詞為全篇的主旨所在,形象地突出了漂泊他鄉(xiāng)的游子身處蕭瑟、凄涼之地,由于思念親人而撕心裂肺、肝腸寸斷的情感。3.《天凈沙 秋思》這首小令前三句十八個字,寫了哪九種景物?你認為這樣寫有何好處?這首小令前三句共寫了藤、樹、鴉、小橋、流水、人家、道、風、馬九種景物,藤、道、馬等景物名稱之前冠以表現(xiàn)各自特征的修飾語,使景物帶上了鮮明的個性。一系列名詞組合又使本來互不相干的事物,在蒼涼 的深秋暮色籠罩下,構(gòu)成了一個統(tǒng)一體。這些景物,極力渲染悲涼氣氛,烘托出一個長期漂泊異鄉(xiāng)之人的 惆悵之情和內(nèi)心的悲戚之感。五、詩歌主題這首元曲通過描繪一幅絕妙的深秋風景圖,真切地表現(xiàn)了天涯淪落人孤寂愁苦的思鄉(xiāng)之情。提升練習一、詩歌鑒賞古詩鑒賞,完成下面小題。天凈沙 秋思馬致遠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1.請你用生動的語言描述“古道西風瘦馬”所展現(xiàn)的畫面。2.有同學認為“小橋流水人家”所呈現(xiàn)的景象與詩歌整體意境有些格格不入,你贊同嗎?說說你的理由。天凈沙·秋思馬致遠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秋詞(其一)劉禹錫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3.《天凈沙·秋思》前兩句描繪了一幅絕妙的深秋晚景圖,請你用生動的文字把畫面內(nèi)容描述出來。4.兩文同是寫秋,但心境不同。你認為作者的心境有何不同?5.【甲】天凈沙·秋思馬致遠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乙】天凈沙·秋白樸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閱讀下面兩首詩,回答問題。(1)兩首描寫秋天的詩都選用了落日、村莊、 、 等景物進行組合,使全詩雖無一個“秋”字,而秋意盡顯。(2)下面兩句詩出自劉禹錫的《秋詞》,它們從情感內(nèi)容角度可以分別與【甲】【乙】兩詩相對應:“自古逢秋悲寂寥”與【 】詩對應,“我言秋日勝春朝”與【 】詩對應。閱讀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完成小題。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6.“小橋流水人家”是令人神往的一幅美景,被穿插在詩中起到了什么作用?7.賞析“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參考答案:1.示例:在蕭瑟的秋風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飽嘗鄉(xiāng)愁的游子騎著一匹瘦馬,在沉沉的暮色中向著遠方踽踽而行。 2.“小橋流水人家”呈現(xiàn)清雅、安適的景象,以樂景襯哀情,反襯作者羈旅之苦、思鄉(xiāng)之情。【解析】1.本題考查描述畫面的能力。第一步,在整體感知詩意、理解詩歌內(nèi)容的基礎上,找出所要描繪畫面范圍的意象(要找全)。第二步,根據(jù)意象特征,為意象添加恰當?shù)男揎椪Z,并連詞成句。第三步,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用生動、富有藝術(shù)感的語言描繪畫面(注意要忠于原詩內(nèi)容)。示例:在殘陽夕照的荒涼古道上,一位異鄉(xiāng)游子騎著一匹瘦馬,頂著西風,艱難地躑躅前行。夕陽漸漸地失去了光澤,在西邊落下。2.本題考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依據(jù)“小橋流水人家”描繪了小橋下流水嘩嘩作響,小橋邊莊戶人家炊煙裊裊這一畫面,給異鄉(xiāng)游子以“家”的溫馨的感受。依據(jù)“枯藤老樹昏鴉”“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句意可知,這描繪了異鄉(xiāng)游子行走在他鄉(xiāng)的情景。“小橋流水人家”烘托了詩人見到美景的喜悅得到心情,而“枯藤老樹昏鴉”“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則描繪了一幅凄涼的秋郊夕照圖。這幾處語句運用了反襯的寫法,以樂景襯哀情,突出詩人的旅之苦、思鄉(xiāng)之情。3.示例:枯萎的藤蔓,垂老的古樹,無精打采的烏鴉撲打著翅膀,落在光禿禿的樹枝上。纖巧別致的小橋,潺潺的流水,溫暖的茅屋。 4.《天凈沙·秋思》通過描繪蒼涼蕭索的秋景,抒發(fā)了作者倦于漂泊的孤寂愁苦之情;《秋詞》通過描寫孤鶴直沖云霄的景象,表達了詩人樂觀豪邁、銳意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解析】3.本題考查詩歌畫面描繪。描繪詩句表現(xiàn)的畫面內(nèi)容一定要抓住詩句中的景物,可以加上適當?shù)穆?lián)想和想象。“枯藤老樹昏鴉”要抓住“枯藤、老樹、昏鴉”來描繪;如:枯萎的藤蔓,垂老的古樹,夕陽下一只無精打采的烏鴉,撲打著翅膀,落在光禿禿的枝椏上。“小橋流水人家”要抓住“小橋、流水、人家”來描繪;如:纖巧別致的小橋,潺潺的流水,低矮破舊的幾間茅屋,反而愈發(fā)顯得安謐而溫馨。示例:枯萎的藤蔓,垂老的古樹,夕陽下一只無精打采的烏鴉,撲打著翅膀,落在光禿禿的枝椏上;纖巧別致的小橋,潺潺的流水,低矮破舊的幾間茅屋,反而愈發(fā)顯得安謐而溫馨。4.本題考查比較兩首詩歌蘊含的感情。《天凈沙·秋思》中,寓情于景,“枯藤”“老樹”“昏鴉”“古道”“西風”“瘦馬”“夕陽”等景物,營造了一種蕭瑟荒涼的氣氛,充分表達了游子漂泊天涯的孤寂愁苦之情;“斷腸人在天涯”抒發(fā)了一個飄零天涯的游子悲秋思鄉(xiāng)、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秋詞》中,“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將前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頌秋進行對比,表現(xiàn)了詩人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和對秋天景色的喜愛之情;“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凌云的鶴,載著詩人的詩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詩人以“鶴”自比,抒發(fā)了自己凌云的壯志、開闊的胸襟和高昂進取的精神。