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節 城鎮化課時1 城鎮化的意義 世界城鎮化進程[學習目標] 1.運用資料,分析城鎮化的主要標志及意義。(綜合思維)2.運用資料,說明世界城鎮化的進程及差異。(區域認知)知識點一 城鎮化的意義1.概念:城鎮化一般是指____________向城鎮地區集聚和____________轉變為城鎮地區的過程。2.主要標志3.與工業化的關系(1)體現區域__________程度。(2)體現區域____________發展水平。4.意義意義 表現促進區域經濟增長 推動區域工業和________業的發展,改善產業結構;城鎮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和________建設等會拉動內需,為經濟發展提供持續的動力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可提高________、水等資源的利用效率改善城鄉居住環境 便于人們對污染物進行________處理,提升環境質量;通過平整土地,修建________、綠化等措施,改善城鄉居住環境增強區域________ 為城鄉居民提供優質服務;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受教育水平的差別不斷________,人們的________和生活方式等逐漸趨同思考 城鎮人口比重大是不是代表城鎮人口數量多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圖為“某城市25年間發展變化示意圖”。讀圖,回答1~2題。1.圖中可直接觀察到的城市發展變化是( )A.城市人口不斷增加B.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不斷增加C.城市用地規模不斷擴大D.城市工業生產和商業服務水平不斷提高2.該城市發展帶來的影響是( )A.城郊農業生產結構發生變化B.城市道路建設受到限制C.城市人口增長速度緩慢D.地區經濟發展趨勢變緩(2024·山西太原期中)下圖為“我國歷次人口普查城鄉人口統計圖”。讀圖,完成3~4題。3.我國城鎮人口數量超過鄉村人口數量始于( )A.1982~1990年間 B.1990~2000年間C.2000~2010年間 D.2010~2020年間4.我國城鎮化水平提高將會( )A.減少建設用地 B.促進經濟發展C.減少流動人口 D.阻礙經濟發展知識點二 世界城鎮化進程1.時間差異(1)歷史進程時間 城鎮化狀況18世紀中葉之前 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很________(起步)18世紀中葉開始 城鎮化________發展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 城鎮化的速度、________、范圍都達到了空前的程度2021年 世界城鎮人口比例達到________(2)演變規律:可以表示為一條稍被拉平的“______”形曲線。發展階段 城鎮化水平 主要特點 問題 發展新趨勢A:____階段 低于30% 區域經濟中第一產業所占比例較大。城鎮化水平較___,發展較___ 處于城鎮化低水平時期 發展水平緩慢提高B:____階段 30%~70% 人口和產業向城鎮集中,城鎮快速發展 出現勞動力過剩、交通擁擠、________緊張、環境惡化等問題 加速發展,出現郊區城市化現象C:____階段 超過70% 城鎮化水平比較____,城鎮人口比例的增長____甚至停滯 中心城區再現衰落跡象 增速趨緩,出現逆城市化現象2.地區差異發達國家 發展中國家起步水平速度 慢,出現人口回流現象 快原因 人們對環境質量要求提高,以及鄉村地區和小城鎮____________的完善 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取得民族獨立,________迅速發展拓展延伸 城鎮化、郊區城市化、逆城市化及再城市化的表現、成因與聯系城鎮化 郊區城市化 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表現 人口由鄉村轉向城鎮,農村地域轉化為城鎮地域 人口、產業由市區遷往郊區及郊區農業人口轉化為非農業人口,市中心衰落,城鎮總人口增加 人口繼續遷往郊區以及中小城鎮和鄉村,大城市人口出現負增長 人口遷回市區成因 生產力的發展,尤其是工業革命促使人口和產業向城鎮集中,城鎮數量和規模逐漸擴大 市區人口激增,地價上漲,交通擁堵;私人小汽車的普及和交通、通信的現代化,縮短了城市與郊區之間的時間距離;郊區基礎設施逐漸完善 城市人口為追求更好的生活環境;中小城鎮和鄉村基礎設施更加完善,環境優美 開發市中心衰落區,調整產業結構,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第三產業圖解聯系 都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是社會進步的表現;它們之間是一個持續發展的動態過程,城鎮化發展到一定階段出現郊區城市化,隨后出現逆城市化,后為保持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又出現再城市化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經之路,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的城鎮化發展呈現出不同的特點。