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教學設計課題 《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課型 新授課 復習課□ 試卷講評課□ 其它課□教學內容分析 《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是魯迅的一篇雜文,是為批駁在“九一八事變”三周年之際,有些人散布對抗戰前途悲觀論調,鼓舞民族自信心而寫的。文章抓住敵論據不能證明敵論點這個“突破口”,通過正面立論和間接反駁相結合的手法駁斥了悲觀論調。結構嚴謹,層層遞進,反駁強勁有力。語言潑辣、犀利、有力,諷刺意味強,感彩濃。學情分析 九年級學生對讀書和求知有一定的認識和理解,但議論文剛剛接觸,它有著不同于其他文體的風格,應引導學生課前搜集資料,加強預習。授課方面,加強導入的趣味性,強化合作交流,師生互動,設計有啟發性的問題,鼓勵學生大膽質疑交流,積極思考學會閱讀簡單的議論文。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和課文內容,創設語文活動,引導學生積極發言,增強課堂的趣味性、生成性。學習目標 1.找出文章批駁的觀點和作者樹立的觀點。 2.區分觀點和材料,梳理作者的論證思路。 3.體會魯迅先生的憂患意識和愛國精神,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增強民族自信心。重難點 1.找出文章批駁的觀點和作者樹立的觀點。 2.區分觀點和材料,梳理作者的論證思路。評價任務 1.針對目標一,設計兩個問題,通過自讀課文、師友合作、班級展示完成。 2.針對目標二,設計一個問題,通過師友合作,班級展示,教師點撥完成。 3.針對目標三,設計積累拓展活動,通過師友合作,討論展示完成。教學評活動過程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環節一:導入教師活動 毛澤東曾評價魯迅:“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最寶貴的性格。魯迅是在文化戰線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數,向著敵人沖鋒陷陣的最正確、最勇敢、最堅決、最忠誠、最熱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雜文最能體現“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今天我們一起學習魯迅的一篇精彩雜文。學生活動 回顧七八年級學習過的魯迅的文章以及關于魯迅的文學常識(學友先回答,師友評價或補充)設計意圖:讓學生了解這是一篇雜文,與之前學習過的魯迅的作品在文體上是不同的。環節二:預習檢測教師活動 出示字詞 出示關于雜文和駁論文的文字說明。 文體介紹 (1)雜文:一種散文體裁,不拘泥于一種形式,偏重議論,也可以敘事。多針對現實社會的各種問題而作,一般短小精悍、形式多樣、反應迅速、褒貶色彩鮮明并具有強烈的戰斗性和文學性。 (2)駁論文:通過反駁對方的論點來闡明自己論點的議論文。一般有三種方法:駁論點、駁論據、駁論證。 學生活動 (1)字詞積累。 A.讀準下面加點字的注音。 搽 玄虛 渺茫 麻醉 摧殘 誆騙 脊梁 慨嘆 省悟 籠罩 倘若 污蔑 B.理解重點詞語的含義。 1.懷古傷今: 2.埋頭苦干: 3. 舍身求法: 4.前仆后繼: 5.自欺欺人: 6.不足為據: 7.為民請命: (學友先回答,師友補充) 設計意圖:學生了解雜文,駁論文,積累生難字詞,為理解文章內容掃清障礙。環節三:整體感知教師活動 1.提出問題: (1)作者針對什么問題發表議論?(出示寫作背景) (2).對方的觀點是什么?論據是什么? (3)作者正面提出的觀點是什么?論據是什么?學生活動 1.閱讀課文,針對問題在課文中做出批注和標劃 2.班級展示問題答案(學友先回答,師友補充)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自讀課文,掌握文章主要內容,區分觀點和材料。環節四:合作探究教師活動 1.提出問題:作者是如何批駁對方觀點的? 2.出示駁論的三種方式 (1)駁論點:先指出對方的荒謬論點,然后用正確的道理和確鑿的事實直接加以批駁。 (2)駁論據:批駁對方的論據是荒謬的,錯誤的。 (3)駁論證:指出對方論據是真實的,但不能證明其論點。論據與論點之間不能形成邏輯關系。 3.教師總結學生活動 學生閱讀課文,針對問題在課文中做出批注和標劃。 班級展示問題答案。