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4浙教版八下科學 3.7 自然界中的氧循環和碳循環 第2課時 (課件 26張PPT+視頻+教案+學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4浙教版八下科學 3.7 自然界中的氧循環和碳循環 第2課時 (課件 26張PPT+視頻+教案+學案)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浙教版八下§3.7自然界中的氧循環和碳循環(2)學案
姓名
[學習目標]
1、了解碳循環的途徑;
2、了解大氣層中臭氧層的作用及其保護;
3、了解溫室效應的成因和溫室效應的利弊。
一、知識點梳理:
1、碳是構成生物的基本元素之一,自然界中的碳以單質或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大氣中碳的氣態化合物主要是 ,與氧一樣,碳在自然界也是可以 的。
2、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產生途徑主要有人和動植物的 作用、含碳燃料的 、 的分解作用;消耗途徑主要是 。
3、在自然界中, 和 有著密切的聯系。通過 作用和 作用,保持了大氣中 和 含量的相對穩定,維持了整個生物圈中的 平衡。
4、自然界中的碳循環保持相對穩定,對生命活動非常重要,其中 和 是維持碳循環的重要環節。大氣中的 通過植物的光合作用被消耗,又隨動植物的呼吸作用、有機物的燃燒以及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等過程,源源不斷地重新釋放出來,結果使大氣中被 與 大致相等。
5、溫室效應:
(1)地球大氣中有些氣體,如 、甲烷等能像玻璃、塑料薄膜一樣,讓太陽光輻射的能量穿過大氣層被地面吸收,同時防止地面輻射的能量散逸到宇宙空間去,使地面的氣溫升高,產生類似溫室的 ,稱為大氣的溫室效應。
(2)溫室效應產生的原因:由于現代工業的發展迅速,人類大量燃燒 等化石燃料,地層中經過千百萬年積存的、已經脫離碳循環的碳元素,在很短的時間內釋放了出來。這就打破了生物圈中 的平衡,使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迅速增加,進而導致氣溫 。
(3)溫室氣體除CO2外,還有H2O、O3、N2O、CH4等氣體, 對全球升溫貢獻占55%左右。
二、例題講解
例題1、降低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減輕溫室效應帶來的不利影響,是全人類的共同責任。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開發風能、太陽能等新型能源 B.倡導節能減排,少開車多步行
C.積極植樹種草,增大綠化面積 D.去餐館吃飯時,盡量使用一次性餐具
例題2、造成全球溫室效應的主要原因和緩解溫室效應危機的重要措施分別是(  )
A.人造含氟制冷劑的泄漏;采用無氟制冷劑
B.煤、石油、天然氣大量燃燒;營造森林綠地
C.汽車和工廠排放的廢氣和煙塵;收取排污費,限令整改
D.二氧化硫等有毒氣體的大量產生;種植苔蘚類植物吸收二氧化硫
例題3、二氧化碳雖然只約占空氣總體積的0.03%,但對動植物的生命活動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環如圖所示,下列過程放在X處不合理的是( )
A.人和動物的呼吸 B.發展利用氫燃料 C.化石燃料的燃燒 D.植物的呼吸作用
(例題3圖) (例題4圖)
例題4、興趣小組的間學欲研究圖甲植物的光合作用強度,將植物罝于如圖乙所示的同化箱中,在一定的光照、溫度條件下,讓空氣沿箭頭方向流動。
(1)寫出光合作用的文字表達式 。
(2)當、兩處氣體中的濃度相等時,同化箱中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______(填“<”、“>”或“=”)植物的呼吸作用速率。
(3)通過測定流入和流出氣體量的差值確定葉片呼吸作用強度,需要對該裝置進行______處理。
例題5、如圖是自然界中碳循環的示意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在圖甲中①~④線上補加“箭頭”(其他箭頭已畫出),以正確表示碳循環的各種變化關系。
(2)圖甲說明大氣中CO2產生的途徑有多種,其中比重最大的是 的燃燒。
(3)大氣中CO2的消耗途徑有 和被海洋吸收。
甲 乙
(4)如圖乙是大氣中的CO2含量按目前速度上升的直線圖。根據該圖估計:到2050年,大氣中CO2的體積分數是 ,這比2000年CO2的體積分數0.035%增加了 。
(5)大氣中CO2含量的增加給地球生態環境帶來的一個嚴重后果是 。
根據圖甲CO2產生和消耗的途徑,請你提出兩條建議:① ;② 。
三、隨堂練習:
1、綠色植物維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其過程之一是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  )
A.消耗二氧化碳,釋放氧氣 B.釋放氧氣,制造有機物
C.消耗二氧化碳,制造有機物 D.消耗氧氣,釋放二氧化碳
2、對于維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以下做法錯誤的是(  )
A.積極參加植樹造林活動 B.出行盡量步行或乘公交車
C.清明節由燒紙祭祀改用鮮花祭祀 D.焚燒農作物秸稈,使其成為草木灰肥料
3、通過調控大棚內的溫度、二氧化碳濃度和光照強度等可以提高栽培蔬菜的產量。下列正確的是( )
A. 白天適當升溫以降低蔬菜的光合作用 B. 夜晚適當降溫以增強蔬菜的呼吸作用
C. 增加二氧化碳濃度可增強蔬菜的光合作用 D. 增強光照可增強光合作用、降低呼吸作用
4、如圖為生物圈氣體循環圖,圖中對維持生物圈碳—氧平衡起重要作用的生理過程是( )