下圖是1850~2050年中國和英國城鎮化進程(含預測)示意圖。1.[區域認知]比較中、英兩國城鎮化進程的差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綜合思維]目前中、英兩國城鎮化所處的階段有何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區域認知]分析后期英國城鎮化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24·四川成都期中)東京都市圈由一都(東京都)三縣(埼玉、千葉、神奈川)組成,經濟發達,生活著全日本近1/3的人口。下圖為“東京都市圈的人口凈遷移率變化圖”。據此完成1~2題。1.推測1995年以前,一都三縣的城鎮化狀況為( )A.東京都出現郊區城市化B.東京都出現再城市化C.三縣出現逆城市化現象D.三縣城鎮化發展迅速2.與前期相比,造成1995年以后東京都人口凈遷移率變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A.交通條件改善 B.產業結構升級C.服務設施完善 D.生活成本降低燈光面積占比(燈光區域面積與區域總面積的比值)與區域城鎮化具有明顯相關性。下圖示意我國長三角地區四省份2000~2020年燈光面積占比的變化。據此完成3~4題。3.圖中①②③④對應的省份分別是( )A.安徽省 浙江省 江蘇省 上海市B.江蘇省 上海市 浙江省 安徽省C.浙江省 安徽省 上海市 江蘇省D.安徽省 上海市 浙江省 江蘇省4.2015~2020年,①省份燈光面積占比變化最可能反映該省份( )A.城鎮化速度增長緩慢B.進入逆城市化階段C.郊區城市化進程加快D.處于城鎮化的初期答案精析知識點一 城鎮化的意義梳理教材新知1.鄉村人口 鄉村地區2.城鎮 總人口 建設3.(1)工業化 (2)社會經濟4.服務 住宅 土地 集中 設施 社會和諧 縮小 價值觀念思考 不是。城鎮人口比重是指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計算公式:城鎮人口比重=城鎮人口數/總人口數。城鎮人口比重是一個相對數值,城鎮人口數量多的國家或地區,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不一定大。例如,與日本相比,中國城鎮人口數量多,而日本城鎮人口比重大。落實思維方法1.C 2.A [第1題,從圖中可以直觀看出城市用地規模不斷擴大,不能直接看出城市人口和產業的變化。故選C。第2題,該城市由于城鎮化的發展,城市面積不斷擴大,使城郊地區稻田面積縮小,而市場需求大的花卉、蔬菜生產規模擴大,城郊農業生產結構發生變化;城鎮化會加快城市道路的建設速度;該城市城鎮化發展迅速,經濟快速發展,城市人口快速增長。A正確。]3.D 4.B [第3題,圖中2010年之前,城鎮人口少于鄉村人口,2010年鄉村人口略大于城鎮人口;2020年鄉村人口少于城鎮人口;因此我國城鎮人口數量超過鄉村人口數量始于2010~2020年間,D正確,A、B、C錯誤。第4題,我國城鎮化水平提高將會增加建設用地,促進經濟發展,增加流動人口,B正確,A、C、D錯誤。]知識點二 世界城鎮化進程梳理教材新知1.(1)低 加快 規?!?6% (2)S 初期 低 慢 中期 住房 后期 高 趨緩2.早 晚 高 低 基礎設施 經濟探究核心知識1.中國城鎮化起步晚;城鎮化水平低;目前發展速度快。英國城鎮化起步早;城鎮化水平高;目前發展速度慢;出現了逆城市化現象。2.中國處于城鎮化中期階段,英國處于城鎮化后期階段。3.大城市環境污染、人口密集、交通擁擠、住房緊張;交通和通信的發展,城鄉之間聯系更加便利;鄉村和小城鎮環境優美,基礎設施逐漸完善,新商業區發展,生活便利,城鄉差距縮小。落實思維方法1.D 2.B [第1題,1995年之前,東京都經濟發達,但人口大量外遷,說明出現了逆城市化現象,A、B錯誤。三縣經濟快速發展且人口大量遷入,說明出現郊區城市化現象,城鎮化發展迅速,C錯誤,D正確。第2題,1995年以后,東京都出現再城市化現象,最可能是因為城市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及服務業,產業結構升級,吸引人口回流,B正確。交通條件改善、服務設施完善不是引起城市人口回流的主要原因,A、C錯誤。東京都生活成本高,D錯誤。]3.A 4.C [第3題,燈光面積占比越高,說明城鎮化水平越高。四條曲線中,④燈光面積占比一直最大,應為上海市;③次之,應為江蘇??;①最低,應為安徽?。虎跒檎憬?。A正確。第4題,2015~2020年,①省份燈光面積占比增長最快,說明城鎮化發展速度較快,A錯誤。安徽省(①)經濟欠發達,未進入逆城市化階段,B錯誤。城鎮化初期發展速度較慢,燈光面積占比增長慢,與圖示信息不符,D錯誤。2015年以來,安徽省郊區承接長三角產業轉移,郊區城市化發展速度較快,燈光面積占比增長快,C正確。]課時2 城鎮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學習目標] 1.運用實例或資料,解釋城鎮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提出有效的解決措施。