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6張PPT)法律與生活民法勞動法訴訟法第一單元民事權利與義務第二單元家庭與婚姻第三單元就業與創業第四單元社會爭議解決第一課 在生活中學民法用民法第二課 依法有效保護財產權第三課 訂約履約誠信為本第四課 侵權責任與權利界限第五課 在和睦家庭中成長第六課 珍惜婚姻關系第七課 做個明白的勞動者第八課 自主創業與 誠信經營第九課 糾紛的多元解決方式第十課 訴訟實現公平正義1.1 認真對待民事權利與義務第一課在生活中學民法用民法思考:民法是什么樣的法律?民法典頒布有何意義?概況:《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于2020年5月28日由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通過,共7編、1260條,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以及附則。意義:體現我國社會主義性質,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順應時代發展要求;對生命健康、財產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嚴等各方面權利平等保護;具有鮮明中國特色、實踐特色、時代特色,開創了我國法典編纂立法的先河,具有里程碑意義;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大成果,能夠更好保護人民合法權益,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民法典的概況及意義主議題:走進民法議題1:民法能調整哪些社會關系?議題2:民事主體的行為一定有效嗎?議題3: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可完全按自己的意愿嗎?議題4:拾金歸還失主可收取酬金嗎?民法能調整哪些社會關系?議題一1.A建筑公司要求B市政府付清某公共工程的尾款2.市場監管局對刷單、炒信的某網店處以500元罰款3.甲答應乙一起去超市購物后反悔,乙要求甲履行承諾4.即將參加高考的小輝要求鄰居小清不要在午休時間彈琴情景設疑民法能調整下列關系嗎1.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2頁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民法調整的主體:自然人——公民法人——公司、學校、政府機關等非法人組織:獨資企業、合伙企業等。民法調整的內容:民事法律關系(3頁)人身關系財產關系2. 民事法律關系:就是由民法調整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3頁民事法律關系財產關系人身關系物權、債權、知識產權借貸、繼承、轉讓、贈與等財產所有財產轉移生命、健康、姓名、肖像、名譽等人格利益配偶關系、父母子女關系、等等人格關系身份關系【易混易錯】我國民法調整公民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民法調整的主體包括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公民只是自然人。民法調整的是平等主體之間的關系,主體不平等不適用民法。例如,行政機關在從事行政管理時,會與自然人或者法人形成行政法律關系,在這種行政關系中,主體地位不平等,不適用民法;行政機關從事民事活動,如購買商品與公司簽訂買賣合同,民法要求行政機關必須以機關法人的身份進行,此時雙方地位平等,這種買賣合同則適用于民法。【特別提醒】民法調整的主體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民法調整的內容是:平等主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1.A建筑公司要求B市政府付清某公共工程的尾款2.市場監管局對刷單、炒信的某網店處以500元罰款3.甲答應乙一起去超市購物后反悔,乙要求甲履行承諾4.即將參加高考的小輝要求鄰居小清不要在午休時間彈琴民法能調整下列關系嗎注意:“平等主體”是指民事主體之間沒有領導和服從的關系。2:“市場監管局對刷單、炒信的某網店處以500元罰款”中“市場監管局”和“網店”不是平等主體,2不符合題意。3:“甲答應乙一起去超市購物后反悔,乙要求甲履行承諾”不涉及行為主體的財產和人身關系,并且應由道德來調整,3不符合題意。1.下列社會關系中屬于民事法律關系的是( )①李某因訴訟而與法院之間才形成的關系②張某因納稅與稅務局之間形成的法律關系③宋某因存款而與銀行之間形成的關系④劉某因結婚與其妻之間形成的關系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解析:因訴訟而與法院之間形成的關系,因納稅與稅務局之間形成的關系不屬于民事法律關系,因為民事法律關系是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關系,所以①②排除;因存款而與銀行之間形成的關系,屬于平等主體之間的民事法律關系,因結婚而與其妻之間形成的關系屬于夫妻關系,屬于民事法律關系,③④正確。