A. ①②③ B. ①③ C. ④⑤ D. ②③
(第4題圖) (第5題圖)
5、如圖,下列有關生物圈中的碳平衡的說法錯誤的是( )
A. 圖中Ⅰ可表示光合作用
B. 圖中Ⅱ可表示呼吸作用
C. 植物、動物、細菌、真菌能完成圖中Ⅱ所示的過程
D. 綠色植物白天完成圖中Ⅰ所示的過程,夜晚完成圖中Ⅱ所示的過程
6、如圖表示生物圈中碳循環的部分過程,有關分析正確的是( )
A.通過②過程不能減少大氣中的二氧化碳
B.碳在無機環境和各種生物之間以碳酸鈣的形式循環
C.人類減少對③的依賴是緩解溫室效應的重要措施
D.以上答案都不正確
7、如圖所示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環簡圖,請回答:
(1)圖甲中,轉化1表示水吸收二氧化碳的過程,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2)圖乙中,轉化1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環的重要反應之一——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過程,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4)上述兩個反應的反應物相同,但得到的產物卻完全不同,原因是 。
8、請根據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以及生物圈中的碳一氧平衡的知識回答:
(1) a、b表示植物的生理活動:a是 ,b是 。
(2) A、B表示兩種物質:A是 ,B是 。
(3) a作用的意義:不但為生物圈中所有的生物提供了 ,而且提供了呼吸作用需要的 ,同時減少了大氣中的 含量,維持了生物圈中的 平衡。
(4)b作用的意義是釋放 ,為植物的生命活動提供 。
四、課后練習:
1、下列與低碳理念不相符的是( )
A. 用電子賀卡代替紙賀卡 B. 一水多用,如用淘米水澆花
C. 少開汽車多走路 D. 洗完衣服后用烘干機烘干
2、認識和遵循自然界中元素循環或物質循環的規律,是實現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基礎。自然界中存在著許多循環現象,如:①碳循環、②氧循環、③水的天然循環。上述循環過程中所發生的變化一定不需要原子重新組合就能實現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 D.①③
3、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專家找到一種新型催化劑,可將二氧化碳轉化為液體燃料甲酸(CH2O2)。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 二氧化碳含量上升的主因是植物的呼吸作用 B. 二氧化碳能阻擋地面輻射,對地球有保溫作用
C. 二氧化碳轉化為甲酸的過程屬于化學變化 D. 這種新型催化劑在反應前后質量不變
4、自然界中,通過氧循環和碳循環保持大氣中氧氣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對恒定,維持生物圈碳氧平衡,下列過程與碳氧循環沒有直接關系的是( )
A.動物呼吸作用消耗氧氣 B.汽車燃燒汽油產生二氧化碳
C.植物蒸騰作用散失水分 D.植物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
5、如圖為一天之內(早晨7:00~次日早晨7:00)溫室大棚中CO2含量的變化,在a點打開通風口目的是( )
A. 補充大棚內的O2 B. 補充大棚內的CO2 C. 降低大棚內的溫度 D. 降低大棚內的濕度
(第5題圖) (第6題圖)
6、如圖是自然界中碳循環的示意圖,下列分析不符合圖中表示的信息的是( )
A. 圖中③表示的生理過程是呼吸作用
B. 圖中甲代表的生物是腐生細菌和真菌等微生物
C. 在自然界中,生物遺體和排出物中的碳是不能循環利用的
D. 圖中①代表的生理過程是光合作用
7、如圖是自然界中一個簡單的碳循環過程,對于該過程理解正確的是 (  )
A. 動植物的呼吸作用為地球大氣提供了所有的二氧化碳
B. 植物只能通過光合作用將大氣中的碳元素轉移到體內
C. 植物體內的有機物只能通過自身的呼吸作用轉化為二氧化碳
D. 我國北方的冬天,許多樹葉掉落,會導致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明顯增加
(第7題圖) (第8題圖)
8、二氧化碳(CO2)中有碳,有機物中也有碳,以下是有關碳循環的圖解,綠色植物在自然界的碳循環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圖中①、②、③、④依次代表 (  )
A. 動物、細菌和真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B. 細菌和真菌、動物、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C. 動物、細菌和真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D. 細菌和真菌、動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9、近年來,全球變暖日趨嚴重,我們急需給地球降溫。
(1)二氧化碳是導致溫室效應的主要氣體,燃煤發電會向大氣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現有一種新技術:先將煤與水反應生成合成氣(主要是一氧化碳和氫氣),再將合成氣通過如圖甲的裝置,與高溫水蒸氣發生反應(CO+H2OCO2+H2),由于二氧化碳和氫氣的物理性質不同,二氧化碳會從 (填“A”或“B”)口出來,進而被封存,而分離出的氫氣將用于燃燒發電。
(2)小麗設計了如圖乙的實驗,若實驗中能觀察到U形管中a側液面 (填“低于”“等于”或“高于”)b側液面,則說明甲烷也是產生溫室效應的氣體。