(綜合思維)2.運用數據或圖表,分析城鎮化對地理環境的影響。(人地協調觀)3.結合實際調查,了解地理信息技術在城市管理和城市建設中的應用。(地理實踐力)知識點一 城鎮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1.問題及原因問題 環境問題 社會問題表現 ______污染、____污染、垃圾污染和噪聲污染等 交通擁堵、______緊張等原因 城鎮生產和生活排放的________超出一定的限度,城鎮環境質量下降 城市人口規模和人口密度增加,缺乏合理的城市規劃和管理,城市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適應城市發展的需要2.區域差異發展中國家 有的發展中國家城鎮化畸形發展,與經濟發展不相適應,失業率高、______等社會問題突出發達國家 曾出現過____________問題,經過治理,大部分得以有效解決核心歸納1.城鎮化對自然景觀的不利影響2.“城市病”的表現及解決措施拓展延伸 過度城鎮化和滯后城鎮化(1)過度城鎮化是指城鎮化水平超過了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城鎮基礎設施落后的現象。這種情況在部分發展中國家比較明顯,尤其在南美洲(如巴西、阿根廷)特別明顯。(2)滯后城鎮化是指城鎮化水平落后于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現象。這種情況不利于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會影響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如印度、孟加拉國等。近年來媒體頻現“親嘴樓”“握手樓”的報道,城中村的樓房一幢貼著一幢,且瘋狂向上生長,樓與樓之間的空間極小。下圖是廣州某區的“親嘴樓”。1.[區域認知]“親嘴樓”“握手樓”反映了城鎮化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主要問題是什么?除此之外,這類地區還存在哪些問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綜合思維]結合生活常識,你認為“親嘴樓”“握手樓”給人們帶來哪些負面影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綜合思維]解決“親嘴樓”“握手樓”問題可以采取哪些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24·廣東惠州月考)海南省海口市濕地面積廣、類型多。1985~2018年間,??谑薪ǔ蓞^面積從23 km2增加至173 km2,戶籍人口從87萬增加至171萬。下圖為“1985~2018年間??谑袧竦孛娣e變化與建成區面積變化相關性圖”(圖中數值的正負代表正、負相關,絕對值大小反映相關性強弱)。完成1~2題。1.海口市城鎮化進程中( )A.水產養殖濕地面積減小B.娛樂性人工濕地面積增加最多C.近海及海岸濕地面積增加D.其他生產性人工濕地受影響最小2.水田面積的變化,反映了??谑? )A.勞動力減少 B.農業結構調整C.生態環境惡化 D.旅游產業開發(2024·遼寧沈陽期末)“新市民”是指在城鎮中常住卻未取得戶籍的人口,其比重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與戶籍人口城鎮化率之差。下圖示意北京市1980~2020年常住人口、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完成3~5題。3.1980~2010年,北京市“新市民”( )A.數量不變 B.比重不變C.數量增加 D.比重減少4.1980~2020年,導致北京市戶籍人口城鎮化率變化的直接原因是( )A.戶籍制度嚴格 B.基礎設施齊全C.人地關系緊張 D.社會保障完善5.北京市“新市民”比重變化給城市帶來的影響是( )A.生態環境改善 B.交通擁堵緩解C.住房價格上漲 D.建設用地富余知識點二 地理信息技術在城市管理中的應用1.應用領域:城市________、__________建設、公共服務等城市管理方面。2.主要表現(1)服務于城市日常生活(2)服務于城市規劃和建設管理拓展延伸 地理信息技術在城市管理中的應用城市公園具有維護生態系統、構建空間景觀和防災等重要作用,但城市公園的發展普遍存在與周邊居民需求不符、公共設施浪費等問題,這些問題通常與公園規劃選址不科學有關。GIS具有對地理數據進行空間分析、建模和決策等強大功能,將GIS與RS和GPS結合運用的3S技術,不僅可以對城市公園選址進行精準定位,還可以避免以上問題。下圖示意我國某大城市公園選址采用GIS技術對公園周邊地理要素進行綜合分析的流程。據此完成1~2題。1.GIS綜合各種因子對公園進行選址的方法是( )A.虛擬現實技術B.圖層疊加技術C.圖像處理技術D.定位導航技術2.在對公園選址進行分析時需要獲取土地利用類型信息,該信息的獲取應用到的地理信息技術主要是( )A.RS B.BDSC.GPS D.GIS(2024·廣東東莞期中)自2018年起,河南省鄭州市陸續投入534.8億元建設海綿城市,旨在實現“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2021年7月17日到20日,鄭州降雨量達671.1 mm(鄭州常年平均降雨量為640.8 mm),暴雨使得鄭州海綿城市“失靈”,市區嚴重積水。