5.(1) 老樹 烏鴉(2) 甲 乙【詳解】(1)本題考查詩歌意象。根據(jù)【甲】“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可知,該曲描繪了黃昏中一群烏鴉落在枯樹上,小橋下流水嘩嘩作響,村莊人家炊煙裊裊,一匹瘦馬頂著西風艱難前行。夕陽漸漸失去了光澤從逐漸落下的景致。根據(jù)【乙】“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可知,該小令描繪了太陽西沉,天邊晚霞開始消散,落日余暉映照著遠處的村莊,幾只烏鴉棲息在老樹上,遠處的大雁飛掠而下,劃過天際的場景;據(jù)此可知,兩首小令都選取了落日、村莊、烏鴉、老樹等景物進行組合,描繪了一幅蕭索凄涼的秋景圖。(2)本題考查詩歌比較閱讀。“自古逢秋悲寂寥”意思是:自古以來,文人墨客每到秋天就悲嘆蕭條冷清,這種情感與甲詩中“斷腸人在天涯”是相對應的;“我言秋日勝春朝”意思是:我卻說秋天遠遠勝過春天。詩人表現(xiàn)出一種激越向上的詩情。“勝春朝”就是詩人對于秋景最為充分的認可。表現(xiàn)了詩人樂觀豁達的心境。這種情感與乙詩描繪的對大自然、對閑適隱居生活的熱愛之情是相對應的。6.以樂景寫哀情,反襯出離人思鄉(xiāng)的孤寂愁苦情緒。 7.用西下的夕陽襯托,直接抒發(fā)游子孤苦寂寞的思鄉(xiāng)之情。【分析】6.本題考查句子的作用。作者把情感融入寫景中,寓情于景。“小橋流水人家”,看這小橋、流水、人家都是那么安詳,那么靜謐,那么溫馨,而自己的家鄉(xiāng)、親人卻又離自己那么遠,此時此刻的他們過得怎么樣呢?表面上給人一種清新雅致的感覺,橋是小橋,水是流水,家是正住著人的家,寫的是江南美景,是喜悅歡樂的景象,其實這是中國詩歌常用的一種反襯手法,它是以樂景襯哀情,通過對比,襯托出游子的孤獨凄涼以及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思念,反襯離人思鄉(xiāng)的愁緒。7.本題考查詩句的賞析。第一句蕭瑟的景色已讓人滿目凄涼,又加上安詳,溫馨的小橋、流水、人家做反襯,使愁情更為深切,悲傷更為凄瀝。“夕陽西下”正是傍晚時分,這一句是景物描寫,景物描寫的作用一般是點明時間,渲染某種氣氛,把情和景融合在一起.這一句點明了游子思鄉(xiāng)的時間是傍晚,渲染了悲涼的氣氛;最后一句“斷腸人在天涯”作為曲眼更具有畫龍點睛之妙,使前四句所描之景都成為人活動的環(huán)境,作為天涯斷腸人內(nèi)心悲涼情感的觸發(fā)物;故這句在點明游子思鄉(xiāng)時間的同時,直接抒發(fā)了坐著的悲涼、孤苦、寂寞的思鄉(xiāng)之情,使全曲情景交融,渾然一體。5.《夜雨寄北》一、作者簡介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生,唐代詩人。曾任縣尉、秘書郎等職。因受牛李黨爭影響,被人排擠,潦倒終身。其詩揭露和批判當時藩鎮(zhèn)割據(jù)、宦官當權(quán)和上層統(tǒng)治集團的腐朽糜爛。所作“詠史”詩多托古以斥時政,“無題”詩也常有所寄寓。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yōu)美動人,廣為傳誦。與杜牧合稱為“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有《李義山詩集》傳世。二、寫作背景這首詩選自《玉溪生詩》卷三,是李商隱留滯巴蜀(今四川省)時寄懷長安親友之作。因為長安在巴蜀之北,故題作《夜雨寄北》。在南宋洪邁編的《萬首唐人絕句》里,這首詩的題目為《夜雨寄內(nèi)》,意思是詩是寄給妻子的。他們認為,李商隱于大中五年(851)七月赴東川節(jié)度使柳仲郢梓州幕府。而王氏是在這一年的夏秋之交病故的,李商隱過了幾個月才得知妻子的死訊。現(xiàn)傳李詩各本題作《夜雨寄北》,“北”就是北方的人,可以指妻子,也可以指朋友。三、詩歌翻譯【注釋】寄北:寫詩寄給北方的人。詩人當時在巴蜀(現(xiàn)在四川省),他的親友在長安,所以說“寄北”。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親友的深刻懷念。君:對對方的尊稱,等于現(xiàn)代漢語中的“您”。歸期:指回家的日期。巴山:指大巴山,在陜西南部和四川東北交界處。這里泛指巴蜀一帶。秋池:秋天的池塘。何當:什么時候。共:副詞,用在謂語前,表示動作行為是由兩個或幾個施事者共同發(fā)生的。可譯為“一起”。剪西窗燭:剪燭,剪去燃焦的燭芯,使燈光明亮。這里形容深夜秉燭長談。“西窗話雨”“西窗剪燭”用作成語,所指也不限于夫婦,有時也用以寫朋友間的思念之情。 卻話:回頭說,追述。【譯文】你問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歸期,今晚巴山下著大雨,雨水漲滿秋池。何時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燭花,再告訴你今夜的秋雨和我痛苦的情思。四、內(nèi)容理解,重點賞析。1.詩的開頭說“君問歸期”,是寫朋友(妻子)思念詩人,“未有期”是詩人的回答。這一問一答中,把自己懷念朋友(妻子),同時朋友(妻子)也想念自己的深情真摯地表達出來。2.后兩句寫詩人的希望,預想將來會面的時候,能把今夜的情景向朋友(妻子)訴說,寫出了詩人懷念朋友(妻子)的內(nèi)心活動。3.詩人在寫作這首詩時有意重復使用“期”“巴山夜雨”等詞語,這樣寫有何作用?詩人有意重復使用“期”“巴山夜雨”等詞語,使音韻回環(huán)往復,同時也恰切地表現(xiàn)了時間、空間的來回轉(zhuǎn)換,表現(xiàn)出朋友(妻子)盼歸、詩人思歸的情感,達到形式與內(nèi)容的完美結(jié)合。五、課文主題這首詩借景抒情,通過描寫現(xiàn)實之境的凄寒和想象之境的溫暖,表達了對朋友(妻子)的深切思念,抒發(fā)了詩人對團聚的期盼。提升練習一、詩歌鑒賞1.閱讀下列古詩,回答以下各題。夜雨寄北李商隱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1)簡析詩中“漲”字的妙處。(2)讀完這首詩后,你認為這首詩在構(gòu)思上的最大特點是什么?2.閱讀《夜雨寄北》一詩,完成下列小題。