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8張PPT)第三章 空氣與生命浙教版八年級下冊第1節(jié) 空氣與氧氣(2)--- 氧氣的性質教學目標科學觀念:了解氧氣的物理性質;認識氧氣的化學性質比較活潑;了解燃燒時的一些現(xiàn)象;掌握氧化物的概念;科學思維:觀察和描述木炭、硫、鐵絲等在空氣中燃燒的現(xiàn)象,從中歸納出氧氣的化學性質;探究實踐:通過小實驗,認識氧氣的物理性質和一些化學性質;學會聞氣體的方法;態(tài)度責任:形成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的意識;養(yǎng)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復習鞏固1、干凈的空氣是一種 物,由 、 等多種成分組成;2、按 計算,空氣中 氣占 %, 氣占 %,稀有氣體占 %,二氧化碳占 %,其余占 %;3、氮氣是一種 的氣體可用于延長燈泡壽命、食品 、制作化肥、炸藥,液態(tài)氮還可用作,等;4、氧氣常用于呼吸、 以及燃燒產生高溫火焰用來切割或焊接金屬,等。氧氣的化學性質比較 。混合氮氣 氧氣體積分數(shù)氮 78氧 210.940.030.03無色、無味、性質較不活潑防腐、保鮮冷凍劑助燃活潑新知講解一、氧氣的性質:1、研究物質的性質的方法:(1)研究物質的性質是科學的一項重要任務;(2)研究的內容包括物質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①物理性質:指物質不需要發(fā)生化學變化就能表現(xiàn)出來的性質。這些性質可以通過觀察或測量得到,例如顏色、氣味、狀態(tài)、熔點、沸點、硬度、導電性、導熱性、延展性等。②化學性質:指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xiàn)出來的性質。例如可燃性、助燃性、酸堿性、氧化性、還原性、熱穩(wěn)定性及一些其它特性。(3)研究的方法包括觀察法、實驗法等。新知講解2、氧氣的化學式:氧氣是由大量氧分子(O2)聚集而成,每個氧分子是由兩個氧原子構成的。氧氣由氧元素組成。氧氣的化學式:O2。3、聞氣體(氧氣)的方法:扇氣入鼻法:用手輕輕地在瓶口扇動,使少量氧氣飄進鼻孔。(這也是聞各種氣體的方法)聞氣體的方法活動:1)觀察一瓶氧氣的顏色和狀態(tài)。2)用手輕輕地在瓶口扇動,使少量氧氣飄進鼻孔,聞一聞它的氣味。氧氣是一種 的氣體。氧氣:無色、氣態(tài);沒有氣味新知導入3、氧氣(O2)的物理性質:①氧氣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②氧氣不易溶解于水,常溫下 1 升水中大約能溶解 30 毫升的氧氣,這些氧氣是水生生物得以生存的必要條件之一;③標準狀況下氧氣密度比空氣密度 略大。在壓強 1.01×105 帕、-183℃時氧氣會液化成淡藍色的液體,在 -218℃時會凝固成雪花狀的藍色固體。活動:將一根帶火星的木條伸入充滿氧氣的集氣瓶里,觀察產生的現(xiàn)象。。帶火星的木條復燃起來了(點擊圖片播放)檢驗氧氣的方法:將帶火星的木條插入集氣瓶中,若木條復燃,則瓶中為氧氣。原理:氧氣具有助燃性。新知講解二、氧氣(O2)的化學性質:1、氧氣的化學性質比較活潑,許多物質能與氧氣發(fā)生化學反應。2、利用化學性質檢驗氧氣:(1)檢驗氧氣:①檢驗大量氧氣的存在: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中,若木條復燃,說明瓶內含大量氧氣。②檢驗已經氧氣收集滿:用帶火星的木條接近瓶口,如果木條復燃,則說明氧氣已滿。(2)原理:氧氣具有助燃性,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再將燃燒起來(復燃)。新知講解3、物質與氧氣反應:(1)磷與氧氣反應:磷 + 氧氣 五氧化二磷(P) (O2) (P2O5)現(xiàn)象:磷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產生濃厚的白煙,放出大量的熱。(注:磷燃燒產物五氧化二磷是固體小顆粒,懸浮成為煙,而不是霧,因為霧是小液滴懸浮產生的。)點燃活動:在鋪有細砂的燃燒匙里放入少量的硫,在酒精燈火焰上加熱,直至燃燒,觀察其現(xiàn)象并將結果填在表3-1中。然后把燃燒匙伸進盛有氧氣的集氣瓶里,觀察燃燒的現(xiàn)象,聞一聞氣味,用手觸摸瓶壁有什么感覺?