據此完成3~4題。3.暴雨使得鄭州海綿城市“失靈”的主要原因是( )①降雨強度過大,超出海綿城市的吸收速度②海綿城市建設力度不足?、鄣孛嬗不晁聺B少,地表徑流匯集快?、茳S河下游“地上河”,河水倒灌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4.監測此次內澇的發展變化和分析災情、部署災后重建工作分別采用的地理信息技術是( )A.GPS、GIS B.RS、GISC.RS、BDS D.BDS、GIS答案精析知識點一 城鎮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梳理教材新知1.大氣 水 住房 污染物 基礎設施2.貧困 環境污染探究核心知識1.住房緊張。交通擁堵、資源緊張、環境污染、發展空間受限、就業困難等問題。2.建筑通風、采光差;交通不便,影響消防、醫療救援,存在安全隱患;造成居民心理壓抑等障礙。3.合理規劃功能區;合理控制城市人口規模;分散城市職能,建設衛星城;擴大城市綠地,興建生態城市等。落實思維方法1.D 2.B [第1題,根據材料信息可知,該地區建成區面積不斷擴大,水產養殖濕地與建成區面積呈正相關,因此水產養殖濕地增加,排除A;娛樂性人工濕地面積和水產養殖濕地面積增加相差較小,排除B;近海及海岸濕地面積與建成區面積呈負相關,因此其面積在減少,排除C;其他生產性人工濕地變化相關性接近0,相關性較弱,表明受建成區面積影響最小,D正確。第2題,根據圖中信息,水田面積與建成區面積呈負相關,且絕對值較大,說明在城鎮化過程中水田面積減少較多。??谑谐擎偦l展速度較快,部分農業用地轉為其他用地,農業結構發生調整,B正確。]3.C 4.A 5.C [第3題,由圖可知,1980~2010年,北京市常住人口城鎮化率與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的差值不斷增大,說明“新市民”比重不斷增大,由于北京市人口總數增加,因此“新市民”數量也增加。且結合材料可知,“新市民”是指在城鎮中常住卻未取得戶籍的人口,即外來人口,1980~2010年,北京市社會經濟發展較快,就業機會較多,收入水平較高,吸引大量外來人口,故北京市“新市民”數量增加,C正確。第4題,由圖可知,1980~2020年,北京市戶籍人口城鎮化率變化很小,且略有下降,可能是戶籍制度嚴格,北京市農村人口難以取得城鎮戶籍,而外來人口多為受教育水平較高的高素質勞動力和科技人才,更容易落戶北京市,A正確;城鎮基礎設施齊全、社會保障完善,應吸引北京市農村人口落戶城鎮,與圖中北京市戶籍人口城鎮化率變化很小,且略有下降不符,B、D錯誤;若人地關系緊張導致北京市戶籍人口城鎮化率變化很小,則常住人口城鎮化率也應變化很小,與圖中常住人口城鎮化率上升不符,C錯誤。故選A。第5題,北京市總人口增加,“新市民”數量也增加,且“新市民”是指在城鎮中常住卻未取得戶籍的人口,即外來人口。外來人口增加,會加重生態環境的壓力,A錯誤;人口增加會加重交通擁堵,使住房價格上漲,B錯誤,C正確;人口增加,建設用地緊張,D錯誤。故選C。]知識點二 地理信息技術在城市管理中的應用梳理教材新知1.規劃 市政2.(1)分析 導航落實思維方法1.B 2.A [第1題,由所學知識可知,GIS進行綜合分析主要是運用圖層疊加技術,B正確;虛擬現實技術是利用計算機模擬產生一個三維空間的虛擬世界;GPS的功能是導航定位,圖像處理技術是利用計算機對圖像信息進行處理的技術,故選B。第2題,RS具有監測功能,可以獲取土地利用類型信息;BDS為北斗衛星導航系統,GPS為全球定位系統,主要功能為定位和導航;GIS的主要功能為處理和分析數據,A項正確。]3.C 4.B [第3題,暴雨使得鄭州海綿城市“失靈”的主要原因是城市地面硬化,下滲受阻,地表徑流快速匯集,且降水強度過大,超出海綿城市的吸收速度,①③正確;降水異常導致內澇,與海綿城市建設力度不足、河水倒灌無關,②④錯。故選C。第4題,遙感技術(RS)探測范圍大,獲取信息速度快,便于對此次內澇的發展變化進行實時監測。地理信息系統(GIS)能夠對地形、交通等圖層進行疊加分析,快速確定受災情況,從而為部署災后重建工作提供依據,B正確;GPS、BDS為導航系統,主要用于導航、定位,A、C、D錯誤。]第三節 地域文化與城鄉景觀[學習目標] 1.結合城鄉景觀,說出景觀特點,說明所反映的地域文化。(區域認知)2.結合哈尼梯田和北方的四合院,分析地理環境對地域文化的影響以及地域文化與城鄉景觀的關系。(綜合思維)3.結合實例,能夠對地域文化的開發與保護提出合理化建議。(人地協調觀)知識點一 地域文化1.地域文化(1)來源:文化源于人類對自身和________的感悟與________。(2)特點:地域文化在特定的地域范圍內形成,可以是物質方面的,也可以是非物質方面的。2.感受途徑(1)自然景觀:較少受到人類的__________影響或未受人類的影響。(2)人文景觀:也稱________景觀,是人類的文化留在地球表面上的印記,是人類為了滿足某種需要,利用____________加以創造的結果。(3)城鄉景觀:既包括聚落整體,又包括聚落內的________、道路等。拓展延伸1.我國南方與北方地域文化的差異地區 北方 南方耕地 以旱地為主 以水田為主農作物 小麥、玉米、甜菜等 水稻、油菜、甘蔗等牲畜 黃牛 水牛民居 舊式民居以土坯為材料,注意防寒 舊式民居以磚瓦竹木為材料,注意通風散熱主食 面食 大米運動項目 冬季溜冰 游泳、龍舟競賽傳統交通工具 馬 船2.