夜雨寄北李商隱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1)下列選項表達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人用樸實無華的文字,寫出他對妻子的一片深情,親切有味。B.“問歸期”而“未有期”,其中包含著太多的苦澀與無奈。C.第三、四句超越時空,把當前的時間推移到未來,讓未來的歡聚反襯出今夜的愁苦。D.詩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復啰嗦,不能更好地形成回環(huán)往復、纏綿曲折的意境。(2)“秋”在詩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3.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問題。端居①李商隱 遠書歸夢兩悠悠,只有空床敵素秋②。 階下青苔與紅樹,雨中寥落月中愁。 夜雨寄北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注]①這是作者滯留異鄉(xiāng)之作。題目“端居”,即閑居之意。②素秋:秋天的代稱。(1)賞析“只有空床敵素秋”中“敵”字的妙處。(2)請分析這兩首詩歌所表達的情感及表現(xiàn)手法上的共同點。閱讀下面兩首詩歌,完成下面小題。端居①李商隱遠書歸夢兩悠悠,只有空床敵素秋。階下青苔與紅樹,雨中寥落月中愁。夜雨寄北李商隱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注)①端居:閑居。4.聯(lián)系兩首詩歌,說說“遠書”中會寫些什么。5.下面詩句都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結(jié)合詩句內(nèi)容,說說它們表達情感的方式有什么不同。(1)階下青苔與紅樹,雨中寥落月中愁。(2)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參考答案:1.(1)“漲”字用語準確,富于動感,又流露出羈旅之愁與不得歸之苦。(2)跨越時空,把當前的時間推移到未來。虛實相生。【詳解】(1)本題考查詩歌煉字的賞析。“巴山夜雨漲秋池”是詩人告訴妻子自己身居的環(huán)境和心情,獨在他鄉(xiāng)異域的巴山,是秋天,又是深夜,又是夜雨,“漲秋池”寫秋雨綿綿,把池水都漲滿了。分析“漲”字可知,詩人抓住了這一精細的而又富于生活實感的畫面,調(diào)動讀者的想象,似乎秋池里漲的不是秋水,而是詩人難以解脫的痛苦,既寫出了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羈旅之愁,從而襯托出詩人深重綿綿的愁思。(2)本題考查詩歌寫作手法的賞析。“何當”(何時能夠)這個表示愿望的詞,是從“君問歸期未有期”的現(xiàn)實中迸發(fā)出來的;“共剪……”“卻話……”,乃是由當前苦況所激發(fā)的對于未來歡樂的憧憬。獨剪殘燭,夜深不寐,在淅淅瀝瀝的巴山秋雨聲中閱讀妻子詢問歸期的信,而歸期無準,其心境之郁悶、孤寂,是不難想見的。作者跨越這一切去寫未來,盼望在重聚的歡樂中追話今夜的一切。于是,未來的樂,自然反襯出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來剪燭夜話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時的樂。“巴山夜雨”的重現(xiàn),恰切地表現(xiàn)了時間與空間回環(huán)往復的意境之美,虛實相生,達到了內(nèi)容與形式的完美結(jié)合。2.(1)D(2)點明季節(jié)(或時令),營造出凄涼冷清的氛圍,同時烘托了詩人寂寞(或相思)之情。【詳解】(1)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內(nèi)容和感情的理解與掌握。理解詩歌內(nèi)容,一定要認真閱讀原詩,正確理解其意思,然后根據(jù)題目的要求,即可作答。理解詩歌中的感情,要結(jié)合詩中的景物描寫和創(chuàng)作的背景來分析。D選項中兩個“期”毫無重復之感,一問一答,寫出了詩人羈旅難歸的苦悶;兩個“巴山夜雨”不僅是在聲韻上回環(huán)和諧,朗朗上口,在表達上更有極強的表現(xiàn)力。第一個“巴山夜雨”表現(xiàn)的是眼前對現(xiàn)實愁苦的感受;第二個“巴山夜雨”表現(xiàn)的是他日對此時此地此景的回味。重復的作用是突出思親念舊,寂寞凄涼的感情,將現(xiàn)在和將來自己和親友巴蜀和北方(長安)聯(lián)結(jié)起來。故選D。(2)此題考查景物描寫的作用。其作用有:交代事情發(fā)生的地點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實性;渲染氣氛,烘托人物的心情;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質(zhì);推動情節(jié)的發(fā)展等。“巴山夜雨漲秋池”是詩人告訴妻子自己身居的環(huán)境和心情。秋山夜雨,總是喚起離人的愁思,詩人用這個寄人離思的景物來表了他對妻子的無限思念。仿佛使人想象在一個秋天的某個秋雨纏綿的夜晚,池塘漲滿了水,詩人獨自在屋內(nèi)倚床凝思。想著此時此刻妻子在家中的生活和心境,回憶他們從前在一起的共同生活,咀嚼著自己的孤獨。提到“秋”字總是會讓人感到一種寂寥,一種失落的感覺。“秋”字點明了季節(jié),而且秋天容易勾起人們的愁思,渲染出一種孤單、悲涼的氣氛。同時烘托了人物心情。3.(1)示例:“敵”是匹敵、相對的意思,只有空蕩蕩的床榻和寂寥凄冷的秋天相對。渲染了凄涼蕭瑟的氛圍,表現(xiàn)了詩人空床獨寢、滯留異鄉(xiāng)的悲愴之情。(2)①情感:《端居》是詩人滯留異鄉(xiāng)之作,他已經(jīng)很久不見家人的“遠書”了;《夜雨寄北》是詩人寫給遠在北方的妻子的,表達對妻子的思念。兩首詩都表達了詩人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思念之情。②表現(xiàn)手法:兩首詩都運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現(xiàn)手法,《端居》借“雨”景、“月”色的描寫,表達了悲愁、孤寂和思親的情感;《夜雨寄北》中的“巴山夜雨漲秋池”,借雨大池滿,表現(xiàn)了愁思的深重。【詳解】(1)本題考查詩歌煉字。“只有空床敵素秋”意思是只有那空蕩蕩的床榻與那寂寥清冷的素秋默默相對。