劇烈燃燒,發(fā)出淡藍色火焰,產生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放出大量的熱燃燒更劇烈,發(fā)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產生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放出大量的熱硫在空氣中燃燒、發(fā)出淡藍色火焰新知講解(2)硫與氧氣反應:硫 + 氧氣 二氧化硫(S) (O2) (SO2)現(xiàn)象:①硫在空氣中燃燒,發(fā)出淡藍色火焰,產生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放出大量的熱;②硫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發(fā)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產生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并放出大量的熱。(注:硫燃燒的產物是氣體,所以稱為火焰,而磷燃燒的產物是固體小顆粒,所以稱為煙。)點燃視頻:硫燃燒活動:取一根光亮的細鐵絲繞成螺旋狀,一端系上一根火柴,另一端系在一根粗鐵絲上,點燃火柴,待火柴將要燒完時,立即伸進盛有氧氣、瓶底預先裝有少量水或鋪上一層細砂的集氣瓶里。觀察發(fā)生的現(xiàn)象。鐵絲在氧氣里 ,并______熱量,生成一種______色固體四氧化三鐵。(點擊圖片播放)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黑新知講解(3)鐵與氧氣反應:鐵 + 氧氣 四氧化三鐵(Fe)(O2) (Fe3O4)現(xiàn)象:鐵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產生一種黑色固體,并放出大量的熱。(注: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生成的是熔融物會飛濺,冷卻后是黑色固體。)點燃視頻:鐵絲燃燒討論交流1)做鐵絲燃燒實驗時,為什么要在集氣瓶里預先鋪上水或細砂?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生成的四氧化三鐵固體溫度很高,濺落到集氣瓶瓶底時容易把瓶底炸裂。所以,在集氣瓶底部先放些水或鋪一層細沙的目的是:防止濺落的四氧化三鐵固體炸裂集氣瓶。思考討論2)硫在空氣和氧氣中燃燒現(xiàn)象不同;鐵絲在空氣中不能燃燒,而在純氧中可以燃燒。你認為造成這些現(xiàn)象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參考:不同物質燃燒的產物不同,現(xiàn)象不同;同種物質燃燒現(xiàn)象與助燃物的濃度有關,助燃物濃度高,反應劇烈,現(xiàn)象明顯,反之則不明顯;此外燃燒的現(xiàn)象還與助燃物的種類有關,還與反應物的性狀(如表面積、顆粒大小等)有關。新知講解4、化學反應的實質:在化學反應中,原子發(fā)生了重組,產物中的原子具有與反應物中不同的組合形式。如,硫與氧氣反應時,原子發(fā)生重組,形成新的物質:二氧化硫;又如,水電解時,水分子分裂成氫原子和氧原子,氫原子和氧原子又重新組合成氫分子和氧分子,所以出現(xiàn)新物質:氫氣和氧氣。硫在氧氣中燃燒微觀示意圖水電解微觀示意圖新知講解5、氧化物:(1)氧化物:由兩種元素組成,且其中一種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稱為氧化物。其中,由金屬元素與氧元素組成的,稱為金屬氧化物;由非金屬元素與氧元素組成的,稱為非金屬氧化物。(2)常見的氧化物:常見的非金屬氧化物:SO2、H2O、 CO2、CO、SiO2、H2O2、P2O5,等常見的金屬氧化物:Fe3O4、CuO、Fe2O3、Al2O3、CaO,等。隨堂練習1、區(qū)別空氣和氧氣兩瓶氣體的方法是 ( )A.比較氣體的顏色B.聞氣味C.分別倒入澄清的石灰水D.用帶火星的木條試驗D隨堂練習2、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檢驗氧氣的化學性質實驗中,實驗記錄或操作不正確的是( )A.用坩堝鉗將木炭從上住下緩慢伸入集滿氧氣的集氣瓶中,可充分利用瓶中氧氣B.將打磨后的鐵絲盤成螺旋狀,可増大鐵絲的受熱面積C.紅磷在氧氣中燃燒發(fā)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并放熱D.做鐵絲在氧氣中的燃燒實驗時,集氣瓶應預先裝有少量水或鋪上一層細沙C隨堂練習3、現(xiàn)有分別盛有空氣、氧氣、二氧化碳的三瓶氣體,最簡單的區(qū)別方法是( )將燃著的木條分別伸入三瓶氣體中B. 測量三種氣體的密度C. 將氣體分別通入澄清石灰水中D. 將帶火星的木條分別伸入三瓶氣體中A隨堂練習4、氧氣是一種化學性質較活潑的氣體,能與許多物質反應。下列物質在足量氧氣中燃燒,有關生成物的表述中,錯誤的一項是( )A隨堂練習5、裝滿氧氣的集氣瓶如圖所示,用帶火星的木條分別以甲、乙兩種方式迅速插入,觀察到木條復燃,且在甲中燃燒比在乙中燃燒更旺。