我國東部農耕區與西部牧區文化的差異地區 東部農耕區 西部牧區人口分布 人口眾多,密度較大 人口分散,密度很小生產活動 多從事種植業,畜牧業以圈養為主,現在出現了大量企業 以牧業為主,畜牧業以放牧為主,現在不少牧區在水源較好的地方發展人工草場,有些定居點新建畜產品加工廠生活習慣 以糧食為主食,房屋建筑多就地取材,現在樓房增多 以奶制品、牛羊肉為主食,喝奶茶,現在定居點逐漸增多(2024·北京西城區月考)福建省泉州市惠安縣惠東半島的海邊,生活著一個特殊的族群——惠安女。她們以奇特的服飾、奇異的婚俗聞名海內外。人們把她們的花頭巾、短上衣、銀腰帶、大筒褲,戲稱為“封建頭,節約衫,民主肚,浪費褲”。隨著城鎮化的發展,除老年人外,穿戴傳統服飾的惠安女越來越少,導致今后惠安女傳統服飾可能消失。據此回答1~2題。1.關于惠安女傳統服飾與地理環境關系的說法正確的是( )A.花頭巾:當地氣候干旱,常有風沙B.短上衣:當地氣溫較高,方便勞作C.銀腰帶:當地經濟發達,消費力強D.大筒褲:沿海地區開放,時尚美觀2.穿戴傳統服飾的惠安女越來越少的主要原因是( )A.傳統服飾土氣 B.文化傳承斷代C.審美觀念轉變 D.就業方式變化知識點二 地域文化與城鄉景觀1.地域文化與鄉村景觀體現理念 典型分布 意義人們順應自然、_________的生活智慧 我國人多地少的丘陵地區 “宅高田低”的空間格局,使得高宅可避______、低田便于________當地人們的社會組織形態、____________等 我國南方傳統土樓 適宜__________的生活和共御外敵的要求,體現了__________的集體精神2.地域文化與城鎮景觀3.地域文化的保護途徑在城鎮景觀的設計中,如何________地域文化,體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增加社會福利、創造燦爛文化,已經成為設計者們共同的追求。材料一 客家人原是居住在中原的漢族人,后幾經戰亂,輾轉南遷,在贛閩粵交界地帶定居。他們利用當地的生土、鵝卵石、木材等建造了奇特的土樓。土樓外形呈圓形,高達5~6層,墻體很厚,內部房間同樣大小,不分男女老幼,聚集而居。下圖為南方客家土樓圖片。材料二 北京老城的四合院以北房為尊,兩廂次之,倒座為賓,雜屋為附,體現了長幼有序的家庭文化。北京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季寒冷干燥,春旱多風沙,因此,住宅設計注重保溫、防寒、避風沙,外圍砌磚墻,整個院落被房屋與墻垣包圍,硬山式屋頂,墻壁和屋頂都比較厚實。下圖為北京四合院示意圖。1.[區域認知]客家土樓反映了當地怎樣的自然地理環境特點?歷史上客家人修建的土樓具有哪些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綜合思維]四合院的建筑格局體現了中國人的什么性格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人地協調觀]試從我國北方地區氣候的角度,分析四合院的建筑格局及形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24·浙江智學聯盟月考)滿族傳統民居經歷了長期的發展過程,與當地自然環境密切相關,大部分依山而建,頂棚和墻壁都是用木材建造,然后用草拌泥抹在墻棚上。右圖為“滿族傳統民居景觀圖”。據此完成1~2題。1.滿族傳統民居主要為木質結構,主要原因是( )A.結構堅實耐用 B.原料充足,取材方便C.冬季保暖效果好 D.防潮防蟲效果好2.該傳統民居南向開窗較大而北向開窗較小,主要是為了( )A.保暖、防曬 B.采光、通風C.采光、防寒 D.通風、防曬(2024·山西太原期中)2021年12月起,埃及政府決定遷往位于開羅以東45千米荒漠中的新行政首都辦公。新都的政府區總體設計具有明顯的法老風格,由34座政府大樓組成,容納32個部委以及其他兩個國家機關。毗鄰的CBD中心矗立著非洲第一高樓。完成3~4題。3.有關埃及新首都城市空間結構的敘述,正確的是( )A.功能分區互不聯系,減少干擾B.空間結構主要受歷史文化價值制約C.能夠促進其與周邊地區的和諧發展D.城市建設更加趨向立體,用地集約4.地域文化對新政府區的總體設計影響深刻,主要體現在( )A.民居特色 B.城市格局C.建筑風格 D.城鄉景觀答案精析知識點一 地域文化梳理教材新知1.(1)世界 認知2.(1)直接 (2)文化 自然物質 (3)建筑落實思維方法1.B 2.D [第1題,惠安縣位于福建省,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豐富,A錯誤;夏季高溫多雨,勞作時穿短上衣,較為涼爽,B正確;圖示惠安縣惠安女參與勞作,位于農村,消費力并不強,C錯誤;由于氣溫較高,穿著大筒褲方便勞作,且大筒褲穿著較為保守,D錯誤。故選B。第2題,惠安縣位于沿海地區,隨著經濟水平提高,農業比重逐漸下降,大多數居民轉向從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工作環境的改變,導致惠安女的穿著也發生改變,D正確。]知識點二 地域文化與城鄉景觀梳理教材新知1.趨利避害 洪水 灌溉 精神追求 聚族而居 御外凝內2.色調 色彩 粉墻黛瓦 建筑 禮制 空間格局 君主3.融合 尊重自然 追求社會公平探究核心知識1.土質黏重,降水較多。居住和安全防衛功能。2.體現了中國人性格的內向性和封閉性,體現了正統、嚴謹、尊卑有序的特點。