“敵”則除了含有“對”的意思之外,還兼?zhèn)鞒隹沾勃殞嫷娜藷o法承受“素秋”的清寥凄寒意境,而又不得不承受的那種難以言狀的心靈深處的凄愴,那種凄神寒骨的感受,更偏于主觀精神狀態(tài)的刻畫。(2)本題考查對內(nèi)容的理解。《端居》是詩人滯留異鄉(xiāng)之作,借得不到家人音書而產(chǎn)生歸家之夢,表達了作者思念家鄉(xiāng)親人的感情;《夜雨寄北》是詩人寫給遠在北方的妻子的,妻子寄來書信詢問歸期,詩人因秋雨阻隔,滯留在巴蜀一帶無法確定。兩首詩都表達了詩人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思念之情。《端居》借“青苔”“紅樹”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寫,營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圍,表達了悲愁、孤寂和思親的情感;《夜雨寄北》中的“巴山夜雨漲秋池”,借雨大池滿,表現(xiàn)了愁思的深重。兩首詩都運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現(xiàn)手法。4.詢問歸期,表達思念,回憶以往美好生活等方面的內(nèi)容。 5.都表達了詩人獨處異鄉(xiāng)的孤獨寂寞和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思念。第一句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借迷蒙雨色、朦朧夜月的籠罩下的黯淡模糊的青苔、紅樹表達情感。或者:采用虛實結(jié)合的手法,“雨中”與“月中”不太可能是同一夜間出現(xiàn)的景象。此刻,詩人目睹眼前景象,腦海中又出現(xiàn)了許多個孤獨的夜晚獨對青苔紅樹的場景,更添悲涼。第二句通過想象與妻子團聚時的情景表達情感。【解析】4.本題考查詩歌的理解和感悟。“遠書”顯然是指來自遠方的書信,那么必然是分離的情境,結(jié)合“只有空床敵素秋”“雨中寥落月中愁”等句可以看出思念之情,結(jié)合“階下青苔與紅樹”可知是在回憶美好往事,結(jié)合“君問歸期未有期”可知是在詢問歸來的日期,結(jié)合“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可知是在設想團聚的畫面,故遠書可能會寫些詢問歸期、表達思念、回憶以往美好生活、設想團聚畫面等方面的內(nèi)容。5.本題考查詩句情感的分析。情感:從這兩句詩的內(nèi)容來看,第一首詩的兩句描寫畫面,營造凄涼氛圍,一個“愁”字點明中心情感,結(jié)合“遠書”可知表達的是獨處異鄉(xiāng)的孤獨寂寞和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思念。第二首詩則描繪了設想中團聚的畫面,用設想中團聚的美好襯托今日分離的痛苦,同樣表達獨處異鄉(xiāng)的孤獨寂寞和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思念。第一首詩運用了描寫的方法,抓住“青苔、紅樹、雨、月”等景物,描繪了一幅朦朧的、顏色對比鮮明的畫面,一個“愁”點明情感是痛苦的,那么景物就營造了氛圍,烘托了愁苦,所以是借景抒情或者融情于景。同時因為“雨”和“月”在自然環(huán)境中一般不能同時出現(xiàn),說明這個畫面有一部分是作者的設想,那么有實寫,也有虛寫,就運用了虛實結(jié)合的方法,表達了獨在異鄉(xiāng)的孤獨和對家人的思念。第二首詩則設想了他日團聚時的畫面,共同談論今日分別時的景象,這是運用了想象的手法,用設想團聚來襯托今日分隔兩地的思念和痛苦,更贈悲涼,表達思念和孤獨之情。2024-2025學年新七年級上冊重點古詩詞必背知識點今天給同學們整理了: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古詩知識點歸納,語文學習貴在積累與應用,非一日之功,望大家能沉心學習,堅持不懈。1.《觀滄海》一、作者簡介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政治家、軍事家、詩人,是建安文學的代表作家之一。著有《蒿里行》《短歌行》《龜雖壽》等詩篇。詩作以慷慨悲壯見稱。二、寫作背景《觀滄海》是曹操率軍征烏桓時所作。公元207年,曹操親率大軍北上,追殲袁紹殘部,五月誓師北伐,七月出盧龍寨,臨碣石山。他躍馬揚鞭,登山觀海,面對洪波涌起的大海,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壯麗的詩篇。三、詩歌翻譯原文: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注釋】:碣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西北。東漢建安十二年(207)秋天,曹操征烏桓時曾路經(jīng)這里。以觀滄海:以,來。滄海,即大海,這里指渤海。水何澹澹:何,起強調(diào)作用,可譯為“多么”。澹澹,水波蕩漾的樣子。竦峙:聳立。竦、峙:都是聳立的意思。【譯文】:向東伐烏桓時登上碣石山,來觀賞大海。海水多么寬闊浩蕩,碣石山高高地挺立在海邊。原文: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注釋】:叢生、豐茂:都是指樹木、草木長勢旺盛。蕭瑟:形容風吹樹木發(fā)出的聲音。洪波:巨大的波濤。【譯文】:樹木郁郁蔥蔥地生長,各種草長勢也很旺盛。秋風颯颯吹來,樹木簌簌作響,巨大的波濤不斷涌起。原文: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注釋】:若:好像。其:代詞,代大海。星漢:銀河。幸甚至哉:幸運得很,好極了。幸,幸運。至,達到極點。【譯文】:日月運行,好像都出于大海的吞吐之中;銀河輝煌燦爛,仿佛都閃耀于大海的胸懷之間。慶幸得很,用這首歌來表達我的志向。四、內(nèi)容理解,重點賞析1.開頭兩句在全詩中有什么作用?開篇點題,交代了觀察的方位、地點和對象。“觀”字統(tǒng)領全篇。以下內(nèi)容皆由“觀”字展開,寫登山所見。2.品析“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澹澹”,形容大海水面浩淼的樣子;“何”,是“多么”的意思,是贊美之詞;“竦峙”,是高高屹立的樣子。“涌”字寫出了滄海驚心動魄的聲勢,表現(xiàn)了詩人對滄海的驚嘆和贊美。