上述實驗說明了氧氣具有的性質是:;② 。氧氣的密度比空氣的密度大氧氣能助燃課堂總結1、氧氣的物理性質:氧氣無色無味的氣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氣略大。聞氣味要使用扇聞法。2、氧氣的化學性質:(1)氧氣化學性質比較活潑,可作助燃劑,可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2)硫在空氣里燃燒發(fā)出微弱的淡藍色火焰,在氧氣里燃燒發(fā)明亮的藍紫色火焰,生成具有氣味的二氧化硫氣體。(3)細鐵絲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四氧化三鐵。3、氧化物是指由兩種元素組成,其中一種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板書設計3.1 空氣與氧氣(2)……氧氣的性質1、氧氣物理性質:無色、無味的氣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氣略大。聞氣味:扇聞法。2、氧氣的化學性質:(1)化學性質比較活潑,可作助燃劑,可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2)這么多物質可在氧氣中燃燒并放熱:硫燃燒放熱并生成有刺激性的二氧化硫氣體:硫+氧氣點燃 二氧化硫①空氣中:淡藍色火焰 ②氧氣中:明亮的藍紫色火焰(3)細鐵絲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鐵+氧氣點燃 四氧化三鐵(4)木炭燃燒:白光、放熱 碳+氧氣點燃 二氧化碳(5)磷燃燒:白煙、放熱 磷+氧氣點燃 五氧化二磷3、氧化物:兩種元素組成,其中一種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作業(yè)布置1、復習本課時主要內容;2、完成作業(yè)本中相應練習;3、完成學案中“課后鞏固”;4、預習“氧氣的制取”相關內容。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兼職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浙教版八下科學§3.1空氣與氧氣(2)教學設計課題 3.1空氣與氧氣(2)……氧氣的性質 單元 三 學科 科學 年級 八下教材分析 本課時為浙教版八下第三章第1節(jié)《空氣與氧氣》的第2課時,主要介紹氧氣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教材以實驗為基礎,從觀察氧氣與聞氧氣的方法來認識氧氣,引導學生認識氧氣的檢驗方法與化學性質,認識氧化物,同時通過實驗和觀察提升學生觀察與描述能力;教材安排層層深入,既符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又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使學生在動手、動腦過程中體驗學習的樂趣。學習目標 科學觀念:了解氧氣的物理性質;認識氧氣的化學性質比較活潑;了解燃燒時的一些現(xiàn)象;掌握氧化物的概念;科學思維:觀察和描述木炭、硫、鐵絲等在空氣中燃燒的現(xiàn)象,從中歸納出氧氣的化學性質; 探究實踐:通過小實驗,認識氧氣的物理性質和一些化學性質;學會聞氣體的方法;態(tài)度責任:形成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的意識;養(yǎng)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重點 氧氣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氧化物;難點 由淺到深、由簡單到復雜逐步深入認識事物的能力;主動觀察、思維、動手實驗、語言表達的完整性和準確性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 師 活 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1、干凈的空氣是一種 物,由 、 等多種成分組成; 2、按 計算,空氣中 氣占 %, 氣占 %,稀有氣體占 %,二氧化碳占 %,其余占 %; 3、氮氣是一種 的氣體可用于延長燈泡壽命、食品 、制作化肥、炸藥,液態(tài)氮還可用作 ,等; 4、氧氣常用于呼吸、 以及燃燒產生高溫火焰用來切割或焊接金屬,等。氧氣的化學性質比較 。 導入新課講授新課 一、氧氣的性質: 1、研究物質的性質的方法: (1)研究物質的性質是科學的一項重要任務; (2)研究的內容包括物質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①物理性質:指物質不需要發(fā)生化學變化就能表現(xiàn)出來的性質。