3.北京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季寒冷干燥,春旱多風沙,四合院坐北朝南,大門開在東南角,可保溫、防寒、避風沙,冬季向陽可多采納陽光。落實思維方法1.B 2.C [第1題,滿族居民多生活在我國東北地區,其傳統民居也多分布于此,結合材料可知,滿族傳統民居多依山而建,我國東北地區林木資源豐富,居民采用木質結構可以就地取材,B正確;木質結構堅實耐用、冬季保暖效果好不是主要原因,A、C錯;該地區氣候較為干燥,防潮不是主要原因,D錯誤。故選B。第2題,滿族傳統民居多分布在我國東北地區,冬季光照時間短,氣候寒冷,南向開窗大有助于冬季采光,北向開窗小能夠減小冬季風的影響,防寒效果好,C正確;南向開窗大并不能防曬,A、D錯誤;北向開窗小不利于室內通風,B錯誤。故選C。]3.D 4.B [第3題,埃及新首都的政府區由34座政府大樓組成,毗鄰的CBD中心矗立著非洲第一高樓,說明城市建設更加趨向立體,用地集約,D正確;城市功能區之間是相互聯系的,A錯誤;歷史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響城市空間結構,但不是主要因素,B錯誤;城市空間結構主要是指城市內部,周邊地區主要是沙漠,C錯誤。第4題,新都的政府區總體設計具有明顯的法老風格,說明地域文化對新政府區的總體設計影響主要體現在城市格局上,B正確,A、C、D錯誤。]微專題2 地租曲線圖的判讀地租曲線圖是用來表示城鎮內部地租空間分布和變化的圖。常見的地租曲線圖有坐標圖、立體圖、等值線圖等。1.坐標圖的判讀2.立體圖的判讀3.等值線圖的判讀(2024·山東濟寧開學考試)下圖示意在自由市場條件下城市就業次中心對地價的影響。據此完成1~2題。1.城市就業多中心可以( )A.提高主中心的地價B.降低城市的整體平均地價C.降低次中心的地價D.提高城市邊緣區的地價2.城市地價次中心最可能發展為( )A.居住區 B.商業區C.工業區 D.旅游區下面圖1表示各類用地付租水平與距市中心距離的關系,圖2表示城市地租等值線分布。讀圖,完成3~4題。3.下列各類功能區的排列順序與圖1中甲、乙、丙、丁對應的是( )A.商業區、居住區、工業區、城郊農業區B.商業區、工業區、城郊農業區、居住區C.工業區、城郊農業區、商業區、居住區D.城郊農業區、居住區、工業區、商業區4.圖2地租等值線的分布并不是規則的同心圓,而是有明顯的凹凸。下列解釋不合理的是( )A.交通干線附近地租較高B.交通便捷度好的地區地租較高C.距離市中心近的地區地租較高D.郊外由于空氣新鮮地租較高(2024·陜西西安期中)下面圖甲是“位于平原地區的某城市風頻圖”,圖乙是“該城市地價分布圖”(地價等值線數值a、b、c、d、e依次遞減)。讀圖完成5~6題。5.該城市計劃新建一座大型化工廠,廠址的最佳位置在( )A.① B.③ C.④ D.⑤6.高級居住區一般位于城市外緣的主要原因是( )A.地價較低B.城市中心不可以建居住區C.更靠近工廠等工業區D.環境條件比較優越7.下圖示意我國某城市地租分布等值線。據此完成下列問題。(14分)(1)圖中地租分布等值線并不是規則的同心圓,而是有明顯的凹凸,試分析等值線分布的規律及原因。(8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圖中①②③④中,最有可能形成商業區的是____________,說明你的理由。(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下圖中繪出甲乙之間的地租剖面簡圖。(2分)答案精析落實思維方法1.D 2.B [第1題,圖中表示在自由市場條件下,城市就業多中心的出現,城市會在外圍地區產生新的次中心,可以提供給企業和個人更多的區位選擇,打破主中心的壟斷,并分散對主中心的用地需求,進而降低城市主中心地價,A選項錯誤;根據圖示,城市就業多中心出現,城市產生新的次中心,有了新的經濟增長點,使得次中心的地價提升,進而提高城市整體平均地價,B、C選項錯誤;隨著城市次中心出現,邊緣區與次中心距離相較于原城市中心距離大為縮短,城市邊緣區地價提高,D選項正確。第2題,在地租最高峰和次高峰所在地區,商業的付租能力最強,形成商業區,據圖所示次中心地租次高,最可能發展為商業區,B選項正確;居住區、工業區、旅游區付租能力較弱,不易在次中心布局,A、C、D選項錯誤。]3.A 4.D [第3題,甲距市中心最近,付租能力最高,是商業區;丙的付租能力較低,在近郊,是工業區;乙介于甲、丙之間,是居住區;丁在遠郊,應是城郊農業區。A正確。第4題,市中心交通便捷度最好,地租最高;交通干線附近,交通便捷,地租較高;距離市中心近的地區,地租較高;郊外遠離城市中心,交通便捷度降低,地租水平較低。D符合題意。]5.B 6.D [第5題,化工廠易造成大氣污染,應布局在城市盛行風向的下風向,且應位于城市熱島環流的外圍。①④⑤位于城市熱島環流的內部,A、C、D錯誤;③地位于盛行風向的下風向,且位于城市熱島環流氣流下沉處的外圍,可布局化工廠,B正確。第6題,高級居住區空氣環境質量較好,較其他城市外緣地區地價高,A錯誤;城市中心環境較差,往往布局普通居住區,B錯誤;靠近工廠,環境質量較差,不適合建高級居住區,C錯誤;城市外緣環境條件比較優越,適合布局高級居住區,D正確。]7.(1)分布規律:地租由城鎮中心向周圍遞減;等值線在主要交通干線沿線向郊區凸出,地租較高。原因:影響地租水平的因素主要是交通便捷程度和距離城鎮中心的遠近;交通干線兩側,交通便捷程度相對較高,地租較高。