故選C。C課 堂 練 習民事主體的行為一定有效嗎?議題二小明今年10歲,在與黃薇的直播互動中受其鼓動,以明顯高于市場的價格購買了一臺價值2萬元的游戲機,小明父母發現后,要求黃薇退貨遭到拒絕。小明父母以孩子的名義把黃薇告到人民法院。小明購買2萬元的手機行為有效還是無效?為什么?買賣行為無效。小明屬于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其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應由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小明父母不同意其民事法律行為。某網絡音樂直播平臺主播向其粉絲索要“打賞”。13歲的中學生小S在不足兩個月的時間里,將媽媽微信錢包中的25萬元陸續轉賬給該主播。下列對此事認識正確的是( )A.網絡主播公開向粉絲索要財物,構成詐騙罪B.家長疏于對未成年人的監護,只能承擔損失C.小S與主播是自愿交易,愿打愿挨,無可厚非D.小S未滿18周歲,屬于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家長可通過法律渠道追回錢款【解析】 題目中,因小S是13歲的中學生,屬于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故對于他轉賬給主播的錢家長可通過法律渠道追回,D入選。A、B、C均說法錯誤,排除。D課 堂 練 習3.民事法律關系包含三個要素:主體、客體和內容。主體三要素客體包括: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組織內容即民事權利與義務指向的對象。即民事主體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所有權關系的客體是物。(靜態)人身關系的客體是人身利益②民事法律關系的客體是民事權利和義務所指向的對象。P4二段債權關系的客體是行為。(動態,財產流轉關系,具體行為)知識產權關系的客體是智力成果和商業標記前不久北京快偵、快速、快判了一起制作盜版“冰墩墩”、“雪容融”玩偶案,犯罪嫌疑人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上海市也查處了兩家違規使用“冰墩墩”形象的蛋糕店,對侵權行為一律“零容忍”。壓歲錢歸孩子所有。壓歲錢借給同學,按時如約歸還。在某斗毆案件審理中,法院判決:被告人寧某犯故意傷害罪,判處拘役六個月。 剪影1:在某離婚財產糾紛中,法院判決:某房產歸女方所有。 剪影2:在趙某與王某的債權糾紛中,法院判決:限判決生效后十日內被告歸還原告借款。 剪影3:在某商標使用糾紛中,法院判決:判決生效之日起甲公司立即停止使用乙公司的注冊商標,并連帶賠償乙公司經濟損失及維權費用。 剪影4:在某斗毆案件審理中,法院判決:被告人寧某犯故意傷害罪,判處拘役六個月。談談你對民事法律關系客體的認識。所有權關系的客體是物債權關系的客體是行為知識產權關系的客體是智力成果和商業標記人身關系的客體是人身利益課 堂 練 習下列關于民事法律關系的客體說法正確的是( )①甲對所販得商品的所有權關系的客體是該商品②甲從乙處借款1萬元的債權關系的客體是貨幣③甲假冒乙的商標的侵權關系的客體是該商標④甲散布乙整容謠言的侵權關系的客體是隱私利益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詳解]①③:所有權關系的客體是物,甲對所購得商品的所有權關系中,無論是甲的權利還是他人的義務都指向該商品,因而客體是該商品,甲假冒乙的商標的侵權關系中,甲的權利和乙的義務都指向智力成果即商標,故①③正確。②:債權關系的客體是行為,在甲從乙處借款1萬元的債權關系中,甲的權利和乙的義務都指向己的還錢行為,甲的義務和乙的權利都指向甲要出借貨幣的行為,故②錯誤。④:在甲散布乙整容謠言的侵權關系中,謠言不是真實的,未涉乃隱私,這一侵權,關系的客體是名譽利益,故④錯誤。C課 堂 練 習民事主體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在民事法律關系中,權利和義務既是相互對立的,也是相互聯系的。往往一方的權利就是另一方的義務,一方的義務就是另一方的權利,二者通常是對等的。例如:某有限責任公司和某銀行簽訂貸款合同貸款50萬元。某有限責任公司的權利----獲得銀行提供的50萬元貸款;義務------承擔向某銀行還款的義務某銀行的權利------要求某有限責任公司還款的權利義務------提供某有限責任公司50萬元貸款③民事法律關系的內容5頁相關鏈接——民事權利小文在淘寶購物平臺網購了一雙價值250元運動鞋,收到貨后發現商品質量有瑕疵,便要求換貨。賣家一口答應,但小文寄回商品后,左等右等卻等不見新鞋子。賣家甚至表示不愿意退回貨款。眼見錢財兩空,小文一氣之下,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法院介入調查后,小文提供了當時保存的聊天記錄。經過查證,發現雙方之前達成的換貨協議成立,人民法院要求賣家立即退款,并對賣家予以相應警告。小文成功的維護了自己的合法權益。課 堂 練 習請分析本案中涉及的民事法律關系的三個要素。參考答案:①主體:小文和賣家。