這幾句采用寫實手法(實景),描寫海水和山島。海水蕩漾,是動態(tài);山島聳立,是靜態(tài),相互映襯,顯示了大海的遼闊和威嚴。再寫草木,仍然是靜態(tài),次及“洪波”,又回到動態(tài),動靜結(jié)合,顯示了大海的驚人力量和宏偉氣象。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從兩個“若”字可以看出,這四句是虛景。運用夸張的修辭手法,創(chuàng)造了一個極其開闊的意境,增添了詩歌的浪漫色彩。內(nèi)容、手法:借助奇特的想象來表現(xiàn)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概,兩個“若”字,虛中有實,實中有虛。情感:表達了詩人博大的胸襟和遠大的政治抱負。五、詩歌主題《觀滄海》是一首寫景抒情詩。詩人借大海雄渾壯闊的景象抒發(fā)了意氣昂揚的豪邁感情和開闊胸襟,表現(xiàn)了他渴望建功立業(yè)的遠大抱負。提升練習一、詩歌鑒賞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下面小題。觀滄海曹操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1.結(jié)合詩歌內(nèi)容,說說詩人眼中的秋景有什么特點?2.詩中兩個“若”字用得好,請說說好在哪里。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下面小題觀滄海(東漢)曹操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3.請簡要賞析“洪波涌起”一句中“涌”字的妙處。4.清代張玉榖在《古詩賞析》中評價《觀滄海》:“此志在容納,……寫滄海,正自寫也。”請結(jié)合“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談談曹操是如何“自寫”的。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面小題。觀滄海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5.有同學一直將“洪波涌起”錯誤地背誦為“波浪涌起”。請你給這位同學簡單講解原句描繪的景象與“波浪涌起”的不同。6.《經(jīng)典詠流傳》準備為本詩配樂。請你推薦下面的一種樂器給欄目組,并說說理由。笛子 古箏 嗩吶 編鐘 二胡閱讀下列古詩,完成下面小題。【甲】觀滄海(曹操)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乙】龜雖壽(曹操)神龜雖壽,猶有竟①時。螣蛇②乘霧,終為土灰。老驥③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盈縮④之期,不但在天;養(yǎng)怡⑤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詠志。注釋:①竟:終結(jié),這里指死去。②螣蛇:傳說中一種能騰云駕霧的蛇。③驥:鞍馬。④盈縮:這里指人壽命的長短。⑤養(yǎng)怡:指調(diào)養(yǎng)身心,保持心情愉快。7.《觀滄海》中“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請展開你的想象與聯(lián)想描繪出來。8.下面的詩句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若”字用得好,請你說說好在哪里。9.【乙】詩中抒發(fā)詩人情懷,表明老當益壯的進取精神的詩句是:10.試結(jié)合詩句分析【甲】【乙】兩首詩分別表達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2.《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一、作者簡介李白(701-762),唐代著名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有“詩仙”之稱。與杜甫并稱“李杜”,他的詩想象新奇,構(gòu)思奇特,感情強烈,意境奇?zhèn)ス妍悾Z言清新明快,氣勢雄渾,風格豪邁瀟灑,達到了我國古代浪漫主義詩歌藝術(shù)的高峰。有《李太白文集》。寫作背景王昌齡在天寶年間被貶為龍標尉,此詩是李白為好友王昌齡貶官而作,以抒發(fā)感憤,寄托慰藉。三、詩歌翻譯原文: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注釋】:楊花:柳絮。子規(guī):即布谷鳥,又稱“杜鵑”。聞:聽說。五溪:今湖南西部、貴州東部五條溪流的合稱。【譯文】:樹上柳絮落盡,杜鵑在不停地啼叫,聽說你被貶到龍標去了,一路上要經(jīng)過五道溪水。原文: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注釋:夜郎:唐代夜郎有三處,兩個在今貴州桐梓,本詩所說的“夜郎”在今湖南懷化境內(nèi)。【譯文】:讓我把為你而憂愁的心托付給天上的明月吧,讓它隨著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四、內(nèi)容理解,重點賞析1.首句點出聞訊的時節(jié)——暮春,“楊花”給人飄忽不定的感覺,“子規(guī)”啼聲近似“不如歸去”,二者合起來有了傷感的氣氛。借用這兩種意象來烘托凄涼悲惋的氣氛,以寄寓詩人嘆飄零、感離恨的特定心境。次句由寫景轉(zhuǎn)入言事,點題,“五溪”是偏遠之地,傳達出詩人為朋友的不幸而悲傷的感情。2.開頭兩句在全詩中有何作用?詩歌一開頭便選取兩種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繪出南國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種哀傷的氣氛。這起首二句看似平淡,實際卻包含著豐富的內(nèi)容,起到多方面的作用:它既寫了時令,也寫了氣氛,既點明題目,又為下二句抒情張本。“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表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情感?“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二句緊承上文,集中抒寫了詩人聽說友人左遷龍標時的惆悵和戀戀不舍之情。