這些性質可以通過觀察或測量得到,例如顏色、氣味、狀態(tài)、熔點、沸點、硬度、導電性、導熱性、延展性等。 ②化學性質:指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xiàn)出來的性質。例如可燃性、助燃性、酸堿性、氧化性、還原性、熱穩(wěn)定性及一些其它特性。 (3)研究的方法包括觀察法、實驗法等。2、氧氣的化學式: 氧氣是由大量氧分子(O2)聚集而成, 每個氧分子是由兩個氧原子構成的。 氧氣由氧元素組成。 氧氣的化學式:O2。 3、聞氣體(氧氣)的方法: 扇氣入鼻法:用手輕輕地在瓶口扇動, 使少量氧氣飄進鼻孔。 (這也是聞各種氣體的方法) 活動:1)觀察一瓶氧氣的顏色和狀態(tài)。 2)用手輕輕地在瓶口扇動,使少量氧氣飄進鼻孔,聞一聞它的氣味。氧氣是一種 的氣體。 3、氧氣(O2)的物理性質: ①氧氣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 ②氧氣不易溶解于水,常溫下 1 升水中大約能溶解 30 毫升的氧氣,這些氧氣是水生生物得以生存的必要條件之一; ③標準狀況下氧氣密度比空氣密度 略大。在壓強 1.01×105 帕、-183℃時氧氣會液化成淡藍色的液體,在 -218℃時會凝固成雪花狀的藍色固體。 活動:將一根帶火星的木條伸入充滿氧氣的集氣瓶里,觀察產生的現(xiàn)象。 。 (附視頻)二、氧氣(O2)的化學性質: 1、氧氣的化學性質比較活潑,許多物質能與氧氣發(fā)生化學反應。 2、利用化學性質檢驗氧氣: (1)檢驗氧氣: ①檢驗大量氧氣的存在: 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中,若木條復燃,說明瓶內含大量氧氣。 ②檢驗已經氧氣收集滿: 用帶火星的木條接近瓶口,如果木條復燃,則說明氧氣已滿。 (2)原理:氧氣具有助燃性,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再將燃燒起來(復燃)。 3、物質與氧氣反應: (1)磷與氧氣反應: 磷 + 氧氣 五氧化二磷 (P) (O2) (P2O5) 現(xiàn)象:磷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產生濃厚的白煙,放出大量的熱。 (注:磷燃燒產物五氧化二磷是固體小顆粒,懸浮成為煙,而不是霧,因為霧是小液滴懸浮產生的。) 活動:在鋪有細砂的燃燒匙里放入少量的硫,在酒精燈火焰上加熱,直至燃燒,觀察其現(xiàn)象并將結果填在表3-1中。然后把燃燒匙伸進盛有氧氣的集氣瓶里,觀察燃燒的現(xiàn)象,聞一聞氣味,用手觸摸瓶壁有什么感覺? (附視頻)(2)硫與氧氣反應: 硫 + 氧氣 二氧化硫 (S) (O2) (SO2) 現(xiàn)象: ①硫在空氣中燃燒,發(fā)出淡藍色火焰,產生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放出大量的熱; ②硫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發(fā)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產生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并放出大量的熱。 (注:硫燃燒的產物是氣體,所以稱為火焰,而磷燃燒的產物是固體小顆粒,所以稱為煙。) 活動:取一根光亮的細鐵絲繞成螺旋狀,一端系上一根火柴,另一端系在一根粗鐵絲上,點燃火柴,待火柴將要燒完時,立即伸進盛有氧氣、瓶底預先裝有少量水或鋪上一層細砂的集氣瓶里。觀察發(fā)生的現(xiàn)象。 鐵絲在氧氣里 ,并______熱量,生成一種______色固體四氧化三鐵。 現(xiàn)象:(附視頻)討論交流:1)做鐵絲燃燒實驗時,為什么要在集氣瓶里預先鋪上水或細砂? 參考: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生成的四氧化三鐵固體溫度很高,濺落到集氣瓶瓶底時容易把瓶底炸裂。 所以,在集氣瓶底部先放些水或鋪一層細沙的目的是:防止濺落的四氧化三鐵固體炸裂集氣瓶。 2)硫在空氣和氧氣中燃燒現(xiàn)象不同;鐵絲在空氣中不能燃燒,而在純氧中可以燃燒。你認為造成這些現(xiàn)象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參考:不同物質燃燒的產物不同,現(xiàn)象不同; 同種物質燃燒現(xiàn)象與助燃物的濃度有關,助燃物濃度高,反應劇烈,現(xiàn)象明顯,反之則不明顯; 此外燃燒的現(xiàn)象還與助燃物的種類有關,還與反應物的性狀(如表面積、顆粒大小等)有關。 4、化學反應的實質: 在化學反應中,原子發(fā)生了重組,產物中的原子具有與反應物中不同的組合形式。 