(學友先回答,師友補充) 設計意圖:學生學習駁論的三種方法,能夠判斷并能準確說出本文具體是如何針對錯誤觀點進行批駁的。環節五:梳理論證思路教師活動 教師總結,板書論證思路學生活動 通過師友互助,共同梳理全文思路 班級展示(學友回答,師友補充)設計意圖:學生學會梳理論證思路。環節六:積累拓展教師活動 提出問題:1.“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梁。”你知道歷史上哪些人物有這樣的品行? 現在我們的社會中還有這樣的人嗎?能不能列舉出一兩個這樣的人物和他們的事例呢?學生活動 小組內交流,展示。 班級內展示,積累論據。(學友回答,師友補充)設計意圖:通過積累材料,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學習“民族脊梁”的愛國精神。環節七:課堂小結 本文針對當時國民黨政府及其御用文人散布的中國人對抗日失去信心的論調進行了辛辣的諷刺和有力的批駁,同時熱情歌頌了當時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斗爭,明確提出中國人絕大多數沒有失去自信力,極大鼓舞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自信,表現了作者的一顆愛國之心。板書設計作業與拓展學習設計 節清內容:1.“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梁。”你知道歷史上哪些人物有這樣的品行?寫出兩個。(格式:人物+事件)特色學習資源分析、技術手段應用說明 鴻合交互式白板第二課時學習目標 1.品味文章尖銳犀利,富有戰斗性、諷刺性的語言。 2.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重難點 1.品味文章尖銳犀利,富有戰斗性、諷刺性的語言。 2.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評價任務 1.針對目標一,通過自讀課文、師友合作、教師點撥完成。 2.針對目標二,通過師友合作,班級展示,教師點撥完成課后三、四題。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環節一:回顧上一課時內容教師活動 1.提出問題: (1)作者針對什么問題發表議論? (2).對方的觀點是什么?論據是什么? (3)作者正面提出的觀點是什么?論據是什么? 學生活動 師友結合回答問題,學友回答,師友評價或補充設計意圖:讓學生鞏固學過的知識環節二:品味語言教師活動 提出問題,(課后第三大題): 1.“他信力”是仿照“自信力”新造的詞,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2.文中哪些語言還有這樣的表達效果?圈畫出來。 3.精講點撥,品味富有諷刺性的語言。 學生活動 1.師友結合,分析“自信力”與“他信力”通過對比,富有辛辣諷刺性的特點。 2.自主朗讀,師友結合圈劃諷刺性的語言。 3.師友結合,品味犀利尖銳,富有諷刺性語言。設計意圖:學生學會品味鑒賞語言。環節三:理解內容教師活動 1.提出問題: 文章最后一句話說,自信力的有無狀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為據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這句話與上文中哪些話相呼應,怎樣理解這句話的含義? 2.“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梁。”中國的脊梁,這個比喻好在哪?學生活動 1思考問題,師友交流,小組討論。 2.教師點撥,明確答案。 設計意圖:學生進一步理解文章內容。環節四:拓展提升教師活動 布置活動任務 以“逆境是否有利于人成長”為論題,小組內舉行辯論會,學習如何確立自己的觀點和反駁對方的觀點。學生活動 確立自己觀點,就如何反駁對方觀點和確立自己觀點形成文字材料。 小組內辯論。設計意圖:學生學以致用,學習如何針對錯誤觀點進行批駁。環節五:課堂小結本節課我們品析了作者尖銳犀利,富有諷刺性的語言,也在小組內舉行了小型辯論會,同學們初步學習了如何就錯誤觀點進行批駁,能夠將學到的駁論方法在實際中運用,為以后我們寫議論文打下來基礎。 設計意圖:梳理本課所學內容。作業與拓展學習設計 以“逆境是否有利于人成長”為論題,確立自己觀點,就如何反駁對方觀點和確立自己觀點形成文字材料。特色學習資源分析、技術手段應用說明 鴻合交互式白板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