3.三四句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將明月人格化,把明月看成知人意、達人情的友好使者,抒發(fā)詩人對友人的同情和關(guān)切之情。五、詩歌主題《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選取了楊花、子規(guī)、明月等意象,通過對暮春景象的描寫,借景抒情,表達了詩人對被貶友人的同情和關(guān)切之情。提升練習一、詩歌鑒賞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列小題。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唐)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1.首句中寫了哪些景物 渲染了怎樣的氣氛 2.詩中“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閱讀下面的兩首古詩,完成下面小題。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fā)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3.這兩首詩都是李白的佳作。《峨眉山月歌》開篇用一個“(1) ”字直接點明季節(jié),《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首句中的“(2) ”暗示季節(jié)為暮春;《峨眉山月歌》連用了五個地名,《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用了兩個地名,詩人使用這些地名作用是(3) 。4.李白在這兩首詩里都提到了月亮。請你參照示例,說說詩人在《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一詩中是怎樣借助月亮表達情感的。示例:《峨眉山月歌》中詩人用“入”和“流”兩個動詞寫出月影映入江水、與人萬里相隨的景象,此時照在家鄉(xiāng)的明月尚可望見,而還在家鄉(xiāng)的友人卻離自己越來越遠,表達了詩人依依惜別家鄉(xiāng)的無限情思。閱讀下面的一首詩,完成小題。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唐·李白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5.詩歌以“楊花”“子規(guī)”起筆,既指明時令,又富有象征意義。結(jié)合詩句分析。6.小語和小文讀了這首詩后進行了如下討論,請你幫小文完成對話。小語:“詩眼”是一首詩中最能表達情感的關(guān)鍵詞或關(guān)鍵句,是詩詞作品中的點睛之筆。你覺得這首詩中的“詩眼”是哪個關(guān)鍵詞?小文:我覺得是(1) ,這個詞包含著復雜的情感:(2)閱讀下面兩首古詩,完成下面小題。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唐 李白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碧洞驛曉思唐 溫庭筠香燈伴殘夢,楚國①在天涯。月落子規(guī)歇,滿庭山杏花。[注]①楚國:指作者的舊鄉(xiāng)吳中。7.請展開想象,描繪《碧澗驛曉思》這首詩后兩句所展現(xiàn)的畫面。8.兩首詩都有“ ”和“月”這兩個意象,但抒發(fā)的情感明顯不同,請簡要分析。3.《次北固山下》一、作者簡介王灣, 唐代詩人,洛陽(今河南洛陽)人。現(xiàn)存詩不多,有《次北固山下》《奉使登終南山》等。二、寫作背景王灣“嘗往來吳楚間”,為江南清麗山水所傾倒,并受到當時吳中詩人清秀詩風的影響,寫下了一些歌詠江南山水的作品,《次北固山下》就作于他游江南之時。三、詩歌翻譯原文: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 風正一帆懸。【注釋】:客路:旅人前行的路。青山:指題目中的北固山,也可理解為長江岸邊的山。風正:即風順江吹來。【譯文】: 羈旅天涯的漫漫征途遠在青山之外,輕快的航船追逐著碧波。潮水漲滿,兩岸與江水相平,顯得分開闊,順風行船,船帆高掛。原文: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注釋】:殘夜:指夜將盡未盡之時。江春入舊年:江上春早,舊年未過新春已來。鄉(xiāng)書:家書。【譯文】:夜還未消盡,一輪紅日已從海上升起,家書什么時間才能送到啊,希望北歸的大雁捎一封家書到洛陽。四、內(nèi)容理解,重點賞析1.展開想象,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潮平兩岸闊”展現(xiàn)的畫面。春潮涌漲,大江奔流,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與岸齊平,使得長江兩岸的距離愈顯闊大。2. “潮平兩岸闊”中“闊”是否可以改用“失”?為什么?不能。因為“闊”字不僅直抒胸臆地表達了春潮把江面變得渺遠無際,給人視野十分開闊的強烈感受,且與“懸”字對應,讀起來也更為響亮,所以不能更換。3.理解頸聯(lián)。內(nèi)容:既寫景又點明了時令。在夜將盡未盡之時,東方的紅日已經(jīng)從海上冉冉升起,舊年還未過去,江上已是春天。煉字:用“生”“入”二字使“日”和“春”擬人化,賦予它們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哲理:這兩句蘊含了舊事物中孕育新事物的哲理,揭示出新舊交替的變化規(guī)律,給人以樂觀、積極、向上的力量。4.尾聯(lián)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運用設問,在自問自答中用“雁足傳書”的故事寄托思鄉(xiāng)之情,使全篇籠罩著一層淡淡的鄉(xiāng)愁。五、詩歌主題詩歌寫舟行江中的所見所感。細致地描繪了在北固山下停泊時所見到的青山綠水,表達了詩人思念故鄉(xiāng)和親人的思想感情。提升練習一、詩歌鑒賞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下列小題。次北固山下王灣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1.