(2)②④ 理由:地處城鎮中心;多條公路交會,交通便捷;地租較高,商業付租能力強。(3)要求:能夠繪出兩個峰、一個谷,甲地地租高于乙地即可。第一節 鄉村和城鎮空間結構[學習目標] 1.了解鄉村土地利用狀況并運用實例或資料,說明城鎮內部主要功能區的特點和分布。(地理實踐力)2.通過調查本地區的情況,分析本區域空間形態的變化和影響因素。(地理實踐力)3.結合實例,理解分析合理規劃城鄉土地利用的重要性,樹立人地協調觀。(人地協調觀)知識點一 鄉村的土地利用和城鎮內部空間結構1.鄉村的土地利用(1)鄉村:是以________________活動為主的地區。(2)鄉村土地利用①農業用地:耕地、林地、草地、__________等不同類型。②公共設施:提供祭祀、聚會、娛樂、______、醫療、教育等多種服務。核心歸納 鄉村內部空間結構公共空間 居住區 生產區位置 常位于鄉村中心 一般位于公共空間外圍 一般位于鄉村的外圍特點 公共性、文化性、多樣性 村民日常居住的地方 主要從事農業生產組成 包括公共建筑、街巷、水井、池塘和廣場等 由房屋和院落組成 包括耕地、園地、林地、牧草地、養捕水面、農田水利設施及田間道路等2.城鎮內部空間結構(1)城鎮含義:包括城市和鎮,是以________經濟活動為主的地區。(2)功能區①主要功能區:________區、商業區、工業區、行政區、文化區、旅游休閑區、生態區等。②特點:功能區之間一般沒有明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某一種功能區以某種土地利用方式為主,可能兼有其他類型的用地。(3)城鎮內部空間結構①含義:各種功能區在空間的________。②案例香港核心歸納 城鎮主要功能分區的特點功能區 居住區 商業區 工業區形態 在城鎮中廣泛分布 占地面積小,主要為點狀或條狀分布 集聚成片特征 高級居住區與普通居住區出現分化,位置上高級居住區與普通居住區背向發展 經濟活動最繁忙;人口數量晝夜差別大;建筑物高大稠密 不斷向城鎮外緣移動,并趨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線分布區位選擇及原因 高級居住區 普通居住區 城鎮中心、交通干線的兩側或街角路口 靠近河流、鐵路、公路等交通比較便捷的地帶,通常距離城鎮中心較遠城鎮外緣,環境優美,與高坡、文化區相聯系 內城、工業區附近,環境相對較差,與低地、工業區相聯系 ①人口稠密,市場廣闊; ②交通便捷,便于商品流通 ①減輕污染,保護環境; ②交通便利,降低成本“六看法”判斷城市三大功能區下圖為某城市功能區分布圖,且布局合理。1.[綜合思維]指出a、b、c表示的功能區,并說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綜合思維]由于經濟原因,城市中的居住區開始出現高級和低級的分化現象,高級居住區應主要分布在城市什么方位,試簡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人地協調觀]圖中①②③④四地中,哪地最有必要興建綠化帶?請說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24·山東棗莊階段練習)云貴高原喀斯特地貌區的山間盆地被稱為“壩子”,這里地勢較平坦,是當地主要的耕作用地。下圖為“云貴高原某鄉村空間結構示意圖”,①②③代表不同的土地利用類型。據此完成1~2題。1.①②③代表的土地利用類型依次是( )A.林地、住宅、耕地 B.林地、耕地、住宅C.住宅、耕地、林地 D.耕地、林地、住宅2.該鄉村空間結構利于( )A.集約節約用地 B.規避地質災害C.縮小城鄉差距 D.縮短道路里程(2024·河北石家莊期末)為緩解停車難問題,某城市采取“錯峰停車”措施,鼓勵各社會單位在夜間或雙休日將停車位向周邊社區市民開放。下圖為“該城市某功能區不同時段人口流動狀況示意圖”。據此回答3~4題。3.該功能區為( )A.商業區 B.行政區C.工業區 D.居住區4.“錯峰停車”主要利用了兩個功能區( )A.人口密度的差異B.人口流動狀況的時間差異C.地租水平的差異D.汽車擁有數量的差異知識點二 城鎮內部空間結構的形成和變化1.形成因素(1)經濟因素在市場競爭的環境下,一塊土地用于哪一種活動,主要取決于各種活動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地租水平由距離城鎮中心遠近和________________決定,付租能力由各類活動的收益決定。①距城鎮中心遠近②交通便捷程度一般來說,穿過的道路越多,或者距____________越近,土地租金就越高;城鎮不同區位土地的交通便捷程度不同,地租高低也相應地存在著差異,因而形成不同的功能區。城鎮內部地租分布如下圖所示。城鎮中心處地租最高,沿交通線向外地租逐漸下降,在道路交會處又有所上升,形成地租次高峰,隨后向外又繼續下降。(2)歷史、社會、行政等因素2.發展變化3.