10、如圖所示是自然界中碳循環的簡單示意圖,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所示礦物包含的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 和 ;由煤焦化得到的焦炭(主要成分是碳)充分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 。
(2)海水吸收二氧化碳時,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3)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處于不停的循環過程中。因此,人類降低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的研究方向有兩個:首先要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同時要 。
(第10題圖) (第11題圖)
11、近年來,我國大力倡導“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等低碳行為,低碳理念正逐漸深入人心。如圖表示目前某市碳循環的實際情況,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從圖中可以看出, 是碳循環的重要紐帶,因為它能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轉化為 ,進而通過多條途徑進行碳循環。
(2)動植物遺體和排出物中含有的碳可通過④途徑繼續參與碳循環,主要是由于 的分解作用。
(3)如果過度利用煤、石油等燃料,就會大大增加自然界中 的排放量,進而加劇溫室效應。
12、下面是某研究性學習小組展示的關于《溫室效應研究》課題的部分資料及圖片。
溫室效應是由于大氣中的大量二氧化碳、氟氯烴、甲烷、二氧化氮等溫室氣體(其中主要是CO2),像玻璃罩一樣,緊緊地罩在我們的上空,使太陽照射在地球上的熱量無法逸散,從而使氣候圈增溫的現象。
(1)該學習小組采用圖甲裝置制備CO2氣體。文字表達式為 。
(2)圖乙裝置研究產生溫室效應的氣體的化學式是 ,該小組需要定時觀測并記錄的數據是 。
(3)該小組用圖丙裝置來進行CO2產生溫室效應的模擬研究,在左側集氣瓶中盛放CO2氣體,右側集氣瓶中盛放 (填氣體名稱)。實驗時,能觀若察到食用油a側液面高度 (填“低于”、“等于”或“高于”)b側液面高度,證明CO2是產生溫室效應的氣體。
(第13題圖) (第14題圖)
13、某同學設計了一個實驗驗證二氧化碳的“溫室效應",如圖所示。
(1)該實驗需要將實驗裝置置于_________________(填“陽光下”或“黑暗中”)。
(2)甲和乙中的氣體分別為( )
A.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 B. 二氧化碳、空氣 C. 空氣、空氣 D. 空氣、氧氣
(3)根據以上實驗設計,預測出現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
14、自然界中存在著氧循環和碳循環。請回答下列問題。
(1)氟里昂在高空中受紫外線輻射產生Cl原子,Cl原子對臭氧層有破壞作用,其過程可表示為:①Cl+O3→ClO+O2;②ClO +O→Cl+O2。則Cl原子在臭氧反應消耗的過程中是 (填“反應物”、“生成物”或“催化劑”)。
(2)大氣中CO2 的含量的增加會加劇溫室效應。下列反應中,對維持大氣中CO2氣體總量平衡至關重要的是 (填序號)。
① 2NaOH+CO2= Na2CO3+H2O ② 6CO2+ 6H2O C6H12O6+6O2 ③ CO2+ H2O==== H2CO3
(3)科學家將CO2 和H2 以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生成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水,化學方程式:2CO2+6H2====X+4H2O.則X的化學式為 。
15、探究CH4和CO2兩種氣體的溫室效應:
探究一:比較兩種氣體的溫室效應。
在相同條件下,用圖甲裝置測得500秒內CH4和CO2氣體在太陽光照射下的溫度變化情況如圖乙。
(1)根據圖乙中的曲線,關于CH4與CO2兩種氣體的溫室效應情況,你的結論是 。
(2)本題中的“相同條件”具體是指 (請舉兩例)。
探究二:空氣中CH4含量與溫室效應的關系。
將CH4含量不同的空氣放入圖甲裝置中,實驗結果如表:
CH4的體積分數 18% 36% 48% 64%
500秒后溫度/℃ 28.4 30.1 31.7 32.8
(3)分析表中數據,你可以獲得的結論是 。
(4)若要在250毫升的集氣瓶中收集含CH4 18%的氣體(已知甲烷氣體密度比空氣小,難溶于水)。你的操作方法是 。
參考答案:
一、知識點梳理:
1、二氧化碳 循環 2、呼吸 燃燒 微生物 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3、 氧循環 碳循環 光合 呼吸 氧氣 二氧化碳 碳—氧
4、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二氧化碳 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 重新釋放出的量
5、(1) 二氧化碳 保溫 (2) 煤、石油、天然氣 碳循環 上升 (3) CO2
二、例題講解:
例題1、D
解析:溫室效應主要是由于現代化工業社會過多燃燒煤炭、石油和天然氣,大量排放尾氣,這些燃料燃燒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進入大氣造成的。所以,開發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倡導節能減排,少開車多步行,植樹種草,增大綠化面積,都有利于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減輕溫室效應;去餐館吃飯時,盡量使用一次性餐具,會破壞森林,不利于減少二氧化碳在空氣中的含量。故D符合題意。