如,硫與氧氣反應時,原子發(fā)生重組,形成新的物質:二氧化硫;又如,水電解時,水分子分裂成氫原子和氧原子,氫原子和氧原子又重新組合成氫分子和氧分子,所以出現(xiàn)新物質:氫氣和氧氣。 5、氧化物: (1)氧化物: 由兩種元素組成,且其中一種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稱為氧化物。 其中,由金屬元素與氧元素組成的,稱為金屬氧化物;由非金屬元素與氧元素組成的,稱為非金屬氧化物。 (2)常見的氧化物: 常見的非金屬氧化物:SO2、H2O、 CO2、CO、SiO2、H2O2、P2O5,等 常見的金屬氧化物:Fe3O4、CuO、Fe2O3、Al2O3、CaO,等。 從本課開始,將陸續(xù)研究氧氣、二氧化碳等氣體,以及其他物質間的反應情況等,學生會通過觀察法和實驗法等研究方法,研究物質的物理性質與化學性質;所以氧氣的性質研究是一個基礎性知識,為后續(xù)學習打基礎通過觀察和講解來認識氧氣的物理性質通過實驗法等來認識氧氣檢驗方法,認識到利用助燃性,許多物質可與氧氣反應研究物質的性質時涉及到現(xiàn)象的描述,這里要培養(yǎng)學生仔細觀察、準確描述,養(yǎng)成仔細觀察的良好習慣實驗討論既能排疑解惑,還能促進理解、鞏固知識,物質在氧氣中燃燒屬于化學變化,新物質生成化學變化的實質是分子全裂成原子,而原子不再分裂,只是發(fā)生重組,這個過程中原子本身不變,只是組合形式不同,這既是對化變化的理解,也為后續(xù)質量守恒打下了基礎課堂練習 1、區(qū)別空氣和氧氣兩瓶氣體的方法是 ( D ) A.比較氣體的顏色 B.聞氣味C.分別倒入澄清的石灰水 D.用帶火星的木條試驗 2、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檢驗氧氣的化學性質實驗中,實驗記錄或操作不正確的是( C ) A.用坩堝鉗將木炭從上住下緩慢伸入集滿氧氣的集氣瓶中,可充分利用瓶中氧氣B.將打磨后的鐵絲盤成螺旋狀,可増大鐵絲的受熱面積C.紅磷在氧氣中燃燒發(fā)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并放熱D.做鐵絲在氧氣中的燃燒實驗時,集氣瓶應預先裝有少量水或鋪上一層細沙3、現(xiàn)有分別盛有空氣、氧氣、二氧化碳的三瓶氣體,最簡單的區(qū)別方法是(A )A. 將燃著的木條分別伸入三瓶氣體中 B. 測量三種氣體的密度C. 將氣體分別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D. 將帶火星的木條分別伸入三瓶氣體中4、氧氣是一種化學性質較活潑的氣體,能與許多物質反應。下列物質在足量氧氣中燃燒,有關生成物的表述中,錯誤的一項是( A ) 選項ABCD物質鐵硫木炭氫氣氧氣中燃燒的產物三氧化二鐵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水5、裝滿氧氣的集氣瓶如圖所示,用帶火星的木條分別以甲、乙兩種方式迅速插入,觀察到木條復燃,且在甲中燃燒比在乙中燃燒更旺。上述實驗說明了氧氣具有的性質是:① ;② 。 [參考:氧氣的密度比空氣的密度大;氧氣能助燃 ] 及時訓練,有利于鞏固剛剛學習的新知識。同時還有發(fā)現(xiàn)學生理解所學知識中存在的問題,便于及時糾正、修補。課堂小結 1、氧氣的物理性質: 氧氣無色無味的氣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氣略大。聞氣味要使用扇聞法。2、氧氣的化學性質: (1)氧氣化學性質比較活潑,可作助燃劑,可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 (2)硫在空氣里燃燒發(fā)出微弱的淡藍色火焰,在氧氣里燃燒發(fā)明亮的藍紫色火焰,生成具有氣味的二氧化硫氣體。 (3)細鐵絲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四氧化三鐵。 3、氧化物是指由兩種元素組成,其中一種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幫助學生掌握重點,更加容易的學習。板書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清風明月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浙教版八下§3.1空氣與氧氣(2) 學案姓名[學習目標]1、了解氧氣的物理性質; 2、認識氧氣的化學性質比較活潑;3、了解燃燒時的一些現(xiàn)象; 4、掌握氧化物的概念。一、知識點梳理:知識點1、氧氣的物理性質1、常溫下氧氣是一種 色、 味的 體;2、 溶解于水,密度比空氣 。氧氣的液態(tài)為 色的液體,固態(tài)為 狀的藍色固體。