找出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一項 ( )A.首聯(lián)先寫客路,后寫行舟,寫出了人在他鄉(xiāng)、神馳故里的漂泊羈旅之情。B.誦讀頷聯(lián)時應該使用上揚的語調(diào),體現(xiàn)詩句平野開闊、大江直流的宏大氣勢。C.頸聯(lián)妙在作者無意說理,卻通過擬人手法,在描寫景物和節(jié)令之中,蘊含著一種自然的理趣。D.尾聯(lián)緊承頸聯(lián),抒發(fā)了詩人即將回到家鄉(xiāng)的喜悅、激動的心情。2.展開想象,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潮平兩岸闊”展現(xiàn)的畫面。【甲】次北固山下[唐]王灣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乙】餞別王十一①南游〔唐〕劉長卿望君煙水闊,揮手淚沾巾。飛鳥沒何處,青山空向人。長江一帆遠,落日五湖春。誰見汀洲②上,相思愁白蘋③。【注釋】①餞別:設酒食送行。王十一,名不詳,排行十一。②汀洲:水邊或水中平地。③白蘋:水中浮草,花白色,故名。3.對這兩首詩的理解與分析不恰當?shù)膬身検牵? )A.甲詩首聯(lián)點題。先寫“客路”,然后寫“行舟”,漂泊羈旅之情寓于字里行間。B.乙詩頷聯(lián)寫景。飛鳥不知飛向何處,形單影只,青山孤寂空曠,令人心生悲戚。C.甲詩頸聯(lián)“生”和“入”二字化靜為動,寫出紅日西沉,秋色漸濃的江南美景。D.乙詩尾聯(lián)緊承上聯(lián),寫友人在汀州上遙望,煙水茫茫,借白蘋抒發(fā)離別的憂愁。4.完成填空。“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表達① 的感情,“長江一帆遠,落日五湖春”表達② 的感情。5.兩首詩中都有“闊”字,分別品析它們的妙處。6.閱讀下面的唐詩,完成問題。次北固山下王灣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1)請體會“潮平兩岸闊”一句中“闊”字的妙處。(2)請用自己的語言描繪出“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的景象。閱讀王績的《次北固山下》一詩,完成下面小題。次北固山下【唐】王灣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7.請欣賞“風正一帆懸”一句中“懸”字的妙處。8.結(jié)合全詩分析作者是如何表達思鄉(xiāng)之情的。4、《天凈沙·秋思》一、作者簡介馬致遠(約1251-1321以后),號東籬,元代戲曲作家、散曲家。他與關(guān)漢卿、鄭光祖、白樸并稱“元曲四大家”。著作有《漢宮秋》《青衫淚》《薦福碑》《岳陽樓》等。在他的作品中,更能反映其風格的是散曲;散曲中又以小令《天凈沙·秋思》最為有名,元人周德清譽之為“秋思之祖”。二、寫作背景馬致遠仕途不順,長期漂泊,《天凈沙·秋思》就是馬致遠旅途漂泊時的作品之一,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對現(xiàn)實的不滿。這首小令的情調(diào)雖然低沉,但卻反映了當時的時代氣氛,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三、詩歌翻譯原文: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注釋】:枯藤:干枯的藤蔓。昏鴉:黃昏時要回巢的烏鴉。古道:已經(jīng)廢棄、不堪再用的古老驛道。西風:秋風。斷腸:形容極度思念或悲痛。天涯:猶天邊,指極遠的地方。【譯文】:枯藤(纏繞的)老樹上落滿了黃昏歸巢的烏鴉,蕭瑟的)秋風里走著一匹瘦馬。夕陽漸漸地失去了光澤,從西邊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獨的旅人漂泊在遙遠的地方。四、內(nèi)容理解,重點賞析。1.前三句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圖畫?對全曲有什么作用?前三句運用了白描手法,生動地描繪了一幅蒼茫悲涼的深秋晚景圖,寓情于景,為最后的抒情作鋪墊。2.請說說“斷腸人在天涯”中“斷腸”的表達效果。“斷腸”一詞為全篇的主旨所在,形象地突出了漂泊他鄉(xiāng)的游子身處蕭瑟、凄涼之地,由于思念親人而撕心裂肺、肝腸寸斷的情感。3.《天凈沙 秋思》這首小令前三句十八個字,寫了哪九種景物?你認為這樣寫有何好處?這首小令前三句共寫了藤、樹、鴉、小橋、流水、人家、道、風、馬九種景物,藤、道、馬等景物名稱之前冠以表現(xiàn)各自特征的修飾語,使景物帶上了鮮明的個性。一系列名詞組合又使本來互不相干的事物,在蒼涼 的深秋暮色籠罩下,構(gòu)成了一個統(tǒng)一體。這些景物,極力渲染悲涼氣氛,烘托出一個長期漂泊異鄉(xiāng)之人的 惆悵之情和內(nèi)心的悲戚之感。五、詩歌主題這首元曲通過描繪一幅絕妙的深秋風景圖,真切地表現(xiàn)了天涯淪落人孤寂愁苦的思鄉(xiāng)之情。提升練習一、詩歌鑒賞古詩鑒賞,完成下面小題。天凈沙 秋思馬致遠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1.請你用生動的語言描述“古道西風瘦馬”所展現(xiàn)的畫面。2.有同學認為“小橋流水人家”所呈現(xiàn)的景象與詩歌整體意境有些格格不入,你贊同嗎?說說你的理由。天凈沙·秋思馬致遠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秋詞(其一)劉禹錫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3.《天凈沙·秋思》前兩句描繪了一幅絕妙的深秋晚景圖,請你用生動的文字把畫面內(nèi)容描述出來。4.兩文同是寫秋,但心境不同。你認為作者的心境有何不同?5.【甲】天凈沙·秋思馬致遠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乙】天凈沙·秋白樸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閱讀下面兩首詩,回答問題。(1)兩首描寫秋天的詩都選用了落日、村莊、 、 等景物進行組合,使全詩雖無一個“秋”字,而秋意盡顯。