例題2、B
解析:二氧化碳氣體具有吸熱和隔熱的功能。它在大氣中增多的結果是形成一種無形的玻璃罩,使太陽輻射到地球上的熱量無法向外層空間發散,其結果是地球表面變熱起來。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稱為溫室氣體。溫室效應加劇主要是由于現代化工業社會燃燒過多煤炭、石油和天然氣,這些燃料燃燒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進入大氣造成的;為減少大氣中過多的二氧化碳,我們還可以通過植樹造林,綠化草地,不踐踏草坪等等行動來保護綠色植物,使它們多吸收二氧化碳來幫助減緩溫室效應。故B符合題意。
例題3、B
解析:從圖示中可以看出是產生二氧化碳,我們都知道人和動植物的呼吸能產生二氧化碳,汽車燃燒汽油、火電廠燃煤發電都能產生二氧化碳,而發展利用太陽能不能產生二氧化碳,而是生成水。故B符合題意。
例題4、(1)水+二氧化碳 葡萄糖+氧氣 (2)= (3)黑暗條件下或者遮光處理
解析:(1)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綠色植物(包括藻類)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機物,同時釋放氧氣的過程。光合作用的文字表達式:水+二氧化碳 葡萄糖+氧氣;(2)當、兩處氣體中的濃度相等時,同化箱中CO2變化量為零,即葉片光合作用強度等于呼吸作用強度,即同化箱中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植物的呼吸作用速率,控制特定的光照強度或空氣中原有的CO2濃度,使得,可使A處和B處檢測到的CO2濃度相同;(3)通過測定流入和流出氣體量的差值確定葉片呼吸作用的強度,還需利用該裝置在黑暗條件下,測定其呼吸作用的強度。
例題5、(1)①~③箭頭指向大氣,④箭頭指向植物(樹)(2)化石燃料 (3)植物的光合作用 (4) 0.043%, 0.008%。(5)是溫室效應加劇 ①植樹造林;②減少化石燃料的燃燒。
解析:(1)化石燃料的燃燒,動植物的呼吸作用都會產生二氧化碳,而植物的光合作用會吸收二氧化碳。所以①②③都是產生二氧化碳,④是吸收二氧化碳。(2)產生CO2最多的是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燒。(3)植物的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轉化為氧氣。(4)由圖可知,2000年二氧化碳的體積分數是0.035%,2030年二氧化碳的體積分數為0.040%,30年增長了0.005%,可算出50年增長0.008%,2050年大氣中二氧化碳的體積分數為0.043%。(5)要減少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應從加快吸收和減少排放兩方面考慮。
三、隨堂練習:
1、A 2、D 3、C 4、D 5、D 6、C
7、(1) H2O+CO2===H2CO3 (2) 6H2O+6CO2C6H12O6+6O(3)反應條件不同
8、(1)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2)二氧化碳 有機物
(3)有機物 氧氣 二氧化碳 碳一氧 (4)能量 動力
四、課后練習:
1、D 2、B 3、A 4、C 5、B 6、C 7、B 8、A 9、(1) A (2)低于
10、(1)石油和天然氣; C+O2點燃CO2。 (2) CO2+H2O=H2CO3 (3)增加二氧化碳的消耗。
11、(1)綠色植物 有機物和氧氣 (2)細菌、真菌等微生物的分解作用。(3)二氧化碳
12、(1)碳酸鈣+鹽酸→氯化鈣+二氧化碳+水 (2)CH4 溫度 (3)空氣 低于
13、(1)催化劑 (2)② (3) C2H4 14、(1)陽光下 (2)B (3)紅墨水向空氣一端(乙)移動
15、(1) 甲烷的溫室效應比二氧化碳強 (2) 相同光照、相同起始溫度
(3) 相同條件下,空氣中甲烷氣體含量越高,其溫室效應越強
(4) 在集氣瓶中裝入45毫升水,蓋上玻璃片,倒扣在水中,通入純凈CH4氣體直至將水排盡
葉綠素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清風明月(共26張PPT)
第三章 空氣與生命
浙教版八年級下冊
第7節 自然界中的氧循環和碳循環(2)
---碳循環
教學目標
科學觀念:了解碳循環的途徑;了解大氣層中臭氧層的作用及
其保護;了解溫室效應的成因和溫室效應的利弊;
科學思維:分析溫室效應的利弊,發展自身推理、聯想和思維
遷移能力;
探究實踐:通過分析生態系統中碳循環的方法,提高分析總結
的能力,體驗成就感。提高分析總結的能力,體驗成就感;
態度責任:認同生物與環境是一個統一的整體; 關注人類活動
對生態系統的影響,養成與自然界和諧相處的生活態度。
復習鞏固
1、氧循環:
大自然中氧氣的含量會由于生物的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和物質的 等減少,但又會隨植物的 而增加,周而復始地進行循環。
2、研究發現,綠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 ,超過了自身呼吸作用對氧氣的需要,其余的氧氣都以 形式釋放到 中。
3、生物的呼吸作用、各種燃燒現象及微生物的氧化分解作用都要消耗氧氣;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產生氧氣,釋放到大氣中。所以說,自然界中,氧循環的同時伴隨著 的循環。
呼吸作用
燃燒
光合作用
氧氣
氣體
大氣

新知導入
讀圖:自然界中的碳循環主要有哪些途徑?