3、水中有足夠的 ,故魚等水生動物才能生存在水中。4、聞氣味使用 法。知識點2、氧氣的化學性質1、氧氣能與許多物質發(fā)生反應,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 的氣體。氧氣除了供給呼吸,還可用作 劑,可使帶火星的木條 。2、硫在空氣里燃燒發(fā)出微弱的 色火焰,而在氧氣里燃燒發(fā)出 色火焰,生成具有氣味的氣體。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 。3、細鐵絲在氧氣中劇烈燃燒, 四射,生成 。選用的細鐵絲應先用砂紙打磨光亮,這個變化是 變化。 鐵絲要繞成螺旋狀的原因是 。做鐵絲在氧氣里燃燒的實驗,實驗前在盛氧氣的集氣瓶里裝上 或鋪上 ,目的是 。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 。4、氧化物是指由 種元素組成,其中一種元素是 元素的化合物。二、例題講解例題1、區(qū)別空氣和氧氣兩瓶氣體的方法是 ( )A.比較氣體的顏色 B.聞氣味C.分別倒入澄清的石灰水 D.用帶火星的木條試驗例題2、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檢驗氧氣的化學性質實驗中,實驗記錄或操作不正確的是( )A.用坩堝鉗將木炭從上住下緩慢伸入集滿氧氣的集氣瓶中,可充分利用瓶中氧氣B.將打磨后的鐵絲盤成螺旋狀,可増大鐵絲的受熱面積C.紅磷在氧氣中燃燒發(fā)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并放熱D.做鐵絲在氧氣中的燃燒實驗時,集氣瓶應預先裝有少量水或鋪上一層細沙例題3、現(xiàn)有分別盛有空氣、氧氣、二氧化碳的三瓶氣體,最簡單的區(qū)別方法是( )A. 將燃著的木條分別伸入三瓶氣體中 B. 測量三種氣體的密度C. 將氣體分別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D. 將帶火星的木條分別伸入三瓶氣體中例題4、氧氣是一種化學性質較活潑的氣體,能與許多物質反應。下列物質在足量氧氣中燃燒,有關生成物的表述中,錯誤的一項是( )選 項 A B C D物 質 鐵 硫 木炭 氫氣在氧氣中燃燒的產物 三氧化二鐵 二氧化硫 二氧化碳 水例題5、裝滿氧氣的集氣瓶如圖所示,用帶火星的木條分別以甲、乙兩種方式迅速插入,觀察到木條復燃,且在甲中燃燒比在乙中燃燒更旺。上述實驗說明了氧氣具有的性質是:① ;② 。三、隨堂練習:1、下列關于氧氣的敘述正確的是( )A.氧氣具有可燃性 B.硫在氧氣中燃燒,發(fā)出淡藍色火焰C.水中溶解的氧氣是魚類生存的必要條件 D.在常溫下氧氣的密度比空氣小2、在H2O2、CO2、O2三種物質中,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都含氧氣 B.都含氧元素 C.都含氧分子 D.都含2個氧原子3、下列物質和氧氣反應的生成物在常溫下有液體的是( )A.蠟燭 B.木炭 C.磷 D.鐵4、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現(xiàn)象描述不正確的是( )A.生成三氧化二鐵 B.火星四射 C.放出大量的熱 D.生成黑色固體5、下列關于氧氣的敘述:①氧氣能自燃;②氧氣能支持燃燒;③氧氣能與許多物質反應;④氧氣能滅火;⑤有氧氣參加的反應不一定是化合反應,其中正確的是( )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①③④6、下列關于氧氣性質的說法中,前者為化學性質,后者為物理性質的是( )A.氧氣不易溶于水,液態(tài)氧無色B.等體積的氧氣的質量大于空氣的質量,常溫下性質活潑C.氧氣能支持燃燒,發(fā)生反應時放熱D.潮濕空氣中氧氣能使鐵生銹,固體氧呈淡藍色雪花狀7、下列關于燃燒現(xiàn)象的描述正確的是( )A.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產生大量白煙 B.紅磷在空氣中燃燒,發(fā)出耀眼白光C.鎂條在空氣中燃燒,生成黑色固體 D.硫粉在氧氣中燃燒,產生藍紫色火焰8、裝滿氧氣的集氣瓶,按右圖所示,用帶火星的木條分別以甲、乙兩種方式迅速插入,發(fā)現(xiàn)木條復燃,且在甲中燃燒比在乙更旺。上述實驗說明了氧氣具有的性質是:① ;② 。四、課后練習:1、下列應用,利用了氧氣物理性質的是( )A. 工業(yè)上用空氣制氧氣 B. 用氧氣氣焊金屬 C. 氧氣供潛水員呼吸 D. 用氧氣煉鋼2、下列物質在氧氣中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的是()A.鐵絲 B.紅磷 C.蠟燭 D.木炭3、空心菜是人們喜歡吃的蔬菜之一,剛炒熟的空心菜嫩綠、脆香多汁,令人垂涎欲滴,而端上桌一兩分鐘就逐漸變黑,這可能與空氣中的什么有關( )A.