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5張PPT)第2節 電勢差思考與討論ABmghAhBhAB1.分別選取地面和B所在的平面為參考平 面,A、B兩點的高度是否改變?高度 差是否改變?2.選取不同的參考平面,從A到B重力做 的功是否改變?3.影響重力做功大小的是A、B兩點之間 高度值,還是A、B兩點之間高度的差 值呢?ABEq1.分別選取地面和B所在的平面為零勢能 面,A、B兩點的電勢是否改變?2.選擇不同的零勢能面A、B兩點的電勢 不同,電荷從A到B電場力做功相同 嗎?電場力做功取決于兩點的電勢還 是電勢的差值?一、電勢差ABEq1.定義:電場中兩點電勢之間的差值UAB=φA-φBUAB=-UBA2.單位:伏特 V3.電勢差的絕對值也叫電壓4.電勢差是標量,但有正負,正負反應了兩點間電勢的高低6.推論:UAB>0UAB<0φA>φBφA<φB5.絕對性:兩點間的電勢差與零勢能面的選取無關UAC=UAB+UBC電場中的A、B兩點一、電勢差例1.(多選)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電場中兩點間的電勢差大小與零電勢點的選取有關B.UAB和UBA是不同的,它們之間的關系為:UAB=-UBAC.φ有正負,所以電勢是矢量D.若φB=0,則φA=UAB例2.在電場中A、B兩點間的電勢差UAB=75 V,B、C兩點間的電勢差UBC=-200 V,則 A、B、C三點的電勢高低關系為( )A.φA>φB>φCB.φA<φC<φBC.φC>φA>φBD.φC>φB>φA二、靜電力做功與電勢差的關系1.公式推導ABFE2.使用規范:WAB、q、UAB都有正負,計算時都要帶正負號。3.適用范圍:適用于任何電場僅適用于勻強電場4.電勢差與電勢的聯系比較 電勢φ 電勢差U聯 系 數值關系 UAB=φA-φB,當φB=0時,UAB=φA 單位 相同,均是伏特(V) 標矢性 都是標量,且均具有正負 物理意義 描述電場的能的性質的物理量 區別 相對性 絕對性書寫區二、靜電力做功與電勢差的關系例3.在勻強電場中把2.0×10-9C的正電荷從 A點移到B點,靜電力做功1.6×10-7J。再把這 個電荷從 B點移到 C點,靜電力做功-4.0×10-7J。(1)A、B、C三點中,哪點電勢最高?哪點最低?(2)A、B間, B、C間, A、C間的電勢差各是多少?(3)把-1.5×10-9C的電荷從A點移到C點,電場力做多少功?(4)根據以上所得結果,定性畫出電場分布的示意圖,標出A、B、C三點可能的位置。二、靜電力做功與電勢差的關系例4.如圖所示,水平放置的A、B兩平行板相距h,上板A帶正電,下極板帶負電,兩極板外 無電場,現有質量為m、帶電荷量為+q的小球在B板下方距離B板為H處,以初速度v0豎 直向上運動,從B板小孔進入板間電場.(1)帶電小球在板間做何種運動?(2)欲使小球剛好打到A板,A、B間電勢差為多少?三、等勢面思考:根據以上例題3第(4)問的結果,定性畫出了電場分布的示意圖,標出了 A、B、C三點可能的位置,如圖。為什么這里只是可能的位置?還有哪些點 符合要求?你能都找出來嗎?并說明理由。BACE1.定義:在電場中,電勢相同的各點構成的面(線)叫做等勢面(線)2.常見電場的等勢面(1)勻強電場E三、等勢面(2)單個點電荷——等勢面以點電荷為球心的一簇球面,越向外越稀疏。三、等勢面(3)等量同(異)種點電荷(4)靜電平衡狀態的導體靜電平衡狀態下的導體表面是一個等勢面,整個導體是一個等勢體。三、等勢面3.等勢面的特點(1)試探電荷在這個面上移動靜電力不做功。(2)電場線跟等勢面垂直,且由電勢高的等勢面指向電勢低的等勢面。(5)等勢面是虛擬的,是為了描述電場能的性質而假想的面。(4)等勢面越密集的地方,電場強度越大(3)不同等勢面在空間不相交、不相切三、等勢面例5.在與直面平行的勻強電場中A、B、C三個點,其電勢分別為6V、2V和2V。試畫 出經過A點的電場線。三、等勢面例6.空間中P、Q兩點處各固定一個點電荷,其中P點處為正電荷,P、Q兩點附近電場的等 勢面分布如圖所示,a、b、c、d為電場中的4個點。則 ( )A.P、Q兩點處的電荷等量同種B.a點和b點的電場強度相同C.c點的電勢低于d點的電勢D.負電荷從a到c,電勢能減少三、等勢面例7.(多選)位于A、B處的兩個帶有不等量負電荷的點電荷在平面內電勢分布如圖所示,圖 中實線表示等勢線,則( )A. a點和b點的電場強度相同B. 正電荷從c點移到d點,靜電力做正功C. 負電荷從a點移到c點,靜電力做正功D. 正電荷從e點沿圖中虛線移到f點,電勢能先減小后增大三、等勢面例8.如圖所示,三條實線表示三根首尾相連的相同絕緣細棒,每根棒上帶有等量同種電荷, 電荷在棒上均勻分布,點A是△abc的中點,點B則與A相對bc棒對稱,且已測得它們的電 勢分別為φA和φB,若將ab棒取走,A、B兩點的電勢將變為φ′A、φ′B,則( )A. φ′A=2φA/3B. φ′A=φA/3C. φ′B=φA/3+φB/2D. φ′B=φA/6+φB/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