光合
有機
呼吸
呼吸(氧化)
燃燒
新知講解
一、自然界中的碳循環
1、碳是構成生物的基本元素之一,自然界中的碳以單質或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2、大氣中碳的氣態化合物主要是二氧化碳,碳在自然界也是可以循環的;二氧化碳是碳參與物質循環的主要形式。
3、碳循環:指碳元素在自然界的循環狀態,生物圈中的碳循環主要表現在綠色植物從空氣中吸收二氧化碳,
經光合作用轉化為葡萄糖,并放出氧氣(O2)。
新知講解
4、碳循環和氧循環的聯系:
自然界中,氧循環與碳循環有著密切的聯系。通過氧循環和碳循環,保持了大氣中氧氣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對恒定,維持了整個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5、除了碳、氧元素循環外,自然界中還存在著氮、磷、硫等多種元素的循環。
新知講解
6、人類降低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方向:
一是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如低碳出行;
二是增加二氧化碳的消耗,如植樹造林。
7、低碳生活:
低碳生活指生活作息時所耗用的能量要盡力減少,從而減低碳,特別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從而減少對大氣的污染,減緩生態惡化,主要是從節電、節氣和回收三個環節來改變生活細節。
討論交流
現代工業迅速發展,人類大量燃燒煤和石油等燃料。這對碳循環會帶來怎樣的影響?
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會大幅升高,破壞自然界的平衡,帶來溫室效應等一系列巨大的自然災害。
CO2
活動:
取2只塑料杯,各裝1/2清水,在1只盛水的塑料杯上蓋一塊玻璃片。把它們同時放在太陽光下曬1小時左右,然后分別測量水溫:____________的杯內的水溫高。你認為其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加蓋玻璃片
太陽光能透過玻璃,使杯內水的升高,而杯內輻射卻很少能穿透玻璃,因此具有保溫作用,使水溫升高。
新知講解
二、溫室效應
1、溫室保溫原理:
太陽光透過溫室地玻璃后,會使室內地面溫度升高,而地面的輻射卻很少能穿透玻璃,因此溫室具有保溫作用。
新知講解
2、大氣“溫室效應”:
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具有與溫室玻璃相似的作用,對地球起著保溫的作用,從而產生“溫室效應”。
正常情況下,碳的循環是平衡的,但由于現代工業的迅速發展,人類大量燃燒煤、石油和天然氣等燃料,地層中經過千百萬年積存的、已經脫離碳循環的碳元素,在很短的時間內釋放了出來。這就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環的平衡,使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迅速增加,進而導致氣溫上升,引起“溫室效應”。
新知講解
3、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溫室氣體:
能造成“溫室效應”的氣體除二氧化碳外,還包括水蒸氣(H2O)、臭氧(O3)、氧化亞氮(N2O)、甲烷(CH4)、氫氟氯碳化物類、全氟碳化物及六氟化硫等,統稱為溫室氣體。對全球升溫的貢獻百分比來說,二氧化碳由于含量較多,所占的比例也最大,約為55%。
視頻輔助教學:溫室氣體
新知講解
4、溫室效應的利弊:
(1)利:適度的“溫室效應”能保證地球上的氣溫恒定,適于動植物生存。
(2)弊:近百年來,人類大量使用燃料,加上森林面積因亂砍濫伐而急劇減少等原因,使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較快,致使“溫室效應”加劇,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全球性氣候變暖,并引起一系列惡果:
①海平面上升,直接淹沒沿海城市和良田;
②破壞食物鏈和淡水資源,以各種難以預測的方式傳播疾病;
③氣候反常,病蟲害增加,糧食大幅度減產;
④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積增大,等。
思考討論
1、“溫室效應”有什么利弊?我們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來防治“溫室效應”的加劇?
(1)減少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的使用;
(2)積極開發新能源(如太陽能、氫能、地熱能等),以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3)保護森林和植被,禁止亂砍濫伐,大量植樹造林,利用森林蓄養水源,調節氣候;
(4)控制地球人口激增,等。
新知講解
2、森林大量砍伐,會對自然界中的碳循環和氧循環產生什么影響?