②客體:一雙價值250元的運動鞋和250元現金。③內容:小文:享有的權利是從賣家換回一雙價值250元的無瑕疵的運動鞋或收到賣家退回的250元現金;承擔的義務是向賣家寄回收到的質量有瑕疵的運動鞋。賣家:享有的權利是從小柯那里收回質量有瑕疵的運動鞋;承擔的義務是向小文提供一雙價值250元的運動鞋或退還250元現金。小趙初中畢業便開始打工,今年已經17歲,每月有3000元收入。不久前,小趙想出資入伙幾位成年同事新開的小店。他們說小趙尚未成年,入伙也沒用,這個說法對嗎 這個說法不對。年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能夠自己工作謀生的,是法律“眼中”的成年人,享有相應的權利和義務,可以實施相應法律行為并為此承擔責任。小趙已經17歲,打工的收入足夠小趙的日常生活,出資入伙后,可以和其他成年同事一樣成為合伙人,享有相關權利。民事主體:小趙和合伙同事民事法律關系客體:共同所有權——大家合伙開的小店民事法律關系內容:合伙者之間的權利與義務關系案例分析探究1 怎樣評價小趙同事的觀點?為什么?探究2 分析小趙的入伙行為中民事法律關系的構成要素 【學以致用】張某21歲,在鎮上的啤酒廠做臨時工,每月有1 500元的收入。為了上班方便,張某在鎮上租了一間房。2020年7月份,張某欲花1300元錢從李某處買一部某品牌二手手機,此事遭到了其父母的強烈反對,但張某還是買了下來。同年10月,張某因車禍死亡。隨后,其父找到李某,認為他們之間的買賣無效,要求李某返還錢款,拿走手機⑴結合民事權利與義務的知識,談談你對張某不顧父母反對購買二手手機的行為看法。⑵分析張某的購買活動中買賣法律關系的構成要素。①民事主體:張某和李某。②民事法律關系的客體:張某向李某支付1300元的行為和李某向張某交付手機的行為③民事法律關系的內容:張某與李某之間的權利與義務關系。此時張某21歲(已滿18周歲),屬于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其經濟活動不需要父母的監護,該購買行為是有效的。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可完全按自己的意愿嗎?議題三孟某、江某夫婦決定為他們剛出生的女兒取名為“北燕南飛”,但在為女兒申請辦理戶口登記時,卻被當地公安機關以該姓名違背公序良俗(公共秩序與善良習俗)為由拒絕辦理。孟某認為其女兒享有姓名權,作為父母有為子女取名的自由。有人認為,這種取名方法不帶有父母任何一方姓氏,過于任性,與習慣做法不符,不應提倡。案例中孟某、江某夫婦作為民事主體為什么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給女兒取名為“北燕南飛”?請運用課本P6“民法基本原則”的相關知識說明理由。①民法典確立了平等、自愿、公平、誠信、守法和公序良俗、綠色等基本原則。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時應當遵循以上原則。②姓氏體現著血緣傳承、倫理秩序和文化傳統,僅憑個人喜好隨意自創姓氏的確有違善良風俗。我國沒有姓“北”的,也沒有復姓“北燕”的,所以這樣起名不符合“公序良俗原則”,因此是不合理也不合法的。4.解析民法基本原則①社會成員的私人利益之間以及私人利益與社會公共利益之間可能形成各種利益沖突。②民法規定一系列基本原則,旨在確保各成員合理合法地行使權利、履行義務,調整各方之間的利益關系。(1)民法確定基本原則的原因(2)民法基本原則的內涵:民法基本原則是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和司法機關審理民事案件時應當遵循的基本準則。平等原則: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自愿原則:民事主體按照自己的意思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公平原則:合理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誠信原則:秉持誠實,恪守承諾。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則: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綠色原則: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有利于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3)基本原則的具體內容【易混易錯】出于善意的行為即使對他人的權利有所侵害,也可以酌情免除責任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否則,即使出于善意,可能也要承擔法律責任。民法基本原則王先生15歲的兒子小兵,使用父親的手機玩了一款直播軟件,該軟件可以打游戲也可聊天,有聊天室、娛樂室、語音室開直播。在直播明知小兵是未成年人的條件下,還慫恿小兵開了七個不同賬戶進行充值打賞,短短半個月花費高達九萬元。小兵父母報警并以孩子的名義把平臺告到法院。(1)你覺得平臺的做法違背了民法的什么原則?(2)如果你是法院的審判人員,你準備怎么裁決這一糾紛?