合理利用城鄉空間的意義措施 意義發展____________、合理規劃工業區、保留一定規模的__________等生態涵養空間 有效改善環境狀況,建設宜居的生活空間合理安排居住區、____________、公共服務設施等 提高__________利用效率,為生產和生活提供便利通過規劃,確定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場所、建筑物、街區或村落等 保護地方和民族傳統特色,使人類歷史和文化遺產得以永續相傳拓展延伸 城市內部空間結構模式結構模式 特點 成因同心圓模式 城市形態集中緊湊,城市的功能區圍繞市中心呈同心圓狀分布 平原地形,城市的功能區經過不斷的侵入和遷移,呈同心圓狀自核心向外擴展而成扇形模式 城市的功能區呈扇形狀向外擴展 受交通(各功能區沿交通線延伸)影響多核心模式 城市并非依托單一核心發展,而是圍繞幾個核心形成中心商務區、批發商業區、居住區、工業區和郊區,以及相對獨立的衛星城鎮等多種功能區,并由它們組成城市地域 隨著城市不斷向外擴展,原有市中心地價高、交通和居住擁擠等原因,在遠離中心的郊區出現新核心,同時也受河流、地形等因素影響(2024·山東東營期中)某縣地處平原,屬于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下圖為“該縣城規劃示意圖”。據此回答1~2題。1.關于圖中①地最適宜布局的功能區,正確的是( )A.商業區 B.工業區C.居住區 D.倉儲區2.甲類功能區布局的特點是( )①布局在城市外圍?、诓季衷诔菂^?、垩亟煌ǜ删€布局?、苎睾恿魃嫌尾季?br/>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2024·湖北武漢期中)北京東路位于上海市中心,是上海開埠以來全國聞名的生產資料經營一條街,距今已有近200年歷史。隨著時代變遷,該地區面臨產業低效老舊、風貌破碎缺失、配套活力不足等問題。在城市更新項目中,該地區建立了內外互聯,河街互通的“金街、銀岸、坊巷”的綜合更新體系。下圖示意北京東路地區城市更新項目。據此完成3~4題。3.圖示區域規劃合理的是( )A.金街—建設中央商務區B.銀岸—建設別墅度假區C.坊巷—發展高檔居住區D.吳淞江—增建礦石碼頭4.北京東路地區“金街、銀岸、坊巷”綜合更新利于( )A.降低工業成本,促進產業升級B.增加工業用地,增加土地價值C.改善城市風貌,提升區域競爭力D.延長工業產業鏈,增加常住人口答案精析知識點一 鄉村的土地利用和城鎮內部空間結構梳理教材新知1.(1)農業經濟 (2)①水域 ②商業2.(1)非農業 (2)①居住?、诮缇€ (3)①組合 ②商業 居住 工業探究核心知識1.a功能區占地面積小,且位于城市中心附近,為商業區;b功能區占地面積最大,分布在商業區外圍,為居住區;c功能區位于城市外圍及城市盛行風的下風向,且靠近河流、鐵路、公路,交通便捷,為工業區。2.東北方位。理由:位于城市盛行風的上風向;位于城市河流上游;靠近文化區。3.③地。理由:綠化帶應建在工業區與居住區之間,圖中①③兩地均位于工業區與居住區之間,而①地有天然河流作為防護帶,所以③地最有必要建綠化帶。落實思維方法1.C 2.A [第1題,讀圖可知,①位于山麓地帶,面積較小,靠近道路、池塘,應該是住宅;②位于山間盆地(壩子),地勢較平坦,是當地主要的耕作用地,代表的土地利用類型是耕地;③位于山區,適合發展林牧業,代表的土地利用類型是林地。故選C。第2題,該鄉村空間結構利于因地制宜,集約節約用地,A符合題意;圖中道路彎曲、沿山麓分布,不利于縮短道路里程,D不符合題意;該鄉村空間結構不能有效規避地質災害,對縮小城鄉差距作用較小,B、C不符合題意。故選A。]3.D 4.B [第3題,由圖可知,該功能區人口數量在早晨流出大于流入,在黃昏流入大于流出,即該功能區白天上班期間人口數量少,黃昏人口數量較多。故該功能區最可能是居住區。第4題,城市采取“錯峰停車”措施,主要是利用了功能區之間人口流動在時間上的差異。]知識點二 城鎮內部空間結構的形成和變化梳理教材新知1.(1)交通便捷程度 ②交通干線2.中心區域 商業用地3.衛星城 綠地和河湖 基礎設施 土地資源 歷史文化價值落實思維方法1.D 2.C [第1題,商業區主要布局在城市中心或交通干線交會處,從圖中來看,丙應為商業區,A錯誤;工業區應布局在郊區,且應位于城市河流下游、盛行風下風向或最小風頻上風向,甲應為工業區,B錯誤;居住區為城市中最主要的用地方式,占地面積大,分布廣泛,乙應為居住區,C錯誤;①地北部有客、貨運總站,便于人流、物流集散,且位于郊區,面積較大、地租較低,適宜布局倉儲區,D正確。故選D。第2題,工業區(甲)對環境有一定的污染,主要布局在城市外圍,①正確、②錯誤;工業區對交通運輸條件要求較高,一般布局在交通干線附近,同時部分工業區可能對河流造成污染,主要布局在城市河流的下游,以降低對河流的污染,③正確、④錯誤。故選C。]3.A 4.C [第3題,北京東路地區位于上海市中心,商業經營歷史悠久,相關商業基礎好,適宜規劃建設中央商務區,A正確;銀岸——優化濱水空間景觀,連接拓展腹地街區,塑造“銀岸串珠,活力海綿”式濱河走廊,該地不適宜建設別墅度假區,B錯誤;坊巷——適宜規劃林蔭景觀街、風貌休閑街、共享活力街、街坊慢行道等特色空間,該地不適宜發展高檔居住區,C錯誤;該地區主要為商業區,不適宜增建礦石碼頭,D錯誤。第4題,北京東路地區的舊城改造,利于改善城市風貌,提升區域競爭力,C正確;北京東路地區的產業類型以第三產業為主,工業不占主導地位,A、B、D錯誤。]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二章 第一節 鄉村和城鎮空間結構.docx 第二章 第一節 微專題2 地租曲線圖的判讀.docx 第二章 第三節 地域文化與城鄉景觀.docx 第二章 第二節 課時1 城鎮化的意義 世界城鎮化進程.docx 第二章 第二節 課時2 城鎮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