森林是地球上最主要的綠色植物群體,利用太陽能效率高;森林和地球上其他綠色植物一起是自然界中碳循環、氧循環的基礎;森林的破壞、森林面積的減少,必然會使自然界中的氧-碳平衡遭到破壞。
隨堂練習
1、降低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減輕溫室效應帶來的不利影響,是全人類的共同責任。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開發風能、太陽能等新型能源
B.倡導節能減排,少開車多步行
C.積極植樹種草,增大綠化面積
D.去餐館吃飯時,盡量使用一次性餐具
D
隨堂練習
2、造成全球溫室效應的主要原因和緩解溫室效應危機的重要措施分別是( )
A.人造含氟制冷劑的泄漏;采用無氟制冷劑
B.煤、石油、天然氣大量燃燒;營造森林綠地
C.汽車和工廠排放的廢氣和煙塵;收取排污費,限令整改
D.二氧化硫等有毒氣體的大量產生;種植苔蘚類植物吸收二氧化硫
B
隨堂練習
3、二氧化碳雖然只約占空氣總體積的0.03%,但對動植物的生命活動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環如圖所示,下列過程放在X處不合理的是( )
A.人和動物的呼吸
B.發展利用氫燃料
C.化石燃料的燃燒
D.植物的呼吸作用
B
隨堂練習
4、興趣小組的間學欲研究圖甲植物的光合作用強度,將植物罝于如圖乙所示的同化箱中,在一定的光照、溫度條件下,讓空氣沿箭頭方向流動。
(1)寫出光合作用的文字表達式 。
(2)當 、 兩處氣體中的 濃度相等時,同化箱中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______(填“<”、“>”或“=”)植物的呼吸作用速率。
(3)通過測定流入和流出 氣體量的差值確定葉片呼吸作用強度,需要對該裝置進行 處理。
水+二氧化碳
葡萄糖+氧氣

葉綠體

黑暗條件下或者遮光處理
隨堂練習
5、如圖是自然界中碳循環的示意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在圖甲中①~④線上補加“箭頭”(其他箭頭已畫出),以正確表示碳循環的各種變化關系。
(2)圖甲說明大氣中CO2產生的途徑有多種,其中比重最大的是 的燃燒。
(3)大氣中CO2的消耗途徑有 和被海洋吸收。
化石燃料
植物光合作用
隨堂練習
(4)如圖乙是大氣中的CO2含量按目前速度上升的直線圖。根據該圖估計:到2050年,大氣中CO2的體積分數是 ,這比2000年CO2的體積分數0.035%增加了 。
(5)大氣中CO2含量的增加給地球生態環境帶來的一個嚴重后果是 。
根據圖甲CO2產生和消耗的途徑,請你提出兩條建議:① ;② 。
0.043%
0.008%
溫室效應加劇
植樹造林
減少化石燃料的燃燒
課堂總結
1、碳是構成生物的基本元素之一,自然界中的碳以單質或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大氣中碳的氣態化合物主要二氧化碳,碳和氧在自然界是可以循環的。
2、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產生途徑主要有人和動植物的呼吸作用、含碳燃料的燃燒、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消耗途徑主要是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溶于海洋中。
3、在自然界中,碳循環和氧循環有著密切的聯系。通過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保持了大氣中碳和氧含量的相對穩定,維持了整個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4、自然界中的碳循環保持相對穩定,對生命活動非常重要,其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維持碳循環的重要環節。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通過植物的光合作用被消耗,又隨動植物的呼吸作用、有機物的燃燒以及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等過程,源源不斷地重新釋放出來,結果使大氣中被消耗的二氧化碳總量與產生的二氧化碳的總量大致相等。
5、溫室效應是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燒使大氣中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大量增加造成的,打破了碳循環的平衡;會導致氣候變暖等惡果。
板書設計
3.7 自然界中的氧循環和碳循環(2)
……碳循環
1、大氣中碳主要存在形式:二氧化碳
2、碳循環:
產生CO2的途徑:生物呼吸作用、含碳燃料的燃燒、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消耗CO2的途徑: 光合作用、溶于海洋
3、碳循環和氧循環的聯系:
4、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甲烷等
原因:化石燃料大量使用;
危害:打破了碳循環的平衡;導致氣候變暖等。
作業布置
1、復習本課時主要內容;
2、完成作業本中相應練習;
3、完成學案中“課后鞏固”;
4、預習下“空氣污染與保護”相關內容。
謝謝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
兼職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浙教版八下科學§3.7自然界中的氧循環和碳循環(2)教學設計
課題 3.7自然界中的氧循環和碳循環(2) 單元 三 學科 科學 年級 八下
教材分析 本節為浙教版八下第三章和第7節內容,主要有氧循環和碳循環兩大部分并拓展了臭氧與溫室效應的一些知識。這是在學習了呼吸作用與光合作用的基礎上的后續,學生對氧-碳平衡有一定的了解,知道一些物質的相互轉化。氧循環與碳循環均分別通過其循環途徑作出其循環圖示,其中碳循環是在氧循環基礎上進行介紹,通過生活中的經驗入手講解氧循環,再由氧循環擴展由于二氧化碳而造成的溫室效應,故而將本節課的內容完整聯系起來,通過學習,使學生對碳-氧平衡有一個完整的了解。本節擬用2課時完成教學,第1課時主要介紹氧循環,第2課時主要介紹碳循環。