(2)下面兩句詩出自劉禹錫的《秋詞》,它們從情感內(nèi)容角度可以分別與【甲】【乙】兩詩相對應:“自古逢秋悲寂寥”與【 】詩對應,“我言秋日勝春朝”與【 】詩對應。閱讀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完成小題。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6.“小橋流水人家”是令人神往的一幅美景,被穿插在詩中起到了什么作用?7.賞析“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5.《夜雨寄北》一、作者簡介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生,唐代詩人。曾任縣尉、秘書郎等職。因受牛李黨爭影響,被人排擠,潦倒終身。其詩揭露和批判當時藩鎮(zhèn)割據(jù)、宦官當權(quán)和上層統(tǒng)治集團的腐朽糜爛。所作“詠史”詩多托古以斥時政,“無題”詩也常有所寄寓。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yōu)美動人,廣為傳誦。與杜牧合稱為“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有《李義山詩集》傳世。二、寫作背景這首詩選自《玉溪生詩》卷三,是李商隱留滯巴蜀(今四川省)時寄懷長安親友之作。因為長安在巴蜀之北,故題作《夜雨寄北》。在南宋洪邁編的《萬首唐人絕句》里,這首詩的題目為《夜雨寄內(nèi)》,意思是詩是寄給妻子的。他們認為,李商隱于大中五年(851)七月赴東川節(jié)度使柳仲郢梓州幕府。而王氏是在這一年的夏秋之交病故的,李商隱過了幾個月才得知妻子的死訊。現(xiàn)傳李詩各本題作《夜雨寄北》,“北”就是北方的人,可以指妻子,也可以指朋友。三、詩歌翻譯【注釋】寄北:寫詩寄給北方的人。詩人當時在巴蜀(現(xiàn)在四川省),他的親友在長安,所以說“寄北”。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親友的深刻懷念。君:對對方的尊稱,等于現(xiàn)代漢語中的“您”。歸期:指回家的日期。巴山:指大巴山,在陜西南部和四川東北交界處。這里泛指巴蜀一帶。秋池:秋天的池塘。何當:什么時候。共:副詞,用在謂語前,表示動作行為是由兩個或幾個施事者共同發(fā)生的。可譯為“一起”。剪西窗燭:剪燭,剪去燃焦的燭芯,使燈光明亮。這里形容深夜秉燭長談。“西窗話雨”“西窗剪燭”用作成語,所指也不限于夫婦,有時也用以寫朋友間的思念之情。 卻話:回頭說,追述。【譯文】你問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歸期,今晚巴山下著大雨,雨水漲滿秋池。何時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燭花,再告訴你今夜的秋雨和我痛苦的情思。四、內(nèi)容理解,重點賞析。1.詩的開頭說“君問歸期”,是寫朋友(妻子)思念詩人,“未有期”是詩人的回答。這一問一答中,把自己懷念朋友(妻子),同時朋友(妻子)也想念自己的深情真摯地表達出來。2.后兩句寫詩人的希望,預想將來會面的時候,能把今夜的情景向朋友(妻子)訴說,寫出了詩人懷念朋友(妻子)的內(nèi)心活動。3.詩人在寫作這首詩時有意重復使用“期”“巴山夜雨”等詞語,這樣寫有何作用?詩人有意重復使用“期”“巴山夜雨”等詞語,使音韻回環(huán)往復,同時也恰切地表現(xiàn)了時間、空間的來回轉(zhuǎn)換,表現(xiàn)出朋友(妻子)盼歸、詩人思歸的情感,達到形式與內(nèi)容的完美結(jié)合。五、課文主題這首詩借景抒情,通過描寫現(xiàn)實之境的凄寒和想象之境的溫暖,表達了對朋友(妻子)的深切思念,抒發(fā)了詩人對團聚的期盼。提升練習一、詩歌鑒賞1.閱讀下列古詩,回答以下各題。夜雨寄北李商隱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1)簡析詩中“漲”字的妙處。(2)讀完這首詩后,你認為這首詩在構(gòu)思上的最大特點是什么?2.閱讀《夜雨寄北》一詩,完成下列小題。夜雨寄北李商隱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1)下列選項表達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人用樸實無華的文字,寫出他對妻子的一片深情,親切有味。B.“問歸期”而“未有期”,其中包含著太多的苦澀與無奈。C.第三、四句超越時空,把當前的時間推移到未來,讓未來的歡聚反襯出今夜的愁苦。D.詩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復啰嗦,不能更好地形成回環(huán)往復、纏綿曲折的意境。(2)“秋”在詩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3.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問題。端居①李商隱 遠書歸夢兩悠悠,只有空床敵素秋②。 階下青苔與紅樹,雨中寥落月中愁。 夜雨寄北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注]①這是作者滯留異鄉(xiāng)之作。題目“端居”,即閑居之意。②素秋:秋天的代稱。(1)賞析“只有空床敵素秋”中“敵”字的妙處。(2)請分析這兩首詩歌所表達的情感及表現(xiàn)手法上的共同點。閱讀下面兩首詩歌,完成下面小題。端居①李商隱遠書歸夢兩悠悠,只有空床敵素秋。階下青苔與紅樹,雨中寥落月中愁。夜雨寄北李商隱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注)①端居:閑居。4.聯(lián)系兩首詩歌,說說“遠書”中會寫些什么。5.下面詩句都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結(jié)合詩句內(nèi)容,說說它們表達情感的方式有什么不同。(1)階下青苔與紅樹,雨中寥落月中愁。(2)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人教版2024-2025七年級語文上冊期末古詩知識點梳理-專項練習(原卷版).docx 人教版2024-2025七年級語文上冊期末古詩知識點梳理-專項練習(解析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