請說明理由【案例說法四】(1)違背了公平原則、誠信原則、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則。(2)認定買賣合同無效。理由如下:①小明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其行為沒有得到法定代理人的認定、追認。②違背了公平原則、誠信原則、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則。公平原則:直播無視小兵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損害了未成年的利益,違反了公平原則。誠信原則:直播慫恿未成年人開賬戶充值打賞主播,違反了誠信原則。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則:直播在家長不在場的情況下慫恿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充值打賞主播,違反了守法和公序良俗的原則。小學生童童(7歲)偷偷用壓歲錢到某商店以明顯高于市場的價格購買了一臺游戲機。童童父親知道后便到商店要求退貨,遭到售貨員的拒絕,童童父親將商店告上了法院。公平原則:售貨員無視童童無民事行為能力的情況,損害了童童的利益,違反了公平原則。誠信原則:售貨員以明顯高于市場的價格賣游戲機給小學生,違反了誠信原則。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則:售貨員在家長不在場的情況下賣游戲機給無民事行為能力的小學生,會影響孩子的學習和健康成長,違反了守法和公序良俗的原則。判定這是一種無效民事行為,商店應退貨并返還貨款;商店同時違背了公平原則、誠信原則和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則,應該降低其信用評級。探究2 如果你是法院的審判人員,你準備怎么裁決這一糾紛?案例分析探究1 售貨員的做法違反了民法的什么原則?拾金歸還失主可收取酬金嗎?議題四小林在放學路上拾到一只皮包,里面裝有票證和現金。小林和父母商量后,準各第二天交給老師處理。當晩電視臺播出一則尋物啟事失主聲明。若有人歸還拾到的皮包,愿以500元酬謝。小林心想自己拾到的皮包可能就是這位失主的。當小林準備把皮包歸還失主吋,他的父母認為應當向失主收取500元錢。可他覺得如果收錢就不是拾金不昧了。探究與分享(1)請你評價小林的想法。(2)這個事例給我們什么啟示 《民法典》規定:第三百一十四條 【拾得遺失物的返還】拾得遺失物,應當返還權利人。拾得人應當及時通知權利人領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關部門。第三百一十五條 【有關部門收到遺失物的處理】有關部門收到遺失物,知道權利人的,應當及時通知其領取;不知道的,應當及時發布招領公告。第三百一十六條 【拾得人及有關部門妥善保管遺失物義務】拾得人在遺失物送交有關部門前,有關部門在遺失物被領取前,應當妥善保管遺失物。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使遺失物毀損、滅失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第三百一十七條規定:“權利人領取遺失物時,應當向拾得人或者有關部門支付保管遺失物等支出的必要費用。權利人懸賞尋找遺失物的,領取遺失物時應當按照承諾履行義務。"【解讀法典】:《民法典》小林在放學路上拾到一只皮包,里面裝有票證和現金。小林和父母商量后,準各第二天交給老師處理。當晩電視臺播出一則尋物啟事失主聲明。若有人歸還拾到的皮包,愿以500元酬謝。小林心想自己拾到的皮包可能就是這位失主的。當小林準備把皮包歸還失主吋,他的父母認為應當向失主收取500元錢。可他覺得如果收錢就不是拾金不昧了。(1)請你評價小林的想法。①“拾金不昧”既是道德要求,也是法律義務。小林把皮包歸還失主,不管是否收取酬金,都是拾金不昧的行為。②小林接受或放棄酬金都是行使權利的方式。接受酬金是合法的,不接受酬金則體現了小林的高尚道德情懷,值得贊揚。(2)這個事例給我們什么啟示 法治和德治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必須堅持法治與德治相結合。全面依法治國必須堅持法治與德治相結合。國家和社會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發揮作用,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輔相成、相互促進。5.堅持法治與德治相結合我國民法不僅體現法治理念,而且注重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民事法律規范,大力弘揚傳統美德和社會公德,強化規則意識,倡導契約精神,維護公序良俗。民法強調獨立人格、平等地位,追求權力明確、財產關系穩定與交易安全的社會秩序,凸顯了文明、和諧、平等、誠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要內容。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