學習目標 科學觀念:了解碳循環的途徑;了解大氣層中臭氧層的作用及其保護;了解溫室效應的成因和溫室效應的利弊;科學思維:分析溫室效應的利弊,發展自身推理、聯想和思維遷移能力; 探究實踐:通過分析生態系統中碳循環的方法,提高分析總結的能力,體驗成就感。提高分析總結的能力,體驗成就感;態度責任:認同生物與環境是一個統一的整體; 關注人類活動對生態系統的影響,養成與自然界和諧相處的生活態度。
重點 自然界中碳循環的途徑及碳循環的意義
難點 碳循環的途徑
教學環節 教 師 活 動 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 1、氧循環: 大自然中氧氣的含量會由于生物的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和物質的 等減少,但又會隨植物的 而增加,周而復始地進行循環。 2、研究發現,綠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 ,超過了自身呼吸作用對氧氣的需要,其余的氧氣都以 形式釋放到 中。 3、生物的呼吸作用、各種燃燒現象及微生物的氧化分解作用都要消耗氧氣;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產生氧氣,釋放到大氣中。所以說,自然界中,氧循環的同時伴隨著 的循環。 導入新課
講授新課 讀圖:自然界中的碳循環主要有哪些途徑? 參考:一、自然界中的碳循環 1、碳是構成生物的基本元素之一,自然界中的碳以單質或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2、大氣中碳的氣態化合物主要是二氧化碳,碳在自然界也是可以循環的;二氧化碳是碳參與物質循環的主要形式。 3、碳循環:指碳元素在自然界的循環狀態,生物圈中的碳循環主要表現在綠色植物從空氣中吸收二氧化碳,經光合作用轉化為葡萄糖,并放出氧氣(O2)。 4、碳循環和氧循環的聯系: 自然界中,氧循環與碳循環有著密切的聯系。通過氧循環和碳循環,保持了大氣中氧氣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對恒定,維持了整個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5、除了碳、氧元素循環外,自然界中還存在著氮、磷、硫等多種元素的循環。 6、人類降低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方向: 一是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如低碳出行; 二是增加二氧化碳的消耗,如植樹造林。 7、低碳生活: 低碳生活指生活作息時所耗用的能量要盡力減少,從而減低碳,特別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從而減少對大氣的污染,減緩生態惡化,主要是從節電、節氣和回收三個環節來改變生活細節。 討論交流:現代工業迅速發展,人類大量燃燒煤和石油等燃料。這對碳循環會帶來怎樣的影響?參考: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會大幅升高,破壞自然界的平衡,帶來溫室效應等一系列巨大的自然災害。 活動:取2只塑料杯,各裝1/2清水,在1只盛水的塑料杯上蓋一塊玻璃片。把它們同時放在太陽光下曬1小時左右,然后分別測量水溫:____________的杯內的水溫高。你認為其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參考:太陽光能透過玻璃,使杯內水的升高,而杯內輻射卻很少能穿透玻璃,因此具有保溫作用,使水溫升高。 二、溫室效應 1、溫室保溫原理: 太陽光透過溫室地玻璃后,會使室內地面溫度升高,而地面的輻射卻很少能穿透玻璃,因此溫室具有保溫作用。 2、大氣“溫室效應”: 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具有與溫室玻璃相似的作用,對地球起著保溫的作用,從而產生“溫室效應”。 正常情況下,碳的循環是平衡的,但由于現代工業的迅速發展,人類大量燃燒煤、石油和天然氣等燃料,地層中經過千百萬年積存的、已經脫離碳循環的碳元素,在很短的時間內釋放了出來。這就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環的平衡,使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迅速增加,進而導致氣溫上升,引起“溫室效應”。 3、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溫室氣體: (附視頻) 能造成“溫室效應”的氣體除二氧化碳外,還包括水蒸氣(H2O)、臭氧(O3)、氧化亞氮(N2O)、甲烷(CH4)、氫氟氯碳化物類、全氟碳化物及六氟化硫等,統稱為溫室氣體。對全球升溫的貢獻百分比來說,二氧化碳由于含量較多,所占的比例也最大,約為55%。 4、溫室效應的利弊: (1)利:適度的“溫室效應”能保證地球上的氣溫恒定,適于動植物生存。 (2)弊:近百年來,人類大量使用燃料,加上森林面積因亂砍濫伐而急劇減少等原因,使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較快,致使“溫室效應”加劇,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全球性氣候變暖,并引起一系列惡果: ①海平面上升,直接淹沒沿海城市和良田; ②破壞食物鏈和淡水資源,以各種難以預測的方式傳播疾病; ③氣候反常,病蟲害增加,糧食大幅度減產; ④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積增大,等。 思考討論:1、“溫室效應”有什么利弊?我們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來防治“溫室效應”的加劇? 參考:(1)減少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的使用; (2)積極開發新能源(如太陽能、氫能、地熱能等),以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3)保護森林和植被,禁止亂砍濫伐,大量植樹造林,利用森林蓄養水源,調節氣候; (4)控制地球人口激增,等。2、森林大量砍伐,會對自然界中的碳循環和氧循環產生什么影響?參考:森林是地球上最主要的綠色植物群體,利用太陽能效率高;森林和地球上其他綠色植物一起是自然界中碳循環、氧循環的基礎;森林的破壞、森林面積的減少,必然會使自然界中的氧-碳平衡遭到破壞。 學生已有氧循環知識為基礎,學習碳循環相對容易些,從讀圖中體會到碳循環主要與二氧化碳的排放與吸收有關,以呼吸作用、氧化分解及光合作用等為主要途徑,理解碳也是可以循環的從碳循環與氧循環的關系到低碳生活讓學生理解低碳生活的重要性學生對溫室效應相對熟悉,但引起溫室效應的原因還是相對陌生的溫室氣體的多樣性及溫室的兩面性,從利弊分析,使學生較為全面認識溫室效應;同時理解防治溫室效應加劇的有效措施