氮氣 B.稀有氣體 C.氧氣 D.二氧化碳4、關于氧氣的性質,敘述錯誤的是( )A.通常狀況下,氧氣是無色無味的氣體B.標準狀況下,氧氣的密度略大于空氣C.氧氣在壓強為101千帕時,在-183 ℃時變?yōu)榈{色的液體D.氧氣從淡藍色液體變成無色氣體發(fā)生了化學變化5、對下列物質燃燒時現(xiàn)象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A.鐵絲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熱B.硫在空氣中燃燒,發(fā)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C.磷在空氣中燃燒,產生大最白煙D.木炭在氧氣中燃燒比在空氣中燃燒更旺,發(fā)出白光,放出熱量6、英國科學家法拉第曾為少年兒童做過一個有趣的“母子火焰”實驗,如圖所示。據(jù)此實驗,下列分析中正確的是( )A.子火焰中被燃燒的物質是液態(tài)石蠟B.這一現(xiàn)象說明蠟燭中主要物質的熔點較低C.要使該實驗成功,導管不宜過長D.導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為該處氧氣充足(第6題圖) (第7題圖)7、蠟燭(足量)在如圖1密閉的集氣瓶內燃燒至熄滅,用儀器測出瓶內氧氣含量的變化如下圖2所示。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蠟燭燃燒前瓶內只有氧氣 B.氧氣濃度小于一定值時,蠟燭無法燃燒C.蠟燭熄滅后瓶內沒有氧氣 D.蠟燭熄滅后瓶內只剩二氧化碳氣體8、以下對氧氣性質和用途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通常情況下,氧氣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 B.氧氣不易溶于水C.氧氣能燃燒,供給呼吸 D.氧氣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氣體9、下列屬于氧化物的是( )A.NO B.O2 C.Ca(OH)2 D.C2H6O10、有些科學概念可以用以下三種關系圖表示他們之間的聯(lián)系,下列概念關系正確的是( )A. 純凈物與單質屬于包含關系 B. 單質與化合物屬于交叉關系C. 純凈物與混合物屬于包含關系 D. 化合物與氧化物屬于并列關系11、氧氣的化學性質比較活潑,能支持燃燒.如圖是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示意圖,請分析并回答.(1)圖①中儀器a的名稱是 ;(2)圖②中熄滅酒精燈的操作是 ;(3)圖③中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的現(xiàn)象 ;(4)圖④在整個實驗設計中的意圖是 。12、規(guī)范的操作是試驗成功的基本保證。下面是有些同學的實驗操作,請根據(jù)要求回答下列問題:(1)A操作存在的錯誤是 ;(2)B操作集氣瓶中既無水又無細沙,可能造成的后果是 ;(3)用C操作量取的水配制溶液的濃度比欲配制溶液 (填”偏大“或”偏小“);(4)D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是 (寫出一條即可).13、示例:硫在空氣、氧氣中燃燒,化學反應相同,但反應現(xiàn)象不同,說明反應物的濃度不同,反應現(xiàn)象不同。請參照示例回答下列問題:(1)碳在氧氣不足、氧氣充足的條件下燃燒,反應物相同,但產物不同。說明 不同,產物不同;(2)二氧化碳與水反應,在常溫下生成碳酸,在葉綠體、光照的條件下發(fā)生光合作用生成葡萄糖和氧氣,反應物相同,但產物不同。說明 不同,產物不同;(3)細鐵絲(或鐵粉)在氧氣中能劇烈燃燒,鐵釘(或鐵制燃燒匙)在氧氣中不能燃燒,反應物相同,但反應的速率不同。說明反應物的 不同,反應的速率不同。14、面粉加工廠的車間里若懸浮著較多的面粉粉塵,遇明火就有發(fā)生爆炸的危險,這是因為面粉粉塵與空氣充分接觸后,遇到明火急劇燃燒,在短時間內聚集大量的熱,使氣體的體積在有限空間內迅速膨脹,從而引起爆炸。如圖是模擬粉塵爆炸的一個實驗:在無蓋小塑料筒里放入干燥面粉,點燃蠟燭,用塑料蓋蓋住金屬筒,迅速鼓入大量空氣,不久,便會聽到“砰”的一聲,爆炸的氣浪將金屬筒的塑料蓋掀起。(1)在上述實驗中,鼓入空氣的作用是 。(2)下列情況下,不會發(fā)生爆炸的是 (填序號)。①金屬筒不加蓋時 ②蠟燭沒有點燃時 ③無蓋小塑料筒中裝的是干燥煤粉時(3)面粉廠為了避免爆炸事故發(fā)生,應采取的安全措施有 (寫出一種即可)。(第14題圖) (第15題圖)15、氧氣是生產生活中重要的物質。(1)氧氣有很多用途。下列屬于氧氣用途的是____(填字母)。A.醫(yī)療急救 B.食品防腐 C.航天火箭 D.霓虹燈(2)如圖“氧氣”要穿過迷宮,從進口順利地走到出口,途中遇到不反應的物質才能通過(反應條件省略)。①“箭頭”畫出了“氧氣”應行走的路線,“氧氣”不能從甲處通過,你認為甲處放的物質是 (填字母)。A.硫 B.水 C.氦氣②氧氣走迷宮過程中碰到了三種阻止它前進的物質,請寫出其中一個反應的文字表達式: ;這三個反應都會 (選填“放熱”或“吸熱”)。參考答案:一、知識點梳理:知識點1、1、 無 無 氣 2、不易 _略大 淡藍 雪花3、 溶解氧 4、 扇聞知識點2、1、 活潑 助燃 復燃2、 淡藍 明亮的藍紫 硫+氧氣二氧化硫3、 火星 黑色固體 物理 增大鐵絲受熱面積 少量水 一層細沙防止高溫熔融物濺落,炸裂瓶底 鐵+氧氣四氧化三鐵。4、 兩 氧二、例題講解:例題1、D解析:空氣和氧氣都是無色、無味的氣體,所以不能通過比較顏色進行區(qū)別,A、B錯誤;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但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很低所以在瓶中倒入二氧化碳一般不會變渾濁。氧氣與澄清石灰水不反應,C選項錯誤。純氧中帶火星的木條能復燃,空氣中帶火星的木條不能復燃,所以可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這兩瓶氣體,D選項正確;故D符合題意。例題2、C解析:A.用坩堝鉗將木炭從上住下緩慢伸入集滿氧氣的集氣瓶中,可充分利用瓶中氧氣,故A正確不合題意;B.將打磨后的鐵絲盤成螺旋狀,可増大鐵絲的受熱面積,使鐵絲充分燃燒,故B正確不合題意;C.紅磷在氧氣中燃燒發(fā)出白光,并放熱,并生成白煙,故C錯誤符合題意;D.做鐵絲在氧氣中的燃燒實驗時,集氣瓶應預先裝有少量水或鋪上一層細沙,防止熔融物直接接觸瓶底發(fā)生炸裂,故D正確不合題意。例題3、A解析:A、燃著的木條分別放入瓶中,燃燒無明顯變化的氣體為空氣;燃燒更旺的氣體為氧氣;燃燒熄滅的氣體為二氧化碳.故可以區(qū)分,方法可行;B、三種氣體密度不同,測三瓶氣體的密度可以區(qū)別三種氣體,但不是最簡單方法;C、倒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為二氧化碳,無明顯現(xiàn)象的為空氣或氧氣.無法區(qū)別三種氣體,方法不可行;D、氧氣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但空氣和二氧化碳中帶火星的木條無明顯不同現(xiàn)象,帶火星的木條伸入三瓶氣體中是不能區(qū)分三種氣體的,故方法不可行;所以只有A符合題意。例題4、A解析:鐵在氧氣中燃燒生成黑色的四氧化碳鐵,而不是三氧化二鐵,故A錯誤符合題意;硫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硫,故B正確不合題意;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故C正確不合題意;氫氣在氧氣中燃燒,生成水,故D正確不合題意。例題5、(1)氧氣的密度比空氣的密度大;(2)氧氣能助燃(能支持燃燒)解析:氧氣的密度比空氣的密度大,收集后要用瓶口向上.如果瓶口向下的話,則收集的氧氣可能會逸出.甲圖中瓶口向上,而乙圖瓶口向下,故乙圖中的氧氣含量少.氧氣又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因而在甲中燃燒比在乙更旺。三、隨堂練習:1、C 2、B 3、A 4、A 5、B 6、D 7、D8、氧氣具有助燃性;氧氣密度比空氣略大四、課后練習:1、A 2、A 3、C 4、D 5、B 6、C 7、B 8、C 9、A 10、A11、(1)坩堝鉗 (2)用燈帽蓋滅 (3)劇烈燃燒、發(fā)出白光并放出大量的熱 (4)證明碳燃燒的產物是二氧化碳 12、(1)試管口沒有略向下傾斜(2)集氣瓶炸裂(3)偏大(4)導管斷裂或試管破裂 13、反應物的用量;反應條件;接觸面積14、(1)使面粉與空氣充分接觸 (2)①② (3)禁止煙火(合理即可)15、(1)A;C (2)A;磷+氧氣 五氧化二磷(合理即可);放熱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清風明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4浙教版八下科學 3.1 空氣與氧氣(2) 教學設計(表格式).doc 2024浙教版八下科學 3.1 空氣與氧氣(2).pptx 2024浙教版八下科學 3.1 空氣與氧氣(2)學案.doc 氧氣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mp4 硫燃燒 .mp4 鐵絲燃燒.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