課堂練習 1、降低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減輕溫室效應帶來的不利影響,是全人類的共同責任。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D )A.開發風能、太陽能等新型能源 B.倡導節能減排,少開車多步行C.積極植樹種草,增大綠化面積 D.去餐館吃飯時,盡量使用一次性餐具2、造成全球溫室效應的主要原因和緩解溫室效應危機的重要措施分別是(B)A.人造含氟制冷劑的泄漏;采用無氟制冷劑B.煤、石油、天然氣大量燃燒;營造森林綠地C.汽車和工廠排放的廢氣和煙塵;收取排污費,限令整改D.二氧化硫等有毒氣體的大量產生;種植苔蘚類植物吸收二氧化硫3、二氧化碳雖然只約占空氣總體積的0.03%,但對動植物的生命活動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環如圖所示,下列過程放在X處不合理的是( B )A.人和動物的呼吸 B.發展利用氫燃料 C.化石燃料的燃燒 D.植物的呼吸作用 (第3題圖) (第4題圖)4、興趣小組的間學欲研究圖甲植物的光合作用強度,將植物罝于如圖乙所示的同化箱中,在一定的光照、溫度條件下,讓空氣沿箭頭方向流動。(1)寫出光合作用的文字表達式 。(2)當、兩處氣體中的濃度相等時,同化箱中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______(填“<”、“>”或“=”)植物的呼吸作用速率。(3)通過測定流入和流出氣體量的差值確定葉片呼吸作用強度,需要對該裝置進行______處理。[參考:(1)水+二氧化碳 葡萄糖+氧氣 (2)= (3)黑暗條件下或者遮光處理]5、如圖是自然界中碳循環的示意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在圖甲中①~④線上補加“箭頭”(其他箭頭已畫出),以正確表示碳循環的各種變化關系。(2)圖甲說明大氣中CO2產生的途徑有多種,其中比重最大的是 的燃燒。(3)大氣中CO2的消耗途徑有 和被海洋吸收。 甲 乙(4)如圖乙是大氣中的CO2含量按目前速度上升的直線圖。根據該圖估計:到2050年,大氣中CO2的體積分數是 ,這比2000年CO2的體積分數0.035%增加了 。(5)大氣中CO2含量的增加給地球生態環境帶來的一個嚴重后果是 。根據圖甲CO2產生和消耗的途徑,請你提出兩條建議:① ;② 。[參考:(1)①~③箭頭指向大氣,④箭頭指向植物(樹) (2)化石燃料 (3)植物的光合作用(4) 0.043%, 0.008%。(5)溫室效應加劇 ①植樹造林;②減少化石燃料的燃燒。] 及時訓練,有利于鞏固剛剛學習的新知識。同時還有發現學生理解所學知識中存在的問題,便于及時糾正、修補。
課堂小結 1、碳是構成生物的基本元素之一,自然界中的碳以單質或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大氣中碳的氣態化合物主要二氧化碳,碳和氧在自然界是可以循環的。2、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產生途徑主要有人和動植物的呼吸作用、含碳燃料的燃燒、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消耗途徑主要是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溶于海洋中。 3、在自然界中,碳循環和氧循環有著密切的聯系。通過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保持了大氣中碳和氧含量的相對穩定,維持了整個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4、自然界中的碳循環保持相對穩定,對生命活動非常重要,其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維持碳循環的重要環節。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通過植物的光合作用被消耗,又隨動植物的呼吸作用、有機物的燃燒以及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等過程,源源不斷地重新釋放出來,結果使大氣中被消耗的二氧化碳總量與產生的二氧化碳的總量大致相等。 5、溫室效應是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燒使大氣中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大量增加造成的,打破了碳循環的平衡;會導致氣候變暖等惡果。 幫助學生掌握重點,更加容易的學習。
板書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清風明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班戈县| 陆河县| 陆河县| 罗定市| 诸城市| 贡嘎县| 连城县| 武隆县| 文水县| 长丰县| 东乡| 梁平县| 根河市| 五台县| 竹溪县| 青河县| 凤城市| 淮滨县| 正安县| 青海省| 栾城县| 新余市| 铅山县| 绥棱县| 分宜县| 永泰县| 抚顺县| 乌兰察布市| 中西区| 庄浪县| 淅川县| 扎兰屯市| 黑龙江省| 武功县| 西平县| 宕昌县| 育儿| 兰溪市| 凤凰县| 土默特右旗| 南投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